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灾工作明白卡及防灾避险明白卡
防灾减灾明白卡模板

防灾减灾明白卡模板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防灾减灾明白卡模板防灾减灾是人们在面对各种自然灾害时应该具备的重要知识和技能。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防灾减灾知识,我们制作了以下的防灾减灾明白卡模板,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在灾害来临时做好准备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地震防灾减灾明白卡1. 地震前的预防措施- 安全守则:在发生地震时,首先要保持镇定,寻找安全避难所,迅速躲到桌椅底下或墙角,保护头部。
- 安全体验:定期参加地震演练,掌握正确的避难姿势和逃生路线,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 地震中的应急措施- 安全逃生:在地震发生时,迅速逃离危险场所,避免滞留在易发生坍塌的区域。
- 紧急求助:尽量保持冷静,迅速向救援人员请求帮助,积极配合救援行动。
3. 地震后的处理方法- 安全检查:地震结束后及时检查建筑物损坏情况,切勿随意靠近裂缝或危险物品。
- 救援救治:及时向救援队伍报告受困情况,等待救援人员到来进行救援和医疗救治。
二、台风防灾减灾明白卡1. 台风前的防护措施- 信息关注:密切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台风预警信息,做好人员疏散和物资储备准备。
- 预防措施:清理屋外杂物、固定建筑物和设备,防止台风来临时被风吹倒或损坏。
2. 台风中的应急措施- 安全疏散:在台风来临时,及时疏散到安全地点,避免呆在危险区域。
- 应急救助:遇到险情时,保持镇静,迅速报警并向救援人员求助,尽量帮助他人脱险。
3. 台风后的处理方法- 安全清理:及时清理台风带来的杂物和残骸,避免造成二次伤害和交通拥堵。
- 人员疏散:台风过后可能会出现洪涝灾情,及时疏散受困人员,确保生命安全。
在面对各种自然灾害时,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掌握正确的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做好个人防护工作,保障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希望以上的防灾减灾明白卡模板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防灾减灾知识,保护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共同抵御自然灾害带来的风险,创造一个更加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第二篇示例:防灾减灾明白卡模板预防和减少灾害是每个人都应该重视的重要问题,因此我们可以制作一份防灾减灾明白卡模板,帮助大家了解如何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地质灾害防治应急预案

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地质灾害防治应急预案1 总则1.1 编制目的提高突发地质灾害应急能力,高效有序地做好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避免或最大程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1.2 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江苏省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连云港市地质灾害防治应急预案》和《连云港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有关规定,结合开发区实际,编制本预案。
1.3 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以人为本。
建立健全群测群防机制,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统一领导、分工负责。
在区党工委、管委会统一领导下,有关部门和街道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
(3)分级管理,属地为主。
建立健全按灾害级别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街道办事处为主的管理体制。
(4)快速反应、紧急处置。
不断完善应急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
1.4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处置开发区区域内所有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地质灾害。
2 分级标准地质灾害按危害程度和规模大小分为特大型(Ⅰ级)、大型(Ⅱ级)、中型(Ⅲ级)、小型(Ⅳ级)四级。
2.1 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Ⅰ级)(1)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0人以上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地质灾害险情;(2)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地质灾害灾情。
2.2 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Ⅱ级)(1)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500人以上、10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2)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
领导讲话稿之地质灾害会议讲话稿

地质灾害会议讲话稿【篇一:地质灾害防治电视电话会议讲话稿】强管理速出击保平安在全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大会上的讲话稿(雷波县国土资源局杨解平)尊敬的许州长、张局长、各位领导、各兄弟县同志们:2010年以来,在州局,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雷波局在县人大的法律监督、县政协的民主监督和新闻媒介、群众的日常监督下;在县级各部门和乡镇的大力支持下,以“强管理,速出击,保平安”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核心,立足于“抓隐患,防大灾”思路,积极防险避灾。
创新采取乡镇副科级领导包点制度,在群测群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0年全州成功避险35起灾害中,我县就有7起地质灾害成功避让(7.20兴达公司泥石流、7.23西宁镇泥石流、8.19谷米下坝泥石流等),避免了142户570名人员伤亡,地质灾害得到了有效的防控。
现将在工作中的一些经验汇报如下:一、创新“乡镇副科级领导干部包隐患点制度”。
在工作中,我局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
强化政府的管理和责任,特别是乡镇副科级领导干部的责任。
分管地质灾害的尼莫拉哈副县长与我们一道摸索出了“乡镇副科级领导干部包隐患点制度”,具体做法是:每个乡(镇)副科级以上的领导干部包一个或几个地质灾害隐患点,负责灾害信息的上传下达,负责组织所包隐患点干部群众的“五到位”、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地质灾害宣传培训;负责地质灾害避让演练;负责地质灾害来临时的应急救援和恢复重建。
同时包点干部必须确保信息传达迅速、及时;必须确保巡查排查到位;必须要有工作记录。
在地灾领导小组的明察暗访中如果存在弄虚作假,将实行全县通报,每通报一次扣目标考核5分,同时必须限期整改。
通报3次及以上将直接免职。
由于工作不踏实造成人员伤亡及经济重大损失,将直接对包点干部进行免职。
通过对该制度的探索和实践,强化了乡镇干部的领导和责任,最大限度的发挥了“群测群防”优势,雷波地质灾害防治走出了一条新路,今年我局将继续开展这一创新做法。
国土所地质灾害预防工作措施

为了最大限度的避开因地灾造成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我所依据年初与县局签定的目标责任书的要求,子细组织和实行了目标责任,严格按“四到位”和“八实行”的要求扎实开放了工作。一、基本状况*辖区共 22 个地质灾难点,其中*8 个,*11 个(*年 6 月 20 日新增回龙上场口滑坡),太平 2 个,都督 1 个。危重点 5 个,分别是*的*滑坡,* 的回龙上场口滑坡和取水口危岩。二、工作措施(一)、当地政府坚持地灾属地管理和群测群防原则,制定了“防灾方案”和“避险应急豫案”。(二)、实行了巡查人、监测责任人和详细监测人。(三)、实行了工作经费,给监测人一年 200 元的电话费。(四)、设立了警示标记牌。(五)、发放了防灾工作明白卡 110 份和避险明白卡 188 份。(六)、鞭策监测人做好监测记录,每半年检查一次(非汛期,监测人务必每月作一次监测记录;汛期务必至少每半月作一次监测记录;危重点依据需求作好监测记录)。(七)、坚持每年 3 月组织一次村社干部宣扬培训会。(八)、坚持年初和每季度一次大排查,每月一次巡查。(九)、坚持汛期 24 小时值班和通讯畅通制度。(十)、做到准时发觉灾难并上报确认。(十一)、坚持重大险情准时上报和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准时组织按预案疏散排险。通过扎实履职,确保了不因地质灾难造成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篇 2:社区自然灾难应急预案*社区自然灾难应急预案为有效防治我社区自然灾难,避开和减轻自然灾难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依据上级自然灾难防治方案的要求,结合我社区实际,制定本预案。一、社区基本状况*社区位于*街道办事入东 2 公里,辖区有企事业单位 8 个,4 个家属院落,2 个物业小区及 1 个城中村,另有学校 1 所,辖区共有常驻居民 2187 户,4000 余人。二、工作机构和职责1、应急领导小组:负责我社区自然灾难防治和应急工作指挥、组织、协调、监管。组长:*(社区主任)副组长:*(社区党支部书记)成员:*(副主任) *(委员) *(委员) *(委员)*下设办公室,负责社区自然灾难防治和应急工作日常管理工作 ,办公室主任由*兼任。2、职责分工:(1)组长:分管组织、指挥、协调本辖区自然灾难群测群防和突发性自然灾难各项应急处置工作;负责自然灾难灾情报告,在强降雨期间执行“零报告制度”,并负责向社区居民发布本预案。(2)副组长负责组织抢险小分队及其人员分工;组织自然灾难临灾抢险、排险。(3)成员负责发布本辖区地质灾难气象预警信息;负责地质灾难监测资料和地质灾难易发地段巡查资料的整理、汇总和上报工作。(4)小组组长:负责组织本辖区居民小组范围自然灾难点监测和自然灾难易发地段巡查;负责临灾时组织受威逼群众撤离;负责准时向应急工作组组长报告自然灾难灾情。(5)应急工作组其他成员:负责物质保障、灾民安置、救护和汛期值班等项工作。2、社区巡查小组:社区两委会、社区居民小组、社区志愿者组成社区巡查小组。二、防灾抢险1、自然灾难点监测、易发地段巡查防灾避险。2、预警及抢险救灾措施。当遇强降雨和上级自然灾难预警预报,即将加强自然灾难点监测、加强地质灾难易发地段巡查。发觉险情征兆,即将组织受影响群众撤离, 并准时上报。疏散安置地点务必在汛期前实际调查选点,确保安全。划定暂时危(wei)险区,在危(wei)险区边界设置境界,同时明确详细监测人。在强降雨过后,依据自然灾难点详细状况,实行修筑地表排水沟、埋实裂缝等简易管理措施。3、监测、巡查要求旱季每月监测、巡查一次。汛期 8 月 1 日― 10 月 15 日每 15 天巡查一次,若发觉监测自然灾难点有异样转变和暴雨天气先后 ,应增加观测次数,每日观测次数不少于 3 次,灾难体处快速异变状态的,应每 1-2 小时监测一次;易发地质灾难地段巡查不少于 2 次,并通知受影响社区居民加强观看、巡查,发觉险情即将报告。监测、巡查务必做好数据记录、归档。4、灾后处理灾情发生后,社区应急工作组将与上级部门一道做好灾区群众的思想工作,安定群众心情,并妥当安置受灾群众,准时组织灾区群众开放自救。三、保障措施1、组织到位。做到机构实行、组织实行、人员实行,不断把社区自然灾难防治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轨道。应急领导小组、应急工作组成员、抢险小分队成员、社区巡查小组成员于每年 3 月底前完成调查补充,修改本预案,并向社区居民发布。2、宣扬到位。向社区居民宣扬自然灾难防治的基本学问,发布本预案,充分生疏谨防自然灾难工作的艰难性、重要性,提高社区民有自我防范意识。3、措施到位。自然灾难点监测到位、易发自然灾难地段巡查到位; 汛期前组织对避险路线、暂时安置点进行勘查,并向社区居民发布。4、物质到位。每一个社区居民小组购雨衣、手电、应急灯(详细数量由社区组详细实际确定)等必备物质设备,并由俞厚祥保管。*社区2022 年 8 月 11 日篇 3: 自然灾难抢险救灾应急预案谨防自然灾难(主要包括旱涝灾难、气象灾难、地震灾难、地质灾难和重大生物灾难等)是关系全社会各行各业,涉及千家万户的一项重要工作,为规范紧急救助行为,提高紧急救助力气,快速、有序、高效地实施紧急救助,最大程度地削减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维护灾区社会稳定。。概况:*村隶属于*街道办事处,位于*区中心地带,地处石人山半山腰,是滑坡、岩崩的高危地带,加之民房是祖上留下的土木结构居多, 分散在两山一沟,信息、交通不便,旱涝灾难、气象灾难、地震灾难、地质灾难和重大生物灾难等给救助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 ,依据*街道办事处和上级相关部门的指导看法,结合本村实际状况,编制本村谨防自然灾难抢险救灾应急预案一、一、工作机构和职责1、应急领导小组:负责我村自然灾难防治和应急工作指挥、组织、协调、监管。组长:副组长:成员:下设办公室,负责地质灾难防治和应急工作日常管理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兼任。职责分工:(1)组长:分管组织、指挥、协调本村自然灾难群测群防和突发性自然灾难各项应急处置工作;负责自然灾难灾情报告,在强降雨期间执行“零报告制度”,并负责向村民发布本预案。(2)副组长负责组织抢险小分队及其人员分工;组织自然灾难临灾抢险、排险,抢险小分队由组员 (各村民小组长)组成。(3)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发布本村地质灾难气象预警信息;监督监测点监测人和地质灾难易发地段巡查人做好监测和巡查工作;负责地质灾难点监测资料和地质灾难易发地段巡查资料的整理、汇总和上报工作。(4)村民小组组长:负责组织本村民小组范围自然灾难点监测和自然灾难发地段巡查;负责临灾时组织受威逼群众撤离;负责准时向应急工作组组长报告自然灾难灾情。(5)应急工作组其他成员:负责物质保障、灾民安置、救护和汛期值班等项工作。2、村(组)两级巡查小组:村两委、村民小组长、基于民兵和受影响的村民分别组成村(组)级巡查小组。二、防灾抢险1、自然灾难点监测、易发地段巡查防灾避险2、预警及抢险救灾措施当遇强降雨和上级自然灾难预警预报,即将加强自然灾难点监测、加强地质灾难易发地段巡查。特殊是要加强房前屋后高陡边坡、房前屋后大于 25℃以上的地质斜坡、沟口及沟边低凹地带的巡查、排查。发觉险情征兆,即将组织受影响群众撤离,并准时上报。疏散安置地点务必在汛期前实际调查选点,确保安全。划定暂时危(wei)险区,在危(wei)险区边界设置境界,同时明确详细监测人。在强降雨过后,依据自然灾难点详细状况,实行修筑地表排水沟、埋实裂缝等简易管理措施。3、监测、巡查要求旱季每月监测、巡查一次。汛期 5 月 1 日―7 月 15 日每 15 天量测、巡查一次,若发觉监测自然灾难点有异样转变和暴雨天气先后 ,应加密观测次数,每日观测次数不少于 3 次,灾难体处快速异变状态的,应每 1-2 小时监测一次;易发地质灾难地段巡查不少于 2 次,并通知受影响村民加强观看、巡查,发觉险情即将报告。监测、巡查务必做好数据记录、归档。4、灾后处理灾情发生后,村应急工作组将与上级部门一道做好灾区群众的思想工作,安定群众心情,并妥当安置受灾群众,准时组织灾区群众开放自救。三、保障措施1、组织到位。做到机构实行、组织实行、人员实行,不断把村自然灾难防治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轨道。应急领导小组、应急工作组成员、抢险小分队成员、村(组)两级巡查小组成员于每年 3 月底前完成调查补充,修改本预案,并向村民发布。2、宣扬到位。向村民宣扬自然灾难防治的基本学问 ,发布本预案 , 充分生疏谨防自然灾难工作的艰难性、重要性,提高村民有自我防范意识。3、措施到位。自然灾难点“防灾工作明白卡”、“防灾避险明白卡”填制发放到位; 自然灾难点监测到位、易发自然灾难地段巡查到位; 汛期前组织对避险路线、暂时安置点进行勘查,并向村民发布。4、物质到位。每一个村民小组购置相应的应急救援物资设备(详细数量由村组详细实际确定)等必备物质设备,并由黄早平保管。四、灾后自救:灾情稳定后,由村两委组织开放灾后自救工作,内容包括:灾民安置、疫情防控、复原生活生产秩序等。五、灾情采集上报:在开放抢险救灾的同时,各片救灾负责人要准时将灾情状况和抢险救灾状况准时反馈到村值班室 ,由*快速上报牌楼街道办事处和上级相关部门。。
地质灾害预防治理意见

地质灾害预防治理意见一、年全市地质灾害概况年,全市共发生地质灾害和险情3处,涉及7户33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0万元。
因灾搬迁1户5人,发放地质灾害工作明白卡65张,避险明白卡150张,组织开展群众防灾减灾避险演练2次,狠抓了各项制度的落实,确保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二、地质灾害预测降雨是多数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诱因之一。
根据气象部门预报资料分析,预计今年5至10月仍是汛期,总雨量可能偏多,有涝重于旱的趋势,主汛期为6至8月份,梅雨比年、年明显,特别是在日降雨量达暴雨级或连续3天以上时,容易诱发以山体斜坡、公路边坡为主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相关部门要紧密结合气象预报资料进行分析和决策,充分利用气象预报指导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特别注意短时特大暴雨引发的各类地质灾害。
我市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监测点涉及4个镇、65个行政村(地质灾害隐患点65处),主要地质灾害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三、地质灾害防治原则、目标及任务(一)防治原则。
遵循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分级管理、属地为主,依法管理、快速反应,监测避让与勘查治理相结合的原则,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高度的政治和社会责任感,确保地质灾害险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防治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法律法规,切实履行地质灾害防治职责;进一步完善并落实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预案编制和快速反应等制度,对每个监测点都要落实具体监测责任人,确保全市地质灾害监测点不发生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
(三)防治任务。
1、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
各镇街道、村要根据近年来地质灾害应急调查、专项地质灾害排查清理情况,进一步完善镇街道、村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通过签订管理目标责任书和发放防灾明白卡等形式,将群测群防工作具体落实到镇街道、村和责任人。
推行规范化、制度化与科学化管理,统一监测要求,建立健全监测记录档案。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通知(2014年修订)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通知(2014年修订)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6.09•【字号】苏政办发[2014]44号•【施行日期】2014.06.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矿产资源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通知(苏政办发[2014]44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修订后的《江苏省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06年7月10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江苏省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同时废止。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4年6月9日江苏省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目录1 总则1.1 编制目的1.2 编制依据1.3 适用范围1.4 工作原则2 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2.1 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2.2 办事机构及职责2.3 成员单位及职责2.4 专业应急队伍及职责3 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分级3.1 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Ⅰ级)3.2 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Ⅱ级)3.3 中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Ⅲ级)3.4 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Ⅳ级)4 预防和预警4.1 预防措施4.2 监测与预警5 应急处置5.1 地质灾害速报5.2 先期处置5.3 分级响应5.4 损失评估5.5 应急结束6 应急保障6.1 应急平台保障6.2 应急队伍保障6.3 应急资金保障6.4 应急物资保障6.5 技术保障6.6 宣传培训6.7 应急演练6.8 监督检查7 附则7.1 责任与奖惩7.2 预案管理与更新7.3 名词术语解释7.4 预案实施时间1 总则1.1 编制目的提高突发地质灾害应急能力,高效有序地做好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突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1.2 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以及《江苏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编制本预案。
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体系表

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体系表
备注:体系表包括镇(有关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地灾防办主任和办事人员,村、组防灾人员和监测人员电话号码。
附件2:
地质灾害隐患排查表
附件3:
明白卡领取登记表
填表说明:1、统一编号填写:为原来发现的填写其统一编号,新发现的填写新增;
2、单位名称(住户)填写:XX镇XX村村委会或XX镇XX村XX组XX房后;
3、此表为防灾避险明白卡和防灾工作明白卡领取登记表,防灾避险明白卡发放给受威胁住户,防灾工作明白卡发放给当地村委会。
备注:此卡发放给受威胁住户
附件5:
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
附件6:
地质灾害灾情速报表地质灾害类型: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
附件7:
年月达到标准的地质灾害灾情报告表
填报单位填报时间:年月日
年月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月报表
填报单位:填报时间:年月日
附件9:
年1-月份地质灾害灾情统计汇总表
附件10:
年月地质灾害成功预报实例报告表
填报单位:填报时间:年月日
附件11:
年1-月份地质灾害成功预报统计汇总表填报单位:。
地质灾害治理工作报告

地质灾害治理工作报告地质灾害治理工作报告「篇一」我乡高度重视防汛减灾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接到通知要求后,严格按照《中共德格县委办公室德格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全县防汛减灾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积极认真的查漏补缺、严格落实防灾责任,不断完善防治措施,深入扎实地开展了相关工作,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现将我乡防汛减灾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一、地灾点基本情况我乡山体滑坡严重、隐患点人员集中、色曲河、金沙江横贯我乡辖区,是地质灾害多发地,每年5—8月雨季属重点检测和防范期。
我乡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8处,主要分布于康公、秧达、折学、龚垭、普西、洞庄6个村,威胁3处单位、215人,以及农户38户、338人。
其灾害类型主要为不稳定斜坡、泥石流、崩塌;我乡共有沿公路隐患点13处,诱发因素多为降雨-地震-人为因素;我乡共有山洪危险区4处,主要分布于洞庄村、折学村、秧达村3个村。
二、防治工作开展情况针对我乡地灾的基本情况,我乡认真贯彻执行“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群策群防”的防御工作方针,县乡村三级密切配合,周密部署,精心安排,认真贯彻县会议精神和各项工作要求,将我乡地灾防治工作落到实处。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
我乡历来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了由一把手为组长,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并根据人事变动及时调整充实了领导机构,确保地灾防治工作高效开展。
各村也相应成立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组,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格局。
(二)制定防治方案,加强摸底排查。
为提高对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反应能力,结合我乡实际,制定下发了《20xx 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修改完善了《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并召开工作会议,对全乡地灾防治工作进行早安排早部署,下发了防治方案和预案,充分做好动员工作。
各村也结合排查、巡查工作成果,制定了村级年度防治方案,群众转移方案。
(三)做好防范警示,强化宣传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情况
位 置
类型规模
诱发因素
灾情险情
威胁对象
监测预报
临灾判据
监测方法
监测迹象
监测人
联系电话
应 急 避 险 撤 离
避灾地点
预警信号
命令发布
值班电话
疏散路线
抢排险单位
负责人
值班电话
治安保卫负责人值班电话 Nhomakorabea医疗救护
负责人
值班电话
本卡发放单位
联系电话
日 期
持卡单位或个人
联系电话
日 期
备 注
电 话
预警信号
本卡发放单位
负 责 人
电 话
持卡人签名
电 话
日 期
(此卡发至受地质灾害威胁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制
(此卡发至地质灾害防治负责单位和负责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制
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
单位或户主名称
单位或家庭人数
房屋类别
姓 名
性 别
年 龄
姓 名
性 别
年 龄
注意事项
灾害位置
灾害类型
灾害规模
诱发因素
灾情险情
位置关系
撤离与安置
撤离路线
安置单位
负责人
电 话
救护单位
负责人
电 话
监测与预警
监测人
电 话
预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