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实例与反思

合集下载

初中学校校本教研反思(3篇)

初中学校校本教研反思(3篇)

第1篇一、前言校本教研作为一种以学校为本的教育教学研究,旨在通过教师自身的努力和学校管理层的支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近年来,我国初中学校在开展校本教研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结合我校开展校本教研的实际情况,对校本教研进行反思,以期为我校今后开展校本教研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校本教研的背景及目的1. 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部门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需要积极开展校本教研,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 目的(1)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2)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3)丰富学校教研活动,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4)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校办学水平。

三、校本教研的开展情况1. 组织机构我校成立了校本教研领导小组,负责校本教研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

领导小组下设教研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校本教研工作。

2. 教研内容(1)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通过开展教师培训、教学观摩、教学研讨等活动,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2)课堂教学优化:针对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开展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活动,优化课堂教学;(3)教育教学改革: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推动教育教学改革;(4)学校办学水平提升:通过校本教研,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学校办学水平提升。

3. 教研形式(1)教师培训: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素养;(2)教学观摩:组织教师参加校内外优秀教学观摩活动,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3)教学研讨:开展课题研究、教学案例分析等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4)教学反思:要求教师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四、校本教研的反思与改进1. 反思(1)教师参与度不高:部分教师对校本教研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参与度不高,影响了校本教研的效果;(2)教研活动形式单一:我校的教研活动主要以讲座、观摩、研讨为主,形式较为单一,缺乏创新;(3)教研成果转化率低:部分教研成果在实际教学中没有得到有效应用,转化率较低;(4)学校支持力度不足:学校在经费、时间、场地等方面对校本教研的支持力度不足,影响了校本教研的深入开展。

教研活动记录加反思(3篇)

教研活动记录加反思(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校于2022年10月20日开展了主题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交流等形式,探讨有效的阅读教学策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活动伊始,语文组全体教师针对本次教研主题进行了集体备课。

备课过程中,老师们共同分析了教材,确定了教学目标、重难点,并针对不同年级的阅读教学特点,制定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2. 课堂教学观摩观摩环节,由我校青年教师李老师执教三年级《四季》一课。

李老师以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感受四季的变化,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课堂中,学生积极参与,气氛活跃。

3. 研讨交流观摩课后,全体教师针对李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研讨交流。

大家肯定了李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的一些有效策略,如: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问、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等。

同时,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课堂时间分配不合理、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不足等,老师们提出了改进意见。

三、活动反思1. 集体备课的重要性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我深刻认识到集体备课对于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

在集体备课过程中,老师们可以共同分析教材,研究教学方法,取长补短,形成合力。

今后,我将继续积极参与集体备课,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2. 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本次教研活动让我对阅读教学策略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尝试以下策略:(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将学生带入课文情境,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2)引导学生提问,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帮助他们梳理课文脉络,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注重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在合作中提高阅读效率。

(4)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阅读教学中得到提高。

校本教研活动课后反思(3篇)

校本教研活动课后反思(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教研活动逐渐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为了进一步推进校本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我校于近日开展了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主题的校本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教师之间的交流与研讨,共同探讨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二、活动内容本次校本教研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课堂观摩:观摩一位教师的优质课,了解其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堂组织等方面的特点。

2. 评课议课:针对观摩的课堂,全体教师进行评课议课,共同分析课堂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3. 专题讲座: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为教师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4. 分组研讨:按照学科分组,教师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一主题进行深入研讨,形成共识。

5. 经验分享:邀请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分享经验,为其他教师提供借鉴。

三、活动反思1. 活动组织方面本次校本教研活动组织有序,环节紧凑,为教师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

但在活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时间安排不够合理。

部分环节的时间安排较为紧凑,导致教师参与度不高。

(2)课堂观摩环节,部分教师对观摩课堂的点评不够深入,未能充分挖掘课堂的亮点和不足。

2. 教师参与方面(1)教师参与度较高。

大部分教师能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认真听讲、积极发言。

(2)教师之间交流不足。

在分组研讨环节,部分教师未能充分展开讨论,导致研讨效果不佳。

3. 教学方法方面(1)教学方法多样。

在观摩的课堂中,教师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效果有待提高。

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4. 专业成长方面(1)教师专业素养有所提高。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教师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

(2)教师之间的合作意识有待加强。

在分组研讨环节,部分教师未能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导致研讨效果不佳。

校本教研活动之反思(3篇)

校本教研活动之反思(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校本教研活动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我校开展了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教育教学质量”为主题的校本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教师之间的交流、研讨,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从而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活动内容1. 教学观摩本次校本教研活动首先安排了教学观摩环节。

由各学科组推荐优秀教师进行公开课展示,其他教师观摩学习。

观摩过程中,教师们认真记录,仔细思考,对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入剖析。

2. 主题研讨在观摩结束后,各学科组围绕观摩课进行了主题研讨。

教师们针对观摩课中的亮点和不足,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研讨过程中,大家各抒己见,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3. 专家讲座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我校邀请了教育专家进行专题讲座。

讲座内容涵盖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

专家的讲座使教师们受益匪浅,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

4. 教学反思活动结束后,教师们对本次校本教研活动进行了反思。

以下是部分教师的反思内容:(一)教学观摩反思1. 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使我认识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如课堂组织能力、教学设计等方面。

2. 通过观摩,我学会了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3. 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让我对教材的理解更加深入,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参考。

(二)主题研讨反思1. 在研讨过程中,我学会了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观点,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2. 通过研讨,我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3. 研讨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课堂管理、学生评价等方面,今后将努力改进。

(三)专家讲座反思1. 专家的讲座让我对教育教学改革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持。

小学校本教研活动反思(3篇)

小学校本教研活动反思(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校本教研活动作为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受到了广泛关注。

我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开展了系列校本教研活动,旨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本文将对我校近期开展的一次校本教研活动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为今后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提供借鉴。

二、活动内容本次校本教研活动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主题,旨在通过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教学研讨等形式,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集体备课:各学科组根据教学进度,共同研讨教材,确定教学目标、重难点,并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

2. 听课评课:由教研组长或骨干教师担任主讲,其他教师进行听课,课后进行集体评课,交流教学心得。

3. 教学研讨:针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们进行深入研讨,共同探讨解决方法。

4. 教学观摩:组织教师参加校外优秀课例观摩,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5. 课题研究:鼓励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开展课题研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活动反思1. 优点(1)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

通过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教学研讨等活动,教师们对教材、教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教学水平得到了提升。

(2)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在活动中,教师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探讨教育教学问题,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

(3)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

通过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2. 不足(1)部分教师参与度不高。

在活动中,个别教师存在消极应对、被动参与的现象,影响了教研活动的效果。

(2)教研活动形式单一。

虽然活动内容丰富,但形式较为单一,缺乏创新,容易让教师产生疲劳感。

(3)评价机制不完善。

目前,我校对校本教研活动的评价主要依靠听课评课,缺乏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难以全面、客观地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

四、改进措施1. 提高教师参与度。

加强宣传,让教师充分认识到校本教研活动的重要性,激发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

校本教研活动反思记录(3篇)

校本教研活动反思记录(3篇)

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教研活动作为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本学期,我校开展了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教育教学质量”为主题的校本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经验交流等形式,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从而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本次活动以集体备课为主要形式,各学科组根据教学进度和课程要求,针对某一节课进行集体备课。

备课过程中,教师们积极讨论,共同研究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等,力求打造高效课堂。

2. 教学观摩在教学观摩环节,各学科组选派优秀教师进行公开课展示。

观摩课后,全体教师进行评课,就教学设计、课堂组织、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3. 经验交流经验交流环节,邀请优秀教师在会上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心得体会。

通过分享,让更多教师了解优秀教学经验,为自身教学提供借鉴。

三、活动反思1. 优点(1)教师参与度高:本次活动得到了全体教师的积极响应,大家积极参与,共同为提升教学质量出谋划策。

(2)教研氛围浓厚:通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经验交流等形式,营造了良好的教研氛围,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教学效果显著:本次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使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

(1)教研内容不够深入:在教研活动中,部分教师对教研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入,导致教研效果有限。

(2)教研形式单一:本次教研活动主要以集体备课、教学观摩、经验交流等形式开展,缺乏创新,容易导致教师产生疲劳感。

(3)教研成果转化不足:部分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取得的经验和成果未能及时转化为教学实践,影响了教研活动的实效。

四、改进措施1. 加强教研内容指导:针对教研内容不够深入的问题,学校将加强对教研内容的指导,确保教研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

2. 丰富教研形式:为提高教研活动的吸引力,学校将尝试引入更多新颖的教研形式,如教学案例分析、教学设计比赛等,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

校本主题教研活动反思(3篇)

校本主题教研活动反思(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学校教育越来越注重校本化、个性化的发展。

为了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于近期开展了一次以“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实践”为主题的校本主题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教学观摩、教学研讨等形式,促进教师对核心素养的深入理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活动过程1. 集体备课活动前期,各教研组围绕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实践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的集体备课。

备课过程中,教师们共同研讨教材,分析学情,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确保教学活动紧扣核心素养的培养。

2. 课堂教学观摩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各教研组选派优秀教师进行了课堂教学观摩。

观摩过程中,教师们认真聆听,细致记录,对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了深入思考。

3. 教学研讨课堂教学观摩结束后,各教研组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讨。

教师们针对观摩课的教学设计、课堂实施、核心素养的落实等方面进行了热烈讨论,分享了自己的教学心得和体会。

三、活动反思1.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实践的重要性本次活动使教师们充分认识到,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实践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

2. 教学设计应注重核心素养的落实在集体备课和课堂教学观摩过程中,教师们发现,教学设计应注重核心素养的落实。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3. 教学实施应关注学生主体地位课堂教学观摩和研讨过程中,教师们认识到,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 教学评价应多元化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学评价应多元化。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校本教研音乐案例反思(3篇)

校本教研音乐案例反思(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校本教研作为一种以学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活动,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音乐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审美素养和艺术修养。

本案例以我校音乐教研组开展的一次校本教研活动为例,反思音乐教学中的问题,探讨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途径。

二、案例描述本次校本教研活动以“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学生参与度”为主题,由我校音乐教研组组织,全体音乐教师参与。

活动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 集体备课:教研组全体成员共同研究教材,分析学情,针对如何提高学生参与度的问题,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案。

2. 课堂观摩:由一位教师进行公开课展示,其他教师现场观摩,课后进行评课。

3. 研讨交流:针对观摩课的情况,全体教师围绕提高学生参与度的问题进行研讨交流,提出改进措施。

4. 总结反思:教研组长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并对今后音乐教学提出要求。

三、案例反思1. 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高:在本次教研活动中,我们发现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等问题,导致学生参与度不高。

这反映出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因此,学校应加强对音乐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2. 课堂氛围不够活跃:在观摩课中,我们发现课堂氛围不够活跃,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

这可能是由于教师对课堂气氛的调控不够到位,或者教学设计缺乏趣味性。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评价方式单一:在本次教研活动中,我们发现评价方式过于单一,主要依靠教师的观察和学生的自我评价。

这种评价方式难以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因此,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学生互评、家长评价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4. 家校合作不足:音乐教学不仅仅是学校的事,还需要家长的配合。

在本次教研活动中,我们发现家校合作不足,部分家长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因此,学校应加强对家长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家长对音乐教育的认识,促进家校合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数学教学案例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第1课时)
北屯高级中学高一数学组秦妮一、情境描述
第一部分——情景引入
问题1:如图是一个摩天轮,假设它的中心离地面的高度为
h,它的直径为2R,逆时针方向匀速转动,
o
转动一周需要360秒,若现在你坐在座舱中,从初始位置OA出发(如图1所示),过了30秒后,你离地面的高度h为多少?过了45秒呢?过了t秒呢?
【设计意图】:高中学生已经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一定的科学知识,因此选择感兴趣的、与其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素材,此情景设计应该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发生发展的理解。

这个数学模型很好融合初中对三角函数的定义,也能放在直角坐标系中,很好地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向任意角三角函数过渡,揭示函数的本质。

第二部分——复习回顾锐角三角函数
让学生自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过了30秒后,你离地面的高度为多少?”
【分析】:作图如图2很容易知道:从起始位Array置OA运动30秒后到达P点位置,由题意知
=
∠AOP,作PH垂直地面交OA于M,又知MH=o h,
30
所以本问题转变成求PH,再次转变为求PM。

要求PM就是回到初中所学的解直角三角形的
问题即锐角的三角函数。

问题2:锐角α的正弦函数如何定义?
【学生自主探究】:学生很容易得到
R
MP OP MP ||||||sin ==α⇒αsin ||R MP =⇒αsin ||0R h PH += ⇒h αsin 0R h +=
所以学生很自然得到“过了30
秒后,过了45秒,你离地面的高度h 为
多少?”
00130sin R h h +=
00245sin R h h += 【教师总结】:0t 在锐角的范围中,00sin t R h h +=
第三部分——引入新课
问题3:请问t 的范围呢?随着时间的推移,你离地面的高度h 为多少?能不能猜想00sin t R h h +=?
【分析】:若想做到这一点,就得把锐角的正弦推广到任意角的正弦。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问题4:如图建立直角坐标系,设点),(P P y x P ,你能用直角坐标系中角的终边上的点的坐标来表示锐角α的正弦函数的定义吗?能否也定义其它函数(余弦、正切)?
【学生自主探究】:||||sin OP MP =αR
y P = R
x OP OM P ==||||cos α,P P x y OM MP ==||||tan α 问题5:改变终边上的点的位置,这三个
比值会改变吗?为什么?
【分析】:先由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再引导学生选几个点,计算比值,获得具体认识,并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证明。

【设计意图】:让学生深刻理解体会三角函数值不会随着终边上的点的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只与角有关系。

通过摩天轮的演示,让学生感受到第一象限角的正弦可以跟锐角正弦的定义一样。

问题6:大家根据第一象限角的正弦函数的定义,能否也给出第二象限角的正弦函数的定义呢?
【学生自主探究】:学生通过上面已知知识得到||||sin OP MP =αR y P = 学生定义好第二象限角后,让学生
自己算出摩天轮座舱在第150秒时,离
地面的高度h ?
通过摩天轮知道:=+=00150sin R h h 00130sin R h h += 由此得到:21150sin 0=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让学生检验||||sin OP MP =αR y P =在第二象限角是否正确?
问题7:||||sin OP MP =α在第三象限角或第四象限能成立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模型,检验定义是否正确,从中让学生自己发现正、负符号的偏差。

x
(可以让学生取210=t ,从而,210sin 00R h h +=得到0210sin =2
1-,发现这与||||sin OP MP =α不相符,实际上是||||sin OP MP -=α) 【教师总结】:我们通过这个模型知道如何在某些范围内如何计算自已此时离地面的高度,用数学模型00sin t R h h +=来表示,当摩天轮转动,角度的概念也不知不觉地推广到任意角,对于任意角的正弦不能只是依赖于角所在的直角三角形中的对边的长度比斜边长度了,我更应该用点P 的横坐标来代替||MP 或||MP -,那么这样就能够很好表示出任意角的正弦函数的定义。

第三部分——给出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如图3,已知点),(y x P 为角α终边上的点,点P 到顶点O 的距离为R ,则
R
y =αsin (R ∈α) R
x =αcos (R ∈α) x y =αtan (ππαk +≠2
) 【分析】:让学生通过刚才的模型进一步体验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要点:点、点的坐标、点到顶点的距离。

问题8:当摩天轮的半径R =1时,三角函数的定义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学生自主探究】:y =αsin ,x =αcos ,x
y =αtan 。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学生通过对比发现取到原点的距离为1的点可以使表达式简化。

教师进一步给出单位圆的定义
给出下列表格,让学生自己补充完整。

及时归纳总结有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掌握。

第三部分——例题讲解
例1.(课本P14例2)已知角α终边经过点)4,3(0--P ,求角α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

【分析】:让学生现学现卖,得用上面的定义二就可以得到答案。

例2.(课本P14例1)求35π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

【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自己思考并独立完成。

然后与课本的解答相对比一下,发现本题的难点。

【教师讲解】:本题题意很简单,但是如
何入手却是难点,关键是对本节课的三角函
数定义的要点有没有领会清楚(任意角三角
函数的定义要点:点、点的坐标、点到顶点
的距离),因此本题的重点之处是如何利用单
位圆找到这个点P ,如图4可以知道

=∠
POM ,又点P 在第四象限,得到)2
3,21
(-P ,这样就可以很容易得到本题答案。

不妨让学生取4||==OP R ,能否也得到点P 的坐标,得到的三角函数值是否与单位圆的一样。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深刻体验三角函数的定义。

第四部分——巩固练习
练习1.例2变式求6
7π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

练习2.问题9:通过观察摩天轮的旋转,三角函数的角的终边
所在象限不同,请说说三角函数在各个象限内的三角函数值的符号?独立完成课本P15的“探究”。

【设计意图】:练习1、练习2的设计与例2、例3衔接,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三角函数的本质特征,引导学生从定义出发利用坐标平面内的点的坐标特征自主探究三角函数的有关问题的思想方法。

并在特殊情形中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第五部分——小结与作业
学生自我总结
作业:P23习题1.2A组 1,2,3
二、教学反思和分析
上述教学设计及具体教学实施过程我认为有以下几点意义:
1、教学设计紧扣课程标准的要求,重点放在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理解上。

背景创设是学生熟悉的摩天轮,认知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具体到抽象,现象到本质,特殊到一般,这样有利学生的思考。

2、情景设计的数学模型很好地融合初中对三角函数的定义,也能很好地引入到直角坐标系中,很好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向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过渡,同时能够揭示函数的本质。

3、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生成过程,让学生在情境中活动,在活动中体验数学与自然和社会的联系、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在体验中领悟数学的价值,它渗透了蕴涵在知识中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性学习的策略,使学生在理解数学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这和课程标准的理念是一致的。

4、《标准》把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作为其目标之一, 在教学中不仅要突出知识的来龙去脉还要为学生创设应用实践的空间, 促进学生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直觉猜想、归纳抽象、数学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使其上升为一种数学
意识,自觉地对客观事物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作出思考和判断。

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从数学的角度运用学过的数学思想、数学
思维、数学方法去观察生活、分析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 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原来就来自身边的现实世界, 是认识和解决我们生活和工作中问题的有力武器, 同时也获得了进行数学探究的切身体验和能力。

增进了他们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