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不良地质现象

合集下载

工程地质-第六章 不良地质现象的工程地质问题

工程地质-第六章 不良地质现象的工程地质问题

3. 地震液化效应
砂土液化:粉细砂土层饱和时受震产生。
4. 地震激发地质灾害的效应
6.7 不良地质现象对 地基稳定性的影响
• 地基:直接支承建筑物重量的地层部分; • 基础:建筑物在地下直接与地基相接触的部分。
6.7.1 地基承载力
1. 地基承载力:地基所能承受由建筑物基础 传来的荷载的能力。 两个条件:
泥石流的防治措施
• 原则:以防为主,兼设工程措施。
1. 预防: 上游汇水区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调整地表径流; 加固岸坡。
2. 拦截:中游流通区设 置一系列拦截构筑物; 3. 排导:下游设置排导 措施使泥石流顺利排 除。
6.5 岩溶与土洞
• 岩溶(喀斯特):由于地表水或地下水对 可溶性岩石溶蚀的结果而产生的地质现象, 如溶沟溶槽、溶洞、暗河等; • 土洞: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土层的溶蚀和冲 刷而产生空洞,空洞的扩展,导致地表陷 落的地质现象。
6.2.1 流水的侵蚀作用
1. 流水对河床的冲刷
河床冲刷条件: 水流未被泥砂饱和
临界流速
vCR A d
2. 流水对河岸的掏蚀
6.2.2 河谷的类型及河流阶地
河谷成因分类: • 构造谷:向斜谷,地堑断裂谷; • 侵蚀构造谷:断层谷、背斜谷、单斜谷; • 侵蚀谷。
侵蚀谷→河谷的三阶段
第一阶段:峡谷型,包括隘谷、嶂谷和峡谷。 第二阶段:河漫滩河谷; 第三阶段:成型河谷。
岩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工程要求确定。
• 防治方法
①覆盖防治风化营力入侵的材料,如沥青、水泥、黏土盖层 等; ②灌注胶结和防水的材料,如水泥、沥青、水玻璃、黏土等 浆液; ③整平地区,加强排水; ……
6.2 河流地质作用
流水能量的消耗: (1)水的粘滞性、紊 流、环流、波浪及涡 流等; (2)侵蚀作用; (3)搬运作用。

工程地质课件第6章不良地质现象

工程地质课件第6章不良地质现象
工程地质课件第6章 不良地质现象
第一节 概述
• 一、什么是不良地质现象?
• 不良地质现象:对工程建设不利或有不 良影响的动力地质现象。
• 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地 震、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
• 它们既影响场地稳定性,也对建筑、桥 梁、公路、边坡工程、地下洞室等产生 巨大破坏作用。
节理 软岩
• 4、拉裂-崩塌
• 在悬臂岩体上,当A
点的拉应力超过岩
体的抗拉强度时,
岩体开裂,在长期
断面
重力、地震、风化
(特别是根劈和冰劈)
作用下,节理不断
向下发展,产生的
崩塌。
• 5、错断-崩塌
• 陡坡上的柱状、板状 的不稳定岩体,当地
壳上升或河流下切,
使岩体自重增加,或
由于风化或剥蚀作用
岩体截面减小,当岩
泥石流—房屋的破坏
2010年8月12日舟曲县地质灾害共造成1144人 遇难,600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4亿人民币。
• 4、岩溶:是指地表水和地 下水对可溶性岩石的长期溶 蚀作用及形成的各种岩溶现 象的总称。
• 呈奇特形状,有洞穴、石芽、 石沟、石林、溶洞、地下河、 峭壁。
岩溶景观—溶洞
岩溶景观—黄龙
• 4、小型:因灾死亡和失踪 3 人以下或者 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
• (三)我国地质灾害现状
• 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易发区 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65%,据统计,目前 全国约有地质灾害隐患点近23万处,其中 特大型和大型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质灾 害隐患点25000处。
• 土崩:产生在土体中者称为土崩 • 岩崩:产生在岩体中者称为岩崩

不良地质现象的工程地质问题

不良地质现象的工程地质问题

滑坡滑动的速度大小取决于滑动 过程中岩土抗剪强度降低的绝对数值, 并和滑动面的形状,滑坡体厚度和长 度,以及滑坡在斜坡上的位置有关。 如果岩土抗剪强度降低的数值不多, 滑坡只表现为缓慢的滑动,如果在滑 动过程中,滑动带岩土抗剪强度降低 的绝对数值较大,滑坡的滑动就表现 为速度快、来势猛,滑动时往往伴有 巨响并产生很大的气浪,有时造成巨 大灾害。
这些地段通常是正处于向宽度发展时期,
并且河岸是由松软土层构成,这样,在河曲的 凹岸最容易遭受冲刷。如果在凹岸一些地段出 现直立的高陡边坡,而且近洪水面附近出现有 掏蚀洞穴,则此凹岸段为掏蚀和冲刷地段。此 时要取土样确定其允许不冲刷流速,以便将它 与该地段的实际流速相对比。此外还要进行访 问或实际观测,以确定河岸掏蚀范围、河流平 水位和高水位、河岸破坏和后退的速度,预测 河岸掏蚀对邻近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威胁性。所 收集到的资料都应标识于工程地质图上。
3)剪切裂缝。滑坡体两侧和相邻的不动岩土 体发生相对位移时,会产生剪切作用;或滑 坡体中央部分较两侧滑动快而产生剪切作用, 都会形成大体上与滑动方向平行的裂缝。这 些裂缝的两侧常伴有如羽毛状平行排列的次 一级裂缝。
4)扇形张裂缝。滑坡体向下滑动时,滑坡舌 向两侧扩散,形成放射状的张开裂缝,称为 扇形张裂缝,也称滑坡前线放射状裂缝。
(2)滑动Leabharlann 、滑动带和滑坡床滑坡体沿其滑动的面称滑动面。滑动面以上,被揉皱了 的厚数厘米至数米的结构扰动带,称滑动带。有些滑坡的滑 动面(带)可能不只一个,在最后滑动面以下稳定的岩土体称 为滑坡床。
滑动面的形状随着斜坡岩土的成分和结构的不同而各异。 在均质粘性土和软岩中,滑动面近于圆弧形。滑坡体如沿着 岩层层面或构造面滑动时,滑动面多呈直线形或折线形。多 数滑坡的滑动面由直线和圆弧复合而成,其后部经常呈弧形, 前部呈近似水平的直线。

不良地质条件下的工程地质问题

不良地质条件下的工程地质问题
精品pp
6.1.2活断层的判别标志
活动断层会破坏建筑场地的稳定,诱发地震,要将它与一般断层 区分开来。
根据以下几方面的证据判断活断层: 1)活断层往往错断、拉裂或扭动全新世以来的最新地层。特别自人类
历史以来所形成的岩层,如黄土层、残积层、坡积层、河床砂砾石层、 河漫滩沉积层等被错断、拉裂或扭动见图6-2,更是活断层的确凿证 据。
其成因可划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激发地震。 构造地震: 由于地质构造作用所产生的地震称为构造地震。构造
地震是地震的最主要类型,约占地震总数的90%。 火山地震: 由于火山喷发和火山下面岩浆活动而产生的地面振动
称为火山地震。 陷落地震: 由于洞穴崩塌,地层陷落等原因发生的地震,称为陷
落地震。 激发地震: 构造应力处于相对平衡的地区,由于外界力量的作用,
4、地震激发地质灾害的效应
强烈的地震作用能激发斜坡上岩土体松动、失稳,发生滑坡和崩 塌等不良地质现象。
精品pp
6.3 斜坡的变形及其防治
6.3.1 概述
• 斜坡(slope) 统指地表一切具有侧向临空面的地质体,包括天然斜坡 和人工边坡。
• 天然斜坡(简称斜坡)是指自然地质作用形成未经人工改造的斜坡。
断层诱发的地裂缝,具有方向性
精品pp
地震力震动产生的地裂缝
3、地震液化效应
干的松散粉细砂土受到震动时有变得更为紧密的趋势,但当粉细 砂土层饱和时,即孔隙全部为水充填时,振动使得饱和砂土中的孔隙 水压力骤然上升,而在地震作用的短暂时间内,骤然上升的孔隙水压 力来不及消散,使得砂土的有效压力减小。当有效压力完全消失时, 砂土层完全丧失抗剪强度和承载能力,变得象液体一样,即所谓的砂 土液化。
在岩体(岩质边坡)的变形和破坏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岩体结构。 在对岩质边坡的变形、破坏及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之前,首先需了解 岩体结构。

6不良地质现象及防治PPT课件

6不良地质现象及防治PPT课件

2021/6/4
34
5.1.2 滑坡的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
滑坡的形成条件 影响滑坡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2021/6/4
35
滑坡的形成条件
必备条件
二、崩塌产生的条件 1.岩性条件:一般发生于厚层坚硬岩体中,这类岩体常能
形成高陡斜坡。 2.地形地貌条件:一般发生于陡峻的斜坡地段,一般坡角
大于45度,高度大于30米,坡面不平整,上陡下缓。 3.构造条件:在岩体中各种软弱结构面(节理、裂隙、岩
层层面、断层等)组合处易发生崩塌。 4.气候条件:昼夜温差、季节变化促使岩石风化。 5.水文地质条件:水的冲刷、溶解和软化裂隙充填物软弱
土木工程地质学
Geology in Civil Engineering
2021/6/4
1
不良地质现象及防治
6.1斜坡变形
6.2崩塌
6.3滑坡
6.4泥石流
6.5地面塌陷
6.6地震与沙土液化
2021/6/4
2
6.1 斜坡变形
斜坡变形:由于应力状态的变化,当局部应力超过该 部位岩土体的容许强度时,引起局部剪切错动、拉裂 并出现小位移,但还未造成整体性的破坏。
2021/6/4
13
其它条件
主要是人为因素和振动影响。如果在工程设计和施工 中处理不当,会促使崩塌的发生;地震、列车、爆破施工 引起的振动,也是诱发崩塌的因素。
2021/6/4
14
崩塌的防治
1.绕避为主
对有可能发生大、中型崩塌的地段,有条件绕避时,有 限绕避。
2.防治结合
对有可能发生小型崩塌或者落石的地段,应视地形条件 进行经济比较。
19
2004年6月23日,湖南怀化沅陵的五强溪库区重点移民区的 北溶乡花园、侯家湾、朱红溪3个村发生山体滑坡。

常见的不良地质现象ppt课件

常见的不良地质现象ppt课件
斜此坡外的,上在部整对个其滑稳动定面性上不还利存,在而抗斜滑坡剪的应下力部 。对其稳定性有利。
平牵引衡式条滑件坡:的滑发动生部是分由对于O点斜的坡滑下动部力被矩切G割1.导d1 致≤ 随抗动滑部力分矩对减O小点;
的推抗动滑式力滑矩坡的G2发.d2生与是滑由动于面斜上坡的上抗部滑大力量矩堆.载AB使.R下之滑和力,矩即增大。 G1.d1≤G2.d2 + .AB.R
2、危害
滑坡的规模有大有小。规模大的滑坡一般是缓慢地、长期地 往下滑动,滑动过程可以延续几年、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有些滑坡的滑动速度也很快。
滑坡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大规模的滑坡,可以堵塞河道, 摧毁公路,破坏厂矿,掩埋村庄,对各类工程建筑以及人类的 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巨大的危害。
可编辑课件PPT
1. 斜坡外形:斜坡不同高度、坡度、形状等要素可使斜坡的内
力状态变化,从而导致斜坡失稳。 一般,斜坡越高、越陡,越容易失稳形成滑坡。
2. 岩土体性质:滑坡主要发生在易亲水软化的土层和软质岩层中
亲水性和膨胀性 湿陷性 结构松散,遇水易崩解
①容易产生滑坡的土层有粘土、黄土、粘性的山坡堆积层等, 这些土层与水作用后稳定性显著降低。
5、按形成年代
①新滑坡
死滑坡
②古滑坡
活滑坡
可编辑课件PP坡的形成条件
滑坡的发生,是斜坡岩土体的平衡条件遭到破坏的结果。
2、力学分析
在均质粘土和软质岩石中,滑动面多为圆弧形 若沿岩层面或构造面滑动时,滑动面多呈直线形或折线形
①直线形滑动面 (以力的平衡为基础)
平衡条件:滑坡体重力的下滑分力T ≤ 滑动面上的抗滑阻力F
采用分段进行力学分析的方法:沿折线滑动面的转折处将滑 坡体分为若干段,从上至下逐块计算推力,每块滑坡体的下滑 力与抗滑力之差,称为剩余下滑力,是逐块向下传递的。

第6章3不良地质现象的工程地质问题PPT课件

第6章3不良地质现象的工程地质问题PPT课件

岩溶的形态特征——石林
岩溶的形态特征——漏斗
岩溶的形态特征——落水洞
岩溶的形态特征——天坑
岩溶的形态特征——溶蚀洼地
岩溶的形态特征——峰丛
岩溶的形态特征——峰林
岩溶的形态特征——孤峰
岩溶的形态特征——天生桥
岩溶的形态特征——溶洞
贵州省毕节县的织金洞,原名打鸡洞。位于县城东 北23公里处织金洞是一个多格局、多层次、多类型的高 位旱洞,洞内岩溶生长独特,景物规模宏大,雄伟壮观, 千姿百态,精妙绝伦。全洞初勘长12.1公里,面积达70 平方米,两壁最宽处173米,垂直高度多在50至60米, 最高处达150米。洞内空间开阔,地形起伏迭宕,岩溶 堆积物达40多种,囊括了世界溶洞所有的形态类别。
§6.5 岩 溶
整体 概述
一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叙述内容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 叙述内容
三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叙述内容
一. 岩溶及其形态特征
岩溶——指可溶性岩石受地表水和地下水以化学溶蚀为 主,机械侵蚀和崩塌为辅的地质营力的综合作用产生的 各种现象的统称,又称喀斯特(karst)。
岩溶发育在
地基承载力不足 或不均匀沉降:覆盖岩溶区,因覆盖层 强度较低,不能满足建筑荷载要求而出现破坏。或沉降 不均匀导致建筑破坏。
地基滑动:较大的溶沟、溶洞等形成临空面,向临空面 产生的滑动现象。
地面塌陷(slump)
是松散土层中所产生的突发性断裂陷落。多发生于 岩溶地区,由于人为局部改变地下水位而引起。
§6.6 地 震
一.地震的概念
地震—— 是由地球内动
力作用引起的地
壳颤动或振动。
海啸——海底发生的地震。
地震引起大坝破坏(台中石岗)

第6章(2) 不良地质现象的工程地质问题

第6章(2)  不良地质现象的工程地质问题
•.
地形地貌条件
地形是引起崩塌的基本因素。斜坡坡度大于 55°、高度超过30m的地段易于发生崩塌。
•.
岩性条件
岩性对崩塌有明显 的控制作用。坚硬脆 性的岩石组成的高陡 边坡以及硬、软岩相 间构成的边坡较易发 生崩塌。
•软、硬岩相间发生的崩塌
•.
地质构造条件
岩体中各种不连续面 的存在是产生崩塌的基 本条件。当各种不连续 面的产状和组合有利于 崩塌时,就成为发生崩 塌的决定性因素。
•.
三. 滑坡分类
1. 按物质组成分类
▪ 土体滑坡 ▪ 基岩滑坡 ▪ 特殊滑坡
•.
▪ 土体滑坡
粘土滑坡 黄土滑坡 残积层滑坡
残积层滑坡
•.
▪ 基岩滑坡
均质滑坡(泥岩、页岩、泥灰岩等软弱岩层 中,滑动面均匀光滑)
顺层滑坡 切层滑坡
滑动面
顺层滑坡
滑动面
切层滑坡
•.
顺层滑坡
•.
▪ 特殊滑坡
融冻滑坡 陷落滑坡
•.
滑坡裂缝——滑坡体内出现的裂缝。
•.
滑坡主轴——滑坡主轴也称主滑线,为滑坡体滑动速度 最快的纵向线,它代表整个滑坡的滑动方向。滑动迹线可 以为直线,也可以是折线。
•.
根据受力状况不同,滑坡裂缝可以分为四种: 1)拉张裂缝:在斜坡将要发生滑动的时候,由于拉力的作用, 在滑坡体的后部产生一些张口的弧形裂缝。与滑坡后壁相重 合的拉张裂缝称主裂缝。 2)鼓张裂缝:滑坡体在下滑过程中,如果滑动受阻或上部滑 动较下部快,则滑坡下部会向上鼓起并开裂,这些裂缝通常 是张口的。鼓张裂缝的排裂方向基本上与滑动方向垂直。 3)剪切裂缝:滑坡体两侧和相邻的不动岩土体发生相对位移时, 会产生剪切作用;或滑坡体中央部分较两侧滑动快而产生剪 切作用,都会形成大体上与滑动方向平行的裂缝。 4)扇形张裂缝:滑坡体向下滑动时,滑坡舌向两侧扩散,形成 放射状的张开裂缝,称为扇形张裂缝,也称滑坡前缘放射状 裂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按力学条件划分 ★牵引式滑坡:滑坡体下部先失去平衡滑动,逐 渐向上发展,使上部滑动体收到牵引二跟着滑动。 ★推动式滑坡 :滑坡体上部局部破坏,上部滑动 面贯通,向下挤压下部滑动体,最后整体下滑。
三、滑坡的发育过程------三个阶段: ◆蠕动变形阶段:主要是缓慢、匀速、小量的沉陷 或滑移,坡面出现裂缝,后缘渐被拉裂,历时从数 天到数十年; ◆急剧滑动阶段:滑动面和切割面已形成,各种滑 坡形态相继出现,剧滑阶段历时很短,一般约几分 钟到几十分钟,快的每分钟数米到数十米,甚至每 秒几十米; ◆渐趋稳定阶段:在自重等作用下,滑坡体土石块 逐渐密实,地表裂缝闭合,前缘渗水变清,滑体趋 于稳定,但如遇新的诱发因素,又再次变形破坏。
泥石流
泥流型
水石型
泥石型
一、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三个基本条件: 松散的固体物质、水源条件、地形条件 ◆有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适当地形 在地形上具备山高沟深,地形陡峻,沟床纵度降 大,流城形状便于水流汇集 ;在地貌上,泥石流 的地貌一般可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三部 分。上游形成区的地形多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 为瓢状或漏斗状 ,地形比较开阔 。
按滑坡体的主要物质组成和滑坡与地质构造关系 划分 ★覆盖层滑坡 :有粘性土滑坡、黄土滑坡、碎 石滑坡、风化壳滑坡 等 ★基岩滑坡 :均质滑坡、顺层滑坡、切层滑坡, 特殊滑坡 。
顺层滑坡:沿岩层面或软弱结构面形成滑面的滑 坡,多发生在岩层面与坡面倾向接近、岩层倾角 小于坡角的情况下。可分为沿层面滑动或沿基岩 面滑动。
◆陷落地震:由于地下岩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
震称为塌陷地震 。
■人工地震
兴建水库,爆破
水库诱发地震 特点
地震类型 ①岩溶塌陷型。最常见,多为弱震或中强震。我国 在岩溶地区的大型水库有8个,其中4个诱发了地震。 ②断层破裂型。发生的概率虽然较低,但有可能诱 发中强震或强震。 我国的新丰江水库和印度的柯依纳水库的诱发地 震都属于这种类型。
二、防治措施 1.预防:上游汇水区,做好水土保持;调整地表
径流,修筑排水沟,横穿斜坡修建导流堤。
2.修建拦挡工程
用以控制泥石流的固体物质和暴雨、洪水径流, 削弱泥石流的流量、下泄量和能量,以减少泥石 流对下游建筑工程的冲刷、撞击和淤埋等危害的 工程措施。拦渣坝、储淤场、支挡工程、截洪工 程等
四、震级和烈度
■地震烈度 地震时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到地震 影响的强弱程度,用来表示地震能量大小。
◆地震基本烈度 指该地区在未来50年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 的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值。 ◆建筑场地烈度 因地质条件、地貌变化,基本烈度升高或降低后 的烈度。是在基本烈度的基础上,考虑了小区域 地震烈度异常的影响后确定的。
排除滑坡区地表和地下水的措施
▲ 2.降低下滑力,提高斜坡抗 滑能力
修建支挡工程,刷方减重 常用方法: 修筑挡土墙、护墙等支挡不稳 定岩体; 钢筋混凝土抗滑桩或钢筋桩作 为阻滑支撑工程; 预应力锚杆或锚索,适用于加 固有裂隙或软弱结构面的岩质 边坡;
抗滑桩示意图
▲ 3.改变滑带土的性质 通过改良岩体的强度性能可以增强斜坡的抗滑能 力。岩质斜坡的固结灌浆等。土质斜坡可采取电 化学加固法、冻结法(用于临时性边坡),还可采 用焙烧法,即对坡脚处的土体进行焙烧加热,使 其成为坚硬似砖的天然挡土堵,这种方法仅适用 于粘土类土层中。我国铁路线上某些滑坡曾采用 过这种方法,并取得裂隙、裂缝即
将可能贯通,使之与母体(山体)形成了分离之势
★坡体前部存在临空空间,或有崩塌物发育,这说
明曾发生过崩塌,今后还可能再次发生。
二、崩塌的防治 ★刷坡、削坡---在危石孤石突出的山嘴以及坡体风 化破碎的地段,采用刷坡技术放缓边坡。 ★胶结裂隙----对坡体中的裂隙、缝、空洞,用片 石填补空洞,水泥沙浆沟缝等以防止裂隙、缝、洞 的进一步发展。 ★遮挡。遮挡斜坡上部的崩塌物。常用于中、小型 崩塌或人工边坡崩塌的防治中,常采用修建明硐、 棚硐等工程进行,铁路工程较为常用。 ★排水----布置排水构筑物,拦截与疏导
◆地震破裂效应 地震波作用在周围介质上,引起振动,其作用力 超过岩体强度,发生突然断裂和位移,形成断层 和地裂缝,产生破坏。 ◆地震液化效应 何为液化?----砂土液化 ◆地震激发地质灾害效应 激发斜坡土体松动、失稳,发生滑坡、崩塌等地 质灾害的现象。
第二节 崩塌
崩落 陡坡或悬崖上任意大小的块体沿着没有或几 乎没有剪切位移的面分离,从空中自由跌落、崩 塌、弹跳或翻滚的现象。 倒塌 一个或几个块体由于重力或邻近块体作用力 的影响,或由于裂缝中流体的影响,绕着块体下 端或块体以下的某个支点向前翻转的现象。 合称为崩塌:陡峭或极陡斜坡上,大块岩块,突然 崩落或滑落,顺山坡猛烈地翻滚跳跃、岩块相互碰 撞,最后堆积于坡脚的过程。
地震效应earthquake effect 地震发生时地面出现各种震害和破坏现象。如岩 石断裂位移、地面隆起及下陷等地震直宏观地震 效应接造成的影响,以及次生的影响,主要是地 震波传播时地面振动所产生的影响,
◆地震力效应 地震力:结构物由于地震而受到的惯性力 地震力=自重×地震系数 地震系数=地震时地面最大加速度与重力加 速度的比值
崩塌
倒塌
一、崩塌发生的条件和发育因素 ◆地形地貌----山坡的坡度及其表面构造:斜坡相 对高差大,坡度大于45度的高陡边坡,孤立山嘴 或凹形陡坡均为崩塌形成的有利地形。 ◆地质构造----各种构造面,如节理、裂隙、层面、 断层等,对坡体的切割、分离,为崩塌的形成提 供脱离体(山体)的边界条件。坡体中的裂隙越 发育、越易产生崩塌,与坡体延伸方向近乎平行 的陡倾角构造面,最有利于崩塌的形成。
如果岩层倾斜方向和山坡坡向相反,其稳定程度 较岩层顺山坡倾斜的大。
◆岩土类型(岩石性质和节理发育程度)----岩 土是产生崩塌的物质条件。 多数条件下,岩体的节理程度是决定山坡稳定性 的主要因素之一。
当节理顺山坡发育时,特别是当发育在山坡表面
的突出部位时,最有利于崩塌发生。
崩塌的识别
★坡体大于45度、且高差较大,或坡体成孤立山嘴, 或凹形陡坡 ★坡体内部裂隙发育,尤其垂直和平行斜坡延伸方 向的陡裂隙发育或顺坡裂隙或软弱带发育,坡体上
◆设计烈度design intensity 指在工程设计中,根据安全和经济需要加以调整的 基本烈度。 一般建筑物可采用基本烈度为设计烈度。如遇场地 条件不良或建筑物重要性(如水库大坝),可以将 场地基本烈度适当地提高作为设计烈度 ■地震的震级 earthquake magnitude 按地震时所释放出的能量大小确定的等级标准 。 里氏震级标准。是据震中100KM处的标准地震仪 (周期0.8s,衰减常数约等于1,放大倍率2800倍) 所记录的地震波最大振幅值的对数来表示的
◆上游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 泥石流常发生于地质构造复杂、断裂褶皱发育, 新构造活动强烈,地震烈度较高的地区。地表岩 石破碎,崩塌、错落、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 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 ◆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来源 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激 发条件和搬运介质(动力来源),泥石流的水源,有 暴雨、水雪融水和水库溃决水体等形式。
建筑场地类别
◆根据建筑场地覆盖层厚度和场地土质刚度等因素, 按有关规定对建设场地进行分类。用以反映不同场 地条件对基岩地震震动的综合放大效应。 ◆场地的类别分为四类,分别是Ⅰ、Ⅱ、Ⅲ、Ⅳ类 根据岩土名称和性状,以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 地覆盖层厚度为准 1.确定场地 土层覆盖层 厚度 2.计算土层 的等效剪切 波速 3.在前2个基 础上,进行 划分
子洲山体滑坡
龙羊峡库岸滑坡
6.4
泥石流
2012.7.31新疆泥 石流
2012.8.13晚8时30分,甘南 州距离迭部县城30公里的卡 坝乡发生暴雨泥石流 ,两 人失踪,十数间房屋被冲毁, 560多头大牲畜被冲走,农 田基础设施受损严重
泥石流是一种含有大量泥砂、石块等固体物质的 特殊洪流。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 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 。 按物质状态分类 ◆水石流型泥石流:一般含有非常不均的粗颗粒成 分,块石、漂石、碎石、岩屑等。 ◆泥石流型泥石流:既含有很不均匀的粗碎屑物质, 又含有相当多的细粒物质,如粘粒、粉土等 ◆泥水流型泥石流:主要有细碎屑物质和粘土,仅 含有少量岩屑,粘度大,呈不同稠度的泥浆状。
滑坡舌----指滑坡前缘形如舌状的凸出部分
7鼓张裂缝;8羽状裂缝
二、滑坡的分类
按滑坡体的体积划分:小型滑坡 ,中型滑坡 , 大型滑坡 ,特大型滑坡(巨型滑坡) 按形成的年代划分 新滑坡;古滑坡老滑坡;正在发展中滑坡 按滑坡体的厚度划分 浅层滑坡; 中层滑坡深层滑坡;超深层滑坡。 按物质组成划分 土质滑坡;岩质滑坡。
◆震中密集于库坝附近 ◆震源极浅,震源体小。 ◆地震活动峰值在时间上均较水位 或库容峰值有所滞后。 ◆由水库水荷载引起。
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造成 青藏高原快速隆升。高原物质向 东缓慢流动,在高原东缘沿龙门 山构造带向东挤压,遇到四川盆 地之下刚性地块的顽强阻挡,造 成构造应力能量的长期积累,最 终在龙门山北川——映秀地区突 然释放 。
第六章
1.地震 2.崩塌 3.滑坡 4.岩溶和土洞 5.泥石流
不良地质现象
及其工程地质性质
重点:
◆产生不良地质现象的条件
◆如何防治?
6.1
地震
一、地震的类型 ■天然地震 ◆构造地震:地下深处岩石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
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
◆火山地震: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
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
滑动面:指滑坡体沿其下滑的面
滑坡壁:指滑坡体后缘与不动的山体脱离开后, 暴露在外面的形似壁状的分界面
滑坡台阶:指滑坡体滑动时,由于各种岩、土体 滑动速度差异,在滑坡体表面形成台阶状的错落 台阶;(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