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2 小说阅读 专题突破练5 小说阅读(形象赏析题)
高考语文复习:二轮专题训练——小说阅读

专题训练2 小说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新与旧沈从文(民国十八年)时代有了变化,宣统皇帝的江山,被革命党推翻了,前清时当地著名的刽子手,一口气用拐子刀团团转砍六个人头不连皮带肉所造成的奇迹不会再有了。
被排的全用枪毙代替斩首,于是杨金标变成了一个把守北门城上闩下锁的老战兵。
老战兵若不往长潭钓鱼,就坐在城头那尊废铜炮上看人来往。
或把脸掉向城里,可望见一个小学校的操坪同课堂。
那学校为一对青年夫妇主持,或上堂,或在操坪里玩,城头上全望得清清楚楚。
小学生好像很欢喜他们的先生,先生也很欢喜学生。
那个女先生间或把他们带上城头来玩,见到老战兵盾牌,女的就请老战兵舞盾牌给学生看。
霜降节前一天,老战兵大清早起来,看看天气很好,许多人家都依照当地习惯大扫除,老战兵也来一个全家大扫除。
工作得正好时,守城排长忽然走来,要他拿了那把短刀赶快上衙门里去,衙门里人找他有要紧事。
他到了衙署,一个挂红带子的值日副官,问了他几句话后,要他拉出刀来看了一下,就吩咐他赶快到西门外去。
一切那么匆促,那么乱,老战兵简直以为是在梦里。
正觉得人在梦里,他一切也就含含糊糊,不能加以追问,便当真跑到西门外去。
到了那儿一看,没有公案,没有席棚,看热闹的人一个也没有。
除了几只狗在敞坪里相咬以外,只有个染坊中人,挑了一担白布,在干牛屎堆旁歇憩。
一切全不象就要杀人的情形。
老战兵想,“这年代还杀人,真是做梦吗?”敞坪过去一点有条小小溪流,几个小学生正在水中拾石头捉虾子玩,老战兵走过去同他们说话:“还不赶快走,这里要杀人了!”几个小孩子一齐抬起头来笑着:“什么,要杀谁?谁告诉你的?”老战兵心想,“真是做梦吗?”看看那染坊晒布的正想把白布在坪中摊开,老战兵又去同他说话:“染匠师傅,你把布拿开,不要在这里晒布,这里就要杀人!”染匠师傅同小学生一样,毫不在意,且同样笑笑的问道:“杀什么?你怎么知道?”老战兵心想,“当真是梦么?今天杀谁,我怎么知道?”正预备回城里去看看,还不到城门边,只听得有喇叭吹冲锋号,当真要杀人了。
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进阶特训: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2)含答案

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进阶特训(2)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信封上的大头菜马犇代写是个老行当,多在邮局附近出摊。
少时,一两家;多时,十多家。
这个行当无须太多东西,一张桌,一沓纸,一支笔足矣。
讲究的代写人,会使专用笺纸,且以毛笔书之。
但多数代写者只用钢笔,纸也就地取材,机关、企业、学校的稿纸都有人用。
代写多是代人写信,偶尔也代写诉状、遗嘱、传记、家史。
代人写信并不复杂,顾客口述大概内容,代写人书之。
也有代写回信的,不识字的人拿来收到的信,请代写人读信,然后将回信的大致内容告知代写人。
代写冯不是最早的代写者,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才加入队伍。
选择代写,并不是因为他已从工厂病退,而是另有他因。
代写冯秉持着自己的原则,每写完一封信,就忘掉内容,在写信的过程中尽可能准确地呈现出顾客的想法。
加之其价格在同行中最低,所以找他代写的人特多。
与别人不同的是,当有人往台湾寄信时,代写冯写信封前,都会与顾客商议,“同志,请允许我在信封背面画一个代写摊的标志”,多数顾客不会拒绝,或者说并不在意,因为别说他画个标志,就是涂满信封,邮资也不变。
代写摊的标志是个大头菜,下面写有“大头菜·冯”。
后来为提高效率,代写冯刻了枚章,上置大头菜图案,下刻文字,极易辨识。
新中国成立前,淮城有不少人在南京加入国民党,蒋介石兵败台湾前,有很多准城籍的国民党军官回乡将亲友带走。
所以后来,淮城往台湾寄的信,往往比寄往周边的信还多。
代写冯清楚地记得,他六岁时,哥哥十岁,身为国民党军官的舅舅回乡省亲,在冯家小酌,自己和哥哥在院里玩耍,哥俩路过堂屋时,舅舅立即召唤哥哥。
谁也没想到,饭毕,哥哥即被带走。
从此,一条海峡分隔开哥俩。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两岸掀起寻亲潮。
由于老家所处的街巷已被更名数次,即便哥哥记得旧址,信也会被打回。
而哥哥的地址,代写冯更是一无所知。
令哥俩终生难忘的或许只有大头菜,因为他们小时候, 家里有个腌制老卤大头菜的作坊。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 高效精炼(四)小说阅读

专项突破五现代文阅读(二)(小说阅读)高效精练(四)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橱窗里的幸福[意大利]莫拉维亚*①每天傍晚时分,退休的老公务员米隆内就带上体态肥胖的老伴儿埃尔米妮,以及已是青春年华但心情忧郁、脸色苍白的女儿乔万娜,到大街上去溜达。
②一家三口随着埃尔米妮笨重、蹒跚的步子,从他们居住的自由广场出发,沿着长长的里安佐大街的人行道慢慢悠悠逛去,认真地欣赏每一家商店的橱窗。
踱到复兴广场,便转向对面的人行道,仍然很仔细地观赏着商店的橱窗,折回到自由广场。
③这样的散步每次大约持续两小时,回到家恰好是晚饭时间。
对于经济拮据、久已未有福分进电影院和咖啡店的米隆内一家来说,这种散步委实是他们生活中的唯一乐趣。
④有一天像往常那样,他们沿着里安佐大街溜达。
快走到复兴广场时,他们的注意力不约而同地被一家新开张的商店吸引住了。
奇怪!这儿昨天分明还是一片尘土飞扬的破木栅,而今橱窗里射出炫目的光辉,使人难以瞧清楚陈列的商品。
三人忙走几步,一言不发,在这家商店橱窗前摆下了半圆形的阵势。
⑤现在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出售的商品了——幸福。
和世上所有人一样,米隆内一家对这种货物闻名已久,却至今未有缘真正见过。
⑥万万没有想到,踏破铁鞋无觅处。
在这家商店里,人人都可随意买到幸福了,好像买皮鞋、锅碗一样平常方便。
米隆内一家三口在橱窗前伫立时流露出痴痴呆呆的神情,这确实是不难理解的。
⑦这家商店宽敞的玻璃橱窗,四周用华丽的大理石镶边,闪烁出异样的光彩;招牌、柜台是最摩登式样,所有的内部装饰都亮闪闪的。
在橱窗里边,幸福犹如无数复活节的鸡蛋,花色繁多,品种齐全;每一只幸福的样品都附着精致的标签,上面用优雅的笔迹标明售价。
⑧终于,米隆内老头用长辈的口气,说:“唉,我……无论如何没有想到……”⑨“为什么,爸爸?”女儿幼稚地问。
⑩老头儿有点生气了说道:“多少年了,我们听人说,意大利没有幸福,幸福在我们这儿供不应求,从国外进口又贵得要命……现在却突然开了一家专门出售幸福的商店。
【人教版】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2 小说阅读 专题突破练4 小说阅读(情节结构题)

专题突破练4 小说阅读(情节结构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主角陈彦很多年后,成名后的忆秦娥记得,改变她命运的时刻,是一个太阳特别暴烈的下午。
她正在家对面的山坡上放羊,头上戴了一个用柳条编的帽圈子,柳叶都被太阳晒蔫干了。
她娘突然扯破喉咙地喊叫,说她舅回来了。
她随娘赶场子,到几十里地外,看过几回县剧团的戏,见她舅可神气了。
戏要开演前,他朝靠背椅子上一坐,二郎腿一跷,还给腿面子上垫一块白白的布。
他噗噗地吹开茶水上的浮沫,呷几口茶后,才从一个长布套里,掏出一对就像两根“筷子”的鼓槌来。
“筷子”头朝鼓皮上一压,眼看“筷子”都要折断了,可手一松,又立即反弹得溜直。
几个敲锣、打铙的,看着“筷子”的飞舞,还有她舅嘴角的来回努动,下巴的上下含翘,眼神的左右点拨,就时急时缓、时轻时重地敲打起来。
整个山沟,四处八下的人,循着热闹,急急呼呼就凑到了台前。
看的人越多,她舅手上的小鼓槌就抡得越欢实,敲得那个快呀,像是突然一阵暴雨,击打到了房瓦上。
那鼓槌,看似是在一下下朝鼓皮上落,落着落着,就变成了两个喇叭筒子,好像纹丝不动了。
可那鼓,却发出了皮将爆裂的一迭声脆响。
以至戏开始了,还有好多人都只看她舅,而不操心场上出来的演员。
好几次,她都听舅吹牛说,附近这七八个县,还找不到他这敲鼓的好手艺。
省城大剧院的戏,舅说也看过几出,就敲鼓那几下,还没有值得他“朝眼窝里眨的”。
不管舅吹啥牛,反正娘见了就是骂,说他一辈子就知道在女人窝里鬼混。
舅对娘说:“麻利把招弟收拾打扮一下,我赶晚上把娃领到公社住下,明天一早好坐班车上县。
”娘就赶紧张罗着要给她洗澡、梳头。
她舅说:“一定要把头上的虱子、虮子篦尽,要不然进城人笑话呢。
”她娘说:“知道知道。
”娘就死劲地在她头上梳着篦着,眼看把好些头发都硬是从头皮上薅掉了,痛得她躲来躲去,可娘还是不停地梳。
招弟也不知是高兴还是茫然,头嗡的一下就木了。
她想,那咋都是她姐来弟的事。
来弟比她漂亮,能干。
2020届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专题 小说阅读

2020届高考第二轮复习专题---小说阅读小说阅读(一)(时间:45分钟分值:5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山那边的景致茨园返乡的日子里,我常对着茨西山庄背后的犊牯山发呆。
三百多年前,山那边并没有发生过什么天灾人祸,可我祖上却在三百多年前的某一个夜晚从山那边迁了过来。
“山那边不好么?”我童年时不止一次这样问爷爷。
爷爷却只是笑,什么也不说。
于是,在我童年的思维里,就有了这样的推理:山那边是什么样子,我爷爷的爷爷也未曾跟我爷爷说过。
我祖上的坟都是在山那边的。
听爷爷说,每有先人作古的时候,总是叮咛子孙把他的尸骨抬到山那边安葬。
但不知是淡了祖籍的概念还是子孙们懒惰了,从我爷爷的爷爷那辈开始,坟就在庄边不远处的坡地里。
而今我已过了好奇的年龄,却对祖上为什么要迁徙依然好奇。
一个人若是不知道祖上为什么要抛家别舍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是一种悲哀。
起码我是这样认为的。
我曾经有几次萌生了去山那边看一看的念头,可与几个同龄的伙伴说了,却没有一个人愿意和我结伴而去。
我是不惯于孤独的,于是也就终未成行。
只是,我对山那边始终充满了好奇。
在我的视线里,一个笑意在嘴边、在眼角的老人赶着一群羊从山那边过来了。
这群羊,十多只,一只比一只肥。
山庄与山之间,的确是放羊的好去处:有沟有坡,坡上草绿,沟中水清。
看到他,我就想从他嘴里知道些山那边的情况,于是就主动过去与他搭讪。
“喂,大爷,怎么称呼?”我迎着他,笑问。
“随你叫好了。
”老人连正眼看我一下也不,随口道。
我愣了一下,想不出该再说些什么才好,但又不愿放弃了解山那边的机会,于是就一声不响地蹲在了他一边,拿眼瞟着他看。
老人的脸上布满了核桃壳似的皱纹,腰间挂个葫芦,清漆漆的那种,油津津的,阳光下闪亮着微紫的光泽,很好看。
老人取下葫芦,拔下塞子,“嗞”了一口。
“大爷,你喝的是酒吧?”像是找到了话题,我又问。
“是吧。
”老人说。
“怎么您脸一点儿也不红?恐怕是水吧?”我故意这么说一句,希望能听他说一句多一些单字的话。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小说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第十九讲) 小说阅读(对应学生用书66~69页)1. 熟悉小说的文体特征,并据此读懂小说。
2. 掌握小说鉴赏题的各种解题方法。
●近义词语辨析(十五)1. “申辩”与“声辩”申辩:申诉理由,加以辩解。
声辩:公开辩解。
2. “瞋目”与“瞠目”瞋目:发怒时瞪大眼睛。
瞠目:因受窘或惊呆而瞪眼。
3. “优雅”与“幽雅”优雅:优美、雅致。
幽雅:幽静而雅致。
4. “发奋”与“发愤”发奋:振作起来;奋发,同“发愤”。
发愤:决心努力。
5. “终生”与“终身”终生:多就事业而言,如“奋斗终生”。
终身:一生,一辈子(多就切身的事说);如终身大事,终身之计。
6. “关注”与“关心”关注:关心重视。
关心:留意,注意;关怀,挂念。
7. “沉迷”与“陶醉”沉迷:深深地迷惑或迷恋(某事物)。
陶醉:忘我地沉浸于某种情境中。
8. “时髦”与“时尚”时髦:指一个时期的杰出人物,合潮流,入时。
时尚:当时的风尚,一时的习尚。
9. “珍惜”与“珍视”珍惜:珍视爱惜。
珍视:珍爱重视。
10. “不齿”与“不耻”不齿:不愿意提到,表示极端鄙视。
不耻:不顾羞耻不以为有失体面,不以为耻。
●常见多义成语(一)1. 按图索骥:既比喻办事机械死板;也比喻按照线索寻找。
2. 暗送秋波:既指献媚取宠,暗中勾结;也指暗中眉目传情。
3. 独善其身:既指只顾自己,缺乏集体精神;也指搞好自身修养。
4. 粉墨登场:既指化装上台演戏;也比喻登上政治舞台。
5. 顾影自怜:既指孤独失意的样子;也指自我欣赏。
6. 规行矩步:既比喻墨守成规,不知变通;也比喻举动合乎规矩,毫不苟且。
7. 呼风唤雨:既比喻进行煽动性的活动;也比喻能够支配自然或左右某种局面。
8. 冷若冰霜:既形容人不热情、不温和;也形容态度严肃,使人不易接近。
9. 例行公事:既指只重形式,不讲实效的工作;也指按照惯例处理的公事。
10. 另起炉灶:既比喻另立门户或另搞一套;也比喻重新做起。
●常见易考的名言名句(十八)1.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新高考适用)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第2部分攻坚决胜专题突破练2小说阅读

专题突破练二小说阅读一、(2022·湖南省长沙市一中月考试卷九)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父亲变成马的那一天刘诗寒父亲变成马的那一天,母亲和我就站在他的身旁。
那天夜里,残云遮月,星辰隐蔽,爷爷将洗脸盆摔在了墙面上,撞出一阵山响。
他像往常一样刚喝完一瓶二锅头,烈酒在肚子里翻腾着,将他的灵魂搅得不得安宁。
他瞪着烧得通红的眼珠子望着父亲,动作矫健得就像个小伙子一样骑在了父亲身上。
而枯瘦的父亲却宛如一匹老迈的马,不停地喘着粗气,躺在地上,像个泄了气的皮球,一点点地干瘪下去。
爷爷扬起胳膊,朝父亲的脸上打去,一下接着一下,打得无比响亮。
爷爷又扬起腿,将前来劝架的奶奶踹在了门槛上,不仅撞破了她的脸,而且磕坏了她的腰。
那条白狗哆哆嗦嗦地缩在墙角,浑浊的狗眼盯着父亲快要翻白的鱼眼,他嘴里打着呼噜,显然是吓坏了。
爷爷脖子上直爆青筋,嚷道:“我们家祖上几代本本分分!竟然出现你这样的畜生,滚,离开这个家!永远也不要再回来!”母亲就站在一旁,盯着父亲跌进尘埃里的脸,嘴角布满了灰尘,鼻孔渗出一丝鲜血。
母亲的表情很平静,好像她也认为爷爷这样做是对的。
爷爷的喊声划破了寂静的夜空。
离我们家两公里远的深巷不停地传来犬吠。
就在前一天,父亲送给我一只白狗陪我玩耍,我特别喜爱它——说心里话,父亲每一次都会变着法儿地送给我各种我喜爱的东西。
但是爷爷却将白狗一脚踢开,愤怒地说:“别动!这又是偷来的!”我便害怕地将白狗放在了一旁。
直到派出所的警察来到了我们家……畜生!蛆心的孽障!爷爷每次都会这样叨念着让人听起来胆战心惊的话。
他的眼睛里同时也闪现出来他们父子曾在院子里对峙的场景。
父亲长相粗俗,豁着两颗门牙,游手好闲,气管还不好,常常哮喘,算命先生说他活不过十八岁,可他却顽强地活到了现在,并娶了我的母亲,还生下了我。
我对母亲说,我不喜欢父亲,我很讨厌他,讨厌他给我的一切,玩具、书包、学费。
还有,我听到人们背地里的窃窃私语和声声叩问,说他就是一个贼,一个盗窃犯。
【人教版】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提分复习 专题2 小说阅读 专题限时集训5 小说阅读(二)

专题限时集训(五) 小说阅读(二)(限时40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乡村教师(节选)刘慈欣他知道,这最后一课要提前讲了。
他忍住几乎使他晕厥过去的剧痛,艰难地移近床边的窗口,看着远处的村庄。
从自己的老师为救自己被狼咬死的那一刻起,他这一生就属于黄土高原上这个偏远的小山村了。
窗外的田垄上,娃们在为他烧香和烧纸了。
半年前,他拿起扁担和想从校舍取椽子去修村头老君庙的几个人拼命,被人打断了两根肋骨。
送到镇医院,竟又发现他患了食道癌,但他没有去管,实在没钱管。
从镇医院出来,他把身上所有的钱都买了书。
在距地球五万光年的银河系的中心,一场延续了两万年的星际战争已接近尾声。
碳基联邦舰队将完成碳硅战争中最后一项使命:摧毁大部分恒星,建立一条五百光年宽的隔离带,免除硅基帝国对银河系中心区域的碳基文明的任何威胁。
隔离带中只有形成3C级以上文明的恒星系才会被保护。
夜深了,烛光中,娃们围在老师的病床前。
他把剩下的12片止疼药一把吞了下去,他知道以后再也用不着了。
他挣扎着想在黑板上写字,但头突然偏向一边,一个娃赶紧把盆接到他嘴边,他吐出了一口黑红的血,然后虚弱地靠在枕头上喘息着。
娃们中有了低低的抽泣声。
他让他们记住牛顿第一定律,记住牛顿第三定律,最后才让他们去记最难懂的牛顿第二定律。
孩子们哭着记住了,他们知道记不下来,老师是不会放心的。
“发射奇点炸弹!”一团团似乎吞没整个宇宙的强光又闪起,然后慢慢消失……隔离带在快速推进。
直到他们遇到太阳系的三号行星。
3号行星检测,检测30个随机点。
这所山村小学,正好位于检测波束圆形覆盖区的圆心上。
“1号随机点检测。
”结果……绿色结果,绿色生命信号!“开始3C级文明测试。
”1号测试未通过,2号测试未通过……10号测试未通过。
“发射奇点炸弹!”最高执政官突然想起什么:“继续测试。
”11号测试题未通过!12号测试题未通过!“3C文明测试试题13号:当一个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它的运行状态如何?”数字宇宙广漠的蓝色空间中突然响起了孩子们清脆的声音:“当一个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它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不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突破练5 小说阅读(形象赏析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李一笛刘强盛李一笛,原名李谟。
幼年学笛于西域异人,开元年间凭一支竹笛闯荡长安教坊,技压西门追烟、柳如影、张野狐等高手,成为教坊首席乐师,声名直追李龟年、马仙期等大师,朋友赠匾“李一笛”。
那年,他十九岁。
李一笛成名后,长安显贵争相重金宴请。
李一笛约法有三:境不佳不吹,客不雅不吹,一次只吹三曲。
一日,李一笛因故宿于越州。
寓居客栈的十位进士闻讯,醵资相请,会于镜湖水云阁,并约定各带一客捧场。
那夜,云疏,月晕,风清,湖面如镜,澄波万顷,静影沉璧。
李一笛身着一袭水纹银袍,立于水云阁中,举目环视,客人倒也俊朗雅致——只是东南角那褐衣老者佝偻席地,似一乞丐。
他皱了皱眉头。
轻云闭月,微风拂浪,波澜陡兴。
李一笛轻启朱唇,吹出一曲《临江仙》,和风飒飒,氤氲齐开,暗香浮动,霓仙飘临。
曲终,众宾客交相赞叹,褐衣老者却哈欠连连,昏昏欲睡。
众宾客面有讥色。
李一笛不语,略沉思,另起一曲,却是《诉衷情》。
笛声呜咽,如泣如诉,潜蛟起舞,嫠妇欲哭。
宾客沉浸其中,曲终良久,轰然叫绝。
老者似被惊醒,微翻眼皮,竟又睡去。
李一笛面有愠色,众宾客面带怒色。
卢进士抱拳道:“孤独丈乃在下邻居,孤苦贫寒,卢某带他来,意在让其一饱耳福,想是老丈久居孤村僻壤,不懂丝竹之雅,望公子海涵,莫要扫了大家兴致。
”众人揶揄不已,孤独丈似又被惊醒,憨憨一笑。
李一笛又吹一曲《水调歌头》,一时愁云出岫,明月孤悬,烟波浩渺,潮打空城;忽而衰草离离,鹧鸪鸣叫,杜鹃啼血,众宾客无不动容伤怀,唏嘘不已。
孤独丈仅仅微笑而已。
李一笛面有怒色,道:“老丈如此怠慢,莫不是轻薄李某,抑或是此道好手,不屑一顾?”孤独丈幽幽说道:“李公子认为老朽不会吹笛?”众宾客笑道:“疯了,疯了!”孤独丈徐徐说道:“请李公子试吹一曲《凉州词》,如何?”李一笛即吹《凉州词》。
曲终,孤独丈静静说道:“公子吹得也还不错,只是曲中夹杂胡乐,莫非公子有龟兹朋友?”李一笛大骇,拱手而揖,道:“老丈真乃神人,晚辈吹笛二十载,竟未察觉曲中夹杂胡乐——家师确为龟兹人。
”“而且你误将第十三叠吹成了《水调》。
”孤独丈缓缓说道。
李一笛再揖说:“晚辈愚笨,请老丈指正。
”说罢,以素绢拭笛递与孤独丈。
孤独丈并不接笛,只冷冷说道:“此笛只适合粗通者使用,请借公子腰间紫斑竹笛一用。
”众人才见李一笛腰间悬一皮囊。
李一笛红着脸取出一笛,晶莹透紫,乃西域罕见的紫斑玉竹制成,即李一笛成名之笛。
孤独丈摩挲笛身赞道:“好笛!可惜吹到‘入破’必定破裂,公子不会吝惜吧!”李一笛说:“不敢。
”笛声起,还是一曲《凉州词》,却倍觉激越悲凉。
黄沙滚滚,铁马嘶嘶,秋风萧萧,月影幢幢,声入云霄,满座震栗,李一笛蹙额不敢动弹。
吹至第十三叠,孤独丈一一指出李一笛适才的谬误,李一笛垂首,一脸肃然。
忽见孤独丈指法一变,如急雨敲窗,疾风折草,银瓶乍迸,水浆泠泠,铁骑突出,杀声隐隐,已到“入破”。
只听得“啪”的一声,竹笛果然爆裂。
李一笛凝神,众人一时竟呆了。
孤独丈从怀中掏出另一支紫斑竹笛接着吹,曲调又与先前不同:雄浑处似惊涛拍岸,细微处如春蚕嚼叶;辽远处似野马驰原,近切处如山泉低语;高急处似雏凤婉啼,低回处如游龙戏水。
曲终,李一笛拜服于地,众宾客神情恍惚,待清醒过来,孤独丈已飘然而去。
次日一早,李一笛与众人前去拜访孤独丈。
人去屋空,灶灰尚温,桌上横放一紫斑竹笛、一曲谱,笛上新刻四小字:“艺无止境。
”李一笛恭敬收取竹笛、曲谱,连夜回到长安,将“李一笛”匾劈为两半。
江湖从此无“李一笛”。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传记笔法开篇,先介绍了主人公的从艺经历,接着又用几位名家衬托其技艺高超,揭示了“李一笛”大名的由来。
B.作者塑造人物形象手法别致,欲扬先抑。
褐衣老者像一位深藏不露的高手,前半篇他怪异的表现吊足了读者的胃口。
C.小说的语言洗练、清雅,尤其是大量整齐优美的四字词语,极富文学意蕴,营造了诗一样的意境,可见作者笔力精湛。
D.李一笛见识了孤独丈的高超技艺后,一怒之下把匾劈为两半,从此他深知“人外有人”,再也不敢在江湖上炫耀了。
★2.小说在刻画孤独丈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
★3.本文的音乐描写极富特色,作者是怎样进行音乐描写的?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题。
徽章高军他抬头看看妻子身上的制服,那领口左处的徽章,就像一只明亮的眼睛,直直地盯着他,他的心里不由咯噔了一下。
妻子身材苗条,穿制服显得温柔中不失威严,但她下班后着便装其实更漂亮。
平时,妻子也是很喜欢下班后就换为便装的,这几天不知为什么,在家中一直穿着上班的服装。
他心中生出一种别样的感觉。
他知道,检察官主要是办理贪污贿赂犯罪和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等案件的,妻子有时候也会在自己面前唠叨她的单位搞关口前移,查办、预防一起抓等创新工作,他听了也就听了,觉得都很正常。
妻子有时也会笑他:“你也是我们的工作对象,为了这个家咱可不能搞贪腐那一套啊。
”他拍拍胸脯:“我走到这一步容易吗?你放心就是了。
”说实话,这些年他也希望自己再升一升,对一些诱惑也摇摆过。
但想到妻子的话,他还是把握住了自己,一直平平安安过下来。
他知道,妻子对他一直很放心。
否则妻子是不会开这种玩笑的。
生活中,妻子真正在乎的事情,从来不直接说。
妻子相信他能把握好,更主要的是知道不直接说更能给他留有尊严。
妻子穿着制服不换,他劝她说这样太拘谨了,休闲一点的服装穿着会更舒服一些。
妻子说:“不拘谨,不行那我摘掉徽章,不就和普通服装一样了?”说着,妻子真的摘掉徽章,用一块软布认真擦拭了一番,很随便地放在电视机边一块小石头前,他看到斜靠在石头上的徽章仍然像眼睛一样直视着他。
又是几天过去,妻子每天回来总是先从制服上拿下徽章,习惯性地放在这块石头前。
当妻子多次重复这个动作后,他的心里再次咯噔了一下。
这块石头是前几天他到本县一个矿山检查时,矿长送给他的。
当时他很警惕,坚决不要。
他想千万别是什么贵重物品啊, 那样岂不是要毁掉自己的前程?矿长看透了他的心思,就告诉他:“这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如果是,哪里会随便放在这里,你看看这里面是含有豆粒大小的零星玉料,但不值得解剖加工,所以并不值钱。
但我仔细观察了一下,这几个玉石点的排列有点像北斗七星的形状,没舍得扔就随意放在这里了。
”他这才接过来,看了几眼,觉得是有点像北斗七星的形状。
他小时候,生活在农村,那里连电灯都没有,夏天晚上会在小场院里一边乘凉一边听大人指点天上的星星,他记得当时大人说的名字叫勺星。
回忆起少年时候的乡村生活,他感到对这块石头有了亲近感,于是矿长再次递给他时,就顺手拿回来随意放在了电视机旁。
第二天,他安排秘书去找玉石部门进行了认真鉴定,秘书回来告诉他结果的时候有些吞吞吐吐,他生气地问:“怎么啦?实话实说就是了嘛!”秘书告诉他,据鉴定,这块石头价值百万以上。
他一下子呆住了,秘书告诉他,看着就是几个玉点,其实里面是很纯的一块好玉料,鉴定部门觉得这是特意加工而成的。
他惊出一身冷汗,马上小心地拿上这块石头,让秘书陪他来到矿长的办公室。
矿长正巧在,热情相迎。
他们坐下来,一边喝着茶水,一边随意聊着一些轻松的话题。
临走时他才拿出那块石头告诉矿长:“我越看越不像北斗七星的形状了,放在家里还碍手碍脚的,所以还是把它还给你吧。
”矿长一愣,无奈地笑笑,接过顺手放进了垃圾桶:“觉得不像你直接扔了不就是了,还值得拿回来让我再费事?”他笑笑说:“谁的东西谁处理不就对了嘛。
”路上秘书不说话。
他知道秘书心中存有疑惑,难道矿长真的会不知道这块石头的价值,随便当作一块普通石头扔掉了?回到家中,妻子正在厨房做饭,他看到妻子今天已经穿上了便装,电视机旁也没有了妻子制服上的徽章。
吃饭的时候,他对妻子说:“在家中,你愿意穿制服就穿吧,我觉得那样显得更精神,特别是上面佩戴着徽章,还有一种画龙点睛的作用,很好看的……”(摘编自《百花园》)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文写丈夫劝妻子在家里脱掉制服,结尾则写他劝妻子穿上制服,首尾呼应,暗示出丈夫在妻子的警醒下,避免了别人变相行贿的问题。
B.第一段写主人公看到妻子的制服领口左处的徽章像明亮的眼睛盯着他,他心里“咯噔了一下”,表明他隐约意识到收受石头的行为是不妥的。
C.妻子摘下徽章以后,把它放在了小石头前,小说描写这个动作用了“很随便地”这几个字,但其实这不是一个随便的行为,而是妻子故意把它放在那里的。
D.小说中的秘书也是一个较为重要的人物,暗示出主人公“他”是个地位颇高的官员,同时这个人物也推动了情节发展,使故事不至于显得单调。
★5.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概括“妻子”这一人物心理与行为的变化过程。
6.小说以“徽章”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专题突破练5小说阅读 (形象赏析题)1.D 解析 A项,是对小说开头内容及手法的分析概括,与小说开头情节内容一致;B项,是对小说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及其作用的赏析,与小说表现手法吻合;C项,是对小说语言及其作用的赏析;D项,是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李一笛不是在恼怒之下劈开匾的,而应该是羞愧。
2.参考答案①洒脱,不拘小节。
不同于其他客人的俊朗雅致,孤独丈身穿褐衣,佝偻席地,似一乞丐,昏昏欲睡。
②技艺高超。
他能听出李一笛笛声中的不足,并最终以一曲《凉州词》征服了所有听众。
③惜才,教导有方。
他在李一笛最自得的时刻展现才艺,送给他竹笛、曲谱,并刻“艺无止境”四字,点醒了李一笛。
解析此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先要结合情节用简明的词语加以概括,如“洒脱”“技艺高超”“惜才爱才”等,然后再结合具体的内容分析。
3.参考答案①运用通感的手法,通过视觉形象描摹听觉形象。
如李一笛吹《水调歌头》时“愁云出岫,明月孤悬,烟波浩渺,潮打空城”,让读者在画面中感知笛子的声音特点。
②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
如“雄浑处似惊涛拍岸,细微处如春蚕嚼叶;辽远处似野马驰原,近切处如山泉低语”,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孤独丈笛音的高妙。
③通过听众的反应进行侧面描写。
如《诉衷情》吹罢,“宾客沉浸其中,曲终良久,轰然叫绝”,侧面写出音乐的魅力。
④化用前人名句摹写音乐。
如“笛声呜咽,如泣如诉,潜蛟起舞,嫠妇欲哭”,化用了苏轼《赤壁赋》中的句子。
解析此题考查对物象的描写。
描写音乐,历来是困难的事情,这篇小说既有用比喻、比拟、通感的正面描写,也有通过听众的感受表现音乐的侧面描写。
另外,这篇小说中化用诗文语句写音乐,也是一大特色。
4.B 解析对主人公心里“咯噔了一下”的分析是有道理的,因为他确实收了石头,而且也只有这件事才会让他产生不安。
但这个分析又没有确切的根据,从小说情节看,在妻子把徽章放在石头那儿之前,他还没有想到石头这件事,他心里“咯噔了一下”只是官员见到警示后的正常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