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
丰子恺简介资料

.;.丰子恺简介资料丰子恺(1898—1975年)漫画家、作家、翻译家、美术教育家。
原名丰润,又名丰仁。
浙江崇德(现属桐乡)人。
1914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音乐、绘画。
1921年东渡日本,学西洋画。
回国后在浙江上虞春晖中学和上海立达学园任教。
1925开始文学创作并发表漫画。
1928年任开明书店编辑。
1931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缘缘堂随笔》。
以漫画著名艺坛。
并写作了以中小学生和一般音乐爱好者为对象的音乐读物32种。
文笔浅显生动,起了普及西洋音乐知识的启蒙作用。
50年代还从事介绍苏联的音乐教育、音乐情况及翻译歌曲。
抗战爆发后,举家内迁,在任教的同时积极从事抗日文化活动。
抗战后返沪杭,居家从事创作和翻译。
新中国成立后定居上海,曾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中国美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上海市文联副主席等职。
文学创作以散文为主。
主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缘缘堂续笔》等。
漫画有《子恺画全集》。
译著有日本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俄国屠格涅夫的《初恋》和日本古典名著《源氏物语》等。
出版有《丰子恺文集》(7卷)。
他的绘画,文章在几十年沧桑风雨中保持一贯的风格:雍容恬静,其漫画更是脍炙人口。
丰先生作品流传极广,失散也很多,就是结集出版的五十余种画册也大多绝迹于市场,给读者带来极大遗憾。
在丰子恺先生的作品中,漫画恐怕是最为著名的了。
往往是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一个意境,比如《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几个茶杯,一卷帘栊,便是十分心情。
丰先生的许多漫画,都是以儿童作为题材的,我最喜欢其中的《阿宝赤膊》,《你给我削瓜,我给你打扇》和《会议》。
读丰先生的儿童漫画,让我们这些所谓的成人都觉得惭愧。
什么时候,我们这个世界,能少一些欺诈,少一些执着,多一些自然,多一些淡泊。
丰子恺的漫画创作有哪些特点

丰子恺的漫画创作有哪些特点丰子恺(1903-1995)是一位著名的中国漫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和美术评论家,他的漫画创作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创意而闻名。
以下是丰子恺漫画创作的一些主要特点:1.幽默风趣:丰子恺的漫画充满了幽默感和调侃,他常常运用夸张和反讽的手法,以轻松愉快的方式展示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
他对生活中的小细节和人情世态有深入的观察,把它们转化成幽默的视觉语言,让观众莞尔一笑。
2.简洁明快:丰子恺的漫画作品往往非常简洁明快,凭借一两句简单的标语或对话,就能传达出深刻的观点和感受。
他注重画面的简洁性,通过少数几笔勾勒出人物特征和表情,让观众能够迅速理解他所想表达的内容。
3.夸张夸形:丰子恺善于运用夸张和夸形的手法来渲染他的漫画作品,这使得他的作品更具视觉冲击力和吸引力。
通过夸大对象的外貌特征、动作和表情,他能够更直观地传达出他对事物的见解和态度。
4.多样化的创作主题:丰子恺的漫画作品中涵盖了广泛的创作主题,他对社会生活、人性、爱情、艺术等都有着独特的见解和观察。
他的作品既有对社会现象的讽刺和批判,也有对日常生活的描绘和热爱。
无论是对大时代背景的评论,还是对小人物命运的关注,他都能通过他的漫画作品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思考和感受。
5.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丰子恺的漫画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
他的作品中经常出现中国传统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历史典故,通过这种方式他既展示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也丰富了作品的内涵和趣味。
6.丰子恺笔下的人物形象丰满、富有表现力,他极富创造力地赋予人物以独特的特征和个性,通过他的画笔,人物和形象栩栩如生,让人印象深刻。
7.丰子恺擅长运用象征主义的手法,通过一些具象的符号或意象来传递他对社会现象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他能够把复杂的思想和观点用简单而富有想象力的图像来表达,让观众可以通过视觉感知一些深刻的道理。
总之,丰子恺的漫画创作以幽默、简洁、夸张和多样化的创作主题为特点,他通过自己独特的视角和创意,用图像和文字精准地捕捉了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的种种面貌,是中国漫画创作的重要代表之一。
丰子恺的家训故事宽厚正直

丰子恺的家训故事宽厚正直
丰子恺,我国著名画家、散文家,他的艺术成就和人生哲学深受人们敬仰。
丰家的家训故事源远流长,其中“宽厚正直”四字更是家训中的精髓。
本文将为您讲述丰子恺的家训故事,感受这位艺术大师的人生智慧。
一、丰子恺的家训背景
丰子恺出生于浙江桐乡的一个书香门第,家族历史悠久,家训代代相传。
丰家的家训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强调“仁爱、忠诚、宽厚、正直”,旨在教育后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丰子恺从小受到家训的熏陶,一生秉持宽厚正直的品质,成为了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
二、宽厚正直的家训故事
1.宽厚待人
丰子恺一生宽以待人,对亲朋好友、学生弟子都关爱备至。
在他的画作中,常常描绘生活中的点滴关爱,传递着人与人之间的温暖。
有一年冬天,丰子恺得知一位老友生活困顿,便毫不犹豫地送去棉衣、粮食,并亲自登门拜访,鼓励老友度过难关。
他的宽厚待人,让身边的人感受到了仁爱的力量。
2.正直无私
丰子恺一生正直无私,敢于直言,敢于担当。
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坚决拥护民族抗战,用画笔宣传抗日救亡,痛斥汉奸卖国贼。
在他的画作中,有一幅名为《最后的一课》的作品,描绘了老师在战争来临前,为学生上最后一堂课的情景。
这幅作品表达了丰子恺对国家命运的担
忧,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展现了正直无私的品质。
三、家训的传承
丰子恺的子女在父亲的影响下,也秉持着宽厚正直的家训,成为了各自领域的佼佼者。
他们将家训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丰子恺的人生智慧。
丰子恺的家训故事,让我们明白了宽厚正直的为人之道。
丰子恺的故事

丰子恺的故事丰子恺,中国近代著名画家、作家,被誉为“中国漫画鼻祖”、“中国民间美术开山祖师”,他的一生精彩非凡,下面将围绕丰子恺的生平、事迹、艺术成就等方面展开介绍。
一、生平丰子恺于1916年出生在上海,父亲是吴语戏剧家,母亲是京剧演员,家庭背景正是促使他对艺术产生浓厚兴趣的原因。
他的书法、画法、篆刻等方面的学习经历相当丰富,其中以学习篆刻和绘画最为深入,后来他的创作方向便趋于漫画和图画书。
二、事迹1. 初涉绘画丰子恺早在上小学时,就开始涉猎中国传统绘画和书法。
上海北新华学校就读期间,因为在课堂上以画画为乐,不少老师就利用他的绘画才能进行试验性的文化教育教学。
2. 创作漫画上大学后的丰子恺,正式涉足漫画领域。
他在1935年应聘《上海商报》漫画栏目编辑,开始了长达20年的漫画生涯。
逐渐成为中国漫画的代表人物,创作了一批伟大的漫画作品,如《一笔画》、《相声新话》、《新故事会》等,纷纷打破了传统漫画的束缚,成为中国当代图画书创始人之一。
3. 文学成就丰子恺在绘画创作之余,也不忘写作,先后写作了《碎草集》、《残笺集》、《纯粹的中华》、《文学真经》等著作,对于中国文学界也有一定的影响。
三、艺术成就丰子恺对画笔的使用非常熟练,他的花卉画、山水画、字画、书法、篆刻等多领域的作品均作品荟萃。
而以往传统的中国漫画,常以线条简短为主,他对线条和色彩的处理的独到之处,让人非常容易的产生视觉艺术上的享受。
四、遗产丰子恺对于近代中国文艺事业的贡献不容置疑,他的作品活跃于当今中外国际艺术市场,既是中国民间美术的代表人物,更是当代中国艺术之光。
总之,丰子恺是近代中国传媒艺术业的开创者之一,他的逝世给人们留下了无尽的惋惜,但他在文学、绘画、漫画等领域所作出的贡献,仍然将永久地留在历史上。
丰子恺名言名句

丰子恺名言名句
丰子恺是中国现代漫画之父,他的作品充满了幽默和智慧。
他的名言名句也同样充满了哲理和深刻的思考。
下面就来看看丰子恺的一些名言名句吧:
1.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这句话出自丰子恺的《红楼梦漫画》中,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化,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
2.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这句话出自丰子恺的《丰子恺漫画全集》中,告诫人们不要为了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而烦恼,要学会淡定和从容面对生活。
3.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这句话出自丰子恺的《丰子恺漫画全集》中,强调了时间的宝贵和珍贵,提醒人们要珍惜时间,不要虚度年华。
4.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这句话出自丰子恺的《丰子恺漫画全集》中,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阅读,才能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丰子恺的名言名句充满了智慧和哲理,让人们在阅读的同时也
能得到启发和思考。
他的作品和名言名句,将继续影响和启迪后人,成为人们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指南。
关于画家丰子恺生平的介绍

关于画家丰子恺生平的介绍丰子恺是国内国际上出色的现代漫画家和文学家,安丰子恺生平是怎样的?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丰子恺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丰子恺生平简介丰子恺(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光绪二十四年生,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石门镇人。
原名丰润,又名仁、仍,号子觊,后改为子恺,笔名TK,以中西融合画法创作漫画以及散文而著名。
丰子恺出生于1898年11月9日,卒于1975年9月15日,祖籍是中国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石门镇,是著名的散文家、画家和文学家。
原来的名字是丰润,号子觊,后来才改成的子恺,丰子恺的笔名是TK,他从小就喜欢美术,对画画有着非同一般的热情。
主要的作品有《缘缘堂随笔》和画集《子恺漫画》。
丰子恺1898年出生在崇德县,在他出生的时候,在家族这一辈中还是第一个男孩,所以小时候便一直被母亲非常的宠爱,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经历,让丰子恺的心总是温和平静的,这一点在他的作品中也可以看的出来,只要是丰子恺笔下的文字都是非常平实和充满内涵的,而他的画风也一直呈现出一种纯真和宁静来。
丰子恺从小就对美术有着非常大的兴趣,在进入师范学校后,就跟随着老师李叔同学习绘画,李叔同对丰子恺给予了帮助和指导。
在毕业之后,1919年,丰子恺在自己的学校内担任图画老师,但是两年之后,他又决定去日本学习绘画和音乐,在日本过了一年后,回国继续发展美术音乐方面的事业。
丰子恺的绘画和文章都几乎保持着同一种风格,其中以绘画更为著名,他的作品让人看了不免被那种雍容华贵但是却凝心静气的感觉,同时他的作品在这几十年中流传的也非常广泛,但是失传的也有许多,让读者十分的遗憾和心痛。
丰子恺漫画特点丰子恺是非常优秀的漫画家,他的漫画内容广泛,大多数的题材和内容都是取自于自己的生活,所以丰子恺的漫画具有朴实、温馨又十分自然的特点。
这些也大约和他的童年生活有关系。
丰子恺的童年十分的温馨,他的母亲用温柔的态度和博大的胸怀,对他的一生都起到了深远的影响作用。
历史上丰子恺是怎么死的

历史上丰子恺是怎么死的丰子恺是一位非常出色而著名的文学家、漫画家,那么丰子恺怎么死的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历史上丰子恺是怎么死的,希望对你有帮助!历史上丰子恺是怎么死的无论是丰子恺的作品还是他平时的为人,总是一团和气,他的心仿佛是一种爱的发源地,而他本人也以慈爱的心胸看待世上的每一件事务,但是这样博爱而伟大的丰子恺却因为文革而死,许多人都会问,那么丰子恺怎么死的呢?其实丰子恺是因病去世的,可是他的病却是因为长时间的压抑和折磨才患上的。
从文革开始,丰子恺的生活一下子就进入了黑暗时期。
丰子恺的作品《阿咪》被写在大字报上,而他本人也开始被扣上了一顶顶反动的帽子,“反革命黑画家”、“反共老手”等等,甚至丰子恺还被列为了重点的批斗对象。
其实丰子恺和许多人一样,在那个年代不停的自我批评,将自己的过去全盘否定,这种痛苦的感觉让丰子恺一度抑郁不已,也和最后丰子恺的死因有着巨大的关联。
72岁的丰子恺还曾经到乡下劳动改造,随后也生了一场大病,而这场大病已经预示着丰子恺的死亡了。
那个时候,他突然自己手抖的非常的厉害,开始还以为是自己中风了,但是紧接着他全身都开始发麻,然后高烧不退,整天的卧床不起,之后他才被送往华山医院,被确诊为肺癌,已经是晚期了。
在1975年,丰子恺在医院死于肺癌。
丰子恺的个人资料丰子恺在1898年出生在浙江省嘉兴,在他出生的时候,是家里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男孩子,受到的宠爱比较多,这也为他以后的作品奠定了感情基础。
丰子恺从小就爱好美术等文艺,从1941年开始进入了浙江省的师范学校,在这里,丰子恺遇见了影响他一生的老师李叔同,跟随他学习音乐和绘画。
毕业之后,丰子恺又到日本学习深造,一年后回国从事教育事业。
然后又和朋友们开始创办自己的专科学院,并担任绘图老师。
在这个期间,丰子恺出版了散文集,并且在漫画方面渐渐名声大燥。
其实丰子恺的资料看到这里还是比较正常和幸福的,但是之后的丰子恺资料中却彻底的开始改变。
[关于丰子恺的文章]丰子恺的文章5篇
![[关于丰子恺的文章]丰子恺的文章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12d3604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4d.png)
[关于丰子恺的文章]丰子恺的文章5篇丰子恺的文章篇一:私塾里的孔子像--丰子恺著名画家丰子恺在私塾读书的时候,就对美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每天下午,趁着塾师出门上茶馆休憩的空儿,他就应同学们的要求,一一为大家作画。
有一次。
两个同学为了交换一张画而相打起来。
塾师查明了原因,便把丰子恺叫到讲桌前,指着那幅画厉声问道:“这画是不是你画的?”丰子恺胆怯地点了点头。
接着,塾师又搜查了他的抽屉,查出画谱、颜料及许多没着色的画来。
丰子恺心想,这下子可完了,不仅这些“违禁品”会被全部没收,说不定皮肉还要受苦呢!可意外的是,塾师把他的画谱拿了去,坐在椅子上一页一页地欣赏起来。
放学的时候到了,丰子恺夹了书包小心翼翼地走到塾师面前去鞠躬。
塾师对他说:“这书明天给你。
”语调不再是严厉的了。
第二天早晨,丰子恺来到私塾。
塾师翻出画谱中的孔子像,问道:“你能看了这样子,画一张放大着色的吗?”丰子恺没有料到塾师也要他画起画来,受宠若惊,支吾着回答:“能。
能。
”回家后,丰子恺在大姐的帮助下,先用方格子放大的办法,按比例描绘出了孔子像的轮廓。
接着,又借用染坊店的颜料,为画像着了色。
终于,一幅鲜明华丽的孔子像在私塾堂前挂起来了。
从此,学生们每天上学,都要向孔子像鞠躬。
丰子恺的“小画家”的名声也就在全镇传开了。
丰子恺的文章篇二:丰子恺学绘画丰子恺学绘画1919年,二十二岁的丰子恺毕业于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
这是一所以培养小学教师为目的的初级师范学校,文化程度相当于初中。
对绘画有着浓厚兴趣的丰子恺,无意当一名小学教员,渴望在绘画上能得到深造。
但是,他的家境既不允许他继续深造,更不允许他专修绘画。
踌躇之际,从日本留学回来的吴梦非和刘质平,邀请他一起去上海,创办一个培养绘画和音乐教员的专科师范学校。
“我也不自量力,贸然应允,成了创办人之一,在学校之中教授西洋画等课。
”丰子恺说这话,不是假惺惺的谦虚,是真心认为,以自己当时掌握的绘画技能,去教授学生,有点“勉为其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丰子恺《吃瓜子》赏析上传: 刘健勇更新时间:2012-5-16 13:03:41日常生活中吃瓜子谁个不会,但能驾轻就熟地把这一简单的事儿写得如此绕有情致,有声有色,有趣有味者已不多矣;至于能够因寄所脱者更属凤毛麟角了。
丰子恺作为一代大师,既有画家捕捉生活的敏锐,更有作家高超的不凡表现力。
大凡伟大的文学家,取材看似貌不惊人,但描写功底深厚,由于肩负着对社会人生的责任,其作品中往往折射出时代的影子,反映的往往是一些大问题。
散文作家常常举重若轻,涉笔成趣。
丰子恺的《吃瓜子》就是这样一篇上乘佳作。
一、结构腾挪自如,立意巧妙深刻全文可以分为三部分:1—2段是第一部分,开门见山点出‚从前听人说:中国人人人具有三种博士的资格:拿筷子博士、吹煤头纸博士、吃瓜子博士。
‛题目是《吃瓜子》,但是文章却先从拿筷子、吹煤头纸技能入笔。
很明显,在这里运用了散文常用的对比法和烘云托月法,通过对比烘托吃瓜子技能的超绝绝伦。
前面做好了烘托铺垫,紧接着的3—5段集中来写吃瓜子。
依次从瓜子的畅销、自己吃瓜子的切身体会——不得其法,经不起它的诱惑乃至觉得吃瓜子可怕起来、吃瓜子的才能表现、吃瓜子的普遍性方面,交代了‚为什么吃瓜子是三种中最进步发达的技能‛。
在这部分中,对吃瓜子技能的描摹惟妙惟肖,让人叹绝。
散文张弛是有序、有时的,在大家对吃瓜子技能沉迷的时候,作者笔峰一转,就此宕开一笔说去,说吃瓜子是一种最有效的‘消闲‛法。
分别从因‚吃不厌‛,所以才‚对中国人有非常的吸引力‛;因‚吃不饱‛,所以才‚一直把时间消磨下去。
‛;因‚要剥壳‛,所以‚方才适合于有闲阶级的生活,可让他们愉快地把时间消磨下去。
‛在文章的最后,作者写到:‚将来此道发展起来,恐怕是全中国也可消灭在‘格,呸’、‘的、的’的声音中呢。
我本来见瓜子害怕,写到这里,觉得更加害怕了。
‛。
至此,文章的立意才和盘托出:原来《吃瓜子》绝不是单写日常的闲情逸致,而是通过描写中国人(重点说的是有闲阶级)在吃瓜子上的种种表现,指出了中国人在吃瓜子上打发时间的可怕,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前途的深深忧虑。
另外文中还多次提到了‚无数精通此道的少爷、小姐们‛‚闲散的少爷们‛‚女人们、小姐们‛‚有闲阶级‛。
联系写作时间1934年4月20日来看,作者的担忧不无道理。
全文结构浑然一体,立意以小见大,可谓是别巨匠心。
二、细节描摹逼真,有声有色、形神兼备描写情态逼真、惟妙惟肖的段落,尤以第5段为最突出。
这一段作者集中笔墨来写闲散的少爷们和女人们、小姐们的吃瓜子相。
写少爷们时,‚一只手指间夹着一支香烟,一只手握着一把瓜子,且吸且咬,且咬且吃,且吃且谈,且谈且笑。
从容自由,真是‘交关写意!’‛,一副悠闲懒散的姿态;接着用拟声词‚格‛‚呸‛活画出自在熟练的情态;用一比喻句‚那嘴巴真像一具精巧灵敏的机器,不绝地塞进瓜子去,不绝地‘格’,‘呸’,‘格’,‘呸’‛,活画出了吃瓜子的‚动人‛场景。
写女人们、小姐们的吃瓜子相时,‚态度尤加来得美妙‛一句是总写。
她们用兰花似的手指‚摘‛‚塞‛‚咬‛,听见的是‚的,的‛两响,最妙的是‚同时头也帮着了微微地一侧‛,吃瓜子之熟练、吃瓜子属技术活,由此可见一斑。
所以作者说‚这吃法不但‘的,的’的声音清脆可听,那手和头的转侧的姿势窈窕得很,有些儿妩媚动人。
连丢去的瓜子壳也模样姣好,有如朵朵兰花。
‛动词、拟声词的恰当选用;比喻句的活用;加上语句的短小精悍,都极好的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收到了妙不可言、让人心驰神往的效果。
除此之外的细节描写,如吹煤头纸的神功,我吃瓜子‚吃了非戒不可,戒了非吃不可;吃而复戒,戒而复吃,我为它受尽苦痛。
‛的可怕,看戏时邻席的不相识的观剧者也来掏取吃瓜子等细节也同样让人回味无穷。
三、语言亦庄亦谐、幽默风趣开一代先河的漫画大师丰子恺,其散文随笔具有明快朴实、幽默隽永的特点。
如‚近来国内有不少人努力于国粹保存。
国医、国药、国术、国乐,都有人在那里提倡。
也许水烟和煤头纸这种国粹,将来也有人起来提倡,使之复兴。
‛‚现代中国人的精通吃瓜子术,由此盖可想见。
我对于此道,一向非常短拙,说出来有伤于中国人的体面,但对自家人不妨谈谈。
‛‚托祖国的福,这示范没有失败‛等语句就很风趣,而这无不流露出作者的人生智慧。
作者还善于运用形象的比喻来说理,如‚两半瓣的瓜仁紧紧地装塞在两半瓣的瓜子壳中,好像日本版的洋装书,套在很紧的厚纸函中,不容易取它出来。
‛‚赈饥的粮食求其吃得饱,消闲的粮食求其吃不饱。
‛‚最好只尝滋味而不吞物质。
最好越吃越饿,像罗马亡国之前所流行的‘吐剂’一样,则开筵大嚼,醉饱之后,咬一下瓜子可以再来开筵大嚼。
一直把时间消磨下去。
‛全文就像在说家常般吞吐自如,又不乏诙谐幽默的讽刺,二者相得益彰,构成了亦庄亦谐、幽默风趣的语言特点。
一言以蔽之,全文巧在构思,妙在立意,工在细节的描摹和语言的锤炼上。
《吃瓜子》一文,正如久吃不厌的瓜子一样,妙不可言,实在值得一读。
丰子恺《吃瓜子》阅读练习及答案上传: 熊金辉更新时间:2014-3-24 19:32:51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5-18题。
吃瓜子丰子恺①从前听人说:中国人人人具有三种博士的资格:拿筷子博士、吹煤头纸博士、吃瓜子博士。
②我以为中国人的三种博士才能中,咬瓜子的才能最可叹佩。
常见闲散的少爷们,一只手指间夹着一支香烟,一只手握着一把瓜子,且吸且咬,且咬且吃,且吃且谈,且谈且笑。
从容自由,真是‚交关写意!‛他们不须拣选瓜子,也不须用手指去剥。
一粒瓜子塞进了口里,只消‚格‛地一咬,‚呸‛地一吐,早已把所有的壳吐出,而在那里嚼食瓜子的肉了。
那嘴巴真像一具精巧灵敏的机器,不绝地塞进瓜子去,不绝地‚格,呸‛‚格,呸‛……全不费力,可以永无罢休。
女人们、小姐们的咬瓜子,态度尤加来得美妙;她们用兰花似的手指摘住瓜子的圆端,把瓜子垂直地塞在门牙中间,而用门牙去咬它的尖端。
‚的,的‛两响,两瓣壳的尖头便向左右绽裂。
然后那手敏捷地转个方向,同时头也帮着了微微地一侧,使瓜子水平地放在门牙口,用上下两门牙把两瓣壳分别拨开,咬住了瓜子肉的尖端而抽它出来吃。
这吃法不但‚的,的‛的声音清脆可听,那手和头的转侧的姿势窈窕得很,有些儿妩媚动人。
连丢去的瓜子壳也模样姣好,有如朵朵兰花。
由此看来,咬瓜子是中国少爷们的专长,而尤其是中国小姐、太太们的拿手戏。
③在酒席上、茶楼上,我看见过无数咬瓜子的圣手。
近来瓜子大王畅销,我国的小孩子们也都学会了咬瓜子的绝技。
我的技术,在国内不如小孩子们远甚,只能在外国人面前占胜。
记得从前我在赴横滨的轮船中,与一个日本人同舱。
偶检行箧,发见亲友所赠的一罐瓜子。
旅途寂寥,我就打开来和日本人共吃。
这是他平生没有吃过的东西,他觉得非常珍奇。
在这时候,我便老实不客气地装出内行的模样,把吃法教导他,并且示范地吃给他看。
托祖国的福,这示范没有失败。
但看那日本人的练习,真是可怜的很!他如法将瓜子塞进口中,‚格‛地一咬,然而咬时不得其法,将唾液把瓜子的外部完全浸湿,拿在手里剥的时候,滑来滑去,无从下手,终于滑落在地上,无处寻找了。
他空咽一口唾液,再选一粒来咬。
这回他剥时非常小心,把咬碎了的瓜子陈列在舱中的食桌上,俯伏了头,细细地剥,好像修理钟表的样子。
约莫一二分钟之后,好容易剥得了些瓜仁的碎片,郑重地塞进口里去吃。
我问他滋味如何,他点点头连称umai,umai!(好吃,好吃!)我不禁笑了出来。
我看他那阔大的嘴里放进一些瓜仁的碎屑,犹如沧海中投以一粟,亏他辨出umai的滋味来。
但我的笑不仅为这点滑稽,本由于骄矜自夸的心理。
我想,这毕竟是中国人独得的技术,像我这样对于此道最拙劣的人,也能在外国人面前占胜,何况国内无数精通此道的少爷、小姐们呢?④发明吃瓜子的人,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天才!这是一种最有效的‚消闲‛法。
要‚消磨岁月‛,除了抽鸦片以外,没有比吃瓜子更好的方法了。
其所以最有效者,为了它具备三个条件:一、吃不厌;二、吃不饱;三、要剥壳。
⑤具足以上三个利于消磨时间的条件的,在世间一切食物之中,想来想去,只有瓜子。
所以我说发明吃瓜子的人是了不起的天才。
而能尽量地享用瓜子的中国人,在消闲一道上,真是了不起的积极的实行家!试看粮食店、南货店里的瓜子的畅销,试看茶楼、酒店、家庭中满地的瓜子壳,便可想见中国人在‚格,呸‛‚的,的‛的声音中消磨去的时间,每年统计起来为数一定可惊。
将来此道发展起来,恐怕是全中国也可消灭在‚格,呸‛‚的、的‛的声音中呢。
⑥我本来见瓜子害怕,写到这里,觉得更加害怕了。
(有删节)15.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a.女人们、小姐们咬瓜子的态度温和,那手和头的转侧姿势也窈窕得很,有些妩媚动人,就连丢去的瓜子壳也模样姣好,有如朵朵兰花,令人叹佩。
b.吃瓜子是小姐太太们的拿手戏、是少爷们的专长,从他们的吃玩情形以及商店里瓜子的畅销状况中,足见有闲阶级的‚消磨‛状况令人害怕。
c.文章先写少爷、小姐、太太们咬瓜子的才能,再写在我教导下的那个日本人吃瓜子的可怜相,最后指出这种‚消闲‛法令人害怕,这样消闲注定会亡国。
d.作者因旅途寂寥而与那个同舱的日本人共吃瓜子,日本人吃瓜子没有‚的,的‛的声音,而有一口唾液,还点头连称‚好吃,好吃‛,真是对日本人极度讽刺。
e.小孩子们咬瓜子的手艺也不错,虽然赶不上那些在酒席上、茶楼上的‚圣手‛,但一定能胜过我在赴横滨的轮船中与我同舱的那个日本人。
答案:b、e。
(a项,‚女人们、小姐们咬瓜子的态度温和‛理解错误,原文是‚女人们、小姐们的咬瓜子,态度尤加来得美妙‛,这里的‚态度‛应是‚姿态‛‚仪容‛之义。
c项,‚这样消闲注定会亡国‛说得太过了。
d项,‚真是对日本人极度讽刺‛,从文本语境看,作者没有讽刺之意。
)16.作者在第③段中写日本人剥吃瓜子的情形有什么作用?(6分)参考答案:①表现日本人吃瓜子笨拙、滑稽,‚真是可怜得很‛,为下文的讽刺进行铺垫。
(2分)②‚我‛算不了‚圣手‛,技术在国内不如小孩子们远甚,但‚我‛在这个日本人面前却成了‚内行‛。
通过层层对比,突出‚有闲者‛的‚闲‛。
(2分)③通过写日本人剥吃瓜子的窘态,反衬出国人吃瓜子技能的高超,他们把吃瓜子变成了一种消遣玩味的游戏,‚他们愉快地把时间消磨下去‛,‚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天才‛。
作者在轻松幽默的话语中给予了‚有闲阶级‛无情的讥讽。
(2分)17.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我本来见瓜子害怕,写到这里,觉得更加害怕了‛的理解。
(6分)参考答案:①瓜子具有‚吃不厌、吃不饱、要剥壳‛这三个消磨时间的最有效的条件,要‚消磨岁月‛,除了抽鸦片以外,没有比吃瓜子更好的方法了,所以我‚害怕‛。
(2分)②在中国,吃瓜子是少爷们的专长、是小姐太太们的拿手戏,也是他们最有效的‚消闲‛法。
全中国恐怕会消灭在‚格,呸‛‚的、的‛的声音中,所以我‚更加害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