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上著名的十首拍马屁诗

合集下载

《全唐诗》最霸气的一首马屁诗,出自一位诗僧,颔联大气磅礴

《全唐诗》最霸气的一首马屁诗,出自一位诗僧,颔联大气磅礴

《全唐诗》最霸气的一首马屁诗,出自一位诗僧,颔联大气磅礴作者:老魏无忌来源:诗词世界《雪中悍刀行》中的江湖,充满了刀光剑影,血雨腥风,各路高手层出不穷,各式武功夺人眼球。

开局李白的《侠客行》便拉开了整副江湖的画卷。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江湖中错综复杂、高手云集,有人出师未捷身先死,有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这是一个庙堂争斗与刀剑交错的时代,一个暗潮涌动粉墨登场的江湖。

而在真实的江湖当中,人们比拼的往往并不是刀剑,而是底线。

比如这首贯休的《献钱尚父》:贵逼人来不自由,龙骧凤翥势难收。

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

鼓角揭天嘉气冷,风涛动地海山秋。

东南永作金天柱,谁羡当时万户侯。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书生会写诗,还有很多和尚也会写诗写文章。

他们被称为诗僧,著名的诗僧有皎然、寒山、拾得、齐几、佛印等。

贯休也是其中之一,这一首诗便是他献给吴越王钱镠(liú)的。

贯休(公元832年~公元912年),七岁出家,天赋异禀,日诵《法华经》一千字,过目不忘。

他能书善画,诗著节高,宇内皆知,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并赐以紫衣。

当时是五代十国时期,乱军四起,群雄并称。

吴越王钱镠便是其一。

据说他出生时满屋红光,相貌奇丑,其父钱宽认为他不详,差点溺死。

被祖母(一说是邻居婆婆)抢救下来,因此乳名便唤作"婆留"("阿婆留其命"之意),后改为镠。

他在乱世中从军,东征西讨,屡建奇功。

先是智计退黄巢,后又平定上级董昌的叛乱。

最终占据两浙及苏南之地,从无名小卒成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最终被封为吴越王,成为吴越一带的开国之君。

解晋另人叫绝的拍马屁诗句

解晋另人叫绝的拍马屁诗句

解晋另人叫绝的拍马屁诗句
朱元璋对解缙的才学很是赏识。

一天,他突然对解缙说:“宫中昨夜有喜,你不做诗一首?”
解缙立即想到可能有皇子诞生,随即出口一句:
君王昨夜降金龙
朱元璋却说:“生的是个女孩子呢。

”解缙脑筋急转,吟出第二句:
化做嫦娥下九重
哪知朱元璋接着说:“可惜已经死了。

” 解缙马上跟进:
料是世间留不住
这句将其不幸处理成“才下凡又走了或升天了”,很妙。

朱元璋跟着说:“已经把她抛到水里去了。

” 解缙立马吟出:
翻身跃入水晶宫
只有龙种才会这样,这句与第一句呼应,更妙。

某日解缙与朱元璋在御花园的池塘钓鱼,解缙技术好,接连钓了几条大雨,而皇上钓了半天则一无所获,甚为尴尬郁闷。

解缙道:“皇上,你没发现鱼也如此知礼节吗?”皇上听了疑而问曰:“此话怎讲?” 解缙道,有诗为证:
数尺丝纶入水中,
金钩抛去荡无踪。

凡鱼不敢朝天子,
万岁君王只钓龙。

朱元璋龙颜大悦:“原来如此!”。

挖苦马屁精的诗句

挖苦马屁精的诗句

挖苦马屁精的诗句挖苦马屁精的诗句有:
《醉太平》
夺泥燕口,削铁针头,
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

鹌鹑嗉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
蚊子腹内刳脂油,亏老先生下手!
《结交》唐·孟郊
铸镜须青铜,青铜易磨拭。

结交远小人,小人难姑息。

铸镜图鉴微,结交图相依。

凡铜不可照,小人多是非。

《小人吟》宋·邵雍
小人无耻,重利轻死。

不畏人诛,岂顾物议。

小人无节,弃本逐末。

喜思其与,怒思其夺。

《春帖子词二十首·皇帝合六首》宋·欧阳修阳进升君子,
阴消退小人。

圣君南面治,
布政法新春。

《冬日读白集爱其贫坚志士节病长高人情之句作》宋·文天祥汉祸始外戚,唐乱基宦寺。

小人计已私,颇复指他事。

公卿恬骇机,关河入危涕。

草茅岂无人,死抱经世志。

《论语绝句一百首》宋·张九成
君子何尝去小人,
小人如草去还生。

但令鼓舞心归化,
不必区区务力争。

《赋得古原草送别》清·郑板桥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最无耻、最会拍“马屁”的唐代大诗人宋之问是个什么样的人

最无耻、最会拍“马屁”的唐代大诗人宋之问是个什么样的人

最无耻、最会拍“马屁”的唐代大诗人宋之问是个什么样的人今天介绍一首怀乡诗,作者是宋之问,诗的名字叫《渡汉江》,原诗如下: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这首诗很有名,但是这个诗人却有严重的人格缺陷,如果说前面提到的初唐写《蝉》的诗人虞世南,品性、书法、文辞没有一样不好,被唐太宗称为“五绝”,最后得以善终,可做文人的标杆的话,那么,宋之问简直就可以做他的对立面,据说宋之问在品格上简直一无是处,最后也无善终。

(宋之问像)宋之问(约656 —约713)一名少连,字延清,汾州西河(山西汾阳)人,也有一说是虢州弘农(河南灵宝)人,宋家没有显赫的门第家世。

门庭崛起在宋之问的父亲辈,他的父亲宋令文起自乡闾,矢志于学,交友重义,“比德同道,理阃探索词源论讨。

”多才多艺,不仅“富文辞,且工书,有力绝人,世称‘三绝’。

”文学水平高,书法水平高,又力气惊人,因此唐高宗时做官做到左骁卫郎将和校理图书旧籍的东台详正学士,饶著声誉。

正是在父亲的影响下,宋之问和弟弟宋之悌,宋之逊自幼勤奋好学,各得父之一绝;宋之悌骁勇过人,得了力气一绝;宋之逊精于草隶,得了书法一绝;宋之问则工专文词,得了文学一绝,成当时佳话美谈。

上元二年(675年),长得身材高昂、仪表堂堂的宋之问进士及第,登临“龙门”,踏上了仕进正途,此时,宋之问只有19岁,翩翩美少年,志得又义满,很快,宋之问才名大盛,最终宋之问与同期的大诗人沈佺期并称“沈宋”。

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即开始于这个时候。

武则天当政时,宋之问以文才为宫廷侍臣,很受宠幸,(据说主要是善于拍马逢迎,有“龙门夺袍”的典故,甚至还有自荐面首的诗文传世,只是武则天嫌他口臭才不了了之。

)(龙门夺袍)(附注:龙门夺袍。

据说武则天立大周之后,御驾临幸洛阳龙门香山寺游玩。

“命群官赋诗,先成者赐以锦袍”。

并由她的文学侍从著名才女上官婉儿主持并裁定优劣。

诗人们的“马屁诗”

诗人们的“马屁诗”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唐代:王维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

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唐代:苏颋东望望春春可怜,更逢晴日柳含烟。

宫中下见南山尽,城上平临北斗悬。

细草偏承回辇处,轻花微落奉觞前。

宸游对此欢无极,鸟哢声声入管弦。

侍宴长宁公主东庄应制唐代:李峤别业临青甸,鸣銮降紫霄。

长筵鹓鹭集,仙管凤凰调。

树接南山近,烟含北渚遥。

承恩咸已醉,恋赏未还镳。

献钱尚父[ 唐] 贯休贵逼人来不自由,龙骧凤翥势难收。

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

鼓角揭天嘉气冷,风涛动地海山秋。

东南永作金天柱,谁羡当时万户侯。

清平调·名花倾国两相欢[ 唐] 李白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清平调·其一[ 唐] 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清平调·其二[ 唐] 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一剪梅·游蒋山呈叶丞相》辛弃疾独立苍茫醉不归。

日暮天寒,归去来兮。

探梅踏雪几何时。

今我来思,杨柳依依。

白石冈头曲岸西。

一片闲愁,芳草萋萋。

多情山鸟不须啼。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解缙数尺丝纶入水中,金钩抛去荡无踪。

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钓龙。

《同沈驸马赋得御沟水》李贺入苑白泱泱,宫人正靥黄。

绕堤龙骨冷,拂岸鸭头香。

别馆惊残梦,停杯泛小觞。

幸因流浪处,暂得见何郎。

赠崔侍郎朝代:唐朝|作者:李白黄河二尺鲤,本在孟津居。

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

故人东海客,一见借吹嘘。

风涛倘相见,更欲凌昆墟。

郑驸马宅宴洞中朝代:唐朝|作者:杜甫主家阴洞细烟雾,留客夏簟清琅玕。

春酒杯浓琥珀薄,冰浆碗碧玛瑙寒。

误疑茅堂过江麓,已入风磴霾云端。

自是秦楼压郑谷,时闻杂佩声珊珊。

同沈驸马赋得御沟水朝代:唐朝|作者:李贺入苑白泱泱,宫人正靥黄。

中国历史上,那些令人拍案叫绝的拍马屁

中国历史上,那些令人拍案叫绝的拍马屁

中国历史上,那些令人拍案叫绝的拍马屁拍马屁,源于元朝文化,蒙古族的一般百姓牵着马相遇时,常要拍拍对方马的屁股,摸摸马膘如何,并附带随口夸上几声“好马”,以博得马主人的欢心。

可是相沿很久以后,有的人不管别人的马好坏、强弱,都一味地只说奉承话,把劣马也说成是好马了。

逐渐人们就把对上司的奉承称为“拍马屁”,用于讽刺不顾客观实际,专门谄媚奉承、讨好别人的行为。

中国是人情社会,现代人相互之间还要恭维一下,更不要说古代了,古代官僚几乎都需要学会拍马屁,否则混不下去,谁不愿意听好话呢,拍马屁的最高境界也应该是拍而无形。

一个成功的马屁要拍到让对方毫无察觉,达到润无细无声的地步才叫拍马屁,此为上等。

今天小编就介绍几个拍案叫绝的马屁,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收藏,也可以分享给你的朋友一、先抑后扬唐玄宗时期,安禄山到长安,见到太子不肯下跪。

唐玄宗知道后,怒斥安禄山为何不拜太子。

安禄山:““臣蕃人,不识朝仪,不知太子是何官?”唐玄宗说:“太子是储君,将来要继承朕江山的人。

”安禄山立马下跪说:“臣愚蠢,只知陛下,不知太子,今当万死!”唐玄宗哈哈一笑,不仅没有治罪于安禄山,反而对他很恩宠。

一般的拍马屁只会让被拍着呵呵一笑,但是安禄山这个马屁拍的跌宕起伏,让唐玄宗心里一紧一松,犹如茅塞顿开般的畅快。

二、登堂入室解缙在朝中做官,深得朱老板厚爱,一次,朱老板想考考解缙,便说后宫妃生了个孩子,解说:“吾皇昨夜降金龙。

”朱老板说:是位千金。

解对:“化作仙女下九重。

”朱老板说:可惜死了。

解对:“料是人间留不住”。

朱老板又道:丢到金水河去了。

解对道:“翻身跳入水晶宫。

”还有一次,朱老板约解缙一起钓鱼。

过了半天,朱老板一条都未钓到,解缙却钓了好几条,朱老板面子上搁不住,心里怒火燃起。

解缙一看,呵呵一笑,吟道:“数尺丝纶落水中,金钓抛去永无踪。

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钓龙。

”解缙绝壁的拍马屁者个中翘楚,将马屁拍得风雅,拍的流畅,拍成一件艺术品。

令人拍案叫绝的马屁诗

令人拍案叫绝的马屁诗

令人拍案叫绝的马屁诗•1.解缙拍朱元璋的马屁诗数尺丝纶入水中,金钩抛去荡无踪。

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钓龙。

某日解缙与朱元璋在御花园的池塘钓鱼,解缙技术好,接连钓了几条大鱼,而皇上钓了半天则一无所获,甚为尴尬郁闷。

解缙道:“皇上,你没发现鱼也如此知礼节吗?”皇上听了疑而问曰:“此话怎讲?” 解缙道,有诗为证:数尺丝纶入水中,金钩抛去荡无踪。

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钓龙。

朱元璋龙颜大悦:“原来如此!”2.唐伯虎拍马屁诗这个婆娘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尘。

生下五男都是贼,偷得蟠桃献母亲。

一财主为其母摆寿宴,多次邀请唐伯虎,伯虎推辞不得,只得出席。

席间,财主请伯虎为其母题诗以贺,伯虎在众人面前更不好推辞,乃乘酒兴挥笔写了第一句:这个婆娘不是人,财主五兄弟脸上顿现怒色,“婆娘”有鄙视之意,“不是人”的评价任谁也受不了啊。

伯虎不以为意,稍一醮墨,题出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

财主五兄弟脸色立即阴转晴,厅上掌声一片。

掌声未已,伯虎又挥毫写下第三句:生下五男都是贼,这还得了?财主五兄弟怒目圆睁,几乎要挥拳了,虽然财富的积累过程的确有剥盗之嫌,可也不能当这么多人面来羞辱啊!伯虎微微一笑,写下了最后一句:偷得蟠桃献母亲。

宾客们掌声雷动,财主五兄弟眉开眼笑。

五个人能到天上去偷蟠桃,也非俗子啊。

九天仙女又吃了能长寿的蟠桃,可是万寿无疆了!这个马屁拍得可谓惊险刺激而绝妙。

3.祝枝山题画东边一棵大柳树;西边一棵大柳树;南边一棵大柳树;北边一棵大柳树。

任你东西南北,千丝万缕,总系不得郎舟住。

这边啼鹧鸪,那边唤杜宇,一声声:“行不得也,哥哥!”一声声:“不如归去!”同是江南才子的祝枝山到唐伯虎家客住时,杭州太守慕名拿出一画交唐伯虎请他题诗。

祝枝山开口要200两银子。

太守哪里舍得出这么多,只送来100两。

祝枝山大为不快。

他展开画轴,见画的是个码头,岸上有几株杨柳,杨柳上有几只鹧鸪和杜宇(杜鹃鸟),一小船泊在柳荫下,一商人模样的男子站在船头似要远行,有女子则立于岸上,脸现依依不舍状。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十首马屁诗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十首马屁诗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十首马屁诗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十首马屁诗第一首:明太祖朱元璋,因一首马屁诗而免了一大群和尚的罪。

朱元璋年轻时在皇觉寺做过和尚,当年曾在庙壁上题诗。

做了皇帝后故地重游,壁上之诗早已没了踪影。

他不禁勃然怒起,欲迁怒于寺里众和尚。

眼看大祸将临,方丈为推脱责任而赋诗道:圣上题诗不敢留,诗题壁上鬼神愁。

谨将法水轻轻洗,犹有龙光射斗牛。

几句哄鬼的话,吹捧得也实在是太离谱,然而朱元璋偏听得心花怒放,得意万分,一场行将降临的灾祸随之而烟消云散了第二首:若遇上残忍嗜杀者,那就更得挖空心思拣好听的话来保住自己的一颗头颅。

唐末以诗而名满天下的杜荀鹤就在这种情况下作了一首马屁诗。

当时,朱温被封梁王,坐拥四镇,权倾一时。

朱温为人阴狠刚烈,左右之人稍忤其意,立即处死。

对于这么一个杀人恶魔,求仕心切的杜荀鹤竟也冒死求见。

杜荀鹤赶到洛阳上了求见的帖子后,等了好长时日才蒙召见。

这天,杜荀鹤战战兢兢地进了朱温的便厅。

适逢此时艳阳高照而雨丝飘洒,朱温认为是件稀奇事,即要杜荀鹤就此赋诗。

诗的好坏不仅关系到自己朝思暮想的官位,而且连生死都搭上了,杜荀鹤自然是抖擞精神,绞尽脑汁往吉利动听的事上想,总算皇天不负有心人,吟出一诗:同是乾坤事不同,雨丝飞洒日轮中。

若教阴晴都相似,争表梁王造化工!把太阳雨这种自然现象附会为是上天对朱温的歌功颂德,朱温被吹捧得喜滋滋、飘飘然,对杜荀鹤大加赏识,优礼有加。

朱温篡唐登基后,又授以杜荀鹤翰林学士之职。

第三首:明初的僧人宗泐遇到的情况更加险恶。

明太祖朱元璋与马后是患难夫妻,感情深厚。

马后不幸先太祖而去,朱元璋悲痛之际又遇下葬日风雨大作,雷电交加。

朱元璋心中郁闷至极,招来宗泐询问缘由。

朱元璋是一句话不对劲就要叫你人头落地的,宗泐自然要全力应对,一路往前走,一路上就将脑筋转得飞快。

到得朱元璋面前已经有了主意,即以一首诗作答:雨落天垂泪,雷鸣地举哀。

西方诸佛子,同送马如来。

将马后尊奉为佛祖如来,连上天也用雷雨为她举哀,菩萨也来送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史上著名的十首拍马屁诗
中国史上著名的十首拍马屁诗拍马是一个技术活,除了要脸厚嘴甜会来事儿之外,还要讲究技巧,要以最恰当的力度,拍到受拍者感觉最舒服的地方。

否则只会是弄巧成拙,轻则鼻青脸肿,重则呜呼哀哉。

特别是在封建时代,帝王手握生杀予夺的大权,身边的臣子既可能因言语文字的不慎而惹祸,也可能因颂扬而得到恩宠。

随侍之人不得不小心谨慎,察言观色,见风使舵。

中国是诗国,不仅作诗、吟诗是普遍现象,还有人赋予诗歌以一定的实际功用,因此,著名马屁诗也应运而生:第一首:南唐中主李璟好钓鱼,一次带了伶人李家明与一帮侍从在池塘边垂钓。

李家明运气好,不一会就钓到好几条鱼,李璟的钓竿却是纹丝不动。

李璟心中老大不高兴,却又不便发作。

李家明见中主面有愠色,便很机智地禀报中主,请求就其钓鱼赋上一首诗。

得到恩准后,他即赋道:玉甃垂钩兴正浓,碧池春暖水溶溶。

凡鳞不敢吞香饵,知是君王合钓龙。

帝王君临天下,钓鱼自然不同于常人,一般的鱼儿连上钩的资格都没有,只有那神异的蛟龙才配上御钩。

马屁一拍果然奏效,李璟的脸色立即由阴转晴,趁机也就结束了那令人扫兴的垂钓。

第二首:若遇上残忍嗜杀者,那就更得挖空心思拣好听的话来保住自己的一颗头颅。

唐末以诗而名满天下的杜荀鹤就在这种情况下作了一首
马屁诗。

当时,朱温被封梁王,坐拥四镇,权倾一时。

朱温为人阴狠刚烈,左右之人稍忤其意,立即处死。

对于这么一个杀人恶魔,求仕心切的杜荀鹤竟也冒死求见。

杜荀鹤赶到洛阳上了求见的帖子后,等了好长时日才蒙召见。

这天,杜荀鹤战战兢兢地进了朱温的便厅。

适逢此时艳阳高照而雨丝飘洒,朱温认为是件稀奇事,即要杜荀鹤就此赋诗。

诗的好坏不仅关系到自己朝思暮想的官位,而且连生死都搭上了,杜荀鹤自然是抖擞精神,绞尽脑汁往吉利动听的事上想,总算皇天不负有心人,吟出一诗:同是乾坤事不同,雨丝飞洒日轮中。

若教阴晴都相似,争表梁王造化工!把太阳雨这种自然现象附会为是上天对朱温的歌功颂德,朱温被吹捧得喜滋滋、飘飘然,对杜荀鹤大加赏识,优礼有加。

朱温篡唐登基后,又授以杜荀鹤翰林学士之职。

第三首:明初的僧人宗泐遇到的情况更加险恶。

明太祖朱元璋与马后是患难夫妻,感情深厚。

马后不幸先太祖而去,朱元璋悲痛之际又遇下葬日风雨大作,雷电交加。

朱元璋心中郁闷至极,招来宗泐询问缘由。

朱元璋是一句话不对劲就要叫你人头落地的,宗泐自然要全力应对,一路往前走,一路上就将脑筋转得飞快。

到得朱元璋面前已经有了主意,即以一首诗作答:雨落天垂泪,雷鸣地举哀。

西方诸佛子,同送马如来。

将马后尊奉为佛祖如来,连上天也用雷雨为她举哀,菩萨也来送行。

这样的天气正是上天赐福,吉祥得很。

朱元璋的满腔不快因此而
飞到九霄云外去了,宗泐因此而逃过了这一劫。

第四首:明太祖朱元璋,因一首马屁诗而免了一大群和尚的罪。

朱元璋年轻时在皇觉寺做过和尚,当年曾在庙壁上题诗。

做了皇帝后故地重游,壁上之诗早已没了踪影。

他不禁勃然怒起,欲迁怒于寺里众和尚。

眼看大祸将临,方丈为推脱责任而赋诗道:圣上题诗不敢留,诗题壁上鬼神愁。

谨将法水轻轻洗,犹有龙光射斗牛。

几句哄鬼的话,吹捧得也实在是太离谱,然而朱元璋偏听得心花怒放,得意万分,一场行将降临的灾祸随之而烟消云散了。

第五首:唐朝嗣圣年间,中宗李显的韦后欲步武则天的后尘,在宫中大发雌威,极力排挤中宗,争揽大权。

内宫的一班趋炎附势者惟韦后的马首是瞻,争相讨好巴结。

一次宫中举行宴会,一名优伶即不失时机地唱了一首《回波词》:回波迩时栲栳,怕妇也是大好。

外边只有裴谈,内里无过李老。

裴谈时任御史大夫,是朝内出了名的惧内者,“李老”即指中宗。

优伶为了拍韦后的马屁,竞不惜出皇上的丑。

韦后被拍得心花怒放,洋洋得意地盯着中宗微笑,懦弱成性的中宗只有无奈地陪笑脸。

优伶则因马屁拍得好,得了韦后重重的一笔赏赐。

第六首:士大夫的趋炎附势、溜须拍马一点也不比那位优伶逊色。

清朝乾隆时的方面大员阮元就是靠马屁诗登上高位的。

阮元最初任职翰林院,官职并不高。

一年翰林院举行大考,由乾隆亲自主持,考试的诗题为《眼镜》。

阮元在此前已从和珅那里了解到乾隆是
不戴眼镜的,因此能胸有成竹地揣摸上意,从容不迫地赋了一首长诗,其诗末四句最为肉麻:眸瞭何须此,瞳重不恃他。

圣人原未御,目力寿徵多。

眼内有两个瞳仁称为“重瞳”,据说舜就生有重瞳,因此“重瞳”便成了圣君的象征。

乾隆目力甚好,用不着戴眼镜,阮元借此将其吹捧为古之圣君——舜。

诗句搔到了乾隆的痒处,阮元遂被拔置为一等一名。

从此以后便官运亨通,青云直上,后来官至总督、巡抚。

第七首:清朝乾隆时的方面大员阮元就是靠马屁诗登上高位的。

多年后忆起旧事,他还沾沾自喜地赋诗道:高宗寿八旬,目无叆叇照。

臣赋眼镜诗,褒许从优诏。

叆叇是眼镜的别名。

诗中的沾沾自喜之情溢于言表。

第八首:元末明初的王冕在《儒林外史》中被树为隐士的楷模,这个形象也深入人心,似乎成了他专有的品牌。

其实,他也有庸俗、人格低下的一面。

王冕才高八斗,胸怀大志,然而身当乱世却是怀才不遇。

后来见了“真命天子”朱元璋十分振奋,于是作《应教题梅》诗以吹捧:猎猎西风吹倒人,乾坤无处不生尘。

胡儿冻死长城下,始信江南别有春。

末句吹捧当时朱元璋辖下的江南如春天般温暖、光明,与前三句描述的险恶环境形成鲜明对比。

朱元璋自然是龙颜大悦,立即授王冕以谘议参军的官职。

然而,王冕太无官运,甫上任便呜乎哀哉了。

第九首:也有人马屁拍在了马腿上,本欲借拍马屁以讨好媚上,不曾想却惹火烧身,甚至招来杀身之祸。

明朝初年,僧人来复自江西应
召进京建法会。

一次朱元璋赐宴,来复赋诗一首以表感激之情:金盘苏合来殊域,玉碗醍醐出上方。

稠迭滥承上天赐,自惭无德颂陶唐。

诗句说宴会上点的是来自异域的苏合香,喝的是只有天上才有的醍醐,各种佳肴罗列桌上,自己领受如此美味实在惭愧。

本来是一首谄媚讨好之诗,猜忌心特重的朱元璋偏能嗅出异样的味道来。

第一句中的“殊域”本是异国的意思,朱元璋却认为“殊”字拆开是“歹”“朱”,无异于是指着自己这朱姓皇帝的鼻尖谩骂。

朱元璋于是勃然怒起,来复因而落得个身首异处的可悲下场,这实在是他始料不及的。

第十首:拍与被拍是地位使然,一旦角色转换,被拍者也会变为拍者。

南北朝时的陈后主陈叔宝荒淫无度,惯于听入耳顺心的话,因此被一帮宵小无耻之徒所包围。

陈亡于隋,后主由君王沦为阶下囚,权势的丧失使他对隋的统治者低声下气,极尽吹捧拍马之能事。

一次陪侍隋文帝登芒山,他借机赋诗道: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

太平无以报,愿上东封书。

“东封书”指封禅书,古代帝王往往到泰山向上天祷告,以表明自己是真命天子,其君权乃上天所授。

诗句颂扬隋文帝功高德厚,完全有到泰山封禅的资格,而自己愿代拟封禅书。

奴才相十足,而作为亡国君主更是大跌身份的。

孔子所提倡的诗教中有“兴、观、群、怨”的说法,其中的“群”即指诗歌可以帮助人们沟通感情,他老先生绝对没料到后世的人们会用诗歌拍马屁的方法来沟通感情,可慨也
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