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入网解决方案
“宽带中国”战略下广电网络接入网最佳解决方案

运营商专栏 ●
运维管理 ●
节目制播 ●
实践应用 ●
行业动态 ●
“宽带中国”战略下广电网络接入网 最佳解决方案
李永宁 李宪帮 广东省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江门分公司
摘要:“宽带中国”战略下,各个运营商都在加快光纤到户网络的建设,广电网络如何进行接入网的规划
和建设成为一个议题。其实“宽带中国”针对的是宽带接入,并不是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广电一直的优势就
23
技术前沿 ●
专访报道 ●
广电网络 ●
数字电视 ●
广达新网专栏 ●
案(也有采用单纤三波),一芯光纤 是没有的,我们试问,这种光纤到户
传输广播电视节目,使用 1550nm 波 网络是我们想要的吗?和运营商相比
长,另一芯传输数据业务,上行使用 我们的优势在哪里?我们是否还缺少
1310nm 波长,下行使用 1490nm 波长。 运营商很多可用的营销资源。
(4)每个用户室内都要安装一台 每个楼梯口弱电间(入户皮线光缆汇
光机,光机安装的位置是否能取电、 集配纤处),并在弱电间安装一个分
是否能实现室内分配,这些问题虽然 纤箱(可安装 8 个四路光分路器),
都有解决办法,但会造成成本的增加。 数字电视、高清互动和低速的宽带业
(5)有源设备的数量相比原先网 务仍然利用原有双向 HFC 网络传输,
的问题。
弃,我们是否能找出一种在保留这种
(1)原 先 电 视 信 号 采 用 同 轴 电 优势的前提下,又能提供高速宽带接
缆入户时没有任何障碍,现在要用光 入的技术方式呢?国务院“宽带中国”
纤入户,需要在用户室内钻孔、拉明 战略是指要逐步提高宽带接入速率达
线,由于多数用户不愿意,造成入户 100Mbps,但这和广电网络的广播电视
烽火推出广电三网融合接入网解决方案

3第十九届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专题(上)烽火广电接入网解决方案支持统一的网络管理平台,可同时实现对E P O N 和E oC 的集中管理和数据业务的配置,真正做到全程全网可管可控,具有较大的优势。
烽火通信|赵军“三网融合”的战略决策确立以来,包括12个试点城市在内的各地广电系统先后制定了试点方案,推进省网整合,建设集成播控平台,加速推进“制播分离”、“网台分离”,三网融合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
但广电网络的现状制约了多业务的开展,致使广电在与电信的竞争中处于下风,必须加快推进广电网双向化改造,建设适应三网融合需求的广电网络。
箭在弦上:广电网双向改造已成必然目前的广电网络主要是基于CA TV 网络发展起来的光纤同轴混合网HF C (Hybr id Fi ber Coaxial )。
HF C 网络是为传输有线电视服务的,为单向下行传输网络,只能提供广播业务,严重制约了广电的市场竞争力。
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广电系统面对电信运营商的强势竞争,必须改变这种网络结构,打造综合业务平台,进行数字化、双向化改造,向客户提供多样化的融合业务。
广电网络的双向化改造目前主要有两种技术:一种是CM TS+CM 技术,一种是EPON+EoC/LAN 技术。
力不从心:CMTS 单位带宽成本高CM TS 是一种基于HFC 的双向传输技术,具有成熟的国际标准。
利用CMTS 技术进行双向改造能够充分利用现有同轴网络资源,保护已有投资。
CMTS 的一个显著问题就是头端设备成本太高,在对带宽要求不高的情况下(比如V o D 业务),CMTS 可以支持更多用户,摊薄平均带宽成本,但在带宽需求较大时,CMTS 头端设备普及困难,单位带宽成本高。
由于CMTS 头端设备太贵,很多公司把DO SIS 协议进行了简化。
随着MTS 的小型化和低成本化,MTS 可以平滑升级,保护已有的投资,在将来的广电宽带接入市场上也会有用武之地。
尽管MTS 技术在近期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但国内广电运营商和设备厂商在CMTS 的选择上仍然异常谨慎,投资意愿不足,这致使CMTS 技术在广电双向网改造中,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瑞斯康达边缘接入网综合网管解决方案

瑞斯康达边缘接入网综合网管解决方案【简介】NView NNM系统针对解决边缘接入网运营维护的问题,遵循ITU-T M.3010标准规范,采用TCP/IP和SNMP协议,并采用面向服务的应用集成架构的设计方法...边缘接入网通常意义下指由用户侧到运营商机房这一网络层面。
随着互联网内容的不断丰富,网络电子交易、网络游戏、网络视频、VOD等网络应用的日益普及,网络带宽的需求空间迅速膨胀,边缘接入网得到了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对边缘接入网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的新需求也不断涌现,这样对网络配置、监控和维护的平台——网络管理系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求。
针对宽带接入设备品种多、分布广、数量大、管理和监控困难的特点,瑞斯康达科技凭借自身在网络管理软件开发方面的多年经验和对客户网管需求的良好理解,推出全新的边缘接入网综合网管整体解决方案——NView NNM。
边缘接入网运维难题1.分布广,数量庞大,管理层次复杂边缘接入网设备节点分布密集程度非常高,数量极其庞大,IP地址资源耗费严重,网络拓扑层次多,运维管理体制面临边缘接入网的这个特点,采用传统网管系统的“平面集中”管理体制已经很难适应。
2.接入设备品种多样化边缘接入网技术发展迅速,除了传统的LAN、xDSL、HFC等技术,也涌现出了许多新技术,例如FTTH、无线热点接入等,并且许多核心网的技术手段被应用到网络边缘以提高网络的带宽和可靠性。
网络运营商的接入网建设根据自身的资源特点采用不同的技术手段,这就造成边缘接入网的设备品种的多样化。
然而运营商目前采用不同类型设备的网管系统,只能针对某种类型的设备进行管理,无法管理整个网络,同时也造成了各个信息孤岛,系统难于融合。
3.与现有OSS系统整合困难边缘接入网管理归根结底还是设备节点的管理,然而传统管理模式下,品种多样化造成的设备节点管理系统繁多,一个中心机房可能会存在许多套管理系统,一方面对网络没有统一的全局的管理视图;另一方面,很难与现有的OSS系统整合,建设新的OSS系统同样面临设备接口复杂,数据模型不一致,要开发大量的接口转换模块,使OSS系统开发周期长,人力物力投入大。
第三代无线接入网传输技术和解决方案浅析

非常相似 ,在 R AN部分 的组 网也 基
收稿 日期 :2 0 年 9 1 日 08 月 1
图 1 W C MA系统 的 网络 结 构 D
墨
署
: : 责任编辑:熊柳潜 xu i @m 2 scr :: :・ Iq n c 1t o ia n
第三代 无线接入 网传输技术和解决方案浅析
( AN) R 层和核心网络 ( N ) C 层。 WCDMA系统 的网络结构如 图1 所示 。由图 1 可见 ,R N A
无线 接入 网络层 主要 完成语音 、数据 、移动 多媒体 等 多种3 G业 务 的接入 ,主 要网元 有无 线 网络控 制器 ( C/ RN B C) S 和基站 收发器 ( o e B B S),R / S N d /T NC B C主要负责 对整个无线资源 的管理 ,控制 多个No e BB S;基站 收发 d /T 器在 R C B C控制下管理和使用物理资源。 N /S 核 心 网络层 主要 完成各 种业 务的 汇聚及 处理 ,并 负责
【 关键词 】 第三代无线接入网 传输技术 解决方案
1 前言
无论 是 WCDMA、CDMA2 0 还 是TD— 0 0 SCDMA的
本没有区别, 这里将以 c M 为 所以 w D A 例做进一步的讨 论。
逻辑网络结构都可以 统一分为两个层次:无线接入网络 2 G无线接入 网传输 的特点 3
( 3) MS P 术 T技
优 点 :MS P 术代表 了现 有传输 网的发展方 向,可提 T技
3 G无线接入 网的传输技 术分析 3
从现 有的传输 技术来 看 ,适 合3 G无线接 入的 传输技术 有A M、S H以及MS P ( T D T 多业务综 合传输平 台 )。下面将
NGB接入网iPON缆桥系统解决方案

NGB接入网iPON缆桥系统解决方案一、NGB接入网简介NGB接入网是Next Generation Broadband Access Network的简称,意为下一代宽带接入网。
它是一种基于IP网络的接入网技术,能够提供高速、稳定和安全的宽带接入服务。
NGB接入网采用了iPON技术,即基于光纤和无源光网络的接入网技术,可以实现网络的全光纤覆盖和光纤到户的部署。
iPON技术是一种光分配网技术,通过光纤连接OLT(Optical Line Terminal)和ONT(Optical Network Terminal),实现高速宽带接入。
二、NGB接入网iPON缆桥系统的基本原理1.OLT(光分配机):OLT是NGB接入网的核心设备,负责管理和控制网络中的ONU(光纤网络单元)。
2.ONU(光缆网络单元):ONU是连接用户终端的设备,负责数据的接收和发送。
3.光纤:通过光纤连接OLT和ONU,实现数据的传输。
三、NGB接入网iPON缆桥系统的优势1.高带宽:NGB接入网iPON缆桥系统采用光纤传输数据,能够实现高速的宽带接入,满足用户对大带宽的需求。
2.稳定可靠:NGB接入网iPON缆桥系统采用光纤连接,不受距离远近的限制,信号传输更加稳定可靠,减少信号的衰减。
3. 高质量服务:NGB接入网iPON缆桥系统支持QoS(Quality of Service)技术,可以对不同的数据流进行区分和优先处理,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
4.灵活可扩展:NGB接入网iPON缆桥系统的架构灵活可扩展,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进行网络的扩展和改造,增加OLT的数量和ONU的连接数。
5.网络安全:NGB接入网iPON缆桥系统采用了光纤连接和无源光网络技术,不容易被黑客攻击,提供更高的网络安全性。
四、NGB接入网iPON缆桥系统的应用场景1.家庭宽带接入:NGB接入网iPON缆桥系统可为家庭用户提供高速稳定的宽带接入服务,满足家庭网络和互联网需求。
双层宽带无线接入解决方案

散 发射 、多经效 应 和衰 落等 。W RI 过对 通
D SS OC I标准 的增强 扩展 来实现 系统 在全频 段( 包括注 册的 或未经 注册 的) 的稳 定高效 上 运行 。 增强 的 内容 主 要包含 : 用多种 调制 采 方式 , 下行 Q S P K、1Q M 、6Q 6A 4 AM 三种 调制方 式 ,上行 Q S P K、1Q M 两种 ;对 6A 随温度和 老化所产生 的偏移和漂 移的频率进 行补 偿; 的杂散 发 射和 交调 干扰; 展 的 低 扩 动态 范 围;完善 的功 率控 制 。 过上 述 的一 通 些增 强使得 AN 3 — O 5 Ow x 3 系统 完全 满足 国 家标 准 的要求 , 以及 在射频 通路 中提供 强 大
以 , 然 当前 的宽带 无线接 入 系统从 技术 上 虽 可 以做 到直 接 到桌面 的 连接 。 但是在 实 际应 用 中对 于大 多数 用户 来讲 , 不适合 提供 直 并
接 到 桌面 的无 线连接 。
区 , 些微 小 区工作 在开 放 的 2 GH 这 , z频 段 4 上 ( 频 段 为 全 球 无 线 电法 规 实 体 定 义 的 该 I M 扩 频 使 用 波段 ) s ,覆 盖 半 径 为 8 0~ 50 0 m。下面 对各层 网络进 行分 别介 绍 。
技
术 专
题
双层宽带无线接入解决方案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源 余道敏
前 ,从 整 个 电信 网络建 设 的情 况来 看 ,骨 干 网 的建 设 已经具 有 相 当大 的规模 , 基本 可 以满足 目前 通信 的需要 , 而 突 出的 矛盾体 现在 接入 网方 面 , 即用户 和核
心 网络 的连接 部分 。
对称电缆接入网解决方案

n tokh sg t not et so iizt n hg at、bo d a d b t rdt n l cesn t okh dl — ew r a e it t me f g i i 、 ih—r e ra b n ,u io a a cs ew r a i oh i d t ao t a i mi
关 键词 :通信 网 ;接 入 网 ;传 输设 备 ;宽带 通 信
中图分 类 号 :P 9 .3 T 33 0 文献标 识 码 : B 文 章编 号 :0 9 2 5 (0 2 0 —0 5— 0 10 - 52 20 )7 0 0 2
Th c m a o y m e r c lCa l c s t r e S he fS m t i a b e Ac e s Ne wo k
Absr c :W iht e d v lp n fd t ga h、 li di o ta t t h e eo me to aa、 rp mu tme a c mmu ia in a a i ae,t ec mmu iain c r n c t trp d r t o h o n c to o e
0 引 言
国 际 电信联 盟 (, Iu—T 在 G.6 r ) 9 3建 议 : 入 网 接 ( cs nto ) 指 电信 网用 户 与 局 交 换 系 统 间 复 Aces e r 是 wk 用 和传 输 系 统 , 由业 务 节 点 接 口( N ) 用 户 网络 接 S I, 口( N ) 管 理 接 口( 3 以及 线 路 设 施 和 传 输 设 施 U I, Q)
的现代接 入技 术 , 供 了宽带数 字视 频业务 的媒介 。 提
收 稿 日期 : o l l一 l 2 0— 2 4
接入网解决方案范文

接入网解决方案范文接入网是指将计算机、手机、服务器等设备通过网络进行连接,并与互联网进行通信的过程。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人们对网络的需求越来越大,接入网的解决方案也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探讨接入网解决方案的几个主要方面。
一、接入网的基础设施建设要实现设备与互联网之间的连接,需要有一套稳定、高效的基础设施。
这包括网络线缆、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
在建设接入网基础设施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拓扑:选择适当的网络拓扑结构对接入网的性能和可靠性有很大影响。
常见的拓扑结构有星型、环型和总线型。
在确定网络拓扑时,需考虑设备数量、传输距离、网络拓扑结构的可扩展性等因素。
2.网络安全:接入网作为与互联网连接的重要环节,要注意网络安全问题。
在基础设施建设中,需要考虑网络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安全设备的使用,以保护网络免受网络攻击和恶意访问的威胁。
3.带宽和传输速度:为满足不同设备对网络带宽和传输速度的需求,接入网的基础设施需要提供足够的带宽和高速传输的能力。
这包括选择合适的网络线缆和交换机,以及调整网络配置来提高传输速度和带宽。
4.网络管理:建设接入网基础设施后,需要进行有效的网络管理来确保网络的正常运行。
这包括设备的监控和维护、故障排除和网络优化等工作。
二、接入网的接入方式接入网的接入方式有多种选择,根据不同的需求和情况选择合适的接入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接入方式。
1.有线接入:有线接入是最常见的接入方式,通过使用网线将设备与网络连接起来。
有线接入通常可以提供稳定的传输速度和带宽,适用于需要高速传输和稳定连接的场景,如企业办公室、数据中心等。
2.无线接入:无线接入是通过无线信号进行连接的方式。
这种接入方式具有灵活性,用户可以在覆盖范围内随意移动,并且减少了布线的成本和麻烦。
无线接入适用于移动设备比较多、需要移动自由度较大的场景,如咖啡厅、图书馆等。
3.光纤接入:光纤接入是一种高速、长距离传输的接入方式,通过光纤传输信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接入网解决方案
1
2020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
2020年4月19日
接入网解决方案
摘 要 本文在对接入网不同发展阶段的网络结构、接入方式及相关业务进行
分析;对采用宽带、窄带综合接入方式和传统叠加接入网方式进行比较的基础
上,提出今后接入网建设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 接入网 宽带 窄带 综合接入 1 接入网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提出接入网的概念
接入网是近几年提出的新概念(以前称之为”用户网”),在这个概念提出之前,接入网就已经存在,其表现形式就是电信网中的本地交换端局与用户电话之间的双绞铜线,主要是传输音频信号和低速数字信号。
传统
的”接入网”与交换网和传输网一起构成了通信网的整体(参见图1)。
图1 接入网第一阶段
自国际电联标准部(ITU ―T)根据电信网的
文档仅供参考
21
2020年4月19日
演变趋势,提出了接入网(AN)的概念之后,接入网即从本地网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重要的通信网络组成部分。
随着电信网络的演变,接入网络在整个电信网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整个通信网络从传统的干线网/本地网组成的体系演变为核心网/接入网组成的网络体系。
中国光纤接入网历经五年大规模
发展,当前容量已达4000万线,在网络优
化、综合业务开展、用户普遍
接入等方面为电信网络的发展
注入了蓬勃生机,为运营商带来
了可观的效益。
97年以来光纤
接入网的建设给电信运营商带
来的好处:
大部分的C3本地网按照大容量少局所的目标得到网络优化;
推动了光纤化建设,为接入网络
宽带化奠定了基础;
经过V5.2接口的引进,引入了竞争,打破了国外设备的垄断,大大降低了设备建网成本;
光纤接入网的快速建设,提高了交换设备的实装率和接通率。
第二阶段:初步的综合接入
接入网从单纯解决语音业务转
向初步的综合接入,有效地扩展
了DDN 的覆盖范围,解决了DDN
业务的接入,节省投资,另外
ISDN 、CATV 等综合业务在有些
地方也得到应用(参见图2)。
文档仅供参考
22
2020年4月19日
图2 接入网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宽带综合接入 接入网所能承载的业务与用户需求、技术发展及接入网本身的结构和所采取的传输技术密切相关,必然要经历从单一业务到多种业务、从窄带业务到宽带业务的发展过程。
随着用户需求逐渐由语音和窄带接入为主转向宽带接入,接入网逐渐转向宽带综合接入,解决电话、ISDN 、DDN 、ADSL/VDSL 和以太网接入(参见图3)。
图3 接入网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AG
随着NGN 概念的提出,接入网发生了
新的变化,接入网功能更多的是完成业务的汇聚和网关功能(参见图4)。
图4 接入网第四阶段
从总体趋势上看,下一代网络NGN 是业务驱动型网络,具有开放分布式的网
络架构,高速分
组化的核心承载,独立的网络控
文档仅供参考
23
2020年4月19日
制,接入方式上呈现多样化综合,满足人们个性化自由信息通信的需求。
整个网络的核心层功能结构将趋向层次化和扁 平化的结构,即业务层上具有统一的IP 通信协议,传送层具有巨大的传输容量。
在核心网趋向传送层和业务层独立发展,分别优化,而网络边缘层趋向融合,允许多协议多业务综合接入,以最经济的成本灵活可靠地持续支持一切已有、将有的业务和网上已有的大量的多种终端,接入网覆盖扩大, 适应全网结构演变趋势。
现在接入网发展中争议较大的是今后宽带接入是采用宽带和窄带综合接入的方式还是采用传统叠加接入网的方式发
展。
2综合接入网建设思路研究
2.1综合接入网与传统叠加接 入网的分析比较
由于接入网的传输媒介、用户带宽流量、服务质量需求的不同,不可能用一种接入技术解决所有需求,而接入网的每一种技术均有其特点和应用领域,因此用户需求的多样化,决定了多种接入技术并存的局面将长期存在。
为了避免接入层的重叠建网,要求接入设备能够支持各种接入技术,支持从窄带语音业务向宽带数据业务的平滑演进。
因此,综合接入网络技术应运而生。
综合接入网主要有两个含义:一是传统语音和数据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