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句子赏析题(方法)

合集下载

赏析句子表达效果(八个比较角度,四个答题步骤)-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语言文字运用(全国通用)

赏析句子表达效果(八个比较角度,四个答题步骤)-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语言文字运用(全国通用)

比较人称使用
第一人称的真实感,第二人称的亲切感,第三人称的客观性、自由度 。
①第一人称——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拉近作者与读者的距离,使情 境显得更为真切,便于抒发情感和进行心理描写。 ②第二人称——增加亲切感,这种方法的效果就好像是作者面对我们 娓娓而谈一样,无形之中拉近了读者的距离。 ③第三人称——以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的身份进行叙述,客观公正。
【2022年高考江浙卷】现代文阅读:《逛》作者:和军校 观音镇是真的好,那么宽的路,那么多的人,那么多好吃好喝好穿的。 这里,就他一个采油工,一个单站,好大一座山,一口油井,一节列车式铁皮 房,住着敦厚一个看井人,四野茫茫,遥无人迹,比他们的泔河村还荒凉。
★★13. 赏析小说画线的两处描写及两者对比所构成的艺术效果。(6分)
(2023年高考新课标Ⅱ卷) 原句:一只仙鹤优雅地舞着,踱着,鸣着,顾盼着,寻觅着; 改句:正优雅地跳舞,踱步,鸣叫,顾盼,寻觅 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正优雅地跳舞,踱步,鸣叫,顾盼,寻 觅”,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5分)
【参考答案1】原句中的“舞着,着,鸣着,顾盼着,寻觅着”,都用“着” 字短语来表示动作的延续,比改句更生动形象,突出了画面的动态美。原句五 个“着”字短语构成排比,句式整产,音韵和谐,读来比改句更节奏明快、朗 朗上口。 【参考答案2】①改句用“正”替代原句“着”,表示仙鹤正在进行的动作, 且都用两个音节的词表达仙鹤的动作;②在音韵上,不及原句排比短句的节奏 感好,也不及原句句尾字音相同朗朗上口,和谐优美;③用词结构单一,不及 原句有参差,更鲜活;④在情感表达上,不及原句能表现“我”的赞叹入迷。
改句多会删去、压缩一些修饰性的词语,对原句的分析可以从这些省去的词语入 手,分析词语的内涵以及其所起到的表达效果。词语有动词、形容词、关联词等 。不同词语,不同对待,不同分析。 ①动词尤其是非动词活用为动词,往往能够使语言生动形象。 ②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色、光等方面点出事物的特点,还能传达出作者的 情感。 ③运用拟声词可以使描写生动逼真,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④叠词能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⑤名词罗列,从而形成多个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及多个意象叠加的现象,如一个 特写的镜头,营造出特定的意境。 ⑥四字短语等。如连用四字短语,概括力更强,使文章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

现代文阅读之理解语句含意与赏析句子辨析

现代文阅读之理解语句含意与赏析句子辨析

现代文阅读总结——理解语句含意VS赏析句子纵观近几年来的高考语文试题,对文中“重点语句”的考查为100%。

然而,有不少不少解答此类问题时写了半天,答不到点上,既浪费时间又不得分。

为此我们结合我们做过的有关试题进行一下简要辨析。

第一类:解释重要句子在文中的含意或如何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旧题回顾】1、《枪口下的人格》题目:怎样理解文章的最后一句“对着这个伟大的灵魂,霍夫曼缓缓地把腰弯了下去”的含意?(2分)参考答案:⑴贝尔蒂高尚的人格震慑了霍夫曼的灵魂,使之感到羞愧和敬畏。

⑵表现了霍夫曼复姓的人性。

2、《何容何许人也》题目:“他喜爱北平,大概最大的原因是北平有几位说得来的朋友”,探究文章最后一句的内涵。

(6分)参考答案:①说明朋友是何容精神和情感的寄托。

②表露出作者对何容的理解、认可之意。

③表明作者也是像何容这样的人。

④暗示了何容对时世的失望。

3、《被时间决定的讲述》题目:如何理解文中画线部分的含意?(4 分)斧头上下挥动,从高过头顶的地方,借取了这一高度上的自然能量,猛烈地越过空间。

这一动作,这一被压缩了的短暂时间,以及啪的一声闷响,劈木开裂,舜的以前或舜的以后,从未改变。

参考答案:从劈柴的细节可以看出,农村劳动简单自然、平凡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这种生活千百年来一直不变。

4、《十月,山楂红了》题目:分析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4分)(1)李嫂的笑声成了山楂树特殊的养分。

(2)带着对山楂树别样的情怀,我来到山楂树的近前。

参考答案:.(1)“笑声”写出了李嫂乐观的人生态度,“养分”写出了李嫂对山楂树的精心呵护,这句话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李嫂乐观精神的赞美。

(2分)(2)“别样的情怀”有对李嫂深情的怀念,也含有从李嫂身上受到的精神鼓舞。

作者正是带着这种特殊的情感观赏山楂,才有了下面的人生感悟。

(2分)【技巧点拨】所谓“含意”是指言语含有的“意思”,应该是指内容方面,而且一般多指言语的隐含信息,而非明示信息(字面意思)。

精编高考语文句子理解赏析题分析含答案

精编高考语文句子理解赏析题分析含答案

精编高考语文句子理解赏析题分析含答案例1:在第10自然段中,作者用“他是否像那个铁铃铛,尽情地唱过了呢”来比喻父亲在沙漠中执着的科技实验,表达了对父亲奉献和牺牲精神的赞颂。

例2:在《掐辫子》中,“心里仿佛陆续注入一缕一缕的光亮”这句话是一个比喻句,描述了“她”对农村的了解由模糊到清晰,带给“她”温暖的过程。

例3:在《忆韦素园君》中,“沉静着,又啮碎了自己的心”这句话表现了XXX因为当时封建社会的原因,如果保持沉默的话,内心就会十分痛苦。

同时,也表现了XXX对XXX认真、激烈性格的透彻了解,及对他因这种性格严重影响健康的痛惜与无奈。

例4:在《母亲中的药铺》中,作者在XXX说“母亲就是我人生一味无价的中药”,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真挚情感。

母亲的爱与美德,如同中药的药理,慰藉作者的心灵,成为作者无价的精神财富。

同时,这句话也呼应了文章的标题,深化了题旨。

例5:在《瓦》中,“我看到了瓦下面的时光、欢乐甚至痛苦”这句话的含义有两个方面。

客观方面,瓦已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对瓦有着复杂的感情;主观方面,人们既赞美瓦的无私,感激瓦带来的快乐,也为瓦即将被取代而伤感难舍。

例6:在《何容何许人也》中,最后一句“他喜爱北平,大概最大的原因是北平有几位说得来的朋友”表明朋友是何容精神和情感的寄托,同时也表露出作者对XXX的理解、认可之意,暗示了XXX对时世的失望。

爸爸向妈妈坦白了一个镜头,盘盘的爷爷总是盯着冰面看。

这是因为有一年,出现了百年难遇的情况,土话叫做囫囵冻,就是河面原本还没有结冰,突然气温骤降到零度以下,河面就结冰了。

那天天亮,有人在河边大喊,人们跑去看,发现在野马脊上,有一个妇女冻死了。

她肯定是踏上野马脊后,突然被冻住了,她本能地跪下,再也无法动弹,整个人就冻成了一个冰雕,而她背上还背着那陪伴她多年的荆条筐。

盘盘的爷爷奶奶跑到河边,一眼看出那是盘盘的太姥姥,顿时捶胸大哭起来。

当盘盘听到这个故事时,她的心智似乎一下子成熟了,就像树木的年轮一样扩展开来。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技巧系列之--“句子赏析”类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技巧系列之--“句子赏析”类

答题形式
运用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 的 特点,表
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例:请赏析“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小草人格化,生动形象地把 写出了小草在人们不知不觉中潜滋暗长的特点,表达了 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例:请赏析“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 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 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 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小生命画面,展现村庄的悠闲自在和包容。 2、运用比喻、拟人手法,绘声绘色地写出不同
的生命情态,丰富了村庄生活的画面。
第6自然段的画线句子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请结 合文章内容赏析其表达效果。(5分)
原文画线句:从第一滴雨落到它们身上、第一层青皮 在风中开裂我们看见了。它根部的茬头掉,像土一样 脱落在地时我们看见了。深处的木质开始发黑时我们 看见了,全都看见了。 【答案】 1、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逐层再现柴火被冷落忽视、 逐渐朽去过程中的三个细节,层层渲染,画面生动, 富有感染力; 2、四个“看见了”突出柴火朽去过程中我始终在场 又始终旁观的态度,传达出深深的自责和无奈情绪。
现代文阅读
之 句子鉴赏
赏析句子的角度
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2、从关键词准确传神巧妙角度; 3、从表达技巧(衬托、渲染(烘托)、对比、象征、托
物言志、呼应、虚实)
4、从内容与结构角度(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画龙点睛; 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
5、从描写的角度。
5、描写内容及方法
1、感觉:视觉、听觉、味觉、触觉、视听结合
答: 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赞美
了春天旺盛的生命力,美丽活泼、积极向上的精神,富 有感染力。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鉴赏评价型试题答题方法 专题辅导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鉴赏评价型试题答题方法 专题辅导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鉴赏评价型试题答题方法全国大多数地区的高考题(包括全国卷)都将鉴赏评价类试题由原来的客观题转变为主观题的命题形式,而且近年分值越来越大,这充分证明了这一类型试题的重要性。

知识盘点鉴赏评价型试题主要就《考试大纲》中以下两点设题: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E级。

鉴赏是一种高层次的阅读活动,这二字应该拆开来看,鉴就是鉴别评价,赏就是赏析,鉴主要是看文学作品内容是否向上,有无消极作用,作品认识是否正确,用词是否得当,修辞是否贴切等,这是基础。

赏则是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去赏析,分析内容好,用词准确,修辞贴切,意境美,感染力强分别表现在哪里。

鉴赏主要是从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这三个层面来进行的,许多同学对这一问题往往是只“鉴”不“赏”,只说是什么而不说为什么,这就是没有理解赏析的真正内涵,这也是诗歌鉴赏的一大误区。

而现代文的评价一般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内容主题的评价,二是思想感情的评价,三是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内容主题方面包括意义的表层评价、背景现实的评价、主张态度的评价;思想感情方面包括意象的评价、情感倾向的评价。

设题形式是多元的,一般来讲不会单独设题,往往与形象、语言、表达技巧题相结合。

另外在评价时一定要从语言入手,切不可犯皮相之论,抑或郢书燕说的错误。

高考支招由于高考主要考查鉴赏类试题,而评价类的试题往往是渗透在其他试题中的。

故而这里重点谈谈鉴赏类试题中最为常见的关于艺术技巧类鉴赏题的解题要领。

1、做到两个结合(1)鉴赏艺术技巧应该与中心相结合。

没有纯客观的艺术技巧,任何艺术技巧都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都与文章的中心紧密联系,否则就会因辞害意。

近年高考现代文出题趋于一个“中心辐射”的原则,多数考题都与中心理解密切相关,也就是说如果你不把握中心很难解答该类试题。

(2)鉴赏艺术技巧必须和作品语言相结合。

语言是文章的载体,不论是评价文章的主旨,还是鉴赏艺术技巧都离不开对语言的体味,否则一切鉴赏都是空谈。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句子赏析题(方法)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句子赏析题(方法)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句子赏析题(方法)1、抓关键词很多重点句子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两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

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一种常用的赏析句子的方法。

例句1:“在我们的脚下,波浪轻轻吻着岩石,像蒙眬欲睡似的。

”赏析:一个动词“吻”字,写出了海浪亲昵温柔的情态。

例句2:“海水疯狂地汹涌着,吞没了远近大小的岛屿。

”赏析:“疯狂”、“汹涌”、“吞没”这些充满力度的词语,描绘出了大海勇猛无畏的性格。

2、抓修辞手法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

修辞常见的有八种(即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

例句3:“森林是雄伟壮丽的,遮天蔽日,浩瀚无垠。

风来似一片绿色的海,夜静如一堵坚固的墙。

”赏析3:以“海”、“墙”作比喻,写出了森林的浩瀚和坚不可摧。

透过字表,我们能够领会到作者对森林的喜爱与赞赏之情。

例句4:“多少年过去了,风儿把山顶上岩石的表层化作了泥土,瘠薄而细密;它又不辞辛苦地从远处茂密树林里捎来种子,让雨水把它们唤醒。

坡上青翠的小苗讨得阳光喜欢了,阳光便慷慨地抚爱它们。

”赏析4:本句用拟人手法,赋予风、雨水、小苗、阳光以人的灵性,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获取原来如此的诗意,与峡谷的凄清冷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3、抓句式特点常见的句式特点有:长短句结合、句子对仗工整、双重否定句.排比句、反问句、倒装句等。

例句5:“因为岛屿挡住了它的转动,它狠狠地用脚踢着,用手推着,用牙咬着。

它一刻比一刻兴奋,一刻比一刻用劲。

”赏析5:作者运用排比句式,以表现大海惊醒后的剧烈动荡,展示了大海的粗犷、豪放的性格,让读者读来琅琅上口。

例句6:阳光不喜欢峡谷,峡谷莫非不知道?阳光是公平的么?峡谷莫非不明白?赏析6:作者用两个反问一个设问表达了对阳光不公的抗议,“莫非”一词更让人感受到作者的怨恨之情。

鉴赏艺术技巧典例分析+对点训练(教师版)-新教材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散文典例分析+对点训练

 鉴赏艺术技巧典例分析+对点训练(教师版)-新教材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散文典例分析+对点训练

2023高考复习专题之散文阅读典例+对点训练(教师版)专题三鉴赏艺术技巧一、典题展示1.(2016年北京卷《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文章第四段运用了多种手法,表达了作者对老腔的感受。

请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赏析。

(6分)①联想。

从老腔的腔调联想到关中大地特有的生活,点出了老腔源于关中大地、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特点。

②比喻。

将老腔的腔调比喻为骤雨拍击秋禾的啸响、雨润麦苗的柔声等,既写出了老腔的雄浑奔放,又写出了婉约平和,将抽象的感觉化为形象的画面,生动地写出了老腔给作者带来的感受。

③排比。

几个句子构成排比,强化了作者自己聆听老腔时的内心感受。

④化用古诗句。

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等,丰富了作品的文学意蕴。

2.(2015年山东卷《四堡雕版》)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

(4分)①对比、比喻。

将对四堡雕版文化繁盛状况的美好想象比喻为“花”“锦”,又将美好想象的破灭比喻为“灰飞烟灭”,二者对比,突出对四堡雕版现状的失望。

②拟人。

化抽象为具象,生动地表现时间过去久远,四堡雕版印刷业盛况不再,寄寓了作者的惋惜和对当地雕版文化的追怀。

3. (《戈壁听沙》)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6分)①借代,用“枪炮”代指武力,突出西部文化遭武力破坏。

②运用叠词,“密密”“干干”“默默”,增加了音韵美。

③运用拟人手法,用“干瘦”、“痉挛”形象地写出了河消逝后的枯寂。

④运用比喻手法,将干枯的河谷比作问号,那些河早已消逝在风沙中而寻不到名称,表达了对西部文化的审视与思考。

4.(2015年湖南卷《童年随之而去》)分析文中画波浪线段落景物描写手法。

(6分)①比喻,将碧波比作大匹软缎,形象生动写出了碧波的舒展柔软。

②以动衬静,用橹声、水声、人语声反衬环境的宁静。

③多感官结合,从听觉写橹声、水声;从触觉写风“又暖又凉”;从视觉写碧波、山色苍翠等景物,有声有色,使人如身临其境。

5.(2022年成都二诊《万里江山如是》)本文是如何描写黑龙江开江之景的?请简要分析( 6 分)①比喻;将大风比作手臂、鞭子,将江水比作狮子,生动地表现了江水汹涌澎湃的气势。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现代文阅读之语言赏析++课件40张+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现代文阅读之语言赏析++课件40张+
赏析:“悄悄”、“偷偷”都是叠音词。“悄悄”写出了 母亲对我的理解和包容;“偷偷”写出了母亲担心脾气暴 躁的我做出什么傻事,表现了母亲对我的关心和呵护。
方法二:从词语运用角度分析之——叠词运用 练习:从叠词的角度品析下列的句子
1、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 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 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答题思路:1、句子中最具表现力的词语 2、写出词语的特点、作用 3、表达的感情主旨(结合文本完整感知)
答题格式: 词语,生动形象(准确传神、生动逼真…… ) 写出了 特点(结合内容具体分析),表达了 作者 的情
感/主旨
方法二:从词语运用角度分析——类型一
请赏析下列句子表达效果:
例句: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
方法二:从词语运用角度分析——类型四 叠词运用
叠词运用:组成词的单个字是同一个字
形象性:使描绘的景色或人物更加形象;艺术性:使音律 和谐,读来朗朗上口;确切性:可以摹状。摹声,摹色
答题规范:XX词是叠词+内容分析+情感
例句: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 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2、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 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 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赏析:“曲曲折折”,表现出荷塘的广度,使读者产生空 间的想象。 “田田”形容荷叶的密度,“层层”刻画出 荷叶的深度,让人眼前展现出荷叶的风致。
现代文阅读之语言赏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句子赏析题(方法)
1、抓关键词
很多重点句子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两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

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一种常用的赏析句子的方法。

例句1:“在我们的脚下,波浪轻轻吻着岩石,像蒙眬欲睡似的。

”赏析:一个动词“吻”字,写出了海浪亲昵温柔的情态。

例句2:“海水疯狂地汹涌着,吞没了远近大小的岛屿。


赏析:“疯狂”、“汹涌”、“吞没”这些充满力度的词语,描绘出了大海勇猛无畏的性格。

2、抓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

修辞常见的有八种(即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

例句3:“森林是雄伟壮丽的,遮天蔽日,浩瀚无垠。

风来似一片绿色的海,夜静如一堵坚固的墙。


赏析3:以“海”、“墙”作比喻,写出了森林的浩瀚和坚不可摧。

透过字表,我们能够领会到作者对森林的喜爱与赞赏之情。

例句4:“多少年过去了,风儿把山顶上岩石的表层化作了泥土,瘠薄而细密;它又不辞辛苦地从远处茂密树林里捎来种子,让雨
水把它们唤醒。

坡上青翠的小苗讨得阳光喜欢了,阳光便慷慨地抚爱它们。


赏析4:本句用拟人手法,赋予风、雨水、小苗、阳光以人的灵性,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获取原来如此的诗意,与峡谷的凄清冷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3、抓句式特点
常见的句式特点有:长短句结合、句子对仗工整、双重否定句.排比句、反问句、倒装句等。

例句5:“因为岛屿挡住了它的转动,它狠狠地用脚踢着,用手推着,用牙咬着。

它一刻比一刻兴奋,一刻比一刻用劲。


赏析5:作者运用排比句式,以表现大海惊醒后的剧烈动荡,展示了大海的粗犷、豪放的性格,让读者读来琅琅上口。

例句6:阳光不喜欢峡谷,峡谷莫非不知道?阳光是公平的么?峡谷莫非不明白?
赏析6:作者用两个反问一个设问表达了对阳光不公的抗议,“莫非”一词更让人感受到作者的怨恨之情。

4、抓表现手法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联想、想象、象征等。

例句7:“那儿的树木虽然远不如山上的小草高,但它却可以自豪地宣布:我是森林!”
赏析7:小草比树木高的原因不是因为它本身,而是借用地势;而树木凭的是自身的优势,这里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作者对地下森林的欣赏之情。

例句8:“我喜欢海,溺爱着海,尤其是潮来的时候。


赏析8:作者直抒胸臆,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伟大力量的歌颂,表明了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5、抓结构作用
一个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有承上启下、前后呼应、总结上文或总结全文等。

我们应该抓住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并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6.抓思想内容
准确把握内容及思想情感每个句子本身都可提炼出一定的内容,也有的饱含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

在赏析句子的答案中,内容及思想情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例句9:“狂风呼啸,气浪灼人,沙石飞腾,岩浆横溢,霎时天昏地暗,山崩地裂,好像到了世界的末日……”
赏析9:这是描写最初地质突变时的情景,一句话一种景象,字虽不多,形象生动,让人如临其境,同时也交代了峡谷的来源。

例句10:“你似乎深不见底,宽不可测,没有人见过你的全貌。

虽然你拥有珍贵的树木,这大自然无价的财富,然而你沉默寡言、与世无争──多么不公平啊,你这个世上罕见的地下森林。

你从哪里飞来?你究竟遭受了什么不幸,以致使你沉入这黑暗的深渊,熬过了那么漫长的岁月?”
赏析10:作者用第二人称手法,面对面地直接抒发感情,强烈表达了自己对峡谷的关切、同情、抱不平以及无限的敬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