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学数学真卷周周练6

合集下载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周周练(六)试卷(附答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周周练(六)试卷(附答案)

三年级周周练6一、填一填。

1.一年有()个月,其中大月有()个,它们是(),小月有()个,它们是()。

2.一年有()个季度,每个季度有()个月。

植树节在第()季度,国庆节在第()季度,建军节在第()季度。

其中第二季度有()天,第()季度和第()季度都有92天。

2015年第一季度有()天,2000年第一季度有()天。

3.王老师连续出差两个月,共出差62天,这两个月可能是()月和()月,也可能是()月和()月。

4.今年上半年有()天,明年下半年一共有()天。

5.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年()月()日成立的,到今年()月()日正好是()周年。

6.刘叔叔已经28岁了,但他只过了7个生日,他是()月()日出生的。

7.在2100年、1994年、1982年、1996年、1840年、2012年、2000年、1200年中,平年有(),闰年有()。

二、猜一猜。

(请根据提示猜出下面每个人的生日)1.小明:我的生日是11月的最后一天()2.小华:我的生日是第三季度的第三天()3.小军:我的生日跟党的生日是同一天()4.小亮:我的生日是一年的倒数第五天()5.小红:我四年才过一个生日()6.小丽:我的生日是上半年的倒数第2天()三、动手做。

2015年4月8日是星期三,请根据此信息制作一个4月份的月历。

根据此月历,我知道了:4月有()天,4月一共有()个星期零()天,4月18日是星期()。

3月30日是星期(),2015年的劳动节是星期()。

三年级周周练6答案一、填一填。

1.12,7,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4,4月、6月、9月、11月;2.4,3,一,四,三,91,三,四,90,91;3.7,8,12,1;4.182,184;5.1949,10,1,10,1,71;6.2,29;7.2100年、1994年、1982年,1996年、1840年、2012年、2000年、1200年;二、猜一猜。

(请根据提示猜出下面每个人的生日)1.11月30日2.7月3日3.7月1日4.12月27日5.2月29日6.6月29日30,4,2,六,一,五。

成都七中育才中学八年级(上)第6周周练数学试卷

成都七中育才中学八年级(上)第6周周练数学试卷

成都七中育才中学八年级(上)第6周周练数学试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1.(3分)(2004•南山区)要使二次根式有意义,字母x必须满足的条件是(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A.x≥1 B.x>﹣1 C.x≥﹣1 D.x>1 2.(3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有(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①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一定是一个正数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一定是一个正数②负数一定有立方根负数一定有立方根③实数一定有立方根实数一定有立方根④实数一定有倒数实数一定有倒数⑤实数的平方根一定有两个.实数的平方根一定有两个.A.1个B.2个C.3个D.4个3.(3分)(2011•黔南州)的平方根是(的平方根是( )A.3 B.±3 C.D.±4.(3分)若=a,则实数a在数轴上的对应点一定在(在数轴上的对应点一定在( )A.原点左侧 B.原点右侧.原点右侧C.原点或原点左侧.原点或原点左侧 D.原点或原点右侧.原点或原点右侧5.(3分)在实数范围内,下列结论正确的是(分)在实数范围内,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若.若||a|=|b|,则a=b B.若a2=b2,则a=b C.若,则a=﹣b D.若a2>b2,则a>b 6.(3分)(2015秋•武城县校级月考)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武城县校级月考)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A.≈0.066 B.≈30 C.≈60.4 60.4 D D.≈96 7.(3分)(2014秋•丹东期末)实数a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a,﹣a,,a2的大小关系是(关系是( )A.a<﹣a<<a 2B.﹣a<<a<a2C.<a<a2<﹣a D.<a2<a<﹣a 8.(3分)(2009秋•秀洲区校级期中)若,则(m+2)2的平方根为(的平方根为( )A.16 B.±16 C.±4 D.±2 9.(3分)已知等边三角形的高为3,则边长为(,则边长为( )A.1.5 B.2C.6 D.10.(3分)若y2﹣2y+1+=0,则xy的值等于(的值等于( )A.0 B.﹣2 C.2 D.6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1.(4分)(2013秋•平山区校级月考)36的平方根是的平方根是 ;的算术平方根是.12.(4分)(2012秋•桃园县校级期中)8的立方根是的立方根是 ;=.分);绝对值等于,,,,﹣则化简﹣)()×(﹣()|﹣)+)|a=,的值;的值;a==,求(=2.284,=72考点卡片1.非负数的性质:偶次方偶次方具有非负性.偶次方具有非负性.任意一个数的偶次方都是非负数,当几个数或式的偶次方相加和为0时,则其中的每一项都必须等于0.2.平方根的二次方根. (1)定义: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这个数就叫做a的平方根,也叫做a的二次方根.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这两个平方根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2)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一个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表示为“a”,负的平方根表示为“﹣a”.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记作a.零的算术平方根仍旧是零..零的算术平方根仍旧是零.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性质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性质1.平方根的性质:正数a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的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根.2.立方根的性质:一个数的立方根只有一个,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立方根的性质:一个数的立方根只有一个,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0的立方根是0.3.算术平方根(1)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正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记为a.(2)非负数a的算术平方根a 有双重非负性:①被开方数a是非负数;②算术平方根a 本身是非负数.身是非负数.(3)求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与求一个数的平方互为逆运算,在求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时,可以借助乘方运算来寻找.方根时,可以借助乘方运算来寻找.4.非负数的性质:算术平方根)非负数的性质:算术平方根具有非负性.(1)非负数的性质:算术平方根具有非负性.(2)利用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求值的问题,主要是根据被开方数是非负数,开方的结果也是非负数列出不等式求解.非负数之和等于0时,各项都等于0利用此性质列方程解决求值问题.问题.5.立方根(1)定义: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立方根或三次方根.这就是说,如果x3=a,那么x叫做a的立方根.记作:a3.(2)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即任意数都有立方根.叫做被开方数.(3)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开立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注意:符号a3 中的根指数“3”不能省略;对于立方根,被开方数没有限制,正数、零、负数都有唯一一个立方根.都有唯一一个立方根.【规律方法】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性质【规律方法】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性质1.平方根的性质:正数a 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的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根.2.立方根的性质:一个数的立方根只有一个,.立方根的性质:一个数的立方根只有一个,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0的立方根是0.6.计算器—数的开方正数a 的算术平方根a 与被开方数a 的变化规律是:的变化规律是: 当被开方数a 的小数点每向左或向右平移2位时,它的算术平方根的小数点也相应向左或向右平移1位,即a 每扩大(或缩小)100倍,a 相应扩大(或缩小)10倍.倍.7.实数(1)实数的定义: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实数的定义: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 (2)实数的分类:)实数的分类: 实数实数{{有理数有理数{{正有理数0负有理数无理数负有理数无理数{{正无理数负无理数正无理数负无理数 或 实数实数{{正实数0负实数.数.8.实数的性质(1)在实数范围内绝对值的概念与在有理数范围内一样.实数a 的绝对值就是在数轴上这个数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个数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2)实数的绝对值:正实数a 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实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3)实数a 的绝对值可表示为的绝对值可表示为||a |={a (a ≥0)﹣a (a <0),就是说实数a 的绝对值一定是一个非负数,即一个非负数,即||a |≥0.并且有若.并且有若||x |=a (a ≥0),则x=±a . 实数的倒数实数的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实数互为倒数,即若a 与b 互为倒数,则ab=1;反之,若ab=1,则a 与b 互为倒数,这里应特别注意的是0没有倒数.没有倒数.9.实数与数轴(1)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关系.)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关系. 任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任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反之,反之,数轴上的任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数轴上的任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数轴数轴上的任一点表示的数,不是有理数,就是无理数.上的任一点表示的数,不是有理数,就是无理数.(2)在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在原点的两旁,并且两点到原点的距离相等,实数a 的绝对值就是在数轴上这个数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的绝对值就是在数轴上这个数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3)利用数轴可以比较任意两个实数的大小,即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实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在原点左侧,绝对值大的反而小.边的大,在原点左侧,绝对值大的反而小.10.实数大小比较 实数大小比较实数大小比较(1)任意两个实数都可以比较大小.任意两个实数都可以比较大小.正实数都大于正实数都大于0,负实数都小于0,正实数大于一切负实数,两个负实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实数,两个负实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2)利用数轴也可以比较任意两个实数的大小,即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实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在原点左侧,绝对值大的反而小.左边的大,在原点左侧,绝对值大的反而小.11.实数的运算(1)实数的运算和在有理数范围内一样,值得一提的是,实数既可以进行加、减、乘、除、乘方运算,又可以进行开方运算,其中正实数可以开平方.乘方运算,又可以进行开方运算,其中正实数可以开平方.(2)在进行实数运算时,和有理数运算一样,要从高级到低级,即先算乘方、开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同级运算要按照从左到有的顺序进行.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同级运算要按照从左到有的顺序进行. 另外,有理数的运算律在实数范围内仍然适用.另外,有理数的运算律在实数范围内仍然适用.【规律方法】实数运算的“三个关键”1.运算法则:乘方和开方运算、幂的运算、指数(特别是负整数指数,0指数)运算、根式运算、特殊三角函数值的计算以及绝对值的化简等.式运算、特殊三角函数值的计算以及绝对值的化简等.2.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在同一级运算中要从左到右依次运算,无论何种运算,都要注意先定符号后运算.左到右依次运算,无论何种运算,都要注意先定符号后运算.3.运算律的使用:使用运算律可以简化运算,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度..运算律的使用:使用运算律可以简化运算,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度.12.整式的混合运算—化简求值先按运算顺序把整式化简,再把对应字母的值代入求整式的值.先按运算顺序把整式化简,再把对应字母的值代入求整式的值.有乘方、乘除的混合运算中,要按照先乘方后乘除的顺序运算,要按照先乘方后乘除的顺序运算,其运算顺序和有理数的混合其运算顺序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相似.运算顺序相似.13.因式分解-运用公式法1、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可以把某些多项式分解因式,这种方法叫公式法.、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可以把某些多项式分解因式,这种方法叫公式法.平方差公式:a 2﹣b 2=(a +b )(a ﹣b );完全平方公式:a 2±2ab +b 2=(a ±b )2; 2、概括整合:、概括整合:①能够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多项式必须是二项式,两项都能写成平方的形式,且符号相反.号相反. ②能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的多项式必须是三项式,能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的多项式必须是三项式,其中有两项能写成两个数其中有两项能写成两个数其中有两项能写成两个数(或式)(或式)的平方和的形式,另一项是这两个数(或式)的积的2倍.倍.3、要注意公式的综合应用,分解到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要注意公式的综合应用,分解到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14.分式的化简求值先把分式化简后,再把分式中未知数对应的值代入求出分式的值.先把分式化简后,再把分式中未知数对应的值代入求出分式的值. 在化简的过程中要注意运算顺序和分式的化简.在化简的过程中要注意运算顺序和分式的化简.化简的最后结果分子、化简的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运算的结果要化成最简分式或整式.意运算的结果要化成最简分式或整式. 【规律方法】分式化简求值时需注意的问题【规律方法】分式化简求值时需注意的问题1.化简求值,一般是先化简为最简分式或整式,再代入求值.化简时不能跨度太大,而缺少必要的步骤,代入求值的模式一般为“当…时,原式=…”.2.代入求值时,有直接代入法,整体代入法等常用方法.解题时可根据题目的具体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当未知数的值没有明确给出时,所选取的未知数的值必须使原式中的各分式都有意义,且除数不能为0.15.零指数幂零指数幂:a 0=1(a ≠0)由a m ÷a m =1,a m ÷a m =a m ﹣m =a 0可推出a 0=1(a ≠0)注意:00≠1.16.负整数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a ﹣p=1ap (a ≠0,p 为正整数)为正整数) 注意:①a ≠0;②计算负整数指数幂时,一定要根据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计算,一定要根据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计算,避免出现避免出现(﹣3)﹣2=(﹣3)×(﹣2)的错误.)的错误.③当底数是分数时,只要把分子、分母颠倒,负指数就可变为正指数.当底数是分数时,只要把分子、分母颠倒,负指数就可变为正指数. ④在混合运算中,始终要注意运算的顺序.在混合运算中,始终要注意运算的顺序.17.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判断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判断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1)二次根式的概念.形如a (a ≥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2)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的取值范围.二次根式中的被开方数是非负数.)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的取值范围.二次根式中的被开方数是非负数. (3)二次根式具有非负性.a (a ≥0)是一个非负数.)是一个非负数. 学习要求:学习要求:能根据二次根式中的被开方数是非负数来确定二次根式被开方数中字母的取值范围,并能利用二次根式的非负性解决相关问题.用二次根式的非负性解决相关问题. 【规律方法】二次根式有无意义的条件【规律方法】二次根式有无意义的条件1.如果一个式子中含有多个二次根式,那么它们有意义的条件是:各个二次根式中的被开方数都必须是非负数.方数都必须是非负数.2.如果所给式子中含有分母,则除了保证被开方数为非负数外,还必须保证分母不为零..如果所给式子中含有分母,则除了保证被开方数为非负数外,还必须保证分母不为零.18.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1)二次根式的基本性质:①a ≥0; a ≥0(双重非负性).②(a )2=a (a ≥0)(任何一个非负数都可以写成一个数的平方的形式).③a2=a (a ≥0)(算术平方根的意义)(算术平方根的意义) (2)二次根式的化简:①利用二次根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化简;②利用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和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进行化简.ab=a •b ab=ab (3)化简二次根式的步骤:①把被开方数分解因式;②利用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把被开方数中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都开出来;③化简后的二次根式中的被开方数中每一个因数(或因式)的指数都小于根指数2.【规律方法】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的常见题型及方法【规律方法】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的常见题型及方法 1.常见题型:与分式的化简求值相结合..常见题型:与分式的化简求值相结合. 2.解题方法:.解题方法:(1)化简分式:按照分式的运算法则,将所给的分式进行化简.)化简分式:按照分式的运算法则,将所给的分式进行化简. (2)代入求值:将含有二次根式的值代入,求出结果.)代入求值:将含有二次根式的值代入,求出结果. (3)检验结果:所得结果为最简二次根式或整式.)检验结果:所得结果为最简二次根式或整式.19.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1)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是二次根式乘法、除法及加减法运算法则的综合运用.学习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应注意以下几点:根式的混合运算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与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一致,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的.②在运算中每个根式可以看做是一个“单项式“,多个不同类的二次根式的和可以看作“多项式“.(2)二次根式的运算结果要化为最简二次根式.)二次根式的运算结果要化为最简二次根式.(3)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中,如能结合题目特点,灵活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选择恰当的解题途径,往往能事半功倍.的解题途径,往往能事半功倍.20.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①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②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简称:等边对等角】③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三线合一】【三线合一】 (3)在①等腰;②底边上的高;③底边上的中线;④顶角平分线.以上四个元素中,从中任意取出两个元素当成条件,就可以得到另外两个元素为结论.中任意取出两个元素当成条件,就可以得到另外两个元素为结论.21.等边三角形的性质(1)等边三角形的定义: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腰三角形.①它可以作为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等边三角形的方法;它可以作为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等边三角形的方法;②可以得到它与等腰三角形的关系: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特殊情况.在等边三角形中,腰和底、顶角和底角是相对而言的.中,腰和底、顶角和底角是相对而言的.(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且都等于60°. 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三条对称轴;它有三条对称轴;它的任意一角的平分线都垂直平分对边,它的任意一角的平分线都垂直平分对边,三边三边的垂直平分线是对称轴.的垂直平分线是对称轴.22.勾股定理(1)勾股定理:在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长的平方之和一定等于斜边长的平方.方.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是a ,b ,斜边长为c ,那么a 2+b 2=c 2. (2)勾股定理应用的前提条件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勾股定理应用的前提条件是在直角三角形中.(3)勾股定理公式a 2+b 2=c 2的变形有:a=c2﹣b2,b=c2﹣a2及c=a2+b2.(4)由于a 2+b 2=c 2>a 2,所以c >a ,同理c >b ,即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大于该直角三角形中的每一条直角边.的每一条直角边.23.勾股定理的逆定理(1)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满足a 2+b 2=c 2,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说明:说明:①勾股定理的逆定理验证利用了三角形的全等.勾股定理的逆定理验证利用了三角形的全等.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将数转化为形,作用是判断一个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必须满足较小两边平方的和等于最大边的平方才能做出判断.较小两边平方的和等于最大边的平方才能做出判断.(2)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问题的实质就是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然后进一步结合其他已知条件来解决问题.其他已知条件来解决问题.注意:注意:要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先要构造出三角形,然后知道三条边的大小,用较小的两要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先要构造出三角形,然后知道三条边的大小,用较小的两条边的平方和与最大的边的平方比较,如果相等,则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否则不是.条边的平方和与最大的边的平方比较,如果相等,则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否则不是.24.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1)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先根据题意把立体图形展开成平面图形后,再确定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一般情况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在平面图形上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问题. (2)关于数形结合的思想,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它们本身就是数和形的结合,所以我们在解决有关结合问题时的关键就是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解决有关结合问题时的关键就是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25.等腰直角三角形(1)两条直角边相等的直角三角形叫做等腰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相等的直角三角形叫做等腰直角三角形. (2)等腰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具有所有三角形的性质,还具备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所有性质.即:两个锐角都是45°,斜边上中线、角平分线、斜边上的高,三线合一,线合一,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为外接圆的半径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为外接圆的半径R ,而高又为内切圆的直径而高又为内切圆的直径(因为等腰(因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小角均为45°,高又垂直于斜边,所以两个小三角形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两腰相等);(3)若设等腰直角三角形内切圆的半径r=1,则外接圆的半径R=+1,所以r :R=1:+1.26.翻折变换(折叠问题)1、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实质上就是轴对称变换.、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实质上就是轴对称变换.2、折叠的性质: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3、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对于折叠较为复杂的问题可以实际操作图形的折叠,这样便于找到图形间的关系.图形间的关系.首先清楚折叠和轴对称能够提供给我们隐含的并且可利用的条件.解题时,我们常常设要求的线段长为x ,然后根据折叠和轴对称的性质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其他线段的长度,选择适当的直角三角形,运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求出答案.我们运用方程解决时,当的直角三角形,运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求出答案.我们运用方程解决时,应认真审题,设应认真审题,设出正确的未知数.出正确的未知数.。

二年级下册数学周周练 第6周 图形的运动 (PDF无答案)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周周练 第6周 图形的运动 (PDF无答案)人教版
(2)分针从 12 旋转到图( )所经过的时间是 30 分。 ① ② ③
(3)下面图形中,不能通过基本图形平移得到的是( )。
① ② ③
(4)下面有两条对称轴的图形是( )。 ① ② ③
3. 折一折,剪一剪。下面哪种画法折合后会剪出半颗星星,在括 号里画“√”。
( ) ( ) 11
二年级数学下(R)
B 级训练 4. 选一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面现象中是旋转的是( )。
① ② ③
第 6 周 图形的运动
级训练 1. 把由图①平移得到的图形涂上红色,由图 ①旋转得到的图形涂上黄色。 Nhomakorabea①
2. 观察下图,前面的图形经过怎样的运动得到后面的图形。(填“平 移”或“旋转”)
(1) ( ) ( ) ( ) ( ) ( )
(2) ( ) ( ) ( ) ( ) ( )
5. 想一想,剪一剪。将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再对折并剪去 ,展开 后的图形是( )。
① ② ③
6. 转盘游戏。 (1)水母转( )格就到螃蟹现 在的位置上。 (2)当螃蟹转到海马的位置上时, 鲨鱼就转到了( )的位置上。 (3)转盘的运动是( )现象。 12

2011级数学周周练(6)

2011级数学周周练(6)

2011级数学周周练(5)《函数》(2) (一次函数)班级: 姓名: 1.【2009湖南】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函数1y x =-+的图象经过 【 】 A .一、二、三象限 B .二、三、四象限 C .一、三、四象限 D .一、二、四象限2.【2009 陕西】若正比例函数的图像经过点 ( -1,2),则这个图像必经过点 【 】 A.(1,2) B.(-1,-2) C.(2,-1) D.(1,-2)3.【2009 十堰市】 一次函数y =2x -2的图象不经..过.的象限是 【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4.【2009 株洲】 一次函数2y x =+的图象不.经过 【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5.【2009 漳州】 已知一次函数21y x =+,则y 随x 的增大而_____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6.【2009 钦州】 一次函数的图象过点(0,2),且函数y 的值随自变量x 的增大而增大,请写出一个符合条件的函数解析式: _.7. 已知关于x 、y 的一次函数()12y m x =--的图象经过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第一、三、四象限,那么m 的取值范围是 。

8.【2009 湘西】 一次函数3y x b =+的图像过坐标原点,则b 的值为 .9.【2009 天津】 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过点()35,与()49--,,则该函数的图象与y 轴交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 _.10.【2009成都】某航空公司规定,旅客乘机所携带行李的质量x (kg)与其运费y (元)由如图所示的一次函数图象确定,那么旅客可携带的免费行李的最大质量为 【 】A.20kgB.25kgC.28kgD.30kg11.【 2009 宜昌】 由于干旱,某水库的蓄水量随时间的增加而直线下降.若该水库的蓄水量V (万米3)与干旱的时间t (天)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干旱开始后,蓄水量每天减少20万米3 B .干旱开始后,蓄水量每天增加20万米3 C .干旱开始时,蓄水量为200万米3D .干旱第50天时,蓄水量为1 200万米312.【2009 江津】 已知一次函数32-=x y 的大 致图像为 【 】13.【2009年安徽】 8.已知函数y kx b =+的图象如图,则2y kx b =+的图象可能是 【 】14.【2009 河北】如图所示的计算程序中,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所对应的图象应为 【 】15.【2009年遂宁】 已知整数x 满足-5≤x ≤5,y 1=x+1,y 2=-2x+4对任意一个x ,m 都取y 1,y 2中的较小值,则m 的最大值是A.1B.2C.24D.-916.【2009 安徽】 已知函数y kx b =+的图象如图,则2y kx b =+的图象可能是 【 】17.【2009 桂林】 如图,是一个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把该图像向左平移1个单位长度,求所得到的函数图像的解析式。

南京市赤壁路小学二年级数学周周练6

南京市赤壁路小学二年级数学周周练6

二年级上数学周周练(6)
一、圈一圈或连一连,并填空:
1、8个,每2
2、
12个,平均分给2只小兔,每只小兔分得()个。

二、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4×()=8 3×()=12 ()×3=18 ()×3=24 6×()=24 3×()=15 3×()=9 ()×5=20
三、列式计算:
1、4乘6的积是多少?
2、4与6相加是多少?
3、2个6相加是多少?
4、2个6相乘是多少?
四、应用题:
1、三(2)班同学在调查活动中统计出一年级有12人参加美术小组,二年级参加美术小组的人数比一年级少9人。

(1)二年级有多少人参加美术小组?
(2)一、二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参加美术小组?
2、二年级6个班比赛踢毽子,每班5人参加,共有多少人参加比赛?
4、五双筷子多少根?五只青蛙多少条腿?
3、你能有多少种方法算出有多少个?。

小学四年级数学周周练(六)

小学四年级数学周周练(六)

小学四年级数学周周练(六)班级姓名得分2005.10.24一、填空。

(每空2分,计22分)1、4+13×5如果要先算加法,列式应该是()。

2、320÷16=20,20+13=33,这两个算式合在一起列成综合算式是:()。

3、()除以20,商是42余数是10。

4、在○里填上“>”、“<”或“=”。

(48+6)×5○48+6×5 315-215÷5○(315-215)÷5480÷24-14○480÷(24-14)800÷25÷4○800÷(25×4)5、在下面各题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450÷(5×□)=30 125×(64÷□)=1000 (□-998)×5=256、甲数是18,比乙数的3倍少3。

求乙数的算式是。

二、口算下面各题。

(15分)96÷16= 66÷22= 900÷30= 23×20=360÷40= 34×20= 42+36= 510÷30=560÷80= 72×5= 180-90= 78-19=42÷14= 480-400= 340÷17=三、脱式计算。

(24分)(75-28)×90 68+35×14 340÷17×301275-42×23 28×(910÷70)840÷(3×7)四、选择题。

(8分)1、一个数的25倍是125,这个数是()。

A.3 B.4 C.5 D.152、计算600-15×4÷3时,最后一步算()。

A.乘法B.减法C.除法D.加法3、125×8÷125×8的结果是()。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周周练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周周练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周周练苏教版临淮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周周练2022.10.10学号:_____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___得分:____一、细心填写。

〔每空1分,共24分〕1.长方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 )、( )、( )。

2.一个长方形铁皮水桶高6分米,底面是边长3分米的正方形,这个水桶的容积是( )升。

3. 980立方米=( )立方分米780毫升=( )升5.42立方分米=( )升=( )毫升 3.6立方米=( )升 65毫升=( )立方分米 4.填上适宜的单位名称。

一瓶食用油的体积约是5( ) 一间仓库的容积约是480( ) 金鱼缸的容积约是40( ) 一台电冰箱的容积约是240( ) 一个抽屉的容积约是8( ) 一辆小汽车油箱的容积约是140( ) 5.一个长方体的底面积是0.56平方米,高是5分米,它的体积是( )。

6.一个长方体鱼缸,长8分米,宽5分米,高6分米,制作这个鱼缸需要玻璃( )平方分米。

7.一个正方体的外表积是24平方分米,把它分成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体后,外表积增加了( )平方分米,每个长方体的外表积是( )平方分米。

8.一个长方体形状的教室,长8米,宽5.5米,高4米。

它最大的一个面的面积是( )平方米,这个面是教室的( )面或( )面。

9.将一个长2米的长方体钢材截成三段,外表积比原来增加2.4平方分米,这根钢材原来的体积是( )。

二、判断是非。

〔每题1分,共6分〕 1.体积相等的两个长方体,它们的外表积一定相等。

( )2.把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后,体积和外表积都变了。

( ) 3.把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扩大2倍,它的体积将扩大8倍。

1( )4.容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所以物体的容积等于它的体积。

( ) 5.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邻的两个面也有可能完全相同。

( ) 6.至少4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体才能拼成一个大正方体。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6周周练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6周周练

第六周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周周练考查范围:2.11.如图所示,三角尺的面积为( )A.21π2ab r - B.212ab r - C.2ab r - D.ab2.已知一个医用口罩由1个口罩面和2条口罩耳绳组成,则m 个医用口罩的耳绳数量为( )A.2m -B.2m +C.2mD.2m3.一个三位数的个位数字是a ,十位数字是0,百位数字是b ,则这个三位数可表示为( )A.abB.a b +C.100a b +D.100b a +4.对于代数式15a ,下列解释不合理的是( )A.家鸡的市场价为15元/千克,a 千克家鸡需15a 元B.家鸡的市场价为a 元/千克,买15千克的家鸡共需15a 元C.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5a ,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15aD.制作某种电器需要15道工序,已知完成每一道工序所需时间是a 小时,则完成这15道工序所需的时间为15a 小时5.某本书的原价为x 元, 售价为()60%3x -元, 则对售价解释合理的是( )A.先打 4 折再降 3 元B.先打 4 折再加 3 元C.先打 6 折再降 3 元D.先打 6 折再加 3 元6.下列各式中,不是单项式的是( )A.32xB.2023C.aD.1x +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单项式x -的次数和系数都是0B.-2016是整式C.3D.多项式2333231x y x y--是五次三项式8.下列式子:22x,1a ,237ab,abc,-5x,0中,整式有( )A.6个B.5个C.4个D.3个9.小明x岁,小华比小明岁数的2倍大5岁,则小华_________岁.10.已知关于x,y的多项式51xy x mxy y-++-不含二次项,则m的值为_________. 11.如果一个整式具备以下三个条件:①它是一个关于字母x的二次三项式;②各项系数的和等于10;③它的二次项系数和常数项都比-2小1.请写出满足这些条件的一个整式:__________.12.请把下列各式的序号分别填入如图所示的相应圆圈内:①1,②s ab=,③r,④34,⑤25,⑥()m m n+,⑦2xx,⑧82mn.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A 解析:三角形的面积是12ab ,圆的面积为2πr ,所以三角尺的面积为21π2ab r -.故选A.2.答案:D解析:根据总口罩耳绳的条数2=⨯口罩数量,列出式子即可.3.答案:D解析:因为这个三位数的个位数字是a ,十位数字是0,百位数字是b ,所以这个三位数可表示为100b a +.故选D.4.答案:D解析:完成一道工序所需时间是a 时,完成15道工序,每道工序所有的时间不一定相同,因而所需的总费用不一定是15a 小时.故选项D 符合题意;故选:D.5.答案:C解析:“打6折”的含义为以原价的60%进行售卖,所以选项C 正确.6.答案:D解析:1x +是多项式.7.答案:B解析:A.x -单项式的次数和系数分别为:1和-1,故A 错误;B.整式包括单项式与多项式,故-2016是整式,故B 正确;C.D.多项式2333231x y x y --是五次三项式,故D 错误.故选B.8.答案:C解析:22x ,1a ,237ab ,ab c ,5x -,0,中,整式有22x ,237ab ,-5x ,0,共4个.故选C. 9.答案:25x +或52x + 解析:7小明x 岁,小华比小明岁数的2倍大5岁,∴小华的岁数为25x +,故答案为:25x +.10.答案:-1解析:()51151xy x mxy y m xy x y -++-=+-+-, 由题意得10m +=,1m =-.故答案为:-1.11.答案:23163x x -+-解析:满足这些条件的整式为23163x x -+-.12.答案:如图所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火柴棒。
A.90
B.110
C.180
D.144
E.136
F.128
15、一件工作,甲独做要20天完成,乙独做需要12天完成,这件工作先由甲做了若干天,然后由乙继续做完,从 开始到完工共用14天,这件工作由甲先做( )天。
A. 7
B. 4 1
C.6
D.3
2
2
E.5
F.7
16.一筐苹果每人分4个少2个,每人分5个少3个,每人分7个少5个,这筐苹果至少有(
6
6
6
6
6
A. 1 36
B. 1 12
C. 1
D.0
E.1
6
F. 1 24
5、一个最简真分数,分子分母的和是50,如果把这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都减去5,所得分数的值是 2 ,原来的分 3
数是( )。
A. 33 17
B. 31 19
C. 29 21
6、如图是一个4×4的方格图案,则图中有(
A.36
B.25
A. 3
B.2
C. 5
D. 5
2
4
3
E.3
F. 5
2
30.一排长椅共有90个座位,其中一些座位已经有人就座了。这时,又来了一个人要坐在这排长椅上,有趣
的是,他无论坐在哪个座位上都与已经就座的某个人相邻。原来至少有(
)人已经就座。
A. 21
B. 23 C. 25
D. 27 E. 30
F. 32
那么数A=( )。
A. 2
B. 3
3
5
C.3
D. 1
E. 5
F. 4
6
6
7
9、一根钢丝,先用去35米,又用去余下长度的 9 ,这时余下的钢丝正好是原来总长度的 1 ,这根钢丝原来长( )
13
5
米。
A.90
B.160
C.180
D.100
E.120
F.150
10、甲乙两人沿同一路线匀速骑车从A到B,甲需要30分钟,乙需要40分钟,如果乙比甲早出发6分钟,则甲追
团体还可以买平均 32 元一位的团体票。一个由 8 个家庭组成的旅游团(每个家庭由两位大人,或两个大人、
一个小孩组成)来景点旅游,如果他们买团体票那么可以比他们各自买票少花 120 元,这个旅游团一共有( )
人。 A.16
B.28
C.20
D.24
E.18
F.32
28、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每件成本为 400 元,销售价为 510,本季度销售了 m 件,为进一步扩大市场,该 企业决定在降低销售价的同时降低成本,经过市场调研,预测下季度这种产品每件销售价降低4%,销售量将提 高10%,要使销售利润(销售利润=销售价-成本价)保持不变,该产品每件的成本价应降低( )元。
A.142
B.124
C.145
D.132
E.196
F.133
)个。
17、轮船以同一速度往返于两个码头之间,它顺流而下,行了8小时;逆流而上,行了10小时;如果水流速度3千 米/小时,那么两码头之间的距离为( )千米。
A.160
B.220
C.200
D.210
E.240
F.180
18、如图所示,两圆半径都是2厘米,且图中两个阴影部分的面积相等,长方形
A.2:5
B.4:15
C.9:25 D.4:5
E.9:10 F.6:5
)。Leabharlann 13、一批本子分发给六年级一班学生,平均每人分到12本,若只发给女生,平均每人可分到20本,若只发给男生, 平均每人可分到( )本。
A.32
B.28
C.30
D.35
E.27
F.24
14、如图是由火柴棒搭成的几何图案,则第8个图案中有
A.11
B.12.4
C.8.8
D.10.4
E.9.6
F.12
29、如图,有一条三角形的环路,A 至 B 是上坡路,B 至 C 是下坡路,A 至 C 是平路, A 至 B,B 至 C,A 至 C 三段距离的比是 3:4:5,小怡和小鑫同时从 A 出发,小怡按顺 时针方向行走,小鑫按逆时针方向行走,2.5 小时后在 BC 上 D 点相遇。已知两人上坡速 度是 4 千米/小时, 下坡速度是 6 千米/小时,在平路上速度是 5 千米/小时,求C至D 是( )千米。
A.101
B.399
C.199
D.201
E.211
F.400
)。
21、如图,有一个边长为20厘米的大正方体,分别在它的角上、棱上、面上各挖掉一个 大小相同的小立方体后,表面积变为2454平方厘米,挖掉的小立方体的棱长是( )厘米。
A.5
B.3
C.2
D.4
E.1
F. 3
2
22、王伯屋后有一棵桃树,他孙子每天从树上摘下一些桃子和邻居小伙伴分着吃,第一天摘下桃子总个数的 1 , 10
上乙以后,乙再经过( )分钟到达B。
A.25 D.10
B.20 E.18
C.16 F.24
11、在平行四边形 ABCD 中,DE= 1 DC,AF= 1 AC,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45平方厘米,则阴
3
3
影部分的面积为( )平方厘米。
A.5
B.4
C.6
D.8
E.3
F. 9
2
12、一个圆柱体与圆锥体的底面周长的比是2:3,高的比是3:5,那么它们的体积比为(
C.30
D.32
E.26
F.28
D. 27 23
)个正方形。
E. 23 27
F. 21 29
7、若a:b=2:3,b:c=1:2,且a+b+c=66。则a=( )。
A.16
B.12
C.18
D.15
E.21
F.9
8、我们规定一种运算“#”,#2=1×2×3,#3=2×3×4,#4=3×4×5,#5=4×5×6,……,如果 1 - 1 = 1 A , #6 #7 #7
A.65
B.80
C.60
D.75
E.70
F.85
2、
3
7 20
5
3 4
-4.5
20%+
1 3
=
A.2
B. 3
5
C.1
D. 3
E. 4
F. 3
2
5
4
3、
7
1 2
-
4.5
2 9
+2
5
1 2
=
A. 3
B.1
4
C. 57 11
D. 133 22
E. 11 2
F. 153 22
4、某个数加上 1 ,乘以 1 ,减去 1 ,除以 1 ,其结果等于 1 ,那么这个数是( )
ABO1O 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A.π
B.2π-4
C.2π
D.4-π
E.π-2
F. 3 π-2 2
19、 1 23+3 69+51015+7 14 21 = (
).
135+3915+515 25+7 2135
A. 3
B. 2
C. 1
D. 7
E. 1
F. 2
5
3
15
15
3
5
20、已知 x, y 是选自正整数1 200 中的两个不同的数,且 x y ,那么 x y 的最大值为( x y
以后8天分别摘下当天树上现有桃子的 1 ,1 ,1 ,,1 ,1 ,摘了9天,树上还剩下10个桃子,那么树上原来有(

987 32
个桃子。
A.100
B.160
C.120
D.150
E.140
F.180
23、甲、乙、丙三数的和是 188,甲数除以乙数,或丙数除以甲数,结果都是商 6 余 2,乙数是(
A.32
A. 19 2
B.7
C.9
D. 11 2
E.11
F.16
26、用 22 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小纸片摆成一个大长方形,已知小纸片的宽是
12 厘米,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一共是(
A.108
B.128
C.96
)平方厘米。 D.112
E.144
F.132
27、某旅游点有儿童票、成人票两种规格的门票卖,儿童票的价格为 30 元,成人票的价格为 40 元,如果是
B.20
C.4
D.26
E.14
F.38
)。
24、 22 + 42 + 62
82 +
102 122 ++
=(

13 35 5 7 7 9 911 1113
A. 6 3 143
B. 6 6 13
C. 7 3 13
D. 5 7 13
E. 7 112 143
F. 5 23 143
25、如图,正方形 ABCD、正方形 BEFG 和正方形 RKPF 的边长分别为 5,4,2 点G在线段 DK 上,那么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升学数学真卷周周练(六)
(满分:150分 时间:90分钟)
姓名:
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150分)
1、在一幅比例尺是 1:6000000 的地图上,量得 A 城到B 城距离是 4.5 厘米。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 A、B 两地相向出发,
经过 2 小时相遇。已知甲车每小时行 70 千米。乙车每小时行( )千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