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最新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及习作课件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及习作课件

学生作品的启示和借鉴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借鉴:学习其他同学的优秀作品,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启示: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思维
拓展: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反思:反思自己的作品,找出不足之处,不断进步
06
课堂互动环节
学生提问和回答问题
互动环节: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和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
筛选和提炼有用素材
形成写作提纲和草稿
写作的构思和提纲
确定写作主题和内容
注重语言表达,提高写作水平
搜集相关素材,丰富文章内容
列出写作提纲,安排文章结构
写作的修改和润色
修改的重要性:提高文章质量,增强表达力
润色的注意事项:保持原意不变,避免过度修饰,使文章更加自然流畅
润色的技巧: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增强文章表现力
整理资料: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类、筛选,提取有用的信息。
确定主题:根据教材和实际情况,确定综合性学习的主题。
制定计划:根据主题,制定详细的计划,包括时间、地点、人员等。
案例一:以“春天的脚步”为主题,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观察春天的变化,感受春天的气息,并收集春天的相关资料,如诗歌、散文、图片等。案例二: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组织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文化内涵,并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制作节日食品、布置节日环境等。案例三:以“我们的社区”为主题,组织学生走进社区,了解社区的环境、设施和居民生活,并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如为社区制作宣传海报、为社区居民提供志愿服务等。案例四:以“我们的学校”为主题,组织学生了解学校的历史、文化和教育理念,并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如为学校制作宣传视频、为学校开展文化活动等。 这些实践案例旨在引导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和体验,加深对综合性学习的理解和认识,提高综合能力和素质。这些实践案例旨在引导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和体验,加深对综合性学习的理解和认识,提高综合能力和素质。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教案,表格版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教案,表格版
4.按排好的顺序,叫一叫这些节日的名字。
学生活动:
说一说刚才看到的是什么情景。
(学情预设)虽然教师语气中强调了“中国”和“传统”两个关键词,但是学生仍有可能会说出一些非传统节日的名称,如儿童节、五一节等,教师先不置可否,引导学生再读题,找出关键词“中国的”、“传统的”,引导学生自查自纠。
活动意图:通过演示课件,播放人们喜闻乐见的欢度春节画面,用合家团聚包饺子、贴春联、放鞭炮、观看春节联欢晚会、拜年等活动场景,来唤起学生对春节的回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使课堂伊始便充满了快乐、和谐、互动的气氛。
学生活动:
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也一定会在大家心中生根发芽,开出绚丽的花朵,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活动意图:在师生共同交流有关传统节日的资料,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被充分激起时,让学生看那段视频资料,听老师无比惋惜的叙述,使学生在强烈的反差中受到心灵的震撼,从而唤起更加强烈的爱国,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到保护、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行动中来!
学生活动:
1.课前,搜集了一两个自己最感兴趣的传统节日的习俗资料,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展示,共同分享。
2.学生说自己的感受
3.小组讨论
4.展示本小组成员设计的春联。
5.展示本小组成员做的月饼。
6.展示本组成员准备的与中秋节有关的古诗
活动意图:师生资料的交流分享,将常见传统节日习俗进行详细介绍。学生在交流中加深了对传统节日习俗的了解并理解了其中丰富内涵。这一环节搭建了一个生生合作、师生合作、探究分享的平台,体现了真正的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教学理念,激发了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环节三:师小结
教师活动:
太棒了,同学们!你们那颗火热的爱国心令我感动!我们的祖国会因你们骄傲!现在,我们国家非常重视保护非物质文化,出台了一系列保护和弘扬非物质文化的政策。(演示课件)相信大家在假日里与家人共度这些传统节日的时候,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也一定会在大家心中生根发芽,开出绚丽的花朵,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
2.课程平台: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材、教学课件。
3.信息化资源:互联网上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图片、视频资料。
4.教学手段:讲解、示范、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动手实践等。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3.思维发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动手实践,将培养自己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能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并能够用语言表达和论证自己的观点。
4.文化传承:学生通过学习中华传统节日,将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他们能够自觉地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反思改进措施
(一)教学特色创新
1.引入多媒体资源:通过展示与中华传统节日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2.实践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3.情感教育:结合中华传统节日,引导学生思考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知识,如春节、中秋节等,对节日的习俗和活动有一定的了解。他们还能够运用简单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表达,具备一定的语言运用能力。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对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大部分学生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们能够通过阅读课文和参与课堂活动来理解和掌握知识。在学习风格上,学生们喜欢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的方式学习,同时也喜欢进行合作交流和动手实践。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本节课时,学生可能对一些生僻的词语和表达方式的理解上存在困难。另外,对于一些较小众的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活动,学生可能不太了解。此外,如何在课堂上有效地进行合作交流和探究活动,以及如何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际生活中,也是学生需要面临的挑战。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4.辨别传统节日
(三)分享、交流课前搜集资料
课前,大家去搜集了一两个自己最感兴趣的传统节日的资料,谁来和大家分享?师相机板书:风俗、食俗、由来、传说、诗词
(四)补充少数民族的节日(师随着画面简要介绍)
(五)讨论与交流,方法引路
师:中国传统节日可真是丰富多彩、引人入胜呀!想不想更详细、深入地去了解、研究它们?
6.板书设计
公历日期 农历日期 节日由来 庆典活动
汉族:端午 清明 中秋 元宵
彝族:火把节 傣族:泼水节
少数民族:
瑶族:过努节 苗族:龙舟节
注重对设计活动方案的引导与评价,设计了“友情小提示”,并创造了一个美妙的设计环境,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小组活动。
环节四:总结,提出希望
5.作业设计:
必做:完成习作。
选做:完成一幅关于中华传统节日的思维导图。
师:同学们,中国传统节日不仅是中华民族生活习性、民族心理的有力体现,还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与象征。在接下来的两周里,同学们会运用各种方法、通过各种途径地去探究丰富多彩的节日,预祝大家探究之旅成功,也希望下节课我们能看到更多的收获!
8.生小组讨论研究小课题并取组名。
9.生交流方法。
活动意图:
通过这一环节的活动,使学生明白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明确什么是中国传统节日。
环节三:小组探究、制定方案
教师活动:
1.师:说到不如做到,我们马上行动吧!刚才我们已经分好小组了,现在制定活动方案。当然这只是初步方案,所以你们可以用铅笔写,以后想到要补充或改变的,还可以适当调整。
2.各小组汇报活动方案,师生评议,提出意见或建议。
3.各小组修改、完善活动方案,提出注意事项。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人教部编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大家共同探讨如何将传统节日的文化传承下去。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中华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及其文化内涵。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传统节日的理解。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知识点运用到生活中,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如果有任何疑问,请随时向我提问。
2.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描述节日习俗和活动,提升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3.培养审美情趣:通过欣赏与传统节日相关的诗词、故事,激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4.增进团队协作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相互交流、探讨、分享的合作精神,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5.培养创新思维:鼓励学生挖掘节日的内涵,创造性地设计庆祝活动,激发创新意识和思维。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包粽子的过程。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传统节日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提出一些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如“传统节日如何传承和创新?”等。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人教部编版)
一、教学内容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选自三年级下册语文教科书第三单元,主要内容涵盖了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和了解。具体内容包括:
1.春节:介绍春节的起源、习俗和庆祝活动,如贴春联、放鞭炮、拜年等。
2.清明节:讲解清明节的来历、扫墓、踏青等习俗,了解诗人杜牧的《清明》诗。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中华传统节日的起源和习俗。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意义。比如春节的团圆、清明的祭祖、端午的纪念屈原等。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课件(共20张PPT)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课件(共20张PPT)
环境
鞭炮
准备 年菜
围坐 吃饭
习俗
期待
活动
举杯祝福
分发 红包
穿新衣 说吉利话
除夕夜
守岁
课文中有许多段落,环绕一个意思把这段话写得很清楚。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 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 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 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好像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综合性学习
中华传统节日
中华传统节日
春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中秋节
1.
2.
除夕夜 吃年夜饭-发红包-放烟花-守岁
吃年 夜饭 准备年菜-围坐吃饭-敬酒祝福
节 日关键词
……
围坐 吃饭
分发 红包
准备 年菜
守岁
除夕夜
围坐 吃饭
分发 红包
准备
守岁
年菜
除夕夜
吃年夜饭真热闹。窗外,鞭炮声此起彼伏,烟花“嗖”的 飞上天空。屋子里挂着灯笼,家里所有的灯都打开了,红红火 火。桌上的年菜也很多,一直铺到桌沿边。松鼠鱼卧在盘子里, 尾巴翘得高高的,嘴里衔着小鱼,散发出酸酸甜甜的味道,代 表着年年有余。发财糕白白胖胖的,寓意着年年发财年年高。 所有人围坐在桌边,穿着新衣服,说着吉利话。爷爷红光满面, 举起酒杯,笑盈盈:“祝福我们一家人团团圆圆,快快乐乐。 尤其是我家小孙孙,新年有新气象。” 大家互相敬酒,在欢 声笑语中,期待新年的到来。
新衣服,说着吉利话。爷爷红光满面,举起酒杯,笑盈 盈:“祝福我们一家人团团圆圆,快快乐乐。尤其是我 想
家小孙孙,新年有新气象。” 大家互相敬酒,在欢声笑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PPT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PPT

2、(出示课件):下面的节日哪些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春 节( ) 端午节( ) 劳动节( ) 儿童节( )元宵节( ) 植树节( )国庆节( )中秋节( )圣诞节( ) 重阳节( ) 母亲 ( )清明节 ( ) 七夕节( )
3、和同桌交流交流,你能按时间顺序给中国的传统节日排队吗? 师生交流后(出示课件)
二、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等能力和团队合作的意识开始逐步 形成,这有利于学生课外开展阅读活动,培养阅读兴趣,也为交流分享 的形式与内容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三年级的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接触到 不少的古诗词,虽然对传统文化有一些了解,但对中华传统节日并不太 清楚。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提高,国外的一些节日也逐步进入我们 的日常生活,如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学生对这些节日了解很多, 却对中华传统节日了解缺失。
2、汇报学习的成果(师适机点拨)分小组进行。 春节 ——讲“年”的来历,习俗(拜年、放鞭炮、吃饺子、贴年画、贴 倒福、贴春联等。分享学生自己写的春联。) 元宵节——元宵节的来历,习俗,猜灯谜等 清明节——清明的习俗(扫墓、踏青、植树、插柳、放风筝、荡秋千等 ),诵读关于清明的相关诗词,文明扫墓等
端午节——讲端午节的来历,习俗(吃粽子、游百病、赛龙舟、挂菖蒲 艾叶等),展示学生包粽子的视频,快板表演赞扬屈原的歌谣。 七夕节——讲《牛郎织女》的故事,习俗,诵读关于七夕的古诗等 中秋 节——配乐朗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习俗(吃月饼、赏月、吃团 圆饭等)视频播放《吴刚伐桂》的故事。 重阳节——诵读《过故人庄》,讲重阳节的来历,习俗。 腊八节——讲腊八节的习俗。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苗族的花山节、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 蒙古族的那达慕等
三、说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由来、习俗。 2.通过收集交流传统节日的资料,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 表达能力,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3.通过对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研究,让学生学会沟通、理解,提高学生的 语言表达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和组织交际能力。 4.通过收集、整理、研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培养学生对中国 传统文化热爱之情,弘扬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配套训练题及答案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配套训练题及答案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一、活动要求1.对感兴趣的节日进行深入的了解。

2.选一个传统节日,自拟题目,完成习作。

3.可以写自己家过节的过程,也可以写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

二、方法训练1.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

(1)把下列传统节日以时间为序重新排列。

除夕重阳节端午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完成传统佳节歌。

正月初一( )到,吉祥如意乐陶陶。

正月十五( )节,舞起龙灯踩高跷。

( )时节雨纷纷,郊游踏青把墓扫。

五月初五( )节,粽子飘香龙舟闹。

八月十五( ),举杯相聚月正好。

九九( )天气爽,登高望远又敬老。

冬至到了始数九,炎黄子孙把根找。

大年三十( )夜,辞旧迎新放鞭炮。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A.国庆节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 )B.每个传统节日都有其对应的传说或来历。

( )C.端午节人们举行赛龙舟的活动是为了纪念民族英雄岳飞。

( ) D.春联旧时叫桃符,贴春联象征着喜庆、吉利,是对未来的美好期盼。

( ) 2.习作方法引路。

北京的春节(节选)老舍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

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

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

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

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

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忙乱。

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

天一擦黑,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

必须大扫除一次,还要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店铺多数正月初一到初五关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
一、活动要求
1.对感兴趣的节日进行深入的了解。

2.选一个传统节日,自拟题目,完成习作。

3.可以写自己家过节的过程,也可以写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

二、方法训练
1.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

(1)把下列传统节日以时间为序重新排列。

除夕重阳节端午节春节
清明节中秋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完成传统佳节歌。

正月初一( )到,
吉祥如意乐陶陶。

正月十五( )节,
舞起龙灯踩高跷。

( )时节雨纷纷,
郊游踏青把墓扫。

五月初五( )节,
粽子飘香龙舟闹。

八月十五( ),
举杯相聚月正好。

九九( )天气爽,
登高望远又敬老。

冬至到了始数九,
炎黄子孙把根找。

大年三十( )夜,
辞旧迎新放鞭炮。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A.国庆节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 )
B.每个传统节日都有其对应的传说或来历。

( )
C.端午节人们举行赛龙舟的活动是为了纪念民族英雄岳飞。

( )
D.春联旧时叫桃符,贴春联象征着喜庆、吉利,是对未来的美好期盼。

( ) 2.习作方法引路。

北京的春节(节选)
老舍
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

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

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

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

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

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忙乱。

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

天一擦黑,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
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

必须大扫除一次,还要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店铺多数正月初一到初五关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

除夕真热闹。

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

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

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

城内城外许多寺院举办庙会,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

小孩子们特别爱逛庙会,为的是有机会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

庙会上有赛马的,还有赛骆驼的。

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骆驼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娴熟技能。

……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

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

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

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

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

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做事。

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的时候。

过了灯节,天气转暖,
大家就又去忙着干活了。

北京虽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而且过得分外热闹。

(1)本文按( )顺序有条理地写了北京的( ),从( )开始,一直
写到( )春节结束。

(2)( )、( )、( )三个春节高潮部分作者写得很详细,而其他
部分内容写得较简略。

这样写,使文章( ),主次分明。

(3)除夕这天,作者主要抓住人们的活动来写,有做( )、穿( )、贴
( )和( )、放( )、吃( ),还要( ),突出了除夕的热闹。

第( )句话是这段的中心句。

(4)本文通过描写老北京一幅幅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表现了春节的( ),
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 )。

三、我的构思
1.选择自己描述的对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确定自己叙述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安排叙述的顺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确定表达的中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
二、1.(1)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除夕
(2)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节重阳除夕
(3)A.×B.√C.×D.√
2.(1)时间春节腊八正月十九
(2)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重点突出
(3)年菜新衣对联年画鞭炮团圆饭
守岁一(4)隆重与热闹喜爱之情
三、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