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保健技术

合集下载

中医养生保健的方法和措施

中医养生保健的方法和措施

中医养生保健的方法和措施中医养生保健方法和措施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运行,达到预防疾病、保持健康的目的。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中医养生保健方法和措施。

1. 饮食调理:中医认为饮食是养生的重要因素。

根据个人体质和季节变化,合理搭配食物,注意荤素搭配,适量摄入各种营养物质。

如夏季多吃清凉食物,冬季多吃温补食物等。

2. 经络保健:中医强调通过按摩、推拿、针灸、拔罐等手法刺激经络,促进气血循环,调整脏腑功能,增强免疫力。

例如,经常按摩足三里穴位可以增强脾胃功能,提高消化吸收能力。

3. 草药调理:中草药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可以通过调理脏腑功能,改善体质。

例如,黄芪具有益气补中的作用,可以提高人体的抵抗力,防止感冒。

4. 气功养生:气功是一种通过调整呼吸和运动的方法来调整气血运行的养生方法。

常见的气功包括太极拳、八段锦等。

通过练习气功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5. 足浴保健:中医认为足部是人体的第二个心脏,通过足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调节内脏功能,对于改善睡眠、缓解疲劳有一定的作用。

6. 心理调节:中医养生强调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保持良好的心态,经常放松心情,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有利于身心健康。

7. 合理运动: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但要注意运动强度和方式,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

8. 睡眠养生:中医认为良好的睡眠对于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增强免疫力。

9. 穴位按摩:中医认为人体有很多穴位,通过按摩这些穴位可以调整脏腑功能,促进气血运行。

例如,按摩太阳穴可以缓解头痛,按摩风池穴可以缓解颈椎病。

10. 避免过度劳累:适度的劳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但过度劳累会消耗体内的精气神,导致身体虚弱。

因此,要注意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中医养生保健方法和措施是一种综合性的保健方式,通过调整饮食、运动、心理、草药等多个方面,达到预防疾病、保持健康的目的。

中医养生保健

中医养生保健

中医养生保健中医养生保健是一门古老而又重要的学科,它涵盖了中医药理论和实践中关于如何保持身体健康的知识和技巧。

中医养生保健以预防为主,通过调整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情绪状态等,以求达到身心健康的目标。

下面将介绍几种中医养生保健的方法。

一、中医食疗中医食疗是通过食物来调理身体,以达到预防疾病和提升免疫力的目的。

中医养生保健中强调养生需从饮食开始,药食同源,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助于身体健康。

例如,冬季可以适当多食用温热食物来保暖,夏季则应多食用清凉降火的食物。

此外,不同体质的人群可选择适合自己的食材进行调理,比如补血的食材适合贫血的人食用。

二、中医按摩中医按摩是通过手法、推拿等手段来刺激人体穴位,以调节气血流通,改善身体机能。

按摩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消除疲劳。

常见的中医按摩方法有推拿、拨罐、拔火罐等。

例如,头部按摩可以缓解头痛、失眠等问题;脚部按摩可以改善脚气、促进新陈代谢。

三、中药养生中药是中医养生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药材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能够调理身体的阴阳失衡,改善机体功能。

常用的中药材如人参、黄芪、当归等具有养心、强身健体的作用。

中药养生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遵循正确的用药方法和剂量,以确保安全和有效。

四、中医养生保健运动中医养生保健运动是通过特定的体位、呼吸和动作来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以增强身体的健康和抵抗能力。

传统的中医养生运动包括太极拳、气功等。

这些运动可以舒筋活络,增强体力和柔韧性,促进人体的平衡和协调。

同时,运动还可以缓解压力,改善睡眠,提升心理健康。

五、调节情绪中医养生保健强调情绪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认为情志与五脏相应,不同的情绪会对五脏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因此,调节情绪是中医养生保健的重要一环。

保持愉快的心情、避免情绪过于激动或消极沮丧,对于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学习冥想、放松训练等方法,改善情绪和心理状态。

综上所述,中医养生保健是一个重要的健康保护方法,它注重预防,强调身心的平衡和和谐。

中医养生保健技术

中医养生保健技术

中医养生保健技术※中医养生中医养生就是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

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就是预防疾病,治未病。

治未病就是不要等有了病才去治病,而是在未病时就预防疾病。

“未病预防,既病防变”。

※中医养生保健的主要方法1、养神:包括精神心理调养、情趣爱好调养和道德品质修养。

2、行为养:包括衣、食、住、行和性生活等生活起居行为调养。

3、气养:主要是医用健身气功法“内养功”。

4、形养:主要包括形体锻炼、体育健身活动。

5、食养:主要是对养生食品的选配、调制与应用以及饮食方法等。

食养为中医养生术的主要内容之一。

6、药养:主要是养生药剂的选配调制(中药饮片)。

7、术养:是以上养生方法以外的一种非食非药的养生方法,即:按摩、推拿、针灸、沐浴、熨烫、磁吸、器物的刺激等方法进行养生。

总之,中医养生的特点是强调个体行为,所采用的方法因人而异,即所谓“审因施养,因人施养”。

根据以上中医养生方法着重讲两方面中医养生技术,适合大多数人群:气养的一种方法:八段锦养生功术养的一种方法:人体十大重要穴位的日常按摩一、八段锦养生功1、八段锦养生功法:八段锦是一套独立而完整的健身功法,起源于北宋,至今有800多年的有历史。

古人把这套功比喻为“锦”,意为五颜六色,美而华贵!体现动作舒展优美,视其为:祛病健身、效果极好、编排精致、动作优美,此功法分为八段,每段一个动作,故名“八段锦”。

练习时无需器械,不受场地限制,简单易学,节省时间,作用显著,适合男女老少,可使胖者变瘦、瘦者变强。

八段锦功分南北流派,各流派做法有差异。

现代对过去的八段锦功在内容和名称上均有所改变,今天针对广州中医药大学国医大师邓铁涛对八段锦改编后的要领进行学习。

2、邓铁涛八段锦口诀:(1)双手托天理三焦(2)左右开弓似射雕(3)调理脾胃需单举(4)五劳七伤往后瞧(5)攒拳怒目增力气(6)两手攀足固肾腰(7)摇头摆尾去心火(8)背后七颠百病消3、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国医大师邓铁涛八段锦视频4、八段锦功的要领及作用第一式:双手托天理三焦其中胸膈以上为上焦,胸膈与脐之间为中焦,脐以下为下焦。

易于掌握的中医养生保健技术和方法

易于掌握的中医养生保健技术和方法

易于掌握的中医养生保健技术和方法中医养生保健是一门古老而神奇的学问,通过合理的调理和方法,可以帮助人们保持身体的健康和平衡。

下面将介绍一些易于掌握的中医养生保健技术和方法,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一、中医食疗中医食疗是指通过食物的选择和搭配,来调理身体的方法。

根据中医理论,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性味和功效,可以对应调理不同的脏腑,达到养生的目的。

例如,若想调理肝脏,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滋补肝气和养肝的食物,如枸杞、黑木耳、绿豆等。

若想调理脾胃,可以选择一些健脾胃、消食化积的食物,如山药、薏米、白扁豆等。

二、中医按摩中医按摩是一种通过手法按摩穴位和经络,来调理身体的方法。

按摩可以促进气血流通,调和脏腑功能,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

常用的按摩方法有推拿、捏揉、拍打、摩擦等。

例如,搓揉足三里穴可以增强脾胃功能,提高消化吸收能力;按摩涌泉穴可以缓解疲劳,促进睡眠。

三、中医草药中医草药是一种通过使用各种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来调理身体的方法。

草药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可以调理脏腑功能,改善人体的病理状态。

常用的中医草药有黄芪、当归、枸杞、人参等。

例如,黄芪具有补气养血、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当归可以调理女性的月经不调和贫血问题。

四、中医养生功法中医养生功法是一种通过特定的姿势和呼吸方法,来调理身体和心理的方法。

养生功法可以调和气血,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

常见的养生功法有太极拳、气功、八段锦等。

例如,太极拳通过缓慢而流畅的动作,配合深呼吸,可以调和气血,提高心肺功能。

五、中医精神调养中医强调身心一体,认为情绪的平衡对健康至关重要。

通过调整心态和情绪,可以改善身体的病理状态,增强免疫力。

中医养生中常用的方法有静坐养心、打坐冥想、听音乐等。

例如,静坐养心可以通过平静的姿势和呼吸,使身心放松,舒缓疲劳和压力。

六、中医脉诊中医脉诊是通过触诊人体脉搏,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

脉搏可以反映身体的阴阳平衡、脏腑功能和病理变化。

中医常用养生保健方法

中医常用养生保健方法

中医常用养生保健方法
中医常用的养生保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饮食养生:中医认为饮食与人体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中医主张饮食要有节制,不要暴饮暴食,要多吃清淡的食物,少吃油腻、辛辣、生冷的食物。

此外,根据不同的季节和体质,选择合适的食物也有助于养生保健。

2. 运动养生:中医认为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增强体质。

因此,中医建议人们进行适度的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

这些运动可以调和阴阳,增强身体抵抗力。

3. 按摩养生:中医按摩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养生方法。

通过对人体特定穴位进行按摩,可以调和气血,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

例如,足底按摩可以刺激脚底的穴位,有助于身体健康。

4. 草药养生:中医认为中草药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可以帮助人们预防和治疗疾病。

例如,人参、枸杞、黄精等中草药被广泛用于养生保健。

但是,使用草药时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5. 针灸养生:针灸是一种通过刺激人体穴位来调节气血的方法。

通过针灸治疗,可以调和阴阳,增强身体抵抗力。

但是,使用针灸时一定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6. 调整生活习惯:中医认为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因此,中医建议人们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此外,避免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也有助于养生保健。

总之,中医常用的养生保健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根据个人的体质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但是,每种方法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免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中医养生保健方法介绍

中医养生保健方法介绍

中医养生保健方法介绍中医养生保健方法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流通,以达到预防疾病、强身健体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中医养生保健方法,帮助读者了解并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一、中医饮食养生中医饮食养生注重食物的性味、热凉度和功能特点,以达到调理身体的目的。

其中,药膳是一种常见的中医饮食养生方法。

药膳是指用中草药和食材搭配烹饪而成的食物,具有滋补身体、调理脏腑的功效。

例如,人参鸽蛋汤、枸杞炖猪肝等药膳都有益于身体健康。

二、中医按摩养生中医按摩养生是通过按摩身体的穴位和经络,调理气血,促进血液循环和气机流通。

常见的中医按摩养生方法有推拿、拔罐和刮痧等。

推拿是指用手法按摩身体,以舒缓疲劳、促进血液循环;拔罐是指利用罐子在皮肤上产生负压,以疏通经络、排除寒湿;刮痧是指用刮痧板或其他工具在皮肤上刮出红痧,以祛风散寒、活血止痛。

三、中医草药养生中医草药养生是通过选用特定的中草药,煎煮或泡制成药剂,以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和脏腑功能。

常见的中医草药养生方法有煎汤、泡脚和熏香等。

煎汤是将中草药和其他食材一起煮成汤,饮用后具有滋补身体的功效;泡脚是将中草药加入足浴水中,通过足部的穴位吸收药性,以调理全身的气血;熏香是将中草药研磨成粉末,点燃后让其散发香气,以舒缓情绪、调理气机。

四、中医气功养生中医气功养生是通过调整呼吸和运动姿势,以调理气血和提升身体的免疫力。

常见的中医气功养生方法有太极拳、气功和五禽戏等。

太极拳是一种以柔和的动作和深呼吸为特点的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气功是通过调整呼吸和集中注意力,以调理气血和提升身体的免疫力;五禽戏是模仿五种动物的动作,以锻炼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

综上所述,中医养生保健方法是一种传统而有效的健康保健方式。

通过合理饮食、按摩、草药和气功的运用,可以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流通,提升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读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和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中医养生保健方法,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标。

中医养生保健(最新)

中医养生保健(最新)

中医养生保健(最新)一、中医养生保健的核心理念1. 阴阳平衡:中医认为,阴阳平衡是人体健康的基础。

阴阳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只有保持阴阳平衡,才能使人体机能正常,预防疾病。

2. 五行相生相克:五行包括金、木、水、火、土,它们相互生克,与人体的五脏六腑相对应。

了解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有助于调养身体,保持健康。

3. 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中医养生强调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即根据季节、地域、个人体质等因素,选择适合自己的养生方法。

4. 预防为主:中医养生注重预防,提倡“治未病”,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加强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态等方法,增强身体抵抗力,预防疾病。

二、中医养生保健方法1. 饮食养生(1)合理搭配:根据个人体质和季节,合理搭配食物,保持营养均衡。

(2)五味调和:中医认为,食物有酸、苦、甘、辛、咸五味,五味调和有利于身体健康。

(3)适量饮食:控制饮食量,避免暴饮暴食,保持脾胃健康。

(4)定时定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持生物钟的规律。

2. 起居养生(1)作息规律: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

(2)适度锻炼: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八段锦、瑜伽等,增强身体素质。

(3)劳逸结合:合理安排工作与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4)保持良好心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

3. 中药养生(1)辨证施治:根据个人体质和症状,选择合适的中药进行调理。

(2)药食同源:选用具有养生作用的食物,如枸杞、红枣、山药等。

(3)四季养生:根据季节变化,选择相应的中药进行调理。

4. 经络养生(1)按摩:通过按摩穴位,促进气血流通,缓解疲劳。

(2)刮痧:通过刮痧,排出体内毒素,提高身体免疫力。

(3)拔罐:拔罐可以祛风除湿,缓解肌肉酸痛。

(4)艾灸:艾灸具有温经散寒、扶正固本的作用。

三、中医养生保健注意事项1. 因人而异:选择养生方法时,要结合自己的体质、年龄、性别等因素。

2. 避免盲目跟风:不要盲目追求流行的养生方法,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中医药保健与养生技术

中医药保健与养生技术
个体化治疗
中医强调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治疗原则,根据患者的 年龄、性别、体质、病情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治未病
中医注重未病先防,通过调理身体、增强正气,提高机体 的抗病能力,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预防保健优势
养生之道
中医提倡饮食有节、起居有序、运动有度等养生之道,通过调整 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品、养生馆、按摩店等应运而生。
03
中医药保健与养生需要科学指导
虽然中医药保健与养生受到广泛关注,但市场上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
因此,需要科学指导人们正确选择和使用中医药保健与养生方法。
02
中医药保健技术
针灸保健技术
01
02
03
针灸原理
通过刺激穴位,调和气血 ,平衡阴阳,达到防治疾 病的目的。
针灸适应症
中医药养生
指通过中医理论和方法,调节身 体机能,延缓衰老,提高生命质 量。
中医药保健与养生的历史
古代中医药保健与养生
自古以来,中医药就提倡“治未病”,即通过饮食、起居、 运动、情志等方面的调节,预防疾病的发生。同时,中医药 也积累了丰富的养生经验,如气功、太极拳、按摩、针灸等 。
近现代中医药保健与养生
近现代以来,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中医药保健与养生逐渐 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保健养生体系。
中医药保健与养生的现状
01
中医药保健与养生受到广泛关注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医药保健与养生,
将其视为维护健康的重要手段。
02
中医药保健与养生市场蓬勃发展
目前,中医药保健与养生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各种中医药保健
恶性肿瘤、骨折、皮肤破 损等患者不宜推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帝内经》的问世
储 亚


• 标志中医养生理论与方法的系统形成,全书 中
162篇有40多篇涉及养生。


• 阐述生命,重视“精、气、神”调养。
作 室
• 确立“治未病”理念,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
中医养生贡献卓著


• 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人类健康作
庚 名
出了卓越的历史贡献。



十六世纪人痘接种法预防天花,是世
庚 名 中 医


• 社会竞争激烈,精

神压力增加,营养
•时代发展需要和人类
结构转化,劳动类
自身健康的追求,凸显
型转变,影响人们
中医养生的重要。
健康。



(三)中医养生保健技术
名 中





中医养生的原则
亚 庚

• 顺应自然
•上工治未病
中 医
• 形与神俱
•注重精气神

• 调补脾肾
•因人施养
作 室
• 无病防病,既病防变,祛病延年。



健康长寿与自我保健
名 中
• WHO统计,人的健康长寿遗传占
医 工
15%,社会条件占10%,气候、地

理条件占7%,医疗条件占8%,自

我保健占60%(包括合理膳食、
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等)。
中医养生促进人类健康长寿
储 亚

• 自古医家多长寿。古代医著明确生卒 年月医家40人,〉100岁2人,〉90岁2 人,80~90岁15人,70~79岁14人,
储 亚 庚 名
胃镜检查:充血渗出性,隆起糜烂性,萎缩性胃炎 中
(中—重度),全胃炎胃体为主;病理报告:慢性 医
炎症中度,萎缩中度,肠化重度。近半年来胃满痞 工
满,纳呆消瘦日益明显,且其父母分别在68岁、70 作
岁时先后患胃癌去世,心中暗惧,遂到处求医问药 室
,唯胃脘诸证难见改善,胃镜病理5次复查萎缩、肠




中医养生保健的方法
庚 名

起居、季节、心理、饮食、文

化、运动、按摩、药物、房事

、针灸、劳动、自然与民间养 生法等。
作 室
起居有常


《黄帝内经》:“起居有常,不

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天年。 ”反之“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逆于
名 中 医
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内容:起居有常、劳逸适度、咽 唾养生、衣着舒适、沐浴洗漱、睡眠
名 中 医
60~69岁4人,50~59岁3人,寿过古稀

者33人,占82%,平均寿命79岁,是

古代平均寿命的二倍多,比现代人平

均寿命超出10岁。
• 提示:中医保健养生可显著促进人类 的健康长寿是个不争事实。
国人健康遇到新情况


• 太平盛世,大多数 人自然把养生保健 提上日程。

人均寿命普遍延长, 医疗支出占国家财政 支出增高。

脾--汉·张机

善用兵者,必先囤粮;善治邪

者,必先养正--清·刘恒瑞


正强邪盛者,亟祛邪以保正;正弱邪强

者,亟保正以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清·冯兆张


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 犹可透热转气--清·叶天士
医 工 作

少壮新病,攻邪可审;老弱久病,补益
为先--清· 喻昌
应用要点


•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庚 名
• 治病即养生,防变必顾正

• •
正强新病,祛邪保正;正弱久病,养正达邪 急性病防变,治为主养为辅
医 工 作
• 慢性病防变,养为主治为辅(三分在治,七 室
分在养)
应用举例
例1、慢性萎缩性胃炎
蔡某,女,59 岁,浦东蔡路人。2006年6月21日就 诊。主诉:脘胀,嘈杂10年,伴纳呆,消瘦6月。患 者10年来反复出现脘腹胀满、嘈杂、脘痛等症状。
内容:五禽戏、太极拳、跑步、行走、
庚 名 中 医 工 作 室
爬山、游泳、甩手、足操等。
药物调养



“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素问·至真要大论》),这是药物养生的 原则。提示药物养生,首当辨证纠偏,因人
施养;二当以平为期,毋太过、不及。和谐
为要。
名 中 医 工 作 室
内容:中药丸、散、膏、丹、酒、露、
汤、锭八剂及分内服、外用剂等,四季药养
,膏方,药膳等。

膏方
亚 庚

膏方养生亦当注重阴阳和精、

气、神三宝辩证纠偏,因人施养,

以平为期,和谐为要。用胶、用糖 适量为宜。
工 作 室



二、养生诸法在既病防变中的应用
名 中





先贤格言



上工治未病--《难经》
中 医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
内容:饮食有节、调和无味(五 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
名 中 医 工 作 室
为充)、因人膳食、季节进膳以及药
膳、进食、饮酒、茶、水、盐等细节
均有阐述。
动以养形


生命在于运动,《吕氏喜秋》:“流水不 腐,户枢不蠹,动也。”华佗:“人体欲得 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 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终不朽也。” 明代高濂《遵生八笺》:“运体以祛病,体 活则病离。”
• 扶正避邪
•寓养于通


治未病
庚 名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
中 医
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 工
治之,辟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 ,不亦 作
晚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精气神三宝平衡是治未病基础
庚 名

古人认为养生之法莫如养精;精充

可以化气,气盛可以全神;精、气、

神保养,是养生之根本。
作 室
方式、日光保健。

太上养神
亚 庚
《太子御览》:“太上养神,其次 养形、神清意平,百节皆宁,养生之 本也”。
内容:淡泊名利、宽容别人、心 存善良、知足长乐、调节情志、乐观 向上、恬淡虚无、想像自悦、博爱制
名 中 医 工 作 室
私、养性立志、发泄悲郁、喜笑养生
等。

饮食有节


唐代孙思邈言:“安身之本必资于 食。”提出:“食五味,必不得暴嗔 ,须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 少,不欲顿而多。”
工 作
界人工免疫先驱。

• 中国传统的养生理论和独特方法,丰 富发展世界健康学。



(二)当今人类健康追求凸显

中医养生的重要
中 医




养生目标
亚 庚
• 简言之是为了“健康长寿”。
名 中
• 健康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的 医
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WHO健康定义)。
工 作 室
中医养生与既病防变
浦东新区中医医院 储亚庚




一、中医养生优势与特色
中 医



(一)中医养生形成
储 亚


•养生,又称摄生、道生,即保养生命。泛

指一切有益健康的方法。


•中医养生理论的构建,有其深刻的社会背 景、哲学背景、和医学背景。
作 室
•历代养生家、医家和苍生百姓,丰富和发 展中医养生学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