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孟子》选读课件夫子自道

合集下载

【公开课课件】苏教版高二语文 选修《论语》《孟子》选读 知其不可而为之(40张PPT)

【公开课课件】苏教版高二语文 选修《论语》《孟子》选读  知其不可而为之(40张PPT)

长沮的回答是什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么意思?
“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
“是也。”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 嘲讽孔子周游列 “为仲由。”曰:“是孔丘之徒与?”对 国,忙于求仕,
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 应该很熟悉道路

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 情况。
仕,继续做出不懈的努力。孔子认为,不逃避现实,积 极行道,是人臣应尽的职责。这种“知其不可而为 之”的态度,比起隐士来是积极的。
补充材料
❖ “隐士,道德高尚,孔子不但敬重,还打心眼儿里 佩服。但隐士看不起他,嘲笑他。分歧在于:隐士 彻底不合作,而孔子却不能忘情于世,忘情于人。 他总想在坏人里找好人,不肯放弃最后的努 力。”——李零
B.晨门说孔子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说明孔子 的执著追求的精神闻名遐迩。
C.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目的在于劝诫孔子不要再 执著了,天下已无道。
D.楚狂接舆用唱歌讽刺谩骂孔子,甚至不给孔子反 驳的机会就溜之大吉。
三、儒道互补:“仕”与“隐”的论争
长沮(jū)、桀溺(jíe nì)耦
而:表并列
(ǒu)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过:经过
表现出了热心济世,虽屡遭挫折但坚忍不 拔的精神品质。
探讨
如何理解不仕无义?
不仕无义:君臣之间是恩义关系:君对臣有恩(赐其奉
禄),臣对君就应有义(守其大义)。所以,荷蓧丈人这 样有才能、有学识的人就应该出来做官,帮助君主平定天 下,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他们认为:连长幼之间的礼节 都不可废除,君臣之间的大义怎么可废除呢?荷蓧丈人为 了在乱世之中保持自己洁白之身,却忘记了君臣之间的大 伦,是错误的。这是因为君子出仕,不过是为了践行这种 君臣的大义,即使自己的学说不被当政者采纳,也应该出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孟子》选读 士志于道课件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孟子》选读 士志于道课件

8.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 责任重大,路程遥远。以实现仁德于天下为己任,不也沉重 吗?死后才能停止,不也遥远吗?” ——《论语· 泰伯第八》 9.子路问服侍鬼神的方法。孔子道:“活人还不能服 侍,怎么能去服侍死人?”子路又道:“敢问死是怎么回 事。”孔子道:“生的道理还没有弄明白,怎么能够懂得 死?” ——《论语· 先进第十一》
要有个清平世界;如果自身都不得清安,如何期盼使天下人 清安?一如孔子当年,外头的干戈,列国的倾轧,终究撼动 不了他心头礼乐的风景明丽。那心头撼动不了的孔子,才是 孔子之所以为孔子。 两千多年来, 因为孔子心头的风景明丽, 因为孔子的笃定自在,遂有中国文明的恒亘绵长。而今往后 的千万年呢?中国文明在复苏,我们也期待着士的新起! (选自《时代周报》)
听得多了。 有些人为牟取私利, 不惜背弃“道”, 迎合王侯。 这就放弃了做人的崇高的原则。孟子这样说,只是要表达他 的痛心疾首之情,因为儒家的“道”是克己而利他的。
阅读课本 17,完成下面的问题。 下列各句中对“备”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 矣(事前的准备) . B.急应河阳役,犹得备 晨炊(准备) . C.前人之述备 矣(完备) . D.圣心备 焉(具备) . )
2.第 16 章是孟子的修身之论,在这里孟子强调的“自 得”主要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孟子认为,我们必须用合理有效的方法才能 得到高深的造诣,这就是“自得”。“自得”,即自觉地有 所得, 就是学问、 道理自己真正体会了, 变成了自己的血肉, 换言之,即内心对某种外在的规定真诚地承认、接受并愿意 主动地按照这一规定去行事的状态。学习能“自得”,才能 有积累,有深入,有提高,才能成为有道德的人。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孟子》选读:士志于道_课件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孟子》选读:士志于道_课件
【评析】: 读书人须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因为
他对社会责任重大,要走的路很长。弘毅:抱负 远大,意志坚强。对一个想要有所作为的人来说, 远大的抱负、坚强的意志,是缺一不可的。意谓 抱负远大,坚强刚毅。武汉大学30年代校训“明 诚弘毅”也含此一词。
学习 理解 赏析
原文:
【译文】:
季路问事鬼神。
季路问怎样去事奉鬼神。
义而已矣。杀一无罪 过是仁义罢了。杀死一个无罪
非仁也,非其有而取 的人,不合乎仁;不是自己所
之非义也。居恶在, 有而去攫取,不合乎义。居处
仁是也;路恶在,义 在哪里?就在于仁;路途在哪
是也。居仁由义,大 里?就在于义。居于仁而遵循
人之事备矣。”
义,君子的事务就齐备了。”
学习 理解 赏析
【评析】: 孟子认为,士人的“专业”就是施行仁义,
的君子,按“道之谋”谋划而不按“食之谋”谋 划。以人的欲望饥饿为基础的生产,新的欲望饥 饿就在其中啊;以人与天地关系中对照、校对确 定人之所需,福运、真正的幸福就在其中啊。君 子只担忧如何“闻、见、学、行”“圣人之道” 的“道之谋”,而不担忧“馁、耕、食”“食之 谋”的恶性循环必然导致的人在物质与精神上的 贫穷。
学习 理解 赏析
原文:
子曰:“天 何言哉?四时行 焉,百物生焉, 天何言哉?”
【译文】: 孔子说:“天何
尝说话呢?四季照常 运行,百物照样生长。 天说了什么话呢?”
学习 理解 赏析
【评析】: 孔子意思是说,我说的这些道理,也
就是天地本身给我们每天在演示的道理, 所以我不用说的,其实大家要真有心探索 这个世界和自己,就会从观察事物和宇宙 中得到相同的结论,就象佛教说的辟支佛 一样,能够自参自悟的。而如果大家没有 心去探索,哪我说了又有什么用呢?是这 个意思呢。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孟子》选读 夫子自道课件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孟子》选读 夫子自道课件

怎样学习这本书?
• 首先把握其主要内容,让学生认真读注释, 借助工具书把握孔孟言论的基本意思;其 次了解孔孟的伟大智慧,反复诵读其中的 精彩语句,从而理解中华文化精神;最后 对其中自己特别感兴趣的问题进行重点研 讨、反思,探究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 见解。
为什么要学习孔孟
• 学习孔孟,学习经典,所有古圣先贤的经验,最 终只有一个真谛,就是使我们的生命,在这些智 慧光芒照耀下,提升效率,缩短历程。千古之前 以他简约的语言显出人生大道,而后世子孙,或 蒙昧的、或自觉的、或痛楚的、或欢欣的,一一 去实践,从而形成一个民族的灵魂。让我们那种 古典的精神力量,在现代的规则下,圆润的融合 成为一种有效的成分,然后让我们每一个人真正 建立起来有效率有价值的人生。
夫子自道
• 释 义: 夫子:古代对老人或师长的尊称。 自道:自己说自己。指本意是说别人好处, 而事实上却正道着了自己。也用在不好的 一面,本意是指摘别人,却正指摘了自己。 也就是指人如果有一个谦虚的态度,他的 品格自然会得到大家的肯定,所谓桃李不 言,下自成蹊。
教学目标
• 1.初步了解孔孟的言行、思想和高尚的人 格。 • 2.理解孔子的人生境界及其原因。 • 3.掌握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文言句 式。 • 4.理解、背诵和默写名句。
• 3.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 如丘之好学也。”(《论语· 公冶长》)
• 【译文】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 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 那样好学罢了。 • 【评析】好学!这里的“学”包括学习历 史文献、历史知识以及各种技能,同时更 是指积极实践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进 取精神。
•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 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 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 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 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高中语文从孔子到孟子之夫子自道ppt1 苏教版最新精品课件

高中语文从孔子到孟子之夫子自道ppt1 苏教版最新精品课件

6、【原文】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 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译文】 孔子说:“君子之道有三个方面,我都未能做 到:仁德的人不忧愁,聪明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 惧。”子贡说:“这正是老师的自我表述啊!”
【评析】 作为君子,孔子认为其必需的品格有许多,这里他强
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谓百岁老
人应由后代赡养。苏轼《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 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2、【原文】 颜渊、季路侍(1)。子曰:“盍(2)各言尔志。”子路
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 “愿无伐(3)善,无施劳(4)。”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5)。”
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以后称三十岁为 “而立”之年。《聊斋志异·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 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
而立:指30岁。 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以后称三十岁为
“而立”之年。《聊斋志异·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 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
5、【原文】 叶公(1)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2)。”
【译文】 叶公向子路问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子路不答。孔子
(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样说,他这个人,发愤用功, 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 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评析】此章是孔子的自我评价。告诉我们孔子本人对他所担当的文化责任有强 烈的自觉意识。
外出游说时被拘囚,这对孔子来讲已不是第一次,当然这次是误会。但孔子 有自己坚定的信念,他强调个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认为自己是周文化的继承者和 传播者。不过,当孔子屡遭困厄时,他也感到人力的局限性,而把决定作用归之 于天,表明他对“天命”的认可。

高三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论语》《孟子》选读(夫子自道)课件

高三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论语》《孟子》选读(夫子自道)课件
本篇共包括38章,也是学者们在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时引述较 多的篇章之一。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学而不厌,诲 人不倦”;“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发愤忘食, 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三人行必有我师”;“君子坦荡荡, 小人长戚戚”;“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本章提出了孔子 的教育思想和学习态度,孔子对仁德等重要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释, 以及孔子的其他思想主张。
调指出了其中的三个方面:仁、智、勇。在《子罕》篇第 九当中,孔子也讲到以上这三个方面。
【原文】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
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 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文】
孟子说:“鱼是我所爱好的,熊掌也是我所爱好的; 两样不可能同时得到,就舍弃鱼而要熊掌。生存是我所爱 好的,义也是我所爱好的;两样不能同时兼顾,就放弃生 存而要义。

【原文】 子曰:“饭疏食(1),饮水,曲肱(2)而枕之,乐亦在
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注释】 (1)饭疏食,饭,这里是“吃”的意思,作动词。疏食即 粗粮。 (2)曲肱:肱,音gōng,胳膊,由肩至肘的部位。曲肱, 即弯着胳膊。
【译文】 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
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疑难
(1)至于斯:到这儿来。 (2)二三子:你们。 (3)斯文:指古代传下来的礼乐文化传统。 (4) 与:同“举”,这里是掌握的意思。 (5) 如予何:奈我何,把我怎么样。 (6) 耦而耕:两个人协力耕作。 (7) 执舆:即执辔。 (8)辟:同“避”。
(9)耰:音yōu,用土覆盖种子。 (10)怃然:怅然,失意。 (11)路问:在路上问。 (12)淑同“叔”:取,拾。 (13)何事非君:为什么不能侍奉不好 的君主?

高中语文《论语》选读 第一课 为政以德课件 苏教选修之《 论语 孟子 选读》

高中语文《论语》选读 第一课 为政以德课件 苏教选修之《 论语 孟子 选读》

h
23
④“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 怎么能?表
示反问语气。“其”与“如之何”配合使用,加强反问
语气。
h
12
相关成语:
①众星拱北: 天上众星拱卫北辰。旧指有德的国
君在位,得到天下臣民的拥戴。
②陈力就列: 指贡献出自己的才能去担负职务。陈
力,献出才力。就列,归入行列。
③既来之,则安之:
把远人招来之后,又要使他们安定下
1、如杀无道,以就有道
“无道”指无道者,不守道义的人。 “有道”,指有道者,道德高尚的人。
2、举善而教不能
“善”指优秀者; “不能”指能力差的人。
补充说明:当动词、形容词处于宾语的位置,就充当
名词了。
h
6
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3、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风”,好比风,“草”,好比草。
补充说明:当名词处于谓语的位置,就充当动词了。
无耻:没有羞耻心。古代不守礼义、不光彩、不体面即 “无耻”,如寡妇改嫁、战败逃跑等。
2、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有事:有战事,指采取军事行动。事,特指战事、 祭祀等军国大事。
3、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 中矣。
以为(东蒙主):以之为,让(拿)它做(东蒙山
的主祭者)。
h
5
三、词类活用: 形容词作名词
h
7
词类活用: 使动用法
4、富之: 使他们富起来。 形容词作动词,使动。
5、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形容词作动词,使动。
使粮食充足,使军备充足。
6、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来使,动不。及物动词
所以如果远方的人不归服,就整顿礼乐教化来 招引他们(使他们来)。
h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孟子》选读:仁政 ppt课件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孟子》选读:仁政 ppt课件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菜单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菜单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菜单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菜单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菜单




卷 有
……的原因。
读 参






自 主
用来推及到。
导 学

堂 互
到了……。



菜单






中原地区。
读 参





前 自
跟随着……。

导 学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菜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叶公问孔子于子路(状语后置) 译文:_叶_公__向__子_路__问_孔__子__做_人__怎__么_样__。_______ (5)所欲有甚于生者(状语后置) 译文:_但_是__还__有_比__生_命__更__为_我__所__喜_欢__的_。________ (6)弗得则死(省略句) 译文:_得_不__到__(它__)便__死__亡_。_____
4.理解孟子所强调的“义”的内涵。在今天,我们应当赋予它 怎样的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儒家的政治理想是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者所强调的“义”是儒家的道义,这 是他的时代局限性。但我们不能因此而苛责古人,要认识到,在两 千多年前作者能有这样的抱负,也是难能可贵的。
在今天,我们所说的“义”应指祖国的利益,人民的利益。为 了祖国的强盛,人民的幸福,社会的和谐,我们更要发扬“舍生取 义”的精神。
阅读课文 1,完成后面的问题。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父没.,或劝之仕 C.故患有所不辟.也
B.卒.供役而还 D.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解析] A 项,“没”通“殁”,去世。B 项,“卒”,完毕、 终了。C 项,“辟”通“避”,躲、设法躲开。D 项,“有”通“又”, 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3.形近替代。如:“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屈原 列传》),“被”与“披”因都含“皮”而通。
对通假字的理解和句意关系甚大,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所以 在考试中,碰到实词字面意思理解不通的时候可以考虑是否出现通 假现象。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胡乱替代,望文生义,因为通假字 往往是约定俗成的,所以要注重平时的积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三至六章都是孔子的自我评价:好学好问,乐以忘忧, 智、仁、勇。简单的几句话,生动平易,描绘出孔子超越世俗的伟 大人格,这也是孔子最高的人生境界。
一、关于孔子 孔子(前 551—前 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 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 创始人。被中国人尊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 和思想记录下来,编成《论语》。
1.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孔子提出“仁者爱 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 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地理解和体贴他人,以爱人之心调 节社会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孔子主张“克己复礼”,就是说 做人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为了实现 “礼”,孔子进一步提出了“正名”的主张,即按照周礼的制度把 当时已经混淆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达到“君君、臣臣、父 父、子子”名正言顺,贵贱有序。
——《论语·述而第七》 6.孔子说:“君子所行的三件事,我一件也没能做到:仁德的 人不忧虑,智慧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怕。”子贡说:“他老 人家(这正是)叙述自己啊。”
——《论语·宪问第十四》
7.孟子说:“鱼是我所喜欢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欢的;如果两 者不能并有,便舍弃鱼而选择熊掌。生命是我所喜欢的,道义也是 我所喜欢的;如果两者不能并有,便牺牲生命而选择道义。生命本 是我所喜欢的,但是还有比生命更为我所喜欢的,所以我不干苟且 偷生的事;死亡本是我所厌恶的,但是还有比死亡更为我所厌恶的, 所以有的祸害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追求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 那么,一切可以求得生存的方法,什么手段不可用呢?如果人们所 厌恶的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一切可以避免祸害的事情,哪有不
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他反对发动不义战 争以及剥削人民、危害人民利益的人与事。这种强烈的民本思想正 是社会变革中时代精神的体现。孟子有治国平天下的抱负,也有有 所不为的操守,他提出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成为 封建时代士大夫进退的准则。他歌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孟子重视人民,却轻视体力劳动和体 力劳动者,他说:“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还说: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 下之通义也。”
探究
精研文本
本板块选录的这七章分别写了以下内容:1.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 修养的过程。2.孔子及其弟子们自述志向,主要谈的还是个人道德修 养及为人处世的态度。3.孔子坦言自己的忠信并不是最突出的,只是 非常好学。4.孔子安贫乐道,不求不义之富贵。5.孔子自述其心态,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连自己老了都觉察不出来。6.孔子以君子 之道自省。7.孟子认为,君子应“舍生取义”。
[答案] 第二章写孔子及其弟子们自述志向,主要谈的是个人道 德修养及为人处世的态度。孔子重视培养“仁”的道德情操,从各 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和学生。子路的回答显示了他重承诺、讲义气的 豪勇气概;颜回的回答则显得谦虚、谨慎,很有修养;孔子的回答 充分表现了他的“仁德”,已成为千古名句。
3.第三至六章是孔子的自我评价,通过这种评价,你能看出孔 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从孔子到孟子
夫子自道
晨读
开卷有益
【画面描述】 一个年轻人迈开大步,伸出双手,要去端“公 务员”的“金饭碗”。“心”形的“道德”先生一把抓住了他,说: “想当公务员,先过我这一关。”
【寓意点评】 反映了我们的一些政府官员道德缺失的现象, 表达了人们希望加强公务员道德建设的愿望。
课前
自主导学
第 1 步 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
1.第一章中孔子用年龄来描述个体成熟的不同阶段,对此,你 怎样认识?这一千古名言对后世有怎样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B
通假字 通假字是指本应该用甲字,而使用时却借用与其意义毫不相干、 只是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替代它,乙字就是甲字的通假字。如“君 子生非异也”中“生”通“性”。另有一些古今字,在课本中也列 入通假字的范围,这是由于在古代有的字义项较多,后来就在原字 的基础上另造了一个新字,以分担它的一个意义 ,原来的字叫古字, 后 起 的 字 叫 今 字 。 如 “ 至 莫 夜 月 明 ”( 《 石 钟 山 记 》 ) 中 “ 莫 ” 通 “暮”;“莫”是古字,“暮”是今字。
通假字在文言文中出现频率很高,一般单纯考查通假字的可能 性不大,通假字往往结合对文言实词的理解、文言语句的翻译来考 查。
通假字的出现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1.同音替代。其一是以声旁字(独体)替代同音的形声字(合体), 如:“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
2.音近替代。一种是声母相同,即双声通假。如“距关,毋内 诸侯”(《鸿门宴》),“内”和“纳”的声母都是 n,故相通。另一 种是韵母相通,即叠韵通假。如“举酒属客”(《前赤壁赋》),“属” 通“嘱”,二者韵母都是 u。
2.第二章写孔子及其弟子们自述志向,从他们各自不同的对话 中,你能发现他们各自怎样不同的性格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4 步 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 (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判断句) 译文:_鱼_是__我__所_喜__欢_的__,__熊_掌__也_是__我__所_喜__欢__的_。_________ (2)夫子自道也(宾语前置) 译文:_他_老__人__家_(_这_正__是__)叙__述_自__己__啊_。______ (3)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状语后置) 译 文 : _即_使__十_户__人__家_的__小__村_子__,_一__定__有_像__我_这__样__又_忠__心__又_信____________ _实__的_人__。___
(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有”同“又”,用在整数和
零数之间 )
(2)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尔”同“耳”,而已,罢了
)
(3)故患有所不辟也(“辟”同“避” )
(4)嘑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嘑”同“呼” )
(5)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同“德”,感激
)
(6)乡为身死而不受(“乡”同“向”,一直 )
1.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能够做到自立; 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道的自然规律 及其对人的支配能力;六十岁,一切都能听之入耳,并能分辨真假, 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论语·为政第二》
2.孔子坐着,颜渊、季路两人站在孔子身边。孔子道:“何不 各人说说自己的志向?”
子路道:“愿意把我的车马衣服同朋友共同使用,用坏了也没 有什么遗憾。”颜渊道:“愿不夸耀自己的好处,不表白自己的功 劳。”
子路向孔子道:“希望听到您的志向。” 孔子道:“(我的志向是)老者使他安逸,朋友使他信任我,年轻 人使他怀念我。”
——《论语·公冶长第五》
3.孔子说:“即使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一定有像我这样又忠心 又信实的人,只是赶不上我喜欢学问罢了。”
——《论语·公冶长第五》 4.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有很多乐 趣。不符合道义而得来的富贵,在我看来好像浮云。”
——《论语·述而第七》
5.叶公向子路问孔子做人怎么样,子路不回答。孔子(对子路) 道:“你为什么不这样说,他做人,用功便忘记吃饭,快乐便忘记 忧愁,不晓得衰老将要到来,如此罢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