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升学考试语文模拟卷
对口升学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忖度(du)濒临(pn)迁谪(zh)B. 踽踽(j)殽函(xio)够呛(qin)C. 沙砾(l)娇嗔(zhn)凝噎(y)D. 睿智(ru)醴酪(l)訇然(yn)2. 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对峙的双方心情感动,箭拔弩张,幸亏民警准时赶到,才避开了一起暴力大事的发生。
B.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的故有领土,这在历史上和法理上都是清楚的。
C. 无庸讳言,得过且过、敷衍塞责的教师确实存在,但爱生如子、恪尽职守的人,才是教师队伍中的主流。
D. 全校师生齐心协力重建校园,使校园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
3. 以下句子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这部话剧公演后,深受业内好评,演员表演丝丝入扣,生动传神。
B. 课余当家教,搞创收,靠劳动自己养活自己,冠冕堂皇,无可非议。
C. 这类复习资料题型陈旧,毫无意,这种残羹冷炙是很难保证复习质量的。
D. 你对我态度恶劣,却期望我对你友好,这怎么可能?礼尚往来,人之常情。
4. 以下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科学技术和文化训练事业的进展,使得人类社会的一切行为和B. 他在事业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这离不开他勤奋刻苦、勇往直前的精神。
C. 为了完成这项任务,他加班加点,连续奋战了几天几夜。
D. 这个城市的夜景非常美丽,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整个城市都变得五彩斑斓。
5. 下列各句中,句式完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 这个问题很复杂,需要我们深入分析。
B. 他的成绩一直很好,是我们班的学习榜样。
C. 他工作认真负责,深受领导和同事的信任。
D. 她虽然年纪不大,但已经有很多年的工作经验。
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我们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B. 在新时代,我们要弘扬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高考仿真模拟试卷语文对口升学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和字义都正确的一项是()A. 纤尘不染(fān)B. 赏心悦目(shǎng)C. 饮鸩止渴(zhèn)D. 悠然自得(yóu)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城市的繁华,让我陶醉其中,忘却了生活的烦恼。
B. 他对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C.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方便。
D. 这篇文章论述了关于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对这个决定感到非常满意。
B. 雨后的田野,一片翠绿。
C.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D. 小明因为生病,所以没有参加这次比赛。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因为工作太忙,所以没有时间参加这次活动。
B. 我对他的成绩感到非常惊讶。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一看。
D. 这场比赛的激烈程度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5.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用坚定的目光注视着我。
B. 这本书的语言非常优美。
C. 她的歌声犹如天籁之音。
D. 这座城市的夜景非常美丽。
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这座城市的发展速度非常快。
B. 他的才华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C. 这部电影深受观众喜爱。
D. 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7.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
B. 他的性格非常开朗。
C. 这座城市的夜景非常美丽。
D. 她的歌声犹如天籁之音。
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这场比赛的激烈程度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B. 他的才华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C. 这部电影深受观众喜爱。
D. 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9.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
B. 他的性格非常开朗。
C. 这座城市的夜景非常美丽。
D. 她的歌声犹如天籁之音。
对口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3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融会贯通(fú)轻歌曼舞(màn)B. 纷至沓来(tà)恣意妄为(zì)C. 倾盆大雨(pén)振聋发聩(zhen)D. 惊心动魄(pò)窃窃私语(qiè)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随着科技的发展,使得很多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
B. 在这次比赛中,他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冷静和自信。
C.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当前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才能更好地推进工作。
D. 现在的学生普遍存在缺乏锻炼、视力下降的问题,这值得我们深思。
3. 下列各句中,使用成语恰当的一项是()A. 她的性格很直爽,有什么说什么,从不拐弯抹角。
B. 经过一番努力,终于使这个濒临破产的企业起死回生。
C. 这位专家的讲座深入浅出,让听众受益匪浅。
D. 我们要抓住机遇,不能错失良机。
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你们说,我们该怎么办?”张华焦急地问。
B. 她是我的好朋友,我们从小一起长大。
C. 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指南针、火药、印刷术、造纸术。
D. 他从山区来,穿得很单薄,显然没考虑到北京的寒冷。
二、阅读理解(40分)(一)现代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
从智能家居到无人驾驶,人工智能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然而,人工智能的普及也引发了一些担忧。
近年来,关于人工智能取代人类工作的讨论不绝于耳。
一些人担心,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大量工作岗位将被取代,导致失业率上升。
事实上,人工智能的发展确实会对某些行业产生冲击,但同时也将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例如,人工智能在医疗、教育、金融等领域的发展,将为这些行业带来新的增长点。
除了就业问题,人工智能的普及还引发了伦理和安全方面的担忧。
人工智能的决策过程往往基于大量数据,而这些数据可能存在偏差。
2024年河南省对口招生考试语文试卷试题答案解析

2024年河南省对口升学语文真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是()A. 后裔(yi)岛水(fu)殷红(yin)有恃无恐(shi). .B. 自诩(xu)刀俎(ju)遏止(仓)黯然失色(如). .C. 瞥见(pie)巢禀(ke)枙杆(wei)杳无音信(yao). .D. 颓记(pi)亵渎(xi仓)徘徊(hui)针眨时弊(bian). . .【答案】c【解析】A项,般红(y T n)为yan。
殷红[yan h 6 ng] : 发黑的红色。
B项,刀俎(j u)为zu。
刀俎[d a o z u ] : 刀和站板,比喻宰割者或迫害者。
D项,徘徊(hu1)为hu6 i。
徘徊[p6 i h u 6 i] : 比喻犹豫,拿不定主意。
针廷时弊(bi an)为bi an。
针及时弊[zh e n bi a n sh r b 1 ] : 发现或指出错误等,劝人改正。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A. 旰陌踩蹑堆灿B. 炯娜窃宛惆怅C. 放诞渺茫贮藏D. 款待吞噬浩翰【答案】B 川流不息惊慌失措披荆斩刺没精打彩【解析】A项,“瑾灿”为"瑾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非常绚丽。
也用于人或事物。
项,“披荆斩刺”为“披荆斩棘",比喻在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重重困难。
披:拨开。
荆、棘:泛指山野丛生的多刺小灌木。
D"没精打彩”为“没精打采”,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劲头。
3. 下列作家、作品及体裁对应有误的是(A . 史铁生——《合欢树》——散文B. 路遥——《平凡的世界》——小说C. 曹禺——《《雷雨》——戏剧D . 老舍《我的母亲》诗歌【答案】D【解析】《我的毋亲》是老舍写的散文。
4. 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是(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扎中过一样:又像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
对口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沉着冷静悠然自得B. 神采奕奕恣意妄为C. 欣欣向荣遥不可及D. 悲欢离合惊心动魄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这次演讲比赛,他付出了很多努力,结果却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成绩。
B.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
C. 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这是他努力的结果。
D. 在这次比赛中,我们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这离不开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的演讲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B. 她的书法作品获得了书法比赛的一等奖。
C. 这个工厂的生产效率非常高,产品远销海内外。
D. 由于天气原因,航班延误了三个小时。
4. 下列各句中,括号中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在这次比赛中,他英勇无畏,一举夺得了冠军。
(英勇无畏)B. 她的文笔非常优美,读起来让人如痴如醉。
(如痴如醉)C. 他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让人惋惜不已。
(一落千丈)D. 他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严格,力求做到尽善尽美。
(尽善尽美)5. 下列各句中,括号中的关联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
(只有……才……)B. 如果我们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完成这个任务。
(如果……就……)C. 虽然天气很冷,但他还是坚持去上学。
(虽然……但……)D. 既然你已经决定了,就坚持下去吧。
(既然……就……)二、现代文阅读(每小题5分,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故乡的春天故乡的春天,总是那么美丽、迷人。
每当春天来临,故乡的大地就会披上五彩斑斓的新装。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
故乡的田野上,麦苗青青,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柳树抽出嫩绿的新芽,在春风中轻轻摇曳。
河水也变得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弋。
小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仿佛在诉说着春天的到来。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
对口招生语文高考模拟试卷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每小题3分,共15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 锃亮(zèng)憎恶(zēng)裹挟(xié)藏否人物(pǐ)B. 服帖(tiē)场院(chǎng)摇晃(huàng)戛然而止(jiá)C. 监生(jiān)踟蹰(zhí)蘸水(zhàn)量体裁衣(liàng)D. 毗邻(pí)纰漏(pī)唠叨(láo)蒙头盖脸(mēng)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悚然发轫挖墙角绵里藏针B. 膨胀脉搏舶来品蛛丝马迹C. 蛰伏冒然捅娄子声名鹊起D. 瓦楞撤销掉书袋要言不烦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昨天,在田径比赛中,他奋力冲刺,最终以微弱优势夺冠,令人叹为观止。
B.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我国政府果断采取措施,全力以赴,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C. 他总是深思熟虑,三思而后行,从不轻举妄动,因此深得大家信任。
D. 她工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深受领导表扬,是同事们学习的榜样。
二、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6题。
我国科学家发现迄今宇宙最大原子气体结构近日,中国“天眼”又有新发现——迄今宇宙最大的原子气体结构。
对此,有人赞叹:“这口‘大锅’了不起!”中国“天眼”即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是当今世界口径最大、灵敏度最高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
最新数据显示,它目前共观测发现660多颗脉冲星,相当于同一时期国际上所有射电望远镜发现脉冲星总数的5倍以上。
“唯观天巨目”能洞悉渺渺星河。
人类对于宇宙,未知远大于已知,而天文学又是高度依赖观测设备的科学。
目及光年之外”的大国重器——中国“天眼”,无疑极大地拓宽了人类的视界。
以这次重大发现为例,探测结果表明,在远离斯蒂芬五重星系”中心的外围空间,存在大尺度的低密度原子气体结构,尺度比银河系大20倍。
对口高考模拟语文试卷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0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题目。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通过描写夏夜的美好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B. 文章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使景物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C. 文章结尾以“愿夏夜永驻人间”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D. 文章通过夏夜美景的描写,暗含了对现实社会问题的批判。
2. 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开篇通过描写夏夜的星空,引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B. 文章中“萤火虫”的描写,象征着人们的勤劳和善良。
C. 文章通过夏夜美景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D. 文章结尾提出“愿夏夜永驻人间”,是对美好生活的美好祝愿。
3. 下列对文本写作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运用了白描、对比等手法,使景物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B. 文章通过描写夏夜美景,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C. 文章结尾以“愿夏夜永驻人间”作为全文的收束,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
D. 文章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4. 下列对文本主题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通过对夏夜美景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B. 文章通过对夏夜美景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C. 文章通过对夏夜美景的描写,表达了对现实社会问题的批判。
D. 文章通过对夏夜美景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5. 下列对文本结构、语言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语言优美。
B. 文章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使景物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C. 文章结尾以“愿夏夜永驻人间”作为全文的收束,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
D. 文章通过对夏夜美景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6. 请简要分析文章开头和结尾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文章开头通过描写夏夜的星空,引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为全文奠定了基调;结尾以“愿夏夜永驻人间”作为全文的收束,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中职对口升学语文模拟测试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甘肃省普通高等教育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招生考试模拟试题文化综合素质测试班级:学号:姓名:成绩:《语文》(共7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A. 赝品(yàn)模样(mó)庇佑(pì)窒息(zhì)B.呛水(qiāng) 泥淖(zhuò) 自诩(yǔ) 玷辱(diàn)C.跬步(guǐ) 尸骸(hái) 纨绔(kuǎ)戏谑(xuè)D.吮吸(shǔn)上溯(sù) 偌大(ruò) 刹那(chà)2、下列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拆解感慨晌午惴惴不安B.籍贯家普燥动忙忙碌碌C.灌溉玩需生疏热情款待D.刮痧私塾掂念山青水秀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时间过得可真快,俯仰之间,期中考试就要到了。
B.无论是先进生还是后进生,教师都应该为他们付出爱与情,爱出自于教师的素质和对学生的正确评价,有了爱才有情,否则,爱就是无源之水,情就是空中楼阁C.这篇文章既写外在景观,又写内在精神,情与景浑然一体。
D.别看他平时闷闷不乐,可在学校学习经验交流会上,他却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4、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比喻)B.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反复)C.今年可以看到去年被掘走红柳的沙丘,依旧大睁着空洞的眼睑,怒向苍穹。
(拟人)D.你要吃饭,对不对?饭要烧熟,对不对? (设问)5、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A.人具有阅读能力,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
B.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
C.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
D.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的可能是注定了做一个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
二、填空(每空1分,共10分)6、老舍,原名(),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他写的《我的母亲》是一篇()散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阴县第一职业中专2012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参考班级: 09级时量:150 分钟总分: 120分一、基础知识及运用(26分,1~10题,每小题2分,11~12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A. 肖(xiāo)像玷(diàn)辱泥淖(nào)暴殄(tiǎn)天物B. 裨(bì)益伫(chù)立纤(qiān)维矫(jiǎo)揉造作C. 庇(bì)佑蒙(méng)骗诰(hào)命焚膏继晷(guǐ)D. 粳(jīng)米狙(jū)击老牛舐(shì)犊屡见不鲜(xiān)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一组是()A. 鸦鹊无声真知灼见潸然泪下谋取暴利B. 危言耸听仗义直言草菅人命徇私枉法C. 前倨后恭沤心沥血纷至踏来殚精竭虑D. 好高骛远病入膏肓众口铄金以逸待劳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 如果陈水扁冥顽不化,一意孤行,制造“台独”,必将给台湾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②. 政绩是一个干部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所创造的。
③.我认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一定能对整个城市的形象和经济有很大的改变,城市标志性建筑及其周围的交通环境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城市的人文美学特征。
A. 事变绩效不是/但是B. 事端业绩不但/而且C. 事端绩效不但/而且D. 事变业绩不是/而是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教育。
B. 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C. 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攀登。
D. 他准备把珍藏多年的字画捐赠给灾区,但后来字画遗失使他的计划成了纸上谈兵....。
5、填入下列横线处的短语,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马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的发展趋势是形体从小到大,腿和脚由短变长。
,侧趾退化,不再使用,只靠中趾支撑身体,行走和奔跑。
①所以在进化中四肢逐渐变得长而有力②这个发展趋势也反映了马从适应森林生活到适应草原生活的过程③在草原中生活极易受到肉食动物的袭击④由于马是被捕食的动物、⑤而最好的防御方式就是要比捕食它的动物跑得更快A. ③⑤①②④B. ②③④⑤①C. ②④③⑤①D. ②③④①⑤6、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今年以来,全厂工人干劲十足,生产热情高涨,产量提高了百分之二十至三十。
B. 要提高解答现代文阅读题的准确率,考生平时应多读例文,精做习题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C. 围绕体育比赛中日益严重的商业化、明星化的趋势,对大运会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D. 车间在没有增加人员的情况下,我们调动群众积极性,超额完成了生产任务。
7、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分析,正确的一组是()①普通话听说能力已成为年轻人在香港求职的一道门槛。
②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③他小心得连吐口唾沫也要看看是不是淹死了蚂蚁。
A. 比喻排比拟人B. 比喻对偶夸张C. 借代对偶拟人D. 借代排比夸张8、下列古代作品的作者和朝代搭配有误的一项是()A.《阿房宫赋》——杜牧——唐B.《兰亭集序》——王羲之——东晋C.《游褒禅山记》——王安石——北宋D.《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光——北宋9、下列语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第四十三届世乒赛的主题是——和平、友谊、繁荣、发展。
体现这一主题的会徽、吉祥物、推荐歌曲已向社会推出。
B. 发挥“能人效应”,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农民更新观念、转换脑筋、增强本领、参与竞争、尽快致富。
C. 景阳冈上的武松,要么把老虎打死,要么被老虎吃掉:二者必居其一。
D. 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
”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10 、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师说》选自《昌黎先生集》。
“昌黎先生”是唐代文学家,古文运动倡导者韩愈。
因他自称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
B.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代表作《论语》是儒家经典。
C. 在中国古代文学长河中,现实主义的《诗经》和屈原浪漫主义的骚体作品相辉映,并称“风骚”。
D. 《警察与赞美诗》是美国19世纪著名短篇小说家欧·亨利的代表作之一。
他的作品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
11、依照例句,仿写句子。
面对有缺憾的事物,我们必须学会包容,而不是求全责备,就像你欣赏塞北的美丽雪景,就必须包容它那难耐的严寒。
12. 你的好友心情不快时,就约你去公园散步,你总能给他(她)以宽慰。
这次,他(她)与家人闹别扭,打电话约你晚上去公园走走,你却因忙不开而无法前往。
面对这种情况,请你与他(她)进行得体的交流。
(50字左右)二、现代文阅读(22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9题。
(每小题2分,共14分)我喜欢暴风雨周启垠移居北方多年,虽然生活的历程中不时有暴风雨出现,但是,大自然的风雨少了。
我喜欢暴风雨。
我的性格决定了我从不畏惧与一切猛烈与狂热的东西挑战。
记得小时候在南方老家,每到夏天,暴风雨时常出现,虽因居乡村,没有过“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感觉,但有过“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情怀。
那种暴风雨将来未来,将下未下,天空低沉又透着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潮与湿的感觉,给人的身心一种非常美好的洗礼。
那种洗礼比风在横吹,雨在狂泻给人的洗礼要干净惬意得多了,如果是诗人,把那经历的一瞬间孕育成诗,一定是美妙的篇章;如果是音乐家,把那一刹那用飞扬的音符来表达,那一定是优秀的乐曲;如果是哲学家,我想,用他那缜密的哲学思维来分析那短暂的爆发之前的孕育,肯定能抽象出无比精彩的哲理。
母腹在躁动。
那是天与地融合在一起的母亲之身在临盆前躁动。
生命在舞蹈。
那是大静中寓示着大动的舞蹈。
看不见的舞者、舞裙、舞鞋在黑云的滚动中隐隐露出了雏型。
我喜欢那一刻。
回味那一刻就有一种冲动在我的血液里碰撞,想起那一刻,那赤脚少年不在乎一切的奔跑就回到我从前的视线。
山有些摇动,那稳固的大山是摇不动的,可大自然的造化用那种氛围把大山好像摇动了起来;树有些起步的感觉,树落地生根,是不能在大地上迈步前进或后退的,可那一刻,树招手又摆手,点头又低头,树枝倾斜,树干腾挪,树好像要迈开它久已不动的身躯,到更好的地方去;最吸引人的,是鹅啊鸭啊在池塘或村口跑来跑去,发出了叫声,像在呼喊着什么,又像是在欢呼高歌着什么。
我在那一刻曾经把头顶的天空想象成了一口大锅,担心着那锅掉下来,把自己紧紧地扣住。
不过我记得经历那种感觉的年月,我的生活正处在贫困线以下,每天为衣食而忧,当时有一种奇怪的想法,如果天空真是锅扣下来,煮好了无限的粮食,那生活就不愁了。
不过,天从来没有扣下来,而只扣下那弧形下一片暗黑的感觉。
接着,暴风雨真的要来了。
一道闪电,一声盖顶的霹雳,霹雳过后又好像有巨人在天空的黑云之上疯狂地走动,滚滚的声音要淹没一切,最终又无力地消失。
雨下起来,那是瓢泼大雨,如同巨大而结实的天幕被撕开了,天上的所有水流都倾泻下来,那种倾泻简直是一种喷射,哗啦啦的声音像出膛的子弹发出的声音一样,密集地连成一个整体,将世界吞没。
那雨水扑打在屋顶上,扑打在墙上,扑打在窗户上,扑打在窗户内探出的眼睛里;那雨水扑打在山岗上,扑打在树枝上,扑打在岩石上,我亲眼看见过一块岩石在雨水的扑打下碎裂,那翻滚的碎石如过江之鲫转瞬消逝;那雨水扑打在桥上,扑打在桥墩上,扑打在河里,那河水暴涨,河水泛起了巨大的水花,如某种战争的脚步在奔跑,如某种敲击的鼓点激烈地溅出关不住的声响……那暴风雨真是美妙极了!我曾在暴风雨到来之初抱着脑袋往家中狂奔,我也曾在暴风雨最大时候从家中冲出,经受激情沐浴,那两种感觉不一样,但两种感觉都让我无法忘怀。
当暴风雨进入尾声,那是一首诗进入了结尾,那是一篇文章进入了收束,那是一支曲子进入最后的乐章。
最好的暴风雨都有最好的尾声,不可扼制的节奏变成了有些舒缓的旋律,像催眠曲,如果是失眠的人在那时候入睡,肯定能酣然进入梦乡;像恋歌,如果是进入忘我境地的一对恋人,那时候不会音乐也会哼出美妙的深情小调。
那余味无穷的结尾很美,用一颗美丽的心灵去体会,那种美无可比拟。
多年以来,我已离开了有暴风雨的南方,我只能在人生的起落中感受一种命运的暴风雨,虽然艰难与痛苦常常袭击我的心灵,但那人生的暴风雨,让我同样体会出:人类,生存着很美。
13、对“生活的历程中不时有暴风雨出现”与“那暴风雨真是美妙极了”两句话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每一个“暴风雨”指生活中的挑战、遇到的艰难与痛苦等;第二个“暴风雨”指南方那种猛烈、强劲的自然风雨。
B.作者写“生活的历程中不时有暴风雨出现”,只是为了衬托大自然的暴风雨。
C.作者在写了暴风雨从酝酿到倾泻到结束后,用一句“那暴风雨真是美妙极了”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
D.两句话里的暴风雨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能让作者体会出“人类,生存着很美”。
14、下列对文章的修辞手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每二自然段中用了排比,写出了南方暴风雨猛烈、狂热之势,渲染一种富有挑战意味的生活氛围。
B.“当暴风雨进入尾声,那是一首诗进入了结尾,那是一篇文章进入了收束,那是一支曲子进入了最后乐章。
”用了排比和比喻。
C.作者写到雨水扑打在屋顶、山冈、桥上,用了一连串的排比句,写出了暴风雨来时的铺天盖地。
D.每五自然段用了比喻手法,写了暴风雨前夕山、树和鸭、鹅的动态,好像都在迎接暴风雨一样。
15、下列不属于作者喜欢“暴风雨”的原因的一项是()A.“我”具有不畏惧与一切猛烈与狂热的东西挑战的性格。
B.“暴风雨”的天空低沉而潮湿,给人身心以美好的洗礼。
C.淋漓的暴风雨,显示了巨大的力量,渲染出一种富有挑战精神的氛围。
D.因为“我”居住在南方,南方暴风雨多。
16.下列对文章写作特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文章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B.文章语言优美,清丽柔婉,娓娓而来,似小桥流水一般可爱。
C.文章首尾呼应,开头与结尾都写到生活与大自然的暴风雨。
D.文章用了很多修辞手法,尤其是排比与比喻,写出了暴风雨的气势。
17、下列对文章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借对暴风雨的描写,抒写了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B.文章认为自然界的暴风雨是美的,人生当中的暴风雨也是美的。
C.作者赞美的是自然界的暴风雨,而对人生当中的暴风雨则持排斥的态度。
D.文章写了两种暴风雨,自然界的暴风雨是实写,人生的暴风雨是虚写,而写实是为了写虚。
18、对文章结尾一段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的结尾,写自己离开了南方,只能感受命运的暴风雨,这样对开头起到了照应的作用,使文章的结构显得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