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丝绸之路沿线重要港口区位优势度评估
广西区位优势

广西区位优势广西位于中国南部偏西地带,地处东南亚与南亚之间,靠近海南、越南、老挝、缅甸、印度等国家和地区,与中国大陆其他地区也保持了密切的联系。
广西既是“西南大开发”的重点区域之一,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多元化的区位优势使广西具有独特的发展优势,在经济、商贸、旅游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首先,广西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
广西南接东南亚,北毗泛珠三角,与中国的华南、华东、华中地区以及西南边疆区域联系紧密,形成了一个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
广西在地理位置上,可以利用其陆地与海洋的双重优势,实现中国内陆地区与东南亚的贸易往来,并且可以借助东盟自贸区,使得广西企业进入东南亚市场更加方便快捷。
同时,作为中国重要的沿海地区之一,广西的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发达,港口数量多、规模大,配合海陆联运的优势,形成了良好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条件。
其次,广西拥有丰富的电力资源。
广西境内持续多年都有充足的水电资源,同时还有丰富的火电资源和多种新能源资源,如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等。
这些资源的优势,使广西在工业、农业等生产领域具有巨大优势,可以帮助广西加强经济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三,广西在其边境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境内矿产资源丰富,种类较为广泛,其中铝土矿、铁矿、锌矿、锰矿、钨矿等是广西矿产资源的主要矿种。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广西边境地区的矿产资源开采有望在新的一轮扩张周期中获得更为广泛的机遇。
最后,广西在文化和旅游资源方面也拥有独特的优势。
广西是著名的中国旅游胜地之一,是中国南部最具特色的旅游区域之一,也是中国南部的文化名片之一。
其悠久的历史,绚丽的风景以及丰富的文化资源,使广西拥有巨大的旅游潜力,在旅游业发展方面具有无限的发展前景。
同时,广西的民族文化资源也十分丰富,拥有众多独特的民俗习惯、传统音乐、演艺文化等,打造世界级的文化赛事活动成为广西的又一重要方向。
综上所述,广西的区位优势显著,其地处南海经济区和环太平洋经济带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宁波港的优势

宁波港的优势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的今天,港口作为全球运输网络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是对外贸易进出口货物的集散中心,是国际物流供应链的重要环节。
宁波不仅是中国的重要港口之一,更是连接世界的重要枢纽。
宁波港位于中国海岸线的中段,自唐朝以来就是南北物资的重要中转站。
在南宋至开埠初期,宁波港都是江南第一大港,并在对外贸易,尤其是在对日本、朝鲜的贸易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现今,宁波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宁波经济的发展便与港口密切相关。
宁波港的前身是宁波港务局。
宁波港由北仑港区、镇海港区、宁波港区、大榭港区、穿山港区组成,是一个集内河港、河口港和海港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的现代化深水大港。
现有生产性泊位309座,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60座。
最大的有25万吨级原油码头,20万吨级 (9可兼靠30万吨船)的卸矿码头,第六代国际集装箱专用泊位以及5万吨级液体化工专用泊位;已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通航。
2012年3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开放宁波港梅山港区。
2013年,宁波舟山组合港全年货物吞吐量达到8.09亿吨,超越上海港,位居世界第一。
2014年度宁波舟山港实现货物总吞吐量8.73亿吨,牢牢占据货物总吞吐量世界第一大港的宝座。
宁波港口条件得天独厚,地理位置优越,集疏运网络发达,宁波舟山港拥有穿山、梅山港区两大“千万箱级”单体集装箱码头。
以下是宁波港的具体优势分析:1、地理区位和形态优势宁波位于中国东部的黄金海岸线上,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临东海,南接台州,北临杭州湾,西与绍兴相邻。
这样的地理位置,赋予了宁波得天独厚的优势。
首先,宁波港距离国际主航道仅百余海里,使得大型船舶能够轻松进出港口,大大提高了港口的运输效率。
其次,宁波港腹地广阔,覆盖了长三角地区以及更远的内陆地区,为港口提供了丰富的货源。
此外,宁波港还拥有天然深水良港——北仑港,这使得宁波港在接卸大型集装箱船和散货船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国际陆港区位优势分析

国际陆港区位优势分析中国加入WT以来,利用世贸规则不断加强贸易发展,展望中国外贸发展整体呈现稳中向好的趋势发展,随着一带一路的战略规划,西部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一带一路国际丝绸经济带也随之建成,2018年,我国将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动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扩大集装箱铁水联运示范,推进江海直达运输。
持续推进无车承运人试点,支持平台型物流企业和企业联盟发展。
推进交通强国、贸易强国、科技强国建设。
同时,“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长江经济带建设、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的叠加为我国陆港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支持。
我国陆港发展即将进入快车道。
承接东西部产业转移、链接国家物流大通道的平台。
陆港也是沿海港口在内陆经济中心城市的支线港口和现代物流的操作平台,为内陆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方便快捷的国际港口服务。
作为内陆经济和城市发展的驿站,在一带一路的发展连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是内陆城市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交流发展的必经之路,关键词:陆港;国际陆港;陆港建设;1. 全球陆港的发展建设背景(1)陆港的定义国际陆港定义是设在内陆经济中心城市铁路、公路交汇处,便于货物装卸、暂存的车站,是依照有关国际运输法规、条约和惯例设立对外开放的国际商港。
陆港也是沿海港口在内陆经济中心城市的支线港口和现代物流的操作平台,为内陆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方便快捷的国际港口服务。
(2)陆港与海港的对比优势分析1. 运输优势分析(1)政策优势我国陆港建设相对较晚,受铁路网设施影响较大,随着我国基础设施的完善,和高铁线路的完善,陆港运输作为当前推动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陆港运输也成为时效性发展的时代标杆。
(2)运输特点优势陆港运输成本相对海港运输成本较高,因为陆港运输运输量对于海港运输运输量相对较少,单件商品成本高。
运输成本高。
陆港运输受制环境制约因素影响小,2. 运输时间成本陆港运输时间相对较快,海港运输时间相对较久。
不会因为台风海浪等因素制约。
广东参与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优势和作用

-14-新经济 NEW ECONOMY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同志们,大家上午好!今天由广东省社科院、广东省社科联共同举办的广东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理论研讨会在这里隆重举行。
这次会议是广东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推动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一次学术盛会。
借此机会我谨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对我们这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同时也对筹备这次会议付出辛勤劳动的广东省社科院、社科联表示感谢。
下面我仅几点个人意见,供大家参考:第一,要充分认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战略意义。
去年十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东盟国家时提出,与东南亚国家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战略部署。
这是党中央应对全球和亚太战略格局新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着眼培育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的一个重广东参与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优势和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秘书长 晋保平这次会议是广东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推动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一次学术盛会。
晋保平专辑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NOV 2014大战略决策。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的谋划发展,突破资源、能源的瓶颈限制,推动发展转型升级,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一个非常重大的课题。
一、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对于推动新一轮对外开放,打造海上经济大通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这一战略有助于促进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拓展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有助于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协调陆上、海上两大区域,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有助于把全民深化改革和对外扩大开放紧密结合起来,以开放促转型和发展,对全面深化改革拓展战略路径。
热点试题(一带一路相关综合题)

一、2015年上海市静安区高考地理一模试题习近平主席在最近APIC的讲话中指出,“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
无论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还是应对危机、加快调整,许多沿线国家同我国有着共同利益。
历史上,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就是我国同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欧洲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
综合分析“一带一路”建设对我国资源、交通、工业、农业、商贸、文化等的影响。
一、参考答案:资源:和沿线国家形成资源互补,沿着“一带一路”进行资源的全球配置;增加中国的资源能源安全。
交通:将东北亚与东南亚通过中国大陆高铁网便捷的沟通在一起,真正形成亚洲地区南北向的交通大通道。
“一带”主要是从通路着手,通路所推进的地区基础设施薄弱,提升空间更大,其对接的是西部广阔的腹地,将在交通设施建设和油气管道建设上发力。
或“一路”在国内,特别是一旦上海自贸区试验成功后,就可以以上海(含宁波舟山)和泉州湄洲湾港的超级深水港为依托建设国际中转港,真正带动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首先着手的必将是通路、通航工业:在中国国内近年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形势下,中国和中亚乃至向西更多国家的工业合作也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
而中国的发展经验和成果,可以为中亚等各国借鉴。
公路、铁路、油气管道、网络通信设施等不断修建,中国过剩的工业产能能得到有效利用。
建立健全合作机制,为双方企业创造更多合作机会。
农业:深化与农业资源丰富的沿线国家农业种植和畜牧业养殖合作;增加农、林、渔产品的进出口及农业技术交流。
商贸:与沿线更多国家和地区发展自由贸易关系,逐步形成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如上海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掌控国际贸易主导权,定价权和资源配置权。
宜加强与沿线各国贸易投资促进机构、行业协会、进出口商会的交流合作。
文化:扩大人文合作领域,促进民间交流合作,为深化合作夯实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
提升港口群整体竞争力的策略研究--腹地地缘的战略优势

提升港口群整体竞争力的策略研究--腹地地缘的战略优势提升港口群整体竞争力的策略研究--腹地地缘的战略优势摘要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港口群的重要性日益突显,港口作为国际贸易的节点,其腹地地缘的战略优势成为港口群整体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以腹地地缘的战略优势为切入点,探讨了提升港口群整体竞争力的策略研究。
首先,阐述了腹地地缘的战略优势的内涵和意义,分析了其在港口群的整体竞争力中的作用。
然后,从市场需求、技术革新、支持三个方面,提出了多元化支持腹地地缘的战略优势的策略措施:扶持物流企业的发展,加强产业链合作,拓宽海洋交通网络,提高港口服务水平,优化外贸环境等。
最后,结合具体地理环境和目前国内外港口群的发展现状,以青岛港为例,分析了如何在腹地地缘中发挥战略优势,增强港口群的整体竞争力。
关键词:港口群、腹地地缘、战略优势、整体竞争力、策略研究AbstractWith the deepening of globalization, the importance of port clusters is increasingly prominent. As a nod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the strategic advantage of thehinterland geography of port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overall competitiveness of port clusters. Based on the strategic advantage of hinterland geography,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strategy research of improving the overall competitiveness of port clusters. Firstly, the connotation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trategic advantage of hinterland geography are expounded, and its role in the overall competitiveness of port clusters is analyzed. Then, from theaspects of market dem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policy support, multiple strategies for supporting the strategic advantage of hinterland geography are proposed, such as supporting the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enterprises, strengthening industry chain cooperation, expanding maritime transportation network, improving port services level, optimizing foreign trade policy environment, etc. Finally, combining with the specific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tatu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port clusters, this paper takes Qingdao port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how to play the strategic advantage in the hinterland geography and enhance the overall competitiveness of port clusters.Keywords: port cluster, hinterland geography, strategic advantage, overall competitiveness, strategy research一、引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大和深化,港口群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国际贸易节点,正处于新的发展期。
关于依托南沙港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可行性研究

关于依托南沙港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可行性研究一南沙新区发展现状南沙新区地处珠三角地理几何中心,东临狮子洋与东莞市隔洋相望,西隔洪奇沥水道与中山市相对,北依沙湾水道与番禺区相邻,南滨珠江入海口,距香港38海里、距澳门41海里,是广州通向海洋的通道,也是连接珠江口两岸城市群和港澳地区的重要枢纽性节点。
以南沙为中心,方圆100公里范围内覆盖珠三角九大城市和五大国际机场,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全区面积803平方公里,总人口72万人,下辖六镇三街,即万顷沙镇、黄阁镇、横沥镇、东涌镇、大岗镇、榄核镇、南沙街、珠江街和龙穴街。
2012年9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并批准番禺的东涌、大岗、榄核三镇划入南沙区。
2014年12月,国务院决定设立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
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南沙新区片区规划面积60平方公里,含7个功能区块,分别是:海港区块、明珠湾起步区区块、南沙枢纽区块、庆盛枢纽区块、南沙湾区块、蕉门河中心区区块和万顷沙保税港加工制造业区块。
南沙集国家新区、自贸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港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广东省实施CEPA先行先试综合示范区功能于一体。
产业基础坚实,是国家三大造船基地之一、国家汽车和零部件制造及出口基地、珠三角核电装备制造业基地。
与港澳合作紧密、地缘相近、语言相通、商缘相连,已建成一批国家级科研平台和高端示范项目。
2013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08亿元,同比增长12.5%;固定资产投资251亿元,同比增长3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2.58亿元,同比增长13.9%。
二南沙港区发展现状南沙港区位于广州市最南端的龙穴岛,地处珠江三角洲的几何中心,方圆60公里覆盖广州、深圳、珠海等14个大中城市,方圆100公里内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网罗其中,是珠江三角洲西部唯一的深水码头,是广佛经济圈和珠江三角洲西翼城市群通向海洋的必由之路,区位优势明显,集疏运体系完善,内陆辐射能力强大。
基于自贸港战略的海南港口产业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于自贸港战略的海南港口产业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作者:邓春黄景贵黄一鹤来源:《企业科技与发展》2021年第09期【关键词】海南自贸港;港口;现状;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F8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21)09-0014-041 港口发展现状1.1 港口基础设施现状1.1.1 港口生产性泊位截至2020年末,海南省沿海已经开发利用港口岸线约48 km,约占全省岸线的2%。
2019年末,海南分港口码头泊位情况详见表1。
乌场港受航道淤积影响,货运功能未能实现,故不计入该表中。
2019年,海南省港口共完成货物吞吐量19 839万t,其中集装箱吞吐量为268万TEU,共计4 988万t,滚装汽车吞吐量为508万辆,共计6 345万t,旅客吞吐量为1 526万人次。
海南港口货物吞吐量主要集中在北部海口港,2019年海口港实际完成货物吞吐量12 447万t,占全省港口总量的 62.7%,西部洋浦、八所两港货物吞吐量合计占全省总量的32.9%。
目前,全省集装箱和公共散杂货泊位年实际吞吐量超过年设计通过能力,处于超负荷运作[1]。
1.1.2 邮轮游艇码头(1)邮轮码头。
海南目前有2个邮轮码头:一是三亚凤凰岛国际邮轮港(母港)码头,一期拥有1个8万t级泊位,配套1万m2的客运联检楼;二期建有2个15万t级泊位(码头结构按可停靠22.5万t级豪华邮轮预留),配套一个临时联检长廊。
二是海口秀英港临时邮轮泊位(20号泊位),配套一个简易口岸联检设施,可停靠5万t级邮轮。
除此之外,儋州海花岛邮轮港已完成填海工程,后续建设正在推进中。
(2)游艇码头。
目前,海南共建成游艇码头14个,泊位1 826个,主要分布在三亚、海口、陵水、万宁和文昌等市县。
在建或拟建码头13个,泊位约1 900个。
对外开放的游艇码头如下:三亚鸿洲国际游艇码头2010年9月对境外游艇开放,系海南省第一个游艇开放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