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优秀公开课教案
《琵琶行》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琵琶行》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琵琶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节奏。
能够解读和欣赏古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琵琶行》,感受古代诗人的情感世界,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培养对文学的热爱,提高人文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介绍《琵琶行》的作者白居易及其生平。
分析诗中的主要意象、情感和节奏。
解读诗中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2.2 教学资源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琵琶行》的全文。
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如白居易的生平介绍、古代琵琶音乐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播放琵琶音乐,引起学生对《琵琶行》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琵琶音乐与诗歌的关系。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诗意。
学生结合参考资料,了解作者的背景和创作意图。
3.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学生展示分组讨论的结果,分享学习心得。
3.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分析。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5 课堂练习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学生分享练习成果,互相学习和交流。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
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措施。
4.2 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分享学习心得和建议。
学生通过互评,相互鼓励和学习。
4.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教师给予学生鼓励和建议,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课后作业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内容,完成相关的课后作业。
作业包括诗歌解读、作者研究等,巩固所学知识。
5.2 课外阅读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深入了解古代诗词和文化。
学生可以阅读白居易的其他作品,扩大知识面。
琵琶行教案 优秀教案《琵琶行》(优秀8篇)

琵琶行教案优秀教案《琵琶行》(优秀8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作者为大家整理了8篇优秀教案《琵琶行》,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琵琶行教案。
《琵琶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透过人物的行动、语言,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2、学习用比喻描写声音变化的写法,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2、通过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教学过程】一课时一、板书课题、作者,简介作者与作品提示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继杜甫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现实诗人。
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琵琶行》是一首七言长篇叙事诗,继承了汉乐府叙事诗的传统,是初唐以来七言歌行的代表作,带有很强的抒情性。
由于叙事与感情的结合,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优美动人,可以说是我国古典叙事诗又一新的高峰,在诗人生前,就被广为传诵,所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歌唱《琵琶行》。
时至今日,千百年过去了,但仍然感人肺腑。
二、教师引导学生对诗的内容作整体把握三、串讲小序,讲前布置两个思考题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串讲后提问1、小序有什么作用?明确: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概况,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写作的背景动因,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
2、小序已经简明清楚地叙述了琵琶女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受,为什么还要写成一首诗呢?明确:写成了诗,人物和故事更加形象感人,更好地抒情达意,给人以更深的感情共鸣。
四、分析一段浔阳江边闻琵琶1、枫叶荻花秋瑟瑟:叙述秋夜江边送客时的环境,秋夜江边,枫叶、荻花,色调暗淡,瑟瑟二字点情,景物成了溢满悲凉情感的意象,叠加在一起,令人顿觉秋凉袭来,渲染了送别时人物凄凉愁惨的心情。
《琵琶行》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6篇)

《琵琶行》公开课教学设计《琵琶行》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琵琶行》公开课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琵琶行》公开课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鉴赏评价主旨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2、鉴赏诗中如何将无形的音乐描绘得可以感知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抓住主旨句,分析主旨句2、鉴赏诗中的音乐描写三、教学设想《琵琶行》是七言古诗,篇幅较长。
根据《语文教学大纲》“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主学习﹑研究”的精神,结合本课特点,拟先让学生在课前仔细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整体感知全诗,然后用一节课的时间,采用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点拨归纳的办法,实现教学目标。
至于音乐描写,则用播放《老残游记》中王小玉说书那一段的录音并加以点评的方法来完成。
四、课前准备学生方面:1、认真阅读诗前小序,并跟诗对照,把彼此对应的部分画出来。
2、概括每节诗的内容。
3、思考三个问题,并写出答案:⑴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谁?为什么?⑵我最喜欢的句子是哪一句?为什么?⑶我最喜欢的段落是哪一段?为什么?教师方面:1、准备高三册语文朗读带⑵;2、录制《老残游记》中王小玉说书磁带一盘。
五、教学过程㈠导入新课播放语文磁带《琵琶行》,为鉴赏课文创造气氛。
㈡研读课文1、教师指定学生找出诗前小序与诗歌对应内容并归纳。
2、指定学生概括每节诗的内容,教师归纳:①浔阳江边闻琵琶;②江心聆听琵琶曲;③江中又听身世苦;④同病相怜感慨多;⑤再闻琵琶青衫湿。
3、按照就近组合的原则,学生每四人一组,讨论“我最喜欢的人物”。
教师归纳:诗中刻画了两个人物形象,一个是琵琶女,一个是诗人自己。
琵琶女:少年时色艺超群,红极一时;晚年时年长色衰,寂寞凄凉。
《琵琶行》公开课教学教案设计

《琵琶行》公开课教学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琵琶行》全文。
(2)理解《琵琶行》的创作背景、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3)分析《琵琶行》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比兴、象征等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琵琶行》的意境和情感。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音乐与诗歌的完美结合,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琵琶行》。
(2)理解《琵琶行》的创作背景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把握《琵琶行》中的韵律和比兴手法。
(2)深入理解诗中的象征意义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像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沉浸的学习氛围。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3. 比较教学法:分析《琵琶行》与其他古典诗歌的异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练掌握《琵琶行》的内容和背景。
(2)收集相关资料,如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和思考题。
2. 学生准备:(1)预习《琵琶行》,了解课文内容。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琵琶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氛围。
(2)简要介绍白居易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琵琶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学生分享预习成果,介绍《琵琶行》的创作背景。
3. 课堂讲解(1)讲解《琵琶行》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2)分析诗中的象征意义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4. 互动讨论(1)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韵律、比兴、象征等方面分析《琵琶行》的艺术特色。
(2)全班交流:分享各组的讨论成果,展开全班讨论。
5. 应用拓展(1)学生尝试创作以琵琶为主题的诗歌或散文。
《琵琶行》公开课优秀教案(精选7篇)

《琵琶行》公开课优秀教案《琵琶行》公开课优秀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琵琶行》公开课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琵琶行》公开课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通过人物的行动、语言,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2、学习用比喻描写声音变化的写法,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2、通过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
把握意境。
教学步骤:一、导入中国是一个盛产诗歌的国度,迄今为止,我们已经穿越《诗经》、《唐诗》走过了3000多年的曲折岁月。
《唐诗》是我国诗歌的一座高峰,它像一座光芒四射灯塔,照耀着历代文人墨客。
一提起唐代,人们首先想到的恐怕不是帝王将相,而是诗人才子。
唐朝有这样一位皇帝,他的名字也许早已被人们淡忘了,可是他为一位诗人写的悼亡诗却永久的流传了下来。
这位皇帝是谁呢?他就是唐宣宗李忱。
他写的这首诗是这样的: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师:这位诗人是谁?生:白居易师:怎么知道?生:名居易,字乐天;一篇《琵琶行》,一篇《长恨歌》。
二、作者简介白居易,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省新郑,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
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
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
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
由于得罪了宪宗和官僚集团,被贬官。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
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白居易《琵琶行》公开课教案

白居易《琵琶行》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琵琶行》的历史背景及作者白居易的生平等相关文学常识;(2)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琵琶行》;(3)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琵琶行》;(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人生沧桑、命运无常的感慨;(2)理解音乐与诗歌的完美结合,体验古典文化的魅力;(3)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文背诵与理解;(2)诗中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的分析;(3)了解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教学难点:(1)诗中部分生僻字词的解释;(2)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和情感;(3)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诗文背景、意象分析等;(2)问答法:引导学生思考、探讨问题;(3)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背诵;(4)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文、图片等资料;(2)网络资源:查询相关文学资料;(3)黑板:板书重点内容;(4)教材:提供学习文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琵琶行》;(2)要求学生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中情感。
3. 讲解与提问:(1)讲解诗文中的生僻字词;(2)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3)引导学生思考、探讨问题,如诗中的主旨、表现手法等。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2)选取代表进行分享,互相交流。
5. 诗文背诵与默写:(1)引导学生朗读、背诵诗文;(2)检查学生默写情况,纠正错误。
五、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上的相关练习题;3. 推荐一篇与《琵琶行》相关的文章或诗歌,下节课进行分享。
白居易《琵琶行》教案设计(通用11篇)

白居易《琵琶行》教案设计白居易《琵琶行》教案设计(通用11篇)引导语:《琵琶行》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一。
以下是一篇关于白居易的《琵琶行》教案设计,希望白居易的作品的同学不妨认真阅读一下哦!白居易《琵琶行》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了解诗人白居易、识记文言基本知识点。
2、赏析本诗结构艺术。
3、学习描绘音乐的方法。
4、领悟作者关注现实、同情和尊重受损害的下层妇女的崇高精神。
5、欣赏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6、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7、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
教学过程:【导入语】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迄今为止,我们已经穿越《诗经》的河流,走过了3000年的曲折岁月。
一提起唐代,人们首先想到的恐怕不是帝王将相,而是才子佳人,在唐朝就有这样一位皇帝,也许他的名字早已被人们淡忘了,可是他为一位诗人写的悼亡诗却永久的流传了下来,而这位诗人就是唐朝的一张名片,千百年来,不断地接受一代又一代的诗歌朝圣者。
这位皇帝是谁呢?他就是唐宣宗李忱,他写的这首诗是这样的:“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这位诗人是谁? 这位伟大的诗人就是白居易。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他的《琵琶行》【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中唐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
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与元稹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60首,与杜甫的“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同为著名的诗史。
其诗善于叙述,语言浅显明畅,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琵琶行》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后的第二年秋天写的。
白居易《琵琶行》优质课教案(精选6篇)

白居易《琵琶行》优质课教案(精选6篇)白居易《琵琶行》优质课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白居易《琵琶行》优质课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白居易《琵琶行》优质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1、欣赏并学习本诗运用形象比喻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和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
2、培养学明确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培养学明确立足文本运用想象分析鉴赏诗歌的能力。
3、培养学明确的艺术感悟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感受悲剧美,鉴赏音乐描写是重点;2、通过描写音乐艺术沟通人物情感、塑造人物形象是理解诗意的难点。
教学方法:诵读法结合学明确的自主探究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
音乐是人类最崇高的艺术,它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
我国的民族音乐更是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
我们来听几段乐器演奏,看看大家能不能听出各是什么乐器?(古筝《渔舟唱晚》琵琶《琵琶语》二胡《二泉映月》洞箫《乱红》)这些优美的曲调都是由我们的民族乐器演奏出的,音乐是一种高度抽象的艺术,而文学是一种借助语言与文字表现具象的艺术形式。
就其中任何一曲,大家能不能来描绘一下它的声音?可能大家的想象与语言还不足以表现音乐的高妙境界。
但我们的先人却通过诗歌,把音乐的美妙用文字表现了出来。
我们今天要一起品读的便是被清人方扶南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的白居易的《琵琶行》。
二、整体感受。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迄今为止,我们已经穿越《诗经》的河流,走过了3000年的曲折岁月。
一提起唐代,人们首先想到的恐怕不是帝王将相,而是才子佳人,在唐朝就有这样一位皇帝,也许他的名字早已被人们淡忘了,可是他为一位诗人写的悼亡诗却永久的流传了下来,而这位诗人就是唐朝的一张名片,千百年来,不断地接受一代又一代的诗歌朝圣者。
这位皇帝是谁呢?他就是唐宣宗李忱,他写的这首诗是这样的: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琵琶行优秀公开课教案
琵琶行优秀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诗歌对琵琶声的描摹技巧,欣赏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
过程与方法——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品味诗歌意境,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慧眼撷取诗歌精华,匠心传承灿烂文化。
二、教学重点
学习诗歌对琵琶声的描摹技巧,欣赏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
三、教学难点
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品味诗歌意境,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
四、课时:2课时
五、教学方法:探究法、诵读法、创设意境法。
六、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七、教学过程与步骤:
(一)、导入:
一千多年前,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与一位曾艺压群芳,名满京城的琵琶女在浔阳江畔相遇了,琵琶女用手中的乐器演绎出
了人生的起伏与世间的冷暖,白居易则用笔下的诗句演奏出了不朽
的乐章与无尽的唏嘘,今天让我们踏着诗人的诗行走进琵琶女的音
乐世界,聆听这美丽而动人的旋律。
(二)、赏析诗歌描写音乐的艺术技巧。
思考1:本诗几次写到琵琶曲?分别是怎样写的?
1、第一次描写琵琶曲: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明确: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的效果:侧面描写往往比正面描写更机智,往往能起到烘云托月锦上添花的作用;它能以较经济的笔墨表
现所描写的对象,却能收到以少胜多的功效。
举例强化: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2、第二次描写琵琶曲:诗人对琵琶曲进行正面的描写,这一段
描写历来被人们所称道,堪称音乐描写文学史上的绝唱,请把你最
喜爱的语句找出来并加以赏析。
(1)总结运用比喻、摩声描写音乐的艺术效果。
(2)“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
明确:此句道出了“无声”与“有声”之间的辨证关系,道出了音乐上停顿的奇特功效。
(3)“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所运用的写作手法?
明确:侧面描写。
用悄寂无声的环境来衬托演奏的效果,乐声已停,然而余音饶梁,经久不息,人们还久久沉醉在音乐创造的氛围中。
从侧面烘托出琵琶女技艺的高超绝妙。
(三)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
思考2:琵琶女为何能演奏得这样好,对乐曲有这样深刻的.感悟?
明确:师出名门: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传奇身世:这一部分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少年得意——老年失意;年轻貌美——年长色衰;门庭若市——独守空船;昔日欢笑——今日
心酸。
思考3:诗人为何能对琵琶女的演奏有这样深刻的领悟?
明确:用诗人的话来回答——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思考4:“同是天涯沦落人”,作者与琵琶女的相似之处有哪些?
明确:都是从京都长安来到遥远偏僻的江州;都是出类拔萃的人才;一个因年长色衰而嫁商人,一个因直言敢谏而遭贬谪,都有由荣
至衰的不幸遭遇,都同样怀着满腹的“幽愁暗恨”,过着冷落凄凉
的寂寞生活。
思考5:如何理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这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这两句诗揭示出了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典型情绪,所以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激起广泛的同情,成为后世饱经
忧患的人邂逅时的共同心声。
(美学价值,现实意义。
)
(四)第三次写到琵琶曲:“满座重闻皆掩泣……江州司马青衫湿。
”
描写方法:侧面描写。
思考6:“男儿有泪不轻弹“,白居易的泪只为琵琶女而洒吗?
(五)小结。
(六)课后作业(任选一题):
1、古今中外还有许多描写音乐的诗,都给人以不尽的美感,你
能想出一些吗?并加以赏析。
(如:《李凭箜篌引》、《颖师弹琴》、《听蜀僧浚弹琴》、《琴歌》等)
2、“相逢何必曾相识!”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故事?你有过这样的相逢吗?请以《相逢是首歌》为题写一段融记叙、抒情为一体的文字。
(200字左右)
附板书:琵琶行
三次演奏的描写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