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运动经典例题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板块模型经典题目和答案

高中物理板块模型经典题目和答案

2.如图,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 1的足够长的木板,其上叠放一质量为m 2的木块。

假定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

现给木块施加一随时间t 增大的水平力F=kt (k 是常数),木板和木块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 1和a 2,下列反映a 1和a 2变化的图线中正确的是( )3.如图所示,A 、B 两物块叠放在一起,在粗糙的水平面上保持相对静止地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B 受到的摩擦力A .方向向左,大小不变B .方向向左,逐渐减小C .方向向右,大小不变D .方向向右,逐渐减小例1.一小圆盘静止在桌布上,位于一方桌的水平桌面的中央.桌布的一边与桌的AB 边重合,如图.已知盘与桌布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盘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现突然以恒定加速度a 将桌布抽离桌面,加速度方向是水平的且垂直于AB 边.若圆盘最后未从桌面掉下,则加速度a 满足的条件是什么?(以g 表示重力加速度)10.如图所示,一足够长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物块静止在木板上,木板和物块间有摩擦。

现用水平力向右拉木板,当物块相对木板滑动了一段距离但仍有相对运动时,撤掉拉力,此后木板和物块相对于水平面的运动情况为( ) A .物块先向左运动,再向右运动B .物块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增大,直到做匀速运动C .木板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变小,直到做匀速运动D .木板和物块的速度都逐渐变小,直到为零木板物块拉力14.质量为m=1.0 kg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放在质量为m=3.0 kg的长木板的右端,木板上表面光滑,木板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木板长L=1.0 m开始时两者都处于静止状态,现对木板施加水平向右的恒力F=12 N,如图3-12所示,为使小滑块不掉下木板,试求:(g取10 m/s2)(1)水平恒力F作用的最长时间;(2)水平恒力F做功的最大值.10.如图9所示,一足够长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物块静止在木板上,木板和物块间有摩擦.现用水平力向右拉木板,当物块相对木板滑动了一段距离但仍有相对运动时,撤掉拉力,此后木板和物块相对于水平面的运动情况为( )图9A.物块先向左运动,再向右运动B.物块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增大,直到做匀速运动C.木板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变小,直到做匀速运动D.木板和物块的速度都逐渐变小,直到为零17.如图18所示,小车质量M为2.0 kg,与水平地面阻力忽略不计,物体质量m为0.5 kg,物体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则:图18(1)小车在外力作用下以1.2 m/s2的加速度向右运动时,物体受摩擦力多大?(2)欲使小车产生a=3.5 m/s2的加速度,需给小车提供多大的水平推力?(3)若要使物体m脱离小车,则至少用多大的水平力推小车?(4)若小车长L=1 m,静止小车在8.5 N水平推力作用下,物体由车的右端向左滑动,则滑离小车需多长时间?(物体m看作质点)16.如图所示,木板长L=1.6m,质量M=4.0kg,上表面光滑,下表面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4.质量m=1.0kg的小滑块(视为质点)放在木板的右端,开始时木板与物块均处于静止状态,现给木板以向右的初速度,取g=10m/s2,求:(1)木板所受摩擦力的大小;17.如图所示,质量为m =1kg ,长为L =2.7m 的平板车,其上表面距离水平地面的高度为h =0.2m ,以速度v 0=4m/s 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A 、B 是其左右两个端点.从某时刻起对平板车施加一个大小为5N 的水平向左的恒力F ,并同时将一个小球轻放在平板车上的P 点(小球可视为质点,放在P 点时相对于地面的速度为零),PB =L3.经过一段时间,小球从平板车上脱离后落到地面上.不计所有摩擦力,g 取10m/s 2.求:(1)小球从放到平板车上开始至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 (2)小球落地瞬间平板车的速度.13.如图所示,有一块木板静止在光滑且足够长的水平面上,木板质量M =4kg ,长L =1.4m ,木板右端放着一个小滑块.小滑块质量为m =1kg ,其尺寸远小于L .小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g =10m/s 2.(1)现用恒力F 作用于木板M 上,为使m 能从M 上滑落,F 的大小范围是多少?(2)其他条件不变,若恒力F =22.8N 且始终作用于M 上,最终使m 能从M 上滑落,m 在M 上滑动的时间是多少?18.如图所示,一块质量为m ,长为L 的均质长木板放在很长的光滑水平桌面上,板的左端有一质量为m ′的小物体(可视为质点),物体上连接一根很长的细绳,细绳跨过位于桌边的定滑轮.某人以恒定的速度v 向下拉绳,物体最多只能到达板的中点,已知整个过程中板的右端都不会到达桌边定滑轮处.试求: (1)当物体刚到达木板中点时木板的位移;(2)若木板与桌面之间有摩擦,为使物体能达到板的右端,板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应满足什么条件?例1 如图1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 、2m 的物块A 和木板B ,A 、B 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μmg ,现用水平拉力F 拉B ,使A 、B 以同一加速度运动,求拉力F 的最大值。

《专题5 板块运动》(同步训练)高中地理第一册_中图版_2024-2025学年

《专题5 板块运动》(同步训练)高中地理第一册_中图版_2024-2025学年

《专题5 板块运动》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板块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板块内部地壳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B、地球表层由一个整体板块组成C、板块运动速度均匀,每年都在移动D、板块运动仅限于水平运动2、下列哪个现象与板块运动无关?A、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B、大西洋海底扩张C、死海的海平面上升D、南极大陆的冰川融化3、下列哪一项不是地球板块构造理论的主要证据?A. 大陆边缘的匹配性B. 古生物化石的相似性C. 地震活动的分布规律D. 人类文明遗址的分布4、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哪两个板块的碰撞挤压?A. 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B. 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C. 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D. 南极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5、下列关于板块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A、板块之间的交界处,地壳运动较为平静B、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没有火山和地震活动C、板块的边缘是地壳运动最活跃的区域,多火山、地震D、板块运动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板块的边缘6、以下哪个现象与板块运动无关?A、喜马拉雅山脉的隆起B、地中海的缩小C、红海的海域扩张D、亚马逊河的河水泛滥7、喜马拉雅山脉是地球最高峰所在地,其形成源于哪两大板块的碰撞?A、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B、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C、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D、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8、以下哪个板块运动现象通常表现为地壳的拉伸和断裂?A、消亡边界B、生长边界C、转换断层D、逆冲断层9、下列关于板块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是:A. 地球表面整体处于静止状态B. 板块内部相对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岩层活跃C. 板块大规模运动速率一般较快D. 板块之间相互接触通常是相邻国家 10、下列关于板块构造理论的描述,错误的是:A. 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球表层由多个板块拼合而成B. 板块边缘的岩层较薄,容易出现火山、地震等现象C. 板块的边界通常以山脉或海沟的形式表现D. 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地质活动的主要动力11、以下哪个现象最能够说明地球表面存在着板块运动?A. 黄河的泥沙淤积B. 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C. 冰川的侵蚀作用D. 地球的磁场变化12、下列哪种地质构造类型是由板块相互拉扯、拉伸形成的?A. 海底扩张带B. 撞击带C. 地堑D. 地垒13、关于地球板块构造理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地球表面的岩石圈可以分为若干个大板块。

板块运动经典例题

板块运动经典例题

可编写可改正1、③板块四周主要为消亡界限,简要说明这种界限对该板块的影响。

使该板块的面积逐渐减小( 1 分),界限地域地壳不稳固,多火山地震2、图中盐度最高的海疆是红海,并在地图顶用斜线标明出来,其位于②非洲板块与⑤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填图中数字代码)( 4 分)。

3、位于②板块东北部的海运交通要道是苏伊士运河,并简述其交通战略价值。

交流了红海和地中海( 1 分),大大缩短印度洋—大西洋的航线的距离( 1 分),扼亚非欧三大洲要冲( 1 分)4、列举出②板块东北部国家的四大经济支柱。

( 4 分)运河收入( 1 分)侨汇( 1 分)旅行业( 1 分)石油出口( 1 分)识记:阿尔卑斯山脉(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喜马拉雅山脉(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落基山脉(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安第斯山脉(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海岭是海底分裂产生新地壳的地带,是板块生长扩充的界限。

如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之间有大西洋海岭相隔;非洲和印度洋板块之间为印度洋海岭。

海岭是板块的分别边界,又叫生长界限环太平洋的地震带也都位于海沟邻近。

地球上最深、也是最著名的海沟是马里亚纳海沟,它位于西太平洋马里亚纳群岛东南侧可编写可改正(1) 2013 年 4 月 20 日,图中 A 地区发生级特大地震,联合所学的六大板块知识解说此次地震发生的原由处于板块交界地带;地震发生后,国家快速的派出营救队,队员抵达震区后,发现自己中午的影子的朝向是北方.(2)几乎所有位于大海的板块是太平洋板块,代号④;澳大利亚位于印度洋板块,代号③;阿拉伯半岛位于印度洋板块上.(3)据图展望:红海面积不停扩充,地中海面积会渐渐减小,依照是依照图中板块运动方向.(4)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当地震发生时正确的避险方法是BA、在室内快速跳窗逃生B、在室内快速抱头蹲墙角C、在室外快速抱住电线杆D、在室外快速跑入建筑物内闪避.(1)图中 B 是亚欧板块,以陆地(大海或陆地)为主; G是太平洋板块,以大海(大海或陆地)为主.(2) E、 D两大洲之间的分界限是巴拿马运河; E 、 D两大洲的西部有世界最长山系叫科迪勒拉山系.(3)在板块 G四周有一条火山地震带叫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4) B 板块上有 2 个大洲,他们分别是欧洲,亚洲,其分界限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5)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 E 大洲是冬(季节),此时日夜长短状况是,昼短夜长,在 E 大洲的北部北极圈内会出现极夜(极昼或极夜)现象.(1)图中①处即板块交界处是火山、地震等地质灾祸多发地带.(2)②处有世界上最宏伟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3)澳大利亚大陆位于印度洋板块上,中国位于亚欧板块上.(4)几乎所有在大海上的板块是太平洋板块.(5)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板块名称:A 亚欧板块B 非洲板块C 印度洋板块D太平洋板块 E 美洲板块 F 南极洲板块。

高中物理板块模型经典题目和答案51566word版本

高中物理板块模型经典题目和答案51566word版本

2.如图,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 1的足够长的木板,其上叠放一质量为m 2的木块。

假定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

现给木块施加一随时间t 增大的水平力F=kt (k 是常数),木板和木块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 1和a 2,下列反映a 1和a 2变化的图线中正确的是( )3.如图所示,A 、B 两物块叠放在一起,在粗糙的水平面上保持相对静止地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B 受到的摩擦力A .方向向左,大小不变B .方向向左,逐渐减小C .方向向右,大小不变D .方向向右,逐渐减小例1.一小圆盘静止在桌布上,位于一方桌的水平桌面的中央.桌布的一边与桌的AB 边重合,如图.已知盘与桌布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盘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现突然以恒定加速度a 将桌布抽离桌面,加速度方向是水平的且垂直于AB 边.若圆盘最后未从桌面掉下,则加速度a 满足的条件是什么?(以g 表示重力加速度)10.如图所示,一足够长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物块静止在木板上,木板和物块间有摩擦。

现用水平力向右拉木板,当物块相对木板滑动了一段距离但仍有相对运动时,撤掉拉力,此后木板和物块相对于水平面的运动情况为( ) A .物块先向左运动,再向右运动B .物块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增大,直到做匀速运动C .木板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变小,直到做匀速运动D .木板和物块的速度都逐渐变小,直到为零木板物块拉力14.质量为m=1.0 kg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放在质量为m=3.0 kg的长木板的右端,木板上表面光滑,木板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木板长L=1.0 m开始时两者都处于静止状态,现对木板施加水平向右的恒力F=12 N,如图3-12所示,为使小滑块不掉下木板,试求:(g取10 m/s2)(1)水平恒力F作用的最长时间;(2)水平恒力F做功的最大值.10.如图9所示,一足够长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物块静止在木板上,木板和物块间有摩擦.现用水平力向右拉木板,当物块相对木板滑动了一段距离但仍有相对运动时,撤掉拉力,此后木板和物块相对于水平面的运动情况为()图9A.物块先向左运动,再向右运动B.物块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增大,直到做匀速运动C.木板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变小,直到做匀速运动D.木板和物块的速度都逐渐变小,直到为零17.如图18所示,小车质量M为2.0 kg,与水平地面阻力忽略不计,物体质量m为0.5 kg,物体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则:图18(1)小车在外力作用下以1.2 m/s2的加速度向右运动时,物体受摩擦力多大?(2)欲使小车产生a=3.5 m/s2的加速度,需给小车提供多大的水平推力?(3)若要使物体m脱离小车,则至少用多大的水平力推小车?(4)若小车长L=1 m,静止小车在8.5 N水平推力作用下,物体由车的右端向左滑动,则滑离小车需多长时间?(物体m看作质点)16.如图所示,木板长L=1.6m,质量M=4.0kg,上表面光滑,下表面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4.质量m=1.0kg的小滑块(视为质点)放在木板的右端,开始时木板与物块均处于静止状态,现给木板以向右的初速度,取g=10m/s2,求:(1)木板所受摩擦力的大小;17.如图所示,质量为m =1kg ,长为L =2.7m 的平板车,其上表面距离水平地面的高度为h =0.2m ,以速度v 0=4m/s 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A 、B 是其左右两个端点.从某时刻起对平板车施加一个大小为5N 的水平向左的恒力F ,并同时将一个小球轻放在平板车上的P 点(小球可视为质点,放在P 点时相对于地面的速度为零),PB =L3.经过一段时间,小球从平板车上脱离后落到地面上.不计所有摩擦力,g 取10m/s 2.求:(1)小球从放到平板车上开始至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 (2)小球落地瞬间平板车的速度.13.如图所示,有一块木板静止在光滑且足够长的水平面上,木板质量M =4kg ,长L =1.4m ,木板右端放着一个小滑块.小滑块质量为m =1kg ,其尺寸远小于L .小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g =10m/s 2.(1)现用恒力F 作用于木板M 上,为使m 能从M 上滑落,F 的大小范围是多少?(2)其他条件不变,若恒力F =22.8N 且始终作用于M 上,最终使m 能从M 上滑落,m 在M 上滑动的时间是多少?18.如图所示,一块质量为m ,长为L 的均质长木板放在很长的光滑水平桌面上,板的左端有一质量为m ′的小物体(可视为质点),物体上连接一根很长的细绳,细绳跨过位于桌边的定滑轮.某人以恒定的速度v 向下拉绳,物体最多只能到达板的中点,已知整个过程中板的右端都不会到达桌边定滑轮处.试求: (1)当物体刚到达木板中点时木板的位移;(2)若木板与桌面之间有摩擦,为使物体能达到板的右端,板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应满足什么条件?例1 如图1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 、2m 的物块A 和木板B ,A 、B 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μmg ,现用水平拉力F 拉B ,使A 、B 以同一加速度运动,求拉力F 的最大值。

板块练习题及答案

板块练习题及答案

板块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地球表面由几个主要的板块组成?A. 5个B. 7个C. 9个D. 12个答案:B2. 板块之间的边界通常是什么?A. 平静的B. 稳定的C. 活跃的D. 不可知的答案:C3. 以下哪个现象不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A. 地震B. 火山C. 潮汐D. 山脉形成答案:C二、填空题1.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表面由若干个_________组成,这些板块在地球内部热流的作用下不断移动。

答案:板块2. 当两个板块相互远离时,这种现象被称为_________。

答案:裂谷作用3. 太平洋板块向西移动,与北美板块相碰撞,形成了_________山脉。

答案:落基山脉三、简答题1. 描述板块运动对地球表面形态的影响。

答案:板块运动是地球表面形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当板块相互碰撞时,可以形成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当板块相互分离时,可以形成裂谷和海洋,如大西洋中部的大西洋中脊;当板块相互滑动时,可以形成地震和断层。

2. 解释什么是板块边界,并给出一个例子。

答案:板块边界是指不同板块相遇的地方,这些地方通常地质活动频繁,如地震和火山活动。

一个例子是环太平洋火山带,也被称为“火环”,这里有许多板块边界,因此地震和火山活动非常频繁。

四、论述题1. 论述板块构造学说对理解地球历史和预测地质活动的重要性。

答案:板块构造学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框架来理解地球表面的动态变化过程。

通过研究板块的运动和相互作用,科学家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地质历史,例如山脉的形成、大陆的漂移以及古生物的分布。

此外,了解板块边界的地质活动模式对于预测地震、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至关重要,有助于减少这些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请注意,以上内容为示例性练习题及答案,实际应用时应根据具体教学大纲和课程内容进行调整。

高中物理板块模型经典题目和答案解析

高中物理板块模型经典题目和答案解析

WORD 整理版2. 如图,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1 的足够长的木板,其上叠放一质量为m2 的木块。

假定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

现给木块施加一随时间t 增大的水平力F=kt ( k 是常数),木板和木块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1和 a2,下列反映a1 和 a2 变化的图线中正确的是()3.如图所示,A、 B 两物块叠放在一起,在粗糙的水平面上保持相对静止地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 B 受到的摩擦力A.方向向左,大小不变B.方向向左,逐渐减小C.方向向右,大小不变D.方向向右,逐渐减小例 1.一小圆盘静止在桌布上,位于一方桌的水平桌面的中央.桌布的一边与桌的边重合,如图.已知盘AB与桌布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2a 将桌布抽离桌面,加,盘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现突然以恒定加速度速度方向是水平的且垂直于边.若圆盘最后未从桌面掉下,则加速度a 满足的条件是什么?(以g表示重AB力加速度)10.如图所示,一足够长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物块静止在木板上,木板和物块间有摩擦。

现用水平力向右拉木板,当物块相对木板滑动了一段距离但仍有相对运动时,撤掉拉力,此后木板和物块相对于水平面的运动情况为()A.物块先向左运动,再向右运动物块拉力B.物块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增大,直到做匀速运动木板C.木板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变小,直到做匀速运动D.木板和物块的速度都逐渐变小,直到为零专业资料学习参考WORD 整理版14.质量为 m=1.0 kg 的小滑块 ( 可视为质点 ) 放在质量为 m=3.0 kg 的长木板的右端 , 木板上表面光滑 , 木板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木板长L=1.0 m开始时两者都处于静止状态, 现对木板施加水平向右的恒力F=12 N, 如图 3-12 所示 , 为使小滑块不掉下木板2, 试求 :( g 取 10 m/s )(1)水平恒力 F 作用的最长时间 ;(2)水平恒力 F 做功的最大值 .10.如图9 所示,一足够长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物块静止在木板上,木板和物块间有摩擦.现用水平力向右拉木板,当物块相对木板滑动了一段距离但仍有相对运动时,撤掉拉力,此后木板和物块相对于水平面的运动情况为()图9A.物块先向左运动,再向右运动B.物块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增大,直到做匀速运动C.木板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变小,直到做匀速运动D.木板和物块的速度都逐渐变小,直到为零17.如图 18 所示,小车质量M为 2.0 kg ,与水平地面阻力忽略不计,物体质量m为 0.5 kg ,物体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 ,则:图18(1)小车在外力作用下以 1.2 m/s 2的加速度向右运动时,物体受摩擦力多大?(2)欲使小车产生 a= 3.5 m/s 2的加速度,需给小车提供多大的水平推力?(3)若要使物体 m脱离小车,则至少用多大的水平力推小车?(4)若小车长 L=1 m,静止小车在 8.5 N 水平推力作用下,物体由车的右端向左滑动,则滑离小车需多长时间? ( 物体 m看作质点 )16.如图所示,木板长L= 1.6m,质量 M= 4.0kg ,上表面光滑,下表面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4.质量m= 1.0kg 的小滑块 ( 视为质点 ) 放在木板的右端,开始时木板与物块均处于静止状态,现给木板以向右的初速度,取 g= 10m/s 2,求:(1)木板所受摩擦力的大小;(2)使小滑块不从木板上掉下来,木板初速度的最大值.专业资料学习参考WORD 整理版17.如图所示,质量为=1kg,长为=2.7m的平板车,其上表面距离水平地面的高度为h =0.2m,以速度m Lv0 =4m/s 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A、 B 是其左右两个端点.从某时刻起对平板车施加一个大小为5N 的水平向左的恒力,并同时将一个小球轻放在平板车上的P 点 ( 小球可视为质点,放在P点时相对于地面的速度为零) ,FL2PB=3. 经过一段时间,小球从平板车上脱离后落到地面上.不计所有摩擦力,g 取 10m/s . 求:(1)小球从放到平板车上开始至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2)小球落地瞬间平板车的速度.13.如图所示,有一块木板静止在光滑且足够长的水平面上,木板质量M= 4kg,长 L= 1.4m,木板右端放着一个小滑块.小滑块质量为m=1kg ,其尺寸远小于L. 小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g=10m/s2.(1)现用恒力 F 作用于木板 M上,为使 m能从 M上滑落, F 的大小范围是多少?(2) 其他条件不变,若恒力= 22.8N 且始终作用于M 上,最终使m能从上滑落,在M上滑动的时间是多F M m少?18.如图所示,一块质量为m,长为 L 的均质长木板放在很长的光滑水平桌面上,板的左端有一质量为m′的小物体 ( 可视为质点 ) ,物体上连接一根很长的细绳,细绳跨过位于桌边的定滑轮.某人以恒定的速度v 向下拉绳,物体最多只能到达板的中点,已知整个过程中板的右端都不会到达桌边定滑轮处.试求:(1) 当物体刚到达木板中点时木板的位移;(2) 若木板与桌面之间有摩擦,为使物体能达到板的右端,板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应满足什么条件?例 1 如图 1 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 2m的物块 A 和木板 B, A、B 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μmg,现用水平拉力 F 拉 B,使 A、B 以同一加速度运动,求拉力 F 的最大值。

板块运动问题

板块运动问题

专题1:板块问题考点1:平衡状态下的板块问题总结1、(单选)如图所示,放在粗糙水平面上的物体A 上叠放着物体B ,A 和B 之间有一根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

物体A 、B 均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B 受到向左的摩擦力B.B 对A 的摩擦力向右C.地面对A 的摩擦力向右D.地面对A 没有摩擦力2、(单选)如图所示,质量为1m 的木块受到向右的拉力F 的作用沿质量为2m 的长木板向右滑行,长木板保持静止状态.已知木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长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2μ,则( )A. 长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一定是()212m m g μ+B. 长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一定不是21m g μC. 若改变F 的大小,当()212F m m g μ>+时,长木板将开始运动D. 无论怎样改变F 的大小,长木板都不可能运动3、(单选)如图所示,物体A 、B 叠放在物体C 上,C 置于水平地面上,水平力F 作用于B ,使A 、B 、C 一起匀速运动,各接触面间摩擦力的情况是( ) A .B 对C 有向左的摩擦力 B .C 对A 有向左的摩擦力 C .物体C 受到三个摩擦力作用 D .C 对地面有向右的摩擦力4、(单选)如图所示,A 、B 两物体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 物体质量m =20 kg ,B 物体质量M =30 kg 。

处于水平位置的轻弹簧一端固定于墙壁,另一端与A 物体相连,轻弹簧处于自然状态,其劲度系数为250 N/m ,A 与B 之间、B 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

现有一水平推力F 作用于物体B 上使B 缓慢地向墙壁移动,当移动0.2 m时,水平推力F 的大小为(已知A 、B 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 取10 m/s 2)( )A .350 NB .300 NC .250 ND .200 N5、(多选)如图所示,木板C 放在水平地面上,木板B 放在C 的上面,木板A 放在B 的上面,A 的右端通过轻质弹簧测力计固定在竖直的墙壁上,A 、B 、C 质量相等,且各接触面间动摩擦因数相同,用大小为F 的力向左拉动C ,使它以速度v 匀速运动,三者稳定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 f .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对A 的摩擦力大小为F f ,方向向左B. A 和B 保持静止,C 匀速运动C. A 保持静止,B 和C 一起匀速运动D. C 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F ﹣F f6、(单选)如图所示,物块A 、B 叠放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水平外力F 作用在B 上,使A 、B 一起沿水平桌面向右加速运动。

4.4地球板块的缓慢运动(原卷版)

4.4地球板块的缓慢运动(原卷版)

4.4 地球板块的缓慢运动1、理解与掌握现在大陆形成的可能原因: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2、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论内容3、火山和地震形成的原因,并清楚发生这些危害时的自救。

2023年7月14日,在墨西哥沿岸近海发生里氏6.2级地震,震源深度40千米,震中位于北纬15.10度,西经93.80度。

该地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地震有哪些危害?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失?一、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1.大陆漂移说: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依据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和其他依据提出。

地形证据:(1)大西洋两岸的轮廓竟是如此地相对应(可拼合性);(2)大西洋两岸的北美洲和非洲、欧洲在地层、岩石构造上遥相呼应。

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表明当时这些大陆曾相连接。

化石证据:(1)舌羊齿化石是2.5亿年前的一种蕨类植物,在非洲、澳大利亚、印度的岩层中都发现了舌羊齿化石。

气候证据:(1)人们在北冰洋以北的岛上发现了热带植物化石;在南极洲发现大量的煤矿;在印度发现古代冰川。

大陆漂移说认为:地球的陆地在2亿年前还是彼此相连的一个整体,后来,由于受到力的作用,才不断分离并漂移到现在的位置。

2.海底扩张说:由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提出,在大洋中部形成一个地壳裂缝(称洋中脊),那里热的地幔物质不断上涌出来,把洋壳上的较老的岩石向两边不断地推开。

在洋壳上方的大陆地块,像在输送带上一样被推着一起向两边移动。

(离洋中脊越远,岩石年龄越老)海底扩张说支持大陆漂移说,并解决了大陆漂移说的动力来源:海洋地壳扩张的动力来自软流层中岩浆的活动。

二、板块构造学说1、全球由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六大板块组成,它们被海岭、海沟和巨大的山脉分割而成。

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相互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

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地壳变动的最主要的原因。

2、板块的碰撞形成了巨大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海沟、岛屿),板块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③板块周围主要为消亡边界,简要说明这类边界对该板块的影响。

使该板块的面积逐渐缩小(1分),边界地区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
2、图中盐度最高的海域是红海,并在地图中用斜线标注出来,其位于②非洲板块与⑤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填图中数字代码)(4分)。

3、位于②板块东北部的海运交通要道是苏伊士运河,并简述其交通战略价值。

沟通了红海和地中海(1分),大大缩短印度洋—大西洋的航线的距离(1分),扼亚非欧三大洲要冲(1分)
4、列举出②板块东北部国家的四大经济支柱。

(4分)
运河收入(1分)侨汇(1分)旅游业(1分)石油出口(1分)
识记:阿尔卑斯山脉(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喜马拉雅山脉(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落基山脉(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安第斯山脉(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
海岭是海底分裂产生新地壳的地带,是板块生长扩张的边界。

如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之间有大西洋海岭相隔;非洲和印度洋板块之间为印度洋海岭。

海岭是板块的分离边界,又叫生长边界
环太平洋的地震带也都位于海沟附近。

地球上最深、也是最知名的海沟是马里亚纳海沟,它位于西太平洋马里亚纳群岛东南侧
(1)2013年4月20日,图中A区域发生7.0级特大地震,结合所学的六大板块知识解释此次地震发生的原因处于板块交界地带;地震发生后,国家快速的派出救援队,队员到达震区后,发现自己正午的影子的朝向是北方.
(2)几乎全部位于海洋的板块是太平洋板块,代号④;澳大利亚位于印度洋板块,代号③;阿拉伯半岛位于印度洋板块上.
(3)据图预测:红海面积不断扩张,地中海面积会逐渐缩小,依据是依据图中板块运动方向.
(4)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当地震发生时正确的避险方法是B
A、在室内迅速跳窗逃生
B、在室内迅速抱头蹲墙角
C、在室外迅速抱住电线杆
D、在室外迅速跑入建筑物内躲避.
(1)图中B是亚欧板块,以陆地(海洋或陆地)为主;G是太平洋板块,以海洋(海洋或陆地)为主.
(2)E、D两大洲之间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 E、D两大洲的西部有世界最长山系叫科迪勒拉山系.
(3)在板块G周围有一条火山地震带叫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4)B板块上有2个大洲,他们分别是欧洲,亚洲,其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
(5)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E大洲是冬(季节),此时昼夜长短情况是,昼短夜长,在E大洲的北部北极圈内会出现极夜(极昼或极夜)现象.
(1)图中①处即板块交界处是火山、地震等地质灾害多发地带.
(2)②处有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3)澳大利亚大陆位于印度洋板块上,中国位于亚欧板块上.
(4)几乎全部在海洋上的板块是太平洋板块.
(5)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板块名称:
A亚欧板块 B非洲板块C印度洋板块D太平洋板块E美洲板块 F南极洲板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