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第13课宇宙的边疆讲解与例题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 第13课 宇宙的边疆拓展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3

13 宇宙的边疆一、积累运用(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伫.立/贮.藏罗绮./旖.旎眷属./万众瞩.目B.漫溯./塑.料揉碎./荟萃.根茎./泾.渭分明C.舂.米/窠臼.枸杞./坍圮.漆.黑/促膝.相谈D.瘟疫./兵役.纳.税/木讷.提.防/翠堤.春晓答案:C解析:A项,分别读zhù,qǐ/yǐ,shǔ/zhǔ;B项,分别读sù,suì/cuì,jīng;C项,分别读chōng/jiù,qǐ/pǐ,qī/xī;D项,分别读yì,nà/nè,dī。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代斯勒的足球才华固然令人羡慕,但这并不是他留给广大球迷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他,让人知道了抑郁症也能积毁销骨....。
B.数百名作家及大小出版商准备向百度公司发起大规模诉讼,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表示支持,而百度在四面楚歌....中却依然闲庭信步。
C.中国男篮与巴西男篮进行第三场热身赛,因为朱芳雨的一次冲动,引发了两队数十人参与的群殴。
最终,巴西队愤然退场,比赛无疾而终....。
D.这样跟你说吧,作为责任编辑,我敢对刊物的文字部分负责任,至于书籍出版的其他环节,说老实话,我可就真的是望尘莫及....了!答案:B解析:A项,“积毁销骨”,指不断地毁谤能使人毁灭。
B项,“四面楚歌”,比喻四面受敌,处于孤立危急的困境。
C项,“无疾而终”,没有病就死,比喻事物未受到干扰就自己消灭了。
D项,“望尘莫及”,只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赶不上,比喻远远落后。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方正县官方多次向记者解释了“立碑”原因,不过记者在当地坊间采访发现,此事已经在当地民众间引起了议论,对“立碑”表示出不理解,甚至不满。
B.加藤嘉一虽然从小饱受生活折磨,憎恨社会不公,但我们从其文章中依旧可以感受到他阳光的内心,从伊豆一路奋斗到北京的坚强意志。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文档:第4单元+13 宇宙的边疆+Word版含答案.doc

13 宇宙的边疆本课话题——探索朗读——课文中的名段好奇是人类的天性,理解是一种乐趣,知识是生存的先决条件。
因为我们在这个宇宙中只不过是晨空中飞扬的一粒尘埃,所以,我们认为,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
求知宇宙空间的奥秘成为人类极感兴趣的问题,对宇宙的探索,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的一部分。
勇于探索是人类的可贵品质。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1.发明“浑天仪”和“候风地动仪”张衡对科学领域和宇宙奥秘具有浓厚的兴趣,他探索发明了演示天象的“浑天仪”和观测地震的“候风地动仪”,为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地震学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2.探索放射性元素居里夫人专注于放射性现象的研究,探索发现了镭和钋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
探索路上,尽管困难重重,丈夫也在一场意外的车祸中丧生,然而居里夫人并没有动摇献身科学的意志,孜孜追求的探索精神使她走上科学的巅峰。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人的天职在于探索真理。
——哥白尼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向没有开辟的领域进军,才能创造新天地。
——李政道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
——左拉探索真理比占有真理更为可贵。
——爱因斯坦[知识·梳理]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一、单音字晕眩.( ) 尘埃.( ) 脚趾.( ) 广袤.( ) 椭.圆( ) 奄.奄一息( ) 彗.核( ) 氦.气( ) 【答案】 xuàn āi zhǐ mào tuǒ yǎn huì hài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秘⎩⎨⎧神秘.( )秘.鲁( ) (2)奇⎩⎨⎧好奇.( )奇.数( ) (3)召⎩⎨⎧召.唤( )召.陵( ) (4)泡⎩⎨⎧泡.沫( )泡.桐( ) (5)徊⎩⎨⎧徘徊.( )低徊.( ) (6)壳⎩⎨⎧贝壳.( )甲壳.( ) (7)旋⎩⎨⎧旋.风( )旋.涡( ) (8)济⎩⎨⎧人才济.济( )救济.( ) 【答案】 (1)mì Bì (2)qí jī (3)zhào Shào (4)pào pāo (5)huái huí(6)ké qiào (7)xuàn xuán (8)jǐ jì2.语境辨析法(9)他有晕.( )船的毛病,一次,他竟然晕.( )倒在甲板上。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科普文章 第13课 宇宙的边疆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一必修3语文教案

宇宙的边疆1.作者作品太空科学和太空探索的化身——卡尔·萨根卡尔·萨根(1934~1996),美国科学家、科普作家。
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被称为“大众天文学家”和“公众科学家”。
他以对科学的热忱和个人巨大的影响力,引领几代年轻人走上探索科学之路。
他主持过电视科学节目,出版了大量科普文章和书籍,其《伊甸园的飞龙》曾获得普里策奖,电视系列节目《宇宙》在全世界取得热烈反响。
其主要作品有《宇宙》《布鲁卡的脑》《魔鬼出没的世界》等。
2.文题解读本文是一篇讲述关于宇宙的探索问题的科普说明文,是一部电视片的解说词。
宇宙是无边无际的,而本文的题目是“宇宙的边疆”,意思是要说明宇宙的X围、构成等问题。
3.背景探寻20世纪80年代,卡尔·萨根主持拍摄的13集电视片《宇宙》,被译成10多种语言在60多个国家上映,数亿观众观看了这部片子。
20世纪末,我国开始走上“科教兴国”的道路,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的影响下,学科技、用科技、发展科技的热潮渐起。
为了吸收世界先进的科研成果,一大批学者相继介绍、翻译了大量的国外科技著作。
于是,《宇宙》被翻译介绍到我国。
4.文体知识解说词解说词是对展览、实物、影视、图片或历史文物等进行解释说明的一种文体。
根据被解释的对象,解说词可分为文学性解说词和平实性解说词。
用于参观游览的导游解说词和用于电影电视风光片的解说词,多用散文手法,既有抒情又有解释说明,语言绚丽多彩,情感真挚浓郁。
用于科普影片、新闻纪录片的解说词,则多运用朴实真挚的语言。
解说词有以下几个特点:(1)语言通俗、平易,读起来顺口,听起来顺耳。
因为解说词是对形象画面的补充,是通过语言表达来宣传教育或传播知识的。
(2)紧扣实物和形象进行解说。
实物和形象是解说词写作的依据,忠于实物和形象是解说词写作的基本原则。
围绕实物、形象这一中心点,安排结构,组织段落,绝不能偏离具体的解说对象。
高中语文 专题13 宇宙的边疆(测)(基础,含解析)新人教必修3新人教

高中语文专题13 宇宙的边疆(测)(基础,含解析)新人教必修3新人教专题13 宇宙的边疆〔测〕〔总分值45分,时间45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9分〕我们的宇宙外面是什么在宇宙学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常数,叫做宇宙学常数。
这个常数在我们的宇宙中起着一种斥力的作用,使得我们的宇宙加速膨胀。
20世纪80年代末,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理论物理学家温伯格指出,如果宇宙学常数显著地大于它现在所具有的数值,那么它的排斥作用就会过于巨大,以致万有引力根本不可能把物质吸引到一起形成恒星和星系。
据此,一些科学家提出了所谓“人择原理〞。
也就是说,我们的宇宙为什么是这个样子,那是因为它必须是这个样子,生命才有可能产生,人类才有可能存在。
或者说,一些物理常数的数值为什么必须那么大,那是因为只有当它们的数值等于那么大的时候才会有人类存在。
“人择原理〞是当代物理学中争论最剧烈的问题之一。
大多数物理学家认为,在我们的宇宙中,自然规律之所以是这个样子,应该有着某种跟人类毫无关系的原因。
“人择原理〞最剧烈的反对者说,这个原理是不科学的,它起着帮助“创世论〞的作用,意味着有某个类似于上帝的设计者为最后创造出生命和人类,对即将通过大爆炸生成的宇宙作了细致的调节。
但是,另一些物理学家那么认为“人择原理〞另有蹊径。
他们认为我们的宇宙只不过是许多可能存在着的宇宙中的一个。
事实上,许多物理学家和宇宙家已经开始相信我们的宇宙不是独一无二的,而是许许多多宇宙中的一个。
按照这种“多重宇宙〞思想,有无数不同的宇宙和无数可能的自然规律。
它们并非都生成恒星和星系。
即使恒星和星系能够生成,它们那里的不同的自然规律也不一定会让恒星制造出那些对于生命来说至关重要的元素。
当然,按照多重宇宙观点,我们的宇宙就不是惟一复杂到足以支持有意识的生命存在的宇宙。
英国天文学家里斯认为,在多重宇宙中,数量众多的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宇宙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海洋〞,在这个“海洋〞中可能散布着一些“岛屿〞,这些“岛屿〞被称为“可居住宇宙〞。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3课 《宇宙的边疆》学案及参考答案-精选学习文档

13宇宙的边疆目标导学1.培养学生学会从文中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
2.体味本文语言的准确与情趣诗意之美。
3.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预习案知识链接作者作品卡尔·萨根(Carl Sagan,1934—2019),美国人,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被称为“大众天文学家”和“公众科学家”。
他以对科学的热忱和个人巨大的影响力,引导几代年轻人走上探索科学之路。
他对人类将无人航天器发送到太空起过重要的作用,在行星科学、生命的起源、外星智能的探索方面也有诸多成就。
他主持过电视科学节目,发表了大量科普文章,出版了许多科普类的书籍,其《伊甸园的飞龙》曾获得普里策奖,电视系列节目《宇宙》在全世界取得热烈反响。
主要作品还有《宇宙联结》《宇宙》《布卢卡的脑》《被遗忘前辈的阴影》《暗淡蓝点》《数以十亿计的星球》等。
背景探源1976年,卡尔·萨根作为“海盗”号着陆舱的解说员,第一次随人类的宇宙飞船着陆在另外一个行星上,全球为之喝彩。
为此,他和“海盗”号资料分析及探索计划处处长一起制作科教片《宇宙》,用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播科学知识。
这部电视片创造了美国公众电视网最高收视率,60多个国家2亿观众观看了这部片子。
同时,他还出版了与电视片同名的科普力作《宇宙》。
在这本书中,萨根把世上万物融入了宇宙宏大的背景下,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渊博知识畅叙宇宙的形成,列举宇宙的进化,讴歌生命的诞生,并从宇宙观的高度审视人类社会,讨论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
探究案1.作者把自己想象成空间旅行者,从文中摘出表明作者探索行踪的语句。
分析作者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有什么好处?2.说明文是以介绍知识和说明事理为主要任务的。
但有些说明文也包涵着作者深厚的思想感情。
画出文中的议论、抒情句,说说它们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3.概括全文,说说题目“宇宙的边疆”有什么含义?延伸案写作金库于无邪诗意呼唤不变诗心“灯把黑夜,烫了一个洞”“我想变成一棵树。
高中语文必修三《宇宙的边疆》讲解与例题

宇宙的边疆“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
”浩瀚的宇宙无边无际,自古以来人们对宇宙产生过无穷无尽的遐想。
自从科学产生以来,人们对宇宙的探索就没有停止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迫切地想了解宇宙的奥秘。
本文就是这样一篇揭秘宇宙的科普文章。
学习本文,一要了解文中有关宇宙的知识,二要学习作者综合采用多种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的手法。
本文节选自卡尔·萨根最著名的作品《宇宙》,是一篇讲述关于宇宙探索问题的科普说明文,亦是一部大型电视片的解说词。
作者以形象精美的语言向人们展示了宇宙的浩瀚无垠和神秘莫测,激发人们探索宇宙的强烈欲望。
其实,对于宇宙,我们的先辈曾认为它是范围并不很大的球状天体,其中包含着地球以及其他一些形体较小的发光体。
直至1700年以前,这种观点在天文学界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即使在哥白尼发现地球并非宇宙的中心之后,人们仍持同样的观点。
直至1718年,人们才意识到这一点的错误而摒弃了宇宙有限论。
从此,一幅广阔无垠而壮丽非常的宇宙画卷终于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1950年美国天文学家伽莫夫等人提出了大爆炸理论。
该学说认为宇宙的演化过程如同一次巨大的爆炸。
大约在150亿年前,宇宙所有的物质都高度密集在一点,有着极高的温度,因而发生了巨大的爆炸。
大爆炸以后,物质开始向外大膨胀,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宇宙。
近几年来,一批西方的天文学家又发表了关于“宇宙无始无终”的新论断。
本文作者基于人类目前对“宇宙”的认识,将这个复杂的天体系统谈得深入浅出,使人读来有一种美的享受,并能激发诗意的联想。
★卡尔·萨根(1934—1996),美国著名的天文学家,饮誉全球的科普大师。
著有《宇宙联接》《伊甸园的飞龙》《彗星》《暗淡蓝点》《魔鬼出没的世界》等科普和科学文化读物,享有“展演科学的艺术家”的美誉。
★解说词是对人物、画面、展品或旅游景观进行讲解、说明、介绍的一种应用性文体。
采用口头或书面解释的形式,或介绍人物的经历、身份、所作出的贡献、社会的评价等,或就事物的特征、形状、成因、关系、功用等进行说明。
人教版必修3高中语文第四单元《13宇宙的边疆》1

卡尔·萨根:
美国 著名“大众天文学家”
走近作者 解说词
1980年 大型科学电视片《宇宙》 60多个国家上映 观众高达5亿
积累·整合 感受•鉴赏
思考•领悟
电视片《宇宙》的解说词
应用•拓展
一、解说词
是秋一日的种下配午合,图阳画光或静静实地物洒等在的校文园字里,说信明息,大楼 使识愈点的发缀巨观。显,轮众得显正借雄得在助壮那扬一威么帆定武和起了谐航的。与,文白温在字色暖知介的。识绍玻远的,璃远海幕望洋获墙去里得,,劈深红一波刻褐艘斩的色知浪认的识,
太阳系 地球
走近作者 解说词 积累·整合 感受•鉴赏 思考•领悟 应用•拓展
二、积累·整合
7 星系 10 本星系群 11 银河系 15 慧核 17 地球
离地球80亿光年 离地球200万光年
离地球4万光年 离地球1光年
回到了浅蓝色星球
走近作者 解说词 积累·整合 感受•鉴赏 思考•领悟 应用•拓展
二、积累·整合
……
具有一种精神
一种科学的精神
走近作者 解说词 积累·整合 感受•鉴赏 思考•领悟 应用•拓展
•
9、 人的价值,在招收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2021/ 4/12021 /4/1Thursday, April 01, 2021
•
10、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低气。2 021/4/ 12021/ 4/12021 /4/14/ 1/2021 10:23:12 PM
应用•拓展
板书:
宇宙的边疆
便于把握
存随人在类否认识?
而不断扩大
优美的语言
善用比喻巧用拟人 笔带激情语含哲理
学习科学精神,探索宇宙未来
五、应用·拓展
高中语文 4.13《宇宙的边疆》帕斯卡趣闻轶事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

帕斯卡趣闻轶事1.多姆山上的实验1648年,帕斯卡用水和葡萄酒等作实验液体,采用不同形状的管子,先后在巴黎和教堂尖顶和法国南部多姆山的不同高度,反复进行托时拆利实验。
成功地证实了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据说当时帕斯卡用的最长的管子达12米,以至不得不用船桅把它支持起来。
这一系列规模很大的实验,轰动了巴黎的学术界。
2.酒精破裂帕期卡作了一系列实验,研究液体压强的规律。
其中最著名的一个实验是这样的:他用一个木酒桶,顶端开一个小口,小口上接一根很长的铁管子,接口密封。
实验的时候,酒桶先盛满水,再慢慢往铁管子里倒上几杯水,当管子中的水柱高到达几米的时候,只见木洒桶突然破裂,水流满地。
帕斯卡总结了这些实验,于1654年写成一篇论文《论液体的平衡》,提出了著名的帕斯卡定律,指出压强在密封流体内部大小不变地传向各个方向。
这一定律的发现,为流体静力学的建立奠定了根底。
3.健康不佳的智者以“帕斯卡定理〞而闻名并誉为“十七世纪法国最大的智者〞的布莱斯·帕斯卡是个受到父亲的特殊教育的早熟天才。
16岁的帕斯卡发表了《圆锥曲线论》。
据说有这样一个插曲:因为这篇论文远远超过了当时的数学水平,笛卡儿产生了疑心。
他认为十六岁的孩子不可能写出这样的论文来。
但是,这位天才人身体却不健康。
他生来虚弱,消化不良和失眠不断折磨着他的身心。
18岁以后一直处于半病人的状态,无日不在痛苦之中。
但他仍在许多领域取得了很多成就。
他19岁时创造了使用齿轮进行加减运算的计算机。
这是他为了减轻父亲计算中的负担动脑筋想出来的。
它成为后来的计算机的雏型。
在物理学领域里,他25岁时发现了“帕斯卡定理〞,并证明了真空的存在,对水利学的创立作出了奉献。
在数学领域里,他提出了《概率论》。
在文学方面,他的散文格给法国文学界以极大的影响。
他还研究过神学,留下了《致外省人书》、《感想录》两部作品。
《感想录》是在他死后发现的,是他生前生活、工作、思想的备忘录,经过整理后出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
”浩瀚的宇宙无边无际,自古以来人们对宇宙产生过无穷无尽的遐想。
自从科学产生以来,人们对宇宙的探索就没有停止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迫切地想了解宇宙的奥秘。
本文就是这样一篇揭秘宇宙的科普文章。
学习本文,一要了解文中有关宇宙的知识,二要学习作者综合采用多种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的手法。
本文节选自卡尔·萨根最著名的作品《宇宙》,是一篇讲述关于宇宙探索问题的科普说明文,亦是一部大型电视片的解说词。
作者以形象精美的语言向人们展示了宇宙的浩瀚无垠和神秘莫测,激发人们探索宇宙的强烈欲望。
其实,对于宇宙,我们的先辈曾认为它是范围并不很大的球状天体,其中包含着地球以及其他一些形体较小的发光体。
直至1700年以前,这种观点在天文学界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即使在哥白尼发现地球并非宇宙的中心之后,人们仍持同样的观点。
直至1718年,人们才意识到这一点的错误而摒弃了宇宙有限论。
从此,一幅广阔无垠而壮丽非常的宇宙画卷终于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1950年美国天文学家伽莫夫等人提出了大爆炸理论。
该学说认为宇宙的演化过程如同一次巨大的爆炸。
大约在150亿年前,宇宙所有的物质都高度密集在一点,有着极高的温度,因而发生了巨大的爆炸。
大爆炸以后,物质开始向外大膨胀,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宇宙。
近几年来,一批西方的天文学家又发表了关于“宇宙无始无终”的新论断。
本文作者基于人类目前对“宇宙”的认识,将这个复杂的天体系统谈得深入浅出,使人读来有一种美的享受,并能激发诗意的联想。
★卡尔·萨根(1934—1996),美国著名的天文学家,饮誉全球的科普大师。
著有《宇宙联接》《伊甸园的飞龙》《彗星》《暗淡蓝点》《魔鬼出没的世界》等科普和科学文化读物,享有“展演科学的艺术家”的美誉。
★解说词是对人物、画面、展品或旅游景观进行讲解、说明、介绍的一种应用性文体。
采用口头或书面解释的形式,或介绍人物的经历、身份、所作出的贡献、社会的评价等,或就事物的特征、形状、成因、关系、功用等进行说明。
1加点字读音加点字读音脚趾.广袤.夙.愿镶嵌.璀璨.冥.王星甲烷.际涯.晕晕.眩角角.落光晕.角.色泡泡.沫散散.布泡.桐松散.称匀称.磅磅.礴称.呼磅.秤2.词语易错字词语易错字脚huái旋wō赤luǒ灾huò青kē铁guō广袤无yín zhēng发xiàn制chéng相3.磅礴:气势盛大雄伟。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人才济济:形容有才能的人很多。
好大喜功:指不管条件是否许可,一心想做大事,立大功。
川流不息:本指河水流动不停。
亦形容事物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广袤无垠:形容十分宽广,没有边际。
4.辨用法(1)无限无垠①我们的小小行星只不过是______永恒的时空中的一个有限世界。
②因为宇宙辽阔______,所以那些我们所熟悉的适用于地球的量度单位——米、英里等等已经没有意义。
两个词都是指“没有边界”,但用法不同。
“无垠”一般用来形容客观存在的事物,“无限”一般用来形容抽象的事物。
(2)奄奄一息岌岌可危①发红光的恒星常常是垂亡的老年星;而发白光或黑光的恒星则已______。
②美国与韩国在日本海联合军演后,又将与越南在南海进行联合演习,我国在南海南沙的主权利益______!两个词都有“形势危急”的意思,但词义的侧重点不同。
“奄奄一息”,呼吸微弱的样子,只剩下微弱的一口气。
形容气息微弱的垂死之状。
“岌岌可危”,形容极其危险。
岌岌,危险貌。
(3)微不足道微乎其微①从宏观来看,人类所关心的大多数问题都可以说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是______的。
②地球的变化对月球的影响______,但对于生活其上的人类来说,则事关重大。
两个词都表示“小”或“少”,在使用的对象上略有不同。
“微不足道”,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
“微乎其微”,形容非常小或非常少。
答案:1.zhǐsùcàn wán yūn yùn pào pāo chèn chēngmào qiàn míng yájiǎo juésàn sǎn páng bàng2.踝裸稞垠限涡祸锅蒸丞4.(1)无限无垠(2)奄奄一息岌岌可危(3)微不足道微乎其微1.宇宙现在是这样,过去是这样,将来也永远是这样。
点评:这里的“这样”指的就是宇宙永远在按照它自己的规律运行着,不受任何人的影响。
它一直就是这个样子。
宇宙的浩渺无边,宇宙的宽广,不是谁能改变的。
正是它具有这样的特点,具有这样特殊的“魅力”,才吸引着我们不断地了解它,引导我们不断地探索宇宙的奥秘。
此句放在文章开头,为下文的说明作了必要的铺设。
2.我们探索宇宙的时候,既要勇于怀疑,又要富于想象。
点评:这里是说怀疑和想象在探索宇宙中的巨大作用。
因为宇宙非常神秘,它有典雅的事实、错综的关系、微妙的机制,所以作者认为探索宇宙所具备的条件是怀疑和想象。
因为“想象经常能够把我们带领到崭新的境界,没有想象,我们就到处碰壁。
怀疑可以使我们摆脱幻想,还可以检验我们的推测”。
3.本能告诉我们,我们是在这个大海里诞生的。
我们还乡心切。
虽然我们的夙望可能会冒犯“天神”,但是我相信我们并不是在做无谓的空想。
点评:“本能”是天生的本领,这里应是指人们对自然的直观感觉。
这句话作者用了一系列比喻的修辞手法,其中把整个宇宙比作是“大海”,把探索宇宙比作“还乡”,把宇宙的奥秘比作“天神”。
这几句话是说人类对宇宙探索的责任、愿望、意义以及信心。
人类需要探索宇宙的愿望很迫切,尽管在探索宇宙的过程中难免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是这种探索还是很有意义的。
4.“经过一番漫游之后”至“我们正在痛苦和不安之中掌握我们自己的命运”。
点评:这是文章收束全文的一段,标明了文章的行文思路:作者先从宇宙的中心写起,慢慢地向地球接近,最后回到了地球。
“地球是我们的家,我们的母亲,人类是在这里诞生和成长的,是在这里成熟起来的”,突出了地球对人类的巨大作用,抒发了作者对地球的赞颂之情。
“痛苦”与“不安”表现了人类对宇宙奥秘了解甚少的苦闷心理和需要继续探索的欲望。
1.作者如同一位优秀的导游,带我们在广袤的宇宙中遨游,依次了解了宇宙星系(星系群、子星系)——恒星——太阳系——行星。
这样的说明顺序有什么好处?提示:这样的说明顺序有如下好处:(1)虽然我们生活在宇宙中,但是我们跳出宇宙之外,将它作为纯客观的说明对象来解说,这样能够更清晰、直观地介绍。
(2)空间尺度由大到小,让读者从整体上有所了解之后,再深入局部了解细微,这样顺序清楚,层次分明,符合读者的思维习惯。
(3)由广阔的宇宙,穿过无尽的空间,最终回到人类的家园,这是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表现了人类对宇宙的敬仰和“掌握我们自己的命运”的热情。
“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由宇宙再反观地球,就是人类的未来之路,说明的顺序和作者的思想达到某种契合。
2.今天,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已经成为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
那么,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探索行为有怎样的看法?提示:作者认为宇宙辽阔无垠,神秘莫测。
而人类生活的地球,只是宇宙中的沧海一粟,“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
宇宙不因为地球及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而存在,而人类的未来,却取决于对宇宙的了解程度。
人类对宇宙来说,是渺小甚至微不足道的,“只不过是晨空中飞扬的一粒尘埃”;人类关心的大多数问题,对宇宙来说更是微不足道、毫无意义;但是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是本能的,是人类拥有智慧而必须承担的责任,也是人类拥有未来的希望。
人类有探索宇宙所需要的勇气和素质,人类以渺小的身躯和短暂的人生来探索广阔的宇宙,使人类的生活具有了伟大的意义。
优美的语言生动的解说本文用通俗浅显的语言、轻松愉快的笔调向我们展示了宇宙的浩渺无边、宇宙的奥秘、宇宙久远的历史。
有人认为“从来没有任何一部科普作品能这样恢弘、优美,像伟大的文学作品一样触及心灵深处”。
运用比喻,把整个宇宙比作“大海”,把地球的表面比作“宇宙汪洋之滨”,形象生动,也更能体现出宇宙的无边无际。
把我们对宇宙的探索,比作是“向大海涉足”。
把星系比作是“贝壳”——动人的发现物,比作“珊瑚”——永恒的产物。
把地球上的人比作“尘埃”,用“尘埃”的小来衬托出宇宙的大、宇宙的浩渺。
运用拟人,如“其中有些是孤独的徘徊者,大部分则群集在一起,挤做一团,在大宇宙的黑夜里不停地飘荡”,形象贴切,能够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想象到这些星系的存在状态。
再如“海水是迷人的,大海在向我们召唤”,用“召唤”一词,贴切地表达出了我们对宇宙的向往之情,大海如同母亲一样,在呼唤她的子女去更加深入地了解她。
文章的语言是充满感情的,具有文学色彩的。
如“只要一想起宇宙……如同回忆起许久以前的一次悬崖失足那样令人晕眩战栗”,用“晕眩战栗”来形容人们面对宇宙众多奥秘时那种激动的心情。
再如文章的最后一段中“这里有充满氧气的蓝天,有碧波荡漾的海洋,有凉爽的森林,还有柔软的草地”,用排比句来表达作者对地球的热爱、赞美之情。
作者用了一些经典性、哲理性的语言,使文章增色不少。
如“好奇是人类的天性,理解是一种乐趣,知识是生存的先决条件”。
优美、生动、形象的语言,把深刻抽象的科学知识解说得浅显易懂、具体可感而又充满趣味。
一、语基落实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晕眩.(xuán)战栗.(lì)踝.节(kē)夙.望(shù)B.辽阔无垠.(yín)荒芜.(wú)旋涡.(wō)磅.礴(pánɡ)C.璀璨..(cuī càn)卡戎.(rónɡ)广袤.(máo)椭.圆(tuǒ)D.束缚.(fù)奄.奄一息(yān)氦.气(hài)甲烷.(wán)2在下列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恒星________在两个旋臂之间,________像流水一样漂浮在我们的四周——气势磅礴的自身发光的星球,有些________像肥皂泡一样脆弱,________又大得可以容得下1万个太阳或1万亿个地球。
A.即使也尽管却B.即便也虽然但C.即使也虽然却D.即便还尽管但3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本能告诉我们,我们是在这个大海里诞生的。
虽然我们的夙望可能会冒犯“天神”,但是我相信我们并不是在做无谓的空想。
B.一束光在一年之内约穿过10万亿公里的空间(相当于6万亿英里),这个长度单位——光在一年里所通过的距离——称为1光年。
C.发蓝光的恒星是年轻的星,会发热;发黄光的恒星是常见的星,它们已经到了中年;发红光的恒星常常是垂亡的老年星,而发白光或黑光的恒星则已奄奄一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