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课件 (共36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课件 (共36张PPT)

C

C.主要动力不同
D.交通工具不同
“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发明的异同
1、相同点: 都是解决人类社会的动力问题。 2、不同点: “蒸汽时代”的发明侧重于轻工业;科学含量 不高;发明者主要是工人、技师;发明主要集 中在英国。 “电气时代”的发明侧重于基础工业、重工业; 科学含量高;发明者主要是科学家;发明涉及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基础过关
物质、能量、信息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要 素,但人类对三者的认识和应用却不同步。下列与此 相关的科技成就依次是( ) A.原子能利用→经典力学→相对论→互联网 B.相对论→原子能利用→经典力学→互联网
C.经典力学→互联网→原子能利用→相对论 D.经典力学→相对论→原子能利用→互联网
基础过关
第13课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1、背景 ①传统动力存在着严重的局限性 ②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 ③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 ④生产中有了许多发现和发明 思考:改良的蒸汽机有什么优势?
必要性 可能性
第13课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1、背景 2、标志: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赞成。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既是先进生产力的主要标志,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石。 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2)科学技术又是一把双刃剑。 由于科技应用不当和科技自身的局限,科技发展也会对 地球生态环境、人类社会生活和伦理道德产生巨大的负 面效应,影响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要趋利避害、 实现和谐可持续发展。
第13课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 二、电气革命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三、信息技术
1、发展:电脑(1946年)-互联网(1969年,原因:与 苏联争霸的需要)—全球信息网(20C90年代)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共16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共16张PPT)
相同点:都是解决人类社会的动力问题。
不同点:
“蒸汽时代”的发明侧重于轻工业;科学含量不高; 材料一:蒸汽机的历史意义,无论怎样夸大也不为过。
3、互联网诞生的背景是什么?发展过程怎样?互联网有哪些功能和特点?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①工业生产对新动力的需要
英发国明早 者发期主用要明蒸是汽工机人者的、煤技主矿师;要是工人、技师;发明主要集中在英国。
③20世纪90年代以后,互联网进一步发展为全球信息网。
机器生②产机1器9的6工9业年产生,美国国防部建立了包括四个站点的网络,促进了
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互联网的产生。 工场手工业发展使应用机器成为可能
3、互联网诞生的背景是什么?发展过程怎样?互联网有哪些功能和特点?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都是解决人类社会的动力问题。 (电力优势:方便、干净、便宜、能量大、用途广) ①生产力极大提高(信息社会,知识经济) 发明者主要是工人、技师;
英①国生早 产“期力用极电蒸大汽提机高气的(煤信时矿息社代会,知”识经的济)发明侧重于基础工业、重工业;科
材料二:“新生的工业能够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了作坊。
材料三:资产阶级,由于一切工具的改进,由于交通运输的 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融进文明中来
了④。交…通…运它输迫工使一具切变民化族,─加─强如果了他世们界不各想地灭的亡的联话系─,─世采界 用日资益产成阶为级一的个生活整方体式。……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
一个世界。
1870年以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科 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发明、 新技术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 生产,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 使工业革命发展到一个新阶段,这就是 第二次工业革命。

人教版高中历史 必修三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人教版高中历史 必修三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探究:电力的广泛应用又是如何促进社会发展,影响人们社会 生活的呢?
(1)生产力迅猛发展。
工业结构变化:农业、轻工业、重工业
(2)资产阶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以欧美为中心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输出资本为主和瓜分世界
(3)垄断组织出现,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
(4)城市面貌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巨大的变化。世界距离 进一步的缩小。
外交上 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 国和世界的交流
殖民扩张,开拓市场,带动 了科技的发展和进步。
思想上 理学压制人的自然欲求, 文化专制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 运动解放了思想
知识提升与总结 (联系必修二第7、8课和必修三第8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
时间 18C60S--19C中
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 1765年 英国 瓦特改良蒸汽机 1807年 美国 富尔顿 蒸汽汽船(轮船) 1814年 英国史蒂芬孙 火车
探究:瓦特是蒸汽机的发明者吗,为什么? 为什么说蒸汽机是工业革命中最伟大的发明?
不是,他是改良者,1765年,改良蒸汽机。
3.蒸汽机发明的作用 ①解决了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由自然力(人力、 畜力、水力、风力)到蒸汽动力。 ②改变了工业格局的分布:由近水建厂到选择交通 发达、资源丰富的地方。 ③出现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 ④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轮船、火车)
1866年,德意志科学家西门子研制成发电机
爱迪生的化学实验室 这里一排排的化学试剂。
劳累的爱迪生在实验室的长椅上打盹。
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 提供理论基础。 电气技术的应用。
例如: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制成发电机。比利时人 格拉姆制成了直流电动机。美国人爱迪生创建第一 个发电站。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3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3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3、蒸汽时代到来的影响
材料一:“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 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它过去一切时 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总和还要多还要大”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生铁产量
120
0
0
0
0
0
系列 系列
0
棉布产量
15.5 1 1
煤产量
12.8 1
0
0
1796年 1830年 1
1700年 2 1840年
(1)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研制:
1946年,美国研制世界上第一台 计算机,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
电子数字积分和计算机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 (简称ENIAC,中文译名“艾 尼阿克”)占地170平方米, 总重量达30吨,其耗电达150 千瓦/时。它里面约有18000个 电子管,1500个继电器,7英 里长的铜丝和50万个焊接头代 替了马克的760000个转动机件 及无数的电阻、电容等,信息 由快速的电脉冲传送。当然, 艾尼阿克的计算速度是无与伦 比的,它每秒钟可作5000次运 算,比当时已有的最快的继电 器式计算机要快上1000倍。
3、蒸汽时代到来的影响
①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②促使工场手工业作坊转变为机器大工业工厂,改 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 大生产逐渐形成。 ③使许多工业城市形成,并促使英、法、美等国家 成为工业国家。 ④蒸汽动力在交通运输工具上的应用,使得世界各地 的联系更加密切,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速度慢
距离近
信息量小
古代邮驿
烽火台
信鸽
速度快 距离远
信息量大

人教版必修三 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人教版必修三  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综合运用】
(3)从蒸汽机到电气技术、再到互联网, 从它们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看,科技在经济发展 中处于什么地位?
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加剧殖民侵略和掠夺等.
陈列在英国伦敦科学 博物馆内的瓦特制成
19世纪 的欧洲
的第一台蒸汽机
二、电气革命的出现(电气时代)
(一)过程
1)1831年,英国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理论基础) 2) 1866年,德意志西门子制成发电机(发电) 3) 18c70s,比利时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传动) 4、4电)器长的途发输明变电技术日趋成熟(传输) 5)电气技术和发明广泛应用(电气革命)-----
•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 国的狂潮,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
• 民族危机的加深和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 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
三、“信息时代”
——计算机和互联网的诞生
1、互联网的诞生
1)奠基:
直接原因:
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美国 美苏冷战、
2)产生:
军事需要
1969年,美国国防部网络
第四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一、“蒸汽时代”的到瓦特蒸汽机的出现是 来(一).背景—:—瓦特改良蒸社汽会机化生产果的必然结
①政治: ②资本: ③技术: ④市场: ⑤劳动力:
(二)过程: 1785年,瓦特的改良型蒸汽机 —“万能蒸汽机”
(三)影响:
为什么说蒸汽机是工业革命中最伟大的发明?它的出现 对人类社会产生什么影响?
(二)影响——电力广泛应用的意义 1)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人类进入电气 时代;
2)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的改变,资产阶级开 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市场的最终建立;

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教版: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教版: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5-
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信息技术的发展
①1946 年,美国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奠定了现代
概 况
信息技术的基础 ②1969 年,美国国防部建立了包括四个站点的网络,促进了互 联网的产生
③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互联网进一步发展成为全球信息网
①使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
-8-
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名师精讲
项目
相 原因 同 点 产生
过程
不 同 点
产生方 式
生产组 织形式
蒸汽革命
电气革命
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制度为其提供了制度保障;市场
需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是其直接动力;科学理论的突
破和技术、经验的积累;经济发展为其提供物质保障
都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反复实践,然后投入到生产生活
-20-
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12345
参考答案:(1)因特网给世界带来的变化。 (2)海报反映出因特网的发展使世界变得多彩多姿,带来了知识的爆炸,带来了生 活方式的革命等。 (3)言之有理即可。
-21-
(3)科学技术进步可以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科学技术 进步的强大动力以及所创造的巨大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使人们的生产方式、生 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不断发生改变和发展,从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不断前进。
-14-
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典例分析
“支撑欧洲人1871年以后的进步信念的核心是历史学家称之为第二次工业革 命所带来的令人瞠目的物质增长。……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钢、化工品、□□以及 石油产品引领了工业的新发展。”材料“□□”中的文字应是(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课件(共24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课件(共24张PPT)
D 来已久的依赖”。这是对哪一发明的描述 A.发电机 B.纺纱机 C.电动机 D.蒸汽机
2.蒸汽机的改良和发电机的产生都是
B
A.科学理论与生产技术密切结合的产物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B.社会生产发展需要的结果
C.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成果
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成果
随堂练习
3.历史上的工业革命浪潮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我
们习惯上分别称之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
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目标导航
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课标要求:
1)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应用为例,说 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 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 人类社会的影响。
学习探 究一 “蒸汽时代”的影响
预习验收
(一1.)政背治景::17利世。纪末,英国取得资产阶级革命胜
学校
家庭
学生 社会
积极影响:
1、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 2、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 3、改变了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社会交往方式
负面影响:
电子海洛因、不良信息。
拓展升华
有人说:“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你赞成吗?请 你以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互联网时代的科技成就为例 说赞成明。你的观点。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既是先进生产力的主要标志,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石。是推 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机械特色不同
DB.构成材料不同
C.交通工具不同 4、如果选D.择能一源个动符力合不这同
一历史现象的现代术语为
C 其A命.工题业,近最代恰化当的是: B.交通立体化
C.信息网络化
工场手工业——机器大工业 手工 作坊——机器工厂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⑤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世界联系日益紧密,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⑥负面影响
(1)噪音污染、环境污染、资源浪费; (2)社会贫富差距拉大, 人际关系冷漠,阶级对抗加剧; (3)加剧殖民侵略和掠夺,拉大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 半殖民地的差距。
“万能蒸汽机”
体积大、成本高、生产效率低 煤炭消耗巨大,对环境污染严重 满足不了人们对动力的远距离输送和信息的远
(2)信息传输 包括电报、电话、无线
电通讯等
两次工业革命成果的发明者有何不同?
发明主要依据 经验技术改良
发明主要以科学为理论基 础,科学与生产紧密结合
想一想20世纪电力为什么能够取代蒸汽动力而成 为工业发展主要动力呢?
1.电力的优势 (方便、便宜、能量大、用途广……) 2.科学家们对电的研究不断深入;输变电技术日益完善 3.各种工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材料一:蒸汽机的历史意义,无论怎样夸大也不为过。 它提供了治理和利
用热能,为机械供给推动力的手段。因而,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
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
——《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①生产力:解决了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改变了工业布局,极大地提高了社会 生产力
蒸汽机的改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生产方式的变化
材料二 :旧式的纺织生产单位非常小,一般以户为单位,妻子、孩子甚至连 丈夫一家人在一起织布。但随着飞梭和珍妮纺纱机等发明的出现,生产规模 就大大扩展了,更多的人能在一起工作。在生产中大规模使用机器尤其是蒸 汽机,极大地提高了手工工场的效率,并最终促成了现代工厂的诞生。
21.8发67年明,:德(意1志)发科电学机家、西电门动机子的制发成明发和电使用机使电力成为新的能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蒸汽机的影响
蒸汽机的历史意义无论怎样夸大也不过分。 ——斯达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探究:以曼彻斯特为例,说明蒸汽 机的应用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曼彻斯特是世界上第一座工业城市,
是世界棉纺织业的发祥地。如果说英国 引领全球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那 么曼彻斯特首先引领英国进入了工业社 会。
18世纪80年代,曼彻斯特出现了第一家棉纺织厂。 1789年,蒸汽机进入工厂当中,使棉纺织业的发展更加迅速。
探究:以柏林为例,说明电气技术的应用带 来了哪些影响?
1879年,德国第一批路灯安装在柏林的皇帝 画廊大街。 1881年,世界上第一辆有轨电车在柏林--利 赫特菲尔德投入使用。 1923年,德国首家电台在柏林开播。到1931 年,每四个家庭中就有一个拥有收音机。 1935年,柏林播放世界上第一套公众电视节 目。
距离输送和信息的远距离传递的客观需要
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
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
更大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
而代之。
——马克思
二、电气时代的降临
什么是电气?
电气是电能的生产、传输、分配、使用和电工装备制造 等学科或工程领域的统称。是以电能、电气设备和电气技术 为手段来创造、维持与改善限定空间和环境的一门科学,至 今仍然是核心技术。
宋代李之仪的《卜算子》
•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 尾,日日思君不见君, 共饮长江水。
• 此水何时休?此恨何时 已?只愿君心似我心, 定不负相思意。
相思难相见
课标导航:
1、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
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重 点)
2、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 社会的影响。

——《大国崛起》解说词
社会生产对于动力的需求。
1.瓦特改良蒸汽机的条件
处死查理一世
17世纪末,英国取得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为经 济发展扫清了障碍。(政治保障)
畜力、自然力、人力 不能适应大规模生产
整个英国,甚至是整个欧洲,都伸直了脖子,盼望那台可以 产生无穷动力的机器。——《大国崛起》
18世纪,随着商品需求的扩大,工场手工业需要一场动 力革新。(市场要求)
3.蒸汽机的影响
规模化
组织化
水力、人力
蒸汽
生产力:解决了工业生产中的动力问题,大幅度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生产组织形式:促使手工工场转变为工厂。
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大生产逐渐形成
3.蒸汽机的影响
河流
19世纪初的曼彻斯特
工业布局:改变了原有的工业布局,工厂的设置不再受自然条件 的限制,由近水、靠风建厂转到交通发达、资源丰富的地方。
3.蒸汽机的影响
99 64 52
2
35万
9.5万 5万 1万
城市化:工厂逐渐集中,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形 成了许多新兴工业城市。
3.蒸汽机的影响
1830年,利物浦—曼彻斯 特铁路诞生。“铁路机车 之父”史蒂芬孙在这条铁 路上首次运行了他的“火 箭号”,这是世界上的第 一条客运铁路。
交通运输:蒸汽动力应用于交通运输,加强了世界各地 的联系,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德国西门子工厂的生产车间(摄于1926年)
世界形势:促成了垄断组织的形成,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
“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发明的异同
相同点: 都是解决人类社会的动力问题。
不同点: “蒸汽时代”的发明侧重于轻纺工业;科学含 量低;发明者主要是工人、技师;发明主要集 中在英国。 “电气时代”的发明侧重于基础工业、重化工 业;科学含量高;发明者主要是科学家;发明 涉及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1705年纽可门发明可用于矿井排水的蒸汽机。(技术积累)
牛顿的《原理》不仅为物理学解释现象的能力提供了显著的证 据,它还是机械论的胜利。——波斯坦《剑桥欧洲经济史第四卷》
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理论基础)
2.瓦特改良蒸汽机
2.瓦特改良蒸汽机 (1)经过
(2)用途
纺织业、采矿业、冶金业、造纸业等工业部门都先后采用 蒸汽机作为动力。 诞生了蒸汽火车、汽船等交通工具。
1.电气革命的过程及成就
电的发现
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 意大利科学家伏特发明电池 美国科学家莫尔斯发明有线电报
1.电气革命的过程及成就
电的发现
1831年英国法拉第发现 电磁感应现象
理论基础
1866年德国西门子 发明发电机
发明实践
1870年比利时格拉姆 发明电动机
1.电气革命的过程及成就
电气产品不断涌现
3.蒸汽机的影响 那些高耸入云的烟囱,喷出缕缕烟雾,庞大的厂
房,发出隆隆的轰鸣,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 的恬静——历史已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推动人类社会由此进入“蒸汽时代”
农耕文明时代 开始进入 工业文明时代
“万能蒸汽机”真的完美吗?
体积大、成本高、生产效率低 煤炭消耗巨大,对环境污染严重 加剧殖民侵略和掠夺 满足不了当时人们不断增长的对动力的远
一、蒸汽时代的轰鸣 二、电气时代的降临 三、信息时代的到来
一、蒸汽时代的轰鸣
万能蒸汽机
促使瓦特改良蒸汽机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 18世纪初,人们在生产中大规模使用机器, 极大地提高了手工工场的效率,并最终促成 了现代工厂的诞生。但是这些工厂却有着共 同的局限,它们几乎无一例外地都选择了靠 近河流的地方作为厂址。
三、信息时代的到来
旧金山,美国西部重要的高新技术
电灯照耀下的柏林街景
社会生活:使城市面貌和人们生活发生了巨大改变。方便了人们 生活,提高了生活质量。 社会生产:更多工业部门涌现,生产技术更加先进。工业生产出 现了新的技术革命浪潮,促进了工业的迅速发展。
西门子前身是电报机制造公司,于 1847年在柏林创办。1897年成立股 份公司,成为当时世界上以经营电 气工业为主的垄断组织。1941年与 德国电气总公司瓜分了德国国内市 场。西门子的名字也成了电气工程 的代名词。
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
1879年爱迪生发明电灯
1.电气革命的过程及成就
长距离输变电技术日益成熟
1882年爱迪生创建世界上第一座首都,德国主要工业
区,19世纪末20世纪初成为世界著名 工业城市,以西门子公司为代表的电 气工业企业大多创立于此,并极大地 促进了柏林的繁荣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