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性训练原则的理论依据

合集下载

训练计划制定7原则

训练计划制定7原则

【训练计划】制定中学生运动员田径训练计划必须遵循的七大原则训练原则是依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运动训练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

世界田径运动技术水平发展至今,要想不断提高运动成绩,就必须强调科学训练,而科学训练的最重要标志就是能否遵循训练过程的客观规律。

要想使中学生运动员的课余田径训练科学高效,就必须制定科学高效的训练计划。

而中学生运动员课余田径训练计划的制定依据就是训练过程的客观规律——训练原则。

实践证明:下列七大原则是制定中学生运动员课余田径训练计划的重要原则。

一、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原则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原则: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根据运动项目的特点、中学生运动员的水平和不同训练时期的任务,适当地安排两者训练比例的原则。

1、一般训练:以多种多样的身体训练,提高中学生运动员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全面发展运动素质,改善身体形态和心理品质,掌握一些非专项的运动技术。

2、专项训练:以专项运动技术动作以及与专项技术动作在特点上相似的练习为主,提高中学生运动员专项所需的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发展专项运动素质,掌握专项运动技术、战术、理论知识及心理品质等。

3、相互关系:一般训练为专项成绩的提高打好各方面的基础,专项训练直接为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服务,两者互相制约,不可分割,目标一致。

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的依据:1、人体各部分应该是一个统一、协调发展的整体。

2、动作技能是可以相互促进和转移的。

3、各运动素质的发展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4、一般训练对专项训练有促进、调节作用。

5、专项训练对一般训练有一定的带动作用,是提高运动成绩的保证。

因此,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是训练中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忽视任何一方都将导致训练的失败。

贯彻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原则应注意的问题:1、一般训练是基础,要重视一般训练。

2、要根据对象的水平、项目特点和训练中各时期的任务,合理安排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内容的比例(训练水平低、年龄小,一般训练则偏多)。

第三章 运动训练基本原则

第三章     运动训练基本原则
但并非只要施加负荷,就一定会产生良好的训练效应。因此,合理 安排训练负荷意义重大。 • 实践中,合理地安排训练负荷主要体现在:能够根据训练任务、对 象水平,逐步且有节奏地按照人体机能适应规律加大运动负荷,直 至最大限度。在运动训练中,遵守“加大——适应——再加大—— 再适应”的规律去安排运动负荷。, • 负荷的递增是在一定的生理变化范围内,通过人体适应过程的规律 而实现的,因此,切忌盲目加大负荷。
(二)教学论基础
• 运动训练是教练员与运动员双边活动的过程。从获得运动训练效 果的角度来讲,教练员的“教”和“训”只是一个条件,是获得 效果的外因。而运动员的“学”与“练”则是取得成绩的根本。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因此,在训练中,不仅要激发教练 员的积极性,而且亦须激发运动员的积极性。否则,训练效果不 会很理想。
(二)技能学基础
• 动作技能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统一支配下,建立的一种暂时性神 经系统联系。通过不断深化专项训练过程,不断调整神经系统的 运动性神经联系,使非专项动作技能的暂时性神经联系转向专项 化,使泛化的神经联系转向精确化,从而在高级神经中枢内形成 适应专项需要的最佳化的暂时性神经联系结构。
(三)机能学基础
第三章 运动训练基本原则
• 知识点:训练原则基本概念、各个原则概念、提出的科学基础和贯 彻各个训练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 本章主要由训练原则的概述、自觉的积极性原则、专项训练深化 原则、系统不间断性原则、周期安排训练原则、合理安排负荷原 则、适时恢复训练原则、区别对待训练原则等原则组成。其中, 原则的释义、依据的科学基础、实践中应注意的训练学要点是本 章重点
▲▲




▲▲ ▲
国 阮 如 钧 ( 台 湾 ) 1985

运动训练学真题(1)

运动训练学真题(1)

2016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运动训练学简答:1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2力量训练的基本要求?3周期训练的科学基础和训练学要点?4周训练课的不同要求和类型?5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的关系? P13页答案1:《1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是指在特定的专项上通过训练夺得比赛胜利和创造优异成绩;,专一性并不排斥有利于专项竞技能力提高的其他项目的训练手段和方法,因此只要有利于提高专项运动成绩的方法和手段都可以交叉使用。

《2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任何一个运动员竞技能力都是由体能、技能、战术和心理能力以及心智构成的,构成了竞技能力的整体性,然而各子能力之间互相促进和制约或者优势互补体现出整体和子能力的互补性。

《3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和组织实施的阶段性,一个完整的训练过程运动员在每个特定时刻状态前后互相都是延续的,一段时间的延续会对竞技能力有所提高,一段时间的剪短也会对竞技能力产生制约;同时每一个连续的运动过程必然分为若干阶段,每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目标任务和特点。

《4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和裂变性,外部对人体负荷会产生一个适应的过程没在一定范围内机体应激性也会越强烈,竞技能力得到提高;负荷超出最大承受能力,会对运动员竞技能力提高产生消极影响,称为裂变性。

《5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和应变性,<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和导向性,现代科技通过对运动员状态诊断,目标建立、计划制定的鞥到都直接干预到运动训练中,同时引导着运动训练朝着高科技化,准确化的方向发展。

答案2:力量素质是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候克服或者对抗阻力的能力;训练的基本要求如下:《1注意不同肌群力量的对应发展《2选择有效的训练手段《3处理好负荷与恢复的关系《4注意激发练习的兴趣《5儿童少年力量训练应该注意的事项答案3:一:周期训练原则是指周期性的组织运动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

其训练的科学基础如下:《1物质运动周期性的普遍规律;由于事物的运动和发展都是周而复始呈现周期性的,而运动训练的也是一样有这个普遍规律决定的,新的一个运动周期都不应该只是上一个运动周期的简单重复,而是达到新的一个水平。

2021年运动训练学考研练习题库

2021年运动训练学考研练习题库

2021年运动训练学考研练习题库运动训练学作为体育学考研的重要科目之一,对于考生理解和掌握运动训练的原理、方法和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2021 年运动训练学考研,我们精心整理了这份练习题库。

一、选择题1、运动训练的直接目的是()A 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B 创造优异运动成绩C 培养运动员的竞技体育精神D 增强运动员的身体素质答案:A解析:运动训练的直接目的是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创造优异运动成绩是其最终目标。

2、竞技体育的构成要素包括()A 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竞技体育管理B 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观众C 运动项目、运动器材、运动场地、运动规则D 身体素质、技术、战术、心理、智能答案:A解析:竞技体育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和竞技体育管理。

3、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要素中,具有主导作用的是()A 体能B 技能C 战术能力D 心理能力答案:B解析:在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构成要素中,技能通常具有主导作用。

4、周期性原则的理论依据是()A 竞技状态形成的规律B 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C 超量恢复原理D 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答案:A解析:周期性原则的理论依据是竞技状态形成的规律。

5、下列不属于运动训练方法的是()A 分解训练法B 重复训练法C 循环训练法D 营养补充法答案:D解析:营养补充法属于运动训练的保障措施,而非训练方法。

二、填空题1、运动训练学是研究和揭示运动训练规律的()。

答案:综合应用性学科2、运动训练的基本任务是()。

答案: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3、竞技能力的构成要素包括()、()、()、()和()。

答案: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心理能力、运动智能4、适宜负荷原则中,负荷量通常反映在()、()等指标上。

答案:次数、时间、距离5、运动训练计划按照时间跨度的大小,可以分为()、()、()和()。

答案:多年训练计划、年度训练计划、大周期训练计划、周训练计划三、简答题1、简述运动训练的特点。

柔道训练的基本内容

柔道训练的基本内容

柔道训练的基本内容柔道训练的基本内容引导语:柔道训练主要训练什么,有哪些原则要求呢?以下是整理的柔道训练的基本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1柔道训练理论概述柔道运动训练是指在教练员的指导和运动员的参与下,为不断地提高和保持运动员的柔道运动技术水平而专门组织的教育过程。

教练员要根据柔道运动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遵循柔道运动训练原则,运用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对运动员进行身体素质、技战术、心理、智力和恢复等方面的训练。

因此可以说,柔道运动训练是教学的继续和深入。

1.1训练任务柔道运动训练的中心任务是通过在身体素质、技战术、心理等方面的训练,从而不断地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创造优异的成绩,为国争光。

其具体任务是:(1)增进健康,改善身体形态,提高身体机能,发展一般和专项身体素质。

(2)掌握和提高柔道运动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水平,培养战术意识,掌握各种战术手段和方法,并能在比赛中运用和发挥。

(3)改善运动员的心理品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运动员为国争光的自觉性,培养其勇敢顽强、敢于拼搏、谦虚重礼的个性特征。

(4)掌握柔道比赛的组织、竞赛规则和裁判法,培养训练能力。

上述四条训练任务是紧密联系、互相促进的,在柔道训练中应全面贯彻执行。

同时由于训练对象、阶段、时期的不同,在训练中可以有所侧重。

1.2 训练原则柔道运动的训练原则是柔道训练过程的客观规律的科学概括与总结,是进行柔道运动训练必须遵循的准则。

运动训练实践证明,它对柔道训练工作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随着训练实践的不断发展,训练原则也在不断地得到完善,现阶段我国柔道运动训练一般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2.1周期性原则周期性原则是指整个训练过程循环往复周期性的进行,而每一个周期都应在前一周期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水平,从而创造优异成绩。

周期性原则的主要依据是竞技状态形成的客观规律。

而竞技状态的形成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训练才能获得。

竞技状态的发展过程一般有三个阶段,即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和暂时消失阶段。

《学校体育学》试题与答案

《学校体育学》试题与答案

《学校体育学》试题与答案《学校体育学》试题A卷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学校体育管理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检查和总结四个基本环节。

2(循环练习法的主要特点是能增大_____和______。

3(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具有______和 _____特点。

4(体育教学应以______为主导______为主体______为主线。

5(体育教学大纲的结构一般由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部分构成。

6(选择和安排准备活动的内容应注意____性、_____性和_____性。

7(测定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常采用_____、_____和______三种方法。

8(按竞赛进行的空间范围~学校运动竞赛可分为_____和_____两种。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用“?”和“×”表示。

每小题1分~共10分, 1(体育教学过程的三个阶段就是动作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

, , 2(人体只有承担合理的运动负荷~才能增强体质。

, , 3(体育课的一般密度应是越大越好。

, ,4(体育教学中~为显示动作的前后部位可采用正面示范。

, ,5(体育课的基础结构是根据人的认识活动规律提出的。

, , 6(运动训练的周期性原则是依据超量恢复的原理提出的。

, , 7(相对力量是指运动员每公斤体重所具有的最大力量。

, , 8(测定体育课的密度时~通常把教师要求学生跑步捡回器械的时间作为练习时间。

, ,9(技评属于体育课的客观评价标准。

, ,10(重复练习法是在两次练习之间没有严格规定的间歇时间。

,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学校体育管理:2(教材体系:3(运动负荷:4(定性评价:5(预先考核: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确定体育教学内容应遵循哪些原则,2(简述课外体育锻炼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3(确立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依据和基本要求有哪些, 4(何谓示范法,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选择示范的位置和方向, 5(怎样上好综合课,6(对少年儿童实施耐力训练应注意什么问题, 五、论述题:,共15分,结合当前的教育改革~谈谈体育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运动训练学

运动训练学

竞技体育: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运动训练: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地体育活动。

竞技能力: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有身体能力、技术能力、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竞技需要原则:指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及运动成绩的需要,从实战出发科学安排训练的阶段划分及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因素的训练原则。

力量素质:是指人体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

(内部阻力、外部阻力)技术风格:是指某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区别于其他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的,较为成熟和定型化了的,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

战术意识:又称战术素养。

指在运动员在比赛中为达到特定战术目的而决定自己战术行为的思维活动过程。

高原现象:优秀运动员的多年训练过程,常常在专项提高阶段的训练中达到较高水平之后,会出现竞技水平停滞不前,甚至赂有下降的现象。

运动训练学将其命名为“高原现象”。

制胜规律:在竞赛规则的限定内,教练员、运动员在竞赛中战胜对手、争取优异运动成绩所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

单周期双高峰:是指在全年训练计划的周期划分上采用单周期的划分方式,并且在比赛期中安排两次竞技状态的高峰期,在两个高峰期之间安排一个“调整—重新准备—竞技状态最高峰”的周期计划安排方法。

1.运动员起始状态诊断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起始状态诊断的意义是什么?答:主要内容:1运动成绩诊断2竞技能力诊断3训练负荷诊断意义:1为运动训练过程确定一个客观、准备的出发点2对训练工作效果及时的检查评价3实施有效训练控制的重要前提意义:1.为运动训练过程建立一个客观、准确的出发点 2.对训练工作效果及时的检查评价 3.实施有效训练控制的重要前提2.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的适宜负荷原则的概念是什么,如何贯彻适宜负荷原则?答:概念:根据运动员的现实可能和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应规律以及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在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通过生物适应过程、提高机体能力和取得理想训练效果的训练原则。

[考试]《运动训练学——名词解释》

[考试]《运动训练学——名词解释》

目录训练活动训练原则1、运动训练sport training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是运动训练活动的目的。

其中,运动训练的直接目的是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继而通过参加运动竞赛,将其已获得的竞技能力转化为运动成绩。

教练员和运动员是运动训练活动的主体,教练员是运动训练计划的制订者,以及运动训练活动的组织者与指导者。

运动员既要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从事训练实践,也应积极配合教练员,与教练员一起设计、组织自己的训练活动,并参与对这一训练过程的有效控制。

同时训练管理工作者、科学家、医生等也都是运动训练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运动员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的提高有着客观的规律,只有遵循训练规律,科学地制订并认真地执行运动训练计划,才能取得运动训练活动的成功。

(田麦久)2、运动训练学theories of training研究运动训练规律的科学。

依其涵盖运动项目的多少,可分为一般训练学、项群训练学及专项训练学三个不同层次。

一般运动训练学研究适用于所有运动项目的规律性问题;项群训练学研究适用于不同项群的规律性问题;专项训练学研究不同专项的规律性问题。

运动训练学理论起源于运动训练实践,作为一门独立的理论学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逐渐发展起来。

各运动专项,首先是开展得最为普及的田径运动训练的研究对运动训练学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各个基础理论学科中,首先是运动生理学,继而是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和运动心理学为运动训练学理论的创立和发展准备了必要的生物科学条件。

有关训练科学的研究逐渐从简单的实践经验的总结发展成为对运动训练普遍规律的揭示、解释和应用,开始有一批运动训练理论的专著问世,如前苏联马特维也夫的《运动训练分期》(1965)0 1969年,前民主德国哈雷主编的《训练学》一书,标志着运动训练学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期性训练原则的理论依据
周期性训练原则的理论依据是人体生理机能变化规律。

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总要遵循一些原则,这是我们的训练依据。

其中,周期安排训练原则是国内外运动训练中多年奉行的一条重要的训练原则,它是运动员和教练员长期运动训练实践的经验总结,并在运动分期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中逐渐地确定下来。

周期性原则是运动训练的原则之一。

指训练工作的安排要按照一定的周期循环往复地进行。

而每一个新的周期都应在原有的周期的基础上提高。

竞技状态的形成、相对稳定、暂时性消失,是形成训练周期的客观依据。

中文名:周期性原则
性质:运动训练的原则之一
含义:训练工作要按一定周期循环进行
拼音:zhouqixingyuanze
严格执行准备期、竞赛期、休整期的内容结构,则控制了竞技状态的发展。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根据专项运动和运动员待点安排全年训练的周期。

如田径中的中长跑和全能项目.游泳、滑冰等多采用单周期(一年安排一个周期)、球类项目等多采用双周期(一年安排两个周期).训练水平较低或少年儿童则以单周期为宜。

(2)根据各时期的主要任务安排各种训练内容的比重和训练手段、方法以及运动负荷。

(3)认真总结前一周期的经验,为新周期的安排提供客观依据。

训练周期性原则是根据教育学原理和体操训练工作的实践,人体活动的客观规律(生物学基础)以及不断发展的...应用周期性原则实质上是把较长的训练时期划分成较小的训练阶段。

因为人们只有在较短的时间内才能对训练的内容和方法予以准确的计划和实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