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食心虫的发生及防治技术
大豆食心虫的出现与防治和治疗

大豆食心虫的出现大豆食心虫是一种危害严重的害虫,特别是在大豆种植中对产量的影响非常大。
在种植季节中,它会在植株的茎、叶和豆荚中寄生和取食,严重影响植株的生长和发育,导致大豆产量下降。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大豆食心虫的出现、防治和治疗方法。
大豆食心虫的特点大豆食心虫是昆虫中的一种。
它的特点是体形比较小,身体颜色为暗灰色,背部有着不规律的黑点。
成虫的产卵期一般出现在5月下旬或6月初,孵化期为10~15天,幼虫会在大豆的茎、叶和豆荚中取食和寄生,以大豆为食物。
大豆食心虫的成虫寿命很短,只有10多天,但幼虫的寿命长达40多天,能严重危害大豆的生长和发育。
大豆食心虫的危害大豆食心虫危害大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抑制大豆生长发育:大豆食心虫的幼虫会在大豆的茎、叶和豆荚中取食和寄生,吸取大豆的汁液,严重影响大豆的生长发育。
2.减产:若大豆受到大豆食心虫的严重侵害,则会导致大豆产量下降。
此外,如果受到侵害的豆荚不能成熟,豆荚中的豆粒也会受到影响导致数量减少。
3.对豆荚质量的影响:大豆食心虫的寄生和取食会导致豆荚形变、发生病斑和不正常开裂,因此会对豆荚的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
大豆食心虫的防治为了防止大豆食心虫的侵害,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通过引入、培育和利用大豆食心虫的天敌,来控制害虫的数量和活动范围。
生物防治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1.利用大豆食心虫的天敌:大豆食心虫的天敌有河蜈蚣、蚜茧蜂、蚜茧吸蜜蜂等。
可以通过引入这些天敌控制大豆食心虫的数量。
2.建立生态均衡:通过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害虫的寄生和繁殖。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利用化学药剂直接杀死害虫的方法。
这种方法虽然效果好,但容易对环境和生态链造成污染。
因此,我们应该避免过分依赖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可以采用喷洒、烟熏、涂抹等方法。
但在使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对药剂的控制:在化学防治时需要严格控制药剂的用量和浓度,避免超量使用。
大豆食心虫危害及防治措施

大豆食心虫危害及防治措施大豆食心虫是大豆生长期间的一种重要虫害,严重危害大豆的生长和产量。
其主要危害为在大豆植株根颈处啮食,导致植株生长迟缓、发黄甚至死亡,严重影响大豆的生长和产量。
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保护大豆免受食心虫的危害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大豆食心虫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一、大豆食心虫的危害1. 啮食根颈,导致植株倒伏。
大豆食心虫主要危害大豆植株的根颈部位,啮食植株的茎部导致植株失去支撑,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植株倒伏,影响正常生长。
2. 导致植株生长迟缓。
食心虫的啮食会影响大豆植株的正常生长,导致植株长势不良,生长迟缓,严重影响产量。
3. 使植株发黄枯萎。
食心虫的啮食会导致大豆植株的叶片发生黄化、枯萎现象,影响光合作用,进一步影响产量。
4. 影响大豆品质。
受到食心虫危害的大豆植株会出现变异、不规则的豆荚,影响大豆的品质。
1. 合理选地。
在大豆种植时应选择土质疏松、排水良好、阳光充足的地块,避免选择长期连作的地块。
2. 种植抗病品种。
选择抗大豆食心虫的抗病品种进行种植,减少食心虫的危害。
3. 合理密植。
通过合理的密植方式使大豆植株形成狭窄的植株间距,减少土壤表面积和食心虫发生的机会。
4. 基肥和中耕。
在大豆种植前应充分施肥,尤其是磷肥和钾肥,以增强大豆植株的免疫力。
种植后及时中耕,松土除草,减少食心虫的滋生环境。
5. 生物防治。
可使用一些天敌昆虫进行生物防治,如瓢虫、石龙子等,对大豆食心虫的幼虫进行捕食控制。
6. 化学防治。
在大豆生长期间,如出现大量食心虫危害,可选择合适的杀虫剂进行喷雾控制。
但使用杀虫剂时应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用药剂量和方法进行,避免对环境造成危害。
7. 合理轮作。
在大豆种植后可适当进行轮作,如和小麦、玉米等作物进行轮作,减少食心虫的滋生条件,降低危害。
8. 定期检测。
在大豆生长期间应定期检测田间大豆植株的病虫情况,一旦发现大量食心虫,立即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避免危害加重。
大豆食心虫的防治及大豆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Z i x u n t a i一、大豆食心虫的防治1、农业防治。
选用种植抗虫或耐虫大豆品种。
尽量选无荚毛和荚毛弯曲、木质隔离层结构好、入荚死亡率高的大豆品种。
在当地合法的种子销售部门选购适合本区域种植的大豆种。
合理轮作,增加虫源地中耕次数。
应尽可能避免重茬,特别是在化蛹(八月初)和羽化期(八月中旬)增加铲趟,可减少羽化,减轻为害。
翻耕豆茬地。
大豆收割后进行秋翻,秋耙,可破坏幼虫的越冬场所,提高越冬幼虫死亡率。
2、药剂防治于8月初至8月20日成虫盛发期期间,日落前在田间见到成虫成团飞舞为成虫盛发期,此时应进行药剂防治。
在大豆封垄好的情况下,可用敌敌畏熏蒸。
即每亩用80%敌敌畏乳油100~150毫升(间作地用药量适当增大),将高粱或玉米秆切成20厘米长段为载体,一端去皮留穰沾药,吸足药液制成药棒,将药棒未浸药的一端插在豆田内,每200根浸沾一斤原药,每亩约用40-50根药秸,每隔5-6垄插一行,每隔6米插一根。
要注意敌敌畏对高粱有药害,高梁间种大豆地不宜采用,距高粱20米以内的豆田内不能施用。
此种方法防效可达90%以上。
封垄不好时可用菊酯类等药剂喷雾防治。
在蛾峰期适时用药,每亩用2.5%溴氰菊酯75毫升加水1—2倍在成虫盛发期和成虫打团飞后5—6天进行超低容量喷雾;或用2%杀螟松粉剂、1.5%甲基1605粉剂喷雾,每每亩2—3公斤;或每亩用25%辉丰快克乳油20-30毫升,或25%快杀灵乳油20-30毫升,或2.5%功夫乳油20毫升,或2.5%敌杀死乳油每亩20-30毫升,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30毫升对水30公斤喷雾,喷药时要注意雨天对药效的影响。
3、生物防治主要利用螟黄赤眼蜂和白僵菌进行防治。
在8月上旬成虫产卵盛期放赤眼蜂一次,每亩米放1万头蜂,5天后第二次放蜂,每亩放1万头蜂。
释放方法:首先要按照放蜂量、放蜂点数及有效赤眼蜂头数,将赤眼蜂成品蜂卡撕成小块,用针线别(缝)在放蜂点大豆植株杆上部。
大豆食心虫危害及防治措施

大豆食心虫危害及防治措施大豆食心虫是一种危害大豆生长的重要害虫,其危害主要表现为吸食大豆根部和幼苗,在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大豆的减产甚至死亡。
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对于保护大豆的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将从大豆食心虫的生活习性、危害特点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大豆食心虫的生活习性大豆食心虫科学名称为Agriotes lineatus,是一种昆虫害虫,成虫呈褐色,体长6-10毫米,形状略呈椭圆形,雌虫寿命一般为1年,雄虫寿命要短一些。
该虫以大豆根部和幼苗为食,特别喜欢新种和年幼的大豆幼苗,一旦发生繁殖数量极为庞大,将对大豆生长带来严重威胁。
了解大豆食心虫的生活习性是进行有效防治的前提。
二、大豆食心虫的危害特点1. 危害季节长:大豆食心虫的危害主要集中在大豆幼苗期,一般从春季开始,一直延续到大豆成熟阶段。
大豆在整个生长期内都有可能受到其危害。
2. 危害程度大:由于大豆食心虫好食根,一旦大量数量出现,将对大豆幼苗的生长造成严重威胁,甚至导致大豆减产。
3. 隐蔽性强:大豆食心虫主要活动在土壤内部,在幼苗期,一般难以被发现其存在。
有时大豆受到其危害时已经比较严重了。
三、大豆食心虫的防治措施1. 合理轮作:大豆食心虫喜欢在大豆田中滋生,因此在种植大豆的地块上可以选择其他作物进行轮作,如小麦、玉米等,以减少其滋生的机会和数量。
2. 土壤处理:在春季大豆播种前,可以选择在地块中进行杀虫剂喷洒或者熏蒸,以达到杀灭大豆食心虫的目的。
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大豆食心虫的数量,保护大豆幼苗。
3. 合理施肥:大豆食心虫的数量和发展受土壤的酸碱度和养分含量的影响,因此可以通过合理施肥来调整土壤的酸碱度和养分含量,从而减少其滋生数量。
4. 增施有机肥:利用有机肥改善土壤肥力,增强大豆的抗病能力,避免幼苗期受到大豆食心虫的侵害。
5. 种植抗虫大豆品种:针对大豆食心虫的危害较大的地区,可以选择抗虫性较强的大豆品种进行种植,减少大豆受到侵害的可能。
大豆食心虫危害及防治措施

大豆食心虫危害及防治措施
大豆食心虫(Helicoverpa armigera)是一种重要的害虫,它对大豆的产量和品质造
成严重威胁。
以下将介绍大豆食心虫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大豆食心虫的危害:
1. 食食心虫的幼虫主要以大豆的嫩叶为食,严重损害植株的光合作用,导致植株生
长缓慢、虚弱。
2. 幼虫还会咬食大豆的嫩豆荚,导致豆荚畸形、减少粒数和重量。
3. 成虫是夜间活动的昆虫,会利用专门的吸血器吸食植株上的汁液,造成大豆叶片
的破损和枯萎,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
4. 大豆食心虫有较强的繁殖能力,一代虫可以产卵50到150颗,使得害虫数量迅速
增加,给大豆的生长和产量带来巨大威胁。
大豆食心虫的防治措施:
1. 农业措施:及早栽种大豆,尽量避免大豆生长期与大豆食心虫发生重叠。
选择抗
食心虫的大豆品种进行种植,及时清除田间的杂草和病虫害枯枝败叶等,为害虫提供食源
和栖息地。
2. 避免连作:大豆食心虫喜欢寄主轮作,因此要注意规划农田,避免大豆连续种植,可适当种植其他作物,减少害虫种群数量。
3. 黑灯诱捕:利用黑灯吸引成虫,再结合黄板进行捕捉,可有效减少成虫数量。
还
可以在田间设置倒水灯,吸引并淹死成虫。
4. 生物防治:可引入天敌如蜂类、蜘蛛、蝽类等,控制大豆食心虫的繁殖。
如可以
放养对大豆食心虫有天敌作用的蚂蚁,使其帮助控制害虫种群。
5. 化学防治:在大豆食心虫为害严重时,可以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
但是要注意
选择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并注意按照正确的浓度和时间进行喷洒,避免对环境和健康造
成伤害。
大豆食心虫防治方法

大豆食心虫防治方法
大豆食心虫是一种危害大豆生产的害虫,主要以大豆的根部为食,会导致大豆植株生长受阻、减产甚至死亡。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大豆食心虫防治方法:
1. 深翻土壤:
在田间深翻土壤,将土壤中的害虫翻到表层,暴露在阳光和气温的影响下,从而减轻害虫的危害。
2. 发生期监测:
定期巡查田间,观察大豆生长情况,及时发现食心虫的危害情况,提前采取防治措施。
3. 拮抗菌防治:
利用拮抗菌来控制大豆食心虫,通过施用拮抗菌制剂进行防治。
4. 生物防治:
释放天敌控制大豆食心虫,如寄生性线虫、寄生性真菌等,这些天敌可侵入害虫体内,繁殖寄生,从而控制害虫数量。
5. 轮作休闲:
通过轮作休闲,将大豆种植地改种其他作物或不种植,减少害虫的滋生和传播。
6. 化学防治:
食心虫对一些药剂比较敏感,可以使用合适的杀虫剂进行喷
洒或土壤处理,但应注意按照农药使用规范和安全操作,避免对环境和健康造成损害。
需要注意的是,在农药防治时,应严格按照农药的使用方法和使用剂量,同时注意保护好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此外,综合使用多种防治方法,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施策,可以有效地控制大豆食心虫的危害。
大豆食心虫危害及防治措施

大豆食心虫危害及防治措施1. 引言1.1 大豆食心虫概述大豆食心虫是一种常见的害虫,主要危害大豆作物。
它是一种昆虫,成虫体长约5-6毫米,体色为深褐色。
大豆食心虫的寿命短暂,一般在25-30天左右。
它的繁殖力很强,雌虫每天可产卵10-30颗,大量繁殖会迅速导致害虫数量激增。
大豆食心虫主要以大豆的叶片为食,造成叶片被啃食后呈现褐黄色斑块,严重影响光合作用,甚至可导致大豆减产。
及时有效地防治大豆食心虫对于维护大豆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在农业生产中,应该充分了解大豆食心虫的生活习性和危害程度,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避免经济损失。
大豆食心虫危害不容忽视,必须引起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治。
2. 正文2.1 大豆食心虫危害大豆食心虫是大豆上的一种重要害虫,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大豆叶片被啃食:大豆食心虫主要以大豆叶片为食,会将叶片啃食殆尽,导致叶片出现大面积的损伤,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
2. 大豆产量减少:大豆食心虫的大面积啃食会导致大豆植株生长受阻,最终导致大豆产量减少,给农民带来经济损失。
3. 病虫害传播:大豆食心虫在啃食的过程中,可能携带病菌,导致病害在大豆田间传播,加重大豆的病虫害问题。
4. 影响大豆品质:大豆食心虫啃食大豆叶片、花朵和豆荚,会导致大豆质量下降,影响大豆的市场竞争力和商品价值。
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控制大豆食心虫的危害,是保障大豆产量和质量的关键措施之一。
通过实施科学的农业生产管理和合理使用化学防治手段,可以有效地减少大豆食心虫的危害,保障大豆生产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内容结束】2.2 大豆食心虫的生活习性大豆食心虫是大豆上的重要害虫,主要危害大豆苗期和花期。
大豆食心虫的生活习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成虫大豆食心虫成虫是一种小型的食蚁兽,体长约3-5毫米。
成虫主要以吸取大豆叶片汁液为食,造成叶片出现黄斑和干枯。
成虫具有繁殖能力强的特点,雌虫寿命较长,短翅为1-2天,长翅可长达7-10天。
大豆食心虫的发生与防治

咬破豆荚或从绿色嫩夹缝钻入 豆荚 内。钻 入豆荚 的幼 虫咬食 豆粒 , 者豆荚内豆粒形成 虫孔 、破瓣 , 重会吃去 大豆粒 轻 严 13 /, / —12造成豆粒残缺 , 或整个 豆粒被食 光。 同时大豆食心虫 把粪 便排 在豆荚之内 ,使大豆在 外观品质和 内在品质上都 受
羽化期进 行铲 趟 , 可减少成 虫羽化量 , 降低 发生程 度 , 压低 虫
食率 。大豆收获后 , 清理 田间落荚和 枯叶 , 紧时 间进 行 及时 抓 秋翻整地 , 破坏大豆食心 虫越 冬场所的环 境 , 钻人土 中的大 将 豆食心虫幼虫翻到地 表 , 机械伤害 、 晒 风吹雨淋 以及 天 通过 日
敌减 少大 豆食心 虫的越 冬虫量 。 2 . 3敌敌畏 熏蒸 一般在大豆封垄后进行 , 时间掌握在成 虫
卵盛期 , 卵期约 6 7 ~ 天。成 虫产 卵有 明显 的选择性 , 卵多散产
在嫩荚和有毛 的豆荚 上 , 一般 一荚一卵 , 也有一荚 二卵 。卵经 过7 ~8天可孵化成幼虫 , 幼虫随即 蛀入豆荚 内为害豆粒 。幼 虫人荚期为 8 中旬 一8月末 , 月 其中 8月下旬为人荚盛期 。土
2 . 4药剂 防治 药 剂防治大豆 食心虫关键是 在成虫 的发 蛾 盛期施药 , 发现 豆田的成 虫结 团飞翔即可施药 。 如 可用 5 %甲拌 磷颗 粒剂 , h 用药 1k 拌 土  ̄0g于 成虫 发蛾盛 期撒 入 每 a 5g 5k , 田间 , 每隔 4 垄撒 1 , 垄 或用 2 % . 敌杀死 、% 5 5 的来福 灵、. 功 2% 5 夫 、0 速 灭杀 丁等农药 , ]30d 2% 每  ̄ 0E 对水 60g 0k 田间喷雾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豆食心虫的发生及防治技术
1大豆食心虫的形态特征
成虫灰褐色,体长5〜6毫米,前翅近长方形,前缘有10条左右紫黑色短斜纹,周围黄色,后翅浅灰色。
卵椭圆形稍扁平,初产白色,孵化前橙黄色。
幼虫共4 龄,虫体圆筒形,初孵黄白色后变橙红色,老熟幼虫体长8.1 〜10.2 毫米。
蛹黄褐色,藏在由幼虫吐丝制成的筒形土茧内。
2大豆食心虫的发生条件
2.1土壤温湿度
大豆食心虫对湿度的要求比较高,20%的土壤含水量最适合
化蛹和羽化出土。
成虫产卵的最佳气温为20C〜25C,相对湿
度为90%。
因此,大豆食心虫化蛹、羽化和孵化多集中在高温高湿的7〜8 月份。
2.2不同大豆品种
豆荚毛长而密的着卵较无毛的品种多,荚毛直立的比弯曲的着卵多。
大豆荚皮木质化隔离层细胞紧密且横向排列的较隔离层细胞疏松且纵向排列的受害轻,品种结荚过早或过晚不适于幼虫蛀入,所以危害也较轻,这是物候异常造成的。
2.3大豆连作
大豆连作地块比轮作地块受害重。
9 月份幼虫脱荚后即入土越冬,成为来年豆田的虫源,因此,实行远距离轮作可减轻危害。
3大豆食心虫的危害特点大豆食心虫,以幼虫蛀荚取食籽粒造成危害,在东北地区1 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做茧越冬。
7 月中旬到8 月初化蛹,成虫7月末至8月初始见,8月中旬为盛期。
大豆食心虫以幼虫蛀入豆荚,咬食豆粒,轻者沿瓣缝将豆粒咬成沟,似兔嘴状,重者把豆粒吃掉大半,被害粒失去原形,豆荚内充满粪便,严重影响大豆品质、芽率及产量。
虫食率视大豆品种的品质及熟期而不同,一般年份常规品种虫食率为5%- 10%而高油及早熟大豆
通常为10%- 30% 严重时达40%- 50% 甚至高达70%- 80%受害大豆不但产量下降,而且品质变劣。
4大豆食心虫的发生规律
大豆食心虫在东北地区1 年发生1 代,以老熟幼虫在豆田或晒场及附近的土内(3- 5 厘米)作茧越冬。
来年7 月底到8 月中下旬羽化,产卵高峰在8 月下旬,卵多产在豆荚上。
8 月底至9 月上旬为幼虫孵化盛期,初孵幼虫在豆荚边缘附近吐丝结网,然后蛀入荚内危害豆粒,荚内充满虫粪。
幼虫在荚内为害20- 30天,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老熟幼虫在豆荚合缝线附近咬孔爬出,入土作茧越冬。
连作田重于轮作田; 大豆结荚期与成虫产卵盛期吻合度高,则受害重,反之则受害轻,因此适当提早播种或利用早熟品种,可降低虫害率; 大豆多荚毛品种着卵多、危害重,无荚毛或少荚毛品种着卵少,受害轻。
5大豆食心虫的防治措施
5.1 选择抗病品种
尽量选择无荚毛和荚毛弯曲,木质隔离层结构好,食心虫荚死亡率高的大豆品种,选用豆荚少毛、早熟且丰产性好的大豆品种,减少落卵量。
5.2 轮作与中耕
实行远距离轮作,在距前一年大豆田1000 米以外的地块种植,降低当年的蛀荚率。
有条件的地区采取水旱轮作,对虫源田实行耕翻灭虫; 增加虫源地中耕次数,特别是在化蛹和羽化期增加铲趟,可减少羽化,减轻危害。
秋翻豆茬地,秋翻耕耙能破坏食心虫越冬场所,提高越冬幼虫死亡率; 及时耕翻豆后麦茬地。
豆茬地如播种小麦,小麦收后正值幼虫上移和化蛹,随即翻耙麦茬可大量消灭蛹前幼虫和蛹,降低羽化率。
5.3生物防治
利用赤眼蜂灭卵。
这种防治方式是在成虫产卵盛期进行1 次放蜂工作,放蜂量在每亩2〜3万头,间隔5天左右连续放2次,可使虫食率减少约43%。
期间可适当增加放蜂次数,以提高防治效果。
利用白僵菌防治脱荚越冬幼虫。
在室外小区进行试验能够提高幼虫寄生率70%〜100%之间,降低羽化率50%〜70%之间。
经过大田试验能够提高幼虫寄生率在30%〜36%之间,降低羽化率50%〜70%之间。
可在幼虫脱荚前,用白僵菌粉25 公斤/ 公顷,其中每公斤菌粉加细土或草灰9 公斤,均匀撒在豆田垄台上,落地幼虫与白僵菌孢子接触后,当遇到适合的温湿度条件时就会发病死亡。
5.4化学防治
当大豆食心虫在田间出现打团,并且每团蛾量较大,出现成倍增长的现象时,即表明成虫已进入发生盛期,成虫盛发期后5〜6天、产卵高峰后3〜5天,喷药防治,施药以上午为宜,重点喷洒植株上部。
每亩用5.7%百树得乳油30〜45 毫升,或10%氯氰菊酯乳油40〜50毫升,或2.5%敌杀死乳油25〜40毫升,或20%氰戊菊酯乳油20〜40毫升,加水50〜60 公斤喷雾或对水10〜20公斤弥雾,或2.5%功夫乳油2000〜4000倍液、2.5%天王星乳油2000 〜4000 倍液,每亩喷施50〜60 公斤药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