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
新苏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第4节《运动的相对性》(共22张PPT)

上午10时6分9秒上午10时6分
▪
zxxkw
友情提醒!
选择参照物要注意的问题: 1、任意的(自身除外)
2、常选地面
对于同一个物体,由于选取的参照 物不同,我们可以说它是运动的,也可 以说它是静止的。机械运动的这种性质
zxxkw
四、运动的相对性
zxxkw
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 一个物体位置改变的过程叫做机械运
动,简称运动。
zxxkw
在判断一个物体运动还是
静止时,要先选一个物体作为
标准,这个被选来作为标准的
物体叫做参照物。
辩一辩:
小明和小华 谁说得对?为 什么?
zxxkw
做一做
将课本放在课桌上,再将文具盒放在课本上,用手
叫做运动的相对性。
zxxkw
zxxkw
请你当导演
在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我们经 常看到孙悟空腾云驾雾的场面,但演员实 际上是不能飞的,在学了运动的相对性知 识以后,你能否当一次导演,设计出孙悟 空飞行的镜头呢?
zxxkw
zxxkw
1、我国发射的嫦娥卫星是月球同步卫星, 如果以月球为参照物,它是 静的止。 而以地球为参照物,则它是 运的动。
4、下列各种现象与相对静止无关的是( D)
①飞机空中加油;
②跑动着给马拉松运动员递饮料;
③太阳从东方升起;
④彩云遮月;
⑤如影随行
A 、② ③
B、 ② ④ ⑤
C 、① ③ ⑤ D、 ③ ④
zxxkw
zxxkw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

1km =103 m 1cm =10-2 m 1µm = 10-6m
1dm = 10-1 m 1mm = 10-3 m 1nm = 10-9 m
请问:一个分子的直径大约是多少呢? 请问:一个分子的直径大约是多少呢?
10-10m
很重要噢! 别不当回事
2、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什么? 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什么? 刻度尺 怎样正确使用刻度尺? 3、怎样正确使用刻度尺? A、在使用刻度尺前,要做到“三看” 在使用刻度尺前,要做到“三看” B、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要做到 、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 会放” 会读” “会放”, “会读”, “会 记”,
例题透视 一试身手
测试你的实力如何 做一做,也许你的招更高
的是( 1、下列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S的是( ) 下列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 的是 A 、人眼睛迅速一眨 B、人的心脏跳动一次 、 C、人正常呼吸一次 、 D、人打一个呵欠 、
很重要噢! 别不当回事
三、速度
1、速度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速度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有哪些方法呢?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有哪些方法呢?
一试身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测试你的实力如何
2、在图中,甲、乙两直线分别是两运动物体的路程s和时间 、在图中, 和时间t 乙两直线分别是两运动物体的路程 和时间 关系的图像,由图可知两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关系是( 关系的图像,由图可知两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关系是 )
A.v甲>v乙 . 甲 乙 C. v甲=v乙 . 甲 乙
初三物理总复习
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
实验初中
王志登
知识回顾
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物体的运动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物体的运动知识点总结热爱物理学习可以创造奇迹。
如果我们热爱登山,我们可以不顾旅途的危险与劳顿,勇往直前。
下面由店铺为你整理的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物体的运动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第五章物体的运动知识点:透镜1、名词(1)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2)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3)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
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4)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5)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6)区别:凸透镜:中间厚,两边薄;凹透镜:中间薄,两边厚。
2、典型光路FFFF3、填表:名称又名眼镜实物形状光学符号性质凸透镜会聚透镜老花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发散透镜近视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第五章物体的运动知识点:生活中的透镜(1)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原理凸透镜成像u> 2ffu像的性质倒立、缩小的实像倒立、放大的实像正立、放大的虚像光路图透镜不动时的调整像偏小:物体靠近相机,暗箱拉长像偏大:物体远离相机,暗箱缩短像偏小:物体靠近镜头,投影仪远离屏幕像偏大:物体远离镜头,投影仪靠近屏幕像偏小:物体稍微远离透镜,适当调整眼睛位置像偏大:物体稍微靠近透镜,适当调整眼睛位置物体不动时的调整像偏小:相机靠近物体,暗箱拉长像偏大:相机远离物体,暗箱缩短像偏小:镜头靠近物体(位置降低),投影仪远离屏幕像偏大:镜头远离物体(位置提高),投影仪靠近屏幕像偏小:透镜稍远离物体,适当调整眼睛位置像偏大:透镜稍靠近物体,适当调整眼睛位置其他内容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像越小,像中包含的内容越多。
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投影片要上下左右颠倒放置。
平面镜的作用: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得射向天花板的光能够在屏幕上成像。
(2)实像和虚像(见下图):照相机和投影仪所成的像,是光通过凸透镜射出后会聚在那里所成的,如果把感光胶片放在那里,真的能记录下所成的像。
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5.4抛体运动的规律(共38张ppt)

解
v
v
2
x
v
2 y
y
Y轴: 竖直上抛运动
v vy
速度:vy=v0y-gt=v0sin θ-gt
位移:
y
v0t
sin
1 2
gt
2
合速度方向:
tan vy
vx
y s
v0y
0 v0x
vx x
合位移大小: s x2 y2
合位移方向: tan y
x
x
课堂小结
思路:化曲为直
抛
v 水平方向: x v0
方法:运动的分解
x v0t
体平 运抛
v 竖直方向: y gt
y 1 gt2 2
vx v0
v
2 y
0
2 gh
v y 2gh
v0
h vx
x
v
v
2 x
v
2 y
பைடு நூலகம்
v02 2gh
v
y
v
落体的速度 v 由初速度 v0 和下落高度 h 共同决定
1. 平抛运动在空中飞行时间:t 2h
g
与质量和初速度大小无关,只由高度 h 决定
2h
2. 平抛运动的水平最大射程:x v0t v0 g
vx v0
平抛运动的轨迹方程(两个分位移方程联立):
vx
C
θ
vy
v
tan 2tan
y g x2 即平抛物体的运动轨迹是一个顶点在原点、开口向下的抛物线 2 2v0
典例精析 平抛运动的理解
解析
例1 关于平抛物体的运动,以下说法正
确的是(BC )
v0
A.做平抛运动的物体,速度和加速度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知识点汇总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体的运动》知识点汇总1、测量的定义和单位(1)定义:将待测的量与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
(2)单位:公认的标准量。
2、长度的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1)国际单位制SI:米,符号:m(2)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µm)、纳米(nm)(3)换算关系:(4)总结:大单位→小单位,乘以10的正n次方小单位→大单位,乘以10的负n次方3、测量长度的工具——刻度尺的正确使用①会认:认清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分度值和量程(或测量范围)量程:一次测量的范围(0-8cm)分度值: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0.1cm/1mm)零刻度线:刻度尺的起始刻度。
使用前,注意观察零刻度线是否磨损,若磨损,可以从其他整数刻度量起。
②会放:刻度尺的位置要放正,刻度尺的零刻度线要与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使刻度尺有刻度的一边紧靠被测物体。
③会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④会读:测量值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⑤会记:记录的测量结果应由准确数值、估读数值和单位组成。
4、长度的特殊测量(1)累积法(测多算少法):测一张纸的厚度、铁丝的直径等(2)平移法:测乒乓球的直径、锥体的高度等(3)化曲为直法:测曲线的长度等5、时间的单位及测量(1)单位:国际单位:秒,符号s;常用单位:小时(h)、分(min)(2)时间单位的换算1h=60min 1min=60s 1h=3600s(3)机械秒表的读数大表盘指针转动一周所经历的时间是30s,大表盘的分度值是0.1s。
小表盘指针转动一周所经历的时间是15min,小表盘的分度值是0.5min。
注意:读数,先分后秒(先读小表盘,再读大表盘)小表盘中过了半格,则大表盘读第二圈(大圈)6、误差(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
(2)减小误差的方法:①多次测量取平均值;②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③改进测量方法。
(3)注意:误差是客观存在的,不能避免,不可能消除,只能尽量的减小;而错误可以避免。
第五章物体的运动

第五章物体的运动一.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目标】1、会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记录读数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
2、初步学会长度估计测量的方法。
3、初步了解单位形成的过程,体验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的喜悦,能意识到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
4、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5、知道测量有误差。
6、能根据常见的周期现象测量时间,能用秒(手)表测量时间。
【教学过程】一、长度的单位及其测量1.探究活动:比较课桌的长、宽、高⑴请你目测一下课桌的长、宽、高,试比较他们的长度。
⑵若不允许用尺,你如何证实你的目测结果?⑶总结:测量就是一种比较以及单位的定义。
2.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知识点】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符号是。
常用单位还有,,,,,。
换算关系是:1Km= m 1m= dm 1dm= cm1cm= mm 1mm= um 1um= nm【例题剖析】⑴9.8×103 km = = cm⑵8.5×1015nm = = m二、正确使用刻度尺1、你手头的刻度尺最大测量范围(量程),它准确到什么程度(分度值)2、正确使用刻度尺的要点:①刻度尺有刻度一边被测物体,尺的位置要。
②刻度尺的与被测物体一端对齐,视线与尺面。
③测量值应估读,记录结果由和。
3、用你的刻度尺测出物理课本的其宽度。
4、讨论:a.零刻度线磨损了的刻度尺能否使用?b.用手头的三角板来测量一扇门的长、宽、高行么?为什么?5、学生活动:用刻度尺测量一张纸的厚度。
总结:误差是指。
减少误差的方法。
阅读【生活、物理、社会】通过身高、脚底的测量可以帮助公安人员破案。
三、时间的单位及其测量 1、时间的单位及其换算【知识点】 在SI 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 ,符号是 ,常用单位是 , 。
换算关系是:1h= min 1min= s 2、时间的测量探究活动:学会使用秒表(1)观察你的手表,完成下列表格 (2)自行设计表格,用你的手表分别测出脉搏跳动10次、20次、30次所用的时间,并且计算出你的脉搏跳动一次所用的时间。
第五章《物体的运动》练习题

江苏盐城市大丰区草堰初级中学2019—2019年第五章《物体的运动》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1、下列长度的单位换算过程正确的是( )A 、9。
6nm=9、6×10-3μm =9、6×10-3μmB 、9。
6cm=9。
6cm ×10mm=96mmC 、9、6cm =9、6cm ×10=96mmD 、9。
6cm=9。
6÷100dm=0、096m2。
如图2,是用厚刻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测量图是( )3、小明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测了三次取平均值,如此做的目的是( )A 、减少由于刻度尺不周密而产生的误差B 、幸免测量中估计出现的错误C 。
减少观察刻度线时由于视线不垂直而产生的误差D 、减少由于读数时估计值偏大或偏小而产生的误差4、短跑运动员5s 跑了45m,羚羊奔跑速度是20m /s,汽车的行驶速度是54km /h,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A 。
汽车,羚羊,运动员B 、羚羊,汽车,运动员C、运动员,汽车,羚羊 D 、运动员,羚羊,汽车5、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速度v 与路程s 成正比 B 、路程s 与速度v 成正比C 、关于匀速直线运动路程s 与时间t 成正比D 。
速度v 与时间t 成反比6、小李同学骑自行车,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4m/s,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6m/s,则他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A、5m/s B 、4、8m/s C 、4、6m /s D 、无法判定7、下列的机械运动中属于直线运动的是( )A 、从手中沿水平方向抛出的小石子B 。
石子从高处自由下落C 、小孩荡秋千D 。
汽车在弯道上行驶8、两个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他们运动的时间之比是6:5,通过的路程之比是3:2,则这两个物体的速度之比为( )A 、1:lB 、4:5 C、5:4 D、9:59、下面估值错误的是( )A 、教室门的高度约2mB 、脉搏跳动的时间间隔0、8s 左右C 、人正常走路的速度约5k m/hD 、汽车有时的速度是10m /s,即使是优秀运动员也不估计达到这个速度10、如图10,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19m 高空飞行时,顺手抓住了一颗飞行的子弹,其原因是( )A 、飞机在空中静止不动B 、子弹在空中静止不动C 、子弹和飞机运动方向相反D 。
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物体的运动》学案苏科版

金湖县实验中学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物体的运动》学案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目标】:1、会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记录读数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
2、初步学会长度估计测量方法。
3、初步了解单位形成的过程,体验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重点】:单位的引入,刻度尺的使用和估计测量【难点】:刻度尺的估读。
【用具】:刻度尺、秒表【要点1】:长度的单位及测量【活动】:比较课桌的长、宽、高。
【活动1】:请学生目测课桌的长、宽、高,比较它们的长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结】:单凭感觉判断得到的结论并不完全可靠。
进而使学生体会到测量的重要性【活动2】:不用尺,你如何证实自己的目测结果?记录你的做法。
【例如】:取一根线,使其与课桌的宽等长,以此作为标准与课桌的长、高进行比较;用一课本的宽度作为标准,测出课桌的长、宽、高各是选定标准的几倍,等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结】:测量就是将待测的量与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比较,这个公认的标准量就称为单位。
要测量长度,首先要定出长度的_______。
国际单位:国际上规定了一套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______,符号:______。
其它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换算:1Km=_____m,1m=____dm,1dm=_____cm,1cm=_____mm,1mm=____um,1um=____nm。
【阅读】:自然中一些物体的长度常见物体的长度(填单位)(1)X刚学生的身高为1600____,胸围74.6_____。
(2)课桌桌面长12.00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训练(五) 物体的运动(限时:35分钟)一、选择题1.[2019·周口模拟]如图K5-1所示是测量木块长度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图K5-12.[2019·徐州]下列有关中学生的数据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脚的长度约为10 cmB.行走一步的距离约为0.5 mC.步行的速度约为15 m/sD.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10 s3.[2019·泰安]以下物体长度的估测中最接近3 m的是()A.教室的高度B.课桌的高度C.物理课本的宽度D.中学生的身高4.[2019·盐城]雷雨天,小王观察到某次闪电经历的时间为t1,听到这次闪电发出的雷声持续时间为t2(不计云层间回声时间),刚开始看到闪电到刚开始听到雷声的时间为t3,声音和光传播速度分别为v和c,则 ()A.t1=t2,闪电发生位置到小王距离约为vt3B.t1<t2,闪电发生位置到小王距离约为vt3C.t1=t2,闪电发生位置到小王距离约为vt3+ct1D.t1<t2,闪电发生位置到小王距离约为vt3+ct15.一辆普通家用轿车的长约为4.5 m,图K5-2所示是某家用轿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用相机每隔0.5 s曝光一次得到的照片。
拍照过程中,轿车的平均速度最接近于()图K5-2A.30 km/hB.60 km/hC.90 km/hD.120 km/h6.[2019·淮安]小明坐在正在行驶的公共汽车上,他认为自己是静止的,所选取的参照物是()A.小明旁边的座位B.路旁的树木C.沿途的路灯D.迎面驶来的公共汽车7.[2019·宜昌]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球背面,首次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
当“嫦娥四号”从空中下降时,说“嫦娥四号”是运动的,所选的参照物是()A.“嫦娥四号”B.月球表面C.“嫦娥四号”上的照相机D.“嫦娥四号”上的计算机8.[2019·邗江区一模]如图K5-3所示是两物体在同一段路上做直线运动的s-t图像,分析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K5-3A.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B.两物体往同一方向行驶C.两物体在t=10 s时刻相遇D.两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相等9.[2019·益阳]小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时的s-t图像如图K5-4所示,则小汽车的运动情况是()图K5-4A.在第一个10 s内以10 m/s做匀速运动B.在第二个10 s内速度大小不变C.在第三个10 s内前进了300 mD.在前30 s内的平均速度为15 m/s10.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出发,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K5-5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图K5-5A.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运动的B.甲、丙的运动速度相同C.甲、乙的运动速度相同D.经过5 s,乙车跑在最前面二、填空题11.在图K5-6甲中,圆筒的直径d为cm,图乙中停表的示数为s。
图K5-612.[2019·淮安]如图K5-7所示,小车水平向右做直线运动,数字钟显示的时间格式是“时:分:秒”,则小车从起点到终点通过的总路程是cm,全程的平均速度是cm/s。
图K5-713.[2019·咸宁]如图K5-8所示是咸宁翠竹岭隧道及公路旁的交通标志牌,从标志牌上可以看出,隧道长km,汽车通过隧道速度不能超过60 km/h。
从单位换算的角度可知60 km/h=km/min,如果不违反交通规则,汽车至少需要s通过隧道。
图K5-814.[2019·衡阳]如图K5-9所示是一位摄影爱好者用频闪摄影技术拍摄的一张照片,清晰地记录了网球被击出后某一段的运动轨迹,已知此次摄影的闪光频率(每秒钟得到影像的次数)为100 Hz,网球的直径约为6 cm。
现将一刻度尺放在照片上来估测网球的运动速度。
由图可知,网球从A位置运动到B位置所用的时间是s,网球在AB段运动的平均速度约为m/s。
图K5-915.纸锥下落过程中每隔0.2 s曝光一次的照片如图K5-10所示,则纸锥从A运动到F的时间为s,由图可知从A到C的过程中纸锥下落的速度越来越;图中D、F两点间距是E、F两点间距的二倍,从D 到F的过程中,纸锥很可能是做运动。
图K5-1016.[2018·相城区一模]某探究小组为了探究小车在桌面上的直线运动,用自制“滴水计时器”计量时间。
实验前,将该计时器固定在小车旁,如图K5-11(a)所示。
实验时,保持桌面水平,用手轻推一下小车。
在小车运动过程中,滴水计时器等时间间隔地滴下小水滴,图(b)记录了桌面上连续的6个水滴的位置(已知滴水计时器从第一个水滴滴下开始计时,30 s内共滴下46个小水滴)。
图K5-11(1)该小组同学根据图(b)的数据判断出小车做变速运动。
小车在AD两点间运动的时间为s,平均速度大小为m/s。
(2)由图(b)可知,小车在桌面上是(选填“从右向左”或“从左向右”)运动的。
三、计算题17.某司机驾车前行,突然发现前方80 m处有障碍物,司机从发现险情到踩刹车制动需要的反应时间为0.75 s,这段时间内汽车保持原速前行了15 m,汽车制动后还要继续向前滑行30 m才能停下。
(1)汽车制动前的速度是多少?(2)若司机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是平时的4倍。
请通过计算判断汽车是否会撞上障碍物。
四、实验探究题18.[2019·益阳模拟]如图K5-12所示是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
图K5-12(1)实验原理是。
(2)为了完成实验,需要的测量仪器是和。
(3)实验中,斜面的坡度应该较(选填“大”或“小”),目的是(选填“延长”或“缩短”)小车的运动时间。
(4)如图甲所示,让小车从顶端由静止释放,若停表每格为1 s,则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长度s=m,运动时间t=s,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m/s。
若把金属片移到斜面中间位置,使其距离车头为30 cm,再让小车从顶端由静止释放,所用时间如停表所示,由数据可知小车下半程的平均速度v'=m/s。
(5)某同学进行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使小车从斜面上图乙所示位置由静止释放,在沿斜面运动的过程中,用刻度尺和停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
①测量斜面顶端A点到斜面底端B点之间的距离记为s总;②让小车从顶端滑到底端,测出时间t总;③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v总=。
利用测量的数据计算出的平均速度比真实的平均速度偏,理由是。
如果测出小车长为L,那么平均速度的表达式应该是。
19.在做“探究充满水的玻璃管中蜡块的运动规律”的实验中:(1)若以蜡块为参照物,玻璃管口的塞子是(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2)实验中,小明设计的方案是:选取蜡块运动一段路程后的O点作为计时起点,在玻璃管上以O点为起点每隔20 cm做一标记(如图K5-13甲所示),用停表测出蜡块通过每个区间所用的时间,下表是他们测得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这些数据在图乙中画出蜡块运动的s-t图像。
由图像可知:蜡块上升一段路程以后在做(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图K5-13(3)小华的实验方案如下:将刻度尺有刻度的一边紧贴玻璃管放置,拍摄蜡块运动的视频,在视频中每隔10 s 截取蜡块的位置图片,合成了图丙所示的图片(与频闪照片原理相同),由图片可知,蜡块从A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为cm/s。
(4)对于小明和小华的实验方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小明的方案中,每个区间的距离必须相等B.小明的方案中,若从O点起每隔10 cm做一标记,测出的运动规律更接近蜡块实际运动情况C.与小华的方案相比,小明的方案中时间测量的误差比较大D.与小明的方案相比,小华的方案能反映蜡块全程的运动情况【参考答案】1.B2.B3.A[解析]教室的高度约3 m,课桌的高度约80 cm,物理课本的宽度约18.5 cm,中学生的身高约1.7 m,故选A。
4.A[解析]发生闪电时,光和声音是同时产生的,也是同时停止的,所以小王观察闪电经历的时间t1与听到的雷声所持续的时间t2相等,即t1=t2;假设闪电发生位置与小王的距离为s,则-=t3,解得s=,由于c远大于v,所以s≈vt3,故选A。
5.B6.A[解析]若以小明旁边的座位为参照物,小明是静止的,A选项符合题意。
若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小明是运动的,B选项不符合题意。
若以沿途的路灯为参照物,小明是运动的,C选项不符合题意。
若以迎面驶来的公共汽车为参照物,小明是运动的,D选项不符合题意。
7.B[解析]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不能选择自身为参照物,故A错误。
以月球表面为参照物,“嫦娥四号”的位置不断改变,是运动的,故B正确。
“嫦娥四号”上的照相机和“嫦娥四号”是相对静止的,故C错误。
“嫦娥四号”上的计算机和“嫦娥四号”是相对静止的,故D错误。
8.C9.A[解析]由图像可知,在第一个10 s内小汽车的s-t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斜线,表示小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大小为v1===10 m/s,故A正确;在第二个10 s内小汽车的s-t图像是一条曲线,表示小汽车做变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在第三个10 s内小汽车的s-t图像是平行于横轴的直线,路程不变,说明汽车静止,故C错误;在前30 s内小汽车的平均速度为v===10 m/s,故D错误。
10.C[解析]由题图Ⅰ可知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v甲===4 m/s;由图Ⅱ知乙车与丙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分别为v乙=6 m/s,v丙=4 m/s,故甲、乙的速度不相同,C说法错误,符合题意;由以上分析知甲车与丙车的速度相等,乙车的速度最大,经过5 s乙车跑在最前面,B、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由于甲、乙两辆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出发,甲车的速度小于乙车的速度,所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以6 m/s-4 m/s=2 m/s的速度向前运动,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11.1.00228.712.4.500.9[解析]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小车的尾部起点是3.50 cm,小车的尾部终点是8.00 cm,则小车从起点到终点通过的总路程是8.00 cm-3.50 cm=4.50 cm;全程所用的时间为5 s,全程的平均速度是v===0.9 cm/s。
13.0.585135.1[解析]由标志牌上信息可知隧道长s=585 m=0.585 km,通过此隧道的最大速度v=60 km/h==1 km/min,则汽车通过该隧道需要的最少时间t===0.00975 h=35.1 s。
14.0.0420[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可得,网球从A位置运动到B位置所用的时间t= s=0.04 s,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 cm,照片中一个网球占据刻度尺3个小格,即照片中网球的直径为0.30 cm,照片中网球从A位置运动到B位置通过的路程为4.00 cm,已知网球的实际直径约为 6 cm,设网球实际通过的路程为s,由比例关系可得,=,解得s=80.00 cm=0.8 m,则网球在AB段运动的平均速度v===20 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