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班会教案大全-“我是小帮手”主题队会
我是小帮手教案

我是小帮手教案标题:我是小帮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我是小帮手”的主题意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感。
2. 培养学生具备简单的组织和协调能力,提高他们的主动参与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在实践中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与重难点:1. 内容:a. 了解“我是小帮手”的意义和目的。
b. 探究不同阶段的小帮手角色及其特点。
c. 思考并提出自己可以成为小帮手的方式和行动。
2. 重点:a. 引导学生理解小帮手的定义和作用。
b. 鼓励学生发现自己身边的小帮手活动和样本。
c. 激发学生思考自己作为小帮手的潜力和责任。
3. 难点:a.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和自我评价能力。
b. 指导学生如何在实践中有效地发挥小帮手的作用。
c. 帮助学生理解并对待成为小帮手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三、教学过程与方法:1. 导入(10分钟):a. 引入“我是小帮手”的主题,与学生共同探讨小帮手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b. 观看相关小帮手活动视频或展示图片,激发学生对小帮手的兴趣和思考。
2. 概念与角色分析(20分钟):a. 介绍小帮手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不同阶段的小帮手角色和活动。
b. 向学生提供一些小帮手活动样本,鼓励他们分组观察和讨论,并选择一个角色进行展示。
3. 学生行动计划(15分钟):a.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想要成为小帮手的理由和方法。
b. 学生个体或小组活动,编写自己的小帮手计划书,包括目标、行动步骤和评价标准。
4. 实践活动和拓展(20分钟):a. 学生按照自己的小帮手计划进行实践活动,并在活动结尾进行小组分享和总结。
b.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小帮手的理念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鼓励他们发挥创造力。
5. 评价与反思(15分钟):a. 学生个体或小组展示实施小帮手计划的结果,并接受全班同学的评价和反馈。
b. 鼓励学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思考如何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小帮手能力。
大班主题我是小帮手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主题我是小帮手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和了解小帮手的概念和作用;2.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和协作能力;3.小帮手们能够完成小组任务并学会分享。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小帮手;2.小帮手的作用;3.如何成为一名小帮手;4.帮助老师完成一些简单的小任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通过问问题或布置任务让学生自我介绍,并引出本节主要内容:小帮手。
2. 新知讲解1.什么是小帮手:小帮手就是帮助老师完成简单任务的好帮手。
2.小帮手的作用:小帮手能够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和协作能力,也能让幼儿学会分享、关注他人,培养和发展他们的社交和情感能力。
3.如何成为一名小帮手:要成为一名小帮手,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诚实守信,不撒谎、不欺骗;–热爱集体,愿意为集体服务;–具备相应的能力和技能,如清洁卫生、整理物品等;–能够遵守规矩,不胡乱妄为。
3. 实践操作1.学生自愿报名,选择要参与的小组。
每个小组由 3~4 名学生组成。
2.每个小组选举一名小组长,并分工合作完成指定任务。
3.每个小组的任务不同,可以是清洁卫生、搬运物品、照顾宠物等。
4.在任务完成后,学生小组长向全班同学分享任务完成的过程和经验,提出建议和反思。
4. 教学反思通过这次的《我是小帮手》课堂教学活动,我发现幼儿们具有较强的自理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同时他们也表现出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在实施小组任务时,学生们能够判断分工合理、有计划、完成任务有条不紊。
而且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他们会根据需要积极与小组成员进行协作,能够相互帮助。
通过这次课堂教学活动,幼儿们不仅提升了自己的自理能力,也锻炼了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更多地关注幼儿的情感培养和协作能力的发展。
同时也要更好地利用幼儿自身的特长和优势,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四、教学评估通过小组任务完成以及分享的过程评价学生是否有合理分工,是否协作默契,是否具备分享经验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同时,也需要看到这个过程中的孩子们的自我评价,以及今后更多地提供给他们有挑战性的学习经历并监督和引导他们的坚持和提高。
我是小帮手大班教案

一、教案名称:我是小帮手大班教案章节一:家庭小帮手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培养幼儿的家庭责任感和自我价值感。
2. 培养幼儿基本的家居生活技能,如整理玩具、摆放餐具等。
3.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学会与家人共同完成家务。
三、教学内容:1. 导入活动:通过图片和故事引入家庭小帮手主题,激发幼儿对家庭责任的认知。
2. 主体活动:进行家庭角色扮演,让幼儿扮演家庭成员,体验并完成各种家务任务,如收拾玩具、摆放餐具、叠衣服等。
3. 实践活动:组织幼儿分组进行家务竞赛,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四、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法:通过图片和故事引入家庭小帮手主题,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角色扮演法:让幼儿扮演家庭成员,进行实际的家务操作,培养幼儿的家务技能。
3. 竞赛法:组织家务竞赛,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团队合作的意识。
五、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家庭角色扮演中的表现,评估幼儿对家庭责任的认知和家庭生活技能的掌握情况。
2. 观察幼儿在家务竞赛中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评估幼儿的合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教学资源:1. 图片和故事素材:家庭小帮手的图片和故事。
2. 家务任务卡片:用于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和家务竞赛。
3. 家庭角色扮演道具:如餐具、衣服等。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活动:展示家庭小帮手的图片和故事,引导幼儿讨论家庭中的责任和任务。
2. 主体活动:进行家庭角色扮演,让幼儿扮演家庭成员,完成各种家务任务。
3. 实践活动:组织幼儿分组进行家务竞赛,让幼儿在竞赛中合作完成家务任务。
八、作业与延伸:1. 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后,选择一项家务任务,与家人合作完成。
2. 延伸活动:组织家长参与的家庭小帮手活动,让幼儿在家长的指导下,体验更多的家务任务。
九、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幼儿对家庭小帮手主题的兴趣和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关注幼儿在家务操作中的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确保教学过程的安全性。
主题班会:“我是小帮手”主题队会

“我是小帮手”主题队会主题班会教案大全我是小帮手—主题队会活动目的: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端正学生的劳动态度;2,体会父母的辛苦,学会关心他人,能积极主动的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问题分析:我和同学已经有了近三年的接触,发现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已经有了一定的劳动意识.在学校基本能做到自己的是自己做,但在家庭中,却缺乏劳动意识,过于依赖家长,体会不到父母的辛苦,不能积极主动的帮助家里作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因此,召开"我是小帮手"的主体班会,进一步培养学生劳动观念,使学生体会父母的劳苦,学会关心他人.活动准备:1、课前以一些生活现实为背景排演小品;2、以"母亲节"为题材请同学们为自己的母亲献礼;3、收集自己在家中劳动的资料,制作成展板;4、熟悉各种家务劳动技能;活动人员:1、本班59名同学和正副班主任;2、聘请部分学生家长;整体设计:1、利用生活小品,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的兴趣,适时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启发明理;2、结合生活实际,部分学生汇报自身的家务劳动小技能;3、请家长夸一夸自己的孩子在家里的表现,提出学生倡议;活动过程:一、对话引入,启发活动兴趣:主持人甲:你知道"母亲节"是哪天吗?主持人乙:是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呀!主持人甲:你在那一天送给妈妈什么礼物啦?主持人乙:我的礼物最珍贵,是——(神秘的),反问:你都送给妈妈什么礼物了?主持人甲:我呀,我送妈妈一枝花,开在心间的花朵,还为他送上了一首歌《世上只有妈妈好》,你听!(放录音)主持人乙: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个温暖的家;在家里我们时刻享受着爸爸妈妈的爱,爷爷奶奶的爱,在他们无微不至的关心爱护下,我们快乐成长!主持人甲:你看,我们每长高一寸,都浸透着他们的心血!(展示父母照顾孩子生活的照片和家长下班后的安排);主持人乙:我们从呱呱坠地到咿呀学语,从不懂事情到步入校门,我们正在渐渐长大.在学校,我们要做好学生,在家里我们更应该做好孩子;主持人甲: 同学们,在“母亲节”这一天,一些同学为爸爸妈妈送上了这样的礼物:1、学生演出小品一。
2024年我是小帮手大班教案

2024年我是小帮手大班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综合素质教育指导用书》大班教材,第四章“生活小能手”部分,具体内容包括:认识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工具,学习使用工具的基本方法,培养幼儿自我服务和服务他人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和辨别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工具,如扫把、拖把、抹布等。
2. 培养幼儿使用简单工具的能力,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3. 培养幼儿关爱他人,愿意帮助他人,成为“小帮手”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培养幼儿使用工具的正确方法,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重点:让幼儿认识和辨别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工具,培养幼儿关爱他人,愿意帮助他人的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图片、实物(扫把、拖把、抹布等)、教学课件。
学具:每组一套简单工具(扫把、拖把、抹布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以故事形式讲述一个“小帮手”帮助家人做家务的情景,引导幼儿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工具。
2. 认识工具(10分钟)教师展示图片和实物,让幼儿认识和辨别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工具,如扫把、拖把、抹布等。
3. 学习使用工具(10分钟)教师示范使用简单工具的正确方法,并指导幼儿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例题,让幼儿学会使用工具解决问题,如使用扫把扫地、拖把拖地等。
5.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合作,完成教室卫生清洁任务,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2024年我是小帮手”2. 内容:认识工具:图片和实物展示使用工具:正确方法示范小帮手: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我是小帮手请幼儿回家后,观察家人做家务的过程,选择一项家务劳动,如扫地、拖地等,使用正确的工具和方法完成,并记录下来。
2. 答案:扫地:使用扫把,从里向外扫地,将垃圾倒入垃圾桶。
拖地:使用拖把,从里向外拖地,拖把要清洗干净,避免二次污染。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在本节课结束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幼儿的学习效果,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社会活动我是小帮手教案(精选8篇)

社会活动我是小帮手教案社会活动我是小帮手教案(精选8篇)社会活动我是小帮手教案1活动目标:1、让幼儿学习帮助家人、长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2、激发幼儿关心他人并有一定的责任意识。
3、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编排情景表演;录音儿歌。
活动过程:一、通过谈话引起幼儿回忆自己的家人、长辈工作和劳动时的情景。
二、情景表演。
1、小朋友帮奶奶擦桌椅板凳;2、小朋友帮老师分发物品;3、思考。
小朋友是怎样关心奶奶、老师的?我们应该怎样让家人少辛苦一些呢?(启发幼儿不仅要自己的事自己做,还可以帮助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三、幼儿讨论自己可以帮助做的家务事。
四、欣赏儿歌《小帮手》。
爸爸妈妈真辛苦,妈妈摘菜我扫地,样样事情都要做。
爸爸洗衣我放水。
我当爸妈的小帮手,洗衣洗袜洗手帕,一样一样帮忙做。
自己的事情先做到。
妈妈洗衣我端凳,常帮爸妈把事做,爸爸看书我开灯爸妈乐得笑哈哈。
延伸活动:做一张“小帮手记录表”,记录幼儿做家务及坚持情况。
教学反思:在幼儿园里,我们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教育幼儿做好一些力手能及的事情。
而我们往往是怕麻烦和害怕家长的不理解,极少展开这样的活动。
通过这一次的活动,让我明白作为幼儿教师,不单单是对幼儿进行知识的灌输,还要传授给他们生活的本领及增强动手的能力。
社会活动我是小帮手教案2内容与要求:1、懂得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2、教育幼儿要关心,爱自己的家人。
活动与指导:1、“妈妈,我们回来了!”(1)教师带头饰扮兔姐姐,幼儿扮小兔,一起在草地上念儿歌(小白兔,蹦蹦跳,跳到草地吃青草。
)边自由做小兔动作。
(2)下雨了,小兔们跑回家,走到家门口,兔姐姐带领小兔们,敲门:“妈妈,我们回来了?”2、推门进去,“妈妈去哪了?”(1)小兔们走进家门,自由的围着兔姐姐坐在家中的椅子上或地上。
(2)咦,妈妈呢,妈妈不在家,她回去什么地方呢?(启发幼儿猜猜妈妈有可能去的地方。
幼儿园教案我是小帮手

幼儿园教案我是小帮手教案标题:幼儿园教案-我是小帮手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了解并理解“小帮手”的概念。
2. 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3. 培养幼儿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1. 引导幼儿理解“小帮手”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和相互帮助的意识。
教学准备:1. 幼儿绘本或图片资源,展示小朋友们在家中或学校中扮演小帮手的场景。
2. 角色扮演道具,如小帽子、围裙等。
3. 幼儿制作小帮手的奖章或徽章。
教学活动:活动一:引导幼儿了解小帮手的概念1. 教师向幼儿介绍小帮手的概念,解释小帮手是指在家庭或学校中能够帮助他人、尽自己的一份力量的人。
2. 展示绘本或图片资源,让幼儿观察小朋友们如何成为小帮手的场景,并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经验或观察。
活动二: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能力1. 教师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扮演需要小帮手的角色,如老师、家长等,向幼儿展示需要帮助的场景。
2. 鼓励幼儿自愿扮演小帮手的角色,并指导他们完成相应的任务,如整理教室、帮助其他幼儿等。
3. 对于表现出色的小帮手,教师可以给予奖章或徽章的奖励,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活动三: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和相互帮助的意识1. 组织幼儿参与小组活动,让他们合作完成一项任务,如搭建积木、拼图等。
2. 引导幼儿在合作过程中相互帮助、分享资源和交流想法。
3. 教师通过观察和引导,帮助幼儿发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用“我们是小帮手”的口号来加强团队意识。
活动四:总结反思1. 教师与幼儿共同回顾当天的活动,让幼儿分享自己在扮演小帮手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
2. 引导幼儿思考,成为小帮手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将小帮手的精神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教学延伸:1.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经常提醒幼儿成为小帮手,如帮助整理玩具、自己穿脱衣服等。
2. 组织幼儿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如参观养老院、义务清洁等,让幼儿亲身体验小帮手的意义。
大班主题我是小帮手教案

大班主题我是小帮手教案大班主题我是小帮手教案大班主题我是小帮手教案1活动目标:1、体会妈妈的辛苦,有帮助妈妈做家务的愿望。
2、了解妈妈关爱家庭的心情,初步懂得家庭的重要。
3、能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能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
4、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5、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1、知识经验:幼儿:有做家务的体验、平时注意观察妈妈的生活。
教师:了解幼儿对妈妈的`认识。
2、物质材料:教师采访并拍摄幼儿的妈妈最喜欢做的事。
邀请一位幼儿的妈妈参与活动。
统计表、记录纸、记录笔、电脑、大屏幕活动过程:一、交流。
妈妈做的最多的一件事。
1、幼儿记录“妈妈做的最多的一件事”、“你认为妈妈最喜欢做什么事”?2、幼儿上台交流、展示记录表。
3、师生小结:妈妈做的最多的一件事。
二、观看录像。
妈妈最喜欢做的事。
1、幼儿观看录像。
2、幼儿选择图片展示妈妈最喜欢做的事。
3、师生对比:妈妈做的最多的事和妈妈喜欢做的事。
三、讨论。
为什么妈妈每天没有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1、自由讨论2、个别交流四、妈妈介绍。
为什么妈妈每天没有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五、讨论。
1、听了妈妈的心里话,你有什么想法?有什么想对妈妈说?2、你能帮妈妈做那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活动延伸:1、幼儿制定“小帮手计划”,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图表“我是妈妈的小帮手”,并在幼儿间进行交流。
2、家长自拍幼儿在家当小帮手的情景,师生将照片布置成展板“我是妈妈的小帮手”。
3、深入开展“我是家中小主人”、“我是老师的小帮手”等系列活动,使幼儿从关心妈妈到关心亲人、关心周围的人,并使之内化,培养幼儿从小爱劳动,及关心他人的美好情感。
大班主题我是小帮手教案2设计意图:在开展主题《我长大的地方》时,孩子们调查了爸爸、妈妈做的最多的一件事。
孩子们发现爸爸经常做的事是:看报纸、上网、看足球等休闲活动,而85%的孩子发现妈妈经常做的事却是拖地、做饭、洗衣服等家务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是小帮手”主题队会
我是小帮手―主题队会
活动目的:
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端正学生的劳动态度;2,体会父母的辛苦,学会关心他人,能积极主动的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问题分析:
我和同学已经有了近三年的接触,发现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已经有了一定的劳动意识.在学校基本能做到自己的是自己做,但在家庭中,却缺乏劳动意识,过于依赖家长,体会不到父母的辛苦,不能积极主动的帮助家里作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因此,召开"我是小帮手"的主体班会,进一步培养学生劳动观念,使学生体会父母的劳苦,学会关心他人.
活动准备:
1、课前以一些生活现实为背景排演小品;
2、以"母亲节"为题材请同学们为自己的母亲献礼;
3、收集自己在家中劳动的资料,制作成展板;
4、熟悉各种家务劳动技能;
活动人员:
1、本班59名同学和正副班主任;
2、聘请部分学生家长;
整体设计:
1、利用生活小品,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的兴趣,适时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启发明理;
2、结合生活实际,部分学生汇报自身的家务劳动小技能;
3、请家长夸一夸自己的孩子在家里的表现,提出学生倡议;
活动过程:
一、对话引入,启发活动兴趣:
主持人甲:你知道"母亲节"是哪天吗?
主持人乙:是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呀!
主持人甲:你在那一天送给妈妈什么礼物啦?
主持人乙:我的礼物最珍贵,是――(神秘的),反问:你都送给妈妈什么礼物了?
主持人甲:我呀,我送妈妈一枝花,开在心间的花朵,还为他送上了一首歌《世上只有妈妈好》,你听!(放录音)
主持人乙: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个温暖的家;在家里我们时刻享受着爸爸妈妈的爱,爷爷奶奶的爱,在他们无微不至的关心爱护下,我们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