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及喉部影像学诊断

合集下载

鼻咽及喉部影像学诊断讲义

鼻咽及喉部影像学诊断讲义

咽后及咽旁脓肿
咽喉部
(Retro and Para-pharyngeal Abscess)
临床表现
• 急性脓肿有全身炎症症状,咽痛,吞咽、 呼吸困难等,有时伴有喉头水肿、喉阻闭等 表现。脓肿破坏血管可引起出血。 • 慢性脓肿临床上伴有脊柱结核和淋巴结结 核症状。检查见咽壁膨隆,位于一侧者多为 急性脓肿,位于中央者多为结核脓肿。 。
翼窝:翼突内外板向后伸形成翼窝 内有翼内肌、腭帆张肌,翼外板外面附着翼外肌
正常影像解剖
口咽部 前上方经咽峡部与口腔相通 前下方为舌根, 后方是咽后壁, 两侧是舌腭弓和咽腭弓,其间形成扁桃体
窝,内有腭扁桃体
咽喉部
正常影像解剖
咽喉部
喉咽部
• 前方通喉腔 • 下端在环状软骨下缘平面连接食道 • 前壁附着于甲状软骨和甲状舌骨膜 • 后壁与口咽部后壁相连续 • 由声门上梨状窝和环状软骨后环后或咽 后间隙组成 • 正常喉咽腔常处于塌陷状态,吞咽时食 物由双侧梨状窝经咽后间隙进入食道内。
正常表现
正常鼻咽部(T1WI)
正常鼻咽部(T2WI)
咽喉疾病
咽后及咽旁脓肿
咽喉部
(Retro and Para-pharyngeal Abscess)
概述
• 咽后和咽旁为由咽基底膜外的疏松结缔组 织、肌肉、筋膜构成的间隙。 • 急性脓肿多见于儿童,常因咽壁损伤、异 物刺入、耳部感染、化脓性淋巴结炎等引起。 • 慢性脓肿多见于颈椎结核、淋巴结结核所 致的脓肿。
正常影像解剖
咽喉部
4、颈动脉间隙 • 为颈动脉鞘包绕而成的 筋膜间隙,又称茎突后间隙 • 位于咽旁间隙后方,咽后间隙外侧,腮腺 内侧,左右各一 •内含颈内、颈总动脉、颈内静脉及第Ⅸ至 Ⅻ对颅神经、颈交感丛、淋巴结等

咽喉部的影像学诊断

咽喉部的影像学诊断

鼻咽癌颅内侵犯(增强)
鼻咽癌颅内侵犯(增强)
喉部 (一)、喉部影像学检查的价值及限度
1、X线平片可以显示部分喉室的结构, 但对较小病变和周围软组织内部情况难于 显示。
2、CT可清楚显示喉部和周围结构的异常, 明确病变部位、范围,对病变来源、性质 及肿瘤的分期提供依据,能清楚显示周围 喉软骨的破坏。
CT示软组织肿块,充满鼻咽腔,可经后 鼻孔长人同侧鼻腔,蝶腭孔扩大,肿瘤 长人翼腭窝、颞下窝,向上可破坏颅底 骨质,侵人蝶窦或海绵窦,肿块境界清 楚,密度一般均匀,肿瘤强化异常明显。
MRI表现:T1WI呈低信号,T2 WI呈 明显高信号,强化明显,瘤内可见低信 号条状或点状影,称为“椒盐征”。
(三)、咽部正常影像学表现
1、咽部正常X线表 现
2、咽部正常CT表现 (1)鼻咽腔层面:
(2)口咽腔层面
(3)喉咽腔层面:
3、咽部正常MRI表现 MRI所见与CT显示相同,具有良好的组织
分辨率,能直接显示粘膜、肌肉、间隙、 血管、神经等。
T1WI
T2WI
鼻咽癌
纤 维 血 管 瘤
(三)、喉部正常影像 学表现: 1、喉部侧位片:
2、喉部正常CT表现 (1)会厌溪层面:
(2)梨状窝层面:
(3)室带层面:
(4)声带层面:
(5)声门下区层面:
3、喉部正常MRI表现
MRI可直接显示喉部矢状面、横断面和冠 状面的影像,喉软骨在未钙化前在 T1 WI、 T2WI呈中等信号,钙化后呈不均匀低信号; 喉肌T1WI和T2WI呈偏低信号;喉粘膜在 T1WI呈中等信号,T2WI呈明显高信号;喉 旁间隙在T1WI和 T2WI均呈高信号影;喉 前庭、喉室和声门下区则均呈极低信号。

头颈部影像诊断 (鼻、咽、喉)

头颈部影像诊断 (鼻、咽、喉)
61
62
鼻咽癌并双颈 淋巴结转移
63
鼻咽癌侵犯右侧眶 尖、颅底及斜坡
64
(鼻咽部)低分化鳞状 细胞癌伴大片坏死
65
女,55岁,右耳听力下降伴头痛1年
66
男,76岁,反复鼻塞、鼻衄3年
鼻咽癌累及颅底
67
咽部脓肿(pharyngeeal abscess)
咽部脓肿发生于咽旁或咽后间隙,前者多为化脓 性,后者为化脓性或结核性。
受侵,软组织广泛浸润和颈部淋巴结转移。
77
男,46岁,声嘶1年
声门型喉癌
78
79
80
声门上型侵犯声门区
81
82
喉癌
83
混合型
84
85
下咽癌
下咽部:位于口咽底部上方与声门上喉室的 前下之间的区域,向下直接延续为颈段食管。 下咽部分为三个亚区——
梨状窝 环状软骨后区(咽-食管连接部) 下咽后壁 下咽部鳞癌包括:梨状窝鳞癌、下咽后壁鳞
6
7
8
鼻与鼻窦正常CT表现
含气的鼻腔和鼻窦呈低密度区。 鼻甲、鼻中隔和窦壁为高密度区。 正常窦壁粘膜很薄,不能显示。 窦周软组织呈中等密度。 脂肪界面呈低密度负CT值。
9
鼻窦正常CT表现
10
11
12
鼻窦MRI
常规行横断面和冠状面T1WI和T2WI检查,层 厚3-5mm。疑为肿瘤或肿瘤窦外延伸时,宜 行GD-DTPA增强扫描。
下方基质内增生。 中鼻道软组织肿块,可引起局部骨质变形,
单侧通道阻塞。 大体形态为螺旋状,与大脑相似。 增强明显强化,呈分叶状,可延至上颌窦或
筛窦内,MR上颌窦内见卷曲的脑回样结构。
34
35
上皮性恶性肿瘤

放射课件:头颈部影像诊断学-咽部

放射课件:头颈部影像诊断学-咽部

口 咽 平 面
喉 咽 平 面
咽隐窝层面: 咽鼓管隆突层
鼻咽腔呈梯形,面:鼻咽腔呈
隆突影已消失,双梯形,结构
咽隐窝显示明 有;咽鼓管隆
显,咽后壁为 突,咽鼓管咽
头长肌。
口,咽隐窝,
咽旁间隙,翼
外肌,颈内动
脉。
软鄂上层面; 鼻咽腔呈长方 形,软鄂已消 失。
软鄂层面:中 央空腔为鼻咽 腔成方形,两 侧为鼻咽侧壁 软组织,外侧 为咽旁间隙, 间隙前外缘为 翼内肌。
颅底位像 观察颅底骨破坏 茎突摄影 茎突过长 梨状窝造影 观察咽腔形态及吞咽运动等功能改变;
正常影像学表现
二、正常 CT表现
横断3~5mm,软组织窗、颅底用骨窗、多平面重建; 发现病变后应增强扫描; 鼻咽腔在不同层面形态各异;咽鼓管圆枕-典型层面; 口咽部横断面比邻; 咽旁间隙及其内部结构;
咽部
头颈部影像诊断学
范围:颅底------胸廓入口,包括眼、耳、 鼻腔鼻窦、咽部、喉部、涎腺、颌面、甲状 腺、甲状旁腺和颈部间隙等。
常见病变:先天性畸形、炎性病变、外伤、 肿瘤等。
检查技术:X线检查、CT、MRI、超声等。
正常影像学表现
一、正常X线表现
鼻咽侧位像 观察鼻咽顶后壁、咽后壁、颈前软组织、 软鄂、舌根、会厌即咽腔气道。顶壁软组织厚度平均 4.5mm, 后壁3.5mm,5岁以下儿童腺样体肥大,厚 度不超过8mm。
度强化;
颅底骨质改变 恶性肿瘤引起颅底骨质溶骨性破
坏,少数骨质增生;
颈椎骨质改变 颈椎结核引起咽后壁脓肿; 咽旁间隙受累 位置和形态的改变有助于肿瘤定
位;
先天性囊肿
咽囊囊肿
影像学表现
CT:鼻咽顶部中线类圆形低密度区,囊壁薄、边缘清。 增强内部无强化,感染后囊壁可增厚强化;

咽部影像诊断

咽部影像诊断
增强呈不均匀或环形强化
腮腺混合瘤
腮腺乳头状囊腺癌
甲状腺病变影像诊断
甲状腺肿
结节性和弥漫性 甲状腺弥漫增大,密度可不均,边界可模糊
甲状腺腺瘤
边界清楚的稍度肿块,常 有坏死、囊变和钙化,不均匀强化
甲状腺腺瘤
甲状腺腺瘤
复习思考题
鼻咽癌
鼻咽癌侵犯颅底
喉部影像诊断
喉癌
软组织肿块影 喉周间隙和会厌前间隙等消失 喉部软骨破坏 声带增厚、固定,声门裂不对称 颈部淋巴结肿大
喉 癌
腮腺肿瘤
良性肿瘤
圆形或卵圆形,边缘清楚,密度均匀或 稍不均,可有斑点状钙化或囊变
恶性肿瘤
形态不规则,边缘模糊,密度不均匀, 常有出血、坏死和囊变
慢性乳突炎、胆脂瘤的平片、CT表现 鼻窦炎的影像表现 鼻咽癌的CT、MRI表现 甲状腺腺瘤、腺癌的CT表现

咽喉部影像解剖咽喉部病变的影像诊断

咽喉部影像解剖咽喉部病变的影像诊断
组织的侵犯情况。
MRI检查的优点是软组织分辨率 高、无辐射损伤,但费用较高,
且检查时间较长。
04 咽喉部病变的影像诊断流 程
初步诊断
了解病史
医生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症状、体征、家族史、用药史等,以便 初步判断可能的病因。
观察影像特征
医生通过观察咽喉部影像,如X光片、CT或MRI等,初步判断病 变的性质、位置和范围。
CT检查可以发现咽喉部肿瘤、炎症、囊肿等病变,以及了解病变的范围和程度。
CT检查的优点是分辨率高、可以多角度观察,但费用相对较高,且存在辐射损伤的 风险。
MRI检查
MRI检查是一种无创的影像学检 查方法,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咽喉
部软组织的结构和病变情况。
MRI检查可以发现早期肿瘤、炎 症等病变,以及了解病变对周围
确诊与治疗方案制定
病理诊断
对于需要确诊的病变,医生可能会进行病理诊断,即通过活检或 手术后进行病理组织检查。
制定治疗方案
医生根据确诊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放疗等。
治疗效果评估
医生在治疗过程中需要不断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 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05 咽喉部病变的影像诊断案 例分析
会厌囊肿的影像诊断案例
总结词
会厌囊肿是咽喉部常见的良性病变,通 过影像学检查可以发现囊肿的大小和位 置。
VS
详细描述
会厌囊肿的影像诊断主要依靠喉镜和CT 检查。喉镜可以直接观察囊肿的大小和位 置,而CT则可以显示囊肿与周围组织的 界限。大多数会厌囊肿没有症状,但如果 囊肿较大或继发感染,可能会出现喉咙不 适、异物感等症状。治疗会厌囊肿的方法 包括保守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喉咽部病变类型与影表现01会厌囊肿

咽喉部影像解剖、咽喉部病变的影像诊断(1)

咽喉部影像解剖、咽喉部病变的影像诊断(1)

咽部横断面影像解剖
1、鼻咽 2、口咽面、舌骨层面、梨状窝层面
咽部解剖概述
1、鼻咽
2、口咽
口咽上部层面
口咽上部 层面
口咽下部层面
口咽下部层面
3、喉咽
会厌溪 梨状隐窝
会厌层面
舌骨层面
梨状窝层面
喉部解剖概述
1、位于会厌之下 的颈前正中部; 2、其上端是会厌 上缘,下端为环状 软骨下缘
(四)喉:既是呼吸器官又是发音器官。 平对C4-6椎体水平,可随吞咽或发音而上下 移动。前方被舌骨下肌群等覆盖,后方邻 接咽,两侧有甲状腺侧叶、颈部大血管和 神经。
喉的组成:由软骨、软骨间的连接、喉肌 和粘膜组成。
1.喉软骨: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 、杓状软骨。
2.喉的连接:环勺关节、环甲关节、弹性圆 锥(方甲膜)、甲状舌骨膜。
喉癌
CT表现
可见肿瘤累及喉腔变形、周围浸润、喉软 骨破坏、淋巴结转移。 1.声门上型癌:局部软组织增厚或结节样肿
块,会厌前间隙和喉旁间隙受侵:低密度 的脂肪消失,代之以等密度或略高密度的 软组织影。
2.声门型癌:
早期局限于声带内,仅见双侧声带不对称, 一侧声带毛糙、增厚或局限的软组织结节, 肿瘤易侵犯前联合并向对侧声带浸润,由 此向前破坏甲状软骨。向后侵犯杓状软骨 及环杓关节,向外生长累及喉旁间隙。
3、喉的软骨:甲状软骨、环状软骨和杓状软骨
前面观
会厌软骨 方形膜
杓状软骨
甲状软骨
环状软骨
喉的软骨支架
后面观
喉部X线侧位像
(三) 喉部断面解剖
四个层面: 梨状窝层面 室带层面 声带层面 环状软骨层面
1、梨状窝层面
2、室带层面

耳鼻咽喉科常用X线检查

耳鼻咽喉科常用X线检查

耳鼻咽喉科常用X线检查一、鼻窦的X线检查(一)鼻颏位(Water 氏位)主要用于检查上颌窦及其四壁,上壁、后壁显示较清晰,也可显示其他诸如筛窦。

额窦,但额窦变形较大。

筛窦前后组分离投影观察不够满意(图1)。

图1 鼻颏位(二)鼻额位(Caldwell 氏位)主要检查额窦,筛窦,但前后不易分辨,前组气房居上。

位于鼻腔两侧,后组气房投影于上颌窦内上侧。

也可显示鼻腔、眼眶,但上颌窦被颞骨岩部重迭而不清楚(图2)。

图2 鼻额位(三)侧位主要检查额窦,蝶窦及其前后深度较好,也可显示上颌窦,筛窦范围,但两侧投影重迭(图3)。

图3 鼻窦侧位二、咽喉的X线检查(一)颏顶位(颅底位)主要检查颅底骨质,尤以中颅窝结构显示较好。

如破裂孔,卵圆孔,棘孔及翼窦板,也可显示鼻咽腔,以鼻咽前壁及两侧壁显示较清楚,亦可见上颌窦后壁,蝶窦情况(图4)。

图4 颅底位(二)咽侧位(颈侧高位)主要检查鼻咽及口咽部软组织阴影。

鼻咽侧位于鼻咽顶,后壁及其毗邻的蝶窦,蝶鞍和颈椎显示较好,对诊断咽后脓肿有重要意义。

正常咽后壁厚度,10岁以下约4~5毫米左右,5岁以下稍厚,一般不超过8毫米。

成人约3毫米,一般不超过5毫米(图5)。

图5 咽侧位(三)喉侧位(颈侧低位)主要显示喉部软骨及软组织区,结诊断喉肿瘤,喉狭窄的范围有一定帮助(图6)。

图6 喉侧位(四)喉正位主要检查喉前庭、喉室、声门下区,梨状窝。

断层摄片对诊断较小的梨状窝及喉室肿瘤有帮助(图7,8)。

图7 喉正位图8 喉正位(断层)三、乳突的X线检查可帮助了解乳突气房的发育类型、分布、乙状窦位置,乳突病变及骨质有无破坏。

(一)乳突侧斜位1.Law氏位,主要检查乳突气房类型,天盖、乙状窦骨质,脑膜横窦角。

照片中,上鼓室,鼓窦入口多为骨迷路的阴影重迭,天盖与岩部上缘重迭,内外耳道亦互相重迭(图9)。

图9 乳突Law氏位2.Schueller 氏位,较Law氏位为优,可显示上鼓室,鼓窦的大部分,鼓窦入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咽喉疾病影像诊断
咽喉部
咽部
咽部上起颅底,下达第6颈椎平面, 鼻咽:颅底—软腭水平(上咽) 口咽:硬腭—会厌上缘(中咽) 喉咽:会厌--环状软骨(下咽) 是呼吸和消化的共同通道。
咽喉部
检查方法
⒈平片检查 ⒉造影检查 ⒊CT扫描 ⒋MRI扫描
检查方法
一、X线
• 侧位平片:主要观察鼻咽顶后 壁、咽后壁、颈前组织、软腭、 舌根、会厌谿、会厌及鼻咽、口咽咽腔气 道。 • 颏顶位片:主要观察鼻咽顶后壁及鼻后 孔,同时观察颅底骨质。 • 特殊检查:体层摄影、鼻咽造影、喉咽 造影等。常用钡餐造影检查咽和食道。
咽喉部
正常影像表现
一、X线
鼻咽部 侧位片显示充气鼻咽气道,顶壁软组织 厚度平均 4.5mm ,后壁 3.5mm ,光滑,顶后 壁交界处最厚,12-15mm。 颏顶位显示鼻咽两侧壁的咽隐窝和咽鼓 管圆枕部对称,鼻咽气道清晰。
咽喉部
正常影像表现
一、X线
口咽部:侧位片显示咽后壁软组织光滑, 厚度平均3mm;前方软腭下为舌面, 连续为舌根、会厌组织。 喉咽部:侧位X线片下咽后壁厚度平均12mm。 两侧梨状隐窝在吞钡时显示清晰。
咽后及咽旁脓肿
一、X线
咽喉部
(Retro and Para-pharyngeal Abscess)
• 侧位平片见咽后壁肿胀,弧形隆突,咽后 壁组织超过正常厚度,咽气道变形变窄, 周围组织受压移位。 • 椎体结核脓肿尚可见椎体、椎间隙破坏。 • 如果肿胀的软组织内见有积气或液平面, 则可确诊为咽部脓肿。 • 如为产气杆菌感染,则在肿胀的软组织内 可见颗粒状气体透光影。
块,边缘清楚,呈圆形或半圆形。较大肿 瘤侵犯蝶窦时、可见蝶窦密度增高,颅底 片可显示蝶骨翼受压变形。 • 有时肿瘤主要位于咽旁间隙内,表现为 咽旁隆突。 • 鼻咽腔造影检查可显示肿瘤轮廓。
鼻咽纤维血管瘤
一、X线
咽喉部
(Nasopharyngeal Hemangiofibroma)
DSA检查见肿瘤血供丰富,颈外动脉造影 可发现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造影检查明 确后应行供血动脉超选择性插管栓塞,以 利手术剥离并减少术中出血。
咽喉部
(Nasopharyngeal Hemangiofibroma)
• X线平片检查对突向鼻咽腔病变显示较好, 对咽旁间隙侵犯诊断作用有限。 • DSA检查有助于了解肿瘤血供,有定性诊 断作用。 • CT和MRI对病变的位臵、范围及与邻近组 织关系优于X线检查,可首选CT检查。
鼻咽癌
咽喉部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
二、正常鼻咽部CT表现
正常影像表现
咽喉部组织在MR成像时信号:
咽喉部
1 咽喉部气体:T1WI及T2WI均为低信号 2 粘膜:T1WI等信号,T2WI较高信号, 增强扫描后明显强化。 3 肌肉:T1WI等信号,T2WI略低信号 4 骨骼组织:翼内外板因无骨髓腔,T1及T2像 均呈低信号,斜坡、下颌骨升支、岩骨尖等 内骨松质含脂肪,T1及T2像均呈高信号。 5 咽旁间隙等充满脂肪,T1及T2像均为高信号。 6 血管:为快速流动液体,T1及T2WI均呈低信号
有急性咽部炎症,椎体、淋巴结结核临床 表现,影像学发现咽侧壁或后壁肿胀,CT 或MRI示肿胀内有液性密度或信号强度
鉴别诊断:
外伤血肿、 头颈囊性淋巴管瘤、 鼻咽血管纤维瘤等。
咽后及咽旁脓肿
比较影像学 :
咽喉部
(Retro and Para-pharyngeal Abscess)
X线:对咽后壁脓肿显示满意,对咽旁脓 肿显示差。 CT和MRI:对脓肿的部位、范围及周围组 织器官显示优于常规X线平片。
咽后及咽旁脓肿
三、MRI
咽喉部
(Retro and Para-pharyngeal Abscess)
• T1WI见脓肿呈均匀偏低信号强度区,T2WI 脓肿呈较均匀高信号,脓肿范围显示清楚, 压迫周围组织器官移位。 • MRI增强脓肿壁强化,脓液无强化。
咽后及咽旁脓肿
诊断:
咽喉部
(Retro and Para-pharyngeal Abscess)
咽 后 壁 咽旁脓肿
二、CT
咽喉部
(Retro and Para-pharyngeal Abscess)
• 颈前或咽旁软组织弥漫性增厚伴脂肪间隙 消失,提示蜂窝织炎, • 若肿胀软组织内有一局部水样低密度区, 增强扫描环形强化,应考虑为脓肿形成。 • 若椎前脓肿由结核所致则可伴有脓肿壁钙 化,脓肿壁一般较厚,且可伴有骨结核表 现。
颌内动脉
鼻咽纤维血管瘤 颈外动脉造影
鼻咽纤维血管瘤
鼻咽纤维血管瘤
二、CT/MRI
咽喉部
(Nasopharyngeal Hemangiofibroma)
1.鼻咽顶部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楚,充满 鼻咽腔,并经后鼻孔长入充满同侧鼻腔 2. 平扫CT等密度,MRIT1WI呈均匀的等信号 或稍高信号,T2WI呈明显高信号 3. 增强扫描有明显增强及延时增强效应, 较小肿瘤强化均匀,较大者强化不均匀。 4.邻近结构受压、移位,颅底骨质破坏。 瘤内或周围大血管因流空效应,MRI可 呈低信号条状影
1、直接测量 咽后壁: <10岁,4-5mm <5岁, 8mm 成人, 3mm 气管后:13-14 2、颈椎对比法C4-5 咽后壁: <10岁,0.30.4C <5岁, 0.5-1C 成人, 0.2C 气管后:0.7C
正常影像表现
咽喉部
咽喉部组织CT密度 1 气体:低密度 2 粘膜:粘膜和其它软组织平扫均表现为等 密度,不易区分,增强扫描后粘膜强化 3 肌肉:CT为等密度。 4 骨骼:CT呈致密高密度。 5 咽旁间隙、喉旁间隙、会厌前间隙及翼腭 窝等内充满脂肪,为低密度。 6 血管:CT上血管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楚 整齐的等密度,增强扫描后明显强化。
概述 . 鼻咽癌起源于鼻咽粘膜上皮 . 为我国南方沿海地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俗称“广东癌“ . 好发于40~60岁之间,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 鼻咽癌好发于鼻咽的顶壁和侧壁 . 发病因素: 种族、家族因素,EB病毒 因素,环境致癌因素
鼻咽癌
咽喉部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
鼻咽纤维血管瘤
诊断与鉴别诊断
咽喉部
(Nasopharyngeal Hemangiofibroma)
本病临床诊断不难。影像学检查主要为明 确肿瘤侵犯范围、骨质破坏情况及肿瘤供血。 本病需与鼻咽部恶性肿瘤如鼻咽癌及淋巴 瘤鉴别,本病有明显强化,且有延迟增强为 其鉴别点。
鼻咽纤维血管瘤
比较影像学
鼻咽 前:经后鼻孔与鼻腔相通 后:与斜坡下部、第1、2颈椎前肌肉相邻 顶:附着于蝶骨底及枕骨斜坡 下:接口咽于软腭平面 当发声或屏气时软腭上提关闭鼻咽峡成为 鼻咽下壁 顶后壁呈穹隆状,粘膜下有丰富的淋巴组 织称咽扁桃体(腺样体或增殖体)
咽喉部
正常影像解剖
鼻咽:CT/MRI •横断面上鼻咽腔可呈方形、长方形或梯形 • 侧壁由前下向后上:咽鼓管咽口、咽鼓管 圆枕及咽隐窝(Rosenmuler 窝) • 在咽鼓管侧方,可见腭帆提肌与腭帆张肌, 与咽鼓管开闭有关。 • 冠状面鼻咽腔位于中线颅底下方,咽鼓管 咽口位于咽圆枕下方,上方为咽隐窝, • 矢状面鼻咽腔呈J型。
正常影像解剖
口咽部 前上方经咽峡部与口腔相通 前下方为舌根, 后方是咽后壁, 两侧是舌腭弓和咽腭弓,其间形成扁桃 体窝,内有腭扁桃体
咽喉部
咽喉部
正常影像解剖
喉咽部 • 前方通喉腔 • 下端在环状软骨下缘平面连接食道 • 前壁附着于甲状软骨和甲状舌骨膜 • 后壁与口咽部后壁相连续 • 由声门上梨状窝和环状软骨后环后或咽 后间隙组成 • 正常喉咽腔常处于塌陷状态,吞咽时食 物由双侧梨状窝经咽后间隙进入食道内。
咽喉部
咽喉部
检查方法
二、CT
1 患者体位:仰卧位,尽量保 持左右对称 2 横断扫描:扫描线平行听眦线或硬腭, 与咽喉部长轴相垂直 3 冠状面:显示病灶经颅底向颅内侵犯 4 层厚=3-5mm,鼻咽包括蝶鞍至硬腭下1cm 5 增强扫描:怀疑肿瘤颅内侵犯或血管性 病变
检查方法
三、MRI




鼻咽癌
咽喉部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
临床表现:
1)耳鼻症状:鼻塞,鼻出血或血性鼻涕 耳鸣,耳闷塞及听力下降 2)颅神经症状:偏头痛,复视及眼球运动 障碍等。 3)颈部淋巴结肿大:颈部淋巴结肿大及远 处转移。常以颈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 4)鼻咽镜检:肿瘤呈紫红色,触之易出血 5)实验室检查:EB病毒抗体VcA-IgA增高
病理分型:
大体病理
结节型 菜花型 粘膜下型 浸润型 溃疡型
显微镜下
鳞状细胞癌 腺癌 泡状核细胞癌 未分化癌
鼻咽癌
咽喉部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
生长方式特点:
上行性:侵犯颅底及颅神经 一般无淋巴结转移 下行性:有颈部淋巴结转移 上下行性:为上述两种情况同时发生 局限型:局限于鼻咽部
采用头部线圈 横断面为最常用的成像平面,一般平行于硬 腭,鼻咽扫描范围自硬腭至蝶鞍平面 层厚5-6mm,特殊病灶可选用2-3mm 冠状面有利于显示病灶经颅底向颅内侵犯情况, 矢状面有利于显示鼻咽顶后壁病灶。 T1WI病灶与脂肪信号差别最大,对比较好 T2WI病灶与肌肉组织对比最好,
咽喉部
咽喉部
正常影像解剖
咽后及咽旁脓肿
临床表现
咽喉部
(Retro and Para-pharyngeal Abscess)
• 急性脓肿有全身炎症症状,咽痛,吞咽、 呼吸困难等,有时伴有喉头水肿、喉阻闭等 表现。脓肿破坏血管可引起出血。 • 慢性脓肿临床上伴有脊柱结核和淋巴结结 核症状。检查见咽壁膨隆,位于一侧者多为 急性脓肿,位于中央者多为结核脓肿。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