PKP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PKP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价值

PKP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价值

PKP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价值【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老年患者期间,予以PKP治疗的应用价值探究。

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期间,我院选取80例患者,参与分析,以临床治疗方式作为分组标准,研究组PKP治疗,对照组保守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疼痛情况、功能障碍评分等。

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效果(97.50%)与对照组治疗效果(80.00%)对比,研究组疗效显著。

研究组疼痛情况比较对照组疼痛情况较轻,研究组功能障碍评分比较对照组功能障碍评分较低,(P<0.05)。

结论: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过程中,予以PKP治疗能提高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肢体功能障碍,值得临床使用。

【关键词】胸腰椎压缩骨折;老年患者;PKP胸腰椎压缩骨折作为骨科诊治时常见病症,患有此类症状的主要病症人群以老年群体居多,随着临床不断研究,发现该症状多由患者骨质疏松导致[1]。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愈发严重,近年,胸腰椎压缩骨折发生群体逐渐增多,危及患者机体健康。

临床早期治疗患者症状时,以保守治疗进行干预,此类方式虽具有一定效果,但由于老年患者自身年龄较大,病症发生期间,恢复速度慢,极易并发其他不良反应[2]。

随着微创技术的广泛发展、应用,临床治疗价值加高,PKP治疗,能够向患者椎弓根内注入骨水泥,提高患者椎体强度,提高稳定性。

本文选取我院诊治80例患者,参与分析,予以PKP治疗,具体内容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诊治80例患者,以治疗方式分组,研究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60岁~80岁,均数年龄(71.22±2.65)岁,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61岁~82岁,均数年龄(70.89±3.12)岁,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保守治疗,遵医嘱予以止痛药物,待患者症状稳定后,逐渐改为硬板床休息,提高患者腰背肌功能,并适当上拱腰部反复训练,每次50组,保持充足的休息时间。

PKP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PKP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PKP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目的:观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3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患者应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并进行临床疗效和影像学分析。

术后随访2个月。

结果:术后腰背部疼痛消失35例,疼痛明显减轻3例,无骨水泥渗漏。

术后行影像学检查未见椎管内占位,后凸畸形明显改善。

术后伤椎前柱平均高度明显提高(P<0.05),Cobb角恢复到正常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创伤小、安全、临床疗效好,能迅速缓解疼痛,有效恢复伤椎高度,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理想治疗方法。

标签: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OVCFs)是老年人脊柱骨折的常见疾患。

骨折是骨质疏松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在美国大约每年有7000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发生,而且2O%的患者在一年之内继发其他部位骨折。

其中2/3的OVCFs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仍有1/3的骨折会合并疼痛、后凸畸形、功能障碍等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

主要症状为疼痛、活动功能受限及呼吸、消化、心血管等多系统的继发性功能障碍,是骨质疏松症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2]。

传统治疗方法为长期卧床加药物非手术治疗。

但长期卧床易导致骨质疏松程度加重及并发症的出现;手术治疗因骨质疏松的复位固定效果差,同时易产生手术并发症[3]。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通过球囊的扩张恢复压缩椎体的高度,并通过注入骨水泥强化椎体,恢复其解剖形态和力学性能,达到了微创、迅速止痛、早期活动的治疗目的,为后续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提供了前提和基础[4]。

五点支撑法与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五点支撑法与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五点支撑法与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五点支撑法与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背景: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功能带来很大影响。

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方法有很多,其中五点支撑法和经皮椎体成形术(PKP)被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观察五点支撑法与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138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其中73例采用五点支撑法治疗,65例采用PKP治疗。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受伤方式等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采用VAS疼痛评分、Oswestry功能评分、X线片及影像学指标等进行随访观察。

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1个月和3个月时,五点支撑法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和Oswestry功能评分均显著低于PKP组(P<0.05)。

术后X线片和影像学指标显示,五点支撑法组患者椎体前缩高度恢复率和椎体角度恢复率均优于PKP组(P<0.05)。

术后并发症方面,五点支撑法组患者术后血压升高、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结论:五点支撑法与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均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和改善功能。

但五点支撑法在术后疼痛评分、功能评分和X线片指标方面均优于PKP。

因此,对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五点支撑法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五点支撑法、PKP、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疗效观察(以上为人工智能生成文章,仅供参考综合观察结果,本研究比较了五点支撑法和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疗效。

结果显示,这两种方法均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和改善功能。

然而,五点支撑法在术后疼痛评分、功能评分和X线片指标方面均优于PKP。

此外,五点支撑法组在术后并发症方面表现出较低的发生率。

PVP与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临床效果

PVP与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临床效果

20233744[文章编号]1006-2440(2023)04-0360-04[引文格式]周轶,尹雪松,陆炎飞,等.PV P 与PK P 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临床效果[J ].交通医学,2023,37(4):360-362,366.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多发于高龄老年群体,主要是由于老年患者钙流失、内分泌调节功能下降或服用某些药物引起,表现为背部酸痛、韧带损伤、脊柱畸形等症状[1-3]。

若治疗不及时,极易引发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4-6]。

本研究选取南通市中医院骨伤科及南通市通州区第八人民医院骨科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14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比较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 cut aneous ver t ebr o pl ast y ,PV P )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 cut aneous kyphopl as t y ,PK P )术后配合三联用药抗骨质疏松治疗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14例(136个伤椎),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56例(67个伤椎)和观察组58例(69个伤椎)。

对照组中男性32例,女性24例,年龄56~84岁,平均63.5±3.3岁,腰椎37个,胸椎30个;观察组中男性34例,女性24例,年龄55~85岁,平均64.7±3.2岁,腰椎40个,胸椎29个。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符合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临床诊断标准;(2)术前CT 显示椎体后壁完整,无脊髓和神经根受损;(3)无手术禁忌证;(4)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脑、肝、肾等重要器官疾病,不能耐受手术;(2)认知障碍不能配合治疗者。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治疗方法术前通过C 形臂X 线机透视准确定位伤椎椎弓根,于体表做好标记。

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11例疗效观察

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11例疗效观察

作通道刺人椎体内到达距椎体前壁 2 3m — m处 , 拔
出骨钻并 确认 位置 无 误 后连 接 压 力 注 射装 置 , 置人 球 囊 , 位透 视下球 囊 的理 想 位 置是 位 于椎 体 的前 侧
骨水泥外漏 , 出现神经压迫症状。手术前后伤椎 未 前、 中柱平均高度及 C b 角变化见表 1 ob 。
住 院 时 间 3~1 , 0d 平均 6d 无术 中死亡 及 心 脑血 。 管系统 急性 不 良反应发 生 。术后 患 者腰 背疼 痛完全 缓解 7例 , 部分 缓解 4例 , 生活 质量 明显 提 高。 1 例
用 空心椎 体钻 常规 取 活检 送 病 理 , 心椎 体 钻 沿 工 实
维普资讯
山东 医药 20 08年第 4 8卷第 8期
P P治疗 老年 骨 质 疏 松 性胸 腰 椎 压 缩 骨折 K 1 1例疗 效 观察
李 雪松 ,贺纯静 , 庞尊 中
( 贵州省人民医院, 州贵 阳 500 ) 贵 50 2
【 要] 对 1 例 (4椎 ) 摘 1 1 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行经皮椎体后 凸成形术 ( K ) P P 治疗 , 术后 常规 应用抗菌药物 3d, 观察患者腰 背部疼痛变化 ; 随访 2个月 , 比较 手术前后 伤椎 前 、 中柱平 均高度变化并测量 C b ob
34处 。连续 透视监 测下 注入显影 剂 ( 海 醇 ) / 碘 缓慢
扩张球 囊 , 注意 观察并 记 录球 囊注 . 8k a 时 取 出 内芯 , O pi 1pi 6 8 P ) 以
利于球囊在椎体 内扩张。扩张压力的最大值一般小

采 用 S S 10统 计 软 件 包 。 P S 1.
所 有观 察指 标 以 ±s 示 , 问 比较 用 t 验 。检 表 组 检

PKP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观察和护理

PKP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观察和护理

[] 王 洁 民, 桂芳 . 外循 环下行 冠状 动脉搭 桥术 的手术 配合 [ . 2 谷 非体 J ] 护 理 实践 与研 究 , 0 , 1) 2-2 . 2 9 (2: 213 0 6 1 [] 郑 月 星 , 晓燕 .8 非 体 外循 环 冠状 动 脉搭 桥术 的护理 [] 3 陈 1例 J. 现
头线止血 ,观察吻合血管 是否 通畅 ,生命体 征是否稳定 ,给予鱼精蛋 白中和 ,放 置心包 ,纵 隔引流管 ,彻底止血 ,清点纱布器 械无误后关
简单 、术后并发症少 ,输血少 ,费用底 , 取得 了 良好的临床效果。 参考 文献 [】 张 昆 . 体 外循 环 冠状 动 脉 旁 路移 植 术 的配 合 [】 1 非 J_ 护理 杂 中华
12 I 5 临床护理
包裹防止血管茎栾 ,放置胸腔备用 。
中国医药指南21 年 7月第8 第 1 期 G i C i Mein,u 2 1,o. N . 00 卷 9 u e f h a dc eJl 00V 1, o1 do n i y 8 9
保 围手术 期生命体征 ,血管搭桥取材 采用左乳 内动 脉或者 大隐静脉 , 配合得 当 ,血压 、脉搏 平稳。 ②术前做 好患者沟通 、心理 护理 ,充分 考虑 可能发生的意外 ,备 好明确的应 急方 案 ,1例患有其 他并发症得 3 到严 格控 制 ,保 证 了 围手 术期 的安 全 。③严格做 灭 菌工作 ,预 防感 染 ,在 围手术期 中,特殊 器械及药物 多,手术器械及多药 物、以及手 术器械及特 殊用药等整理 完备 ,有条理性 好。④作为该项 手术 的护理 人员必须 熟悉手术步骤 、技术操作细节 、特 别注重术 中血管分 离及吻 合的配合 ,使 手术过程顺 利 ,术者与护士通 过手术进程 的交流 ,熟悉 专用器械 的性 能、用途及使 用方法 、节省 、准确敏捷的配合 ,提 高了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的临床应用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的临床应用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应用。

方法在c臂x光机引导下,经皮沿两侧椎弓根入路置入球囊对压缩椎体进行膨胀扩张,使骨折复位后,取出球囊,注入骨水泥进行椎体成形。

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优势主要在于:创伤小、操作简便、安全性高,止痛效果确切,有效恢复重建椎体高度,减少后凸畸形,减少并发症,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老年人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损伤,传统的治疗疗效往往不理想。

椎体成形术用于治疗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已有10多年的历史,1994年美国的wong等[1]设计的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经过体外实验及临床观察,证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技术[2]。

旅顺口区人民医院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共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病人12例,共13个椎体,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将22个病例结果进行分析。

观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临床疗效。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应用。

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本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22例(25椎)。

其中男8例,女14例,年龄64-84岁,平均72岁。

全部病例有低能量脊椎外伤史伴有严重的胸腰部疼痛,病人入院后经过体格检查及常规腰椎正侧位x线照片、ct及mr检查明确为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

1.2 病变部位胸11椎体2例,胸12椎体5例,腰1椎体9例,腰2椎体2例,腰3椎体1例,胸12合并腰1椎体3例。

1.3 严重程度按genant分类,i度骨折5例,ii度骨折15例,iii度2例。

2 方法麻醉生效后,患者俯卧位,选择两侧椎弓根入路。

通过c臂x光机定位,确定穿刺针位于椎弓根外上缘,穿刺针可偏向椎弓根外侧,形成向内角度10°-15°,缓慢进针,在侧位x光透视监视下,将导针逐渐插入到椎体前中部距椎体前缘5mm处。

《2024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不同手术时机临床效果分析》范文

《2024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不同手术时机临床效果分析》范文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不同手术时机临床效果分析》篇一一、引言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群,其特征为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和骨强度降低,导致骨折风险增加。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作为其中一种常见类型,往往会给患者带来显著疼痛和生活质量下降。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在不同手术时机进行手术的临床效果存在差异。

本文旨在分析不同手术时机对PKP 治疗OVCF的临床效果。

二、方法本研究选取了近五年内在我院接受PKP治疗的OVCF患者,根据手术时机分为早期手术组、中期手术组和晚期手术组。

每组患者均进行了详细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以评估疾病严重程度和手术适用的时机。

三、手术时机与治疗方法1. 早期手术组:患者在确诊OVCF后,立即或短期内进行PKP手术治疗。

2. 中期手术组:患者在确诊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后进行PKP手术治疗。

3. 晚期手术组:患者在经过较长时间的保守治疗无效后,进行PKP手术治疗。

所有患者均采用相同的PKP手术方法,包括术前准备、手术操作和术后康复等。

四、临床效果分析1. 疼痛缓解情况:通过对患者术后疼痛评分进行统计,发现早期手术组患者疼痛缓解程度最为显著,中期手术组次之,晚期手术组相对较差。

2. 骨密度恢复情况:术后对患者进行骨密度检测,结果显示早期手术组和中期手术组骨密度恢复较好,而晚期手术组因病程较长,骨密度恢复相对较差。

3. 并发症发生率: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显示早期和中期手术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而晚期手术组因病程较长,可能存在其他并发症,导致术后恢复较慢。

五、讨论本研究表明,不同手术时机对PKP治疗OVCF的临床效果存在差异。

早期进行PKP手术治疗可以更快地缓解患者疼痛,促进骨密度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而随着病程的延长,患者可能因其他并发症而影响术后恢复。

因此,在确诊OVCF后,应尽早进行PKP手术治疗,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KP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5-01-29T10:38:50.207Z 来源:《医药界》2014年11月第11期供稿作者:陈春林
[导读] 骨骼矿化障碍,骨钙溶解,骨密度下降,骨小梁变细、变稀,易发生断裂,骨的强度下降,脆性增加,难以承载原来负荷
陈春林(四川省大邑县骨科医院四川大邑611330)
【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1
【摘要】目的:观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kyphoplasty,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3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患者应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并进行临床疗效和影像学分析。

术后随访2个月。

结果:术后腰背部疼痛消失35例,疼痛明显减轻3例,无骨水泥渗漏。

术后行影像学检查未见椎管内占位,后凸畸形明显改善。

术后伤椎前柱平均高度明显提高(P<0.05),Cobb角恢复到正常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创伤小、安全、临床疗效好,能迅速缓解疼痛,有效恢复伤椎高度,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理想治疗方法。

【关键词】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vertebralcompressionfracturesOVCFs)是老年人脊柱骨折的常见疾患。

骨折是骨质疏松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在美国大约每年有7000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发生,而且2O%的患者在一年之内继发其他部位骨折。

其中2/3的OVCFs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仍有1/3的骨折会合并疼痛、后凸畸形、功能障碍等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

主要症状为疼痛、活动功能受限及呼吸、消化、心血管等多系统的继发性功能障碍,是骨质疏松症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2]。

传统治疗方法为长期卧床加药物非手术治疗。

但长期卧床易导致骨质疏松程度加重及并发症的出现;手术治疗因骨质疏松的复位固定效果差,同时易产生手术并发症[3]。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kyphoplasty,PKP)通过球囊的扩张恢复压缩椎体的高度,并通过注入骨水泥强化椎体,恢复其解剖形态和力学性能,达到了微创、迅速止痛、早期活动的治疗目的,为后续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提供了前提和基础[4]。

我们自2011年7月至2013年5月采用PKP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38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全部病例均来源于2011年7月至2013年5月四川省大邑县骨科医院住院病人。

符合纳入标准者38例。

男l3例,女25例。

年龄58~85岁,平均71.2岁。

跌倒致伤29例,扛抬重物致伤6例,其他原因致伤3例。

骨折部位T10椎体5例,T11椎体6例,T12椎体12例,L1椎体7例,L2椎体5例,L3椎体3例。

合并心血管系统疾病5例,泌尿系统疾病1例,内分泌系统疾病3例。

按照Jikei骨质疏松分级标准[5]评价,初期(骨小梁的数目正常,骨密度降低,骨小梁变细)5例;I级(横形骨小梁减少,垂直骨小梁和终板突出)7例;Ⅱ级(横形骨小梁进一步减少,垂直骨小梁也减少)23例;III级(横形骨小梁近于消失,垂直骨小梁亦不清晰,形如草地)3例。

1.2病例选择1.2.1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分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发布的《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6]。

(1)老年人(>50岁);(2)轻微外伤或没有明显外伤史;(3)胸或腰部持续性疼痛不能翻身,不能活动,不能用力;(4)胸或腰椎僵硬;(5)胸或腰部有压痛点;(6)骨密度双能X线吸收法(DXA)示:骨密度值降低程度等于和大于2.5个标准差(T≥ -2.5SD);(7)X线或CT片显示胸或腰某一椎体前部变扁,骨质断裂,呈楔形状。

诊断标准2-5中有1项以上异常者,加(1)、(6)、(7)项即可确诊为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

1.2.2纳入病例标准:符合本病诊断者;全身条件许可,无心脑肺等重要器官的严重疾病,能持续俯卧1~2h;椎体后壁必须完整,防止因气囊挤压扩张周围结构,使骨块或肿块移位从而导致或加重压迫的危险;CT、MRI、骨密度测试等影像学检查,显示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1.2.3排除标准:(1)椎体严重压缩无法放置导针和注入灌注剂,或椎体中柱破坏,脊髓受压;(2)患有严重心肺疾患而不能耐受手术,或患有出血性疾病等。

1.3方法1.3.1术前准备行常规体检及实验室检查,胸片、心电图、肺功能检查,积极治疗并发症,使患者的全身情况处于适合手术治疗的状态。

摄患处X线片,如有必要再行CT、MRI检查,确定病变部位及其病变性质,对骨折情况、椎体稳定性等有充分的了解。

1.3.2手术方法手术器械由山东冠龙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生产,整套器械包括:穿刺针(Φ4.0×126mm)、球囊(Φ12×19mm膨胀后)、带表加压器(20ml/30atm)、骨水泥注入器(Φ3.4×195mm)、实芯椎体钻(Φ3.4×190mm)、空芯椎体钻(Φ3.4×190mm)、推杆(Φ2.0×220mm)。

充填材料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rylate,PMMA)骨水泥。

患者取俯卧位,病椎对准手术台中央,前胸部两侧和髂嵴下垫软枕使腹部悬空,C型臂X线机透视下进行体表定位。

常规消毒、铺巾,以1%的利多卡因或普鲁卡因局部麻醉。

尖刀片在体表定位处切开皮肤及皮下,切口大小约0.5cm。

在正侧位C型臂X线机透视指引下,将带芯穿刺针经病椎椎弓根直接进入椎体后方。

穿刺针至椎体后1/3时,改用环锯取标本;至椎体前1/3与后2/3交界处,移除椎体钻,经工作套管置入球囊,打开三通阀,开始逐步扩张球囊,灌注显影剂,每次增加0.5mL,用量每侧一般不超过3mL,并且不时的停下来检查球囊内压力是否下降,球囊系统压力宜控制在16大气压以下,即能达到扩张椎体的满意效果。

停止扩张后,抽取真空并移除球囊导管,将预先装满骨水泥的骨水泥填充器通过工作套管抵至椎体内空腔前缘,经工作套管向椎体内推注骨水泥1.5~2.5mL,C型臂X线机正侧位透视确认椎体外无骨水泥渗出后,退出骨水泥填充器和工作套管,缝合切口。

观察10min,双下肢活动正常、生命体征平稳后送返病房。

术后卧床6~12h后可下地行走,常规应用抗菌药物3d,行脊柱X线正侧位摄片与CT扫描,检查骨水泥有无外溢,并与术前X线片比较,观察伤椎前柱平均高度变化及Cobb角。

1.4疗效评估与随访采用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isualanalogscale,VAS)法评定手术前后疼痛程度的变化,得分10分代表最痛,0分代表无任何疼痛[7]。

通过拍摄胸腰段脊柱正侧X-ray片了解伤椎高度丢失及骨折愈合情况。

通过计算手术前后伤椎前柱高度的变化以及Cobb角的变化评估伤椎的复位情况。

通过上述4项指标的比较分析,评估PKP术治疗OVCFs的疗效。

术后随访2个月。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

所有观察指标以“x±s”表示,用t检验。

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38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平均手术时间60min,住院时间4~10d,平均7d。

无术中死亡及心脑血管系统急性不良反应发生。

术后患者腰背疼痛完全缓解35例,明显减轻3例。

无骨水泥外漏。

除8例手术当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