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树上的喜鹊》教案
枫树上的喜鹊教案(5篇)

枫树上的喜鹊教案(5篇)枫树上的喜鹊教案(5篇)教师需要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枫树上的喜鹊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枫树上的喜鹊教案精选篇1教材分析:《枫树上的喜鹊》是本课是篇童话故事,孩子们与枫树上的喜鹊融为一体,表达出了对喜鹊的喜爱之情。
本文的感情点在两句话中:在心中称呼小喜鹊是我的喜鹊阿姨;在心中称呼小喜鹊是我的喜鹊弟弟。
正是对喜鹊的喜爱之深,才会和它融为一体,倾注了满腔的喜爱。
我会写:伞(雨伞)(打伞)(跳伞)(红伞)姨(阿姨)(姨妈)(小姨)(表姨)弟(弟弟)(兄弟)(弟子)(小弟)便(方便)(便当)(便利)(小便)教(教学)(教书)(教课)(教给)游(游戏)(游泳)(游玩)(导游)戏(京戏)(唱戏)(看戏)(戏剧)母(字母)(母亲)(母子)(声母)易错的字:山冈(gāng)拼(pīn)命遮蔽(bì)姨:注意右半部分,笔顺分别是横、横折、横、竖折折勾、撇、捺。
母:“母”的笔画笔顺为:竖折/竖弯、横折钩、点、横、点。
多音字:觉jué(睡觉)jiào(感觉)便biàn(方便)pián(便宜)教jiào(教育)jiāo(教书)近义词:喜欢—喜爱看望—探望高兴—快乐反义词:升—落喜欢—讨厌抬头—低头快乐—难过练一练: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写句子。
1、海洋馆里的海豚一会儿腾空飞起,一会儿钻入水中,一会儿爬到岸边。
2、天气总是变幻莫测,一会儿万里无云,一会儿晴空霹雳,一会儿大雨倾盆。
问题归纳:1、枫树是什么样子的?说说我为什么喜欢它?答:它好像一把很大又很高的绿色太阳伞,一直打开着。
它的绿荫遮蔽了整个渡口。
因为枫树像高大的绿色太阳伞,为人们遮风挡雨,无私奉献,所以我喜欢它。
2、喜鹊阿姨都教小喜鹊什么了?再想想喜鹊阿姨还教喜鹊什么?喜鹊阿姨站在她的鸟窝边,一会儿教喜鹊弟弟唱歌,一会儿教喜鹊弟弟做游戏,一会儿教他们学喜鹊阿姨自己发明的拼音字母……3、作者重点写了什么内容?作者重点写了喜鹊妈妈教喜鹊唱歌、游戏,还教学习汉语拼音,以及看日出。
二年级语文教案枫树上的喜鹊优秀3篇

二年级语文教案枫树上的喜鹊优秀3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我分享的3篇《二年级语文教案枫树上的喜鹊》,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小学二年级语文《枫树上的喜鹊》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细读课文,在故事情境中有滋有味地体会“?”、“!”、“?”的作用,感受课文富有童趣的,纯净透明的语言。
2、照样子创设故事情境,鼓励孩子大胆想象,并借助“?”、“!”、“?”来表达。
3、通过感受故事中角色的感情,明白童话故事的真谛。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认读生字新词。
2、读课文,回忆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中都有些什么?他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认识枫树。
(1)找出描写枫树的句子读一读。
(2)读一读描写枫树的句子,这里把枫树比喻成什么?生:很大又很高的绿色太阳伞。
(3)师:枫树和太阳伞有什么共同点?生:都能遮荫,枫树遮蔽了村里的渡口。
2、认识喜鹊。
(1)认识喜鹊阿姨,我像童话书里一样称呼她为喜鹊阿姨。
这里体现了我的什么特点?(2)我也像童话书里一样称呼六只小喜鹊为喜鹊弟弟。
多么天真活泼的孩子。
3、在介绍枫树和喜鹊的时候,我用了两个“我喜欢极了”,从这里可以看出我对枫树、对喜鹊怎样的感情呢?三、品读领悟,体悟情感1、现在请孩子们仔细地读一读4-12自然段。
(1)找出写喜鹊语言的句子。
(2)喜鹊在忙些什么呢?2、汇报交流展示喜鹊在忙些什么。
(1)喜鹊在忙些什么呢?一会儿教喜鹊弟弟唱歌,一会儿教喜鹊弟弟做游戏,一会儿教他们学喜鹊阿姨自己发明的拼音字母?(2)仿写拓展。
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3)体会这里的“?”的作用。
说明喜鹊忙的事情远不止这些,其实还有很多,还没有列举出来。
那同学们来帮他列举一些吧。
(4)学生汇报。
如:一会儿教他们捉虫子,一会儿教他们飞翔?3、交流喜鹊语言的句子。
《枫树上的喜鹊》 教学设计

《枫树上的喜鹊》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枫树上的喜鹊》是一篇充满童趣的散文。
本文讲述了“我”喜欢站在枫树下看喜鹊窝,喜欢听喜鹊清脆的叫声,并通过想象,将喜鹊一家的生活描绘得其乐融融。
课文语言质朴、生动,富有童真童趣,为学生展现了一幅美好的自然画卷。
二、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他们对生动有趣的故事充满了兴趣。
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和阅读能力,但在理解文中的想象和情感表达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三、教学目标1、认识“渡、荫”等 9 个生字,会写“伞、姨”等 8 个字,会写“喜欢、好像”等 10 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根据情境展开想象,体会“我”对喜鹊的喜爱之情。
3、能仿照课文中的句式“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写句子。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根据情境展开想象,体会“我”对喜鹊的喜爱之情。
2、教学难点能仿照课文中的句式写句子。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练习法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枫树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枫树的样子,提问:同学们,你们在枫树上看到过什么?2、板书课题:枫树上的喜鹊(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1)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正音。
(2)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的。
3、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三)精读课文,体会情感1、学习第一至四自然段(1)默读第一至四自然段,思考:“我”喜欢什么?(2)交流汇报,引导学生找出“我”喜欢的事物,如枫树、喜鹊的窝、喜鹊阿姨和喜鹊弟弟。
(3)指导朗读,读出“我”对枫树和喜鹊的喜爱之情。
2、学习第五至十二自然段(1)默读第五至十二自然段,思考:“我”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2)交流汇报,引导学生理解“我”的想象。
(3)分角色朗读,体会“我”与喜鹊之间的亲切交流。
《枫树上的喜鹊》教学设计

《枫树上的喜鹊》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枫树上的喜鹊》教学设计,希望大家喜欢。
《枫树上的喜鹊》教学设计篇1一、课前交流:互相认识。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个有趣的故事,叫《枫树上的喜鹊》。
生读题,师板书。
二、检查预习情况。
1、了解读了几遍?2、抢答:故事发生在哪里?教学生字:渡口。
生读。
请生指渡口在哪儿?(渡口旁的枫树上)教学渡船,渡河,摆渡。
三、学习第一段。
1、生读。
2、你看到了一棵怎么样的枫树?交流。
很大很高,请生读出这种感觉。
想把什么词语送给枫树?四个字的词语。
3、理解“遮蔽”。
蔽的意思是什么?你发现了什么?(这个词语是由意思相近的两个字组成的)请生说说类似的词语。
5、指导书写“荫、蔽”:观察结构,师范板书,生书空。
写蔽时,跟老师说:一撇一点头上顶,巾字下面站端正,反文横短捺出锋。
请生各写一个。
注意写字姿势。
评议,夸一夸,提建议,对照字再写一个。
再评议。
6、再读第一段,了解我喜欢什么?(喜鹊和枫树)把相关的句子划出来。
7、默读2-12段,把喜欢枫树、喜鹊的句子划出来。
交流。
△我就像在童话书本里那样……阿姨。
生读,哪个词读出我特别喜欢阿姨。
师范读,听出什么不同?生再读。
8、还有这样有意思的句子,出示:△……我的喜鹊弟弟。
9、把这两句变成诗形,生齐读。
10、交流其他喜欢的.句子。
11、把童话变成一首小诗,出示3句变成诗形的句子,配乐读。
12、师当阿姨,生当弟弟配合读。
强调标点:!和,弟弟的“,”可能学得怎么样?再学一学。
四、学习日出段。
1、不仅不拼音,还看日出呢?师画太阳。
出示课文内容。
生做老师,生做弟弟,演一演:阿姨,弟弟,翻译,旁白。
2、理解省略号的意思:阿姨和弟弟一起学拼音,看日出,还可能做些什么呢?3、四人小组合作编故事。
二年级语文下册《枫树上的喜鹊》教案

二年级语文下册《枫树上的喜鹊》教案教案【一】教材分析:《枫树上的喜鹊》是一篇童话故事,这篇课文叙述的线条简洁、明快,情节简单、干净,语调较为爽朗,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阅读同意能力。
然而这篇童话又与众不同的地点在于,一般的童话大都采纳第三人称叙述,讲述者是置身事外的。
而这篇童话采纳的是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穿插叙述的方式,把一个带着童真、童趣的眼睛去看待周围事物的孩童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那个童话故事告诉我们:童话就在我们周围,人人都能够制造童话。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差不多对童话故事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强,但缺乏一定的鉴不能力。
大多数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他们差不多掌握了识字的方法,喜爱读书,但语言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欠佳,有意注意的时刻还比较短。
教学理念:1、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在《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中就提出“”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因此,童话故事作为低学段的阅读文本,应该注意儿童的心理,重视儿童用童真童趣的语调朗读童话,从而更深入理解童话内容,进而主动制造童话。
2、在新教材和《课程标准》中,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
学生读、写的欲望都非常强烈,要让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享受。
为了这一理念,要充分运用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创设有益于学习活动进行的情感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制造性。
3、使阅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
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讲;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明白故事。
教学目标:1、能准确认读生字,会写“荫、蔽、撑、明白”四个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2、能初步掌握省略号、感叹号、咨询号在不同语境的用法。
3、通过感受故事中角色的感情,明白童话故事的真谛。
教学重点:1、交流积存识记生字的方法,培养识字、写字能力。
《枫树上的喜鹊》教案

《枫树上的喜鹊》教案第一章:课程概述1.1 课程目标让学生通过阅读《枫树上的喜鹊》这个故事,培养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学习故事中的自然知识和动物特点,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通过讨论和写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1.2 适用年级幼儿园中班1.3 教学材料《枫树上的喜鹊》故事书图片或卡片白板或黑板彩色笔1.4 教学时间共计40分钟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故事梗概《枫树上的喜鹊》是一个关于一只喜鹊和一棵枫树的故事。
故事讲述了喜鹊在枫树上筑巢、孵蛋、养育小喜鹊的过程,以及喜鹊和枫树之间的友谊。
2.2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情感。
学习故事中的自然知识和动物特点。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2.3 教学难点理解故事中的情感,并进行情感的表达。
将故事中的自然知识和动物特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通过讲解故事梗概,引导学生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
通过讲解喜鹊和枫树的特点,帮助学生学习相关的自然知识。
3.2 互动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3 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或卡片,创造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故事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枫树和喜鹊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对枫树和喜鹊的了解。
4.2 故事阅读(10分钟)朗读《枫树上的喜鹊》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情感和细节。
在阅读过程中,适时提问,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4.3 故事讨论(5分钟)引导学生讨论故事中的情感,让学生表达自己对故事的情感体验。
提问学生关于喜鹊和枫树的知识,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自然知识。
4.4 创作活动(10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如喜鹊或枫树),用彩色笔在白板或黑板上绘制角色的特点。
小学语文《枫树上的喜鹊》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枫树上的喜鹊》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会认“渡、荫”等9个生字,会写“伞、姨”等8个生字,掌握“山冈、懂得”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直接提取文中信息。
3.借助文本内容,感受“我”对喜鹊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生字词,正确书写生字。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我”对喜鹊的喜爱之情。
2.教学难点发挥想象,理解课文中一些较难理解的句子,如“我常常觉得喜鹊会跟我说话,我像童话书里那样,在心中称呼她是我的喜鹊阿姨。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与喜鹊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四、教学用时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喜鹊吗?(展示喜鹊的图片)喜鹊在我国是一种吉祥的鸟儿,很多人都喜欢它。
今天,我们要去枫树上看看那里的喜鹊,去感受一下那里发生的有趣故事。
板书课题:枫树上的喜鹊。
齐读课题,引导学生思考: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预设:枫树上的喜鹊长什么样?它们在做什么?等等)2.初读课文,认读生字初读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可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认识自然段:同学们,这篇课文和我们之前学的课文一样,也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
大家看,自然段的开头会空两格。
现在请大家给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这篇课文一共有13个自然段。
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认真听,听老师是怎么读的,特别是生字的读音。
认读生字出示第一组生字(带拼音):渡、荫、蔽、撑、拼、母、冈、懂、案。
自己先读一遍,然后指名读,小老师带读。
对于容易读错的字进行重点指导,如“荫”(yīn),“撑”(chēng)是翘舌音。
去掉拼音认读生字,开火车读,读对的同学给予表扬。
识字方法:加一加:“日”加“音”就是“荫”;“木”加“冈”就是“枫”。
换一换:“清”的三点水换成日字旁就是“晴”,让学生体会汉字的构字规律。
二年级统编版语文《枫树上的喜鹊》教学设计

二年级统编版语文《枫树上的喜鹊》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会认“渡、荫、蔽、撑、拼、母、冈、懂、案”等生字,会写“伞、姨、弟、便、教、游、戏、母”等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对枫树上的喜鹊的喜爱之情。
3.通过观察、想象、朗读等方式,感受课文富有童趣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生活、热爱自然的态度,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识字、写字,准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我”喜欢的是什么。
体会作者对喜鹊的喜爱之情,感受课文中充满童趣的语言。
2.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富有想象力的句子,如“我懂得,喜鹊弟弟们,你们是在说:‘鹊!鹊鹊!鹊鹊鹊!’”,感受作者与喜鹊之间的情感交流。
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朗读感悟法、讨论法、想象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喜鹊吗?喜鹊是一种很可爱的鸟,它们的叫声清脆悦耳。
今天,我们要去一棵枫树上认识一些特别的喜鹊。
(板书课题:枫树上的喜鹊)2.出示枫树和喜鹊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枫树的样子和喜鹊的外形,引导学生说一说对它们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同桌互相检查生字认读情况,互相纠正读音。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生字,开火车读、齐读。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评价。
5.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我”喜欢枫树上的喜鹊,经常观察它们,并且想象它们之间的对话和活动)(三)学习生字1.分析生字的结构和笔画。
“伞”:上下结构,上面是“人”,下面是“十”加“两点”,注意“人”的撇和捺要写得舒展。
“姨”:左右结构,左边是“女”,右边是“夷”,写的时候要注意左右两部分的比例。
“弟”:独体字,笔顺是点、撇、横折、横、竖折折钩、竖、撇,注意“竖折折钩”的写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枫树上的喜鹊
1.会认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体会“?”、“!”、“……”的作用,感受课文富有童趣的,纯净透明的语言。
2.创设故事情境,鼓励孩子大胆想象,并借助“?”、“!”、“……”来表达。
一、复习巩固,谈话导入。
(用时5分钟)
1.出示词语,引导学生
开火车认读。
2.组织学生分自然段读
课文。
3.教师板书课题。
1.学生开火车认读词语。
2.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
3.学生齐读课题。
4.认读下列词语。
渡口隐蔽拼音
字母山冈懂得
答案
二、品读课文。
(用时:20分钟)
1.学习第一段:
(1)你看到了一棵怎
么样的枫树?想把什么词语
送给枫树?
(2)再读第一段,说
说我喜欢的是什么?(喜鹊
和枫树)把相关的句子画出
来。
本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
法?
2.默读2-12段。
思考
如下问题。
(1)令我高兴的事是什
么?
(2)描写喜鹊时主要运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作者称喜鹊妈妈为
喜鹊阿姨,六个孩子为喜鹊
弟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
感?
(4)关联词:“一会
儿……一会儿……一会
儿……”写出了什么?
(5)理解省略号的意
1.学生读课文第一段。
汇报
交流结果。
(1)一棵高大、浓密的松
树。
(2)我喜欢的是枫树上的
喜鹊。
2.学生认真读课文2-12段,
汇报交流结果:
(1)令“我”高兴的事有
四件:①枫树上有个喜鹊窝;②
喜鹊窝里有六只小喜鹊;③喜鹊
弟弟长得快;④“我”听懂了喜
鹊阿姨与喜鹊弟弟的对话。
(2)描写喜鹊时主要运用
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3)作者称喜鹊妈妈为喜
鹊阿姨,六个孩子为喜鹊弟弟,
表达了作者对喜鹊的热爱之情。
(4)关联词“一会儿……
一会儿……一会儿……”写出了
喜鹊妈妈对小喜鹊的精心哺育,
也反映了“我”对喜鹊一家观察
得很细致。
5.文中反复说“我喜欢”,说说“我”
喜欢的是什么?
6.我会写
伞姨弟便教游戏母
思:阿姨教弟弟唱歌、做游戏,学拼音……省略号表达了什么……?
3.分角色朗读。
3.小组合作,分配角色演一演。
三、课堂练习,巩固运用。
(用时15分钟)
1.词语开花比赛,用本
课生字组词。
2.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
问句和感叹句,小组里读一
读。
3.四人小组合作编故
事。
1.学生给本课的生字组词,
看谁组的最多。
2.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画
出问句和感叹句,读出不同的语
气。
3.小组内编故事,交流。
7.讲一个童年幻想的小故事。
板书设计
《枫树上的喜鹊》教学片段
◆重点探究,感知课文。
师:读完故事,你们知道喜鹊阿姨,忙些什么呢?
生:教喜鹊弟弟唱歌,教喜鹊弟弟做游戏,还有教喜鹊弟弟学她自己制作的拼音。
师:学她自己发明的拼音是吗?你一下子说出了喜鹊阿姨的三件事情。
除了这三件事,喜鹊阿姨还忙什么呢?
生:教喜鹊弟弟做游戏。
师:嗯,做游戏刚才那位女同学已经说了。
我们要学会倾听同学的发言,然后做出补充。
还有吗?看,这部分,喜鹊阿姨忙什么呢?你来说。
生:教喜鹊弟弟认字。
师:认字,认什么呀?
生:太阳。
师:哦,一起认太阳,看着太阳升上来。
喜鹊阿姨一会儿教小喜鹊唱歌,一会儿?谁来用一会儿接着说?
生:一会儿教喜鹊弟弟飞翔,一会儿教喜鹊弟弟找食物。
师:真好,它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忙,它们的生活多么快乐呀!我也想加入它们的队伍,跟它们一起学学拼音呢!你愿意来试试吗?
生:愿意!
师:那我是喜鹊阿姨,你们就是?
生:喜鹊弟弟。
师:好,我们开始了。
“鹊!鹊!鹊!”
生:“鹊!鹊!鹊!”
师:呀,小喜鹊学得真好啊,你听懂它们在学什么了吗?听懂了没有?
生:听懂了。
师:听懂了那你们来当当它们的翻译好不好?好,我说你们来翻译它们在叫什么?预备,“鹊!鹊!鹊!”它们在学?
生:a,o,e。
师:好,接着,“鹊!鹊!鹊!”
生:a,o,e。
师:“鹊!鹊!鹊!”“鹊!鹊!鹊!”再学?
生:a,o,e,i,u,ü。
师:接着听,“鹊!鹊!鹊!鹊!”
生:b,p,m,f。
师:你看,好像刚才他们说了这么多,这里边都没有吧?藏在哪儿啊?你说。
生:省略号。
师:你还认识她叫省略号呀,这六个小点儿,它的名字就叫省略号。
喜鹊阿姨教了这么多,都藏在这六个小点儿中呢。
看来,喜鹊阿姨是一个会教的好老师。
小喜鹊就是会学的好学生。
它们一起看太阳升上来,那就更有意思啦。
赏析:文章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描叙了喜鹊的可爱。
教师和学生角色扮演,更是让学生体会到喜鹊的活泼有趣,从而激发学生产生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爱护它们,平等友善地对待它们,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更加丰富多彩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