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电子技术实验九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的RC文氏电桥振荡器..

合集下载

实验五:RC文氏电桥振荡器

实验五:RC文氏电桥振荡器

实验五:RC文氏电桥振荡器本实验是关于RC文氏电桥振荡器的实验,主要进行了电路搭建、调试及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分析,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效果。

实验原理RC文氏电桥振荡器是一种简单而重要的电子电路,其原理基于铁电效应和RC振荡。

其基本结构组成如下图所示:RC文氏电桥振荡器是一个以RC电路为电源,通过电桥调整回路带负反馈的振荡器。

因为回路带负反馈,在理想情况下,通过电桥调整回路的频率和放大系数可以使正反馈系数为零,系统能够稳定振荡。

而回路带有负反馈,振荡时由于阻尼作用,能量衰减,因此保证振荡的稳定性。

实验器材主要实验器材包括:RC文氏电桥振荡器、万用表、示波器、频率计等。

实验步骤实验中我们采用了以下步骤:1. 搭建RC文氏电桥振荡器电路,并初步调试,确定谐振频率和振幅值。

2. 用示波器观察振荡波形,观察系统是否精确地稳定振荡。

3. 使用万用表测量各个元件的电阻值,计算谐振频率和放大系数的理论值,和实际测量值进行比较,分析误差的来源。

4. 使用频率计,测量振荡器输出频率,和计算得到的理论值进行比较。

实验结果实验中,我们搭建了RC文氏电桥振荡器电路,在逐步调试之后确定谐振频率约为1800Hz,振幅值约为5V。

我们使用示波器观察振荡波形,结果发现系统能够精确地稳定,没有出现明显的幅度变化和频率漂移。

本实验通过搭建RC文氏电桥振荡器电路,调试参数,观察波形,测量数据等步骤,成功地实现了RC文氏电桥振荡器的稳态输出。

实验中发现,RC文氏电桥振荡器具有谐振频率和振幅的稳定性,这得益于电桥带负反馈的作用,通过电桥调整回路的频率和放大系数,使系统能够稳定振荡。

实验中,我们还发现实际测量值和理论值相符合,但存在一定误差,误差来源主要有元器件参数的实际偏差和线路布线误差,这启示我们在实际项目中,需要做好元器件的选择和电路布线的设计,以保证实际电路的性能。

总之,本实验对于理解RC文氏电桥振荡器的原理和稳态输出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相关领域的学习和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RC文氏电桥振荡器.doc

RC文氏电桥振荡器.doc

实验四: RC 文氏电桥振荡器1.实验目的(1) 学习RC 正弦波振荡器的组成及振荡条件。

(2) 学会测量、调试振荡器2.实验原理文氏电桥振荡电路又称RC 串并联网络正弦波振荡电路,它是一种较好的正弦波产生电路,适用于频率小于1MHz ,频率范围宽,波形较好的低频振荡信号。

从结构上看,正弦波振荡器是没有输入信号的,为了产生正弦波,必须在放大电路里加入正反馈,因此放大电路和正反馈风络是振荡电路的最主要部分。

但是,这样两部分构成的振荡电路通常是得不到正弦波的,这是由于正反馈时不量是很难控制,帮还需要加入一些其他电路。

下图即为运算器组成的文氏电桥RC 正弦波振荡电路。

图中R3、R4构成负反馈支路,R1、R2、C1、C2的吕并联选频网络构成正反馈支路并兼作选频网络,二极管构成稳幅电路。

调节电位器Rp 可以改变负反馈的深度,以满足振荡的振幅条件和改善波形。

二极管D1、D2要求温度稳定性好且特性匹配,这样才能保证输出小型正负半周对称,同时接入R4以消除二极管的非线性影响。

若R1=R2,C1=C2,则振荡频率为1/2o f RCπ=,正反馈的电压与输出电压同相位(此为电路振荡的相位平衡条件),且正反馈系数为13。

为满足电路的起振条件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VA >3,其中53541,V P A R R R R R =+=+。

由此可得出当532R R >时,可满足电路的自激振荡的振幅起振条件。

在实际应用中5R 应略大于3R ,这样既可以满足起振条件,又不会引起过大而引起波形严重失真。

3.实验内容(1)按实验电路图连接好住址电路。

(2)启动仿真按钮,用示波器观测有无正弦波输出。

若无输出,可调节p R 使V o 为无明显失真的正弦波形,并观察V o 的值是否稳定。

用毫伏表测量V o 和Vf 的有效值和频率,并将结果记录至表 2.8-1 。

(3)保持其他参数不变,观察120.01C C F μ==(输出波形不失真)时,分别测量V o 的幅值和频率,将数据记录于表 2.8-1。

文氏电桥RC震荡的详细计算

文氏电桥RC震荡的详细计算

文氏电桥R‎C震荡的详‎细计算
(2009-04-28 09:29:00)
转载
标签:
杂谈
昨天小淘气‎的一个朋友‎来我这里,他在模仿制‎作别人的一‎个仪表,有几个原仪‎表保密元件‎的参数需要‎计算.所以来找我‎帮忙.(小淘气在电‎子方面的选‎参数计算还‎是不错的) 好久没有看‎分力元件的‎电路了,在确定一个‎R C震荡频‎率的时候,突然想起文‎氏震荡器来‎了,很多资料都‎以R1=R2,C1=C2,的例子讲解‎.当年自己楞‎是把R1R‎2C1C2‎是任意值都‎可以起震证‎明出来,并且把随意‎选择的情况‎如何震荡,频率如何,如何选择反‎馈系数计算‎下来了.
为纪念自己‎当时的执卓‎,把文氏电桥‎的计算发在‎B LOG上‎....
产生200‎k Hz以下‎的正弦波振‎荡电路,一般采用振‎荡频率较低‎的RC振荡‎电路。

常用的RC‎振荡电路有‎桥式振荡电‎路(又称文氏电‎桥振荡电路‎)。

图5.2.1 RC串并联‎网

RC串并联‎网络的电路‎如图5.2.1所示。

RC串联臂‎的阻抗用Z‎1表示,RC并联臂‎的阻抗用Z‎2表示。

其频率响应‎如下:
谐振频率为‎(5.2.1)
当R1 = R2,C1 =C2时,谐振角频率‎和谐振频率‎分别为:
幅频特性
(5.2.3)相频特性
(5.2.4)当f =f0时的反‎馈系数,且与频率f‎0的大小无‎关,此时的相角‎φF=0°。

即调节谐振‎频率不会影‎响反馈系数‎和相角,在调节频率‎的过程中,不会停振,也不会使输‎出幅度改变‎。

文氏电桥振荡器

文氏电桥振荡器

§4.7 由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的文氏电桥振荡器一、实验目的1.了解集成运放的具体应用;2.掌握文氏电桥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及选频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二、实验设备1.计算机、DAQ卡PCI-6014、SC-2075信号调理附件,LabView和实验配套程序。

2.导线、电阻、电容若干,晶体二极管IN4004、集成运放HA741。

三、实验原理(P24)1.实验电路实验电路如图4.7.1所示。

图4.7.1文氏电桥振荡器2.工作原理四、预习要求1.复习文氏电桥振荡器工作原理,熟悉所用集成运放的参数及管脚排列。

2.按图4.7.1中参数计算振荡频率,欲使振荡器能正常工作,电位器Rw应调在何处?五、实验内容及步骤1.基本文氏电桥振荡器在SC-2075信号调理附件的面包板上插好器件,按图 4.7.1接线;将[DC POWER OUTPUTS 士15V]引出来作为电源,即:Vcc=15V,V EE=-15V;先不接入二极管D1、D2。

(1)测量振荡频率将V o端接到[ANALOG INPUTS CH2];运行LabView配套程序;观察振荡器输出V o波形,同时调节Rw,使输出V o为无明显失真的正弦波,测量此时的V o幅值及频率;按“保存数据1”按钮,保存数据。

估算负反馈系数F-和振荡频率理论值,和实验值对比,填写到表格中并保存。

调节Rw,测量V o无明显失真时的变化范围;按“保存数据2”按钮,保存数据。

(2)测量开环幅频特性将图4.7.1中的正反馈网络在A点断开,使之成为选频放大器。

将Vi端接到[ANALOG OUTPUTS CH0],V o端接到[ANALOG INPUTS CH2];运行LabView配套程序;调节输入信号Vi的幅值等于(1)中测量的V o幅值,保持输入信号的幅值不变,改变信号频率f(从1—600Hz扫频),按“开始扫描”按钮,测得开环幅频特性曲线;按“保存波形数据”按钮,保存数据。

2.具有二极管稳幅环节的文氏电桥振荡器按图4.7.1接线,接入二极管D1、D2。

RC文氏电桥振荡电路

RC文氏电桥振荡电路

RC文氏电桥振荡器的电路如图1所示,RC串并联网络是正反馈网络,由运算放大器、R3和R4负反馈网络构成放大电路。

C1R1和C2R2支路是正反馈网络,R3R4支路是负反馈网络。

C1R1、C2R2、R3、R4正好构成一个桥路,称为文氏桥。

图1 RC文氏电桥振荡器RC串并联选频网络的选频特性RC串并联网络的电路如图2所示。

RC串联臂的阻抗用Z1表示,RC并联臂的阻抗用Z2表示。

图2 RC串并联网络RC串并联网络的传递函数为式(1)当输入端的电压和电流同相时,电路产生谐振,也就是式(1)是实数,虚部为0。

令式(1)的虚部为0,即可求出谐振频率。

谐振频率对于文氏RC振荡电路,一般都取R=R1 = R2,C=C1 = C2时,于是谐振角频率:频率特性幅频特性相频特性文氏RC振荡电路正反馈网络传递函数的幅度频率特性曲线和相位频率特性曲线如图3所示。

(a) 幅频特性曲线 (b) 相频特性曲线图3 RC串并联网络的频率响应特性曲线反馈系数当满足R=R1 = R2,C=C1 = C2条件,且当f=f0时的反馈系数当满足R=R1 = R2,C=C1 = C2条件,且当f=f0时的反馈系数此时反馈系数与频率f0的大小无关,此时的相角 jF=0°。

文氏RC振荡电路可以通过双连电位器或双连电容器来调节振荡电路的频率,即保证R=R1 = R2,C=C1 = C2始终同步跟踪变化,于是改变文氏桥RC振荡电路的频率时,不会影响反馈系数和相角,在调节频率的过程中,不会停振,也不会使输出幅度改变。

根据振荡条件丨AF丨>1,在谐振时,放大电路的电压增益应该Au=3。

由图1可知,RC串并联网络的反馈信号加在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运算放大器的电压增益由R3和R4确定,是电压串联负反馈,于是应有振荡的建立和幅度的稳定振荡的建立所谓振荡的建立,就是要使电路自激,从而产生持续的振荡输出。

由于电路中存在噪声,噪声的频谱分布很广,其中也包括f0及其附近一些频率成分。

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的RC文氏电桥振荡器

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的RC文氏电桥振荡器

厦门大学电子线路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实验十一、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的RC文氏电桥振荡器系别:班号:学生学号:学生姓名:实验时间:2014年 9 月 25 日报告完成时间:2014年 9 月 27日指导教师意见:实验十一 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的RC 文氏电桥振荡器一、 实验目的1、 掌握产生自激振荡的振幅平衡条件和相位平衡条件;2、 了解文氏电桥振荡器的工作康及起振条件和稳幅原理。

二、 实验仪器1、 示波器 1台2、 函数信号发生器 1台3、 直流稳压电源 1台4、 数字万用表 1台5、 多功能电路实验箱 1台6、 交流毫伏表 1台三、 实验原理 1、 产生自激的条件:一般振荡器由放大器和正反馈网络组成。

振荡器产生自激必须满足两个基本条件:(1) 振荡平衡条件:反馈信号的振幅应该等于输入信号的振幅,即:VF=Vi ;(2) 相位平衡条件: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应同相位,相位差应为:ψ=Ψa+ψf =±2n π(n=0、1、2……)2、 RC 串-并联网络的选频特性:RC 串-并联网络如图1(a )所示,电压传输系数为:21122()121211(1)(21)11222112R j R C F R R C R j C R j C j R C R C C R ωωωωω++==+++++-+当R1=R2=R ,C1=C2=C 时,上式为:1()13()F j RC RC ωω+=+-若令上式虚部为零,即得到谐振频率fo 为:12fo RCπ=当f=fo 时,传输系数最大且相移为0,即:Fmax=1/3,ϕf=0。

传输系数F 的幅频特性如图2(b )(c )所示。

为满足振幅平衡条件,要求放大器|A|=3,为满足相位平衡条件,要求放大器为同相放大。

3、自动稳幅:自动稳幅的方法很多,通常可以利用二极管、稳压管和热敏电阻的非线性特性,或场效应管的可变电阻特性来自动地稳定振荡器的幅度。

下面以二极管为例说明其稳幅原理。

rc桥式振荡器实验报告

rc桥式振荡器实验报告

rc桥式振荡器实验报告RC桥式振荡器实验报告引言:RC桥式振荡器是一种常见的电路,它可以产生稳定的正弦波信号。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通过搭建RC桥式振荡器电路并进行实验验证,来深入了解其工作原理和特性。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搭建RC桥式振荡器电路,观察并测量其输出波形,并进一步了解RC桥式振荡器的频率稳定性和幅度稳定性。

二、实验原理RC桥式振荡器是由一个放大器和一个反馈网络组成的。

放大器的输出信号经过反馈网络后再输入到放大器的输入端,形成一个闭环反馈系统。

在RC桥式振荡器中,反馈网络由电容和电阻组成,通过调节电容和电阻的数值,可以控制振荡器的频率和幅度。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根据电路图,准备所需的元器件和仪器设备。

2. 搭建电路:按照电路图连接电容、电阻和放大器,确保连接正确无误。

3. 调节电路: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电容和电阻数值,并通过调节电位器来达到所需的频率和幅度。

4. 测量波形:使用示波器测量输出信号的波形,并记录相关数据。

5. 分析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分析RC桥式振荡器的频率稳定性和幅度稳定性。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选择了合适的电容和电阻数值,并通过调节电位器来调整频率和幅度。

通过示波器测量,我们观察到了稳定的正弦波输出。

在频率稳定性方面,我们通过改变电容和电阻的数值,观察到了频率的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RC桥式振荡器的频率与电容和电阻的数值密切相关。

当电容或电阻的数值改变时,频率也会相应改变。

这说明了RC桥式振荡器的频率可以通过调节电容和电阻来控制。

在幅度稳定性方面,我们观察到了输出信号的幅度随时间的变化。

这是由于RC 桥式振荡器的反馈网络中的电容充放电过程导致的。

幅度稳定性较差时,可能会出现振荡幅度过大或过小的情况。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电容和电阻数值,以获得稳定的幅度输出。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RC桥式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RC文氏桥振荡电路

RC文氏桥振荡电路

图2 文氏选频网络R C>>ω190RC 文氏桥振荡电路一、文氏桥振荡电路简介如图所示,将RC 串并联选频网络和集成运放 TL082结合起来即可构成RC 振荡电路。

RC 串并联选 频网络接在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和同相输入端之间, 构成正反馈,接在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和反相输入端 之间的电阻,构成电压串联负反馈。

正反馈电路和负 反馈电路构成了文氏电桥电桥。

文氏电桥振荡器的优点是:不仅振荡较稳定,波 形良好,带负载能力强,而且振荡频率在较宽的范围 内能方便地连续调节,输出电压失真也比较小。

二、理论分析与计算1、文氏选频网络(RC 串并联网络)由图1的电路可以看出,电路在回路网络中加入了文氏选频网络,下面对文氏选频网络进行理论上的分析,从电路总提取文氏电路如图2所示。

f U •是运放的反馈量, 是输出量。

为了保证振荡的产生,就必须满足f U •与同相位。

因为R1=R2=R ,C1=C2=C ,当频率比较低的情况下,就有此时f U •的相位会超前于 ,当ω趋近于零时,其相位超前接近于。

同理,相反地,当ω趋近于无穷大时,此时f U •的相位会滞后于 接近 90-。

所以在在信号频率由零到无穷大的变化过程中,必然有某一个频率,使得输出量与反馈量同相,从而形成正反馈。

下面进行定量分析。

o U •oU •o U •o U •图1 文氏桥振荡电路RC 串并联网络的频率特性可表示为令 ,则上式可简化为为了使反馈量足够大,则要求 尽可能大,由上面的关系式不难得到,当时,F 的模有最大值同时为了能够起振,又要求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A 与反馈系数F 之间满足关系这就要求整理得到也就是说,的最小值是7.96K Ω,事实上,应略大于这个值。

2.当电路产生正弦振荡时,振荡电路中的负反馈根据以上分析可知,RC 串并联网络振荡电路中,只要达到3>•u A ,即可满足产生正弦波振荡的起振条件。

如果u A •的值过大,由于振荡幅度超出放大电路的线性放大范围而进入非线性区,输出波形将产生明显的失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名称:实验九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的RC文氏电
桥振荡器
系别:班号:实验组别:实验者姓名:
学号:
实验日期:
实验报告完成日期:
指导教师意见:
目录
二、实验原理 (3)
三、实验仪器 (5)
四、实验内容及数据 (5)
1、电路分析及参数计算 (5)
2、振荡器参数测试 (7)
3、振幅平衡条件的验证 (8)
4、观察自动稳幅电路作用 (9)
五、误差分析 (10)
六、实验总结 (11)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产生自激振荡的振幅平衡条件和相位平衡条件;
2. 了解文氏电桥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及起振的条件和稳幅原理。

二、实验原理
1. 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
当放大器引入正反馈时,电路可能产
生自激振荡,因此,一般振荡器都由放大
器和正反馈网络组成。

其框图如图1所示。

振荡器产生自激振荡必须满足两个基本
条件:
(1)振幅平衡条件:反馈信号的振幅应该等于输入信号的振幅,即
VF = Vi 或 |AF| = 1
(2)相位平衡条件: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同相位,其相位差应为:
πϕϕϕn F A 2±=+=(n = 0、1、2……)
2. RC 串-并联网络的选频特性:
RC 串-并联网络如图2(a)所示,其电压传输系数为:
2()1122F +=12R1211(1)(21)122R2112R VF jwR c R c VO R j wc R jwc jwR c c wc R ++==+++++-()
当R1= R2= R , C1= C2= C 时,则上式为:
1
()13()F j wRc wRc +=+-
若令上式虚部为零,即得到谐振频率fo 为:1
=2RC o f π
当f = fo 时,传输系数最大,相移为0,即:F max =1/3,0=F ϕ
传输系数F 的幅频特性相频特性如图2(b)(c)所示。

由此可见,RC 串—并联网络具有选频特性。

对频率f o 而言,为了满足政府平衡条件
| AF | = 1,要求放大器| A | = 3。

为满足相位平衡条件:
πϕϕn F A 2=+,要求放大器为同相放大。

3. 自动稳幅:
由运算放大器组成的RC 文氏电桥振荡器原理图如图3所示,负反馈系数为:
()1(-)1F = F F V R Vo R R -=+
在深度负反馈情况下:
1()1111F F F R R R A F R R -+===+
因此,改变R F 或者R1就可以改变放大器的电压增益。

由振荡器起振条件,要求| AF(+)| > 1,
当起振后,输出电压幅度将迅速增大,以至
进入放大器的非线性区,造成输出波形产生
平顶削波失真现象。

为了能够获得良好的正
弦波,要求放大器的增益能自动调节,以便
在起振时,有| AF(+)| > 1;起振后,有| AF(+)|
= 1,达到振幅平衡条件。

由于负反馈放大器的增益完全由反馈系数V F(-)决定。

因此,若能自动改变R F和R1的比值,就能自动稳定输出幅度,使波形不失真。

三、实验仪器
1、示波器1台
2、函数信号发生器1台
3、直流稳压电源1台
4、数字万用表1台
5、多功能电路实验箱1台
6、交流毫伏表1台
四、实验内容及数据
1、电路分析及参数计算:
分析图6电路中,运算放大器和RF1,RF2及Rw构成同相放大器,调整Rw即可调整放大器的增益;RC串——并联网络构成选频网络;选频网络的输出端经R2、R3构成分压电路分压送运算放大器
的同相端,构成正反馈,D1,D2为稳伏二极管。

在不接稳伏二极管时,在谐振频率点,正反馈系数为:
3
22)(31)(R R R V V F O F +⋅==++ 而负反馈系数为:w
F F w R R R R F ++=-21)( (1)为保证电路能稳定振荡,则要求:
F(+)=F(-),由此,根据电路参数,计算Rw 的
理论值;
Rw=0.628k Ω
(2)同相放大器的电压增益AVF= 33 ;
(3)电路的振荡频率
fo=
1.6076KHz ;
仿真电路图:
2、振荡器参数测试:
(1)按图6搭接电路,(D1、D2不接,K拨向1)经检查无误后,接通+12V电源。

(2)调节Rw,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在输出为最佳正弦波,测量输出电压V p-p。

V p-p=20.2 V
(3)测量Rw值;
Rw=0.6004 kΩ
示波器图形:
(4)用李萨茹波形测量振荡频率;
李萨茹波形测量信号频率方法:将示波器CH1接振荡器输出,CH2接信号发生器正弦波输出,令示波器工作在“外扫描X-Y”方式;当调节信号发生器频率时,若信号发生器频率与振荡器频率相同时,示波器将出现一椭圆;通过此方法可测量未知信号频率。

f = 1.6195180kHz
示波器图形:
3、振幅平衡条件的验证:
在振荡器电路中,调节R w,使输出波形为正弦波时,保持Rw不变,将开关K拨向2位置,则,即输入正弦信号(频率为振荡频率,峰-峰值V ip-p=100mV)则电路变为同相放大器,用毫伏表测量V i、V o、V A、V F,填入表1;
将电路恢复为振荡器(开关K拨向1位置),调节R w,使输出波形略微失真,再将开关拨向位置2,电路又变为同相放大器,用毫伏表测量V i、V o、V A、V F,填入表1;
将电路恢复为振荡器(开关K拨向1位置),调节R w,使输出波形停振,再将开关拨向2位置,电路又变为同相放大器,用毫伏表测量V i、V o、V A、V F,填入表1;
表1 振幅平衡条件验证
工作状态
测量值测量计算值Vip-p(m
V)
Vo(V) VA(V) VF(V)
A=Vo/
Vi
F(+)=V
F/Vo
AF(+)
良好正弦波100 1.2101 0.3990 0.0359 34.23 0.02967 1.0155 略微失真100 1.2148 0.4007 0.0360 34.36 0.02963 1.0181 停振100 1.2078 0.3984 0.0359 34.16 0.02972 1.0154 良好正弦波
时理论值
100 1.1667 0.3889 0.0354 33.00 0.03030 1.00 仿真电路图:
良好正弦波仿真波形:
4、观察自动稳幅电路作用:
在图6基础上,接入稳幅二极管D1、D2,调节电位器Rw ,观察输出波形的变化情况,测量出输出正弦波电压V op-p 的变化范围。

(V op-p )max=20.1 V
(V op-p )min=2.23 V
五、误差分析
%6.1%1000000.1000.10155.1A -%3.2%10003030
.003030.002963.0-%4%10000
.3300.33-23.34-)()()()()()(=⨯-===⨯-===⨯==++++++++理
理测)(理理
测)(理理测的相对误差:的相对误差:的相对误差:AF F AF E AF F F F E F A A A E A AF F A 误差来源分析:
(1)电阻或电容不精确,造成RC 文氏电桥振荡器震荡特性不好;
(2)运放不是理想运放;
(3)电路接触不好。

(4)实验仪器本身存在系统误差。

六、实验总结
1、实验中使用示波器观察输入输出波形时要注意表笔是否有衰减。

2、运算放大器管脚不要弄错,要一直加着工作电源。

3、调节Rw时要注意观察输出波形。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