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线治疗顽固性失眠症70例

合集下载

穴位埋线联合耳穴埋豆治疗顽固性失眠疗效观察

穴位埋线联合耳穴埋豆治疗顽固性失眠疗效观察

穴位埋线联合耳穴埋豆治疗顽固性失眠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并研究选择采用穴位埋线联合耳穴埋豆对于顽固性失眠进行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以便于为临床治疗和干预工作提供可行参考。

方法本研究所有选择的研究对象均来自我院在2016年1月到2017年5月收治的顽固性失眠的患者,本研究选择5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单纯选择采用耳穴埋豆的方法进行治疗,同时本研究选择52例患者作为本研究的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采用穴位埋线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以后治疗效果,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和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于本研究所有患者在进行治疗时,为患者选择采用穴位埋线联合耳穴埋豆进行治疗能够起到有效的治疗效果,可以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率,促进患者失眠症状的缓解,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穴位埋线;耳穴埋豆;顽固性失眠现如今生活节奏和生活压力都在不断的增大,开始越来越多的人都出现了失眠症状。

所以失眠也就是睡眠障碍,主要是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无法达到睡眠的要求,使患者出现有疲惫,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甚至患者存在有情绪不佳和各种难受的情绪[1]。

失眠在中医当中属于不寐症状,它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产生困扰。

对于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患者存在有睡眠时间和睡眠深度不足,患者表现较轻就会存在入睡困难情况,表现较重就会导致患者彻夜不眠[2]。

对于失眠的病因进行分析多种多样,从中医角度来看,失眠是因为阳盛阴衰和阴阳失交导致,所以和患者的心肝脾肺肾等都具有典型的关联。

本研究主要从中医角度分析选择采用穴位埋线联合耳穴埋豆对于顽固性失眠进行治疗的效果,并将主要研究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所有研究对象均为我院收治的患者来自2016年1月到2017年5月,均为顽固性失眠患者。

本研究选择5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当中男女比例为28:24,患者的年龄区间为26岁到54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1.5±8.4)岁;本研究选择5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当中男女比例为27:25,患者的年龄区间为25岁到55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2.8±8.8)岁。

探析女性更年期失眠穴位埋线的治疗效果

探析女性更年期失眠穴位埋线的治疗效果

探析女性更年期失眠穴位埋线的治疗效果【摘要】目的分析女性更年期失眠穴位埋线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78例女性更年期失眠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9例。

对照组实施针刺治疗,观察组实施穴位埋线治疗。

对比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女性更年期失眠患者治疗中,采用穴位埋线的方式可以提升患者的睡眠质量。

【关键词】女性;更年期;失眠;穴位埋线【 Abstract 】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acupoint catgut embedding on female menopause insomnia. Methods 78 female climacteric insomnia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November 2020 to October 2022 were selected and pided into 39 cases by random drawing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cupoint catgut embedding. The therapeutic effect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score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method of acupoint catgut embedding can improve the sleep quality of female menopausal insomnia patients.【 Key words 】 Female; Menopause; Insomnia; Acupoint embedding近年来,由于社会和经济的双重压力,部分绝经期患者在心理上的反应比较迟钝,因而有可能发展出一系列的神经系统疾病【1】。

穴位埋线治疗失眠疗效观察

穴位埋线治疗失眠疗效观察

穴位埋线治疗失眠疗效观察标签:失眠;穴位;埋线失眠症状不一,或难以入寐,甚至彻夜不寐,或有寐而易醒,醒后不能再寐,亦有时寐时醒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笔者采用穴位埋线的方法治疗失眠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观察病例为2010年2月-2011年11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门诊患者,共60例。

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穴位埋线治疗组(埋线组)及常规西药治疗组(药物组),每组30例。

埋线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23~69岁,平均(49.0±10.4)岁;病程5~19个月,平均(13.63±2.77)月。

药物组男11例,女19例;年龄22~67岁,平均(47.0±10.8)岁;病程6~21个月,平均(13.32±3.82)月。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参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1]:以睡眠障碍为几乎唯一症状,其他症状均继发于失眠,包括入睡困难、睡眠浅、易醒、多梦、早醒、醒后不易再睡、醒后不适,白天头晕、乏力、困倦等;上述障碍每周至少发生3次,并持续1个月以上;失眠引起显著的苦恼或精神障碍症状的一部分,活动效率下降,或妨碍社会功能;不是任何一种躯体疾病或精神疾病。

中医辨证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

①心脾两虚型:心悸健忘,头晕目眩,纳差倦怠,面色无华,易汗,舌淡,苔薄,脉细弱。

②心肾不交型:头眩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遗精盗汗,舌质红,脉细数。

③肝阳上亢型:急躁易怒,头晕头痛,胸胁满闷,舌红,脉弦。

④脾胃不和型:脘闷嗳气,嗳腐吞酸,心烦口苦,苔厚腻,脉滑数。

1.3 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年龄16~70岁,病程超过4周者;愿意参与观察者。

1.4 排除标准由全身性疾病(感染、疼痛、咳嗽、手术、恶性肿瘤等)及外界环境干扰因素所致者;妊娠、哺乳期妇女;合并心血管、肺、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合并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患者;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治疗,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不愿意参与观察者。

穴位埋线结合综合护理对老年慢性失眠症临床效果观察

穴位埋线结合综合护理对老年慢性失眠症临床效果观察

穴位埋线结合综合护理对老年慢性失眠症临床效果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以穴位埋线治疗老年慢性失眠并实施综合护理可产生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7月老年慢性失眠患者98例,计算机随机分组,A组=49例(对照样本),B组=49例(观察样本),前者穴位埋线,实施综合护理,后者以右佐匹克隆用药(片)。

持续治疗4w。

干预前后进行PSQI测评,评价睡眠质量。

使用睡眠监测腕表,检测患者睡眠指标。

结果:经过干预,B组睡眠质量比A组优化明显,差异有可比性(P<0.05)。

腕表监测显示,两组睡眠指标干预后优于干预前,A、B组干预前无可比性(P>0.05),干预后B组优于A组,差异有可比性(P<0.05)。

结论:以右佐匹克隆用药疗效为对比,显示综合护理配合穴位埋线可促进老年慢性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优化,对治疗老年慢性失眠临床效果良好。

关键词:老年慢性失眠症;穴位埋线;综合护理前言:老年慢性失眠成因多由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双维度影响下发生,患者睡眠质量过低则影响其在次日发挥正常社会功能,使患者产生消极主观体验,生活质量降低[1]。

睡眠长期处于低质量状态,时长≥6m,则通常可诊断为慢性失眠。

相关数据显示,老年慢性失眠患者占该群体中人数的47.2%[2]。

不规范用药、用药副作用等致使老年慢性失眠用药治疗安全性无法得到保证。

针灸副作用低,不良反应少,是较为优越的治疗选择。

本次选取2019年4月~2020年7月98例老年慢性失眠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施加用药干预(右佐匹克隆)和针灸干预(穴位埋线),观察穴位埋线疗效。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从2019年4月~2020年7月老年失眠患者中选取98例,计算机随机分组,A组49例,性别:男/女=21/28,年龄(63~81)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22.3±4.6)m。

B组49例,性别:男/女=19/30,年龄(62~81)岁,病程(1.5~8)年,平均病程(22.6±4.2)m。

穴位埋线疗法之埋线治疗顽固性失眠23例

穴位埋线疗法之埋线治疗顽固性失眠23例

穴位埋线疗法之埋线治疗顽固性失眠23例主题词失眠/穴位疗法埋线疗法近几年来,笔者采用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失眠23例,疗效满意。

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3例中,男12例,女11例;年龄在45~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7岁;病程最短者3个月,最长者达7年;按中医辨证分型,属心脾两虚型11例,阴虚火旺型7例,肝火上扰型5例。

2治疗方法2. 1穴位理线按辨证方法选好穴位,先常规皮肤消毒,铺无菌孔巾,在所选穴位处用普鲁卡因作一直径lcm大小皮丘局部麻醉,左手拇指和食指提起皮肤和皮下脂肪,右手持剑突针将5号羊肠线从一端麻醉点刺人,深度在皮下脂肪与肌肉之间,水平进针,针体必须经过穴位处,将羊肠线直入穴位内,然后将剑突针倒回原位出针,盖无菌敷料。

2. 2辫证选穴(1)心脾两虚型:症见不易人睡,寐则多梦易醒。

心悸,健忘,易出汗,面色少华,精神疲乏,院痞,便塘。

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宜益气养血。

取心俞、脾俞穴,每周选1个穴,两穴交替使用。

(2)肝火上扰型:症见头晕而痛,不能人睡,多烦易怒,目赤耳鸣,伴有胁痛,口苦。

舌苔薄黄,脉弦数。

治宜平肝降火。

取行间、神门穴。

每周选1穴,交替使用。

(3)阴虚火旺型:症见虚烦不寐,稍寐即醒,手足心热,惊悸,出汗,口干咽燥,头晕耳鸣,健忘,腰酸.舌质红、脉细数。

治宜滋阴降火,取大陵、太溪穴。

每周选1穴,交替使用。

3治疗效果3. 1疗效标准显效:自觉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有效:自觉症状减轻;无效:自觉症状无改善。

3. 2治疗结果显效12例,占52. 2%;有效9例,占39.1%;无效2例,占8.70%;总有效率为91.3%。

3. 3证型与疗效的关系心脾两虚型11例中,显效6例,有效5例;肝火上扰型5例中,显效3例,有效2例;阴虚火旺型7例中,显效3例,有效2例,无效2例。

附典型病例陈某某,男,54岁,教师。

1986年10月17日就诊。

自诉因劳累过度而产生疲倦,烦躁,精神恍惚,彻夜难眠。

《五脏俞埋线法治疗心肾不交型不寐的疗效观察》

《五脏俞埋线法治疗心肾不交型不寐的疗效观察》

《五脏俞埋线法治疗心肾不交型不寐的疗效观察》一、引言不寐,又称失眠,是现代人常见的睡眠障碍之一。

其中,心肾不交型不寐是中医常见证型之一,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浅、易醒等。

五脏俞埋线法是一种结合了中医经络理论和现代埋线技术的治疗方法,对多种疾病具有显著疗效。

本文旨在观察五脏俞埋线法治疗心肾不交型不寐的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二、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共纳入100例心肾不交型不寐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人。

治疗组采用五脏俞埋线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

2. 五脏俞埋线法五脏俞埋线法以中医经络理论为指导,选取心、肝、脾、肺、肾五脏的俞穴进行埋线。

治疗过程中,需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进行个体化调整,以达到调和五脏、安神定志的目的。

3. 观察指标观察指标包括患者睡眠质量、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等。

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评估,记录相关数据。

三、结果1. 睡眠质量改善情况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明显改善,入睡时间缩短,睡眠深度增加,觉醒次数减少。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改善睡眠质量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2. 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降低,表现为心悸、健忘、多梦等症状改善。

而对照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也有所降低,但改善程度较治疗组略差。

3. 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表现为精神状态改善、体力恢复、工作和学习效率提高等。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四、讨论五脏俞埋线法通过调和五脏、安神定志,有效改善了心肾不交型不寐患者的睡眠质量。

从机制上分析,五脏俞埋线法可能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达到治疗不寐的目的。

此外,五脏俞埋线法还能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和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与常规药物治疗相比,五脏俞埋线法具有以下优势:首先,该方法为非药物治疗,避免了药物副作用和依赖性;其次,个体化治疗方案更具针对性,能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进行调治;最后,治疗效果持久,能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睡眠障碍。

穴位埋线配合推拿治疗顽固性失眠25例

穴位埋线配合推拿治疗顽固性失眠25例
现 异常 。本 病类似 西 医 的神 经 官 能症 。中 医辨 证 主要 有 心 肾不交 、 心脾 两虚 、 气血 不 足 、 肝郁 化火 等型 。笔 者 在 临床 实践 中运 用穴 位 埋线 配 合 推 拿疗 法 治 疗 顽 固性 失眠疗 效显 著 , 现 报道 如下 , 以抛 砖引 玉 。
眠; 严重 肝 、 肾功 能 不 全 者 , 恶性 肿 瘤 患 者 ; 病程少于 4
脑卒 中偏瘫 患者康 复 中的应用 E J ] .中 国 疗 养 医学 , 2 0 1 2 , 2 1
( 1 1): 1 0 20 — 2 021 .
周; 不愿合 作者 。
治 疗 方 法
[ 2 ] 廖远碧. 针灸 结合康 复训 练治疗 脑卒 巾偏瘫 患者 3 5例 临 床 疗效观察[ J ] .中 国 医药 指南 , 2 0 1 0 , 8 ( 6 ) : 2 6 — 2 7 . E 3 ] 董 僵 .针 灸 配 合 康 复 训 练 治 疗 中 风 偏 瘫 6 O例 临 床 观 察 E J ] .
特 色疗 法 中国民间疗法
2 1 No 9 CH NA S NATURo P ATH、 S e p t 20 ] 3 Vo l
. .
参 考文 献 [ 1 ] 支世保 , 王 吴, 焦国亮. 电针 灸 配合 中 频 电刺 激 及 康 复 训 练 在
排 除标 准 : 妊娠 或 哺乳 期 妇 女 ; 合 并 有其 他 各 系 统 严重 疾病 或躯体 疾病 或 精 神 障碍 症 状 导致 的继 发 性 失
级: 睡 眠率 7 0 ~8 O , 睡 眠 尚可 ; 丌级 : 睡 : 睡眠 率 5 O ~6 O , 睡眠障碍;
般 资 料
所 有病 例均 来 自 1 9 9 8年 8月 ~ 2 0 1 2 年 1 2月 本 院 针 灸 科 门诊 及 住 院 部 患 者 , 共 4 9例 , 随 机 分 为 观 察 组 和

头体配穴法埋线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42例临床观察

头体配穴法埋线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42例临床观察

头体配穴法埋线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42例临床观察作者:曾玲玉梁旺郑进福田楚练陈秀华来源:《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年第19期[中图分类号]R2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9-0236-02失眠,其特征是不容易入睡和维持睡眠困难,常导致睡眠缺乏和降低睡眠质量。

调查发现,有43.4%的中国人经历过或正经历着不同程度的失眠,且呈現日益剧增的趋势。

长期处于失眠状态的病人和健康人比较,更容易出现紧张、抑郁或者焦虑等不良情绪,导致人体内分泌、免疫等功能失调,引发各种继发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

失眠在中医学上称“不寐”,《内经》中有“不得卧”和“目不瞑”之称。

笔者在研究相关的文献以及通过临床观察得出临床中较多见心肾不交型失眠,其病因病机多为劳倦、思虑过度或房事失节,进而引起阴虚火旺,临证可见耳鸣、腰酸腿软、盗汗潮热、头晕、心悸多梦等。

近年来笔者临床运用头体配穴法埋线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疗效明显,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42例来自2019年至2020年我院门诊患者,男19例、女23例,年龄15~63岁,病程5周~28年。

1.2诊断标准1.2.1中医诊断标准以201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不寐”诊断标准为准:①主诉:难以维持睡眠/入睡困难/睡眠质量差。

②睡眠紊乱持续时间不少于1个月,而且每周发生次数不少于3次。

③过于专注失眠和极度担心失眠的后果。

④睡眠的质和(或)量的降低,由此引起了患者明显的苦恼,和(或)影响了生活和社会功能。

⑤经实验室和各系统检查均无明显异常。

1.2.2心肾不交型不寐,入睡困难或易醒、醒后难复睡,心烦、心悸多梦,可伴头晕,腰膝酸软,耳鸣耳聋,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干乏津,女子月经不调,男子遗精早泄,舌红苔薄/少,脉细或细数。

1.2.3西医诊断标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有关失眠症的诊断标准的描述:①失眠为主要症状,包括难以入睡、易醒、醒后不易复睡、醒后感不适、睡眠不深、早醒、多梦、疲乏,白天精神困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块消片治疗乳腺增生病 & 例临床观察 * 2
王春梅 #汪雪晴
郧阳医学院附属太和医院 # 湖北 十堰 关键词 $ 乳块消片 1 乳腺增生病 1 疗效 中图分类号 $ , 5 & ( 3 3 4 文献标识码 $ 6 文章编号 $ & * * ) / * ) * 7 , * * 0 . * 8 / * 0 8 , / * &
突出后产生的化学 ! 炎性物质刺激神经根是产生腰腿痛的重要原
埋线治疗顽固性失眠症 : 例 6
杨廷辉 #赵开祝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 贵州 遵义 7 关键词 ) 失眠症 " 埋线疗法 " 辨证分型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 ) + . . 4 < = 1 ; 0 3 6 6 3 8
文章编号 ) 6 6 < 9 6 < 6 ; 7 + 6 6 3 8 6 0 9 6 3 0 9 6 -
表 - 各辨证分型疗效结果比较 分型 心脾两虚 心肾不交 脾胃不和 肝阳上扰 心胆虚怯 总例 数 治愈 0 0 0 / 0 0 0 6 0 . + + + + + 显效 3 + + 6 < + 3 + 有效 3 : 0 6 < + 6 无效 < + : 6 6 例 率7 F8 例 率 7 F8 例 率 7 F8 例 率 7 F8
失眠症是临床上常见病证 # 其病情轻重不一 # 轻者入寐困 难 # 分率 ( 或寐而易醒# 或醒后不能再寐# 重者整夜不能入寐(笔者自 睡眠率在 : 并 停 服 安 眠 药# 随 / / 0 $ # ! # ! 治 愈 症 状 消 失# ; F以 上# 年至今 # 依据中医辨证论治理论 # 采用穴位埋线疗法治疗本症 # 取 访 -年未复发者 ( 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 现报道如下 ( ! 病例资料 发病均在 -年以上 # 并除外器 本组 : 6例皆为我科门诊患者 # 质性病变的顽固性失眠患者 ( 其中男性 + 例 女性 例 年龄最 ; # . ; " 小最大 0 病程最短 -年 # 最长 辨证施治共分五 :岁 # :岁 " ;年 ( 型) 心脾两虚型 心肾不交型 脾胃不 和 型 肝阳 ;例 # 0例 # <例 # 心胆虚怯型 上扰型 6例 # -例 ( , 诊 断 标 准* 根 据 >? 等 所 制 定 的 标 准# 即以下症状中 @ @ A B C D E 入睡困难 " 睡不安稳# 多次醒 出现 +次并持续 -年以上者 ) 7 8 7 + 8 睡眠时间 缩 短 # 早 醒" 一 夜 梦 魇 困 扰# 并 被 惊 醒" 睡 来" 7 3 8 7 . 8 7 ; 8 眠后 # 无清醒感觉 ( " 治疗方法 三阴交# 心俞# 脾 俞" 心 " # ! 辨 证 分 型 取 穴 心 脾 两 虚 型 取 神 门# 三阴交# 心俞# 肾俞# 太溪" 脾胃不和型 取 神 门# 肾不交型取神门# 三阴交 # 胃俞 # 足三里 " 肝阳上扰型取神门 # 三阴交 # 肝俞 # 太冲" 心 胆虚怯型取神门 # 三阴交 # 心俞 # 胆俞 ( 穴位局部皮 肤 用 " # " 埋线治疗方法 按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 铺无菌洞巾# 将医用 3 + 4 ; F的碘酊和 : ; F酒精常规消毒# G 6羊 睡眠率在 0 并停服安眠药 ( $ # ! # " 显效 症状缓解 # ; F 以上 # 睡眠率在 ; 基本停服安眠或药 $ # ! # $ 有效 症状改善# ; F以上# 量减少 3 J . ( 睡眠率在 . $ # ! # % 无效 症状未能改善 # 6 F 以下 ( 占0 显 $ # " 治疗结果 治疗 3次后观察疗效 (治愈 . 0例 # ; 4 : F" 例 占 有效 例 占 无效 例 占 总 效6 # . 4 + F" / # + 4 < F" ; # : 4 3 F( 有效率 / + 4 : F( 各型疗效结果见表 (
该药酒由祛风除湿 ! 活血化瘀等类药物组成 ( 现代药理研究表 因( 明# 此类药物具有抗炎! 镇痛! 抗粘连! 改善微循环及消除水肿的
3 , 减轻了炎性物质对神 作用 * ( 从而改善了病变部位的血液循环 #
而复肢" 虎杖! 防己! 黄芪清利水湿! 消肿止痛" 当 归! 川 芎! 白 芍 ! 经根的刺激 # 消除了水肿 # 使疼痛缓解或消失 ( 丹参! 土鳖虫活血养血# 甘草调和诸经" 木香专行脉中之气# 以推 腰 腿 痛 宁 酒 用 于 治 疗 腰 椎 间 盘 突 出 症# 具有较好的疗效# 病 酒可行药势 ! 通血脉 ( 诸药合用 # 使邪去正复 # 气血经络畅 动药力 " 通# 痛止病愈 ( 现代医学认为 ) 腰椎间盘突出所引发的腰腿痛及相应的神经 根症状 # 其确切的发病机理尚不清楚 # 临床研究表明 # 神经根的 机 而突出的椎间盘组织所诱发的 械压迫并非总是发病的唯一原因 # 化学性炎症和自身免疫反应以及神经根的炎性水肿等因素在疾 病 的 发 生 过 程 中 起 重 要 的 作 用 (本 组 临 床 治 愈! 好转病例共 其中 / 结果表现治疗前后 1 突 + .例 # 0例 治 疗 后 复 查 1 2# 2片# 出的髓核大小 ! 形态 ! 密度均无明显改变 ( 由此也可证明 # 椎间盘
在治疗本症的同时# 还须关注患者的精神因素# 劝其解除烦 恼# 消除思想顾虑# 避免情绪激动# 适当参加一些健身活动# 增强 体质 # 注意精神治疗和生活调摄 # 往往能提高疗效 "
参考文献 $
% & ’ 刘 敏( 针药 并 用 辨 证 治 疗 顽 固 性 失 眠 症 ) 针灸临床杂志# *例 % ’ ( + , * * , ) . $ , * / , & (
3 3 , * * * .
年龄 & 病 程 ,个 月 ; 8 求 再购 , 巩固疗效 " 于, 乳房肿 & * 2例 均 系 门 诊 女 性 患 者 # ) ;7 *岁 # *瓶继续服用 # * * *年元旦来复诊 # 年" 全部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乳房胀痛 # 乳房内可触及大 ! 小不等 块消失 # 月经正常 # 心情喜悦 " 并带来同村 ,位同病证患者来诊 " 或条索状 # 或颗粒状的肿块 # 有触痛 # 可推动 # 无粘 的片状增厚块 # 连# 多呈双侧发病 # 增厚块在乳房外上象限为多 " 又选取 了 , *例 % 讨论 乳腺增生病属中医 9 乳癖 : 范围 " 病因主要是 $ 气滞! 痰凝! 肝
瓶# 经期照服# 回家用药后# 托人来再买 & )片 # 0次 > # *瓶 服 后 # ? 本人复诊 $ 诉乳房胀痛消失 # 连月经亦调之正常 " 复查 $ 原乳房增 左 乳 外 上 象 限 包 块 亦 缩 小 一 半 且 质 地 变 软# 要 厚块变软无触痛# 我科自 & 采用自拟经验方制成9 乳块消片: 治疗 2 2 )年 以 来 # 乳腺增生病 & 疗效满意 " 现报告如下 " * 2例 # ! 病例资料
; 6 0 < + 6 0 - :
+ + 各辨证分型治愈率经 M 检 验# 差异无 4 < + # 4 6 ; # MN 6 OP 6 + + 显著性 # 总有效率经 M 检验 # 差 异 无 显 著性( 4 : + # 4 6 ; # MN OP 6
说明各辨证分型在治愈率及总有效率上无差别 ( 由于本组观察病 肠线剪为约 -H +号腰穿针管内 ( 针刺入穴位得气后 # 例较少 以后还将作进一步观察与研究 I 长穿入 # ( 边退针边将羊肠线推入穴位内# 出针时用消毒棉棒按压针孔# 拔 % 讨论 出腰穿针# 继续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 埋入的羊肠线绝不能露 目不瞑 ( 形成失眠的病因很多 # 但总 是 与 心 ! 失眠又称不寐 # 出 皮 肤 表 面# 如有外露# 一定要将线抽出# 更换新线后重新操作( 肝! 脾! 肾及阴血不足有关 # 其病机总属阳盛阴衰 # 阴阳失 交 # 阳不 然后用无菌纱布敷盖针孔# 胶布固定# 以防 -周 内 局 部 保 持 清 洁 # 入 阴 (在治疗上当补虚泻实 # 调整阴阳 # 养心安神 (本症治疗重在 月# 左右侧穴位交替取用 ( 感染 ( 治疗 -次 J 辨证精当 # 选穴准确 ( 处方以神门 ! 三阴交二穴为主穴 # 旨在养心 治疗结果 $ 安神 ( 神门为心经原穴 # 调理心经经气 # 宁心安神 # 三阴交 乃 三 条 采用国 $ # ! 疗效标准 根据 K>L 最新颁布的睡 眠 检 测 法 确 定 # 阴经交会穴 # 协调脾肾气机 ( 再根据辨证选取所属经脉的原 穴 或 即以实际入睡时间除以上床至起床时间的百 际统一睡眠率公式 ) 背俞穴 # 随证配穴 ( 心脾两虚者配心俞 ! 脾俞 # 补养心脾 " 心肾不交 者配心俞! 肾俞补益心肾# 使水火相济" 脾胃不和者配胃俞! 足三
本治疗法采用羊肠线穴位埋入法 # 既能达到针刺的机械性刺 激作用 # 又具有柔和的长效针感效应 " 羊肠线是一种异性蛋白 # 在 穴位内软化# 溶解# 吸收# 对人体产生特异性刺激# 具有增强机体 因 为 埋 线 疗 法 的 长 效 针 感 效 应# 在治疗上每月 免疫功能的作用# 仅治疗一次# 因 此 解 除 了 患 者 每 日 往 返 医 院 治 疗 的 负 担# 方便了 患者的生活与工作 "
收稿日期 ) + 6 6 + 9 9 6 ; " 修订日期 ) + 6 6 3 9 6 3 9 + <
万方数据
里和胃安中 " 肝阳上扰者配肝俞 ! 太冲以泻肝潜阳 " 心胆虚怯 者 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