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同水的温度随时间推移而下降温度不同的相关数据进行解释
传热学_-常考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热阻:反映阻止热量传递的能力的综合参量。
肋效率:征肋片散热的有效程度。
肋片的实际散热量与其整个肋片都处于肋基温度下得散热量之比。
接触热阻:在未接触的界面之间的间隙常常充满了空气,与两个固体便面完全接触相比,增加了附加的传递阻力,称为接触热阻。
换热器的污垢热阻:换热器在运行中积起的垢层的导热阻力,它所表现出来的一个当量的热阻值。
491导热系数:物体中单位温度降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的导热量。
热边界层及厚度:在对流传热条件下,主流与壁面之间存在着温度差,在壁面附近的一个薄层内,流体温度在壁面的法线方向上发生剧烈的变化,而在此薄层之外,流体的温度梯度几乎为零,此薄层称为温度边界层.定性温度:定性温度为流体的平均温度。
汽化核心:加热表面能产生气泡的地点。
黑度:实际辐射力E和同温度下黑体的辐射力Eb之比黑体指能吸收投入到其表面上的所有热辐射能量的物体。
灰体:对于各种波长的电磁波的吸收系数为常数且与波长无关的物体,其吸收系数介于0与1之间的物体。
有效辐射:有效辐射是指单位时间内离开表面单位面积的总辐射能,记为J。
投射辐射:单位时间内从外界投入到物体的单位表面积上的总辐射能。
重辐射面:表面温度未定而净辐射传热量为零的表面。
简单逆流式换热器:定向辐射强度:从黑体单位可见面积发射出去的落到空间任意方向的单位立体角中的能量,称为定向辐射强度。
膜状凝结:如果凝结液体很好地润湿壁面,它就在壁面上铺展成膜,这种凝结形式就称为膜状凝结。
珠状凝结:当凝结液体不能很好地润湿壁面时,凝结液体在壁面上形成以个个的小液珠,称为珠状凝结。
热扩散率:定义式为a=λ/ρc,它表示物体在加热或冷却中,温度趋于均匀一致的能力。
这个综合物性参数对稳态导热没有影响,但是在非稳态导热过程中,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
定向辐射强度:指垂直于辐射方向的物体单位表面积在单位时间、单位立体角内向外发射出的辐射能量。
是一表征物体表面沿不同方向发射能量的强弱的物理量。
开水冷却过程中水温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1.引言在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开水冷却这一过程。
从煮开的沸腾状态到变凉的温水状态,水温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下降。
那么,开水冷却过程中水温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是怎样的呢?本文将从物理学角度,深入探讨开水冷却过程中水温的变化规律。
2.开水冷却的物理过程开水冷却的过程属于传热过程的范畴。
当离开热源后,水分子就会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来失去热量,从而冷却下来。
在这一过程中,水温随着时间的变化呈现出特定的曲线形态。
3.水温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一般而言,开水冷却过程中水温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呈现出指数下降的趋势。
开始时,水温下降得较快,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下降速度逐渐变缓,最终趋于稳定。
4.物理学原理解析这一变化规律背后的物理学原理是非常有趣的。
在水温高的初始阶段,水分子内部的热运动更加剧烈,因此失去的热量也更多,水温下降得较快。
随着时间的推移,水分子逐渐平静下来,热运动减弱,导致水温下降速度变缓。
当达到与周围环境平衡时,水温趋于稳定。
5.个人观点和理解从物理学角度分析开水冷却过程中水温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让我对热传导和分子动力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也让我对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有了更加理性的理解。
如此看来,物理学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对此我们应该保持关注和好奇心。
6.总结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深入剖析了开水冷却过程中水温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的规律,从物理学角度解释了这一现象所蕴含的原理。
相信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们对于这一现象已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对物理学有了更深的认识。
通过本文的撰写,贡献了解深度和广度兼具的中文文章,并按要求对开水冷却的过程进行了全面评估。
文章采用了从简到繁的方式探讨主题,并在其中多次提及了指定的主题文字。
文章内容包含总结和回顾性的内容,共享了个人观点和理解。
按照知识的文章格式进行撰写,并且文章字数大于3000字。
,本文将继续深入探讨开水冷却过程中涉及的物理学知识,以及如何利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热水在变凉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

热水在变凉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热水在变凉过程中,其温度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逐渐下降。
这一过程是由于热水与周围环境的热交换而引起的。
在这个过程中,热水会释放热量,使其温度逐渐降低,直到与环境温度达到平衡。
这涉及到热传导、对流和辐射等热传递方式的作用。
一般来说,当热水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时,热水会向周围环境释放热量,使其温度逐渐下降。
而当热水温度与环境温度趋于一致时,热交换将停止,此时热水和周围环境的温度将保持恒定。
在热水变凉的过程中,其温度的变化规律可以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记录。
下面我们将通过实验来探讨热水在变凉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热水、水壶、温度计、计时器等。
2. 实验方法:(1) 将水壶中的水煮沸,使其温度升至100℃左右,然后将其倒入一个绝热容器中。
(2) 使用温度计记录热水的初始温度,然后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继续记录热水的温度变化。
(3) 记录实验开始后每隔一定时间间隔内热水的温度,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4) 观察热水温度的变化规律,并汇总数据进行分析。
实验结果和分析:在进行实验观测时,我们发现热水的温度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下降。
具体来说,热水的温度开始时下降较快,随后下降速度逐渐减慢,最终趋于稳定。
这一变化规律可以用指数函数来描述。
根据热力学原理,热水的温度下降符合指数衰减规律。
指数衰减函数的一般形式为:T(t) = T0 * exp(-kt)其中T(t)表示时间t时刻热水的温度,T0为初始温度,k为衰减常数,exp(-kt)为指数函数。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到的指数衰减函数表达式可以描述热水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可用来预测热水在未来时间内的温度变化。
在实验中,我们还可以观察到热水温度变化过程中的其他特点。
比如, temperature当热水的温度高于周围环境温度时,热水会向周围环境释放热量,使其温度逐渐下降;而当热水的温度接近周围环境温度时,热交换将趋于平衡,热水的温度变化速度将减缓。
水加热过程中水的变化记录表

水加热过程中水的变化记录表一、分子运动的变化:在水加热过程中,水分子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初始时,水分子在低温下相对静止,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强,分子之间的距离较近。
随着温度的升高,水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弱。
当温度达到水的沸点时,水分子的动能达到最大值,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几乎消失,分子运动更加剧烈。
二、温度的变化:在加热过程中,水的温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升高。
当加热开始时,水的温度与环境温度相等,随着加热的进行,水的温度逐渐上升。
在水加热到100摄氏度时,水开始沸腾,此时的温度保持不变,直到水完全转化为水蒸气。
所以,可以看出温度在加热过程中是一个关键的指标,它反映了水分子的平均动能。
三、物态的变化:在加热过程中,水会经历物态的变化。
水的物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
初始时,水处于液态,随着温度的升高,水会发生相变,转化为气态。
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当水温度超过100摄氏度时,水开始沸腾,逐渐转化为水蒸气。
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它具有较大的体积和较快的分子运动速度。
四、能量的变化:在加热过程中,能量的转移和转化是不可忽视的。
当我们给水加热时,所加的热量被水分子吸收,使其平均动能增加。
水分子吸收的热量可以用来克服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使水分子脱离液态,转化为气态。
这个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被称为潜热。
五、其他变化:除了以上几个方面的变化,还有一些其他的变化也值得我们关注。
例如,在加热过程中,水的体积会逐渐膨胀,这是因为水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分子间距增大导致的结果。
此外,加热过程中水的密度也会发生变化,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水在加热过程中经历了分子运动的变化、温度的变化、物态的变化以及能量的变化等多个方面的变化。
这些变化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水在加热过程中的性质和行为。
加热过程中水的变化记录表不仅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水的性质,也为我们研究其他物质的变化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2020-2021学年江苏省八年级物理(苏科版)上册期末复习:第2章《物态变化》习题精选(1)

2020-2021学年江苏省八年级物理(苏科版)上册期末复习:第2章《物态变化》习题精选(1)一.选择题(共9小题)1.(2020春•门头沟区期末)下列措施中,为了使蒸发变快的是()A.用电吹风吹干头发B.给墨水瓶加盖C.将新鲜蔬菜存放在保鲜袋里D.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2.(2019秋•溧阳市期末)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衣柜里樟脑丸的不断减少是汽化现象,该过程吸热B.冰箱冷冻室内壁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该过程吸热C.夏天,雪糕周围冒“白气”是液化现象,该过程放热D.冬天,家里的窗户玻璃常常变模糊,这主要是屋外的水蒸气液化或凝华所致3.(2019秋•金湖县期末)从图象中获得有效信息,是我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应培养的能力之一。
如图是海波的熔化图象,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A.海波的沸点是48℃B.海波在BC段吸收了热量C.海波在CD段是气体D.海波是非晶体4.(2019秋•射阳县期末)兴趣小组同学做了如下两个实验,实验1:在试管内滴入少许酒精,在试管口紧套一个压瘪的气球(如图),把试管压入开水中,静置时间t,发现气球膨胀,直径约20cm;实验2:试管中不放酒精,压瘪气球并将其紧套在试管口,把试管压入开水中,静置相同时间,发现气球膨胀,直径约5cm,对于以上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只做实验1就可以说明酒精汽化使气球膨胀B.只做实验2就可以说明空气遇热会膨胀C.对比实验1和2可知,使气球膨胀的主要原因是酒精汽化D.两次实验最后取出试管充分冷却,都可以发现气球变瘪5.(2019秋•建邺区期末)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A.水的沸点低于或高于100℃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C.在标准大气压下,﹣5℃的冰块放在足量的0℃的水中会熔化D.湿衣服放在温度低的地方比放在温度高的地方干得快6.(2019秋•常州期末)下列各现象中,能够说明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得越快的是()A.同样擦在两只手上的酒精,用嘴吹其中一只手、这只手上的酒精干得快B.喷洒在阳光下的水比放在屋内瓶中的水干得快C.同样的酒精,倒在碟子里比装在瓶子里干得快D.同样的容器装有等量的水放在同处,其中盛60℃的水比30℃的水干得快7.(2019秋•江都区期末)“糖塑”是扬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冰雪融水与时间的关系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冰雪融水与时间的关系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内容:冰雪融水是指冰雪在受热作用下转化为水的过程,在自然界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时间作为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影响着冰雪融水的过程和水循环的规律。
本文将探讨冰雪融水与时间的关系,分析时间对冰雪融水过程的影响,探讨时间与水循环之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深入探讨这一关系式,可以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自然界中的水资源,促进生态平衡的发展。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将对冰雪融水与时间的关系进行概述,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在正文部分,将深入探讨冰雪融水的过程,分析时间对冰雪融水的影响,并探讨时间与水的循环关系。
在结论部分,将总结研究的主要内容,探讨冰雪融水与时间的关系的意义与启示,并展望未来研究的方向。
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旨在全面展示冰雪融水与时间的关系,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冰雪融水与时间的关系,以及时间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
通过研究冰雪融水的过程和时间因素的作用,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气候变化和水资源管理中时间因素的重要性。
同时,通过展示时间与冰雪融水之间的关系,可以启发我们对自然界中更加广泛和复杂的时间与环境关系的思考。
通过对此问题的研究,我们可以为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和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可以为未来的环境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
2.正文2.1 冰雪融水的过程冰雪融水是一种自然现象,通常发生在气温升高的情况下。
在寒冷的天气中,水以固态形式存在,形成冰雪。
当气温上升时,冰雪开始融化,转化为液态水。
融水的过程主要受到温度的影响。
随着温度的升高,冰雪结构逐渐变薄,分子之间的结合力减弱,导致冰雪逐渐融化。
融水过程中释放的热量也有助于加速融化速度。
在融水过程中,冰雪逐渐转化为水,然后流向低处或被土壤吸收。
这一过程也是水循环的一部分,将冰雪中的水转化为地表水或地下水资源。
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的区别例子

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的区别例子示例1: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是两种不同的关系类型,它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研究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和解释事件和现象。
相关关系是指两个或多个事件之间存在某种关联,即它们在某种程度上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一起变化。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其中一个事件是导致另一个事件发生的原因,而只是它们之间存在的关联性。
以下是相关关系的一些例子:1. 鸟类数量和树木数量的关系:如果一个地区的树木数量增加,鸟类数量也往往会增加。
这里存在相关关系,因为两者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出一定的相似变化,但并不能断定是树木增加导致了鸟类数量增加,或者是鸟类数量增加导致了树木增加。
2. 雨水和伞的销售量之间的关系:当天气预报中预测有雨时,人们往往倾向于购买伞。
这里存在相关关系,但我们不能简单地得出结论说伞的销售量增加是因为下雨。
因果关系则更加明确,指的是一个事件或现象是另一个事件或现象发生的原因或影响。
下面是一些因果关系的例子:1. 吸烟和肺癌的关系:吸烟是导致大部分肺癌病例的主要原因。
人们通过大量的研究得出了这个因果关系,并且有很多科学证据来支持这一点。
2. 噪音和睡眠质量之间的关系:噪音污染可以导致人们的睡眠质量下降。
这里存在因果关系,因为噪音的存在被认为是人们睡眠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总结起来,相关关系指的是两个或多个事件之间的关联性,它们在某种程度上同时发生或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相似的变化。
而因果关系则是描述一个事件是另一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或影响。
理解这两种关系的区别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分析和解释事件和现象。
示例2: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是两种经常被提及的关系类型。
虽然它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但很多人并不清楚它们之间的区别。
本文旨在通过提供一些例子来解释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之间的差异。
相关关系意味着两个或多个事件或变量之间存在某种连接或联系。
这意味着当一个事件或变量发生或改变时,另一个事件或变量也可能发生或改变。
水的冷却实验实验报告

水的冷却实验实验报告水的冷却实验实验报告引言:水的冷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象之一。
无论是热水壶中的热水,还是洗澡后的躺在浴缸中的热水,都会逐渐冷却至室温。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测量水的温度变化,探究水的冷却规律,并分析影响水冷却速度的因素。
实验材料和方法:实验材料包括一个温度计、一杯热水、一张实验记录表。
实验方法如下:1. 用温度计测量热水的初始温度,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
2. 将温度计放入杯中的热水中,并记录每隔一分钟的水温。
3. 持续记录水温直至水温降至室温。
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记录了水温每隔一分钟的变化,并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实验讨论: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水的冷却速度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慢。
在实验的前几分钟,水的温度下降较快,但随着时间的增长,温度的下降速度逐渐减缓。
这是因为水分子的热运动逐渐减弱,导致热量的传导变慢。
2. 水的初始温度对冷却速度有一定影响。
我们可以观察到,初始温度较高的水,在相同时间内的温度下降幅度更大。
这是因为初始温度较高的水含有更多的热能,故在相同时间内释放更多的热量,导致温度下降更快。
3. 环境温度对水的冷却速度有显著影响。
我们可以通过比较不同环境温度下水的冷却速度来观察到这一点。
在较低的环境温度下,水的冷却速度更快,因为环境温度低会加快水分子与周围空气分子的热交换。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到水的冷却速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时间、初始温度和环境温度。
水的冷却速度随时间的推移而减慢,并且初始温度较高的水冷却速度更快。
此外,较低的环境温度也会加快水的冷却速度。
实验的局限性:虽然本次实验得出了一些有趣的结论,但我们也要意识到实验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实验中我们只考虑了水的冷却速度,而未对其他液体进行比较。
其次,我们没有考虑其他因素对水的冷却速度的影响,如水的容器材质等。
因此,在进一步研究水的冷却速度时,我们需要综合考虑更多的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不同水的温度随时间推移而下降温度不同的相关数据进行解释
这是教科版三下《测量水的温度》一课中,连续测量10分钟内四杯不同水温的水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水温变化。
以下就是一组学生测得的数据。
三年级学生根据以上数据能发现自来水温度不会发生变化,另外三杯水温度都下降了,再进一步学生就很难发现了。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分析数据,我采用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分发一张坐标图,让学生把每个数据在图上画一个点,再把每一种温度的水各点温度连起来,完成“折线图”,教师进行巡视,帮助学生完成数据分析。
通过这种直观的方法,帮助学生发现规律。
通过折线图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学生能清楚的看到水在自然降温时的一般规律:温差越大,降温幅度越大,温度越高,温度下降得越快。
附:折线图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2分钟4分钟6分钟8分钟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