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吸附

合集下载

2015年第二十章电与磁填空题20例

2015年第二十章电与磁填空题20例

2015年第二十章电与磁填空题20例1.如图所示电路,开关S接到a后,电磁铁左端为极,小磁针静止时,A端是极.将开关S由a换到b,调节变阻器的滑片P,保持电流表的示数不变,电磁铁的磁性(选填“增强”、“减弱”或“不变”).答案:N,N,减弱。

2.如图所示,在电磁铁的正上方用弹簧挂一条形磁铁。

当开关闭合后,条形磁铁与电磁铁的相互作用为___________(填“吸引”或“排斥”)。

当滑片P从b端到a端的滑动过程中,弹簧的长度会变_______(填“长”或“短”)。

NSSAPa b答案:排斥长3.干电池是持续供电的装置,能将化学能转化为___能。

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要改变通电导线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可以通过改变磁场方向或改变____方向来实现。

答案:电电流4.如图所示,用两根橡皮筋悬挂的均匀金属棒AB水平处于磁场中。

当棒中通以由A向B 的电流时,金属棒静止,橡皮筋刚好处于松弛状态(导线对金属棒的作用力忽略不计),此时金属棒受到的磁场力方向为____________。

若要使橡皮筋处于拉伸状态,在不人为对棒施力的条件下,请提出一项可行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B答案:竖直向上改变AB棒中的电流方向(或改变磁场方向、减小电流、减弱磁场等)5.扬声器是把电信号转换成声信号的一种装置,如图所示是扬声器构造示意图。

当线圈中通过变化电流时,线圈受到____________力作用,从而带动与线圈相连的纸盆______________,于是扬声器就发出了声音。

答案:磁场 来回振动6.如图所示,是“探究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的实验装置当闭合开关S 时,导线AB 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是___(选填“从A 到B ”,“从B 到A ”或“垂直AB 方向”),导线AB 受到磁场力的作用而向左运动;现在,如果只将磁场方向变为与原来方向相反,那么导线AB 将向___运动,如果同时将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变为与原来方向相反,那么导线AB 将向___运动。

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药剂学》第二十章 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

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药剂学》第二十章 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

第二十章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大纲要求答疑编号:NODE70093300120100000001第一节概述学习要点:1.药物配伍变化研究的目的2.药物配伍变化的类型一、药物配伍变化与配伍禁忌的含义药物配伍变化: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配伍后在理化性质或生理效应方面产生的变化。

药物配伍禁忌:不利于生产、应用和治疗的药物配伍变化。

研究目的:根据药物及其制剂组方的性质和作用——分析了解可能发生的配伍变化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和正确的处理方法避免因药物配伍不当而造成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问题预防医疗与药品质量事故的发生。

答疑编号:NODE70093300120100000101二、药物配伍应用的目的满足临床预防或治疗合并症(兼病或兼证)需要发挥协同作用,增强疗效-相须、相使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吗啡+阿托品减少或延缓耐药性的发生-磺胺药+甲氧苄氨嘧啶(TMP)、阿莫西林+克拉维酸Q:合理配伍——预防治疗、协同增效、降低毒副、拮抗作用答疑编号:NODE70093300120100000102三、药物配伍变化的类型1.中药学配伍变化配伍理论:“君、臣、佐、使”组方原则、“七情配伍”(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和相反);配伍禁忌: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用药禁忌、服药饮食禁忌2.药剂学配伍变化——发生于体外物理配伍变化化学配伍变化答疑编号:NODE700933001201000001033.药理学配伍变化(疗效学配伍变化、体内药物相互作用)——发生于体内药理学配伍禁忌:疗效降低或消失,产生毒性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例如协同作用:复方红花注射液+当归注射液当归注射液+川芎注射液黄连解毒汤(黄连、黄芩、黄柏、栀子)拮抗作用:含钙类的制酸中药+阿司匹林/水杨酸毒副作用:甘草+洋地黄强心苷答疑编号:NODE70093300120100000104第二节药剂学的配伍变化学习要点:1.物理的配伍变化:常见变化及原因2.化学的配伍变化:常见变化及原因3.注射剂的配伍变化:常见变化及原因一、物理的配伍变化药物配伍后在制备、贮存过程中,发生分散状态或物理性质的改变,从而影响制剂质量的变化。

第二十章 火山碎屑岩

第二十章 火山碎屑岩

第十九章 陆源碎屑岩( 泥质岩)(二)泥质岩粒度< 0.005m m ,含量> 50%,粘土矿物为主(> 50% )的岩石。

要点:粘土、风化形成、悬浮搬运、机械沉积、粒度、含量。

1. 基本特征(1)颜色:色杂,反映混入物成分。

单一粘土矿物组成:白、浅灰、浅黄等色。

含铁氧化物或氢氧化物:红、紫、黄、棕、玫瑰等色。

含锰氧化物:黑、褐等色。

含有机质或硫化铁:黑、灰等色。

含绿泥石、孔雀石、海绿石等:绿色。

(2)物质成分 1)化学成分主要以S i O 2、A l 2O 3、铁氧化物和水为主。

但是, 随粘土的吸附性和离子交换性不同,成份差异很大。

2)矿物成分 A .粘土矿物高岭石、蒙脱石、伊利石(水云母)、绿泥石等。

B .陆源碎屑石英、长石等。

C .自生矿物化学沉淀结晶的矿物。

如方解石、石英、黄铁 矿、石膏等。

(3)结构1)据粘土、粉砂、砂的相对含量 泥质结构——粘土>90%。

特点:手摸细腻、具滑感。

粘土岩:断口贝壳状。

粘土:刀割面平整光滑。

含粉砂泥质结构——粘土>75%,粉砂5~25%。

粉砂泥质结构——粘土>50%,粉砂25~50%。

特点:手摸粗糙、有颗粒感。

粘土岩:断口粗糙。

粘土:刀割面不平整、不光滑。

含砂泥质结构——粘土>75%,砂5~25%。

砂泥质结构——粘土>50%,砂25~50%。

2)据结晶程度非晶质结构、隐晶质结构、显微晶质结构、粗晶质结构等。

3)据粘土矿物集合体胶状结构、鲕状结构、豆状结构、砾状结构、角砾状结构等。

4)其它:生物泥质结构等。

(4)构造层面构造发育,常见泥裂、波痕、虫迹、晶体印痕,与上覆砂岩接触部位发育侵蚀面构造。

层内发育水平层理,单层厚度<1m m时称为页理。

(5)岩石组合常与砂岩、粉砂岩组成正粒序组合或互层组合,位于沉积序列的顶部。

其上覆多为砂岩层覆盖。

(6)分布:极为广泛,形成于大陆、海洋及过渡相等各种环境。

(7)矿产:是重要矿产,如陶瓷原料、水泥原料、膨润土等。

经典液相色谱法

经典液相色谱法

第一节 吸附色谱法
硅醇基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游离羟基(Ⅰ),另一
种是键合羟基(Ⅱ),当硅胶加热到200℃以上时,失
去水分,使表面羟基变为硅醚结构(Ⅲ),后者为非
极性,不再对极性化合物有选择性保留作用而失去
色谱活性。
H O
Si (Ⅰ)
HH OO
Si Si (Ⅱ)
O Si Si
(Ⅲ)
由于硅胶具有弱酸性,所以选择性地保留胺类
第一节 吸附色谱法
制备含粘合剂的硬板,要先制备固定相的匀浆,调 制固定相的匀浆时可将一定量的固定相按上表比例加入 适量水或粘合剂,在研钵中或在匀浆器中调匀,倒入手 动或自动涂布器中涂布。室温下阴干后,活化后备用。
定性定量分析时薄层厚度为0.3~0.5mm,制备薄 层厚度为0.5~2mm。 (2)预制板
第一节 吸附色谱法
2. 首先将被分离样品溶于一定体积的溶剂中,选用的溶
剂极性应低,体积要小。 上样前,应将柱上端的溶剂放出至近吸附剂表面。沿
管壁加入样品溶液,溶液加完后,打开活塞使液体慢慢放
在洗脱时,用分液漏斗连续不断地加入洗脱剂,并保 持一定高度的液面。在收集洗脱液时,应采用等份集。 3
可以通过分段收集流出液,采用相应的物理和化学方 法进行检出。常用的检出方法很多,如化学反应法、TLC 及其它方法。
和其它碱性化合物。
第一节 吸附色谱法
2. 氧化铝
碱性氧化铝(pH9~10)适用于碱性和中性化合物
中性氧化铝(pH7.5)适用范围广,凡是酸性、碱 性氧化铝可以使用的,中性氧化铝也都适用。
酸性氧化铝(pH5~4)适用于分离酸性化合物。
第一节 吸附色谱法
(二) 吸附剂的活性和含水量有一定的关系。含水量

中药药剂学-第二十章环糊精包合技术重点

中药药剂学-第二十章环糊精包合技术重点

第二十章环糊精包合技术
环糊精包合技术
定义:是指采用适宜的方法,将某些小分子物质(又称为客分子)包藏于环糊精分子(又称为主分子)的空穴结构内,形成环糊精包合物的技术。

特点:
1.增加药物的稳定性
2.增加药物的溶解度
3.液体药物粉末化
4.掩盖不良气味,减少刺激性和毒副作用
5.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结构和理化性质:
环糊精是由6-12个D-葡萄糖分子以1,4-糖苷键连接的环状低聚糖化合物,常见的有α、β、γ三型,分别有6、7、8个葡萄糖分子构成。

以β-CD最为常用,为7个葡萄糖分子以1,4-糖苷键连接而成。

固体分散体
是指药物与载体混合制成的高度分散的固体分散物。

微囊
是指利用天然的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囊材)作为囊膜,将固体或液体药物(囊心物)包裹而成的微小胶囊。

微球
是指药物分散或被吸附在高分子材料中形成的骨架型微小球形或类球形实体。

微囊微球的特点
1、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
2、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3、防止药物在胃内失活或减少对胃的刺激性
4、使液态药物固态化,便于贮存或再制成各种剂型
5、减少复方药物的配伍变化
6、使药物具有缓释或控释性能
7、使药物具有靶向性
8、可将活细胞或活性生物材料包裹,从而使其具有很好的生
物相容性与稳定性
9、栓塞性微球直接经动脉管导入,阻塞在肿瘤血管,断绝肿
瘤组织养分和抑杀癌细胞
脂质体
是将药物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内而形成的微型小囊,也称为类脂质小球或液晶微囊。

九年级下册物理人教版课件 第二十章第1节磁现象 磁场

九年级下册物理人教版课件 第二十章第1节磁现象 磁场

新知探究 典例2 指南针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论衡》记载:司南之杓,投之于地,
其柢指南。如图所示的司南放在水平光滑的“地盘”上,静止时它的长柄指 向南方。司南长柄所指方向是( A )
A.地理南极,地磁北极
B.地理南极,地磁南极
C.地理北极,地磁北极
D.地理北极,地磁南极
解析:物理学中规定,小磁针静止时指南的叫南极,指北的叫北极,因 为长柄指向南方,所以长柄为南极,所指方向为地理南极,根据磁极间 的相互作用规律可知磁体的南极指向地磁场的北极。故答案为A。
存的信息可能会消失等。
新知探究 典例2 现有两根大头针被条形磁铁的一端吸引,悬在条形磁铁下方,如图 所示的四幅图能正确反映实际情况的是( A )
A
B
C
D
解析:大头针被磁化后,靠近S端的都是N极,远离S端的都是S极, 同名磁极相互排斥,所以A符合题意。
新知探究 典例3 (2019·东营中考)如图所示,某物理小组在用条形磁体做“吸附” 能力实验时,用酒精灯给条形磁体加热一段 时间后,发现大头针纷纷下落。请根据这一 现象提出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___磁__体__磁__性__强__弱__与__温__度__是__否__有__关__?_________
人教版 · 物理 · 九年级(下)
第20章 第1节 第1课时
磁现象 磁场
学习目标-新知导入-新知探究-课堂小结-课堂达标
学习目标
1.了解简单的磁现象,知道磁性和磁体的概念; 2.知道磁极、磁极的指向性和磁极的表示方法; 3.通过实验认识磁极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4.了解磁化现象及其应用。
【重点】了解简单的磁现象,知道磁性和磁体的概念 【难点】认识磁极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解析:当一个完整的磁体被从中截断时,被分成的两部分会形成两个 独立的完整的磁体。原来的A、B端极性不变,则C、D两端会相应成 为磁体的另外一个磁极。

急危重症护理学实践与学习指导PPT课件

急危重症护理学实践与学习指导PPT课件

(三)急诊科仪器设备及药品
1. 仪器设备 心电图机、心脏起搏/除颤仪、心肺复苏机 、简易呼吸气囊、呼吸机、心电监护仪、负压吸引器( 或中心吸引)、给氧设备、洗胃机。
2. 急救器械 一般急救搬动、转运器械,各种基本手术 器械。
3. 抢救室急救药品 心肺复苏药物、呼吸兴奋药、血管 活性药物、利尿及脱水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镇静药 ;止痛、解热药;止血药;常见中毒的解毒药、平喘药 、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药、各种静脉补液液体、局部 麻醉药、激素类药物等。
1
第一章 绪论: 沈洪
一、急诊科的布局
(二)区域布局
1. 医疗区
(1)预检分诊处(台):设在急诊科入口最醒目 的位置,,分诊处应有足够的使用面积,配备有导 医或(及)导诊员。
(2)急诊抢救室:应临近急诊分诊处,
抢救室内设置需遵循以下原则:①应有足够的空间
(不少于12m2/床)。②配有基本的急救器械与检
continuous
1
renal
replacement
第一章
绪论D:C沈R洪RT
二、血液净化基本原理
清除溶质的主要方式 •弥散(diffusion) •对流(convection) •吸附(adsorption)
1
第一章 绪论: 沈洪
弥散(Diffusion)
溶质分子在不同浓 度的溶液中分散趋 于均匀的过程
(二)在非肾脏疾病中的应 用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急性重症胰腺炎(ASP) 其他
(三)CBP治疗的禁忌证
无法建立合适的血管通路 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

【大学课程】分析化学第20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

【大学课程】分析化学第20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
2021/11/1
梯度洗脱装置
外梯度(高压梯度): 利用两台高压输液泵,
将两种不同极性的溶剂按 一定的比例送入梯度混合 室,混合后进入色谱柱。
内梯度(低压梯度): 一台高压泵, 通过比
例调节阀,将两种或多种 不同极性的溶剂按一定 的比例抽入高压泵中混 合。
2021/11/1
(2)进样装置
流路中为高压力工作状态, 通常使用耐高压的六通阀进样装置, 其结构如图所示:
3 L2
L2
0.75cm
2021/11/1
2021/11/1
液相色谱仪(3)
Agilent 1200 LC Systems
安捷伦1200 液相色谱系统
2021/11/1
液相色谱仪(4)
2021/11/1
二、流程及主要部件
1.流程
2021/11/1
2.主要部件
(1)高压输液泵:
主要部件之一,压力:150~350×105 Pa。 为了获得高柱效而使用粒度很小的固定相(<10μm),液 体的流动相高速通过时,将产生很高的压力,因此高压、高 速是高效液相色谱的特点之一。 应具有压力平稳、脉冲小、流量稳定可调、耐腐蚀等特性
以固体吸附剂为固定相,如硅胶、氧化铝等,较常使用的 是5~10μm的硅胶吸附剂。流动相可以是各种不同极性的 一元或多元溶剂。
(二)液-液分配色谱:LLC
有正相色谱和反相色谱之分
正相色谱(NPC)
反相色谱(RPC)
固定相极性


流动相极性


流动顺序 流动相极性↑,
极性小的组分先
流出 k↓,tR↓
极性大的组分先
2021/11/1
小结
• 掌握Van Deemter 方程在HPLC中的表现形式; • 掌握正相色谱和反相色谱的区别; • 掌握化学键合相色谱,特别是反相键合相色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吸附机制: 固体表面分子(或原子)处 于特殊的状态。固体内部 分子所受的力是对称的, 故彼此处于平衡。但在界 面分子的力场是不饱和的, 即存在一种固体的表面力, 它能从外界吸附分子、原 子、或离子,并在吸附表 面上形成多分子层或单分 子层。
吸附作用: 物质从气体或液体浓缩到固体表面 从而实现分离的过程
20.1.2 吸 附 的 类 型
物理吸附: 吸附剂和吸附物通过分子力产生的吸附。 特点 ✓ 是放热过程 ✓ 吸附物分子状态变化不大,需要的活化能很小,多
数在较低温下进行。 ✓ 达吸附平衡时间非常短 ✓ 吸附过程可逆
化学吸附: 化学吸附是由于吸附剂和吸附物之间的电 子转移,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
特点 ✓ 释放大量的热 ✓ 单分子层吸附,稳定,不易解吸
20.1.4 吸附平衡理论
吸附是一种平衡分离方法,根据不同溶质在液 固两相间分配平衡的差别实现分离。
当溶质在液固两相间达到吸附平衡时,吸附剂 上的平衡吸附质浓度q是液相游离溶质浓度c和
温度T的函数。
q f (c,T )
吸附等温线
当温度一定时,平衡吸附量q与液相游离溶质浓
度c之间的函数关系称为吸附等温线。
步骤: 聚合:高分子聚合:单体,交联剂,引发剂,
制孔剂和分散剂。悬浮聚合和乳液聚合。 修饰:在基质表面键合所需的功能基团。 举例:悬浮聚合法制备多孔高分子微球。
介质A(1,000× )
介质A(10,000× )
介质B(1,000× )
介质B(10,000× )
应用: 脱色:食品等. 水中溶解度小的生化产品的吸附: 维生素B12; 脂溶性的抗生素:四环素, 土霉素,红霉素,大环
(1) 吸附剂的性质 (2)吸附物的性质 (3)溶液的pH (4) 温度 (5)其他组分
20.2 大网格聚合物吸附剂
20.2.1 大网格聚合物吸附剂的类型和结构 按骨架的极性强弱: 非极性系列:苯乙烯-二乙烯苯,芳香族吸附剂 中等极性:甲基丙烯酸酯,脂肪族吸附剂
20.2.2 大网格聚合物吸附剂的合成
④ 溶质和吸附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吸附平衡关系 通常是非线性关系,故设计比较复杂,实验的 工作量较大。
优点:
✓ ✓ ✓
有机溶剂掺入少 操作简便,安全,设备简单 pH变化小,适于稳定性差的物质
缺点:
✓ ✓ ✓ ✓ ✓
选择性差 收率低 无机吸附剂性能不稳定 不能连续操作,劳动强度大 碳粉等吸附剂有粉尘污染
交换吸附
1st 极性吸附: 吸附剂表面如为极性分子所组 成,则会吸引溶液中逞相反极性的物质或离子 而形成双电层,这种吸附称为极性吸附。
2nd 离子交换: 在吸附剂与溶液间发生离子交 换,即吸附剂吸附离子后,它同时要放出等当 量的离子于溶液中。
吸附剂表面键合的离子基团或可离子化基团, 通过静电引力吸附带有相反电荷的离子,吸附过 程发生电子转移.
N-阿弗加德罗常数,s-被吸附分子的横截面积,在-196°C 氮气分子的s = 1.6210-15 cm2。
平均孔径、或平均粒度, 及其分布,孔隙率 测量方法:压汞法
孔径及分布测定
吸附剂的孔径及分布可采用水银压入法,利用汞 孔度计测定。当压力升高时,水银可进入到细孔 中,压力p与孔径d的关系为
-水银的表面张力(0.48N/m2),-水银与细孔壁 的接触角(=140°)。通过测定水银体积与压力之 间的关系即可求出孔径 – damp;
B 冰箱除异味 C 变色硅胶
20.1 吸附过程理论基础
20.1.1 基本概念
吸附
溶质从液相或气相转移到固相的现象。(该 过程包括两相:液相(气相)→固相) 表面能发生吸附作用的固体称为吸附剂(吸 附介质),一般为多孔微粒或多孔膜.被吸附的 溶质称为吸附物.
20.1.3 吸附力的本质
吸附质和吸附剂之间的作用力:
范德华力: 定向力:极性分子之间静电力.由极性分子的永久偶极 距产生. 诱导力:极性与非极性之间引力.极性分子产生的电场 作用会诱导非极性分子极化,产生诱导偶极距. 色散力:非极性分子之间引力.瞬时偶极距.
吸附剂的类型
种类包括非孔型,多孔型和凝胶型。 多孔型:生物产物的脱色,除臭 活性炭: 硅胶、硅藻土: 大网格吸附剂:有机高分子材料,如聚苯乙烯,聚酯。 凝胶型:纤维素凝胶,琼脂糖凝胶,匍聚糖凝胶等。
硅藻土过滤机
吸附剂的性能表征
化学成分 材料结构 比表面积:单位质量物体所具有的表面积(m2/g)
测量方法:BET法 一般采用B.E.T(Brunueer-Emmett-Teller)法:在液氮温度下(196°C),用吸附剂吸附氮气,在吸附剂表面形成单分子吸附 层,测定氮气的吸附体积vm(cm3/g),计算比表面积a(cm2/g):
尽管Langmuir 平衡模型可很好地拟和蛋白质的吸附 平衡等温线,但它只是一种表象平衡模型,而非 机理模型,蛋白质的吸附不满足单分子层吸附理 论。
吸附等温线的绘制
通过平衡吸附实验测定: 摇瓶间歇吸附法
q VL (c0 c) Vs
动态色谱吸附法
q F (t1 0 t0 ) VB
20.1.5 影响吸附过程的因素
常见吸附平衡等温线 1Henry型 (线性):q =mc 在低浓度范围内成立 2 Freundlich型 (非线性)q=kcβ 3 Langmuir型(非线性)
q qmc Kd c
qm:饱和吸附量;Kd:吸附平衡的解 离常数 4. Rectangle 型:亲和吸附
Langmuir 吸附平衡
理论基础:吸附剂上存在许多活性位点,每个活性 位点具有相同的能量,只能吸附一个分子,并且 被吸附的分子间无相互作用,从而形成单分子吸 附层。
内脂类. 污水处理: 色谱柱的载体:
20.3其他类型的吸附
吸附剂: 在表面上能发生吸附作用的固体 吸附物: 被吸附的物质
吸附法的特点:
① 常用于从稀溶液中将溶质分离出来,由于受固 体吸附剂的限制,处理能力较小;
② 对溶质的作用较小,这一点在蛋白质分离中特 别重要;
③ 可直接从发酵液中分离所需的产物,成为发酵 与分离的耦合过程,从而可消除某些产物对微 生物的抑制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