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和服 详细解说版

合集下载

日本和服介绍

日本和服介绍
--参加“儿童祭”
❤和服文化❤
第二套,是在20岁的时候
--参加“成人祭”
❤和服文化❤
第三套 结婚时
--作为礼服
❤和服文化❤
和服的历史
最初的日本服装是被称为“贯头衣”的女装和被称为“横 幅”的男装。
1、奈良时代—盛唐时期
礼服、朝服和制服 色彩较为简单
❤和服文化❤
2、平安时代——国风盛行
摆脱外来影响 独有的奢美与精致
……
❤和服文化❤
和服手绘纹样的象征之美
① 以植物生命为象征形式
秋草纹 清凉感 气质感 规范图案 四季通用
桔梗纹 清晰 优美 让人联想到初秋
❤和服文化❤
②以素雅色彩为象征形式
崇尚白色 源于“雪、月、花”
崇尚青色 山野和湖泊的自然之色
❤和服文化❤
生活中的和服元素
❤和服文化❤
日本和服文化
日本の和服文化
❤和服文化❤
目录
• 和服的概述 • 和服的历史 • 和服的特点 • 和服的种类 • 和服手绘纹样的象征之美 • 生活中的和服元素
❤和服文化❤
和服的概述
和服是日本的民族服装,由中国的汉族服饰发展而来,三 国时期东吴女人穿的几乎和和服一模一样,就是没有腰后的 背包 所以在日本被称为“吴服”和“唐衣”,和服是西方人 对吴服的称谓,现在日本人已经接受的这个称谓,但是很多 卖和服的商店,还是写着“吴服”。
色彩 —多样化
衣袖 —宽大
❤和服文化❤
3、镰仓时期
精干、简易的武家文化出现 元朝统一中国,并连续十次攻打日本
便于战争, 服装又回复朴素, 宽袖又变回窄袖
❤和服文化❤
4.室町时代和安土、桃山时代
室町时代,在衣服上印 上家纹 ,便服设计开始礼服 化。

日本和服介绍

日本和服介绍
礼和源自式的仪式,典礼等时穿 的最正式的礼服。
• “黑留袖”和服。以黑为底色, 染有五个花纹,在和服前身下 摆两端印有图案表示已婚妇女。 • “色留袖”和服。 其它颜色的面料上印有三个或 一个花纹且下摆有图案。
——主要是已婚妇女
振袖和服
• 又称长袖礼服,未婚 小姐的正式礼服,根 据袖子长度又分为 “大振袖”,“中振 袖”和“小振袖”, 其中穿得最多的是 “中振袖”。 • 多适用于未婚女子。 主要用于成人仪式、 毕业典礼、宴会、晚 会、访友等场合。
日本妇女穿和服时,背部都要缠上一 个看来既象小背包,又象中国南方妇女背 小孩用的襁褓似的东西。其实,那既不是 小背包,也不是襁褓,日本人把它叫做 “带”。用带系身可以不让和服送展,显 出形体的美,同时也是为了装饰,使艳丽 的和服更加多彩。 至奈良时代,中国的女子礼服唐衣传入 日本,女性亦开始着上下分开的裙装后, 纽开始系在衣内,起带的作用,而带则更 不为重用了。待到镰仓时代以后,类似于 现代和服的狭袖便服(小袖)流行,纽由 衣内改为系在衣外,恢复了带的作用,发 展成为今日美丽的腰带。
访问和服
• 整体染上图案的和服, 它从下摆,左前袖,左 肩到领子展开后是一幅 图画。 • 在开学仪式,朋友的宴 会,晚会,茶会等场合 都可以穿。
小纹和服
• 一般作为日常的时髦 服装。衣服上染有碎 小花纹。 • 很适合日常穿着,在 购物和约会时常常可 以看到。
丧服
• 遗体告别仪式、守 夜等场合家属穿的, 以黑色为底,有五 个花纹的丧葬用礼 服。和服带子等都 统一是黑色的。
男子和服
• 1、 礼服。经过明治时期 的统一,现代男子的礼服 没什么区别。不论参加喜 丧还是已婚未婚,都穿的 差不多。系织锦和服带, 穿五纹羽织和袴,袴和袜 是白的。 • 2、 日常服。就是平时穿 的和服,比较随便。日常 服是大约明治时期出现的 服装。

日本的和服有哪些种类和用途?

日本的和服有哪些种类和用途?

日本的和服有哪些种类和用途?
一、种类
1.振袖
日本女性常常在成人礼、婚礼和其他场合穿着特别的振袖,它是最具代表性的和服之一。

振袖一般长约1.2米,袍身较紧身,适合于年轻女性穿着。

2.小袖
小袖是日本女性在日常生活中穿着的和服,与振袖不同的是,小袖的袖长比其他款式的和服都要短,一般为50-60厘米,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和服。

3.襦袢
襦袢是和服的内衣,是和服的重要组成部分。

襦袢起到了包裹身体,保护和服的作用。

洁白如雪的襦袢和五彩缤纷的和服,形成了和服独特的韵味。

二、用途
1.婚礼
在日本传统文化中,和服是婚礼上不可缺少的部分。

未婚女性在日本二十岁成年礼时会穿上振袖,而通常婚礼上则会穿上白色的和服,象征着婚姻的纯洁和幸福。

2.节日
日本人民喜欢不同的节日,每个节日都有自己的特别装束。

如新年节日,人们穿上盛装和服,去神社参拜;在节日中,和服被许多人穿着逛街或去庙会,也是日本传统文化的体现。

3.艺术家表演和戏剧
和服在日本各种艺术表演和戏剧中被广泛应用。

古代的艺妓和芸妓在表演中使用各种形式的和服,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韵味。

以上就是日本的和服种类和用途的简要介绍。

和服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日本传统文化的美妙和神韵。

在日本,仍有一些人爱穿和服,保持着这种传统的风格和气氛,体现着日本民族的自豪和精神。

和服的详细构造&日(已翻译)

和服的详细构造&日(已翻译)

• 2010-06-15 10:02 • 回复
飘樱
10楼 接上... 1、人体的肩与手臂的结合部 2、身片与袖的接缝的最上部
• 皓月紫云 564位粉丝 立て矢
7
• 2010-06-15 10:03 • 回复
飘樱
11楼
袖口(そでぐち)袖子上,包围手腕的地方,袖子的边缘不缝合而敞开的部分。
• 皓月 紫云 564位粉丝 立て矢
7楼 上图所示,为和服的长着系带穿着的状态,头、脚、右袖口、左袖口、右振 八口、左振八口、右身八口、左身八口共有八个开口处。在日语中,“穴”有 与“口”(罗马音 kuqi)读音相同的读法,特别是在和服等服装用语中,一般 使用“口”的读音。和服的长着有八个开口,据说是「八つ口」的语源。身八 口和振八口是女用和服和儿童和服所特有,其由来众说纷纭,女用和服的身 八口主要是用来整理衣服,儿童和服的身八口主要是利于系带的穿过。 男性和服如下图所示,身八口和振八口闭合(到江戸初期为止,女性成人后 身八口、振八口也闭合)。振八口闭合的部分称作人形。
• 2010-06-15 09:59 • 回复
飘樱
• 皓月紫云 564位粉丝
6楼
立て矢
7
(袖) 袖(そで) 左右手臂通过的部分。 袂(たもと) 和服的袖子下面垂下的袋状部分。
1、身八つ口 (身八口) 2、振八つ口 (振八口,振指袖子摆动的状态)
• 2010-06-15 10:00 • 回复
飘樱
• 皓月 紫云 564位粉丝 立て矢 7
袖丈(そでたけ) 即袖深 和服在不穿着状态下于平面上展开,袖的上下方向测量的长度。洋服的袖丈 是指肩部衔接处到手腕的尺寸,和服的这个尺寸是下面所说的袖幅,需要特 别注意。野良着等使用的筒袖,袖的圆周长度是袖丈的2倍。长着的袖丈, 根据年龄、喜好,大约通常为49cm~51cm。

日本和服讲解

日本和服讲解

所谓“贯头衣”,就是在布上挖一个洞,从头上套下来,然后用带子系住垂在两腋下的布,再配上类似于裙子的下装,其做法相当原始,但相当实用。

所谓的“横幅”,就是将未经裁剪的布围在身上,露出右肩,如同和尚披的袈裟。

男式和服色彩比较单调,偏重黑色,款式较少,腰带细,附属品简单,穿着方便;女式和服色彩缤纷艳丽,腰带很宽,而且种类、款式多样,还有许多附属品(女式和服有婚礼和服、成人式和服、晚礼和服、宴礼和服及一般礼服)。

(穿和服时讲究穿木屐、布袜,还要根据和服的种类,梳理不同的发型)这三套和服必须当作“传家宝”珍藏起来日本的奈良时代正值中国盛唐时期。

日本派出大批学者、僧侣到中国学习和交流和吸收。

这些遣唐使者把唐代文化艺术、律令制度都带回了日本。

"衣服令"就是奈良时代制定的制度之一。

"衣服令"规定了礼服、朝服和制服──朝服包括冠帽,按官职等级区分;制服是无官职的公务人员的服装,按行业分类。

总体而言,奈良时代的服装色彩还是较为简单的。

留袖和服女性参加亲戚的婚礼和正式的仪式,典礼等时穿的礼服,主要分为黑留袖和色留袖。

以黑色为底色,染有五个花纹,在和服前身下摆两端印有图案的,叫"黑留袖",为已婚妇女使用;在其他颜色的面料上印有三个或一个花纹,且下摆有图案的,叫"色留袖"。

振袖和服又称长袖礼服,是小姐们的第一礼服,根据袖子长度又分为"大振袖","中振袖"和"小振袖",其中穿得最多的是"中振袖"。

主要用于成人仪式、毕业典礼、宴会、晚会、访友等场合。

因为这种和服给人一种时尚的感觉,所以已婚妇女穿"中振袖"的也越来越多访问和服是整体染上图案的和服,它从下摆,左前袖,左肩到领子展开后是一幅图画,近年来,作为最流行的简易礼装,访问和服大受欢迎。

开学仪式,朋友的宴会,晚会,茶会等场合都可以穿,并且没有年龄和婚否的限制。

中日文化对比---日本和服欣赏

中日文化对比---日本和服欣赏

2-2-2 和服穿法
7.把腰间的皱折拉平。手从和服袖裉下的开衩处伸进 去检查和服是否被带子夹住,弄平背后多余的部分。 8.同样把胸前多余的部分平整好,把皱折拉到腋下, 两手抓住两袖边,轻轻拉袖口。 9.检查两领子是否整齐交差好,如有错位,把手从袖 裉下的开衩口伸进去调整。领口开衩不能太在也不能 太小。 10.在胸下系上第二根细绳,多余的部分一定要拉整齐, 正面重复的部分程水平状。 11.端正腰身,在胸前系上一条叫"伊达"的小带子,因 为小带子有伸缩性,注意不要系得太紧。 12.检查胸前和后背是否有折和松懈,有的话,往腋下 这边拉平整。检查和服与长襦袢的中心线是否在同一 位置。整体完成后用大镜子检查是否有差错,然后摘 下领上的夹子。
小纹和服
衣服上染有碎小花纹。 因为很适合用于练习穿着, 所以一般作为日常的时髦服 装,在约会和外出购物的场 合,常常可以看到。小纹和 服也是年青女性用于半正式 晚会的礼服。
3-2 和服种类
丧服
连腰带在内全部为黑色,丧 礼时穿。
色無地
这是一种单色和服(除黑色 以外),如果染有花纹可以作礼 服,如果没有花纹则作日常时装 服
江户时代
江户时代是日本服装史上最繁盛时期,其时, 男装、女装虽有变化,(如女装的小袖形状变得接近 现代,而男装流行羽织<以黑五纹为正装,茶、黄次 之>,带结开始流行。)但是,基本格局已定,到了 明治时代,意义上的和服就定型了,此后一直没有太 大变化。我们看到的和服大都是沿续了江户时代服装 特式。
05 Part Five 和服秀
振袖和服
又称长袖礼服,是小姐们的 第一礼服,根据袖子长度又分为 "大振袖","中振袖"和"小振袖", 其中穿得最多的是"中振袖"。主 要用于成人仪式、毕业典礼、宴 会、晚会、访友等场合。

日本的传统服装和服

日本的传统服装和服

和服的材料
1. 和服的材料有很多種:浴衣大多為綿製或較 吸汗的化學纖維;和服則有絽、絹、紋絽、 絲綢...等,且依手法、手工(如:染整、手 繪、編織等),來決定它的價值。
2. 至於職業相撲選手,由於規例所限,他們必 須時常穿著和服,但他們所穿著的那種和服 比較偏向浴衣,材質以棉為主。
內文*/zh-tw/%E5%92%8C%E6%9C%8D#.E8.8D.89.E5.B1.A5 圖*http://blog.goo.ne.jp/tamanoi-beya/e/e8fcae339a8107352c69b85138b3a2ce
和服的歷史
4.而貴族的服裝則受之後的唐朝影響更深, 又稱為「唐服」。 5.從鎌倉時代起貴族和武士逐漸開始在家裡 穿著吳服,從室町時代開始上層貴族也開始 穿著吳服。 6.江戶時代起吳服的樣式和今天的和服已相 差無幾。
內文*/zh-tw/%E5%92%8C%E6%9C%8D#.E8.8D.89.E5.B1.A5


1.和服是日本的一種民族服飾。
2.穿著和服時通常要配上一對稱為足袋的分趾布 襪,以及一對日式木屐或草履。
3.今日和服主要為女性於特別場合中所穿著的。
4.也有部分年紀較大的女性以及極少部分的年長
男性會以和服作為日常衣裝。
足 袋
內文&圖片*/zh-tw/%E5%92%8C%E6%9C%8D#.E8.8D.89.E5.B1.A5
目錄
一.和服的簡單介紹 二.和服的歷史 三.和服的材料 四.和服的製作過程 五.要怎樣把和服穿好?(重要! !) 六.和服的種類 七.和服的價格 八.如何保存和服?
圖片來源*/wiki/File:Kimono_backshot_by_sth.jpg

日本和服

日本和服

奈良時代に----ちょうど中国の盛唐
• ドレス、朝衣や制服 • 色は簡単だった
和服は唐時代の服装と似ているから見える
平安期----国风盛んに行われてい
外来の影响を受けて
• 素朴 な様式から豪 華になって • 袖----寛大に • 色-------多様化ຫໍສະໝຸດ 江户時期—最も繁栄の時代だった
•基本的な 構造はす でに定
制作人:黄海宁
吴烁穹
カタログ
• 和 服 の 応 用 • 和 服 の 種 類 • 和 服 の 歴 史
和 服 の 歴 史
最初
貫头衣 (女)-----------------------------かなり実用 横断幕 (男)-----------------------------まるで坊主袈裟をかけ (如同和尚披袈裟)
和服の種類
留袖
• 盛大な場合はドレスを着て、ドレスに属する 。
る既 。婚 黒女 留性 袖の は正 民装 間。 の色 正留 装袖 とが さ正 れ式 てと いさ るれ 。て い
振袖
• • • • 少女の第一礼装 成人式 卒業式 宴会,友達を訪ねる
主に未婚女性用の絵羽模様がある正装である。
小さい紋和服
第3セット 結婚の時
礼服とし
ご清聴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
• 私服 • 全体に小紋を砕く
和服の応用
日本人の人生では 少なくとも三軒着物を着ています この三軒の着物は一生の珍蔵しなければなら ない
每个日本人,一生中都要有3套和服,这三套也是一生的收藏。
簡単な着物(夏着物) 綿の質、平屋
着物
第1セット 3—7歳 「こどもの日 」に参加する
第2セット 20歳 「成人の日」に参加す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日本和服和服和服(わふく,wafuku),是日本的一种民族服饰。

此词起初泛指所有日本的衣服,而与这个词相对的是洋服(ようふく),指来自西洋的衣饰。

後来此词的词意逐渐单一化,通常单指具有日本特色的民族服装。

吴服(ごふく,gofuku )一字的产生,是源於中国三国时期,东吴与日本的商贸活动将纺织品及衣服缝制方法经传入日本的缘故。

在更加精确的层面上,吴服一词是专指以丝绸为面料的高级和服,而用棉布做的和服会用「太物」来称呼。

昔日吴服与和服两种概念是分别的(因贵族所穿的和服样式大多不是源自东吴而是源於唐朝,而该类服装以前亦被称为「唐服」),但今天这两种概念已几乎重叠。

现在很多卖和服的商店,招牌上会写着「吴服屋」(呉服屋),可见两词已经基本上同义化。

今天日本服装主要分为现代服装“洋服”,即从欧洲传来的样式,和传统服装。

和服最早期因中日文化交流而深受古代中国的汉服影响,尤其是日本历史上的古坟时代(相当於中国晋朝及南北朝时期)。

但到了平安时代(相当于唐末宋初),由於中日因双方内外条件变化而暂时中断交流,日本文化进入了一个高度本土化发展的时期(也是一段自我孤立时期),和服的构造也因而更具有其本地色彩。

日本平民和服受东吴传来的编制缝纫风格影响较深,故称为“吴服”。

而贵族的服装则受之后的唐朝影响更深,称为“唐服”。

从镰仓时代起贵族和武士逐渐开始在家里穿着吴服,从室町时代开始上层贵族也开始穿着吴服。

江户时代起吴服的样式和今天的和服已相差无几。

今天,平民在节日、庆典上多穿着吴服,即一般意义上的和服,而皇族礼服仍以唐服为主,偶尔穿着吴服,礼服中最华丽的是十二单。

和服的特征和服属于平面裁剪,几乎全部由直线构成,即以直线创造和服的美感。

和服裁剪几乎没有曲线,只是在领窝处开有一个20厘米的口子,上领时将多余的部分叠在一起。

如将和服拆开,人们可以看到,用以制作和服的面料,仍然是一个完整的长方形。

由于和服的裁剪制作具有上述特点,所以在量体裁衣方面比较自由。

在制作和服时,较少为人的体型所左右,高矮胖瘦不同的人,即使穿着同一尺寸的和服,也很少给人以衣不合体的印象。

因为,它可以因人而异,在腰间调节尺寸。

和服虽然基本上由直线构成,穿插在身上呈直筒形,缺少对人体曲线的显示,但它却能显示庄重、安稳、宁静,符合日本人的气质。

不仅如此,和服同时也顺应日本的自然;日本绝大部分地区温暖湿润,因此服装的通气性十分重要。

由于和服比较宽松,衣服上的透气孔有8个之多,且和服的袖、襟、裾均能自由开合,所以十分适合日本的风土气候。

和服的定义和服种类繁多,无论花色、质地和式样,千余年来变化万千。

不仅在男女间有明显的差别(男式和服色彩比较单调,偏重黑色,款式较少,腰带细,附属品简单,穿着方便;女式和服色彩缤纷艳丽,腰带很宽,而且种类、款式多样,还有许多附属品),而且依据场合与时间的不同,人们也会穿不同的和服出现,以示慎重(女式和服有婚礼和服、成人式和服、晚礼和服、宴礼和服及一般礼服)。

和服本身的织染和刺绣,还有穿着时的繁冗规矩(穿和服时讲究穿木屐、布袜,还要根据和服的种类,梳理不同的发型)使它俨然成了一种艺术品。

设计师不断在花色和质地上推陈出新,将各种大胆的设计运用在花色上,使现代印象巧妙地融入了古典形式之中。

江户时代以前,和服的“浴”字是指“热水”,那时候人们把和服称作“汤帷子(Yukatabira)”。

帷子指单衣,即用于单穿的衣物。

古时的浴室基本上都是蒸气式的,和现在的桑拿很相似。

人们为了防止被墙壁和柱子烫伤,都穿着汤帷子入浴。

汤帷子被称为“和服”始于江户时代。

后来,人们逐渐改变了入浴的形式,洗浴时不再穿衣,而是浸泡在热水中。

于是,这种和服便成为洗浴完毕后穿着的简单衣物,并作为夏季休闲体现个人情趣的衣物延续至今。

从价格上来说它和真正出席宴会的和服相差很大,一般在10万日币左右,而一般的和服则至少要100万。

最初的日本服装是被称国“贯头衣”的女装和被称为“横幅”的男装。

所谓“贯头衣”,就是在布上挖一个洞,从头上套下来,然后用带子系住垂在两腋下的布,再配上类似于裙子的下装,其做法相当原始,但相当实用。

所谓的“横幅”,就是将未经裁剪的布围在身上,露出右肩,如同和尚披的袈裟。

日本的和服,就是以此为基础逐渐演经而成的。

在日本出土的公元素至7世纪的古墓的人偶埴轮上,已经有了各种和服的形象资料。

公元8世纪,中国唐代服装传入日本,对日本的和服产生了很大影响。

当时和服的名称,如"唐草"、"唐花"、"唐锦"等。

"贯头衣"、"横幅"以及后来的"和服",受到了东南亚的中国唐代服装的影响。

各种和服在款式和穿着方式上有"大同",也有"小异",正是这些"小异",具有服装的一项重要功能:显示身份、年龄、所属的社会阶层。

以女性的和服为例,这种"小异"主要表现在袖子上。

和服的袖子大致分为"黑留袖"、"色留袖"、"本振袖"、"中振袖",等等。

1."留袖",即袖子相对较短。

2."黑留袖"和服往往点缀有精致的花纹,它是中年妇女的礼服,一般在比较隆重、庄严的场合,如婚礼、宴会时穿着。

3."色留袖"是有各种颜色的和服,穿着者比穿"黑留袖"的人年轻,也是隆重场合时穿着的礼服。

4."振袖"是未婚的日本青年妇女的传统服装,比较豪华,一般只在庆贺典礼、毕业,以及新年时穿着(今天,即使在这种时候也很少有人穿着这种和服)。

"振袖"就是长袖,往往长达1米左右,垂至脚踝。

5.另外,还有一种被称为"色无地"的和服,在平时穿着。

"色无地"没有花纹图案,但有颜色。

通气,是和服的一大优点和特征,因此和服的袖口、衣襟、衣裾均能自由开合。

不过,这种开合,尤其是衣襟的开合,有许多讲究。

不同的开合,具有不同的含义,显示穿着者不同的身份。

例如,艺人在穿着和服时,衣襟是始终敞开的,仅在衣襟的"V"字型交叉处系上带子。

这种穿着方式,不仅给人以一种和服似脱而未脱的感觉,显示一种含蓄的美,而且能显示从事该职业的妇女的身份。

反之,如果不是从事该职业的妇女在穿着和服时,则须将衣襟合拢。

但即使是合拢衫襟,其程度也有讲究,并以此显示穿着者的婚姻状况:如果是已婚的妇女,那么衣襟不必全部合拢,可以将靠颈部的地方敞开。

但如果是未婚的姑娘,则须将衣襟全部合拢。

事实上,和服的穿着有着如此之多的讲究,以至在日本有着专门教人如何穿着和服的"教室"。

和服的构造1.挂衿(かけえり)、共衿(ともえり,tomoei)2.本衿(ほんえり)、地衿(じえり,jiei)3.右の前身顷(まえみごろ)4.左の前身顷(左之前身顷)5.袖(そで,sodei)6.袂(たもと,tamoto)7.左の衽(おくみ,akumi)8.右の衽9.剣先(けんさき)10.身丈(みたけ)11.裄丈(ゆきたけ)12.肩幅(かたはば)13.袖幅(そではば)14.袖丈(そでたけ)15.袖口(そでぐち)16.袖付(そでつけ)和服的历史传说中日本神治时代有位依邪那歧命神,他在举行祓除(用斋戒沐浴等方法初灾求福)之事时,常常脱去上衣、袴、带,裸露身体。

据后人考证,传说中描述的神治时代相当于日本的原始社会时期,那个时代日本人生活的遗址现已发现数千处,其分布区域,北起北海道,南至九州,几乎遍布全日本。

原始社会的日本人以群体方式过着迁徙不定的生活,主要的生产活动是狩猎和采集(不要总是想到帝国时代去)。

也许就是在那个时代,日本人开始了用动物的皮毛或者树叶加工御寒,走出了裸露的时代。

在绳文式文化时代后期(日本新石器时代,相当于前800-前500年)和弥生式文化时代(日本使用弥生式陶器的时代,相当于前300-300年),日本出现了两种基本的服装式样。

一种是套头式圆领衫,造型类似于今天的圆领针织套衫;另一种是对襟式,门襟采用左衽,领尖至腰间,等距两初用细绳系结扣接,袖子为筒形袖,长度在膝以上。

与上衣配套的还有袴、领巾、于须比。

袴原指穿在下身遮掩于上衣内的一种裆布,但是这里的袴是指有腿部连接的类似于裤子的下装。

男子有一种称为裳的缠腰,缠腰绕系于上衣,由于系结出现褶裥,使服装产生了一些变化。

女子大都穿裳,与男子不同的是,女子裳长及地,形式与今天朝鲜妇女裙"其玛"颇为相似。

领巾一般作为装饰搭挂在两肩,搭挂的形式不限,通常是又个人的爱好决定的。

在生产劳动中领巾还时常被用作挽系长袖的带子,或者作替代包袱布之用。

在别离的场合,人们挥动着领巾,以示依依不舍的心情,它与后来明治时代流行的以挥舞手帕表示告别的作用是一样的。

于须比是一种比领巾大且长的一种带状织物,蒙在头晌垂绕至腰间。

古代日本妇女忌讳被男子窥容,所以用于须比蒙面。

据《古事记》、《日本书纪》、《植轮图集》、《古语拾遗》等文献记载,日本绳文式文化时代后期和弥生式文化时代的服装已经采用楮布、麻布、棉粗布、藤布、科布等植物纤维材料制作,带子是选用倭文布。

服装材料的出现笼罩着神话的光晕,如天日鹫神裁楮织布、日长白羽神自创麻布以利民用。

染色在当时已经比较普遍,据《应神记》载景行天皇时,平民已经知道用茜草染红、靛蓝染青、荩草染黄、橡果染果黑、紫根染紫。

染织品大多无纹,偶有一些印纹,一般都是直接利用树叶花草擦印完成的。

所用的植物有月草、燕子草、榛、山蓝、忍冬等。

1.奈良时代:日本上古时代的粗布服装,窄袖斜襟,与古代中国穿着十分相似。

但是,真正有文字记载,将中国服饰引进日本,并使之制度化的,应该是从奈良时代开始。

日本的奈良时代正值中国盛唐时期。

日本派出大批学者、僧侣到中国学习。

这些遣唐使者把唐代文化艺术、律令制度都带回了日本――"衣服令"就是奈良时代模仿唐代制定的制度之一。

"衣服令"规定了礼服、朝服和制服――朝服包括冠帽,按官职等级区分;制服是无官职的公务人员的服装,按行业分类。

总体而言,奈良时代的服装色彩还是较为简单的。

平安时代:到了平安时代(九世纪以后),由于国风的盛行,日本和服渐渐摆脱外来的影响,发展出独有的奢美与精致的特色,其衣服色彩开始多样化,衣袖也向宽大方向发展。

举个例子,熟悉日本史的人一定听过"唐衣"和"十二单"。

唐衣是盛装(礼服)的一种,以紫、绯为贵,金碧辉煌,美丽异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