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_临床医学论文-毕业论文_9638

合集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患儿的临床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患儿的临床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患儿的临床效果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儿腹泻是常见的儿童疾病,严重影响了儿童的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

传统的中医治疗小儿腹泻以祛邪、通络为主,具有独特的优势。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西医药物治疗小儿腹泻的效果也较为显著。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成为了目前的研究热点。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的理论基础是中医的辨证论治和西医的病因病机诊治相结合,综合运用中西医各类疗法进行治疗。

通过对小儿腹泻的临床案例分析和实验研究结果的总结,可以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的优势所在,为提高小儿腹泻患儿的治疗效果提供参考。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背景内容结束】1.2 目的小儿腹泻是婴幼儿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发育。

目前,对于小儿腹泻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包括中西医结合治疗。

本文旨在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和优势,为临床医生提供治疗小儿腹泻的参考依据。

通过对现有的实验研究结果和临床案例分析,我们将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的原理和优势,为进一步完善小儿腹泻治疗方法提供参考。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小儿腹泻患儿的治疗和康复工作提供更有效的方法和理论支持。

1.3 意义小儿腹泻是小儿常见的消化道疾病,给孩子和家长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随着中西医结合治疗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不仅能够缩短病程、减轻症状,还能够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治疗的复发率。

这种治疗方法综合运用中西医各自的优势,采取个体化、综合化的治疗方案,能够更好地促进小儿腹泻的康复。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的意义在于,一方面可以有效调节患儿的脏腑功能,改善体质,提高身体的免疫力,从而减少腹泻的发作次数;另一方面可以快速缓解患儿的症状,减轻疼痛和不适感,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中西医结合治疗还可以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避免抗生素过度使用引起的药物耐药性问题,对于保护儿童健康有着积极的意义。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患儿的临床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患儿的临床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患儿的临床效果小儿腹泻是指婴幼儿因消化道功能未健全或受到感染等原因引起的腹泻症状,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

腹泻不仅给孩子带来身体不适,还易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等严重后果,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备受关注,依据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原则和方法,针对不同病因和病情特点进行综合治疗,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

本文将从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实践出发,详细介绍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患儿的临床效果。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的基本理论1. 中医治疗小儿腹泻的基本理论中医认为,小儿腹泻病机主要在于脾胃功能虚弱、外邪侵袭等因素导致腹泻。

在治疗上,中医强调辨证施治,根据腹泻的病因病机及病情特点,运用中药、针灸、推拿等治疗手段,调整脾胃功能,清除外邪,恢复机体的平衡状态,达到治疗腹泻的目的。

2. 西医治疗小儿腹泻的基本理论西医认为,小儿腹泻主要是由于病原体感染、食物中毒、肠道功能紊乱等引起的消化道疾病。

在治疗上,西医侧重于对病因的明确和药物的治疗,通过抗菌药物、止泻药物等方式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3.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的基本理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既兼顾了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原则,又综合了西医的病因病机分析和药物治疗方法。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的基本理论在于,运用中医的辨证施治理论和西医的病因分析手段,结合中西医药及其他治疗手段对小儿腹泻进行综合治疗,达到最佳的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从中医的辨证施治和西医的病因治疗出发,结合中西医药及其他治疗手段进行治疗,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

在临床实践中,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中医药治疗中医药治疗是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的核心内容。

根据小儿腹泻的病因病机及病情特点,通过辨证施治的方法选用中药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药包括苍术、白术、茯苓、泽泻等,具有健脾和胃、清热解毒、止泻固涩的功效,能够有效控制小儿腹泻症状,恢复肠道功能。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患儿的临床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患儿的临床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患儿的临床效果概述腹泻是婴幼儿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于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尚未成熟,加上饮食不当、环境卫生差等原因,腹泻病发生率较高。

传统的中医方法和现代的西医技术在治疗小儿腹泻上各有优势,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逐渐成为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

本文将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

中医治疗小儿腹泻的特点在中医看来,小儿腹泻通常是由脾湿、肠湿、肝郁等因素引起的。

中医治疗小儿腹泻的特点是以调整脾胃功能、清热利湿、理气解郁为主要方法。

常用的治疗手段包括针灸、中药、推拿、艾灸等。

西医治疗小儿腹泻通常是通过抗生素、止泻药物等药物治疗,以控制或杀灭致病菌,减少腹泻次数和缩短病程。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的优势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的优势在于综合运用中医和西医的优势,相互协调,达到治疗和康复的最佳效果。

中医的优势在于调理脏腑、整体调节,可以改善小儿腹泻的整体体质;而西医的优势在于准确诊断病因、有效控制症状,可以快速缓解小儿腹泻的症状。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可以使疾病得到更好的控制和治疗,同时减少因药物副作用和抗药性而引起的问题。

临床效果观察在临床上,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下面将介绍一些典型病例,从中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

病例一患儿,女,2岁,反复发作腹泻已有两周,每天腹泻6-8次,伴有发热、纳差等症状。

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采用理气、清热、利湿的中药治疗,同时配合适量的止泻药物控制腹泻症状。

连续治疗5天后,腹泻明显减少,发热症状缓解,纳差症状明显改善。

患儿经过一个疗程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后,腹泻症状得到明显缓解,病情得到了控制。

以上两个病例是在临床上典型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的案例,从中可以看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的积极临床效果。

治疗过程中,中医主要是通过中药的调理作用,调整体质,改善免疫力;西医主要是通过药物的治疗作用,控制病情,减少不适症状。

小儿腹泻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小儿腹泻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小儿腹泻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小儿腹泻是儿童常见病之一,具有传染性强、病程长、复发率高等特点,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小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是目前临床上的一种有效方法,以西药控制病情,中药调理体质,对小儿腹泻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本文就此展开探讨。

小儿腹泻的治疗方法小儿腹泻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中药治疗和西药治疗。

中药治疗是指以中药为主要药物,辅以其他治疗手段,如针灸、推拿等。

中药的疗效是渐进的,重在调理身体,增强自身免疫功能。

西药治疗则主要是用西方药物抗菌消炎,对症治疗。

中药治疗在小儿腹泻的临床应用在小儿腹泻的中药治疗中,常见的药物有:黄连、黄柏、陈皮、木香、草果、砂仁等,这些药物具有清热止泻、扶正固脾、消食止痛、收敛固涩等特点。

小儿腹泻通常由于食物过敏或感染引起的肠粘膜炎症,肠黏膜局部炎症所产生的白细胞、巨噬细胞、单核细胞等紊乱了局部的免疫系统,小儿身体免疫力不强,容易感染。

中药治疗则可以调节免疫系统,消除炎症,让肠道免疫功能逐渐好转,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

西药治疗在小儿腹泻的临床应用在小儿腹泻的西药治疗中,常见的药物有:利福平、小儿整肠散、小儿复方蒙脱石散等,这些药物通常具有止泻、规律肠道、扶正固脾、增强免疫等多种功效,但是西药治疗通常是针对症状,对根本原因处理不彻底,容易引起复发。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的优势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不仅可以充分发挥西药治疗的积极作用,控制病情,还可以运用中药调理体质,增强身体免疫功能,预防复发。

临床实践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取得了优异的疗效结果。

结语小儿腹泻是临床上常见症状,只要治疗得当,病情可以很快得到控制。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针对病情特点制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达到控制病情、调理体质、预防复发的多重效果。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多注意小儿的卫生习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饮食要清淡,多补充一些有营养的食品,同时要保持乐观、积极心态,这样对小儿的康复也有很大的帮助。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患儿的临床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患儿的临床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患儿的临床效果小儿腹泻是指婴幼儿在一段时间内,每日排便次数明显增多,大便水样或稀溏,常伴有里急后重、发热、脱水等症状。

腹泻是小儿常见的疾病之一,给孩子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困扰。

对于小儿腹泻的治疗,中西医结合的方法经常被用来提高治疗效果。

本文将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患儿的临床效果。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的基本理论中医认为小儿腹泻多因饮食不洁,感受外邪,中焦湿热及脾胃虚弱等原因引起。

西医学认为小儿腹泻是由于感染引起的胃肠炎症所致。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首先要根据腹泻的具体病因进行分析,然后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中西医结合的理论框架为中医治疗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方法。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的药物及方法1.中药治疗:中药治疗小儿腹泻以清热解毒、健脾止泻为主,常用的中药有黄连、连翘、苍术、厚朴等。

这些中药通过清热解毒,健脾止泻的作用,可以有效控制腹泻症状,并且对小儿腹泻的病因有一定的疗效。

2.中药熏洗:中药熏洗是中医特有的治疗方法,通过将中药煎剂蒸汽熏洗在患儿腹部,可以缓解小儿腹泻的症状,并且对缓解腹痛、里急后重等症状有良好的效果。

3.西药治疗:西医治疗小儿腹泻常用止泻药物,如酚酞、偶酮和吗丁啉等,这些药物可以有效缓解腹泻的症状,减轻小儿的不适感,并且降低腹泻的发作次数。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临床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非常显著。

中药具有清热解毒、健脾止泻的特点,可以有效对腹泻进行控制,减少小儿腹泻的发作次数,降低病情的严重程度。

中药熏洗可以通过蒸汽的作用,缓解小儿腹泻引起的腹痛、里急后重等症状,改善患儿的舒适度。

西药止泻药物也可以快速缓解腹泻的症状,减少小儿的痛苦和不适感。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可以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避免抗生素过度使用导致的耐药性,保护小儿的肠道菌群,更有利于小儿的康复。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的注意事项1.治疗前要明确病因:小儿腹泻有多种病因,有感染性腹泻、食物过敏引起的腹泻、肠道功能紊乱引起的腹泻等,治疗前需要明确病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小儿腹泻病

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小儿腹泻病

(下转第186页)小儿腹泻病是由多种病原、多种因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一组疾病。

急性腹泻可导致脱水,而持续腹泻可引起消化吸收障碍,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落后及免疫功能低下,反复感染等,他们相继出现,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腹泻病是5岁以下儿童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我院住院和门诊患者中,小儿腹泻病发病率仅次于呼吸系统疾病,而且有逐年递增的趋势。

因此对小儿腹泻病的治疗至关重要,我们多采取综合治疗加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并就其进行临床观察,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我科2011年—2012年收治的100例小儿腹泻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

其中观察组男性患儿28例,女性患儿22例;年龄最大的为5岁,年龄最小的为1个月,其中小于1个月患儿有1例,年龄在(1~6)个月的患儿6例,(7~12)个月的患儿22例,(2~5)岁的患儿共21例;对照组男性患儿27例,女性患儿23例;年龄最大的为5岁,年龄最小的为1个月,其中小于1个月患儿有2例,年龄在(1~6)个月的患儿7例,(7~12)个月的患儿21例,(2~5)岁的患儿共20例。

2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 >0.05)具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调整饮食、补液,纠正水电解紊乱和酸碱失衡,口服蒙脱石散和妈咪爱。

当患儿出现腹泻的时候就立即给予足量的液体,避免其出现脱水现象。

补盐液(ORS ),该配方为师姐卫生组织所推荐,对于避免脱水有显著效果,该药物配方主要有氯化钾、氯化钠、葡萄糖、碳酸氢钠再加上适当水分配置的。

具体服用方法如下:如果患儿年龄没超过2岁的,则每间隔2min 左右喂一小勺,如果年龄较大的患儿则可以直接使用杯子喝补盐液。

患儿在服用过程中如果出现呕吐症状则应该立即停止,在10min 之后慢慢喂养患儿,每间隔3min 喂养一勺,直到患儿腹泻症状完全停止为止。

另外指导患儿家长自行配置口服液,诸如糖盐水,需要500mL 白开水,10g 白糖还有1.75g 细盐即可。

中西医结合能治疗小儿腹泻

中西医结合能治疗小儿腹泻

中西医结合能治疗小儿腹泻引言小儿腹泻是儿童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其特点是大便次数增多、便质稀薄,伴有腹痛、腹胀等症状。

传统中医和现代西医均有各自独特的观点和治疗方法。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是一种综合性的治疗方法,可以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

本文将介绍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的原理、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原理中医认为小儿腹泻是由于脾胃功能失调导致湿热蕴结所致,可以通过调整脾胃气机、清热利湿来治疗。

西医认为小儿腹泻往往是由于感染、肠道菌群失调或消化道功能异常引起的,可以通过抗菌药物、补充益生菌、调整饮食来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的原理是综合利用中医的辨证施治和西医的病因治疗,全面调理机体,提高治疗效果。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1. 中医辨证施治中医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核心方法,对于小儿腹泻同样适用。

据中医理论,小儿腹泻多为脾胃虚弱,湿热蕴结或脾胃气滞所致。

具体治疗方法包括:•清热利湿法:使用中药清热解毒、利湿止泻,如黄连、黄芩、白芍、石膏等药物。

•脾胃调补法:使用中药健脾益胃、调理脾胃功能,如党参、白术、茯苓、陈皮等药物。

2. 西医病因治疗西医治疗小儿腹泻主要从病因入手,针对感染、菌群失调等问题进行治疗。

具体治疗方法包括:•抗菌药物治疗:根据病原体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如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等。

•益生菌治疗:补充益生菌有助于调整肠道菌群,减少腹泻症状,常用的益生菌有嗜酸乳杆菌、双歧杆菌等。

•调整饮食:在饮食方面要注意提供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和过多纤维素摄入。

3.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强调综合治疗,根据不同的病因和病情,灵活选用中西医疗法,例如:•若属于湿热蕴结型小儿腹泻,可以选用中药清热利湿法,并结合抗菌药物治疗。

•若属于脾胃气滞型小儿腹泻,可以选用中药脾胃调补法,并结合益生菌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要根据具体病情和患儿的年龄、体质等因素进行个体化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患儿的临床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患儿的临床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患儿的临床效果小儿腹泻是指小儿每天排便次数增多,粪便呈水样,伴有腹痛、发热等症状的一种常见疾病。

腹泻在小儿中特别常见,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的儿童中。

腹泻病因复杂,其中大多数是由感染引起的。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已经逐渐被广泛使用,并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

传统的中医治疗小儿腹泻主要是通过调整脾胃功能,增强体质,抑制炎症、消除致病因素,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而西医治疗小儿腹泻一般是通过抗生素、止泻药物等药物治疗以及补充水分和营养。

过去,中医和西医各自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并不理想,而中西医结合治疗正在逐渐受到医生和患儿家长的认可。

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中,常规的治疗方案包括中药治疗、中医针灸治疗以及西医药物治疗等方法。

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小儿腹泻的核心内容之一。

中医药物中有很多针对小儿腹泻的有效药物,例如黄连、黄芩、连翘、厚朴、半夏等。

这些药物在治疗小儿腹泻时,通常会根据病情和患儿的年龄、体质等情况进行配伍,以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中医针灸治疗也是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的一种重要手段。

据临床观察,针灸能够调整肠道蠕动功能,改善腹泻症状,同时还可以加强患儿的免疫功能,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

一些针灸点如足三里、关元、天枢等对小儿腹泻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西医药物治疗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对于严重的腹泻患儿,特别是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常需要使用抗生素来控制感染。

还需要使用止泻药物或补充水分和营养等措施维持患儿的生命。

在临床实践中,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已经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

临床研究表明,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粪便次数减少,粪便性状得到了恢复,伴随的症状如腹痛、发热等也得到了缓解。

而且,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对患儿的生长发育以及免疫系统都有积极的影响。

除了治疗效果显著之外,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还有其他一些优点。

在治疗小儿腹泻时,中西医结合能够综合利用中医和西医的优势,避免了单一治疗方法可能存在的不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只是我精心从网络上搜集来的,我保留了原作者的姓名。

如果有侵犯了你的权利,请第一时间通知我,我在第一时间内做出删除处理。

给你带来的不便表示抱歉。

另外,如果文章中出现了应该有图片而没有显示出来的,可能是因为文档在转换过程中的丢失造成的问题,如果图片的请和我联系。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_临床医学论文-毕业论文
【摘要】目的观察金双歧与止泻散外敷神阙穴治疗腹泻的临床疗效。


法根据设定标准,随机选择90例患儿,其中45例作为对照组,常规给予抗病毒药物,补液对症治疗。

另45例作为治疗组,在常规基础上给予金双歧与止泻
散敷脐联合治疗。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显效率82%,住院时间2~6天;对照组总有效率71%,显效率38%,住院时间3~12天。

两组总有效率、显效率、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

结论金双歧联合中药敷脐在治疗小儿腹泻中达到了以菌治菌,解毒止泻双重功效,为治疗小儿腹泻的很好选择。

【关键词】小儿腹泻止泻散外敷神阙穴金双歧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加以寒温不能自调,乳食不知自节,一旦调护
失宜,外易为六淫所侵,内易为饮食所伤,故而导致小儿腹泻。

本文以中西医结合之法即运用中药散外敷脐部(即神阙穴)和西药金双歧的共同用药来治疗小儿腹泻。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90例患儿,起病时间2~6天,年龄6个月~3岁,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

治疗组:男26例,女19例;重型腹泻18例,轻型腹泻27例。

对照组:男23例,女22例;重型腹泻18例,轻型腹泻27例。

1.2诊断标准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4年[1]。

患儿大便增多,日达3~5次,甚更多。

腹泻便色淡黄,呈稀水或蛋花汤
样。

所有患儿均伴有恶心呕吐和不同程度脱水及电解质紊乱。

镜检未发现脓球、
血球及霉菌,大便培养为阴性。

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轻重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有可比性。

1.3治疗方法治疗组按临床表现和体征分为风寒泻和湿热泻两型。

风寒泻
者临床症状:大便色淡,带泡沫,无明显臭味,腹痛肠鸣。

或伴鼻塞、流涕、身热。

舌苔白腻,脉滑有力。

采用暖脐膏治疗;湿热泻者泻如水样,每天数次或数十次,色褐而臭。

可有黏液,肛门灼热,小便短赤,发热口渴。

舌质红,苔黄腻,脉数。

用清热膏治疗。

暖脐膏由吴茱萸6g,肉桂6g,丁香3g,五倍子4g,干姜6g,黑胡椒5g,制附片5g组成;清热膏由葛根6g,苦参10g,木香2g组成。

分别将诸药研成细末,混匀密封备用。

每次用量:<6个月者用2g,6~12个月者用2?5g,>12个月者用3~6g。

用时将药末加植物油调成糊状,制成直径约3cm的圆形药饼,敷于脐部,以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3天为1个疗程。

在此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金双歧,<1岁每天半片,3次/d;1~3岁每次
1~2片,3次/d。

治疗时间至大便次数及性状恢复正常。

对照组常规抗病毒、补液及对症治疗。

所有病例均给予流质淀粉类非脂饮
食,治疗前后记录每天大便次数、性状、病程天数和治疗效果。

1.4疗效观察其标准参照国卫生部药政局《新药(中药)治疗小儿腹泻疗
效评定标准》(1988年)[1]。

临床痊愈:大便次数、性状及症状、体征完全恢复正常,异常理化亦恢复正常;显效:大便次数明显减少(减至治疗前的1/3或以下),性状好转,症状、体征及异常理化指标明显改善;有效:大便次数减少至治疗前的1/2以下,性状好转,症状、体征及异化理化指标有所改善;无效:不符合以上标准者。

!}
2结果
治疗组平均治愈时间3天,最短2天,最长6天;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
7?5天,最短3天,最长12天。

两组经统计学处理,总有效率、显效率、平均住院时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见表1。

表1临床疗效分析
3讨论
婴幼儿腹泻是儿科常见病,秋季最频,多为轮状病毒感染所致。

以往一般
用补液、抗病毒、口服思密达等治疗。

为了缩短病程,减轻患儿服药之痛苦、家长喂药煎药之困难,今采用金双歧与止泻散联合治疗,取得良好疗效。

根据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其腹泻原因正如吴瑭在《温病条辩?解儿难》
中指出的小儿“脾胃薄弱,肾气未充,腠理疏松,神气怯弱,筋骨未坚”等特点,主要是由于脾胃薄弱致脾失健运,清浊不分,水走肠间所致,且脾虚湿胜为其病理关键,因脾喜温燥而恶湿。

据此,止泻散选药皆辛香走窜之品,如:丁香、肉桂、干姜、胡椒等,药透达力强,更能发挥疗效。

所敷穴位为神阙穴。

即俗说脐之所在,此敷穴即敷脐。

敷脐乃祖国医学传
统方法。

脐位于任脉,内联十二经脉,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古人称道“无神之阙庭”,《医宗金鉴》谓之能“主治百病”,且脐善治中焦之疾。

从解剖学角度看,因脐局部皮肤薄弱,无皮下脂肪,脐下双侧有腹壁下动脉和下静脉及毛细血管网,故药物易于穿透、弥散而被吸收。

止泻散局部外敷,可使药直达病所,收到药少效捷、解毒止泻之功效。

金双歧为双歧杆菌的多价微生态制剂。

双歧杆菌为婴儿胃肠道天然定居益
生菌,对人体亲和力强,微生态作用明显[3]。

通过调整肠道微生态平衡,抑
制肠道病原菌的繁殖,从而达到治疗腹泻的目的。

用此方法治疗小儿腹泻有效率高,显效率快,病程缩短,充分说明外敷药
有内服药的疗效。

中西药联合给临床工作带来诸多方便,可利用各自的优势快捷的解除患儿的痛苦,疗效迅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郑莜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37;176.
2王茂贵.微生态调节剂在儿科临床就用评价.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2,17(3):253.
!}
网络收集,如果侵犯了您的利益,请立刻和我联系,我将第一时间内做出处理!!
另外,如果有需要购买着,不方便在豆丁购买的,请和我联系,支持支付宝,T*B交易,八折优惠。

如果实在是需要的,免费给你一篇也没有关系,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