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秋葵栽培技术PPT【可编辑】

合集下载

黄秋葵高产栽培技术

黄秋葵高产栽培技术

2016.09经验交流月下旬陆续采收,制酱或风干。

3.2辣椒单作栽培于3月上中旬播种,阳畦或小拱棚育苗。

5月上中旬定植,按大小行栽培,大行行距70cm ,小行行距50cm ,穴距22~27cm ,每穴栽2~3株。

定植缓苗后,适时中耕培土,后期管理同麦辣套种栽培。

3.3制种田栽培辣椒制种前期栽培同辣椒单作栽培,实施隔离种植,连片种植,集中采收,按照品种特征特性,进行严格单株选择。

入选果及时进行挂藏风干或低温烘烤,烘烤温度为30~40℃,历时7~8天。

最后取籽,精选。

黄秋葵是一种集菜、药与花为一体的高档绿色营养保健蔬菜,具有十分广泛的用途。

同时,黄秋葵的适应性较强,病虫害少,种植技术较简单,并且还具备成本低、效益高等方面的优势。

黄秋葵的嫩果为食用部分,具有较丰富的蛋白质、游离氨基酸、矿物质、果胶和多糖等组成的活性物质,具有良好的滋阴补阳功能。

此外,黄秋葵喜强光和高温,对土壤要求不高,热带、亚热带和广大温带地区均适合栽植黄秋葵。

1田地选择黄秋葵属于喜温性植物,具有较强的耐热、耐旱、耐湿能力,喜好阳光,所以应当选择在通风向阳、光照充足的地段栽培。

其直根入土深,侧根发达,吸收水肥能力强,不耐涝渍,稍有积水,就会出现叶黄根烂的现象。

所以,黄秋葵栽培地区必须确保具备良好的生态条件,并尽可能远离化工厂等污染源,空气质量、灌溉水质、土壤性状均要符合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

同时,应具有良好的排水条件,地下水位较低,土壤pH 值5.5~6.5。

还应积极实行轮作,前茬最好是水稻、叶菜类作物,不宜与果荚类接茬,以避免根结线虫病害的发生。

2品种选择就目前情况来看,大多选用日本或台湾的五角品种,例如台湾的南洋、五福、水福、翠娇、清福及日本黄秋葵。

为了方便管理,生产上应尽量采用早熟、矮株型、果型棱角明显的品种,例如新东京5号、台湾五福、美丽五角等。

3整地施肥在播种或是定植之前的7天完成深翻整地。

在深翻之前,每亩需施用2000kg 优质腐熟农家肥和300~350kg 氮磷钾复合肥作为基肥,然后用机械深翻20~30cm ,耙平做畦。

黄秋葵栽培技术(精品).doc

黄秋葵栽培技术(精品).doc

黄秋葵营养价值高,贡嫩果中含冇市果胶及多糖组成的粘性物质,使黄秋葵冇一种特殊风味,口感爽滑;一般可炒食,做汤或腌渍、罐藏等。

黄秋葵花果期长,花大血艳丽,花有黄色、口色、紫色,因此台湾等地也作观赏植物栽培。

老熟种子晒干后磨成粉,煮成饮料,风味与咖啡相似,可作咖啡代用品;花、种子、根均可入药,对恶疮、痈疗冇疗效。

一.特征特性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1)形态特征:根系发达,茎秆粗壮,直立,木质化程度较高。

高秆品种株高可达2〜3m,矮秆品种0. 5〜lm o叶互生,单叶、掌状五裂,叶柄长,叶大。

花直径4〜8cm,每叶腋着生一朵花。

果实为荫果,羊角形,长约15〜20cm,有棱5〜8条。

嫩果有绿色,紫红色;老熟果褐色;种了成熟后茹果自然开裂;种子暗绿色,近球形,干粒重60g左右。

(2)环境条件的要求黄秋葵是喜温性植物,耐热,不耐霜冻。

种子发芽温度10〜35°C,以25〜30°C最适; 生长发育适温25〜28°C;只要水分充足,在炎热的夏季也能旺盛牛长,开花结果。

黄秋葵喜光,不耐荫。

对水的需求量较人,但因具根系发达,因此不必经常灌溉。

对土壤的适应性强,不论粘土或砂壤土均能生长。

(3)牛育周期从播种到子叶展开,为发芽期,约需10〜15天;从2片子叶展平到始花开放为幼苗期,约需40〜45天;从笫1朵花开放到采收结束并拉茬为开花结果期,约需90〜100天。

黄秋葵播种后50〜印天,在主茎笫3。

9节处开放笫1朵花;开花后4〜7天采收嫩果;果实老熟约需30〜40 Xo长江中下游初收期在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盛收期为6月下旬至9 月上旬,10月中下旬以后开始拉茬。

二•类型与品种黄秋葵品种较多,根据茎秆高度可分为矮秆型和高秆型;依其嫩果色泽冇乳黄品种、绿色品种和紫色品利U根据果实长短又可分为长果品种和短果品利U现将生产中主要应用的优良品种介绍如下:①清福:杂一代品种。

植株生长势强,茎秆粗壮,株高约 1. 5mo嫩果5棱,果型端正,长约7cm,果色浓绿;早熟,定植后36天可采收,结果力强,产量鬲。

黄秋葵如何进行田间管理黄秋葵管理方法

黄秋葵如何进行田间管理黄秋葵管理方法

2023-11-05•种植前的准备•苗期管理•生长期管理•采收期管理•越冬期管理目•春季管理录01种植前的准备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有机质丰富的地块,避免与棉铃虫连作。

选地深翻土地,晒土,施入基肥,作畦,灌水,充分犁翻,精细整地。

整地选地与整地3月上中旬播种,5月中下旬收获。

播种时间选择春播5月中下旬播种,7月中下旬收获。

夏播7月下旬至8月上旬播种,10月上中旬收获。

秋播按行距划线,按株距挖穴,每穴播种2-3粒。

点播按行距划线,用条播机进行播种。

条播采用苗床育苗,待苗长到一定高度时再进行移栽。

育苗移栽播种方法02苗期管理浇水频次黄秋葵播种后应立即浇水,并在出苗前一直保持土壤湿润。

当幼苗长到2-3片真叶时,可以减少浇水量,但仍需保持土壤湿润。

随着植株的生长,浇水频次可以逐渐降低。

浇水量浇水量要适中,以避免过湿或过干。

过湿会导致根部腐烂,而过干则会导致植株萎蔫。

应根据土壤湿度和天气情况来决定浇水量。

出苗后浇水查苗在出苗后应及时检查出苗情况,对于缺苗的地方要及时补种。

补种时可以用与原品种相同的种子,也可以选择其他黄秋葵品种进行补种。

补苗对于死亡或生长不良的幼苗要及时拔除,并补种上新的健康幼苗。

补种时要选用与原品种相同的种子,以确保田间品种的一致性。

查苗、补苗中耕除草中耕在出苗后要及时进行中耕,以促进根系发育和幼苗生长。

中耕深度应适中,避免损伤根系。

随着植株的生长,中耕次数可以逐渐减少。

除草在出苗前要保持田间无杂草,以免与幼苗竞争养分。

出苗后也要及时进行除草,可以使用人工除草或化学除草剂等方法。

但要注意选择对黄秋葵生长无害的除草剂。

03生长期管理施肥管理在种植前,应施用充足的有机肥料作为基肥,以提供黄秋葵整个生长期的养分需求。

基肥施用追肥次数不同生长阶段追肥施肥比例在黄秋葵的生长过程中,应进行多次追肥,以满足其不断生长的需求。

追肥应分阶段进行,如苗期、花期、结果期等,每个阶段所需养分不同。

不同肥料之间的比例也很重要,如氮、磷、钾等元素的比例要适当。

保健蔬菜黄秋葵的高产栽培技术

保健蔬菜黄秋葵的高产栽培技术

保健蔬菜黄秋葵的高产栽培技术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非洲,我国也有野生种。

目前在欧洲、非洲、中东,印度及东南亚等热带地区广泛栽培。

黄秋葵素有蔬菜王之称,肉质柔墩、润滑,可炒食、煮食,凉拌、作汤,也可加工泡菜、遇头,其营养十分丰富,含有由果胶,乳聚糖和阿拉伯树胶等组成的粘滑汁液,常食有健胃润肠、保肝、强肾等功效。

黄秋葵的叶、芽、花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盐,种子具有特殊的香味,可榨油,又可作为咖啡的添加剂或代用品,其植株和花朵还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可美化环境,近年来为日本、台湾、香港、上海等地的市场发展潜力巨大的保健蓝菜,具有广阔的开发市场。

单产达到1200-2000kg/667m²。

以每公斤 3元计算,每667m²效益可达3600-6000元为水稻的4-5倍,经济效益显著。

1、生物学特性1.1刑志特征直根系,根系发达,吸收力强;茎赤绿色,圆柱形,直立,茎秆较粗。

株高可达1.0-2.0m,叶呈掌状3-5裂,互生,有硬毛,叶缘有锯齿,叶柄细长,中空有刚毛;花黄色,瓣基褐红色,直径7-10cm,色艳丽,具观赏价值,花由下部逐渐向上开放:果实为萌果,似羊角而较直,萌果着生于叶腋中,由下而上陆续开花结果,果面有沟5-9道,长8-20cm,横径1.9-3.6cm,子房10或12室,每室有种子7-8粒:种子为球形,大小似绿豆,灰黑色至褐色,表面被细毛,千粒重约为55-75g。

喜温暖,耐热怕寒,不耐霜冻。

种子发芽、生长发育适温25-30℃,12℃以下发芽缓慢,开花结果期最适温度26-28℃,月均温度低于17℃影响开花结果,气温低于14℃生长不良。

黄秋葵喜光,不仅要求光照时间长,而且要有一定的光照强度,光照充足,有利于生长发育,座果率高,果实发育快,产量高,品质好。

黄秋葵耐早、耐湿、不耐涝,结果期要求水分充足,利于果实发育,反之植株长势差,果实品质劣。

黄秋葵对土壤适应性广,但以土层深厚、肥沃疏松、保水保肥力强的壤土或沙壤土为宜,忌连作,也不宜选果菜类作物为前茬。

南方大棚早春黄秋葵种植技术

南方大棚早春黄秋葵种植技术

南方大棚早春黄秋葵种植技术1.栽培季节。

在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黄秋葵春、夏、秋季均可栽培,但以春播为主。

3—4月播种,5—9月收获;5-6月播种,7一10月收获;7月播种,9-11月收获。

早播应采用大棚、小拱棚或地膜覆盖栽培,正季以露地栽培为主。

2.品种选择。

在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宜选用“台湾五福”、“早生五角”、“绿五星”等品种,一般每667米产量为1500-2500千克。

3.整地作畦开厢。

施底肥。

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深翻炕土10—15天,耙平作畦,一般以1.3米4尺开厢;厢沟深25-30厘米;每667米穴施入腐熟人畜粪水2000千克、复合肥20千克作底肥翻耕洒水养护,5天后施入原生牌微生物有机肥500公斤,翻耕细作,肥料与土壤应充分混合,15天后播种或定植。

4.播种育苗。

黄秋葵为直根系,根再生能力较弱,春露地栽培常采用直播。

黄秋葵种皮较硬,播前须浸种24小时,每隔5一6小时清洗换水l次,取出后放在25一30℃的环境条件下催芽,约3一4天出芽后即可播种。

种子以穴播为宜,每窝播种子3一4粒,覆土2厘米厚,约5一6天即可发芽出土。

早春保护地栽培可采用育苗移栽,苗龄30—40天。

5.定苗或定植。

幼苗出土后应及时间去弱苗、病苗,当幼苗具有2一3片真叶时定苗或定植,每厢种两行,行距60厘米,窝距22一35厘米,每667米种植3500一4500窝,每窝留壮苗1株。

定苗后应培土1次,定植后施足定根清粪水,以利成活。

6.田间管理。

黄秋葵植株高大,易倒伏,因此生产前期应勤中耕除草和培土2一3次,直到封厢时为止。

追肥以e-2001液体肥和人畜粪水为主,少量配施磷钾肥:定苗或定植后5一7天施 1次提苗肥,每 667米施腐熟人畜粪水 1000千克、尿素 1千克;开花结果前期定苗或定植后25—30天施第二次追肥,每667米2施腐熟人畜粪1500千克及e-2001液体肥;开花结果盛期再重施1次追肥,每667米2 施腐熟人畜粪2000千克及e-2001液体肥。

黄秋葵丰产栽培技术

黄秋葵丰产栽培技术

38蔬菜栽培E-mail:**************电话*************本栏编辑:黄华宁科学种养2021. 3黄秋葵别名羊角豆、秋葵、咖啡黄葵等,为锦葵科秋葵属一年生草本植物,以采收嫩荚供食用。

黄秋葵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被誉为高蛋白蔬菜。

嫩荚炒易熟、煮易酥,烹调方便,食用率高,废弃物少。

花和芽含有较多的维生素,也可作菜肴。

一、整地施肥黄秋葵不能连作,棉花地栽培要间隔3年以上。

由于黄秋葵生育期长、根系发达,栽植地块要求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有机质含量丰富、排水良好。

播种前深翻土地,做成连沟宽1.5米的畦。

黄秋葵栽培必须施足基肥,瘠薄土壤更应如此,一般每亩施厩肥1 666千克。

经试种证明,与不施基肥相比,施足基肥的地块可增产35%以上。

追肥重点时期在7~8月,一般采收2~3次后追肥1次。

二、播种黄秋葵可直播也可育苗移栽,一般以直播为主。

保护地育苗移栽可早结荚、早上市,节约种子,但费工多。

生产计划安排上,为把采收旺季安排在上市蔬菜较少的8~9月高温季节,播种不必太早(早播温度低,出苗参差不齐),可利用自然气温,一般以谷雨前后地温在15℃以上时播种为宜,条播、穴播均可。

栽培密度视土质和品种而异,矮株种肥沃土壤每亩播2 400穴,瘠薄土壤可播3 000穴,一般土壤播2 600穴。

间苗后每穴留1株,也可留2株。

需要早上市的以每穴2株为好。

三、田间管理黄秋葵种子外壳坚硬,播种后需10天左右出苗,出苗后生长慢。

苗期可不施追肥,但需要及时中耕除草,防止杂草与黄秋葵幼苗争光、争肥、争水;雨季做好清沟排水,雨后及时松土,确保幼苗健壮生长。

当植株有4~5片真叶时间苗、定苗。

开花结荚初期施追肥,7~8月高温期也是采收盛期,每亩追施尿素7.5千克、三元复合肥45千克,肥料撒施后随即浇水,采收2~3次后再追肥1次。

干旱时灌水,保持土壤湿润,水量不要太大,促使植株生长旺盛。

雨季需及时排水,避免烂根现象发生。

四、病虫害防治黄秋葵植株抗性强,叶片和叶柄上有硬毛,田间病虫危害较少,新菜区栽培几乎无病虫害,老菜区常见害虫有蚜虫、棉铃虫、尺蠖、斜纹夜蛾等。

黄秋葵栽培技术

黄秋葵栽培技术

黄秋葵栽培技术黄秋葵又名洋角豆,是锦葵科秋葵属中能形成嫩荚的栽培品种。

在全世界的热带地区广泛栽培。

我国的黄秋葵只是零星栽培,安徽省和湖南省相对栽种较多。

随着黄秋葵保健营养功能逐渐被认识,其在全国各大城市的栽培不断的扩大。

黄秋葵主要以嫩荚为食,叶、芽、花也可食用。

每百克鲜荚中含蛋白质2克,维生素C31毫克,维生素A6毫克,钙83毫克,纤维素1克。

经常食用能帮助消化,保护肠胃、肝脏和皮肤,并能增强肾功能。

其花、种子、根均可入药,用以治疗恶疮、痈疖、胃炎、胃溃疡等疾病。

黄秋葵的嫩荚肉质鲜嫩,可凉拌、炒食、油炸、煮食、作汤,味道独具特色。

黄秋葵的嫩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C及钙、钾、锌等微量元素,也可入菜。

黄秋葵的种子更有多种用途,由于其含有与豆类相似的蛋白质含量,可经加工从中分离出高蛋白粗粉,供烘制食品用;种子用来榨油,其不饱和脂肪酸、亚麻酸、油酸达70%以上,是优质的食用油;干种子烤熟磨成粉可作为咖啡的代用品,这在中美非常流行,被称为不含咖啡因的“咖啡”。

黄秋葵的花也很漂亮,既可做盆花,也可作切花用。

总而言之,黄秋葵的经济价值极高,值得大力推广。

品种介绍五福:早生、5角、色美、丰产,荚果5角标准型,偶6角或多角,果面柔滑,果色翠绿,型色优美。

株形中等高,叶片较细裂,有利于通风透光和采收。

早生,主枝常自第5节起开始结果,侧枝上和主枝同样可以结果,因此一株上结果数增加。

清福:生育旺盛,株形中等高,茎及叶柄带有紫色,叶形较小而细裂,因而田间操作较为方便。

早生,结果节位低,产量高稳。

蒴果5角,果型端正,果色碧绿浓艳,在正常气候下殆无瘤粒、刚毛或刺的发生。

播种育苗黄秋葵既可直播也可育苗移栽。

成都地区4-6月为播种适期。

播种前可浸种2-3天,以提早出苗时间。

若直播则每穴播2-3粒,每亩用种量约300-500克。

若育苗移栽则要先做好苗床,种子直接撒播,到幼苗真叶长至3-4片时定植。

整地做畦黄秋葵对土壤的适应性极强,在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上尤为高产优质。

黄秋葵大田高效栽培技术(上)

黄秋葵大田高效栽培技术(上)
播 种 时条 播 、 播 均 可 , 后 覆 土 ,片 真 叶 时 间苗 , 撒 播 1 每棵
苗 问 ̄ 8 m Ec。 二、 整地 、 植 定
温稳定在 1 ̄ 5 C时昼 夜 通 风 。 雨 雪 天 中 午 适 时 揭 帘 , 阴 提 高光照效率。
3 中耕除草和培土 . 出苗后要及时中耕 除草 , ~ 每7
1 直播 。 . 为防止伤根 , 黄秋葵常采用多行直播 , 以春
播 为 佳 。 种 子 发 芽 、 株 生 长 发 育 及 结 荚 的适 宜 温 度 因 植 均为2 ̄ 5C以上 , 故其 播 种 不 宜 过 早 , 般 在 终霜 后 、 一 地温 1 ℃ 以上 时 直 播 较 好 。 长 江 中下 游 地 区 , 播 以 终 霜 5 在 直 过 后 的4 中、 月 下旬 为 宜 。 行 、 距 7 c × (0 0 c 按 株 0 m 4  ̄5 ) m
光 条 件好 。
2 窄垄双行种植 。 m . 作1 宽的高垄 , 按株 、 行 ̄4 c × 0m
7 c , 沟 宽 5 c 定植 , 上种 两 行 , 便管 理 和 采 收 。 0m 畦 0m 垄 方 3 大小行种植 。 2宽 的高畦 , 面 上种 四行 , . 作 m 畦 大
行 7 c , 行4 c ,  ̄ 4c 。 0m小 5m株 0 m
土壤蓄水保肥 能力 。 施足基肥 , 6m施 腐熟的堆肥 每6 7 2
30  ̄4 0 k , 合 肥 1  ̄2 k , 肥 后 需 再 耕 地 一 次 0 0 0 0g 复 5 0g施 将 肥 料 翻 入 土 中 , 平 作 畦 , 备 栽 植 。 秋 葵 苗 高 耙 准 黄
1 ~1c , ~4 0 2m 3 片真 叶时苗龄 3  ̄4 天定植 到大 田 。 0 0 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秋葵栽培技术PPT
③ 耐缺氧:可提高耐 缺氧能力;
④ 保护肝脏:黄秋葵 的果胶,多糖有护 肝功效;
⑤ 防治便秘、防肠癌:
黄秋葵的粘性物质
中含有50%的可溶
性纤维素有利通便、
排毒、防癌;
黄秋葵栽培技术PPT
⑥ 补钙:黄秋葵不仅含钙量 与鲜奶相当,且钙的吸收 率在50-60%,高于牛奶 1倍,故是理想的钙源;
黄秋葵栽培技术PPT
黄秋葵栽培技术PPT
黄秋葵栽培技术PPT
黄秋葵栽培技术PPT
黄秋葵是一年生草本植物。根系发达,直根性, 根深达1 m以上;主茎直立,高1~2.5m,粗5厘 米,赤绿色,圆柱形,基部节间较短,有侧枝, 自着花节位起不发生侧枝;叶掌状5裂,互生,叶 身有茸毛或刚毛,叶柄细长,中空;花大而黄, 着生于叶腋;果为蒴果,先端细尖,略有弯曲, 形似羊角,果长10~25厘米,横径1.9~3.6厘米, 嫩果有绿色和紫红色2种,果面覆有细密白色绒毛, 果成熟后木质化不可食;种子球形,绿豆大小, 淡黑色,外皮粗,被细毛。
黄秋葵栽培技术PPT
2.黄秋葵的种类
黄秋葵:按果实外形可分
为圆果种和棱角种;依
果实长度又可分为长果
种和短果种;依株形又
分矮株种和高株种;依
果荚颜色分为红色、浅
绿色和深绿色。
黄秋葵栽培技术PPT
黄秋葵栽培技术PPT
3.黄秋葵的品种
中国南北各地也均有黄秋葵的分布与栽培, 北京、广东、上海、山东、江苏、浙江、海南、 云南、湖北、湖南、安徽、福建、江西等省、 市均有种植,特别是台湾,种植尤多。经过不 断的引种、驯化和育种,培育了很多优良品种。
黄秋葵栽培技术PPT
开花结果期:从始花到采收结束,约需85~ 120天。通常播种后60天 左右即可第1次采收。在 昼温28~32℃,夜温18~20℃适温下开花后4天即 可收获。黄秋葵开花结果后生长速度加快,长势 增强,尤以高温下生长更快,每3天即展开1片真 叶。在光照、温度、肥水优越的条件下,发芽期、 幼苗期、开花结果期均有不同程度提前,抽叶时 间间隔缩短,叶量增加主要因侧枝萌发和生长能 力增强引起,使整个生长周期能够延长。
黄秋葵栽培技术PPT
2、栽培的基本环境条件
温度:黄秋葵喜温暖、怕严寒,耐热力强。 当气温13℃,地温15℃左右,种子即可发芽。发芽 和生育期适温均为25~30℃。月均温低于17℃,即 影响开花结果;夜温低于14℃,则生长缓慢,植株 矮小,叶片狭窄,开花少,落花多,能够耐8℃的 低温。26~28℃适温开花多,坐果率高,果实发 育快,产量高,品质好。
黄秋葵栽培技术PPT
1、生长发育
发芽期:播种到2片子叶展平为发芽期,约 需10~15天。通常露地直播幼苗出土约需7天 左右,地膜覆盖可提前2~4天出苗。
黄秋葵栽培技术PPT
幼苗期:从2 片子叶展平到第1朵花开放,约需40~ 45天。一般子叶充分展开后,经15~25天,第1片真叶 展开,以后每2~4天 发生1片真叶。幼苗期生长缓慢, 地温过低时更甚。
⑦ 减肥:黄秋葵为低脂食物, 是很好的减肥食物;
⑧ 延缓衰老:黄酮含量为 2.8%,具有抗氧化、防 衰老作用;
黄秋葵栽培技术PPT
⑨壮阳、抗疲 劳(如前 述);
⑩美容、护肤: 外用、内服 均有效。
黄秋葵栽培技术PPT
黄秋葵嫩荚营养成分表(每100克含量)
黄秋葵栽培技术PPT
二、生长发育及对环境 条件的要求
黄秋葵高产栽培技术
西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黄秋葵栽培技术PPT
பைடு நூலகம்
黄秋葵
1. 黄秋葵概述 2. 生长发育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3. 黄秋葵的类型和品种 4. 黄秋葵高产栽培技术 5. 黄秋葵病虫害及其防治
黄秋葵栽培技术PPT
1.黄秋葵概述
黄秋葵,别名秋葵、羊角豆, 是锦葵科一年生的草本植物, 原产于非洲,之后进入美洲 地区。现在最大的秋葵生产 地在美国南部,美国人还给 它一个更容易被记住的名 字——“植物伟哥”。
黄秋葵栽培技术PPT
① 清福 杂一代品种。株型中等,叶片较细裂,有利
于通风透光和采收。早熟,主枝常自第五节起开 始结果,侧枝和主枝同样可以结果。果实5角, 偶6角或多角,果型端正,长约7厘米,果面柔滑, 果色翠绿,形色优美。植株生长势强,茎秆粗壮, 株高约1.5米。定植后36天可采收,结果力强, 产量高。
黄秋葵栽培技术PPT
4.主要用途
① 嫩果(荚)肉质柔嫩、润滑,风味独特,营养价值高,
堪比人参(在日韩即称为绿色人参)却比人参更适合日 常食补。可炒食、煮食、凉拌、制罐、做汤及速冻加工 等。
黄秋葵栽培技术PPT
② 幼果中还含有一种黏性物质,可助消化,治疗胃炎、
胃溃疡,并可保护肝脏及增强人体耐力。嫩叶中含有很高 的蛋白质,可做饮料的添加剂,也可食用。花、种子和根 对恶疮、痈疖有疗效,有一定的抗癌作用。种子中含有较 多的钾、钙、铁、锌、锰等矿物质,能提取油脂、蛋白质 或作为咖啡的代用品。
黄秋葵栽培技术PPT
5.保健功能及价值
据中国历代文献 记载和近期国内外 媒体的报导,认为 黄秋葵的保健功效 范围颇广,现择要 讲述如下10点。
黄秋葵栽培技术PPT
① 助消化,护肠胃:黄 秋葵的粘性物质,可 促进胃肠蠕动,有益 于助消化,益肠胃;
② 降血脂:黄秋葵的粘 性物质中含有50%的 可溶性纤维素,能有 效降低血清胆固醇, 预防心血管病;
黄秋葵栽培技术PPT
④85一1
株高1.5~1.7米,嫩果无棱角,单株结果 50~70个,667平方米产量约1500公斤。
⑤95―1
株高1.5米以上,长势强健,嫩果紫红色, 果长18.20厘米,粗约2厘米,采收期6月上旬至 9月。
黄秋葵栽培技术PPT
⑥翠娇
植株生育强健,叶形较小,缺刻深,通风透 光良好。早熟,在30-35℃的温度条件下播种, 着果节位在第7~8节起,在低温(20℃左右)的 条件下播种,着果节位在第4节起,果形稍粗壮 丰满,5角,果色浓绿,荚果老化晚,品质优良。
黄秋葵栽培技术PPT
②五福 杂一代品种。生长势强,株高约1.2~1.5米,
株型稍高,叶柄偶带有紫色,节间短,早熟,着 果节位低,结果力强,果实5角,光滑,果长8~ 10厘米,果形粗壮,果尖短,果形优美,果色浓 绿。早熟,定植后40天左右开始采收。
黄秋葵栽培技术PPT
③南洋
杂一代品种。高秆型,株高1.5米以上,生长 势强。嫩果5棱,细而长,色淡绿;植株分枝性强, 一般有侧枝3、4条,结果力强。早熟,定植后约 35天即可采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