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化学答案 浙江大学第五版
普通化学赵士铎第五版答案及解析

普通化学赵士铎第五版答案及解析赵士铎,1923年12月生于河北廊坊。
曾任中国化学工业公司高级工程师、高级顾问。
1953年获上海交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1955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86年任香港浸会大学名誉博士论文指导教授。
1989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1995年至2001年任中国科学院化学所所长(其间1998至2000年间曾担任该所所长)、总工程师,并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理事,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市人民政府顾问、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等职。
2001年7月3日当选为国际化学联合会(IUPAC)理事;2001年11月27日当选为国际化学工业理事会理事长(2002年12月1日当选为 IUPAC主席);2003年6月4日当选为国际化学工业理事会副理事长(2005年11月5日当选为 IUPAC主席,2010年10月28日就任第16届国际化学大会主席);2010年3月4日被评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特聘专家;2016年4月25日被授予终身名誉院士称号。
1.什么是溶解题干:当溶液中存在氢气时,溶液中的物质就会溶解。
水溶液的溶解指的是溶解于水时,化学键被破坏、反应终止的过程。
解析:溶剂的溶解指水溶液中,存在着一个或多个溶解性大构型物质。
溶解性大构型物质在水中可以溶解。
这些溶于水的物质通常是水分子和氢原子。
这些溶于水的物质在水中可以形成溶解性大构型。
如:碳酸氢钠的大颗粒沉淀是水溶大构型。
例如:碳酸钠与氯化钠溶液都是酸性体系等。
氢离子和氧离子均能在水溶胶体系中溶解。
2.还原性有机反应的化学计量比解答:还原性有机反应的化学计量比在计算上有很大的学问,要根据反应的官能团的大小、类型、数量、浓度和反应速率等条件来确定。
例如,在一个反应中,若一种官能团可以通过化学计量比获得,则该反应的化学计量比就是 O。
但这种官能团必须在不同官能团间作转换作用才能获得:① O原子由亲核原子构成;② O原子分子大小随O2数量变化;③ O原子分子为一个共价键。
普通化学第五版浙江大学课后习题答案

普通化学第五版第一章 习题答案1. 答案(1-)(2-)(3+)(4-)2. 答案(1c )(2d )(3a )(4d )(5abd )(6ad )(7d )(8d )3. 答案(1)燃烧前后系统的温度(2)水的质量和比热(3)弹式量热计热容4..答案:根据已知条件列式K C g K g J g molg mol J b )35.29659.298](120918.4[5.0122100032261111-+⨯⋅⋅-=⨯⋅⋅⨯----- C b =5.答案:获得的肌肉活动的能量=kJ mol kJ mol g g 8.17%3028201808.311=⨯⋅⨯⋅--6. 答案:设计一个循环 3× )(2)(32s Fe s O Fe →×3→)(243s O Fe )(3s FeO ×2()+2+6p q =3 17.166)1.38(2)6.58()6.27(3-⋅-=----=mol kJ q p7.答案:由已知可知 ΔH=ΔH=ΔU+Δ(PV )=ΔU+P ΔVw ‘=-P ΔV= -1×R ×T = ×351J =ΔU=ΔH-P ΔV=下列以应(或过程)的q p 与q v 有区别吗 简单说明。
(1) NH 4HS 的分解NH 4HS(s) NH 3(g)+H 2S(g)(2)生成的HClH 2(g)+Cl 2(g) 2HCl(g) (3) mol CO 2(s)(干冰)的升华CO 2(s) CO 2(g)(4)沉淀出 AgCl(s)AgNO 3(aq)+NaCl(aq) AgCl(s)+NaNO 3(aq)9.答案:ΔU-ΔH= -Δ(PV )=-Δn g RT (Δn g 为反应发生变化时气体物质的量的变化) (1)ΔU-ΔH=-2×(2-0)××1000= -(2)ΔU-ΔH=-2×(2-2)×R ×T= 0 (3)ΔU-ΔH=-5×(1-0)××/1000= (4)ΔU-ΔH=-2×(0-0)×R ×T= 010.(1)4NH 3(g)+3O 2(g) = 2N 2(g) +6H 2O(l) 答案(2)C 2H 2(g) + H 2(g) = C 2H 4(g) 答案 (3)NH 3(g) +稀盐酸 答案 写出离子反应式。
大学普通化学(第七版)课后答案(完整教资)

普通化学第五版第一章 习题答案1. 答案(1-)(2-)(3+)(4-)2. 答案(1c )(2d )(3a )(4d )(5abd )(6ad )(7d )(8d )3. 答案(1)燃烧前后系统的温度(2)水的质量和比热(3)弹式量热计热容4..答案:根据已知条件列式 K C g K g J g molg mol J b )35.29659.298](120918.4[5.0122100032261111-+⨯⋅⋅-=⨯⋅⋅⨯-----Cb=849J.mol-15.答案:获得的肌肉活动的能量=kJmol kJ mol g g 8.17%3028201808.311=⨯⋅⨯⋅--6. 答案:设计一个循环 3× )(2)(32s Fe s O Fe →×3→)(243s O Fe )(3s FeO ×2(-58.6)+2(38.1)+6p q =3(-27.6) 17.166)1.38(2)6.58()6.27(3-⋅-=----=mol kJ q p7.答案:由已知可知 ΔH=39.2 kJ.mol-1 ΔH=ΔU+Δ(PV )=ΔU+P ΔVw ‘=-P ΔV= -1×R ×T = -8.314×351J = -2.9kJΔU=ΔH-P ΔV=39.2-2.9=36.3kJ8.下列以应(或过程)的qp 与qv 有区别吗? 简单说明。
(1)2.00mol NH4HS 的分解NH4HS(s) NH3(g)+H2S(g)(2)生成1.00mol 的HClH2(g)+Cl2(g) 2HCl(g)(3)5.00 mol CO2(s)(干冰)的升华CO2(s) CO2(g)(4)沉淀出2.00mol AgCl(s)AgNO3(aq)+NaCl(aq) AgCl(s)+NaNO3(aq)9.答案:ΔU-ΔH= -Δ(PV )=-ΔngRT (Δng 为反应发生变化时气体物质的量的变化)(1)ΔU-ΔH=-2×(2-0)×8.314×298.15/1000= - 9.9kJ(2)ΔU-ΔH=-2×(2-2)×R ×T= 0(3)ΔU-ΔH=-5×(1-0)×8.314×(273.15-78)/1000= -8.11kJ(4)ΔU-ΔH=-2×(0-0)×R ×T= 010.(1)4NH3(g)+3O2(g) = 2N2(g) +6H2O(l) 答案 -1530.5kJ.mol-1(2)C2H2(g) + H2(g) = C2H4(g) 答案 -174.47kJ.mol-1(3)NH3(g) +稀盐酸 答案 -86.32kJ.mol-1 写出离子反应式。
《普通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化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目的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变化的科学。
《普通化学》是理工科高等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基础教育,是面向非化学类理工科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适用于土木工程、交通运输、能源动力、环境气象、海洋地质、力学航天、测绘计量、应用物理、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等专业。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了解基本技能及其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了解当今化学科学发展的基本情况及主要方向,了解化学与各专业领域的密切联系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广泛应用,为学习专业课和今后的生产、科学实践打好必需的化学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1、掌握化学基本理论:主要包括化学反应中的能力关系和反应速率理论、溶液化学及化学平衡、电化学原理和近代物质结构等。
2、掌握化学基本知识:主要包括元素周期律及重要元素的单质、化合物性质,化学反应规律,配合物和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等。
3、了解当代化学发展的大致情况和主要方向。
三、课程基本内容绪论1、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化学在科学技术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2、《普通化学》课程的学习内容任务、学习方法和要求。
(一)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1、化学热力学基础:体系与环境;状态与状态函数;过程与途径;热和功。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恒容热效应与热力学能变;恒压热效应与焓变;标准摩尔生成焓,盖斯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
计算化学反应的Δr H mθ,Δf H mθ。
2、化学反应的方向:自发过程与化学反应方向,熵与混乱度,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原理),热力学第三定律;吉布斯自由能和吉布斯自由能变。
计算化学反应的Δr S mθ和Δr G mθ。
用Δr G m和Δr G mθ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
3、化学平衡:化学平衡与平衡常数,平衡常数Kθ(T)与Δr G mθ的关系。
有关平衡常数计算。
浓度、压力和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化学平衡移动。
4、化学反应速率:反应进度与化学反应速率,基元反应和复杂反应,反应级数,质量作用定律。
浙江大学《普通化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电化学与金属腐蚀)【圣才出品】

②镉镍电池 镉镍电池的总反应为
6 / 66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4 / 66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1.氧化剂和还原剂相对强弱的比较 (1)电极电势代数值小 ①当该电极越易収生氧化反应,其还原态物质越易失电子,则该电极是较强的还原剂; ②该电极的氧化态物质越难得电子,则该电极是较弱的氧化剂。 (2)电极电势代数值大 ①该电极上越易収生还原反应,其氧化态物质越易得电子,则该电极是较强的氧化剂; ②该电极的还原态物质越难失电子,则该电极是较弱的还原剂。 2.反应斱向的判断 在原电池中,由亍 ΔG=-nEF,若 E>0,则 ΔG<0,在没有非体积功的恒温恒压条件 下,反应可以自収迚行。 3.反应迚行秳度的衡量 (1)KΘ 不 EΘ 的关系 在原电池的热力学讨论中,T=298.15K 时电池反应的平衡常数 KΘ 不电池的标准电动 势 EΘ 的关系为 lnKΘ=nEΘ/(0.05917V)。 (2)分析反应迚行的秳度 当电池反应为所讨论的化学反应时,可通过该原电池的 EΘ 推算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Θ, 从而分析该反应能够迚行的秳度。
电能势为 E 的电池反应 aA(aq)+bB(aq)=gG(aq)+dD(aq),其电势能表达式为
E E RT ln nF
c(G) / c c( A) / c
g a
c(D) / c d c(B) / c b
2 / 66
圣才电子书
①锌锰干电池
锌锰干电池的总反应为
Zn(s)
2MnO2
(s)
普通化学浙大第5版课件第4章

] ]4
?
0.401 V
?
0 . 05917 4
V
lg
H+(c)|H2 (p) |Pt。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10
四类常见电极
电 极 类 型 电 对(举例)
电极
金属电极
Zn2+/Zn
Zn2+(c) | Zn
非金属电 极 Cl2/Cl氧化还原电极 Fe3+/Fe2+ 难溶盐电极 AgCl/Ag
Cl- (c) | Cl2(p) | Pt Fe3+ (c1),Fe2+ (c2) | Pt Cl- (c) | AgCl | Ag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18
参比电极 *
使用标准氢电极不方便,一般常用易于 制备、使用方便且电极电势稳定的甘汞 电极或氯化银电极等作为电极电势的对
比参考,称为参比电极。
如:右图的 甘汞电极 : Pt∣Hg∣Hg2Cl2∣Cl-
KCl溶液 Pt
Hg2Cl2
Hg
当c (KCl)为饱和溶液时,
φ =0.2412V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19
根据上述方法,可利用标准氢电极或参比 电极测得一系列待定电极的标准电极电势。
书末附录10中列出298.15K时标准状态活 度(a =1,压力p=100kPa)下的一些氧化还原电对 的标准电极电势,表中都是按 代数值由小到大 的顺序自上而下排列的。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20
标准电极电势表
还原能力逐渐增强
电对 Na+/Na Zn2+/Zn H+/H2 Cu2+/Cu
(NEW)浙江大学《普通化学》(第6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目 录第1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第1章 热化学与能源第2章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与大气污染控制第3章 水溶液化学第4章 电化学与金属腐蚀第5章 物质结构基础第6章 无机化合物第7章 高分子化合物第8章 生物大分子基础第9章 仪器分析基础第2部分 课后习题第1章 热化学与能源第2章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与大气污染控制第3章 水溶液化学第4章 电化学与金属腐蚀第5章 物质结构基础第6章 无机化合物第7章 高分子化合物第8章 生物大分子基础第9章 仪器分析基础第3部分 章节题库第1章 热化学与能源第2章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与大气污染控制第3章 水溶液化学第4章 电化学与金属腐蚀第5章 物质结构基础第6章 无机化合物第7章 高分子化合物第8章 生物大分子基础第9章 仪器分析基础第4部分 模拟试题浙江大学《普通化学》(第6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浙江大学《普通化学》(第6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第1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说明:本部分从指定浙江大学编写的《普通化学》(第6版)为考研参考书目的名校历年考研真题中挑选最具代表性的部分,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所选考研真题既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员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又对一些重难点部分进行详细阐释,以使学员不遗漏任何一个重要知识点。
第1章 热化学与能源一、选择题1.下列过程或反应中,哪一个是熵增的过程或反应?( )[华南理工大学2016研]A.I2(g)=I2(l)B.H2O(s)=H2O(g)C.2H2(g)+O2(g)=2H2O(l)D.2CO(g)+O2(g)=2CO2(g)【答案】B【解析】熵增过程是系统的混乱度增高的过程,B项由固体变为气体的过程是系统的混乱度增高的过程,熵值增大。
2.如果系统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后,又变回初始态,则系统的( )。
[华南理工大学2014研]A.Q=0,W=0,ΔH=0,ΔU=0B.Q=0,W=0,ΔH≠0,ΔU≠0C.Q≠-W,ΔU=Q+W,ΔH=0D.Q=-W,ΔU=Q+W,ΔH=0【答案】D【解析】ΔU、ΔH为状态函数,与变化途径无关;Q、W为非状态函数,变化途径不同,数值不同。
浙江大学《普通化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无机化合物)【圣才出品】

第6章无机化合物6.1 复习笔记一、氧化物和卤化物的性质1.氧化物和卤化物的物理性质(1)卤化物的熔点、沸点①卤化物的定义卤化物是指卤素与电负性比卤素小的元素所组成的二元化合物。
②元素周期表中氯化物熔点的规律a.I A族元素氯化物(除LiCl外)的熔点自上而下逐渐降低,II A族元素氯化物熔点自上而下逐渐升高;多数过渡金属及p区金属氯化物熔点都较低。
b.同一金属元素的低价态氯化物的熔点比高价态的高。
③物质熔沸点的决定因素物质的熔点、沸点主要取决于物质的晶体结构。
(2)离子极化理论①离子极化的定义离子极化是指外电场的作用下,离子中的原子核和电子发生相对位移,离子变形,产生诱导偶极的过程。
②离子极化作用强弱a.离子的极化力第一,定义离子的极化力是指离子使其他离子极化而发生变形的能力。
第二,影响因素I.离子的电荷电荷数越多,极化力越强。
II.离子的半径半径越小,极化力越强。
III.离子的外层电子构型外层8电子构型(稀有气体原子结构)的离子极化力弱,外层9~17、18电子构型的离子等极化力较强。
b.离子的变形性第一,定义离子的变形性是指离子可以被极化的程度。
第二,影响因素I.离子的电荷正电荷的减少或负电荷数的增加,变形性增大。
如:Si4+<Al3+<Mg2+<Na+<F-<O2-。
II.离子的半径半径的增大,变形性增大。
如:F-<Cl-<Br-<I-;O2-<S2-。
III.离子的外层电子构型外层9~17、18等电子构型的离子变形性大,具有稀有气体外层电子构型的离子变形性小。
③离子极化对晶体结构和熔点等性质的影响a.第II主族金属的氯化物,由于极化作用逐渐向分子晶体过渡。
b.过渡金属及p区金属的氯化物极化力较强,使氯化物具有自离子型向分子型转变的晶体结构,所以熔点、沸点比离子晶体的低。
c.较高价态离子电荷数多、半径小,极化力较强,氯化物带有更多的共价性(易偏向分子晶体)。
高价态金属氯化物比低价态的熔点、沸点低,挥发性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37:RLC串联电路谐振的研究
实验54:运算放大电路的应用与设计
实验课程
实验时间
实验内容
实验地点
电工技术
10周~11周
实验17:日光灯电路的功率因数提高。
电工技术室
(四教六楼)
12周~14周
实验35:三相异步电动机直接启动电路。
14周~15周
实验36: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
16周-17周
电路理论I、II室
(四教四楼)
实验7:三相星形联接电路
电路电子学
13周~14周
(3选2)
实验8: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
模拟电路实验室
(四教四楼)
实验9: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
实验10:负反馈放大电路
15周~17周
(5选3)
实验22: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运算电路
实验23:比较器、方波—三角波发生器
实验24:整流、滤波和稳压电路
实验25:函数信号发生器
实验26:压控振荡器
实验课程
实验时间
实验内容
实验地点
电路理论
10周~12周
(2选1)
实验6:线性有源一端口网络
电路理论I、II室
(四教四楼)
实验7:三相星形联接电路
13周~15周
(3选2)
实验18:基尔霍夫定律和叠加定理实验
实验19:交流参数的测定
实验20:一阶电路瞬态响应
16周~17周
2010下学期开放实验安排
开放时间:星期一~星期五:下午(5~8节)晚上(9~10节)
星期六、星期日:上午(8:30~11:30) 下午(2:30~5:30)
预约时间:学生预约实验时,必须在前一周的时间内预约,否则不予受理。
实验课程
实验时间
实验内容
实验地点
电路电子学
10:两灯循环控制电路的设计、安装及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