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共36张)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课件: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共38张PPT)

3、电气革命的理论基础与技术成就
思
理论基础: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电磁 感应现象)
技术成就:发电机(电气时代到来的标志),电 动机,长距离的输变电技术等。
Page
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拉第
出生在英国一个铁匠的贫困 家庭,只上过两年小学,14岁当 装订书籍的学徒。在七年的学徒 期间,利用订书的空闲时间,如 饥似渴、废寝忘食地阅读了许多 自然科学的书籍。后来,他毛遂 自荐,在22岁时当了大化学家戴 维的实验助手。1831年,法拉第 经过7年反复试验,发现电磁感应 现象 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示意图
Page 12
参考导学提纲
议
材料一:早在18、19世纪就有许多英国人居住在郊区 而到城市中工作,这种生活方式使美国人后来创造出 “通勤”一词,然而这一现象本身至少是早在 18世纪后 期到19世纪,就成为英国人当中的一种典型现象。
——欧阳萍:《论通勤生活方式与伦敦的郊区化》
1、通勤生活方式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通勤生活方式?
发明:留声机;电灯;复印机;同步发 报机;活动电影放映机
Page 10
4、电气革命的影响
思
1.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电气工业迅速发展;工业结构的重工业化 2.社会结构的改变:资产阶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3.生产关系的变化: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促成了垄断组织 的形成。 4.社会生活:增加了社会财富,人们生活变得更加丰富 多彩。 5.世界形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世界日益成为 一个整体(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消极影响:带来殖民侵略、资源掠夺、环境污染、贫富 悬殊、人际关系冷漠等社会问题、从而妨碍了世界各国 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四单元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上课用 (共24张PPT)

电气产品不断涌现
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 1879年爱迪生发明电灯
爱迪生与留声机
1931年10月18日,爱迪 生在西奥伦治逝世, 终年 84岁, 1931年10月21日, 全美国熄灯以示哀悼。那 天夜晚, 连自由女神高举 的火把也熄灭了, 为了纪 念这位为人们点燃了二十 世纪的灯火的伟大发明家!
1.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1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
背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先后发生(17-18世纪)
2、蒸汽机的发明过程
1705年,纽可门制造 了第一台成功运作的蒸 汽机。
纽可门机的缺陷: 热量浪费太大,效率不 高;只有简单的往复式 线性运动。仅用于矿井 排水,缺乏广泛应用。
第一台成功运作的蒸汽机
詹姆斯.瓦特(17361819)是英国著名的 发明家,是工业革命 时的重要人物。他改 良了蒸汽机、发明了 气压表、汽动锤。后 人为了纪念他,将功 率的单位称为瓦特。
西门子是电动机、发 电机、有轨电车和指南针 式电报机的发明人,改进 过海底电缆,提出平炉炼 钢法,革新炼钢工艺。
1866年德国西门子发明发电机 现代发电机
维尔纳·冯·西门子
Ernst Werner von Siemens 1816~1892
德国工程学家 西门子公司创始人。
长距离输变电技术日益成熟
1882年爱迪生创建世界上第一座发电厂
尔士,城市人口比重达到50.2%。
9.5万 5万
2
1万
蒸汽机的使用,英国到处建起大工厂。1820年法
国蒸汽机只有39台,1869年猛增到 32000台。
(3)工厂逐渐集中,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 进入城市,形成了许多新兴工业城市。
3.蒸汽机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课件 (共36张PPT)

C
)
C.主要动力不同
D.交通工具不同
“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发明的异同
1、相同点: 都是解决人类社会的动力问题。 2、不同点: “蒸汽时代”的发明侧重于轻工业;科学含量 不高;发明者主要是工人、技师;发明主要集 中在英国。 “电气时代”的发明侧重于基础工业、重工业; 科学含量高;发明者主要是科学家;发明涉及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基础过关
物质、能量、信息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要 素,但人类对三者的认识和应用却不同步。下列与此 相关的科技成就依次是( ) A.原子能利用→经典力学→相对论→互联网 B.相对论→原子能利用→经典力学→互联网
C.经典力学→互联网→原子能利用→相对论 D.经典力学→相对论→原子能利用→互联网
基础过关
第13课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1、背景 ①传统动力存在着严重的局限性 ②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 ③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 ④生产中有了许多发现和发明 思考:改良的蒸汽机有什么优势?
必要性 可能性
第13课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1、背景 2、标志: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赞成。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既是先进生产力的主要标志,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石。 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2)科学技术又是一把双刃剑。 由于科技应用不当和科技自身的局限,科技发展也会对 地球生态环境、人类社会生活和伦理道德产生巨大的负 面效应,影响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要趋利避害、 实现和谐可持续发展。
第13课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 二、电气革命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三、信息技术
1、发展:电脑(1946年)-互联网(1969年,原因:与 苏联争霸的需要)—全球信息网(20C90年代)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课件 (共31张ppt)

(二)电气革命的成就
时间:19世纪70年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 地点:美国、德国 主要发明:法拉第电磁感应、发电机和电动机 的发明和使用、内燃机、化工 电灯、电话、汽车、飞机
爱迪生 “发明大王”
爱迪生(1847— 1931),美国著名 发明大王,一生完 成了2 000多种发明。 从他16岁发明自动 定时发报机算起, 平均每12天半就有 一项发明,其中包 括电灯、留声机、 发报机、电影、电 车、蓄电池、打字 机、水泥等等。
(二)条件
1. 17世纪末,英国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为 经济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2. 18世纪中期,英国通过殖民扩张,成为当 时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市场迅速扩大; 3. 到18世纪中期,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使应 用机器进行生产成为可能; 4. 到18世纪中期,自然科学的发展为生产的 发展提供了许多发明和发现;
瓦特所说的“君主们梦寐以求的商品”和 博尔顿所说的“力量”到底是什么?
瓦特改良的蒸气机模型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
(一)概念 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指资本主义生产完成 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是 以机器生产逐步取代手工劳动,以大规模工厂 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 技革命,后来又空扩充到其他行业。这一演变过 程叫做工业革命。
共同影响: 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促使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使世界形势发生变化; 影响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环 境问题等
启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技发展是一把双刃剑。 我们要发展低碳经济,保护环境
中国没赶上的原因: 第一次:自然经济、专制统治、闭关锁国 第二次: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顽固派 的阻挠 第三次:国共内战、受到敌视、封锁、“左” 倾错误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课件 (共32张PPT)

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
【宋】 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
卜算子 共饮长江水。
此水何时休? 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 定不负君相思意。
相思难见
“想见能见” “想见常见”
“想见就见”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探 究 : 近代以来世界科技主要经历哪几个发展阶段?
蒸汽时代 → 蒸汽机
“想见能见”
1.社会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最直接的变化)
2.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的改变; 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资产阶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3.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人类的生活更加多彩。
科技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 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生产力是推动人 类社会发展的终极动力。而社会发展的需要、生产 力的进步又反过来促进科技的发明与创造。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比尔·盖茨说:“如果把我们公司20个顶尖人才挖走, 那么我告诉你,微软会变成无足轻重的公司。”这说明 A.人才是发展知识经济的必要条件 B.微软被小数人控制和利用 C.微软高级人才很少 D.微软发展面临困境
4、美国国防部阿兰·坎彭在《第一场信息战争》中写道: 海湾战争是一场“一盎司硅片比一吨铀还要有作用的战 争”。这说明 A.核武器的破坏作用已消失 B.现代信息技术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因素 C.电脑网络技术在战争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D.现代战争不需要人参加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
1、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背景(条件)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 3、电气革命
电力为什么能够取代蒸汽动力?电力比蒸汽动力的优势? ⑴原因: ①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②发电机的完善和改进; ③长距离输变电技术的成熟; ⑵电力的优势: 方便、便宜、能量大、用途广
【宋】 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
卜算子 共饮长江水。
此水何时休? 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 定不负君相思意。
相思难见
“想见能见” “想见常见”
“想见就见”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探 究 : 近代以来世界科技主要经历哪几个发展阶段?
蒸汽时代 → 蒸汽机
“想见能见”
1.社会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最直接的变化)
2.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的改变; 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资产阶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3.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人类的生活更加多彩。
科技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 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生产力是推动人 类社会发展的终极动力。而社会发展的需要、生产 力的进步又反过来促进科技的发明与创造。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比尔·盖茨说:“如果把我们公司20个顶尖人才挖走, 那么我告诉你,微软会变成无足轻重的公司。”这说明 A.人才是发展知识经济的必要条件 B.微软被小数人控制和利用 C.微软高级人才很少 D.微软发展面临困境
4、美国国防部阿兰·坎彭在《第一场信息战争》中写道: 海湾战争是一场“一盎司硅片比一吨铀还要有作用的战 争”。这说明 A.核武器的破坏作用已消失 B.现代信息技术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因素 C.电脑网络技术在战争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D.现代战争不需要人参加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
1、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背景(条件)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 3、电气革命
电力为什么能够取代蒸汽动力?电力比蒸汽动力的优势? ⑴原因: ①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②发电机的完善和改进; ③长距离输变电技术的成熟; ⑵电力的优势: 方便、便宜、能量大、用途广
【整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四单元 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课件 (共38张PPT)

(4)生产和资本集中促成垄断组织形成
(5)城市面貌和人们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
信息技术的发展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
1、计算机的诞生 (1)研制:
(2)应用: 电子计算机不仅为自动化和控制论的建立奠 定了基础,而且被广泛用于生产、办公、军事等 各个领域,走进家庭。 (3)特点: 存储量大、运行速度快、体积小、轻便实用、 能代替人脑进行高水平的工作 (4)影响: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
3.2 消极影响
(1)煤炭大量开采,能源结构改变,同时也加 剧了生态环境的破坏。环境污染开始。 (2)社会贫富差距拉大,阶级对抗加剧。 (3)加剧殖民侵略和掠夺,拉大资本主义国家 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差距。
电气革命的出现
美国皮特先生的早晨
1898年12月10日早晨,皮特先生被电话叫醒,加拿 大木材商已联合发表再次提高出口到美国木材的价格的 消息。电台播放的是美西战争中美国胜利的新闻报道。 美国同西班牙签订了重新分割殖民地的《巴黎和约》。 他考虑美孚石油公司是否会引起汽油涨价。天还没有大 亮,但窗外被路灯照得如同白昼。皮特驾驶汽车奔驰在 宽阔的马路上。
法拉第,1831年他发现用磁力产生电流现象,实 现电磁学的重大突破,为研制发电机奠定了理论 基础
1866年西门子发明的发电机
爱迪生在自己发明的留声机旁
爱迪生发明的电灯泡
伏打
莫尔斯
伏打电池
莫尔斯发报机
1897年,意大利人马可尼改进了无线电传送和接收设 备,在布里斯托尔海峡进行无线电通信取得成功。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
3、互联网的功能: 提供文件传输、收发电子邮件、资料检索、浏览 新闻、休闲游戏、网上购物、网上远程教育、远程医 疗、网上谈心等 4、互联网的特点: 互联网是通过计算机网络传播信息的文化载体, 这种以数字化的方式存储、处理和传播,以比特为计 量单位的电子媒介被人们称为“第四媒体”。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课件 (共29张PPT)

3、影响 ⑴积极影响:
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互联网开始为人们提供各种 服务; 信息经济全面发展,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 ; 人们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
⑵负面影响:
★垃圾信息和网络安全等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安全; ★各国之间围绕互联网的竞争造成世界更加动荡不 安。主要是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利用网络优 势传输西方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文化 思想; ★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容易使青少年沉迷网上虚 拟世界,同时互联网上有害信息,严重影响了青少 年的健康成长。
第一台成功运作 的蒸汽机
1705年,纽可门 制造了可用于矿井 排水的蒸汽机。
缺陷:热量浪费太 大,效率不高;只 有简单的往复式线 性运动;只能用于 矿山抽水。
詹姆斯·瓦特
(1736—1819) 英国著名的发明家, 是工业革命时的重要 人物。他改良了蒸汽 机、发明了气压表、 汽动锤。后人为了纪 念他,将功率的单位 称为瓦特。
①环境污染开始,以化石燃料、以燃煤动力为基础,通过大量 消耗自然资源、排放工业污水来发展经济,造成了环境污染; 空所中的二氧化硫排放量与煤消费量同步,汽车产生的废气、 工业污水、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大气土壤中的有害物质等, 直接污染食品污染盘中餐; ②社会贫富差距拉大,资本家越来越富有,工人越来越贫穷, 人际关系冷漠,阶级对抗加剧; ③加剧殖民侵略和掠夺,拉大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 的差距。
瓦特改良的蒸气机模型
2、过程
①18世纪60年代瓦特研制 出单动式蒸汽机 ②80年代瓦特发明联动式 蒸汽机 ③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 北美广泛采用
瓦特改良蒸汽机
1807年,美国人富尔 顿用蒸汽机驱动轮船, 试航成功,揭开了水上 交通运输工具的新篇章。
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 发明了第一台蒸汽机车,这台 机车在前进时不断从烟囱里冒 出火来,因此被称为“火车”。 火车的发明,使陆上交通工具 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高中历史 人教版必修三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课件 (共24张PPT)

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蒸汽时代
2
电气时代
信息时代
1
三次科技革命的概况:
背景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革 第三次科技革命
时间 18世纪中期
19世纪中后期 20世纪四十年代
政治 前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资 本
市 经场 济劳
动 力
技
术
2020/7/12
2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中叶后,煤的广泛使
用、西欧与新大陆的关系…才使
经 场 海外市场扩大
海外市场
济 劳 英国圈地运动提供 资产阶级革命或
动 劳动力
改革削弱了封建
力
人身依附关系
二战中的军事需求、 战后军备竞争和高 科技的需求
技 手工工场时期工匠 法拉第电磁感应现 科学理论的重
术 经验积累
象的发现(科研) 大突破
2020/7/12
14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
1、计算机的诞生
(1)研制: 1946年,美国研制成世界上第 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 (埃历阿克),奠定了现代信 息技术的基础。
(2)应用:
电子计算机不仅为自动化和控制论的建立奠定了基
础,而且被广泛用于生产、办公、军事等各个领域,走
进家庭。
(3)特点:
存储量大、运行速度快、体积小、轻便实用、能代
前提 国确立
立对世界的统治
资 殖民掠夺促进资本 工业革命促进殖民
本 原始积累
扩张积累了资金
市 英国“日不落帝国” 工业革命扩大了
经 场 海外市场扩大
海外市场
济 劳 英国圈地运动提供 资产阶级革命或
蒸汽时代
2
电气时代
信息时代
1
三次科技革命的概况:
背景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革 第三次科技革命
时间 18世纪中期
19世纪中后期 20世纪四十年代
政治 前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资 本
市 经场 济劳
动 力
技
术
2020/7/12
2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中叶后,煤的广泛使
用、西欧与新大陆的关系…才使
经 场 海外市场扩大
海外市场
济 劳 英国圈地运动提供 资产阶级革命或
动 劳动力
改革削弱了封建
力
人身依附关系
二战中的军事需求、 战后军备竞争和高 科技的需求
技 手工工场时期工匠 法拉第电磁感应现 科学理论的重
术 经验积累
象的发现(科研) 大突破
2020/7/12
14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
1、计算机的诞生
(1)研制: 1946年,美国研制成世界上第 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 (埃历阿克),奠定了现代信 息技术的基础。
(2)应用:
电子计算机不仅为自动化和控制论的建立奠定了基
础,而且被广泛用于生产、办公、军事等各个领域,走
进家庭。
(3)特点:
存储量大、运行速度快、体积小、轻便实用、能代
前提 国确立
立对世界的统治
资 殖民掠夺促进资本 工业革命促进殖民
本 原始积累
扩张积累了资金
市 英国“日不落帝国” 工业革命扩大了
经 场 海外市场扩大
海外市场
济 劳 英国圈地运动提供 资产阶级革命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
C.主要动力不同
D.交通工具不同
“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发明的异同
1、相同点: 都是解决人类社会的动力问题。 2、不同点: “蒸汽时代”的发明侧重于轻工业;科学含量 不高;发明者主要是工人、技师;发明主要集 中在英国。 “电气时代”的发明侧重于基础工业、重工业; 科学含量高;发明者主要是科学家;发明涉及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界,影响身心健康)
第13课
一、蒸汽时代 二、电气革命
从蒸汽机到互联生活现象源于互联网的是( ①发电子邮件
B ②开着汽车出去郊游
④网上购物
C.①②③
)
③网上炒股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D.②③④
第13课
一、蒸汽时代 二、电气革命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三、信息技术
2、影响 △蒸汽机和电的发明与运用,影响广泛而又巨大,其中
A A.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影响最直接的是( B.增强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
)
C.使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D.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加大
第13课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 二、电气革命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1、发展概况
2、影响 △人们习惯上把两次工业革命分别称之为“蒸汽时代”和 “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机械特色不同 B.制造材料不同
爱迪生的众多发明
第13课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 二、电气革命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1、发展概况
2、影响 说一说:电力作为新能源,给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极 大的影响。你能否举出具体事例来说明? 如果我们生活的城市停电一天,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会碰
到哪些困难?
第13课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 二、电气革命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第13课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 二、电气革命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1、发展概况
2、影响 ①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更好的新能源 , 使人类进 入电气时代 ②使资产阶级实力日益壮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③使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促成了垄断组织的形成
第13课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 二、电气革命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1、发展概况
第13课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 二、电气革命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三、信息技术
1、发展:电脑(1946年)-互联网(1969年,原因:与 苏联争霸的需要)—全球信息网(20C90年代)
二战期间,美国为了解决 计算大量军用数据的难题, 开始研制世界上第一台电 子计算机。经过三年的工 作, “ENIAC”(埃历阿克) 终于在1946年2月14日问世 了。
第13课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1、背景 2、标志: 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3、影响: ①解决了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②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③改变了工业布局,形成许多工业城市,促进了工业化
④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使世界各地联系更加密切
第13课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课标要求: 以蒸汽机和电力技术的应用、互联网的兴起等 为例, 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第13课
温故: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英国 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哪个国家_________ 。 珍妮纺纱机的发明 。 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传统的动力,如人力、畜力、风力、水力,有 什么局限?
第13课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1、背景 ①传统动力存在着严重的局限性 ②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 ③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 ④生产中有了许多发现和发明 思考:改良的蒸汽机有什么优势?
必要性 可能性
第13课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1、背景 2、标志: 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1、发展概况
2、影响
△电的发明和广泛使用, 影响广泛而又巨大, 下列表述,
D A.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更好的新能源 , 使人类进
错误的是( )
入电气时代
B.使资产阶级实力日益壮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C.使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促成了垄断组织的形成 D.使世界各地联系更加密切,使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最终
第13课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1、背景 2、标志: 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对工业革命的最大贡献是( A.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 B.促进了英国重工业的发展
C
)
C.使机械化生产突破了自然条件限制, 能广泛应用于工业
D.标志着英国手工工场时代的结束
第13课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
机器被安装在一排2.75米高的金属柜里,占地面积为 170平方米左右,总重量达到30吨。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第13课
一、蒸汽时代到来 二、电气革命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三、信息技术
1、发展 2、影响
①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
②可以帮助传统产业提高管理水平,扩大购销市场 ③改变了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方式 ④给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信息泛滥、 网络犯罪、网络安全等,容易使青少年沉迷网上虚拟世
1、背景 2、标志: 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3、影响:
这是19世纪 英国一个欣欣向 荣的新兴工业城 市,它曾经是宁 静的农村,但蒸 汽机和工厂的出 现,使它变得浓 烟蔽日,臭水横 流。
第13课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 二、电气革命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1、发展概况
(1)理论前提:1831年法拉第发明电磁感应现象 (2)技术突破: 1867年,德意志科学家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1873年,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1、背景 2、标志: 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3、影响:
B A.解决了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下列对蒸汽机发明的影响的表述,错误的是( B.使手工工场变成机器工厂,并出现了垄断组织
)
C.改变了工业布局,形成许多工业城市,促进了工业化
D.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使世界各地联系更加密切
1、发展 2、影响
B ①邮政局信件传递业务量锐减
△互联网带来的问题有(
) ②垃圾信息 C.③④ D.①②④
③网络恶搞
A.①②③④
④网络犯罪
B.②③④
△本课知识网络
英国 资产阶级革命 取得胜利——政治前提 条件 发现和发明 ——科技基础 生产中有了许多 蒸 汽 标志: 蒸汽机 的广泛使用(19世纪三四十年代) 时 动力 , 使人类进入 蒸汽 时代 解决了工业发展的 代 影响 改变了工业 布局 , 形成许多 工业 城市, 促进了工业化 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使世界各地联系 更加密切 电磁感应 现象, 为发电机研制奠定理论基础 奠基: 法拉第发现 电 气 生产和生活有了更好的 能源 , 人类进入 电气 时代 革 日益壮大 ,开始确立对 世界 的统治 资产阶级实力 命 影响 企业规模越来越大, 垄断 组织开始形成 信 息 技 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