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颌推磨牙远移技术演示文稿
推磨牙远移技术进展

推磨牙远移技术进展杨志伟【摘要】@@ 临床上对于安氏Ⅱ类错伴牙源性前牙拥挤的病例,需开拓间隙排齐拥挤前牙同时矫正Ⅱ类磨牙关系.正畸临床中开拓间隙的主要手段是减小牙量或(和)扩大牙弓,使牙量与骨量趋于协调,同时兼顾牙、颌、面三者之间的协调性、稳定性和颜面美观[1].【期刊名称】《贵州医药》【年(卷),期】2011(035)007【总页数】4页(P661-664)【作者】杨志伟【作者单位】贵阳市口腔医院,55000l【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3.5临床上对于安氏Ⅱ类错牙合伴牙源性前牙拥挤的病例,需开拓间隙排齐拥挤前牙同时矫正Ⅱ类磨牙关系。
正畸临床中开拓间隙的主要手段是减小牙量或(和)扩大牙弓,使牙量与骨量趋于协调,同时兼顾牙、颌、面三者之间的协调性、稳定性和颜面美观[1]。
减小牙量的方法包括拔牙和邻面去釉,拔牙虽是获得间隙的最好方式,但并非所有病例都适合拔牙;邻面去釉虽可避免拔牙而获得间隙,但有严格的适应症,获得间隙的量也非常有限。
牙弓扩展包括长度与宽度扩展,是增加骨量的主要措施。
其中,牙弓长度扩展的方法主要有唇展前牙和推磨牙远中移动;牙弓宽度扩展方法主要有腭中缝扩展、牙弓正畸扩展及牙齿-齿槽骨功能性扩展。
唇展前牙也有其明确的适应症,通过牙弓横向扩展以增加牙弓宽度和长度是获得间隙的方法之一,但矫治效果受患者年龄影响较大,且咬合关系不够稳定,易导致不可避免的复发;而推磨牙远中移动开拓间隙是正畸临床较常用的一种方法。
近年来,国内外正畸医生对于拔牙矫治多持慎重态度,在结合考虑患者颅、颌、面关系后,多采用少拔或不拔牙原则,作为非拔牙矫治重要内容的推磨牙远移开拓间隙则成为临床研究热点之一。
现将推磨牙远中移动的可行性以及各种推磨牙远移装置的作用原理及临床特点作一综述。
1 推磨牙向远中移动的解剖生理依据推磨牙向远中移动近来开展的较为普遍,除科学的进步、矫治技术水平提高之外,还有其内在的物质基础。
首先上颌结节是上颌生长发育的中心之一,上颌结节作为磨牙远中移动的物质基础从解剖结构可知,上颌骨为疏松多孔结构,有丰富的血液循环,骨改建活跃。
两种上颌磨牙后移方式的临床应用比较

两种上颌磨牙后移方式的临床应用比较摘要】目的探讨总结采用两种不同固定矫治方式远移上颌磨牙的有效性、优缺点及治疗经验。
方法将18例磨牙前移所致安氏Ⅱ类错颌畸形病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自制改良Lokar磨牙远移器推磨牙向后法(A法)和主弓丝上置NiTi 推簧加力方式推磨牙向远中法(B法)两种不同远移方式进行矫治。
结果方法A磨牙远移速度平均约1.6mm/月,但是部分磨牙远移较多的有较明显的远中倾斜,需矫正其远中倾斜后才能进入下一部治疗。
方法B磨牙远移速度平均约1.1mm/月,磨牙以整体远移为主,但是NiTi推簧加力须在初步整平才能进行。
结论如牙列拥挤错位较明显或磨牙需远移较多可选择Lokar矫治器推磨牙向后(A方法)。
如牙列拥挤度较小,排列较整齐,磨牙远移量不太大宜选择主弓丝上置NiTi推簧加力方式推磨牙向远中(B方法)。
【关键词】磨牙后移方式Ⅱ类错颌安氏Ⅱ类错颌是临床最常见的错颌畸形之一,其中上颌磨牙前移所致的牙源性的安氏Ⅱ类错颌占有一定的比例。
矫治方法通常为拔牙矫治和非拔牙矫治。
随着正畸理论及技术的不断发展,正畸界对于拔牙矫正的态度也日趋谨慎,许多以往需要采取减数治疗的“临界”患者,通过将上颌磨牙推向远中获取间隙,在不减数的情况下,以达到安氏Ⅰ类磨牙关系。
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不拔牙技术矫治安氏Ⅱ类错颌可避免“正畸面容”,同时获得更好的咬合关系[1]。
上磨牙远中移动,获得间隙是治疗安氏Ⅱ类错颌的不拔牙矫治方法之一。
临床常采用推上颌磨牙向后的方法获得间隙,以解除牙列拥挤[2]。
本文采用不同的两种固定后推磨牙装置远中移动上颌磨牙,以评价各自优缺点,现总结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6年7月~2008年3月在四川省什邡市人民医院口腔科就诊的因上磨牙前移所致的Ⅱ类错颌患者18例,随机分为两组:①采用自制的改良Lokar磨牙远移器推磨牙向后组(A组):共9例,男3例,女6例,年龄11~13岁,中位年龄12岁;②采用主弓丝上置NiTi推簧加力方式推磨牙向远中组(B组):共9例,男4例,女5例,年龄11.5~13.6岁,中位年龄12岁。
微种植体支抗推磨牙远中移动的临床研究

微种植体支抗推磨牙远中移动的临床研究作者:***来源:《中国美容医学》2021年第10期[摘要]目的:探究微种植体支抗推磨牙远中移动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于笔者医院接受传统口外弓支抗治疗(对照组,n=60)及接受微种植体支抗治疗(研究组,n=60)的安氏Ⅱ类的错牙合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
对比两组矫治时间,计算两组牙冠、牙根远移值[上颌第一磨牙牙冠平均远中移动值(UM1E-Y)、上颌第二磨牙牙冠平均远中移动值(UM2E-Y)、第一磨牙牙根平均远移值(UM1A-Y)、第一磨牙牙根平均远移值(UM2A-Y)],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其他牙齿相关指标[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尖点至Y轴的距离(U6-Y)、上颌第一磨牙牙根尖点至Y轴的距离(U6a-Y)、上颌中切牙长轴与SN平面夹角(U1-SN)]、硬组织指标[上齿、下齿槽座角(SNA、SNB)、上下齿槽座角(ANB)、牙合平面与SN平面夹角(OP-SN)]、软组织相关指标[上唇突度、下唇突度、鼻唇角(NLA)、上唇突距(Ls-E)]及咀嚼功能(咬合力、咀嚼效率)的差异。
结果:研究组平均矫治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而OP-SN较治疗前上升(P0.05),而研究组OP-SN显著低于对照组(P[关键词]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微种植体支抗;磨牙远移;咬合功能[中图分类号]R78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21)10-0157-04Clinical Study on Micro-Implant Anchorage for Molar DistalizationCHEN Xu-dao(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Dazhou Integrated TCM &Western Medicine Hospital,Dazhou 635000, Sichuan, 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micro-implant anchorage for molar distalization in correcting Angle Class Ⅱmalocclusion.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clinical data of patients with Angle Class Ⅱ malocclusion who received traditional headgear anchorage treatment (control group, n=60) or received micro-implant anchorage treatment (study group, n=60)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6 to December 2018. The correction time was combin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nd the crown and root distalization values [average distalization value of maxillary first molar crown (UM1E-Y), average distalization value of maxillary second molar crown (UM2E-Y), average distalization value of first molar root (UM1A-Y), average distalization value of second molar root (UM2A-Y)] were calculated in the two groups. The tooth-related indicators [the distance from maxillary first molar mesiobuccal tip to Y axis (U6-Y), the distance from maxillary first molar root apex tip to Y axis (U6a-Y),angle between the long axis of maxillary central incisor and the SN plane (U1-SN)], hard tissue indicators [sella-nasion-A point, sella-nasion-B point (SNA, SNB), A point-nasion-B point (ANB), occlusal plane-SN plane angle (OP-SN)], soft tissue-related indicators [upper lip protrusion (Ls-SnPg), lower lip protrusion (Li-SnPg), nasolabial angle (NLA), upper lip protrusion distance (Ls-E)] and masticatory function (occlusal force, masticatory efficiency)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average correction time in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P0.05), andU1-SN in contro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before treatment (P0.05), and OP-SN was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treatment (P0.05), and OP-SN in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PKey words: Angle ClassⅡ malocclusion; micro-implant anchorage; molar distalization; occlusal function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可分为1、2两个分类,其中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在我国青少年人群恒牙期的患病率约20%,不仅影响患者牙齿咀嚼功能、牙列整齐,也会影响其面貌美观,不利于患者身心健康[1]。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推磨牙向远中的研究进展

• 456 .口腔医学2021年5月第41卷第5期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推磨牙向远中的研究进展刘玲霞,关雨欣,武秀萍[摘要]尤托槽隐形矫治器在实现所有类型牙齿移动上,推磨牙向远中的效率最高但临床中容易出现磨牙远中倾斜,支抗 丧失等问题该文就隐形矫治推磨牙向远中的适应证、临床疗效、远移效率、支抗设计等4个方面进行综述,为临床提供参芍[关键词]磨牙远移;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783.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872(2021)05-0456-05[doi] 10.13591 /ki.kqyx.2021.05.014Research progress of molar distalization with clear aligner orthodonticsLIU Lingxia, GUAN YiLxin, Wl) Xiuping. ( Department of Orthodontics,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 School and Hospital of Stomatology, Taiyuan 030001, China)Abstract :File efficiency of molar distalization with clear aligner i s the highest in all types of tooth m o v e ments.H o w e v e r,i t i s easy to bring prol)lems of molar distal tipping and the loss of anchorage.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indications,clinical efficacy,efficiency of m olar distalization and anchorage design of invisible orthodontic and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c linical practice.Key words:molar distalization;clear aligner orthodontics;clinical efficacyStomatology,2021 ,41(5) :456-460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通过三维扫描获取数字化 模型,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制造生成一系列 个体化可摘式透明矫治器11。
双轨道矫治器远移上颌磨牙的临床研究

双轨道矫治器远移上颌磨牙的临床研究目的:观察双轨道矫治器远移上颌磨牙的临床矫治效果。
方法:20例牙源性安氏Ⅱ类错牙合非拔牙患者,采用双轨道矫治器远移磨牙,在磨牙达到安氏Ⅰ类关系后用头影测量分析测量上颌磨牙的远移的效果。
结果:20例患者经双轨道矫治器治疗,均获得了间隙,上颌磨牙平均整体远移(5.2±1.97)mm,P<0.05,前牙覆牙合减少(2.9±1.02)mm,P<0.05,覆盖增加(3.4±1.86)mm,P<0.05,平均疗程5~7月,结论:双轨道矫治器可以有效地远中整体移动上颌磨牙。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val effects of double railway application on upper molar distalization. Methods Twenty patients presented ClassⅡmolar relationship.The clinical effect of both sides maxillary molars distalization of non-extraction cases was observed by Cephalomatric analysi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y double railway application. ResultsAll cases molar were distalized successfully.The upper molars were distalized bodily on average (5.2±1.97)mm,P<0.05.the overbite was reduced (2.9±1.02)mm, P<0.05and the overjet was increased (3.4±1.86)mm,P<0.05.The duration for distalization of upper molar was from 5 to 7 months.ConclusionThe double railway application can achieve bodily distal molar movement.Key words:double rail way application;ClassⅡmalocclusion orthodontics;molar distalization在口腔正畸臨床治疗牙源性安氏Ⅱ类错牙合,多采用远中移动上颌磨牙,应用口外弓、改良“摆”式矫治器远移上颌磨牙比较多。
上颌推磨牙远移技术

随着口腔医学的发展和人们对美 观的要求提高,上颌推磨牙远移 技术逐渐成为正畸治疗的重要手 段之一。
技术原理及适应症
技术原理
上颌推磨牙远移技术利用生物力学原 理,通过施加适当的矫治力,使上颌 磨牙在牙槽骨内产生生理性移动,从 而达到治疗目的。
适应症
该技术适用于上颌牙列拥挤、前牙反 合、上颌前突等错合畸形,以及需要 改善面部美观的患者。
冷敷
术后24小时内,可间断性 地进行冷敷,每次敷1520分钟,有助于减轻肿胀 和疼痛。
饮食调整
选择软食或半流食,避免 过硬、过烫的食物刺激手 术部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口腔卫生保持方法
刷牙
术后24小时后可开始轻柔刷牙, 注意避开手术区域,保持口腔清
洁。
漱口
使用医生推荐的漱口水,每天漱口 数次,有助于杀菌消炎。
避免刺激性食物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随访内容
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患者自我评价等方面的 综合评价。
随访方式
采用门诊复查、电话随访、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 进行。
复发预防和处理建议
复发预防措施
定期佩戴保持器、避免不良口腔习惯、定期口腔检查等。
复发处理建议
根据复发情况,采取重新治疗、局部调整或佩戴保持器等措施进行处理。同时, 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对复发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临床检查指标
包括牙齿排列、咬合关系、中线对齐等方面的改善情况。
影像学检查指标
通过X线片、CT等影像学检查手段,观察牙齿移动距离、牙槽骨 改建等情况。
患者自我评价
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咀嚼功能改善程度等方面的主观评价。
最新7、上颌磨牙PPT课件

201308181237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37 628
4 52 4 64 3 48 3 48 2 32 3 64 3 48 3 64 2 48 4 64 3 48 3 45 48
仪器仪表类(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画法几何 工程制图 工程力学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模拟电子技术 数字电子技术 精密机械设计 物理光学 应用光学 精密仪器制造技术 传感器原理
颊根相距较近,颊根与舌根分开较远
牙根(root of tooth)
Permanent Maxillary First Molar
上颌第一磨牙
六龄牙,乳牙均未脱落前萌出 颊面观
牙冠: 颊面:平坦,可见两个颊尖,
舌面观
颊面沟及颊面点隙 舌面:圆突,可见两个舌尖,舌面沟
邻面观
邻面:梯形,颈部较平 颈缘突向牙冠不明显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 化专业课程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课程
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 课程
学时及分布
总学 时
学分
1
2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
3 4 5 6 7 8 9 10 11 12
709 39 13 12
94
234 15
5 6 2 26 2
62 4 2
2
2
2
730 37 6 9 12 11 6
83
1735 95
820 45 4 4 2 3 11 2 18 10
斜嵴不如第一磨牙明显,有时无斜嵴。 三根,分叉根比较靠近
Buccal aspect Lingual aspect
Permanent Maxillary Second Molar
GMD矫治器远移上颌磨牙的研究

中国美容医学 2 0 1 3年 1 2月第 2 2卷第 2 4期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Ae s t h e t i c Me d i c i n e . D e c . 2 0 1 3 . V o 1 . 2 2 . N o . 2 4
统计分析 。 结果: 经过 3 . 5 ~7 . 2 个月的治疗 , 每侧上颌 第一磨牙平均向远中移动 3 . 5 6 m m 。 结论: G M D 矫治器是 种 高效 的远移 上颌 磨 牙矫 治器 。
一
[ 关键词] 安 氏Ⅱ类错牙 A ; G M D 矫治器; 远移上颌磨牙
[ 中图分 类号 ] R 7 8 3 . 5 [ 文 献标识 码] A [ 文 章编 号] 1 0 0 8 - 6 4 5 5 ( 2 0 1 3 ) 2 4 — 2 3 9 7 — 0 3
Ab s t r a c t :Ob j e c t i v e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e f f e c t o f u p p e r mo l a r d i s t a l i z a t i o n u s i n g GMD a p p l i a n c e .
正 畸 治疗恒 牙 列早 期安 氏 I I 类错 骀 以牙 性 为主
1 资料 和 方法
的病 例 中 , 多 以获 得 间 隙 的方 法来 纠 正牙 弓间 的 I I 类 关系 。获得 间 隙 的方 法 主要有 拔 牙 、 唇 展前 牙 、 扩 弓、 远 移 上颌 磨牙 口 。其 中, 在牙 弓矢状 长 度不 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注意:第一磨牙带环舌侧鞘应尽量靠近带环的龈端 以接近磨牙阻抗中心。
❖ 特点:①磨牙远移伴有较大的远中倾斜 (平均 14.5度)和磨牙的压低。
❖ ②可伴有支抗的丧失,磨牙远移获得的间隙 71﹪-76﹪由第一磨牙远移提供,24﹪-29﹪由前牙 支抗丧失获得。
8 活动矫治器配合口外弓(ACCO)推 磨牙向远中
❖ 7 磨牙牙冠向近中倾斜者 ❖ 8 牙槽基骨较丰满者 ❖ 9 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和青少年更适合此 ❖ 10 能很好的配合治疗全过程者
方法
禁忌症
❖ 1 经磨牙区间隙分析,其可用间隙明显不足而又不愿 拔任何牙齿者
❖ 2 高角病例或有开he倾向者 ❖ 3 除上颌有严重拥挤,下颌也有较严重的拥挤者 ❖ 4 磨牙牙轴明显向远中倾斜者
❖ 5 Ⅰ类磨牙关系并有较严重的拥挤(除非上下磨牙均 向远中移动)
❖ 6 磨牙区有明显的拥挤但拒绝拔除任何牙齿的尝试 (包括第三磨牙)
❖ 7 面型不好,有前突表现者(推磨牙的反作用力将使 患者面型更糟)
间隙分析
❖ 上后牙段所需间隙: ——上第二磨牙和第三磨牙之和 现有牙弓的有效间隙: ——第一恒磨牙的远中沿he平面到上颌结节后缘的距 离 (随年龄、性别的差异而不同,并随年龄而增大)
基本原理: 利用活动矫治器上附加的指 簧远中移动磨牙,同时借助头帽加强支抗。
9 活动矫治器推磨牙向远中
由于施力方式不同,该矫治器有两种制作形式: ⑴U形簧或别针簧矫治器 ⑵埋入螺旋开大器的活动矫治器
❖10 方丝弓“M”形曲远移磨牙
❖此种矫治所需推磨牙远移力来源于Ⅱ类
颌间牵引,此于滑动杆的原理相似。
临床常用远移上颌磨牙的方法
❖1 替牙期用头帽口外弓远移磨牙
❖ 适用于替牙期乳磨牙早失,第一恒磨牙近移,
磨牙关系为远中,第一二前磨牙萌出间隙不足
者。
①
❖ ①深覆he患者:低位或者水平位牵引
❖ ②覆he浅、小开he:高位牵引
❖ ③后牙覆盖小者:扩大内弓半径
❖ ④伴轻度牙性前突者:将内弓前部与上前牙切 1/3牙冠相接触
❖2 口外弓配合唇挡推磨牙向远中
❖ 唇挡配合口外弓在白天使用,充当支抗作用,阻 止复发和磨牙近移,并压缩推簧,起到轻微远移 磨牙的作用。
❖3 口外弓与滑动杆联合推磨牙向远 中
❖ 白天不用口外弓和头帽时,仅用Ⅱ类牵引的力量 作用至滑动杆,磨牙将持续受力向远中移动,同 时其反作用力转移至下颌,也间接引起下颌磨牙 向近中轻微移动。
矫治方案的设计
❖ 1 拔除第三磨牙:对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第三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位 置已超过第二恒磨牙的根尖。
❖ 2 不拔第三磨牙:第三磨牙尚未钙化或者位置很低 (未达到第二恒磨牙的牙尖),仍能推磨牙向后,可 使第三恒磨牙永久低位阻生而不影响牙弓前、中段的 疗效。
❖ 3 拔除第二恒磨牙:
❖ ①第三磨牙牙胚的轴倾度相对于牙he面不应大于 30度②在第三磨牙牙冠完全形成并且开始发育之前 拔除③第三恒磨牙应紧靠第二恒磨牙牙根以保证一 萌出即可向近中移动
❖ 4 在成人,如果第三磨牙为小牙畸形,应拔除,然 后依次推第二、第一恒磨牙,过矫正并用腭弓保持; 如果第三磨牙正常应
❖ 拔除第二恒磨牙,进行推磨牙向后。
❖ 第一恒磨牙远移,可能产生倾斜移动和整体移动。 倾斜移动后易于复发,矫治器设计应使磨牙整体 后移,矫枉过正的法则同样适用于推磨牙向远中 的治疗,且矫治后应用腭杠保持以减少复发。
❖4 螺旋推簧与头帽J钩联合推磨牙向 远中
❖注意:①主弓丝应较硬,用细的方丝或0.45的
不锈钢丝作为滑动主弓丝,可以减少磨牙的远中 倾斜。②当第一磨牙推到位后不可用其做支抗牙, 牵引前磨牙向远中,只能用挤推的办法。
❖5 钟摆矫治器推磨牙向远中
❖ 通过TMA高弹性钢丝所产生的力推磨牙向远中。 ❖ 支抗由Nance腭托和两侧的前磨牙共同提供。
上颌推磨牙远移技 术
理论依据
❖1 上颌结节远中新骨的沉积
❖ 2 上颌骨疏松多孔,血运丰富,易于骨的改建 ❖ 3 生长发育 ❖ 4 磨牙或前磨牙牙冠向近中不同程度的倾斜
适应症
❖ 1 磨牙区间隙分析可容纳推入的磨牙 ❖ 2 牙性Ⅱ类错he是明确的适应症 ❖ 3 下颌牙列轻度拥挤或基本正常 ❖ 4 面型凸度大体正常、侧貌外形尚好者 ❖ 5 第二磨牙未萌出是较好的时机 ❖ 6 第三磨牙先天缺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