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村庄规划编制导则

合集下载

山东省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要点

山东省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要点

山东省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要点为适应我省统筹城乡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势,推动村镇体系协调布局,规范全省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工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指导下,根据建设部《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暂行办法》以及其他技术规范,制定本要点。

全省的县、县级市、城市具有村镇部分的区,可参考本要点编制村镇体系规划。

村镇体系规划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国家和山东省的相关政策和文件、《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暂行办法》等技术规范、市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上位城镇体系规划、上位总体规划进行编制,与相关规划有机衔接。

一、规划内容(一)县域村镇体系发展条件评价1、区位分析。

重点分析县域地理位置、辖区面积、中心城镇与周边城镇的空间关系,铁路、高速公路及其他主要公路等对外交通条件。

2、自然条件分析。

分析县域气象条件、水文条件、地形地貌条件等自然条件。

3、社会经济基础。

分析县域历史沿革、经济发展、人口发展、现状土地利用、社会架构等。

4、村镇体系布局现状。

根据村镇体系现状,总结村镇体系在规模、职能、空间分布和内部关系上的基本特点。

5、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基本情况。

分析县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现状。

6、综合评价。

根据发展条件分析,总结县域村镇体系发展的优劣势。

(二)规划信息整合1、上位规划。

总结上位规划对本区和村镇发展的要求。

2、相关规划。

总结已有相关规划的建设要点和协调任务。

3、下位规划。

收集整理已编制和已批复的乡镇总体规划、村庄规划、工业区和开发区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各类保护区规划等下位规划,查找规划存在的问题,明确整合内容。

(三)县域城乡统筹的目标定位和发展战略1、发展目标。

提出县域城乡统筹发展的近远期目标体系。

2、总体定位。

明确全县发展定位。

3、发展战略。

提出为实现发展目标需采取的发展战略。

(四)县域产业发展空间布局1、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概括县域产业发展的总体特征,总结产业发展的成绩和不足。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编制导则》的通知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编制导则》的通知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编制导则》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公布日期】2021.07.26
•【字号】
•【施行日期】2021.07.26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城乡规划
正文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关于印发《山东省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编制导则》的
通知
各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城管局,济南、青岛市园林和林业(绿化)局: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全省科学规范编制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提高城市绿地规划建设水平,进一步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研究制定了《山东省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编制导则》,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附件:《山东省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编制导则》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21年7月26日。

山东省城乡规划条例(2018修正)

山东省城乡规划条例(2018修正)

山东省城乡规划条例(2018修正)【法规类别】村镇集镇建设【发文字号】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31号【发布部门】山东省人大(含常委会)【发布日期】2018.09.21【实施日期】2018.09.2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省级地方性法规山东省城乡规划条例(2012年8月1日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根据2018年9月21日山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关于修改<山东省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十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城乡规划制定和修改第一节城乡规划编制和审批第二节城乡规划修改第三节城乡规划编制单位第三章城乡规划实施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第三节建设用地规划第四节建设工程规划第五节乡村建设规划第四章监督管理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科学合理地制定城乡规划,加强城乡规划管理,保障城乡规划的实施,统筹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在规划区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县城规划、镇规划、乡规划、村庄规划。

城市规划、县城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本条例所称规划区,是指城市、县城、镇、村庄的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有关人民政府在组织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县城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和乡规划、村庄规划中,根据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划定。

第三条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应当遵循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长远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保护耕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持地方特色和传统风貌,优化城乡资源配置,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并符合区域人口发展、国防建设、防灾减灾和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的需要。

山东省村庄建设规划导则

山东省村庄建设规划导则

山东省村庄建设规划编制技术导则山东省建设厅2006.01目录1、总则 (1)1.1 规划目的 (1)1.2 适用范围 (1)1.3 规划依据 (1)1.4 规划原则 (1)1.5 规划任务 (2)1.6 规划编制与审批 (2)1.7 规划期限 (2)2、村庄建设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3)2.1 村庄用地分类 (3)2.2 宅基地标准 (3)2.3 人均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4)2.4、建设用地构成比例 (4)3、村庄分类 (5)3.1 村庄规划分类 (5)3.2 改建、扩建型村庄规划 (5)3.3 新建型村庄规划 (5)3.4 村庄撤并 (5)4、村庄建设用地布局 (6)4.1 村庄建设用地选择 (6)4.2 规划布局原则 (6)4.3 规划布局类型 (7)5、住宅 (7)5.1 住宅建设标准 (7)5.2 住宅设计原则 (7)5.3 住宅平面设计 (8)5.4 住宅立面设计 (8)6、公共设施 (8)6.1 公共设施分类 (8)6.2 公共设施的配置原则 (8)6.3 公共设施的布局 (8)6.4 公共设施的配置标准 (9)7、生产建筑 (10)7.1 农业生产设施用地 (10)7.2 工业用地 (10)7.3 仓库及堆场用地 (10)8、绿化景观规划 (10)8.1 绿地分类 (10)8.2 绿地配置标准 (11)8.3 公共绿地布局原则 (11)8.4 风貌特色 (11)8.5 景观节点 (12)8.6 河道景观规划 (12)8.7 环境设施小品设计 (12)9、基础设施 (12)9.1 规划原则 (12)9.2 道路 (13)9.3 停车场 (13)9.4 给水工程 (13)9.5 排水工程 (14)9.6 供电工程 (14)9.7 电信工程 (14)9.8 工程管线综合 (15)9.9 能源利用 (15)9.10 环境卫生设施 (15)9.11 防灾减灾 (15)9.12 竖向规划 (16)10、附则 (17)附录A :规划编制程序及成果要求 (18)A.1 基础资料收集 (18)A.2 规划成果 (18)附录B :村庄用地布局示意 (22)B.1村庄基本布局模式示意 (22)B.2 村庄扩展模式示意 (24)B.3 公共设施布局示意 (26)1、总则1.1 规划目的为加强对我省村庄建设规划的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加快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步伐,促进农村社会、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全面快速发展,改善村庄人居环境,制定本导则。

山东省村庄规划编制导则

山东省村庄规划编制导则

山东省村庄规划编制导则(试行)山东省自然资源厅二〇一九年八月目录1总则 ............................................... - 1 - 1.1地位作用......................................... - 1 - 1.2适用范围......................................... - 1 - 1.3制定依据......................................... - 1 - 1.4规划原则......................................... - 3 - 1.5规划期限......................................... - 4 - 1.6编制单元......................................... - 4 - 1.7工作底图......................................... - 4 - 2工作流程 ........................................... - 4 - 2.1现状调查 ........................................ - 4 - 2.2规划编制 ........................................ - 5 - 2.3批前公示 ........................................ - 6 - 2.4审查报批 ........................................ - 6 - 2.5批后公告 ........................................ - 6 - 2.6成果备案 ........................................ - 6 - 3规划内容 ........................................... - 6 - 3.1分类指导 ........................................ - 6 -3.1.1村庄类型 ..................................... - 7 -3.1.2内容要求 ..................................... - 8 - 3.2发展分析与定位 .................................. - 8 - 3.3生态保护与修复 .................................. - 9 - 3.4农田保护与土地整治 .............................. - 9 - 3.5产业发展与布局 ................................. - 10 - 3.6道路交通 ....................................... - 11 - 3.7基础设施 ....................................... - 12 - 3.8公共服务设施 ................................... - 13 - 3.9农房建设 ....................................... - 16 - 3.10绿化景观 ...................................... - 18 - 3.11历史文化保护 .................................. - 19 - 3.12防灾减灾 ...................................... - 19 - 4规划成果 .......................................... - 20 -4.1文本 ........................................... - 20 - 4.2图件 ........................................... - 21 - 4.3数据库 ......................................... - 21 - 5规划实施 .......................................... - 22 - 附录1:规划控制指标表.............................. - 23 -附录2:国土空间结构调整表......................... - 24 - 附录3:近期建设项目表.............................. - 26 - 附录4:村庄规划管制规则样式........................ - 27 -1总则1.1地位作用村庄规划是法定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城镇开发边界外的乡村地区的详细规划,是以上位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据编制的“多规合一”的实用性规划,是开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活动、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核发乡村建设项目规划许可、进行各项建设等的法定依据。

《山东省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行)》

《山东省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行)》

山东省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行)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二〇一七年七月目录第一章 总则 (1)1.1 目的 (1)1.2 适用范围 (1)1.3 总体要求 (1)1.4 编制要求 (2)1.5 其他规定 (3)第二章 编制技术准备 (4)2.1 片区和街区划分 (4)2.2 编码体系 (4)2.3 基础准备 (5)第三章 片区控规编制技术要求 (5)3.1 编制内容 (5)3.2 刚性控制内容 (8)3.3 弹性引导内容 (9)3.4 成果要求 (10)第四章 街区控规编制技术要求 (11)4.1 编制内容 (11)4.2 刚性控制内容 (12)4.3 弹性引导内容 (13)4.4 成果要求 (13)第五章 附则 (14)附:相关说明 (15)1第一章 总则1.11.2 1.3目的为进一步规范我省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规)编制工作,切实提高规划编制和管理水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山东省城乡规划条例》《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导则。

适用范围本导则适用于山东省行政区域内城市、县城的控规编制工作,建制镇可参照执行。

总体要求1.3.1控规编制应遵守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以城市、县城总体规划为依据,严格落实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不得突破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规划所依据的基础资料须符合国家和省有关要求。

1.3.2控规编制应衔接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规划的核心内容,深化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养老、市政设施等专项规划的核心内容,合理配置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和公用设施,保障公共利益。

1.3.3控规编制应落实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绿色低碳等城市发展新理念,将城市“双修”、城市设计、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要求纳入控规,并落实到相关指标中。

1.3.4控规编制应贯彻阳光规划理念,加强公众参与,广泛征求专家和公众意见。

山东省村庄规划编制导则

山东省村庄规划编制导则

省村庄规划编制导则(试行)省自然资源厅二〇一九年八月目录1总则 ......................................................................................... - 1 - 1.1地位作用.............................................................................. - 1 - 1.2适用围 ................................................................................ - 1 - 1.3制定依据............................................................................. - 1 - 1.4规划原则............................................................................ - 3 - 1.5规划期限............................................................................ - 4 - 1.6编制单元............................................................................ - 4 - 1.7工作底图............................................................................ - 4 - 2工作流程................................................................................. - 4 - 2.1现状调查............................................................................ - 4 - 2.2规划编制........................................................................... - 5 - 2.3批前公示........................................................................... - 6 - 2.4审查报批........................................................................... - 6 - 2.5批后公告........................................................................... - 6 - 2.6成果备案........................................................................... - 6 - 3规划容 .................................................................................... - 6 - 3.1分类指导............................................................................ - 6 - . . .3.1.1村庄类型 ...................................................................... - 7 -3.1.2容要求 ......................................................................... - 8 - 3.2发展分析与定位 ................................................................ - 8 - 3.3生态保护与修复 ................................................................ - 9 - 3.4农田保护与土地整治 ......................................................... - 9 - 3.5产业发展与布局 ............................................................... - 10 - 3.6道路交通.......................................................................... - 11 - 3.7基础设施.......................................................................... - 12 - 3.8公共服务设施................................................................... - 13 - 3.9农房建设.......................................................................... - 16 - 3.10绿化景观 ........................................................................ - 18 - 3.11历史文化保护 .................................................................. - 19 - 3.12防灾减灾......................................................................... - 19 - 4规划成果............................................................................... - 20 -4.1文本................................................................................. - 20 - 4.2图件 ................................................................................. - 21 - 4.3数据库 ............................................................................. - 21 - 5规划实施............................................................................... - 22 -附录1:规划控制指标表 ........................................................ - 23 - . . .附录2:国土空间结构调整表............................................... - 24 - 附录3:近期建设项目表........................................................ - 26 - 附录4:村庄规划管制规则样式 ............................................. - 27 -. . .1总则1.1地位作用村庄规划是法定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城镇开发边界外的乡村地区的详细规划,是以上位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据编制的“多规合一”的实用性规划,是开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活动、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核发乡村建设项目规划许可、进行各项建设等的法定依据。

山东省村庄规划编制导则

山东省村庄规划编制导则

山东省村庄规划编制导则(试行)山东省自然资源厅二〇一九年八月目录1总则 ............................................... - 1 - 1.1地位作用......................................... - 1 - 1.2适用范围......................................... - 1 - 1.3制定依据......................................... - 1 - 1.4规划原则......................................... - 3 - 1.5规划期限......................................... - 4 - 1.6编制单元......................................... - 4 - 1.7工作底图......................................... - 4 - 2工作流程 ........................................... - 4 - 2.1现状调查 ........................................ - 4 - 2.2规划编制 ........................................ - 5 - 2.3批前公示 ........................................ - 6 - 2.4审查报批 ........................................ - 6 - 2.5批后公告 ........................................ - 6 - 2.6成果备案 ........................................ - 6 - 3规划内容 ........................................... - 6 - 3.1分类指导 ........................................ - 6 -3.1.1村庄类型 ..................................... - 7 -3.1.2内容要求 ..................................... - 8 - 3.2发展分析与定位 .................................. - 8 - 3.3生态保护与修复 .................................. - 9 - 3.4农田保护与土地整治 .............................. - 9 - 3.5产业发展与布局 ................................. - 10 - 3.6道路交通 ....................................... - 11 - 3.7基础设施 ....................................... - 12 - 3.8公共服务设施 ................................... - 13 - 3.9农房建设 ....................................... - 16 - 3.10绿化景观 ...................................... - 18 - 3.11历史文化保护 .................................. - 19 - 3.12防灾减灾 ...................................... - 19 - 4规划成果 .......................................... - 20 -4.1文本 ........................................... - 20 - 4.2图件 ........................................... - 21 - 4.3数据库 ......................................... - 21 - 5规划实施 .......................................... - 22 - 附录1:规划控制指标表.............................. - 23 -附录2:国土空间结构调整表......................... - 24 - 附录3:近期建设项目表.............................. - 26 - 附录4:村庄规划管制规则样式........................ - 27 -1总则1.1地位作用村庄规划是法定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城镇开发边界外的乡村地区的详细规划,是以上位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据编制的“多规合一”的实用性规划,是开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活动、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核发乡村建设项目规划许可、进行各项建设等的法定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村庄规划编制导则(试行)山东省自然资源厅二〇一九年八月目录1总则- 1 -1.1地位作用- 1 -1.2适用范围- 1 -1.3制定依据- 1 -1.4规划原则- 3 -1.5规划期限- 4 -1.6编制单元- 4 -1.7工作底图- 4 -2工作流程- 4 -2.1现状调查- 4 -2.2规划编制- 5 -2.3批前公示- 6 -- -2.4审查报批- 6 -2.5批后公告- 6 -2.6成果备案- 6 -3规划内容- 6 -3.1分类指导- 6 -3.1.1村庄类型- 7 -3.1.2内容要求- 8 -3.2发展分析与定位- 8 -3.3生态保护与修复- 9 -3.4农田保护与土地整治- 9 -3.5产业发展与布局- 10 -3.6道路交通- 11 -3.7基础设施- 12 -3.8公共服务设施- 13 -3.9农房建设- 16 -3.10绿化景观- 18 -3.11历史文化保护- 19 -3.12防灾减灾- 19 -4规划成果- 20 -- -4.1文本- 20 -4.2图件- 21 -4.3数据库- 21 -5规划实施- 22 -附录1:规划控制指标表- 22 -附录2:国土空间结构调整表- 23 -附录3:近期建设项目表- 24 -附录4:村庄规划管制规则样式- 25 -- -1总则1.1地位作用村庄规划是法定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城镇开发边界外的乡村地区的详细规划,是以上位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据编制的“多规合一”的实用性规划,是开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活动、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核发乡村建设项目规划许可、进行各项建设等的法定依据。

1.2适用范围本导则适用于指导山东省行政区范围内城镇开发边界以外的村庄和农村新型社区规划编制工作。

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过渡期内,在市县中心城区、镇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之外的村庄和农村新型社区规划编制,参照本导则执行。

1.3制定依据1.3.1法律法规规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山东省城乡规划条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统筹推进村庄规划工作的意见》(农规发〔2019〕1号)《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村庄规划促进乡村振兴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19〕35号)1.3.2标准规范《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17)《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1025-2010)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导则》(TD/T1022-2009)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TD/T1028-2010) 《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TD/AT1032-2011)《村庄整治技术导则》(GB50445-2008)《山东省建设用地控制标准》(2019年版)1.3.3其他文件《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指南》《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技术导则》《山东省村庄建设规划编制技术导则》《山东省村庄规划编制技术要点》《山东省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技术导则》- -《美丽村居乡村风貌规划指引》《美丽村居村庄设计导则》《美丽村居建设导则》《山东省农村新型社区和新农村发展规划(2014-2030)》《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1.4规划原则多规合一、统筹安排。

落实上位国土空间规划要求,整合村庄土地利用、村庄建设、产业发展等相关规划,合理确定村庄发展定位,统筹安排村庄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

保护生态、绿色发展。

加强对各类生态保护地、地质遗迹、水源涵养区和优质耕地等的保护,整体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实现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优化布局、节约集约。

优化村域国土空间保护利用格局,盘活利用村庄闲散用地,合理安排农村居民点建筑布局,提升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传承文化、突出特色。

传承乡土文化,利用自然环境,保护特有的村庄肌理、建筑风貌、农业景观,突出文化特色和地域特色,营造具有地方特点的人居环境。

尊重民意、简明实用。

规划编制应体现村民主体地位,充分征求群众意见,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规划成果- -应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便于村民接受和执行。

1.5规划期限本轮规划期限原则上与上位国土空间规划保持一致,近期至2025年,远期至2035年。

1.6编制单元规划范围为村域全部国土空间,可以将一个或几个行政村作为单元编制规划。

1.7工作底图平面坐标系须采用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应采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成果、数字线划地图和比例尺不低于1:2000 的地形图或国土数字正射影像图作为工作底图,并用农村地籍调查数据、地理国情普查、实地调查或监测数据作补充。

拟进行居民点建设规划的应按1:500实测工作底图。

2工作流程2.1现状调查通过走访座谈、现场踏勘、问卷调查和驻村体验等方式,全面了解村庄现状情况、问题和发展需求等。

社会经济。

主要包括户数、户籍人口、常住人口、人口迁入迁出、人均纯收入、集体收入、主导产业、种植结构、社会治理- -状况等。

特色村庄应根据规划需要增加相应调查内容,如旅游型村庄应增加调查旅游资源、旅游市场和旅游收入等。

自然环境。

主要包括地形地貌、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工程地质、自然灾害、水文气象等内容。

历史文化。

主要包括传统民居、文物保护单位等历史建筑或传统风貌建筑,牌坊、古井、古树名木等历史环境要素,古驿道、古驿站等历史遗存,以及宗祠祭礼、民俗活动、礼仪节庆、传统表演艺术和手工技艺等非物质文化要素。

土地利用。

主要包括土地利用、用地权属、交通水利、农房建设及权属、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环境绿化美化建设等。

相关政策。

主要包括各级政府出台的促进乡村发展的相关政策和管理制度,以及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上位国土空间规划、其他涉及空间利用的专项规划等。

发展需求。

主要包括乡镇政府、村集体和村民对土地整治、生态修复、产业发展、农房建设、设施配套、环境提升等方面的发展意愿和要求。

2.2规划编制在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明确村庄分类、优化村庄布局,组织村民充分发表意见,协商确定规划主要内容,形成规划成果。

- -2.3批前公示公示成果包括规划图件、说明、纳入村规民约的条款建议、表格及其他需要公示的内容。

应在村委会、村民小组、公共活动空间等区域,采取多渠道、多方式公示,公示期限不少于30日。

2.4审查报批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指导村委会组织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对规划成果进行审议。

审议通过后,经县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审查同意,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

报送审批时应附村民委员会审议意见和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的决议。

2.5批后公告规划批准之日起20 个工作日内,通过多种方式公开公告;批后公告的时间不得少于30日,加强村民监督。

2.6成果备案规划批准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规划成果由县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逐级汇交至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叠加到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上。

3规划内容3.1分类指导- -3.1.1村庄类型村庄类型分为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和其他类等五种。

集聚提升类。

主要指现有规模较大的中心村和其他仍将存续的一般村庄,是乡村振兴的重点。

结合山东省村庄的现实情况,分为集聚发展类和存续提升类两个小类。

集聚发展类。

主要指村庄现状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相对完善、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较好,具有一定辐射带动作用的中心村和农村新型社区。

存续提升类。

主要指有一定社会经济发展基础,人口规模变化不大,村庄建设规模增长需求不高,仍将长期存续的村庄。

城郊融合类。

主要指城市近郊区以及县城所在街办内的村庄和农村新型社区。

特色保护类。

主要指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少数民族村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以及自然风景、村庄风貌特色突出的村庄。

搬迁撤并类。

主要指位于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或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等地区的村庄,人口流失特别严重或因重大项目建设需要搬迁的村庄。

其他类。

暂时看不准、发展前景不明确的村庄可暂列为此类。

- -3.1.2内容要求村庄规划内容分为必要性内容与扩展性内容。

必要性内容是村庄规划必须包含的内容;扩展性内容是结合村庄实际需求进行选择的内容(表1)。

表1村庄规划内容一览表注:“●”为必要性内容,“○”为扩展性内容。

3.2发展分析与定位根据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战略要求,对上位规划、发展现状、发展需求等内容进行分析评价,结合村庄类型明确规划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完成的主要任务,研究制定村庄发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人居环境整治等目标,明确各项约束性指标。

- -3.3生态保护与修复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成果,明确生态公益林、水源保护地、水域保护岸段等生态功能极重要区域和生态极敏感区、脆弱区的保护任务和要求。

针对村域自然生态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生态修复的重点任务和具体措施,优化水系、林网、绿道、小微湿地等生态空间。

3.4农田保护与土地整治落实永久基本农田和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划定成果,落实补充耕地任务,进一步明确保护要求和管控措施。

统筹安排农、林、牧、副、渔等农业发展空间,推动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发展。

完善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布局,保障设施农业和农业产业园的合理发展空间,促进农业转型升级。

根据当地土地整治和土壤修复存在的问题,合理制定农用地整理、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土地复垦、未利用地开发、土地生态修复等方案。

农用地整治。

现状零星耕地、永久基本农田周边的现状耕地可通过土地整理形成新增耕地的土地纳入重点整理区域,整理后的耕地作为永久基本农田占用补划和动态优化的潜力地块。

整理后耕地达到永久基本农田标准的,应纳入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管理。

-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

不予保留的各类破旧、闲置、散乱、低效、废弃的农村建筑或建设用地,根据其土地适宜性和周边土地利用情况,合理确定其规划用途。

适合复垦为耕地的,要优先复垦为耕地;周边主要为园地、林地的拆旧地块,以及地块破碎、坡度较陡、不宜耕作的土地,应相应修复为园地、林地等。

村内建设用地中的零星土地拆除后原则上留作公共空间,用于优化居住环境和公共服务。

未利用地开发。

荒地、盐碱地、沙地等地块,应结合流域水土治理、农村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滩涂及岸线资源保护等,因地制宜确定其用途和管控措施。

土地复垦与土壤修复。

对生产建设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应按照适宜性原则确定土地用途。

废弃工矿和污染地块应提出具体的修复方向或措施。

3.5产业发展与布局结合村庄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按照宜农、生态、绿色、低碳的原则,提出村庄产业发展思路和策略,统筹村域一、二、三产业功能布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