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化学(浙江大学)第4章
浙大版_普通化学第六版知识点归纳【通用】.ppt

(4)多重平衡规则: Kθ= Kθ1. Kθ2 3.化学反应等温方程式:
(1) ΔrGm(T) = -RTlnK(T)
(2)ΔrGm (T)= RT lnJc/K
ΔrGm (T) = RT lnJp /K
(3) ln Kθ(T)=-ΔrHθm / RT +ΔrSθm / R
= ( ) ln K2θ
K1θ
➢ n=1,2,3,4,5,6等正整数,电子层分别用K,L,M,N,O,P表示, 称 为电子层的符号。
➢在氢原子中n值越大的电子层,电子的能量越高。但在多电 子原子中,核外电子的能量则由主量子数n和角量子数l两者决 定。
最新.课件
16
2.角量子数 l
角量子数 l 可表示原子轨道或电子云的形状。
l= 0, 1, 2, 3, …, (n-1) ➢ l=0时(s轨道),原子轨道或电子云呈球形分布; ➢ l=1时(p轨道),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图为双球面,电子云 的角度分布的图为两个交于原点的橄榄形曲面; ➢ l=2(d轨道)及3(称f轨道)时,原子轨道的形状更为复杂。 ➢ 角量子数就表示同一电子层n的不同“电子亚层”。 ➢ n, l相同的各原子轨道属于同一 “电子亚层”,简称“亚 层”。
(2)生成沉淀(配离子)影响:氧化型形成沉淀 ,E↓;还原型形成沉淀 ,
E↑; 氧化型和还原型都形成沉淀,看二者Ks 的相对大小。
最新.课件
6
4. 电动势E与△G的关系
-DrG =Welec,max
DrGm= --zFE 或 DrGmθ = --zFE θ
5.电极电势的应用
(1)氧化剂和还原剂相对强弱的比较 E(O/R) O氧化能力 R还原能力
a O + z e - = b R (R=8.315 J ·K -1 ·mol-1 ;F = 96,485 C ·mol-1 ;T=298.15K)
浙江大学工程化学第四章习题答案参考

第四章 化学反应与能源§4. 1 热化学与能量转化 练 习 题 (p. 136)1.(1) a 、b ; (2) b 、d ; (3) c ; (4) b 。
2. (1) (s)CO CaO(s) (s)CaCO 2C8103+−−−→−∆f H m (298. 15 K)/kJ ⋅mol -1 -1207. 6 -634. 9 -393. 5 ∆r H m (298. 15 K) = [ (-634. 9) + (-393. 5) -(-1207. 6)] kJ ⋅mol -1= 179. 2 kJ ⋅mol -1∆U = ∆H - ∆nRT = [179.2 - 1 ×8. 314 ×1083. 15 × 10―3] kJ ⋅mol -1 = 179. 2 kJ ⋅mol -1(2) O(l)H 2 (g)O (g)H 22C2522−−→−+∆f H m (298. 15 K)/kJ ⋅mol -1 0 0 -285. 8 ∆r H m (298. 15 K) = [2 ×(-285. 8) - 2 ×0 - 0 ] kJ ⋅mol -1 = -571. 6 kJ ⋅mol -1 ∆U = ∆H - ∆nRT = [-571. 6 - (-3) × 8. 314 ×298. 15 × 10―3] kJ ⋅mol -1= -564. 16 kJ ⋅mol -1(3) O(g)H 2 (g)CO (g)O (g)CH 22C2524+−−→−+∆f H m (298. 15 K)/kJ ⋅mol -1 -74. 6 0 -393. 5 -241. 8 ∆r H m (298. 15 K) = [(-393. 5) + 2 × (-241. 8) - (-74. 6)] kJ ⋅mol -1 = -802. 5 kJ ⋅mol -1∆U = ∆H - ∆nRT = [-802. 5 - 1 × 8. 314 ×298. 15 × 10―3] kJ ⋅mol -1= -804. 98 kJ ⋅mol -1(4) Cu (aq) Zn Zn (aq)Cu 2C252+−−−→−+++∆f H m (298. 15 K)/kJ ⋅mol -1 64. 8 0 -153. 9 0 ∆r H m (298. 15 K) = [(-153. 9) + 0 - 64. 8 -0 ] kJ ⋅mol -1 = -218. 7 kJ ⋅mol -1 ∆U = ∆H - ∆nRT = [-218. 7 - 0 × 8. 314 ×298. 15 × 10―3] kJ ⋅mol -1= -218. 7 kJ ⋅mol -1∆U 与 ∆H 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有气体参与的反应。
普通化学第五版浙江大学课后习题答案

普通化学第五版第一章 习题答案1. 答案(1-)(2-)(3+)(4-)2. 答案(1c )(2d )(3a )(4d )(5abd )(6ad )(7d )(8d )3. 答案(1)燃烧前后系统的温度(2)水的质量和比热(3)弹式量热计热容4..答案:根据已知条件列式K C g K g J g molg mol J b )35.29659.298](120918.4[5.0122100032261111-+⨯⋅⋅-=⨯⋅⋅⨯----- C b =5.答案:获得的肌肉活动的能量=kJ mol kJ mol g g 8.17%3028201808.311=⨯⋅⨯⋅--6. 答案:设计一个循环 3× )(2)(32s Fe s O Fe →×3→)(243s O Fe )(3s FeO ×2()+2+6p q =3 17.166)1.38(2)6.58()6.27(3-⋅-=----=mol kJ q p7.答案:由已知可知 ΔH=ΔH=ΔU+Δ(PV )=ΔU+P ΔVw ‘=-P ΔV= -1×R ×T = ×351J =ΔU=ΔH-P ΔV=下列以应(或过程)的q p 与q v 有区别吗 简单说明。
(1) NH 4HS 的分解NH 4HS(s) NH 3(g)+H 2S(g)(2)生成的HClH 2(g)+Cl 2(g) 2HCl(g) (3) mol CO 2(s)(干冰)的升华CO 2(s) CO 2(g)(4)沉淀出 AgCl(s)AgNO 3(aq)+NaCl(aq) AgCl(s)+NaNO 3(aq)9.答案:ΔU-ΔH= -Δ(PV )=-Δn g RT (Δn g 为反应发生变化时气体物质的量的变化) (1)ΔU-ΔH=-2×(2-0)××1000= -(2)ΔU-ΔH=-2×(2-2)×R ×T= 0 (3)ΔU-ΔH=-5×(1-0)××/1000= (4)ΔU-ΔH=-2×(0-0)×R ×T= 010.(1)4NH 3(g)+3O 2(g) = 2N 2(g) +6H 2O(l) 答案(2)C 2H 2(g) + H 2(g) = C 2H 4(g) 答案 (3)NH 3(g) +稀盐酸 答案 写出离子反应式。
普通化学第五版浙江大学课后习题答案免费

大众化学第五版第一章习题谜底1.谜底〔1-〕〔2-〕〔3+〕〔4-〕2.谜底〔1c 〕〔2d 〕〔3a 〕〔4d 〕〔5abd 〕〔6ad 〕〔7d 〕〔8d 〕3.谜底〔1〕熄灭前后零碎的温度〔2〕水的品质跟比热〔3〕弹式量热计热容4..谜底:依照曾经明白前提列式K C g K g J g molg mol J b )35.29659.298](120918.4[5.0122100032261111-+⨯⋅⋅-=⨯⋅⋅⨯-----C b =849J.mol -15.谜底:取得的肌肉运动的能量=kJ mol kJ mol g g8.17%3028201808.311=⨯⋅⨯⋅--6.谜底:计划一个轮回3×)(2)(32s Fe s O Fe →×3→)(243s O Fe )(3s FeO ×2〔-58.6〕+2(38.1)+6p q =3(-27.6)17.166)1.38(2)6.58()6.27(3-⋅-=----=mol kJ q p7.谜底:由曾经明白可知ΔH=39.2kJ.mol -1ΔH=ΔU+Δ〔PV 〕=ΔU+P ΔVw ‘=-P ΔV=-1×R ×T=-8.314×351J=-2.9kJ ΔU=ΔH-P ΔV=39.2-2.9=36.3kJ8.以下以应〔或进程〕的q p 与q v 有区不吗?复杂阐明。
〔1〕2.00molNH 4HS 的剖析NH 4HS(s)NH 3(g)+H 2S(g)〔2〕天生1.00mol 的HClH 2(g)+Cl 2(g)2HCl(g) 〔3〕5.00molCO 2(s)〔干冰〕的升华CO 2(s)CO 2(g) 〔4〕积淀出2.00molAgCl(s)AgNO 3(aq)+NaCl(aq)AgCl(s)+NaNO 3(aq)9.谜底:ΔU-ΔH=-Δ〔PV 〕=-Δn g RT(Δn g 为反响发作变更时气体物资的量的变更) (1)ΔU-ΔH=-2×(2-0)×8.314×298.15/1000=-9.9kJ(2)ΔU-ΔH=-2×(2-2)×R ×T=0(3)ΔU-ΔH=-5×(1-0)×8.314×(273.15-78)/1000=-8.11kJ (4)ΔU-ΔH=-2×(0-0)×R ×T=010.〔1〕4NH 3(g)+3O 2(g)=2N 2(g)+6H 2O(l)谜底-1530.5kJ.mol -1〔2〕C 2H 2(g)+H 2(g)=C 2H 4(g)谜底-174.47kJ.mol -1〔3〕NH 3(g)+稀盐酸谜底-86.32kJ.mol -1写出离子反响式。
普通化学_4

4.1.2 电极和电极电势的表示方式
国际化学会对电极和电极电势的表示方法没有强制规定。中国国 家标准采用的电极电势是还原电势。即对应以氧化态为反应物, 还原态为产物的电极反应的电势。如: Fe2+(aq) + 2e = Fe(s)
o Fe
2
|Fe
0.771V
相对应的,电极的表示方法的通式为:
显然,电池反应是两个电极反应的加和。
书写原电池反应时,应当标注反应组分的状态、浓度或压力。
||
||
9
原电池的表示方法
原电池的表示使用电池图式。电池图式可以准确地反 映原电池的化学性质以及原电池中所发生的反应。如 铜-锌电池的电池图式为: (–)Zn(s) | Zn2+(c1) Cu2+(c2) | Cu(s)(+)
(2) 熟悉浓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以及电极电势的应用: 能比较氧化剂还原剂的相对强弱,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 行的方向和程度。
||
||
2
4.0 本章各节内容及学习重点和难点
4.1 电极电势的产生 4.2 原电池的电池反应
4.3 原电池的电动势(重点)
4,4 电极和电极电势(重点)
4.5 电动势与电极电势在化学中的应用(重点)
按照化学定义的电极在原电池和电解池中是统一的。
2 电极的物理定义: 电势高的电极为正极,电势低的电极为负极。
按照物理定义的电极在原电池和电解池中不一致。
||
||
7
4.1.4 原电池和电解池
在原电池中,电极Zn2+|Zn上发生氧化 反应,表面有富余电子,电势较低, 按照电极定义,为阳极或负极。电极 Cu2+|Cu上发生还原反应,缺少电子, 电势较高,则为阴极或正极。 在电解池中,Zn电极连接负极,电势 较低为负极,电子流向Zn电极,溶液 中Zn2+在金属表面还原为Zn,为阴极 极。Cu电极连接电源正极,电势较高 为正极,电极上的Cu则因失去电子而 溶解发生氧化反应,为阳极。 担负两个电解质溶液间导电任务的是 盐桥,一般使用KCl溶胶。目的是消 除溶液接触(称液接)。使电池具备可 逆的一个要求。
浙江大学新编普通化学(第二版)第4章_化学反应动力学基础

=-457kJ·mol-1, Kθ极大。生成物状态相 如:O2+H2=2H2O,ΔrGθ m 比反应物状态具有极大的稳定性,这仅说明了该反应能够进行得 很彻底。可能性并不是现实性。实际上这个反应需要提供引发反 应的最小激发能。实现反应的条件、快慢与原子重新组合的步骤, 这些都不是化学热力学的研究内容。 可能性研究: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化学热力学是研究反应进 行的方向及影响因素和化学平衡的科学,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 研究化学反应自发进行的方向及其影响因素和化学平衡的科学。 研究方法是比较状态的热力学量的高低。 现实性研究:化学反应的快慢与机理。化学动力学是研究反应速 率的科学,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研究化学反应的快慢及其影响 因素和化学反应机理。研究方法是通过实验测定、记录反应过程 中物质的形态和浓度,配合物质结构原理、数学方法的应用解决 反应机理和数理方程问题。
r
1/2
无简单 1+k ' [ HBr ]/[Br2 ] 级数 k [S] 无简单 r K s +[S] 级数
k [H 2 ][Br2 ]1/2
应尽量将速率表达为整式且指数为整数或分数。
反应级数与反应速率常数的确定方法:
1. 微分法 ln r ln k ln cA 原理为: r k cA 实验确定的步骤:⑴由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ti,ci); ⑵获得各数据点上曲线的切线斜率,得到(ti ,ri),取 对应数据(ci ,ri)处理得(lnci ,lnri);⑵若(lnci ,lnri)为 直线则斜率即为级数、截距为lnk,速率具有整式表达 式;若(lnci ,lnri)不为直线则反应没有级数。
速率对 数lnr 浓度c (t2,c2)
反应物[R] 反应物[R]
《普通化学》第4章作业题解(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

= 0.15 + 0.0885 = 0.238 V ∴E = (+) - (-) = 0.770 - 0.238 = 0.532 V (4) 使用后: c(Fe3+) ↙, c(Fe2+) ↗, ∴ (+) ↙;
= 31.39
解得:K⊝
2021/1/14
=2.43
×1031
15. 计算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和所组成的原电池 的电动势(设离子浓度均为1.0 mol·dm-3)。 Fe3++I-= Fe2+ + ½ I2 解:⊝+ = ⊝(Fe3+/ Fe2+) = 0.770 V ⊝- = ⊝(I2/I-) = 0.535 V ∴E⊝ = ⊝+ - ⊝- = 0.770 - 0.535 = 0.235 V
(2) ⊝(Fe3+/Fe2+) = +0.770 V ⊝(Cr2O72-/Cr3+ ) = +1.33 V E⊝ = ⊝(Fe3+/Fe2+) - ⊝(Cr2O72-/Cr3+ ) = 0.770 - 1.33 = -0.56 V < 0 即Cr2O72-为氧化剂, Fe2+为还原剂 所以反应逆向进行。
(2) 负极:Ni = Ni2+ + 2e-;正极:Sn4+ + 2e- = Sn2+ ∴原电池符号:
(-) Ni | Ni2+ (c1) || Sn2+(c2) , Sn4+(c3) | Pt (+)
浙江大学《普通化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电化学与金属腐蚀)【圣才出品】

②镉镍电池 镉镍电池的总反应为
6 / 66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4 / 66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1.氧化剂和还原剂相对强弱的比较 (1)电极电势代数值小 ①当该电极越易収生氧化反应,其还原态物质越易失电子,则该电极是较强的还原剂; ②该电极的氧化态物质越难得电子,则该电极是较弱的氧化剂。 (2)电极电势代数值大 ①该电极上越易収生还原反应,其氧化态物质越易得电子,则该电极是较强的氧化剂; ②该电极的还原态物质越难失电子,则该电极是较弱的还原剂。 2.反应斱向的判断 在原电池中,由亍 ΔG=-nEF,若 E>0,则 ΔG<0,在没有非体积功的恒温恒压条件 下,反应可以自収迚行。 3.反应迚行秳度的衡量 (1)KΘ 不 EΘ 的关系 在原电池的热力学讨论中,T=298.15K 时电池反应的平衡常数 KΘ 不电池的标准电动 势 EΘ 的关系为 lnKΘ=nEΘ/(0.05917V)。 (2)分析反应迚行的秳度 当电池反应为所讨论的化学反应时,可通过该原电池的 EΘ 推算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Θ, 从而分析该反应能够迚行的秳度。
电能势为 E 的电池反应 aA(aq)+bB(aq)=gG(aq)+dD(aq),其电势能表达式为
E E RT ln nF
c(G) / c c( A) / c
g a
c(D) / c d c(B) / c b
2 / 66
圣才电子书
①锌锰干电池
锌锰干电池的总反应为
Zn(s)
2MnO2
(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氧化还原电极 Fe3+/Fe2+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11
4.1.2 原电池的热力学
1.电池反应的△Gm与电动势E的关系 对电动势为E的电池反应: Cu2++Zn→Zn2++Cu
根据标准摩尔生成焓和标准摩尔生成吉 布斯函数,可求得(298.15K时):
rHm = -217.2 kJ· -1 mol
与待测电极组成原电池后,测 其电池反应的电动势E。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图4.1 标准氢电 极示意图
末
页
17
附例4.1:Zn与H2在标准条件下组成电池,Zn为负极,在 25℃时测得电池的电动势E = 0.7618V。求 φ (Zn2+/Zn) = ?
解:根据 E= φ(正极)- φ(负极)
0.7618V = 0V–φ (Zn2+/Zn) 可求出待测电极φ (Zn2+/Zn)的标准电极电势 得: (Zn2 / Zn) = – 0.7618V
b(还原态)
离子浓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可从热力学推导而得如 下结论: RT [c(氧化态)c ]a / ln (4.4a) b
nF
[c(还原态)c ] /
又如,T=298.15K时:
0.05917 V [c(氧化态)/ c ]a lg n [c(还原态)/ c ]b
(4.4b)
- 能斯特方程式表示为: 4OH
0.05917 V [ p (O 2 ) / p ] (O2 / OH ) lg 4 4 [c(OH ) c ] /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26
附例4.2 计算OH-浓度为0.100mol· -3时,氧的电 dm -)。已知:p(O )=101.325kPa, 极电势 φ(O2/OH 2 T=298.15K。 解:从附录10中可查得氧的标准电极电势: -(aq) , (O /OH -)=0.401V φ 2 O2(g)+ 2H2O +4e 4OH 当c(OH -)=0.100mol· -3时,氧的电极电势为 dm
(H /H2 ) 0V
上一页 下一页
首
页
末
页
16
标准氢电极
标准氢电极:将镀有一层疏松铂
黑的铂片插入a(H+) = 1 的酸溶液中。 在298.15K时不断通入p(H2) =100kPa的 纯氢气流,铂黑很易吸附氢气达到饱 和,同时对电化学反应有催化作用, 使氢气很快与溶液中的H+达成平衡。 其可逆程度很高,这样组成的电极称为 标准氢电极。在右上角加“”以示 “标准”,括号中电对“H+/H2”表示 “氢电极”。 未知 的测定:标准氢电极
RT [c(产物)c ]b / EE ln nF [c(反应物)c ]a /
上式称为电动势的能斯特(W.Nernst)方程,电动势 是强度性质,其值与反应中化学计量数的选配无关。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13
4.2 电极电势
4.2.1标准电极电势 原电池能够产生电流,表明原电池两极间存在 电势差,即每个电极都有一个电势,称为电极电 势。用符号:(氧化态/还原态)表示。
如: (Zn2+/Zn); (Cu2+/Cu);
(O2/OHˉ); (MnO4ˉ/Mn2+);
(Cl2/Clˉ)等。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14
电池反应的K 与标准电动势E 的关系 已知K 与rGm的关系如下:
r Gm RT ln K
而 ΔrGm = -nFE
nFE 可得: ln K RT
式(4.4a)和(4.4b)称为电极电势的能斯特方程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25
在能斯特方程式中:
① n 为半反应中得失的电子数;
②a[氧]或b[还]皆以半反应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为指数; ③电极反应中某物质若是气体,则用相对分压 p/p 表示。
④纯液体、纯固体不表示在式中。
例如:O2+2H2O+4e
φ (Fe2+/ Fe)= -0.447v
φ (Fe3+/ Fe2+) = 0.771v
2H2O (H2O2/H2O) = 1.776V
H2O2(aq) (O2/H2O2) = 0.695V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24
4.2.2 电极电势的能斯特方程式
对于任意给定的电极,电极反应通式为
a(氧化态)+ne-
上述讨论的电极电势,是在电对的氧化态物质与还原态物 质处于可逆平衡状态,且在整个原电池中无电流通过的条 件下测得的。这种电极电势称为可逆电势或平衡电势。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18
参比电极*
使用标准氢电极不方便,一般常用易于 制备、使用方便且电极电势稳定的甘汞 电极或氯化银电极等作为电极电势的对 比参考,称为参比电极。 如:右图的甘汞电极: Pt∣Hg∣Hg2Cl2∣Cl当c (KCl)为饱和溶液时, φ =0.2412V
对于自发进行的电池反应,都可以把它分成两个部分(相应 于两个电极的反应),一个表示氧化剂的(被)还原,一个表示 还原剂的(被)氧化。对于其中的任一部分称为原电池的半反 应式。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6
(2)半反应(电极反应)涉及同一元素的氧化态和 还原态:
a(氧化态) + ne
b(还原态)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20
标准电极电势表
还原能力逐渐增强
电对 Na+/Na Zn2+/Zn H+/H2 电极反应 Na+(aq)+eˉ =Na(s) Zn2+(aq)+2eˉ = Zn(s) 2H+(aq)+2eˉ = H2 (g) φ /V -2.71 -0.7618 0
Cu2+/Cu
O2/OHˉ F2/Fˉ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5
2. 若干概念
(1) 原电池是由两个半电池组成的;半电池中的反应
就是半反应,即电极反应。因此将半电池又叫电极。 如:电池反应 Cu(s) + 2Ag+(aq) = Cu2+(aq) + 2Ag(s)
在负极上发生Cu的氧化反应: Cu(s)=Cu2+(aq)+2e在正极上发生Ag+的还原反应:2Ag+(aq)+2e-=2Ag(s)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电池 4.2 电极电势 4.3 电极电势在化学上的应用 4.4 化学电源
4.5 电解 4.6 金属的腐蚀与防止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3
4.1 原电池
4.1.1 原电池中的化学反应 1. 原电池组成与反应 将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臵。 电池反应: Cu2++Zn→Zn2++Cu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22
(2) φ 代数值与电极反应中化学计量数的选配无关
φ 代数值是反映物质得失电子倾向的大小,它与 物质的数量无关。 如:Zn2++2e- = Zn 与 2Zn2++4e- = 2Zn φ 数值相同 (3) φ 代数值与半反应的方向无关。 IUPAC规定,表中电极反应以还原反应表示(故 有称之谓“还原电势”),无论电对物质在实际反应 中的转化方向如何,其φ 代数值不变。 如Cu2++2e- = Cu与Cu = Cu2++2e φ 数值相同
式中n是所写电极反应中电子的化学计量数
从反应式可以看出,每一个电极反应中都有两类物 质:一类是可作还原剂的物质,称为还原态物质, 如上面所写的半反应中的Zn、Cu、Ag等;另一类 是可作氧化剂的物质,称为氧化态物质,如Zn2+、 Cu2+、Ag+等。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7
(3) 氧化态和相应的还原态物质能用来组成电对, 通常称为氧化还原电对,用符号“氧化态/还原态” 表示。 一般只把作为氧化态和还原态的物质用化学式表示出 来,通常不表示电极液的组成。如,铜锌原电池中的 两个半电池的电对可分别表示为Zn2+/Zn和Cu2+/Cu。 又如:Fe3+/Fe2+, O2/OH-, Hg2Cl2/Hg, MnO4-/Mn2+ 等。
第
4章
电化学与金属腐蚀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1
本章学习要求
(1)了解原电池的组成、半反应式以及电极电 势的概念。能用能斯特方程计算电极电势和原电池 电动势。 (2) 熟悉浓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以及电极电势 的应用:能比较氧化剂还原剂的相对强弱,判断氧 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和程度。 (3)了解电解池中电解产物一般规律,明确电 化学腐蚀及其防止的原理。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8
(4) 任一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都可以组成一 个原电池。 原电池装臵可用图式表示。
规定:负极写在左边,正极写在右边,以双虚垂线( ) 表示盐桥,以单垂线(|)表示两个相之间的界面。用 “,”来分隔两种不同种类或不同价态溶液。 例如:Cu-Zn原电池可表示为
(-)Zn|ZnSO4(c1) CuSO4(c2)|Cu(+)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9
3. 电极类型
可用来组成半电池电极的氧化还原电对,除金 属与其对应的金属盐溶液以外,还有非金属单 质及其对应的非金属离子(如H2/H+,O2/OH-, Cl2/Cl-)、同一种金属不同价的离子(如Fe3+/Fe2+, Cr2O72-/Cr3+,MnO4-/Mn2+)等。对于后两者,在 组成电极时常需外加惰性导电体材料(惰性电极) 如Pt,以氢电极为例,可表示为 H+(c)|H2 (p) |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