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文言文专题复习--《宋史--司马光传》专练

合集下载

文言文《宋史司马光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宋史司马光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光,宇君实,陕州夏县人也。

父池,天章阁待制。

光生七岁,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

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

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

”乃簪一枝。

除奉礼郎,时池在杭,求签苏州判官事以便亲,许之。

安石得政,行新法,光逆疏其利害。

迩英①进读,至曹参代萧何事,帝曰:“汉常宁萧何之法不变,可乎?”对曰:“宁独汉也,使三代之君常守禹、汤、文、武之法,虽至今存可也。

汉武取高帝约束纷更,盗贼半天下;元帝改孝宣之政,汉业遂衰。

由此言之,祖宗之法不可变也。

”它日留对,帝曰:“今天下汹汹者,孙叔敖所谓‘国之有是,众之所恶’也。

”光曰:“然。

陛下当论其是非。

今条例司所为,独安石、韩绛、惠卿以为是耳,陛下岂能独与此三人共为天下邪?”帝欲用光,访之安石。

安石曰:“光外托劘②上之名,内怀附下之实。

所言尽害政之事,所与尽害政之人,而欲置之左右,使与国论,此消长之大机也。

光才岂能害政但在高位则异论之人倚以为重韩信立汉赤帜赵卒气夺今用光是与异论者立赤帜也。

”安石以韩琦上疏,卧家求退。

帝乃拜光枢密副使,光辞之曰:“陛下所以用臣,盖察其狂直,庶有补于国家。

臣徒以禄位自荣,而不能救生民之患,是盗窃名器以私其身也。

陛下诚能罢制置条例司,追还提举官,不行青苗、助役等法,虽不用臣,臣受赐多矣。

今言青苗之害者。

不过谓使者骚动州县,为今日之患耳。

而臣之所忧,乃在十年之外,非今日也。

十年之外,百姓无复存者矣。

又尽散常平钱谷,专行青苗,它日若思复之,将何所取?富室既尽,常平已废,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民之羸者必委死沟壑,壮者必聚而为盗贼,此事之必至者也。

”抗章至七八,帝使谓曰:“枢密,兵事也,官各有职,不当以他事为辞。

”对曰:“臣未受命,则犹侍从也,于事无不可言者。

文言文《宋史司马光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宋史司马光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

父池,天章阁待制。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仁宗宝元初,年甫冠,中进士甲科。

治平元年,诏刺陕西义勇二十万,民情惊挠,而纪律疏略不可用。

光抗言其非,持白韩琦。

琦曰:“兵贵先声,谅祚①方桀骜,使骤闻益兵二十万,也不震慑?”光曰:“兵之贵先声而后实,为无其实也,独可能之于一琦曰:“君但见庆历间乡兵刺为保捷,忧今复然,已降敕榜与民约,永不充军戍边矣。

吾在此,君无忧。

”光曰公长在此地可也异日他人当位因公见兵用之运粮戍边反掌间事耳琦默然而讫不为止不十年,皆如光虑。

神宗即位,擢为翰林学士。

御史中丞王陶以论宰相不押班罢,光代之,光言:“陶由论宰相罢,则中丞不可复为。

臣愿俟既押班,然后就职。

”许之。

因论高居简奸邪,乞加远窜。

章五上,帝为出居简,尽罢寄资者。

既而复留二人,光又力争之。

张方平参知政事,光论其不叶物望,帝不从。

元丰五年,忽得语涩疾,疑且死,豫作遗表置卧内,即有缓急,当以畀所善者上之。

官制行,帝指御史大夫曰:“非司马光不可。

”《资治通鉴》未就,帝尤重之,以为贤于荀悦《汉纪》,数促使终篇。

及书成,加资政殿学士。

凡居洛阳十五年,天下以为真宰相,田夫野老皆号为司马相公,妇人孺子亦知其为君实也。

元佑元年九月薨,年六十八。

谥曰文正,赐碑曰“忠清粹德”。

(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有删改)[注]①谅祚:夏毅宗李谅祚,西夏第二位皇帝。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光曰/公长在/此地可也/异日他人当位/因公见兵用之/运粮戍边/反掌间事耳/琦默然/而讫不为止/B.光曰/公长在/此地可也/异日他人当位/因公见兵/用之运粮戍边/反掌间事耳/琦默/然而讫不为止/C.光曰/公长在此地/可也/异日他人当位/因公见兵用之/运粮戍边/反掌间事耳/琦默/然而讫不为止/D.光曰/公长在此地/可也/异日他人当位/因公见兵/用之运粮戍边/反掌间事耳/琦默然/而讫不为止/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冠,古代男子20岁时举行加冠礼。

2024年上海市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精讲精练 专题35 文言文阅读中推断题含详解

2024年上海市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精讲精练 专题35 文言文阅读中推断题含详解

专题35文言文阅读中推断题【典例示例】(一)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①李业字巨游,广汉梓潼人也。

元始中,举明经①,除为郎。

②会王莽居摄②,业以病去官,杜门不应州郡之命。

及公孙述僭号,素闻业贤,征之,欲以为博士,业固疾不起。

数年,述羞不致之,乃使大鸿胪尹融持毒酒、奉诏命以劫业:若起,则受公侯之位;不起,赐之以药。

融譬旨曰:“方今天下分崩,孰知是非?而以区区之身,试于不测之渊乎!朝廷贪慕名德,旷.官缺位,于今七年,四时珍御,不以忘君。

宜上奉知己,下为子孙,身名俱全,不亦优乎!今数年不起,猜疑寇心,凶祸立加,非计之得者也。

”业乃叹曰:“危国不入,乱国不居。

亲于其身为不善者,义.所不从。

君子见危授命,何乃诱以高位重饵哉?”融见业辞志不屈,复曰:“宜呼室家计之。

”业曰:“丈夫断之于心久矣,何妻、子之为?”遂饮毒而死。

材料二①范冉字史云,陈留外黄人也。

少为县小吏,年十八,奉檄迎督邮,冉耻之,乃遁.去。

②冉好违时绝俗,为激诡..之行。

常慕梁伯鸾、闵仲叔之为人。

与汉中李固、河内王奂亲善,而鄙贾伟节、郭林宗焉。

奂后为考城令,境接外黄,屡遣书请冉,冉不至。

及奂迁汉阳太守,将行,冉乃与弟协步赍麦酒,于道侧设坛以待之。

冉见奂车徒骆驿,遂不自闻,惟与弟共辩论于路。

奂识其声,即下车与相揖对。

奂曰:“行路仓卒非陈契阔之所可共到前亭宿息以叙分隔。

”冉曰:“子前在考城,思欲相从,以贱质自绝豪友耳。

今子远适千里,会面无期,故轻行相候,以展诀别。

如其相追,将有慕贵之讥矣。

”便起告违,拂衣而去。

奂瞻望弗及,冉长逝不顾。

[注]①明了熟习儒家经典,是古代科举的考察的科目。

②因皇帝年幼不能亲政,由大臣代居其位处理政务。

20.以上两则材料均出自于范晔《后汉书·独行列传》,请依据选文的人物形象品质,推断“独行列传”中人物的选取标准。

二、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①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

父益,都官员外郎。

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

文言文阅读训练:《宋史-司马光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宋史-司马光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宋史•司马光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安石得政,行新法,光逆疏.其利害。

迩英进读,至曹参代萧何事,帝曰:“汉常守萧何之法不变,可乎?”对曰:“宁独汉也,使三代之君常守禹、汤、文、武之法,虽至今存可也。

汉武取高帝约束纷更,盗贼半天下;元帝改孝宣之政,汉业遂衰。

由此言之,祖宗之法不可变也。

”吕惠卿言:“先王之法,有一年一变者,‘正月始和,布法象魏’是也;有五年一变者,巡守考制度是也;有三十年一变者,‘刑罚世轻世重’是也。

光言非是,其意以风朝廷耳。

”帝问光,光曰:“布法象魏,布旧法也。

诸侯变礼易乐者,王巡守则诛之,不自变也。

刑新国用轻典,乱国用重典,是为世轻世重,非变也。

且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不更造也。

公卿侍从皆在此,愿陛下问之。

三司使掌天下财,不才而黜可也,不可使执政侵其事。

今为制置三司条例司,何也?宰相以道佐人主,安用例?苟用例,则胥吏矣。

今为看详中书条例司,何也?”惠卿不能对,则以他语诋光。

帝曰:“相与论是非耳,何至是。

”光曰:“平民举钱出息,尚能蚕食下户,况县官督责之威乎!”惠卿曰:“青苗法,愿取则与之,不愿不强也。

”光曰:“愚民知取债之利,不知还债之害,非独县官不强,富民亦不强也。

昔太宗平河东,立籴法,时米斗十钱,民乐与官为市.。

其后物贵而和籴不解,遂为河东世世患。

臣恐异日之青苗,亦犹是也。

”(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材料二:今天下之人恶介甫之甚者,其诋毁无所不至。

光独知其不然,介甫固大贤,其失在于用心太过,自信太厚而已。

何以言之?自古圣贤所以..治国者,不过使百官各称其职、委任而责其成功也。

介甫以为此皆腐儒之常谈,思得古人所未尝为者而为之。

于是更立制置三司条例司,聚晓财利之人,使之讲利。

使彼诚君子邪,则固不能言利;彼诚小人邪,则固民是尽。

是知条例一司已不当置而置之又于其中不次用人往往暴得美官以变更祖宗旧法,徒.欲别出新意,以自为功名耳,此其为害已甚矣。

【高考语文】2023届第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题练习-----宋史曾公亮传(含解析)

【高考语文】2023届第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题练习-----宋史曾公亮传(含解析)

【高考语文】2023届第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题练习---宋史·曾公亮传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

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

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

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

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之者廋耳索之果然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

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

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

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

”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

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

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

”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

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

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

公亮质之曰:“ 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

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 ”使者即就席。

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

明年,起判永兴军。

居一岁,还京师。

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

帝临哭,辍朝三日。

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

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

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

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

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文言文专题复习--《宋史--司马光传》专练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文言文专题复习--《宋史--司马光传》专练

《宋史--司马光传》专练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

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

丁内外艰....,执丧累年,毁瘠如礼。

神宗即位,擢为翰林学士,光力辞。

帝曰:“古之君子,或学而不文,或文而不学,惟董仲舒、扬雄兼之。

卿有文学,何辞为?”初,光常患历代史繁,人主不能遍览,遂为通志八卷以献。

英宗悦之,命置局秘阁,续其书。

至是,神宗名之曰《资治通鉴....》,自制《序》授之,俾日进读。

《资治通鉴》未就,帝尤重之,以为贤于荀悦《汉纪》,数促使终篇。

及书成,加资政殿学士。

凡居洛阳十五年,天下以为真宰相,田夫野老皆号为司马相公,妇人孺子亦知其为君实也。

帝崩,赴阙临,卫士望见,皆以手加额曰:“此司马相公也。

”所至,民遮道聚观,马至不得行。

起光知陈州,过阙,留为门下侍郎。

苏轼自登州召还,缘道人相聚号呼曰:“寄谢司马相公,毋去朝廷,厚自爱以活我。

”元祐元年复得疾,诏朝会再拜,勿舞蹈[注]。

免朝觐,许乘肩舆,三日一入省。

光不敢当,曰:“不见君,不可以视事。

”辽、夏使至,必问光起居,敕其边吏曰:“中国相司马矣,毋轻生事,开边隙。

”光自见言行计从,欲以身徇社稷,躬亲庶务,不舍昼夜。

宾客见其体羸,举诸葛亮食少事烦以为戒,光曰:“死生,命也。

”为之益力。

病革,不复自觉,谆谆如梦中语,然皆朝廷天下事也。

是年九月薨,年六十八。

谥.曰文正。

京师人罢市往吊鬻衣以致奠巷哭以过车及葬哭者如哭其私亲都中及四方皆尽像以祀饮食必祝。

配飨..哲宗庙庭。

(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注:舞蹈:古代臣子朝拜帝王时做出特定的舞蹈姿势,是一种礼节。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A. 京师人罢市往吊/鬻衣以致奠/巷哭以过车/及葬/哭省如哭其私亲/都中及四方皆尽像以祀/饮食必祝B. 京师人罢市往吊/鬻衣以致奠/巷哭以过/车及葬/哭者如哭其私亲/都中及四方皆尽像以祀/饮食必祝C. 京师人罢市往吊/鬻衣以致奠/巷哭以过车/及葬/哭者如哭其私亲/都中及四方皆尽/像以祀饮食必祝D. 京师人罢市往吊/鬻衣以致奠/巷哭以过/车及葬/哭者如哭其私亲/都中及四方皆尽/像以祀饮食必祝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还正确的一项是( )A. 丁内外艰,丁内艰是母亲死了守制,丁外艰是父亲死了守制。

【步步高】(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精品复习 课时作业 对点精练四 精准翻译句子 一

【步步高】(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精品复习 课时作业 对点精练四  精准翻译句子 一

对点精练四精准翻译句子(一)一、实词题专练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从庞籍辟.,通判并州.麟州屈野河西多良田,夏人蚕.食其地,为河东患.籍命光按.视,光建曰:“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籍从其策.而麟将郭恩勇且狂,引兵夜渡河,不设备..,没.于敌,籍得罪去.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籍没,光升堂拜其妻如母,抚其子如昆弟,时人贤之.(选自《宋史·司马光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即了其大指.指:通“旨”,主要意思B.年甫.冠甫:刚刚C.夏人蚕.食其地蚕:像蚕食桑叶一样D.耕者众则籴.贱籴:卖出粮食答案 D解析籴:买进粮食.(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退.为家人讲退:回家B.乃簪.一枝簪:献C.籍命光按.视按:巡查D.没.于敌没:通“殁”,死亡答案 B解析簪:戴.(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庞籍辟.辟:征召B.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纾:解除C.引兵夜渡河,不设备..设备:设置防备D.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报:报告答案 D解析报:批复、答复.参考译文司马光,字君实,是陕州夏县人.他的父亲司马池,曾任天章阁待制.司马光七岁的时候,严肃如同成年人,听别人讲《左氏春秋》,他特别喜爱,回家后将所听到的讲给家人,竟能说出其中的大意.此后,他整天手不释卷.宋仁宗宝元初年,司马光考中进士,这年他刚二十岁.他不喜欢华丽,“闻喜宴”唯独司马光不戴花,一位同中进士的人告诉他说:“君王赏赐的花,不可违背.”于是司马光才戴上一枝.司马光跟随庞籍,担任并州判官.麟州屈野河西良田颇多,西夏人蚕食这一带土地,已成为河东的祸患.庞籍命令司马光去巡查,司马光建议说:“修筑两个城堡来抵御西夏人,招募老百姓去耕种土地,耕种的人多,买入粮食的价格就低,也就可以慢慢解除河东粮食价格昂贵而依赖远处供给的忧虑.”庞籍听从了他的计策.麟州将领郭恩勇敢却有点狂妄,率兵在夜间渡河,不设置防备,被敌方消灭,庞籍因此获罪,离开了麟州.司马光三次上书陈述郭恩覆灭是自己的过失,但没有得到答复.庞籍死后,司马光上堂拜见他的妻子,待她像母亲一样,抚养他的儿子就像自己的兄弟一样,当时的人都很称赞他.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屯田郎中石君墓志铭[宋]文同公字君瑜,世居关中.少举进士,授扶沟县主簿.民狃悍猾,务.不直以乱治,亡所尊畏,侮慢骄狠.公至,不能耐,绳以国律,无所借.宥.久之,恶少相教敕避去,曰:“是不如他人,慎无犯,入即齑.汝肉矣.”令尝间.语公,谓寰内之治,难以比诸外,当少宽,取无事以去;不尔,忽失虑,中其奇.,安可悔?公曰:“用法有内外之异,非朝廷所以待天下之意也.愚职在奉助,惟知以殉公为称,不知其余矣.”改知虹县.虹俗尚杂恶,昧利而嗜讼.公初来,谒守.守视公少年,易.之.撼以虹治,留公假.州局.公曰:“奉诏书,不敢私自免,试往临之.苟有可以上关,愿府无见爽.相庇赖,事不枝柱,政无难为矣.”守颔之,曰:“然.”既至,严肃闭默,众莫测其端涯.但密记奸桀,疏捕几辈,白府逐他所.自是一境平静,以善誉闻.富人责租,使其奴殴逋.者.公曰:“奴罪当然,教之者主耳.”并录.之.主惧,匿不出;捕急,其徒计赂人代焉.至廷下,公曰:“是富人耶?衣冠则尔,其质乃贱隶.”袒视之,肤革皲瘠,果其家役仆也.杖去,直得其主而坐.之.自是强宗大姓,俯首蹑地,谓神为公矣.移绵州罗江县,蜀人柔良畏事,索摩抚..,公易虹治,一用清简.未逾时,县事已告无所设.簿书凝然,械杻积蠹,庑下徒吏,偃.居门宇终日.居甿不识追胥.之扰,尽力田事.新黉舍,聚良子弟,置师教之,亲为讲说义训.,使循服,其父兄感泣入谢.迁屯田郎中,宰相方将汲.用,而公遂病至不起,享年五十二.(选自《全宋文》卷一一○七,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绳以国律,无所借.宥借:宽容B.富人责租,使其奴殴逋.者逋:拖欠C.居甿不识追胥.之扰胥:差吏D.迁屯田郎中,宰相方将汲.用汲:引导答案 D解析汲:提拔.(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入即齑.汝肉矣齑:碎B.令尝间.语公间:私下C.直得其主而坐.之坐:犯罪D.偃.居门宇终日偃:通“宴”,安闲答案 C解析坐:判罪.(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其奇.奇:出人意料B.守视公少年,易.之易:轻视C.愿府无见爽.相庇赖爽:差错D.索摩抚..摩抚:安抚答案 A解析奇:出人意料的策略,诡计.(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务.不直以乱治务:专力从事B.留公假.州局假:临时管理(辅助)C.并录.之录:记录在案D.亲为讲说义训.训:训导的话答案 C解析录:逮捕.参考译文石公字君瑜,其家世代在关中定居.年轻时考取了进士,被任命为扶沟县主簿.当地百姓习于凶悍、狡猾,做非法的事来破坏法制,心中无所敬畏,轻侮散漫,骄横凶狠.石公到任之后,不能容忍,以国法来制裁他们,绝无宽恕.一段时间之后,那些卑劣胡为的年轻人相互商量决定要逃离,他们说:“这个官员和别人不一样,小心不要触犯他,一旦被他抓住,那就粉身碎骨了.”县令曾经私下对石公说,认为京城近处的治理,难以和外地相比,执法应当稍加宽松,争取能平安无事地离任;如果不能这样,一旦考虑疏忽,中了他们的诡计,哪里还有后悔的机会呢?石公说:“执法如果京城近处和外地有所不同,这不是朝廷用来公平对待天下人的用意.属下的职责在于辅佐上级,我只知道为国家利益而献身,不懂得还有其他的选择.”改任虹县知县.虹县的习俗多驳杂而邪恶,贪图利益且嗜好诉讼.石公初到任,拜谒知州.知州见石公年轻,轻视他.就以虹县难以治理来动摇他,要留他暂且辅助处理州府事务.石公说:“我奉朝廷诏令,不能为个人考虑不去赴任,我想尝试前往.如果有需要向上禀报的政务,希望州府不要因见我有了差错就庇护我,事情如果没有抵触,政务就没有难办的了.”知州同意他的意见,说:“好的.”到任之后,他态度严正庄重,不与外界往来,保持缄默,那些挑衅闹事的人无法揣测他的底细.他只是秘密地查清了那些奸邪暴横的坏人,搜捕了几批,上报州府将他们驱逐到别处.从此全县境内平安无事,他因政绩优异而闻名.有一个富人催逼租粮,让他的奴仆打伤了拖欠租粮的人.石公说:“奴仆的罪责应当惩处,然而教唆者是他的主人.”下令一并逮捕审讯.主人害怕,藏匿不出.官府追捕得很急迫,他的党羽就谋划收买别人来代他顶罪.人犯被抓到了公堂,石公说:“这是富人吗?衣服和帽子的确是富人的,但本人却是个低贱的奴仆.”剥下衣服一看,这个人皮肤皴裂,身体瘦弱,果然是富人家的奴仆.石公对他处以杖刑后把他赶走,直到最后逮捕到了他的主人,依法治罪.从此豪门大族,对石公低头蹑足,认为石公真是神人.调任绵州罗江县令,蜀地百姓柔弱驯良,胆小怕事,需要安抚,石公改变了在虹县的治理之道,全都采用清静简单的方式.不久,县府已没有多少政务布置.官府公文簿册静置不用,刑具都生了蛀虫,堂下厢房中的差吏们,整天闲居在屋里.百姓都没见过有催交赋税的官吏来骚扰,都尽力于耕作.石公新建了学校,招集了良家子弟入学,任用良师教诲他们,并亲自给他们讲授道义,让他们遵从,他们的父兄为此感动流泪,前来致谢.升任屯田郎中,宰相正要提拔任用他,可是石公却卧病不治,享年五十二岁.二、常用实词推断方法专练3.请用字形推断法推断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丰则贵籴.,歉则贱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夜入其家,探其箧.,不使之知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天台生困暑,夜卧帷中,童子持翣.(shà)飏.于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买进粮食卖出粮食(2)箱子(3)石阶(4)扇子扇风4.请用邻字推断法推断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御史卢雍)又谓珪(傅珪)刚直忠谠.,当起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明年,齐贤(人名)出守京兆,复条陈放(传主种放)操行,请加旌贲.:________________(3)其于知友故旧殁后衰落,相存.问过于生前,盖其性之笃厚然也: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忠诚(2)褒美(3)慰问5.请用语法推断法推断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君所交皆一时贤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存思不息,乃庐.于墓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鄂侯争之急,辨之疾,故(纣王)脯.鄂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本草》中所载诸食物,益.人者不尽可口,可口者未必益人: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贤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2)结庐而居,名词活用为动词(3)杀后把尸体做成肉干,名词活用为动词(4)使……受益,形容词的使动用法6.请用对称推断法推断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谷.则异室,死则同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士习由此而偷,官方.由此而隳.,师道由此而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选拔(2)活着(3)多余(4)风气毁坏7.请用语境推断法推断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梅以欹.为美,正则无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天保中,郡县大水、人灾,绝食..者千余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倾斜(2)断绝粮食(3)丰收(4)顽皮8.请联想成语或课内知识推断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若贷.而不诛,则天下大义不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敌见,惊退.逐至东门,左右稍集,合战破之,韩轨(人名)遂投.城遁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超,字魁梧,淄之西鄙.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课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阮籍与深为友.籍每适.深,俄顷辄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课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宽恕严惩不贷(2)放下,放弃投笔从戎(3)边邑《烛之武退秦师》(4)到……去《逍遥游》三、特殊句式专练9.下面的文段涵盖了多种文言特殊句式,请对画线句子的句式特征作判断,并指出其语言标志词.岳飞诉冤①岳飞者,南宋抗金名将也.②为奸人秦桧所杀,③魂赴天庭,④诉冤于灵霄殿.飞曰:“⑤吾事君以忠,事亲以孝.⑥以血肉之躯往来于刀林箭雨之中,未敢自恤?⑦任人唯才是举,用事唯命是从.⑧扶社稷于将倾,拯生灵于涂炭,⑨士民之有识者,云集麾下.绳兀术,捣黄龙,迎二帝有回矣.心之竭诚,人神共鉴.⑩孰料忠而被谤,信而见疑,⑪为奸人害,如是正气不张,⑫则良善何恃?”帝命拘桧,庭杖而死.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判断句,者……也②被动句,为……所③省略句,省略“于”④状语后置句(也称介宾短语后置句),于⑤状语后置句,以⑥状语后置句,于⑦宾语前置句,唯……是⑧状语后置句,于⑨定语后置句,之……者⑩被动句,被、见⑪被动句,为⑫宾语前置句,疑问代词“何”10.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最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1)在下面句子中的括号内填写省略的词语.(客)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犬马)旦暮罄于(人)前,不可类之,故难(画).”(2)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并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客有为齐王画者.句式:定语后置句译文:有一个替齐王作画的宾客.②夫犬马人所知也.句式:判断句译文:狗、马是人们所熟悉的.③不罄于前.句式:介宾短语后置句译文:(鬼魅)不在(人们)面前出现.1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州县吏录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万一千九百余人以告.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使自十月朔,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忧其众相蹂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而人受二日之食.忧其且流亡也,于城市郊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给.计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不能自食者,有是具也.能自食者,为之告富人,无得闭粜.又为之出官粟,得五万二千余石,平其价予民.(选自曾巩《越州赵公救灾记》) (1)州县吏录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万一千九百余人以告.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州县官吏登记全州孤、老、疾、弱不能养活自己的老百姓共有二万一千九百多人上报. 解析“……之……者”,定语后置.(2)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选取没有任职而住在越州境内的官吏,供给他们粮食并把赈济的事务委任给他们.解析“……之……者”,定语后置.参考译文州县官吏登记全州孤、老、疾、弱不能养活自己的老百姓共有二万一千九百多人上报.按照旧例,官府每年发给穷人救济粮,应当供给三千石就停止.赵公聚敛富户人家交纳及僧人、道士和士人吃不完的粮食,共得粮食四万八千多石,用它们来补助救济的费用.让百姓从十月初一开始,每人每天领一升救济粮,小孩子每天领半升.赵公担心领粮的人太多会相互拥挤践踏,又让男人女人在不同的日子领粮,并且每人一次领两天的口粮.他又担心百姓将要流亡,在城市和乡村都设置了发粮的地方,总共有五十七处,让他们各自到方便的地方领取,并通告大家,离家逃荒的不发给粮食.估计到办理发粮的官吏不够用,选取没有任职而住在越州境内的官吏,供给他们粮食并把赈济的事务委任给他们.不能养活自己的人,就有了这样的供应.能养活自己的人(能够买得起粮食的人),就替他们通告富人,不能闭店停止卖粮.赵公又替他们调出官府仓库储备的粮食,共五万二千多石,按低价卖给百姓.。

《宋史·司马光传》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

《宋史·司马光传》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司马光,宇君实,陕州夏县人也。

父池,天章阁待制。

除奉礼郎,时池在杭,求签苏州判官事以便亲,许之。

丁内外艰,执丧累年,毁瘠如礼。

服除,枢密副使庞籍荐为馆阁校勘,同知礼院。

充媛董氏薨,辗朝成服,葬给卤簿..,光言:“董氏秩本微,病革方拜充媛。

卤簿本以赏军功,未尝施于妇人。

”初,西夏..遣使致祭,延州指使高宜押伴,做其使者,侮其国主,使者诉于朝。

明年,夏人犯边,杀略吏士。

赵滋为雄州,表以猛得治边,光论其不可。

至是,契丹之民捕鱼界河,伐柳白沟之南,朝廷以知难州李中药为不材、将代之,光谓:“国家当戎夷..附顺时,好与之计较末节,及其来督,又从而姑息之,近者西祸生手高宜,北祸起于赵滋,时方贤此二人口故边臣管以生事为能,渐不可长。

宜救边火、疆场细故辄以矢刃相加者,罪之。

”以端明殿学士知水兴军。

宣抚使下令分义勇成边,选诸军骁勇士,募市井恶少年为奇兵;调民造干相,悉修城池楼橹,关辅骚然。

光极言: “公私困敞,不可举事,而原兆一路皆内郡,继治非急。

宣抚之令,皆未收从,若乏军兴,臣当任其责。

”于是一路独得免。

元丰五年忽得语涩疾疑且死豫作遗表置卧内即有缓急当以畀所善者上之官制行帝指御史大夫回非司马光不可。

又将以为东宫师傅。

《资治通鉴》未就,帝尤重之,数促使终篇。

及书成,加资政殿学士。

元祜元年,复得疾。

是年九月薨,年六十八。

太皇太后闻之恸,与帝即临其丧,赠太师、温国公,谥曰文正。

京师人罢市往吊,鬻衣以致奠。

岭南封州父老,亦相率具祭,都中及四方皆尽像以祀,饮食必祝。

建炎中,配飨..哲宗庙庭。

(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元丰五年/忽得语涩疾/疑且死豫/作遗表置卧内/即有缓急/当以畀所善者上之/官制行/帝指御史大夫曰非司马光不可B.元丰五年/忽得语涩疾/疑且死/豫作遗表置卧内/即有缓急/当以畀所善者上之/官制行/帝指御史大夫曰/非司马光不可C.元丰五年/忽得语涩疾/疑且死豫/作遗表置卧内/即有缓急/当以畀所善者上之官制行帝/指御史大天曰/非司马光不可D.元丰五年/忽得语涩疾/凝且死豫作遗表置卧内/即有缓急/当以界所善者上之官制行帝/指御史大夫曰/非司马光不可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卤簿,古代帝王驾出时扈从的仪仗队,汉之后并非天子专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史--司马光传》专练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

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

丁内外艰....,执丧累年,毁瘠如礼。

神宗即位,擢为翰林学士,光力辞。

帝曰:“古之君子,或学而不文,或文而不学,惟董仲舒、扬雄兼之。

卿有文学,何辞为?”初,光常患历代史繁,人主不能遍览,遂为通志八卷以献。

英宗悦之,命置局秘阁,续其书。

至是,神宗名之曰《资治通鉴....》,自制《序》授之,俾日进读。

《资治通鉴》未就,帝尤重之,以为贤于荀悦《汉纪》,数促使终篇。

及书成,加资政殿学士。

凡居洛阳十五年,天下以为真宰相,田夫野老皆号为司马相公,妇人孺子亦知其为君实也。

帝崩,赴阙临,卫士望见,皆以手加额曰:“此司马相公也。

”所至,民遮道聚观,马至不得行。

起光知陈州,过阙,留为门下侍郎。

苏轼自登州召还,缘道人相聚号呼曰:“寄谢司马相公,毋去朝廷,厚自爱以活我。

”元祐元年复得疾,诏朝会再拜,勿舞蹈[注]。

免朝觐,许乘肩舆,三日一入省。

光不敢当,曰:“不见君,不可以视事。

”辽、夏使至,必问光起居,敕其边吏曰:“中国相司马矣,毋轻生事,开边隙。

”光自见言行计从,欲以身徇社稷,躬亲庶务,不舍昼夜。

宾客见其体羸,举诸葛亮食少事烦以为戒,光曰:“死生,命也。

”为之益力。

病革,不复自觉,谆谆如梦中语,然皆朝廷天下事也。

是年九月薨,年六十八。

谥.曰文正。

京师人罢市往吊鬻衣以致奠巷哭以过车及葬哭者如哭其私亲都中及四方皆尽像以祀饮食必祝。

配飨..哲宗庙庭。

(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注:舞蹈:古代臣子朝拜帝王时做出特定的舞蹈姿势,是一种礼节。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A. 京师人罢市往吊/鬻衣以致奠/巷哭以过车/及葬/哭省如哭其私亲/都中及四方皆尽像以祀/饮食必祝B. 京师人罢市往吊/鬻衣以致奠/巷哭以过/车及葬/哭者如哭其私亲/都中及四方皆尽像以祀/饮食必祝C. 京师人罢市往吊/鬻衣以致奠/巷哭以过车/及葬/哭者如哭其私亲/都中及四方皆尽/像以祀饮食必祝D. 京师人罢市往吊/鬻衣以致奠/巷哭以过/车及葬/哭者如哭其私亲/都中及四方皆尽/像以祀饮食必祝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还正确的一项是( )A. 丁内外艰,丁内艰是母亲死了守制,丁外艰是父亲死了守制。

古人在父母去世后要守丧,断绝一切娱乐活动。

B.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同《史记》一样都是通史。

C. 谥,是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死后被追加的称号。

朝廷以“文正”对司马进进行一种褒扬的评价。

D. 配飨,也作“配享”,指古代帝王为了嘉奖有大功于社稷的臣子,特允许功臣进入太庙参与祭祀大典。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司马光学识渊博。

他曾完成通志八卷,神宗认为他像董仲舒、扬雄一样善文章又有学问,不同意他的极力推辞,提拔他为翰林学士。

B. 司马光爱君优国。

他编纂《资治通鉴》希望国君能以史为鉴;宋神宗亲赐书名、亲自撰写(序),并下令置局秘阁,让他继续写这部书。

C. 司马光恪尽职守。

在他患病时,皇帝特意下诏命免除他上朝朝拜,准许他坐肩舆,三天到一次朝廷。

司马光不敢接受,认为不见国君不能够处理政务。

D. 司马光鞠躬尽瘁。

他在病中仍然亲自过问朝廷事务,分昼夜地工作;甚至病危已不再有清醒意识时,说的还都是国家的大事。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资治通鉴》未就,帝尤重之,以为贤于荀悦《汉纪》,数促使终篇。

(2)光自见言行计从,欲以身徇社稷,躬亲庶务,不舍昼夜。

5. 司马光深受百姓爱戴体现在哪些方面?【答案】1. A2. D3. B4. (1)《资治通鉴》还没有全部完成。

皇帝特别注重这本书,认为比荀悦的《汉纪》还要好(超过荀悦的《汉纪》,皇上多次催促他快些完稿。

(2)司马光见朝延对自己言听计从,也想要以身报国,于是他亲自过问朝廷事务,不分昼夜地工作。

5. (1)他居住在洛阳的十五年,天下人将他当作真正的宰相,村夫野老、妇人孺子都知道他并尊敬他。

(2)皇帝去世后,司马光赴朝临丧,他所到之处,老百姓都拦在路上,聚集在一起围观,以至于马都不能通过。

(3)请苏轼带话给司马相公,请他不要离开朝廷了,好好保重自己的身体,来救活他们。

(4)死后,举国上下对他的哀悼追念。

京城的人们罢市前往凭吊,到下葬时,哭者就像痛哭自己的亲人一样,京城及全国各地都画他的像来祭祀他。

吃饭前一定要先祭祀他。

【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句子意思是:京城的人们罢市前往凭吊,有的人甚至卖掉衣物去参加祭奠,在里巷间相聚号哭护送灵车。

及到下葬时,哭者就像痛哭自己的亲人一样。

京城及全国各地都画他的像来拜祭,吃饭前一定要先祭祀他。

“鬻衣以致奠”“巷哭以过车”句式相同,应分别单独成句,排除BD;“都中及四方皆尽像以祀”中,“都中及四方”是主语,“皆尽像”是状语和谓语,“以祀”是表目的的状语,补充交代“皆尽像”的目的,不能断开,排除C。

故选A。

【2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D项,“配飨”,即合祭,祔祀,指功臣祔祀于帝王宗庙,功臣死后附于帝王旁享受合祭,是古代帝王奖赏功臣的一种形式。

文中司马光已经去世,不可能“进入太庙参与祭祀大典”。

故选D。

【3题详解】此题考查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为举止、人物主张、人物情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选文的综合性八类信息的筛选,做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准区间,把准对象,体情察意,切忌张冠李戴,忌断章取义,无中生有。

B项,“并下令置局秘阁”的是英宗,不是神宗。

故选B。

【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

(1)就,完成;重,注重;贤于,比……好;终,结束。

(2)欲,想要;以,用;徇,献身,以身报国;躬亲,亲自;庶务,朝廷事务;舍,停止。

【5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

命题主要着眼于与主要人物相关的事件、言行等。

选项设计特点多是先概括人物某方面的品质、特点,再结合材料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本题要求概括“司马光深受百姓爱戴体现在哪些方面”,可根据关键词“百姓爱戴”进行筛选。

由“凡居洛阳十五年,天下以真宰相,田夫野老皆号为司马相公,妇人孺子亦知其为君实也”可以概括出第一点;由“帝崩,赴阙临,卫士望见,皆以手加额日:‘此司马相公也。

’所至,民遮道聚观,马至不得行”可以概括出第二点;由“苏轼自登州召还,缘道人相聚号呼日:‘寄谢司马相公,毋去朝廷,厚自爱以活我’”可以概括出第三点;由“京师人罢市往吊,鬻衣以致奠,巷哭以过车,及葬,哭省如哭其私亲,都中及四方皆尽像以祀,饮食必祝”可以概括出第四点。

【点睛】完成文言文阅读要注意以下几点:1.把握整体,观照局部。

文本中的时、地、人、事、情、理等要弄清,文本的各个局部之间的关系要弄清,各个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要弄清,整体的中心意思要弄清。

2.审读题干,明确指向。

题干中的所有要求不能遗漏。

题干常出现的词,“分析”“概括”“理解”及其先后顺序都要认真思考;选“是”还是选“非”要看清楚;是分析原因还是概括品质,切勿马虎。

3.重视注释,寻求“外援”。

文后注释绝非可有可无,关于人物和事件背景的注释,往往关系到考生对选项正误的判断。

参考译文:司马光,字君实,是陕州夏县人。

宋仁宗宝元初年,司马光考中进士。

父母亲去世后,他守丧多年,谨守礼节以至容貌憔悴。

宋神宗即位后,司马光被提拔为翰林学士,司马光极力推辞。

皇帝说:“古时候的君子,有的治学问而不写文章,有的写文章而不治学问,只有董仲舒、扬雄二者兼之。

你善文章又有学问,为什么要推辞呢?”先前司马光常常忧虑历代史书浩繁,君主无法全部浏览,于是他撰写《通志》八卷,呈献给皇上。

英宗看了十分高兴,下令把他安置在秘阁局,让他继续写这部书。

在这个时候,宋神宗并赐名为《资治通鉴》,还为这部书亲自撰写《序》,让人每天为他朗读。

这时《资治通鉴》还没有全部完成,皇帝特别注重这本书,认为比荀悦的《汉纪》还要好(超过苟悦的《汉纪》),皇上多次催促他快些完稿。

书写完后,加授他为资政殿学士。

他(离开都城)居住在洛阳十五年,天下人却将他当作真正的宰相,村夫野老都称他为司马相公,妇人孩子都知道他是司马君实。

皇帝去世后,司马光赴朝临丧,守卫的士兵望见他,都以手加额说:“这是司马相公呀!”他所到之处,老百姓都拦在路上,聚集在一起围观,以至于马都不能通过。

朝廷准备起用司马光作陈州知州,但在他到宫殿的时候,又将他留下任门下侍郎。

苏轼从登州被召回朝廷,沿路上老百姓聚集在一起,大声呼喊说:“替我们带句话给司马相公,请他不要离开朝廷了,好好保重自己的身体,来救活我们吧。

”元祐元年,司马光又患病,皇帝下诏命他朝会时行再拜礼,不必行舞蹈礼。

免除他上朝朝拜,准许他坐肩舆,可以三天到一次朝廷。

司马光不敢接受,他说:“不见君主,不能够处理政务。

”辽国和西夏的使者来了,一定打听司马光的起居和身体状况。

而且他们的君主命令边境官史:“中国任用司马光为宰相了,不要轻率生事,发生边境纠纷。

”司马光见朝廷对自己言听计从,也想要以身报国,于是他亲自过问朝廷事务,不分昼夜地工作。

宾客们见他身体赢弱,就用诸葛亮吃得少而事情多的例子,劝他引以为戒。

司马光说:“(什么时候)死,能多久,是命中注定的事,(别去管它)。

”于是他工作更加努力。

病危将死之时,他已不再有知觉,好像是在梦中喃喃自语,谆谆告诚,所说的还都是朝廷、天下的大事。

这年九月,司马光去世,终年六十八岁。

谥号文正。

京城的人们罢市前往凭吊,有的人甚至卖掉衣物去参加祭奠,在里巷间相聚号哭护送灵车。

及到下葬时,哭者就像痛哭自己的亲人一样。

京城及全国各地都画他的像来拜祭,吃饭前一定要先祭祀他。

朝廷将他供奉在哲宗的庙里,与哲宗一起享受祭祀。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

父池,天章阁待制。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

自是手不释书。

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

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