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心理学章节练习题1-4章
学前心理学第四章历年试题

学前心理学第四章历年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视觉悬崖”装置主要是用于测查婴儿的( )A.深度知觉B.形状知觉C.大小知觉 D.方位知觉2.听觉和视觉的明显协调约在出生后()A.10天B.半个月C.20天D.1个月3.对于幼儿来说,下列几何图形中,最容易辨别的是()A.正方形B.长方形 C.三角形D.圆形4.起先儿童观察图画只能认识到个别对象,后来逐渐能观察到图画的整体内容,把握图画的主题,这说明的是儿童观察( )A.目的性的加强B.方法的形成 C.细致性的增加D.概括性的提高5.视触协调出现的主要标志是( )A.能伸手抓到东西B.看到喜欢的东西时会手舞足蹈C.一抓到东西就不放,且将它塞到嘴里D.不断地把成人放在他手上的物体扔到地上6.幼儿认为“早上,是到外面玩的时候”,“上午是上课的时候”,这表明儿童的时间知觉是( )A.依靠生理上的变化B.依靠生活中接触到的周围现象的变化C.根据日夜和季节变化D.依靠成人教授7.幼儿期对颜色辨别力的发展,主要依靠( )A.生活经验和成熟B.成熟和教育你C.生活经验和教育D.选择和生活经验8.当人从暗处走到明处,在最初一瞬间,会感到耀眼,什么都看不清,经过几秒钟,才恢复正常。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 )A.明适应B.暗适应C.同时对比D.继时对比9.当某个幼儿能认出窗户、门、床等物体是方型的,球是圆型的……则说明他们已经具有了( )A.形状知觉B.大小知觉C.方位知觉D.深度知觉10.不仅注意到色调,而且注意到颜色的明度和饱和度,这一般是在儿童( )A.2岁时B.3岁时C.4岁时D.5岁时11.较小婴儿所具有的距离知觉是( )A.以视觉为主B.以运动觉为主C.以听觉为主D.以经验为主12.某教师进行教学活动时,在白色的背景上贴上大红花,以利于幼儿观察。
这位教师这样做是利用了知觉的( )A.刺激物的组合规律B.对象的活动性规律C.对象和背景的差别规律D.刺激物的排列规律1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儿童对物体的触觉探索最早是通过手的触觉进行的 B.新生儿的痛觉感受性很高C.幼儿方位知觉的发展要早于方位词的掌握 D.婴儿没有距离知觉二、名词解释14.适应三、简答题15.幼儿观察发展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幼儿观察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幼儿观察力发展的表现。
学前心理学第一章试题及答案

学前心理学第一章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学前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以下哪个年龄段的儿童?A. 0-3岁B. 3-6岁C. 6-12岁D. 12-18岁答案:B2. 以下哪项不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A. 快速性B. 可塑性B. 稳定性D. 多样性答案:C3.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是指:A. 任何时候B. 特定的时间段C. 儿童入学后D. 成年后答案:B二、填空题1. 学前心理学是研究_________岁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答案:0-62.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阶段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答案:婴儿期、幼儿期、学前期三、简答题1. 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答案: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包括:认知能力逐渐成熟,从感知到思维;语言能力迅速发展,从单字到复杂句型;情感和社交能力逐步形成,从自我中心到他人意识;个性特征开始显现,从模仿到独立思考。
2.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有哪些特点?答案:关键期的特点包括:学习效率高,错过关键期学习效果会大打折扣;心理发展速度快,儿童在某些方面表现出惊人的学习能力;环境影响大,适宜的环境可以促进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
四、论述题1. 论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对教育的启示。
答案: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对教育的启示包括:教育应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避免拔苗助长;教育应注重关键期的培养,为儿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适宜的学习环境;教育应关注儿童个性发展,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儿童的全面发展。
结束语: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有了基本的了解。
掌握这些知识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至关重要,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儿童,为他们提供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教育方法。
希望本章的试题和答案能够帮助大家巩固所学知识,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前儿童心理学》单元练习(第4章)打印版

《学前儿童心理学》单元练习(第4章)班级姓名学号一、选择题:1、打电话时翻电话本找号码,打完后电话号码也就忘记了,这是:-()。
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永久记忆2、看到天空中的朵朵白云,幼儿一会儿把它想象成山峰,一会儿把它想象成飞驰的骏马,幼儿的这种想象属于:-----()。
A、无意想象B、再造想象C、创造想象D、幻想3、游览西湖后,对其形象的记忆是()。
A、运动记忆B、情绪记忆C、形象记忆D、逻辑记忆4、幼儿期何种想象占主要地位?-------()。
A、有意想象B、创造想象C、再造想象D、综合想象5、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过程是:---------()A、先快后慢B、先慢后快C、等速D、没有规律6、下列不属于3—6岁幼儿记忆的特点是:()。
A、无意识记优于有意识记B、有意识记的效果随年龄不断增长C、相对较多的采用理解识记D、意义识记的效果优于机械识记7、从记忆发生的顺序来看,,幼儿最晚出现的是:()。
A、形象记忆B、运动记忆C、情绪记忆D、语词记忆8、某幼儿替小鸟画上衣物、饰物,这说明:()。
A、无意想象占主导地位B、想象主题容易变化C、幼儿以再造想象为主D、想象带有夸张性和虚构性9、考试时,复习提纲中的知识都背得出,等考试后就忘记了,这属于:()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10、24、在不理解的情况下,幼儿也能熟练地背诵古诗,这是:( )。
A.意义记忆 B.理解记忆 C.机械记忆 D.逻辑记忆11、下列哪种活动体现了幼儿的再造想象:()。
A、有些孩子会生造一些词语;B、在绘画时,有的幼儿把太阳画成绿色;C、有的幼儿在看图说话时,能说出许多图上没有单与主题相关的内容;D、幼儿把音阶想象成“走楼梯”,从而来理解音阶。
12、幼儿园小朋友听老师讲《龟兔赛跑》的故事,头脑中浮现出乌龟和兔子赛跑的生动形象。
这种心理活动属于:()。
A、无意想象B、再造想象C、创造想象D、幻想13、在同一桌上绘画的幼儿,其想象的主题常常雷同,这说明幼儿:()A、想象无预定目的,有外界刺激直接引起B、想象的主题不稳定,想象方向随外界刺激的变化而变化;C、想象的内容零散,无系统性,形象间不能产生联系D、以想象过程为满足,没有目的性。
《第1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章节测试卷

《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章节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是影响儿童心理个别差异的最重要的条件。
A.社会风气B.微观的社会环境C.生理成熟D.社会文化2.我们对儿童心理年龄阶段划分的主要标准是()。
A.儿童的思维发展水平B.儿童的个性特征C.儿童活动的特点D.不同时期心理发展的特殊矛盾或质的特点3.()用双生子爬楼梯实验说明生理成熟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A.华生B.斯金纳C.格塞尔D.皮亚杰4.心理是人脑对()的反应。
A.生物信息B.主观观念C.客观现实D.主观能动性5.()是一种有计划、有控制的观察。
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作品分析法6.在西方中世纪时期,儿童被看成()。
A.有独立思想的个体B.发展中的个体C.有其自身发展规律的个体D.小大人7.卢梭继承和发展了亚里士多德的遵循自然的思想,强调要让儿童在自由、民主、平等的环境下自由的成长,其代表作为()。
A.《一个婴儿的传略》B.《爱弥儿》C.《世界图解》D.《母育学校》8.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出版了《儿童心理》一书,这本书被公认是第一部科学的、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这本书的出版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A.华生B.普莱尔C.格赛尔D.皮亚杰9.()为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自然物质前提。
A.客观刺激B.生理成熟C.外界环境D.遗传10.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儿童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的研究设计,是()。
A.纵向设计B.交叉聚合设计C.横向设计D.微观发生学设计11.为了解幼儿同伴交往特点,研究者深入幼儿所在的班级,详细记录其交往过程中的语言和动作等。
这一研究方法属于()。
A.访谈法B.实验法C.观察法D.作品分析法12.通过分析幼儿的手工,绘画等去了解幼儿的心理,这种研究方法被称为()。
A.访谈法B.实验法C.观察法D.作品分析法13.采用间接的方式向幼儿的父母,教师等提出问题,收集资料,而后进行分析,得出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结论,这种方法是()。
学前心理学第四章试题及答案

学前心理学第四章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是指:A. 0-3岁B. 3-6岁C. 6-12岁D. 12-18岁答案:B2. 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开始形成的阶段是:A. 婴儿期B. 学步期C. 学前期D. 学龄期答案:C3. 下列哪项不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A. 好奇心强B. 模仿能力强C. 思维发展迅速D. 情绪稳定性高答案:D二、填空题1.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_______阶段,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
答案:关键期2. 学前儿童在_______中,通过模仿和实践,逐步形成自我意识。
答案:社会互动3.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_______的发展。
答案:语言三、简答题1. 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答案: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包括好奇心强、模仿能力强、思维发展迅速、情绪易变等。
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喜欢探索未知事物;模仿是他们学习的重要方式;思维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迅速发展;情绪表达直接且多变,易受外界影响。
2. 学前儿童如何通过游戏进行心理发展?答案:游戏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游戏,儿童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社会规则、发展语言能力、锻炼身体协调性、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
游戏还能帮助儿童建立自我意识,提高社交技能。
四、论述题1. 论述家长和教师如何促进学前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
答案: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促进学前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首先,提供一个安全、温馨的环境,满足儿童的基本需求;其次,鼓励儿童探索和尝试,支持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再次,通过游戏和日常活动,引导儿童学习社会规则和行为规范;此外,关注儿童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情感支持和正面反馈;最后,与儿童建立良好的沟通,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
结束语: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性和特点,以及家长和教师在促进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希望每位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都能运用所学知识,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支持和帮助。
智慧树知到《学前心理学确认过眼神遇见我mini人》章节测试完整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智慧树知到《学前心理学确认过眼神遇到我的 mini 人》章节测试【完好答案】第一章单元测试1、问题、“狼孩”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水平只相当于几岁小孩的发展水平,这充足说明 () 对心剪发展的作用。
A、生理成熟B、遗传要素C、自然环境D、社会环境和教育答案 : 【社会环境和教育】2、问题、心理是 () 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应。
A:人脑B:大脑C:小脑D:顶叶答案 : 【人脑】3、问题、心剪发展的一般规律包含 () 。
A、差异性和共性B、连续性和阶段性C、定向性温次序性D、不均衡性和整体性答案 : 【差异性和共性;连续性和阶段性;定向性温次序性;不均衡性和整体性】4、问题、小孩心剪发展的自然物质前提是() 。
A、环境和教育B、生理成熟和环境C、遗传和生理成熟D、遗传和环境答案 : 【遗传和生理成熟】5、问题、经过与少儿进行口头谈话,认识和采集小孩的心理特色和行为特征,这种研究方法叫做 () 。
A:问卷法B:察看法C:访谈法D:实验法答案 : 【访谈法】第二章单元测试1、问题、以下对于少儿生理成熟的剖析中,正确的选项是() 。
A、少儿生理成熟是语言能力产生的前提B、技术的学习也依靠于少儿生理成熟的水平C、少儿的生理成熟是有必定次序的,比方躯干发育最早,头部发育次之D、少儿心剪发展的重点期与生理成熟有关答案 : 【少儿生理成熟是语言能力产生的前提;技术的学习也依靠于少儿生理成熟的水平;少儿心剪发展的重点期与生理成熟有关】2、问题、依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1-3 岁小孩形成的人品质量是 () 。
A、相信感B、自主性C、自我同一性D、主动性答案 : 【自主性】3、问题、皮亚杰以为,小孩心剪发展主假如由() 要素限制和决定的。
A:均衡化B:物理环境C:成熟D:社会环境答案 : 【均衡化 ; 物理环境 ; 成熟 ; 社会环境】4、问题、小孩开始可以运用守恒观点,是在() 阶段。
A、感知运动B、形式运算C、详细运算D、前运算答案 : 【详细运算】5、问题、行为主义学派心理学家班杜拉发展了加强理论,提出了() 等观点。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1-4(中央电大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答案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第至章)一、名词解释(每小题分,共分).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纵向研究:对一个或一组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或追踪,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的系统特点。
.实证研究法:研究者通过一定的控制手段,观察、测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应变化,最后冲这些变化中找出规律。
.横向研究:在同一个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观察,求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求出几个年龄组儿童的代表值加以比较。
二、填空题(每小题分,共分).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积累的过程。
.在心理学中通常把实验的研究者称为主试,把被研究者称为被试。
.母亲年龄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指年龄偏大与年龄偏小。
.遗传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
.发展的社会性是指个体的心理发展不能脱离社会条件。
.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学习水平更为妥当。
.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过程是由一个个特定的发展阶段组成的。
.纵向和横向的研究取向具体体现为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三种方法。
.个体心理是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自身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这就体现了发展的普遍性。
.发展的差异性是指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都有自己的发展速率、特色和风格等,从而构成个体间心理发展的不同。
.调查法包括谈话法、问卷法、测量法和产品分析法四种。
.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法和理论研究法两大类。
三、简答题(每小题分,共分).应当如何理解“关键期”的概念?()关键期是习性学家洛伦兹年提出的重要概念,通常是指某一特性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得以形成的意思;()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学习水平更为妥当。
.横向和纵向研究的优缺点。
()横向法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同一年龄或几个年龄组被试的大量数据,比较节省时间和精力,数据比较有代表性和稳定性。
学前心理学章节测试题及答案

学前心理学章节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是什么?A. 快速成长B. 稳定发展C. 缓慢发展D. 无规律变化2. 以下哪项不是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特点?A. 直观性B. 具体性C. 抽象性D. 形象性3. 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A. 0-1岁B. 1-3岁C. 3-6岁D. 6岁以上4. 学前儿童情感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A. 情绪表达B. 情绪调节C. 情绪理解D. 所有选项5.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核心是什么?A. 同伴关系B. 亲子关系C. 教师关系D. 社会规则二、填空题6.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7.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将儿童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其中学前儿童主要处于_________阶段。
8. 学前儿童的_________是其心理发展的重要方面,它影响着儿童的认知、情感和社会性发展。
三、简答题9. 简述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
10. 学前儿童如何通过游戏进行社会性学习?四、论述题11. 论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
答案:一、选择题1. A2. C3. C4. D5. A二、填空题6. 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7. 前运算8. 情感发展三、简答题9.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包括自我意识的萌芽、自我概念的形成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10. 学前儿童通过游戏进行社会性学习,例如通过角色扮演学习社会角色,通过合作游戏学习社会规则和合作精神。
四、论述题11.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密切。
教育应根据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行,如利用儿童的直观性和形象性进行教学,通过游戏和实践活动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同时,教育也能促进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如通过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帮助儿童建立自信,通过适当的挑战和任务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
结束语:通过本章节测试题的练习,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于教育实践中,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 )的反映。
A.直观B.客观C.概括D.能动2.研究学前心理学的基本原则不包括哪一原则?( )A.客观性B.能动性C.活动性D.发展性3下列哪项不是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之一?( )A. 个体心理的发生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C.种系心理的发生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4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之一是( )A.个体心理的发生B.种系心理的发生C.群体心理的发生D.人类心理的发生5现行对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中,3~6、7岁通常被称为( )A.婴儿期B.先学前期C.学前期D.学龄期6.0~6岁儿童心理的发展规律是()A.心理学的研究对象B.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C.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D.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7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年龄段是()A.0—6、7岁B.3—6、7岁C.0—12岁D.0—18岁8儿童心理学中的“儿童”一般是指( )A.0~6岁B.0~12岁C.0~15岁D.0~18岁9根据我国现时通用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先学前期的年龄范围是指()A.0~6月B.6~12月C.1~3岁D.3~6岁10我国现时通行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3-4岁儿童属于()A.先学前期B.幼儿中期C.幼儿初期D.幼儿晚期11在儿童的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等正常活动中,创设或改变某种条件,来引起并研究儿童心理的变化,这种方法称为()A.观察法B.自然实验法C.测验法D.调查访问法12研究学前儿童心理时,应当根据各种途径获得的资料,而不是自己的想当然,这样才符合研究儿童心理的( )A.主观性原则B.活动性原则C.客观性原则D.发展性原则13学前儿童心理,必须对他们周围的生活条件及其所受的教育影响进行分析,这符合A.活动性原则B.客观性原则C.发展性原则D.教育性原则14儿童的心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必须从这种发展变化中去研究它的规律,避免孤立静止地看问题,这反映的是( )A.客观性原则B.活动性原则C.发展性原则D.因材施教的原则15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理的不断成熟,其心理会有所变化。
因此,我们必须从这种变化中对儿童的心理进行研究,这主要是遵循了儿童心理研究的( )A. 实践性原则B. 活动性原则C. 发展性原则D. 教育性原则16哪个原则不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A.客观性B.活动性C.发展性D.高效性17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A.横向研究B.纵向研究C.平行研究D.实证研究18.对一组或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称为(B)A.横向研究B.纵向研究C.平行研究D.实证研究19利用一定的测验项目和量表,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方法,称为A.观察法B.测验法C.实验法D.访谈法20控制和改变儿童的活动条件,以发现由此引起心理现象的有规律性的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心理现象之间联系的方法是()A. 实验法B.谈话法C.观察法D.问卷法21“绘人测验”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属于( )A. 观察法B.访谈法C.作品分析法D.实验法22学前儿童心理的最基本的方法是()A. 投射法B. 观察法C. 测验法D. 问卷法23分析儿童的绘画和手工制作等以了解儿童心理现象的方法是()A.测验法B.观察法C.实验法D.作品分析法24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资料,较易作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是( )A. 问卷法B.谈话法C.观察法D.实验法25学前儿童心理学是______的一个组成部分或分支,而且是内容最充实的分支。
A.发展心理学B.普通心理学C.学前教育学D.儿童解剖生理学26.下列哪种说法是不妥当的?( )A.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有助于理解矛盾的对立统一思想B.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要了解本学科与其它学科的区别C.测验法的优点是适合做质的研究D.对学前儿童的心理的研究,必须对他们周围的生活条件进行分析27研究者通过学前儿童的家长、教师或其他熟悉儿童生活的成人,去了解儿童的心理表现。
这种方法称为( )。
A.作品分析法B.调查访问法C.测验法D.谈话法二、多项选择1学前儿童心理学的任务是()。
A阐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表现B揭示心理发展的原因、影响因素和机制C揭示心理与脑的关系D论述人的心理发展的个体差异2以下属于广义的儿童期的是()。
A幼儿期B婴儿期C儿童期D少年期3以下属于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的是()。
A客观性B辩证性C发展性D教育性4()是一种长期的全面的观察方法。
A实验法B调查法C日记法D传记法5()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主要方法。
A自然实验法B调查法C作品分析法D观察法第二章练习题1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是在()的基础上形成的。
A脑发展B生理发展C客观事物D额叶发展2( )是儿童从胎内生活转变为胎外生活的阶段。
A幼儿期B婴儿期C儿童期D新生儿期3()孩子生活的主要矛盾是生理上能否适应新环境的矛盾。
A幼儿期B婴儿期C儿童期D新生儿期4新生儿的脑重约为()克。
A340 B390 C450 D5505( ),当乳头或类似乳头的东西碰到新生儿的面颊或嘴唇时,就会转头,做出吸奶的动作,食物进入口里就会咽下去。
A食物反射B防御反射C定向反射 D 巴宾斯基反射6以手指或小棍触新生儿的手心,儿童的手心立即紧握不放,力量之大,甚至可以将身体吊起来。
这种反射叫()。
A食物反射B防御反射C抓握反射 D 巴宾斯基反射 C7当新生儿的身体失去平衡,或突然受到强烈的刺激,会仰头,挺直,双臂伸直,手指张开,然后弯身收臂,紧贴前胸,作搂抱状,这是()。
A惊跳反射B防御反射C抓握反射 D 巴宾斯基反射8把新生儿的肚子向下,横着托起,四肢便作类似游泳的动作。
A惊跳反射B游泳反射C抓握反射 D 巴宾斯基反射9新生儿最先形成的条件反射,都是在()的基础上形成的。
A无条件反射B本能C生理基础D以上都不是10.1岁时,儿童的脑重可达()克。
A 900 B1100 C1200 D140011( )是脑内部结构成熟的重要标志。
A暂时神经联系的接通B神经纤维的髓鞘化C神经突触的增多D神经突起的发育12神经纤维的髓鞘化完成大约在()岁。
A6 B7 C9 D1013婴儿最先发展起来的是头部动作,然后自上而下,最后学会走路,这是()。
A从整体到分化B从上部到下部C从大肌肉到小肌肉动作D从无意到有意14儿童最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的笼统的。
以后才逐渐分化,这属于()。
A从整体到分化B从上部到下部C从大肌肉到小肌肉动作D从无意到有意15当成人的脸出现在婴儿视野中他便停止原来的动作,注视成人的眼睛,然后开始微笑,这是()。
A天真活跃反应B社会性依恋C母子交往D微笑16.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时期是( )A.0—1岁B.1—2岁C.2—3岁D.3—6岁17视触协调出现的主要标志是( )A.不断地把成人放在他手上的物体扔到地上B.能伸手抓到东西C.看到喜欢的东西时会手舞足蹈D.一抓到东西就不放,且将它塞到嘴里18下列属于4~5岁幼儿特征的是( )。
A.爱模仿B.个性初具雏形C.情绪作用大D.开始接受任务19儿童的个性形成的开始时期是()A.0-1岁B.1-3岁C.3-6岁D.6-12岁20学前儿童开始能够进行最初的生活自理的年龄阶段是( )A.2~3岁B.3~4岁C.4~5岁D.5~6岁21心理学家一般认为,儿童个性形成过程的开始时期是( )A.0~3岁B.3~6岁C.6~12岁D.12~15岁22儿童出现最初的独立性是在( )A.2~3岁B.3~4岁C.4~5岁D.5~6岁23.儿童动作的发展从头部和躯干动作开始,然后发展双臂和腿部动作,再后是手的精细动作。
这一规律是()A.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B.首尾规律C.近远规律D.大小规律24用物体轻轻地触及新生儿的脚掌时,新生儿本能地竖起大脚趾,伸开小趾。
这是()A. 达尔文反射B.莫罗反射C.巴布金反射D.巴宾斯基反射25当物体触及新生儿手掌心时,他会立即把它紧紧握住,这种反射属于( )A.莫罗反射B.达尔文反射C.巴布金反射D.巴宾斯基反射26.儿童表现出和别人交往的需要是()A.从出生时开始的B.从半岁开始的C.从1岁开始的D.从1岁半开始的27儿童心理活动形成系统的奠基时期是在()A.0到1岁B.1岁到2岁C.2岁到4岁D.3岁到6岁28手眼协调动作大约出现在儿童()A.5个月左右B.8个月左右C.10个月左右D.1岁左右29儿童开始认生的年龄是()A.1~2个月B.3~4个月C.5~6个月D.7~8个月30独立性的出现是以下哪一种心理现象开始产生的明显表现?( )A.社会性B.自我意识C.情绪D.意志31婴儿先是用整只手臂和手一起去够东西,以后才会用手指去拿东西。
动作发展的这种规律属于()A. 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B. 首尾规律C. 近远规律D. 大小规律32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有()A.从局部到整体的规律B.尾首规律C.远近规律D.大小规律33.学前儿童先会走、跑,后会灵活地使用剪刀,这说明儿童动作发展具有( )A.整体局部规律B.首尾规律C.大小规律D.近远规律34儿童动作的发展是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这表现的动作发展规律是()A. 无有规律B.近远规律C.首尾规律D.大小规律35第一信号系统是以()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
A现实事物B词语C概念D表情36第二信号系统是以()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
A现实事物B词语C概念D表情37()是先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突出表现。
A好动B爱做事C闹独立D语言的形成38()岁左右是人生的第一个转折期,又是第一个危机期。
A1 B2 C3 D439儿童3岁时的脑重可达到()克。
A900 B1000 C1100 D120040()是幼儿最主要的活动形式。
A游戏B生活C学习D劳动41()是一种社会性活动,是儿童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特殊方式。
A游戏B生活C学习D劳动42.3岁前儿童的教育和教学是在()中进行的。
A游戏B日常生活C学习D劳动43幼儿的()主要不在于创造多少的物质财富,而是进一步发展幼儿的动作,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
A游戏B生活C学习D劳动44儿童出现最初的独立性是在( )A.2~3岁B.3~4岁C.4~5岁D.5~6岁45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最好的活动形式是()A.操作B.交往C.游戏D.言语二多项选择题1以下属于无条件反射的是()。
A吸吮反射B防御反射C定向反射 D 巴宾斯基反射2以下属于食物反射的是()。
A觅食反射B吸吮反射C吞咽反射D以上都是3以下属于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的是()。
A从整体到分化B从上部到下部C从大肌肉到小肌肉动作D从无意到有意4以下属于先学前期儿童心理特点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