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消费行为及其动因剖析
鲍德里亚符号消费理论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

鲍德里亚符号消费理论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鲍德里亚是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和思想家,他提出的符号消费理论在社会学和消费行为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影响。
鲍德里亚认为,当代社会的消费行为已经超越了实际的物质需求,而是通过符号和象征来满足个体的精神需求,这种消费行为既是对现实社会的反映,也是对个体自我认同的建构。
这种符号消费不仅影响着当代社会的经济结构和市场行为,也深刻地影响着个体的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
而大学生作为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消费群体,受到了符号消费理论的深刻影响。
本文将从鲍德里亚符号消费理论的角度,探讨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及其原因。
鲍德里亚认为,符号消费是当代社会消费行为的主导形式。
在这一过程中,商品不再仅是商品,而是具有特定象征意义的符号。
消费者不再只是单纯地满足物质需求,而是在通过商品的象征意义来表达自我和社会身份。
这个过程既是对现实社会的反映,也是对消费者自我认同的建构。
大学生作为年轻一代,更容易受到社会文化价值观念的影响,他们的消费行为更加倾向于通过商品来表达自我认同和社会身份。
大学生可能更愿意购买某些品牌的服装、手表或包包,以展现自己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或者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自己购买的新手机或衣服等商品,以获取他人的认可。
鲍德里亚符号消费理论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还表现在消费的特定性和社会化。
鲍德里亚认为,当代社会的消费行为已经具有了特定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它不仅是对特定社会价值观念的表达,也是社会化的结果。
大学生作为社会化的一部分,其消费行为也受到特定社会文化的影响。
在某些文化背景下,大学生可能更倾向于追求时尚和潮流,购买时尚的服装或配饰,以展现自我和社会身份;而在另一些文化背景下,大学生可能更注重传统和稳健,更喜欢购买传统的商品或品牌。
所以,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并非是孤立的个体行为,而是受到了特定社会文化的影响。
鲍德里亚符号消费理论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还表现在消费的意识形态和权力关系。
鲍德里亚认为,当代社会的消费行为已经具有了明显的意识形态和权力关系的特征。
浅谈消费社会中的符号消费microsoftword文档(2)

浅谈消费社会中的符号消费[摘要]:消费社会的生产主要是满足人类无限增长的消费需求,这种消费的需求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生存需求,而是一种符号消费,符号消费指向的不是消费物自身,而是物所承载的符号价值,即其体现的消费者的身份、地位和品味。
人们通过消费各种作为符号的物品,而获得各自的身份认同。
本文通过对符号消费的论述,反思现在的消费文化。
[关键词]:消费社会、符号消费、身份认同、消费文化“许多年以前,一个人如果难受,不知如何是好, 他也许会去教堂, 也许会闹革命,诸如此类。
今天,你如果难受,不知所措,怎么解脱呢?去消费!”(米勒,1985) 在今天,消费不仅具有物质形态意义上的使用价值, 而且越来越成为人们“自我表达”的主要形式和“身份认同”的主要来源。
在社会学家看来, 消费不再仅仅是一个经济的、实用的过程,而是一个涉及文化符号与象征意义的表达过程。
有时消费者购买的不只是一个单纯的、可使用的实用商品, 而且透出这样的信息: 暗示消费者本人想成为某种人或对某种生活方式的向往。
人们通过消费实践、透过消费模式中的符号使用, 构建他们对自我的社会群体认同。
这意味着人们的生活、认同感以及自我观念逐渐已不再是以工作为核心, 消费扮演了愈来愈重要的角色。
这被认为是进入“后现代”社会的标志之一。
鲍德里亚和詹明信等人认为,在后现代社会,消费不再是工具性活动, 而是符号性活动; 消费本身已成为“对符号进行操纵的系统性的行动”。
一、符号消费的内涵从经济学上讲, 消费品的最根本用途是它的使用价值, 消费行为大都是为了满足生理需要。
但在今天, 消费不仅具有物质形态意义上的使用价值, 而且越来越成为人们“自我表达”的主要形式和“身份认同”的主要来源。
当代一句流行的广告词:“我买了, 从而我就是什么(I shop, therefore I am) ”点破了其中的奥秘。
“我”消费什么、怎么消费, 实际上体现和贯彻了“我”对自己的看法、定位和评价以及对自己的社会角色和地位的接受。
鲍德里亚符号消费理论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

鲍德里亚符号消费理论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引言现代社会中,消费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别是在年轻人中间,消费更是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和态度。
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部分,其消费行为也备受关注。
而在消费理论中,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尤为重要。
符号消费理论强调人们在消费过程中获取的不仅仅是商品本身的价值,更是通过商品传递出的符号和象征所带来的满足感受。
本文将会深入分析鲍德里亚符号消费理论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探讨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行为表现。
一、鲍德里亚符号消费理论概述鲍德里亚是20世纪法国社会学家,其符号消费理论是其社会学理论中的重要部分之一。
鲍德里亚认为,消费不再是简单地为了满足物质需求,更多的是在进行一种象征性的行为,通过商品本身所代表的符号和象征来满足人们从内心深处的需求。
鲍德里亚认为,人们在消费时会受到社会文化和媒体的影响,他们购买的商品不仅仅是为了使用,更多的是为了表达自己的身份、地位和社会角色。
在鲍德里亚看来,消费不再是简单的经济活动,而是一种社会和心理的活动。
二、大学生符号消费的特点在当今社会,大学生作为消费群体的一部分,在消费行为上表现出一些特定的符号消费特点。
1. 追求潮流和时尚大学生正处在个人认识和社会认同的阶段,他们对于新事物和潮流十分敏感,因此在消费行为中更倾向于选择符合时尚潮流的商品。
他们追求时尚的服饰、电子产品和娱乐方式,通过这些潮流商品来满足自己对于时尚和潮流的认同需求。
2. 社交和自我展示大学生消费更多地呈现出社交和自我展示的特点。
通过炫耀和展示自己的消费品,他们希望获得同伴和他人的认可和赞赏。
购买名牌服饰、奢侈品、高档手机等,不仅仅是为了使用,更多的是为了在社交圈中展示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品位。
3. 情感和心理满足与一般的消费群体相比,大学生在进行消费时更注重情感和心理的满足。
他们更倾向于购买能够带来快乐和满足感受的商品,而非单纯地满足物质需求。
当代青少年符号消费行为研究

当代青少年符号消费行为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符号消费已成为当代青少年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部分。
符号消费是指人们购买或使用某些物品、服饰或服务,以展示自己的身份、态度或观念。
尤其在青少年群体中,符号消费已经成为他们表达自我、追求认同感的重要方式。
本文旨在探讨当代青少年符号消费行为的特点、影响因素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1. 多样化的符号选择当代青少年在进行符号消费时,拥有着更加多样化的选择。
他们可以通过购买品牌服装、数码产品、文化娱乐商品等方式来展现自己的身份和价值观。
社交媒体的兴起也使得青少年可以通过发布照片、视频等来展示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进一步丰富了符号消费的方式和形式。
2. 强烈的社交需求青少年对于符号消费往往伴随着强烈的社交需求。
他们希望通过符号消费来吸引别人的注意、获得别人的认可,以此来满足自己的社交需要。
这也就导致了一些青少年在符号消费上出现盲目追求、攀比心理的现象。
3. 快速更新换代随着时尚文化的迅速传播和更新,许多青少年对于符号消费追求的是瞬时的潮流感。
他们购买的产品和服饰往往不会长时间使用,因为这些产品很快就被新的潮流替代。
这也使得他们更加频繁地进行符号消费,以求跟上潮流步伐。
二、当代青少年符号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1.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是影响青少年符号消费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家庭中,父母的消费观念和方式会直接影响青少年的消费态度和行为。
父母对于物质的态度、对于品牌的认知以及对于社会地位的追求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青少年的符号消费行为。
2. 同伴影响与同伴的交往也对青少年的符号消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同伴圈中,青少年往往会受到朋友们的消费行为、审美观念的影响,从而选择符合这些标准的产品和服饰来展示自己的形象。
3. 媒体和网络影响媒体和网络在当代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对于青少年的符号消费行为也产生着深远影响。
电视广告、网络推广等形式的宣传不仅可以刺激青少年的消费欲望,还可以影响他们的潮流观念和审美需求。
人们对社会身份符号的消费行为研究

人们对社会身份符号的消费行为研究现代社会,人们的消费行为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生活所需,更有一部分是通过消费来表达自己的社会身份。
社会身份符号作为一种重要的消费品,深深影响着人们的购买决策和消费行为。
本文将对人们对社会身份符号的消费行为进行研究,并探讨其原因和影响。
首先,人们购买社会身份符号的行为是因为社会认同的需求。
社会身份符号往往代表着一定的社会地位和身份认同,人们通过购买和展示这些符号,以示与特定社会群体的联系和认同。
例如,名牌商品往往被视为高端品牌,其价格昂贵,但却能够令人感到与自己所期望的社会群体相联系,增强自尊心和归属感。
因此,消费者愿意为这些身份符号支付昂贵的价格,来满足自己对社会认同的需求。
其次,人们购买社会身份符号的行为也受到社交因素的影响。
社会身份符号的购买和使用往往伴随着社交活动以及展示自己的个性和品味。
例如,参加一场重要的社交活动时,人们会选择适合场合的服装和配饰,以展示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品味,从而得到他人的认同和赞赏。
社交因素对人们的购买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人们会根据社交需求来选择购买符合自身社会地位的品牌或产品。
此外,人们购买社会身份符号的行为也受到广告和媒体的影响。
广告和媒体的影响力无处不在,它们通过精心设计的广告宣传和明星代言人来塑造品牌形象和社会地位的形象。
这些广告和媒体的影响,使得消费者对于某些品牌和产品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购买欲望。
通过购买这些社会身份符号的产品,消费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感受到广告所展示的高品质生活和社会地位,从而满足自己对社会认同的需求。
最后,人们购买社会身份符号的行为还受到个人价值观的影响。
每个人对于社会地位和身份认同的价值观不同,因此,在购买社会身份符号时,个体的价值观也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例如,对于某些人来说,他们更注重自我实现和独立思考,不太愿意通过购买昂贵的身份符号来满足自己的社会地位需要。
相反,他们更愿意通过自身能力和才华来展示自己的价值,从而获得他人的认同和赞赏。
青少年网络符号消费的心理机制分析

从技术角度来讲,网络技术的进步 与发展和人们对网络技术的掌握是网 络符号消费的前提条件。网络符号消费 是建立在网络这个平台上的,只有当网 络技术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同时,人们 对网络技术知识的运用达到一定水平, 网络才能承载起人们进行消费的重任。
从经济角度来讲,经济的发展为网 络符号消费奠定了物质基础。随着人类 文明程度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 基本的生理需求已经得到了满足,同时 还有多余的经济支付能力使他们可以 寻求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的满足,符号 消费才会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
(二)青少年网络符号消费的社会 心理学分析
社会化是人经过一定方式的社会
学习或社会实践,形成一定社会所认可 的心理—行为模式,成为合格社会成员 的过程。[4] 消费活动虽然是人的最基本 的活动之一,受到人们需要驱动,但它 同时也受到社会化过程的影响。从社会 心理学角度看,网络符号消费是个体在 社会化过程中实现个人成长与发展的 一种手段,对个体的人格、自我意象、印 象整饰、社会期望与社会角色等都具有 明显影响。
浅谈符号与消费者行为的关系

浅谈符号与消费者行为的关系引言符号是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包含了各种形式的语言、图像、音乐以及其他视觉、听觉传递的信息。
消费者行为是研究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或服务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行为模式和决策过程。
本文将探讨符号与消费者行为之间的关系,并分析符号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符号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1. 符号的意义理解符号是一种代表性的表达形式,它可以传递某种特定的意义和信息。
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或服务之前,通常会通过符号对其进行评估和理解。
例如,一个品牌的标志或商标往往代表着该品牌的价值观和特征,消费者会根据这些符号来决定是否购买该品牌的产品或服务。
2. 符号的信号效应符号在消费者行为中起到了信号的作用。
消费者常常会根据产品或服务所携带的符号信息来判断其质量、性能和价值。
例如,在购买奢侈品时,消费者往往会通过品牌符号来判断其品质和独特性。
符号的信号效应可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和行为。
3. 符号的社会认同符号与消费者行为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社会认同关系。
某些符号代表着特定的社会群体、阶级、文化或子文化。
消费者在购买某些产品或服务时,往往会在意其背后所代表的社会意义,以此来表达自己的身份和价值观。
例如,在购买某个品牌的运动鞋时,消费者可能会更倾向于选择能够彰显其个性和与特定群体认同的品牌。
4. 符号的情感联结符号对消费者行为产生影响的另一个方面是情感联结。
某些符号可以触发消费者的情感反应,激发其购买欲望和忠诚度。
例如,一支具有创新设计和独特故事的广告视频可以通过情感连接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并促使他们购买广告中所推荐的产品或服务。
符号与消费者行为的案例分析1. 品牌符号在消费者购买决策中的作用品牌符号在消费者购买决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消费者购买汽车时,会根据汽车品牌的声誉和知名度来评估其品质和性能。
一些知名的汽车品牌如奥迪、宝马和奔驰在消费者心目中具有高端和豪华的形象,因此消费者往往更愿意购买这些品牌的汽车。
当代青少年符号消费行为研究

当代青少年符号消费行为研究青少年作为社会中的重要群体,其消费行为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而符号消费作为当代青少年消费行为的一种重要形式,其研究对于了解和把握青少年消费心理和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符号消费是指个体通过购买特定的商品或品牌来传达其所属社会团体、个体身份或社会地位等相关信息的一种消费行为。
在当代社会中,商业品牌与标志、专属衣着与饰品、个性化标签等被视为青少年符号消费的重要体现。
这种消费行为既具有物质层面的需求满足,又能够彰显个体的身份认同、社交需求和自我表达等深层次需求。
青少年符号消费行为的产生与当代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
随着社交媒体和网络的崛起,信息传递和社交交流更为便捷,个体视野开阔。
年轻一代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产生了对于个性、独特和自由的追求,借助符号消费来满足自身的精神和情感需求。
媒体和广告对青少年符号消费行为的影响不可忽视。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媒体和广告不断向个体灌输消费观念和价值观,青少年在与媒体互动的过程中,受到了商业广告、潮流杂志、电视剧等多种多样的信息刺激。
这些信息的渗透让他们对于时尚、流行和个性化有了更高的追求,符号消费成为了他们实现个体自我认同的一种选择。
青少年符号消费行为的发生与青少年身份认同和社交需求息息相关。
青少年正处于自我认同的阶段,符号消费则成为了他们表现自我、塑造身份的一种方式。
对于青少年来说,购买具有独特标志的商品可以让他们在同龄人中显得与众不同,获得认可和赞许;符号消费也成为了青少年社交场景中的一个重要话题和交流方式,通过共同喜好的品牌、标志等可以建立起彼此之间的联系和共鸣。
青少年符号消费行为的研究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和消费教育具有积极意义。
深入了解青少年的消费行为和心理需求,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加精准的消费指导,引导他们正确看待符号消费的意义和价值,避免了过度追求外在的虚荣和攀比。
符号消费的研究也为商家和市场营销人员提供了重要参考,可以更好地把握青少年消费市场的需求趋势,推出更符合青少年喜好和价值观的产品和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第8期(总第247期)学术论坛ACADEMIC FORUMNO.8,2011(Cumulatively NO.247)消费活动是维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活动之一。
现代社会,消费活动不仅是消费者个体的需要,而且推动着其它人类活动的发展,包括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生产,甚至推动着社会关系的生产。
消费活动一方面是维持人们个体的生存,是人们进行生产活动的原动力,另一方面也让人们从生产中解放出来,实现人的主体意识,让人真正地具有人的价值。
以往生产力不发达的时候,生产活动是人类的主要活动,消费活动仅仅是为了维持生产而存在的。
人的价值也是通过生产来实现的,个体在生产活动中所起的作用越大越有价值,社会关系也主要是由生产关系决定的。
现在由于社会大生产的形成和发展,生产活动以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的方式进行,个体在生产活动中往往只承担很小一部分生产活动。
这时个体的消费品几乎都依靠交换而来,消费活动的领域自然就比以往扩大了。
个体从生产活动中只有机械的劳作,既不能获得愉悦,也不能获得成就感。
个体无法在生产活动中体现其个人价值,在组织和社会面前其个人价值非常微小。
在这种情况下,个体只能从消费活动中去寻求其个体价值,通过有差别的消费活动来凸显自我价值,符号消费就是在人对其主体价值的追求过程中产生的,其实质就是有差别的消费活动。
一、符号消费的概念波德里亚认为,现代消费不再以物品的使用价值为目的,而是以追求有差异性的符号价值为目的,这种消费就是符号消费。
值得注意的是,波德里亚将符号消费与象征消费严格区分开来,波德里亚的符号消费主要是对符号能指的消费,他对消费社会的批判其逻辑起点也基于此。
他认为人们正迷失于对符号能指的追求,从而在这个过程中丧失了人的主体性,而象征消费正是拯救消费社会的手段。
但是从符号学来讲,符号是由能指与所指构成的,研究符号必然要研究符号的能指与所指。
因而,象征消费是对物品符号所指的消费,即意义的消费,应该被归属于符号消费中。
戚海峰在《符号营销》中,提出了“符号化消费”的概念,即“消费者选择产品不再以产品的功能、质量作为唯一标准,而更加看重能否通过消费这件产品来满足自身心理上的某种诉求,这种诉求既可以根据自身的价值判断来确定,也可以跟随社会上流行的某种时尚。
此时的消费与传统的消费模式已有本质区别。
此时消费的主要对象并不在于商品本身,而在于寄托在商品身上的意义……消费者通过占有和消费此类商品从中体会到某种生活的意义和价值,这种消费被称为符号化消费”。
实际上,戚海峰所提出的符号消费概念正符号消费行为及其动因剖析但红燕[摘要]文章将符号消费行为界定为现代消费者在购买或选择商品时,不再以商品的使用价值为目的,而是以商品的符号价值为目的。
符号消费行为中,商品的符号价值是通过符号功能来实现。
消费者通过商品符号所承载的情感功能、交流功能、美学功能、指代功能等一系列功能,将商品的符号价值转移到交流客体上,同时也将自身的主体价值进一步赋给商品。
符号消费行为将人赖以生存的内心空间、自然空间、社会空间统一起来,人从中获得自我情感的表达,也获得社会关系中的位置。
符号消费行为本质上是由消费者个体价值表达与交流的需要而引发的,然而社会空间中的竞争与合作关系会促使符号消费行为的裂变和聚合。
[关键词]符号消费;符号消费行为;消费社会;符号价值;符号功能[作者简介]但红燕,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四川成都61006[中图分类号]F01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434(2011)08-0010-04是波德里亚所推崇的象征消费,是对符号所指即其意义的消费。
我们认为符号消费概念中有两个本质,即商品的差别价值和意义价值。
差别价值主要由商品符号的能指体现,意义价值主要由商品符号的所指体现。
可见,商品的符号价值正包含了这两种价值———差别价值与意义价值。
因而,我们将符号消费定义为“消费者在选择与购买商品之时,所追求的并非是商品的物理属性,而是其符号价值,符号价值包含差别价值与意义价值”。
二、符号消费行为符号消费行为是一种具体现象,它包括消费者从选择商品、购买商品到使用商品的一系列过程,其行为使得商品符号价值进一步实现。
符号消费行为中,商品的符号价值是通过符号功能来实现的。
消费者通过商品符号所承载的情感功能、交流功能、美学功能、指代功能等一系列功能,将商品的符号价值转移到交流客体上,同时也将自身的主体价值进一步赋给商品。
消费者通过商品来表达和传递一种情感,这时消费者的行为是一种符号消费行为。
因为商品只是情感的物质载体,商品成为一种符号将情感的主体与客体联系在一起。
此时,商品的物质外在成为符号的能指,情感意义成为符号的所指。
例如,我们在中秋节吃月饼,不是为了填饱肚子,而是为了寄托自己对亲人的思念,寄托了团圆的愿望。
月饼在此时就成了一种情感符号,符号的能指是月饼,所指则是“团圆”。
人们通过吃月饼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愿望,从而这一消费活动成为对这一情感符号的消费。
再如,当一个害羞的男孩喜欢一个女孩之时,他可以送上一束玫瑰花来表达他对女孩的爱。
玫瑰花可以说是一个纯粹的情感符号,能指是玫瑰,所指是“爱”,人们通过送玫瑰从而实现了爱的表达。
交流是人与人之间建立关系的基本活动,是人与社会建立联系的纽带,也是社会建立组织和形成关系网络的基本条件。
除了语言符号,人们还常常借用商品符号来建立关系和加强联系。
例如,现在男女订婚,往往以“钻戒”来作为订婚的信物,婚戒这种商品就成了男女之间确立婚姻关系的第一步,“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句广告语道出了钻戒是一种情感坚定的符号,互戴钻戒象征着彼此的关系从这一刻永远在联系一起,因而人们购买钻戒是典型的符号消费行为。
人们在参与社会活动之时,通常借助商品来展示自己,一方面藉商品符号表明“我想成为你们中的一员”,以进入某个特定的社会圈子;另一方面也藉商品符号表明“我是你们当中独特的一员”,以彰显自己的独特个性,从而在某个圈子中获得认可和尊重。
一个经常出席商务活动的男士,往往会穿着简约稳重但又不失轻松大方的男装,以表明他在商务圈里游刃有余,不张狂亦不拘泥。
IBM笔记本电脑也曾成为商务人士的符号象征,别克、标致成为商务人士所喜爱的座驾,原因在于这些是商务人士追求优雅与品味的象征。
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也往往通过这些商品符号来认识和判断其他人的个性,并且判断其他人与自己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进而形成不同的交往距离。
消费者在选择和购买商品时,对商品的审美需要其实质也是符号消费。
商品的美学意象是通过符号来表现的,不同的造型、不同的材质、不同的工艺、不同的色彩、不同的图案,造就了不同的符号美。
比如,人们在选择花瓶时,通常是将美观放在第一位的,这时,人们不是追求花瓶的功能,而是追求一种美的符号,享受花瓶的美丽,这也是典型的符号消费,“花瓶”是能指,“美”是所指,人们通过能指-“花瓶”寻找到所指-“美丽”,从而实现了符号消费,也实现了符号的意指活动。
人们购买花瓶是为了找寻所指-“美丽”,这一需求是一样的,但是不同的人对什么样的花瓶才是美丽的花瓶,见解是不一样的。
符号能指的不同,也就进一步区分了不同的消费人群,比如有些人觉得S型的花瓶才是美丽的花瓶,有些人觉得圆形的花瓶才是美丽的花瓶,还有些人觉得不规则型的花瓶才是美丽的花瓶,其实人们消费的是“美丽”,但是却是由不同的符号能指来完成的。
符号有一项基本的功能即是“指代功能”,即运用符号来指涉一项事物、事件甚至精神。
例如交通信号就具有典型的指代功能,“红灯停绿灯行”成了人们都要遵守的公约符号。
再如现在经常见于报端的“某某门”,这个“门”就成了具有轰动效应的、引发公众兴趣和广泛关注的新闻事件的符号,人们用这个符号来指涉事件,比如“水门事件”、“解说门”、“艳照门”等等。
符号也可以指涉精神和品格,这时符号就成为一种象征。
如某人自比莲花,其实“莲花”就成为“出淤泥而不染”这种品格的符号和象征。
同样,商品符号也是具有很强的“指代功能”的,人们在符号消费时,往往期望通过商品来指代自己的想法或者展示自己的品性。
比如在中国,送礼品大都选择红色包装的,因为红色是“吉祥如意、喜庆安康”的符号象征。
再如人们在买T恤的时候,往往会选择一些印有“Be your own”,“Trust yourself”等字样的T-Shirt,这是因为他们认为,T-shirt上的这些语言符号能够指涉他们自己的个性或者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
从以上我们对符号消费行为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商品作为一种符号,它既表达了消费者的主体需要,又成为消费者与其它主体交流的媒介。
消费者通过符号消费,不但寻找自身的价值,同时也将自我价值赋予商品,还通过商品将价值转移给他者,与他者建立起一种关系。
这种价值通过商品这一符号的情感功能、交流功能、美学功能、指代功能等来实现。
三、符号消费行为的动因剖析符号消费行为的动因源于两方面:其一,消费者对主体价值的追求。
由于个体在社会生产活动中起到的作用是微小的,个体已经不能从中获得自我价值的实现。
个体需要依靠消费活动来表达自身,也需要依靠消费活动来与他人交流。
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主要追求的是象征价值,即意义的消费,包括情感、思想、审美等等。
其二,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不平衡以及生产活动与消费活动的不平衡。
这两大不平衡造成了符号消费行为中的差异化和聚类化。
由于个体在社会面前是极其微小的,个体需要进入组织,需要归属某一类群体或组织,以寻求情感或利益的保护。
个体出于这个动机,进入到不同类别的群体或组织。
此外,个体在生产活动中的作用极其微小,而需要消费的领域却相对庞大得多,这对个体也会产生不安全感,个体一方面通过符号消费这一行为来识别商品象征的阶层,另一方面也通过符号消费来取得自身的社会地位。
现代社会中,由于两大不平衡关系的升级,不但造成了个体对符号消费的追求更盛,而且也造成了意识形态对符号的控制,同时也对第一个动因有着巨大的吞噬作用。
也正是由于这样,波德里亚才会忧心忡忡地宣称,符号导致人的主体性丧失。
以下我们还将对符号消费行为的这两大动因如何在人的三类空间中作用进行深入分析。
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包括三类空间:人的内心空间、自然空间、社会空间。
内心空间中,人类永远在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而苦恼,人类永远不停地在各种可能的选择面前徘徊。
不管是什么样的理想,它之所以是理想,就是由于它和现实是有差别的、有距离的。
如果放弃理想,人就缺乏希望;如果保持理想,现实和理想的差距又让人失望。
这是一个两难。
在各种可能的选择面前,人们选择此就会失掉彼,选择彼就会失掉此,无论选择哪一个都是要冒风险的。
这也是一个两难。
这样,人类其实并不能掌控自身的内心,人类始终为这些问题感到困惑、焦虑和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