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野歌》原文、翻译及赏析

合集下载

李贺《野歌》赏析

李贺《野歌》赏析

叙事兼以抒怀愤激犹能自勉——李贺《野歌》赏析野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李贺,字长吉,河南福昌县昌谷(今河南宜阳)人,生于唐德宗贞元六年(公元790),卒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终年27岁。

李贺短暂的一生经历了唐德宗、顺宗、宪宗三朝,其创作活动主要是在宪宗执政的元和时代。

现存诗241首,艺术追求上刻意创新,搜奇猎艳,惨淡经营,以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和新颖诡异的语言,表现出幽奇神秘的意境,形成“瑰丽奇峭”的风格。

《野歌》在李贺的诗作中别具一格。

“野歌”是在田野中放声高歌的意思。

诗的前四句紧扣诗题叙事:诗人穿着肥硕宽大的黑色粗麻布衣服,迎着呼啸的北风拉开山桑木制成的弓,仰天放射出用乌鸦羽毛作箭羽的箭,弦响箭飞,高空中口衔芦苇疾飞而过的大雁应声中箭,跌落下来。

诗人在田野里烧烤着猎获物,饮酒高歌,直到暮色四起,黄昏来临。

如此开怀畅饮,长时间纵情高歌,一个豪放、洒脱的诗人形象便宛然如立眼前。

诗人的畅饮高歌之中会渲泄出一种什么样的心境呢?诗的后四句正是诗人的脱口抒怀:大丈夫虽身受压抑,遭遇困窘,才志不得伸展,但一颗进取向上的心不可沉沦。

人生的失意与得志这种不一样的际遇只能责怪上天不公平的安排。

凛冽寒风终将过去,即将到来的应是和煦春风拂绿枯柳。

到那时,缀满嫩绿的柳条看上去正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

整首诗扣题叙事,因事抒怀,叙事抒怀,紧密关联。

叙事之中有援箭引弓、仰天射鸿、肥衣冲风、饮酒高歌的形象描写,有箭飞弦响、大雁哀鸣、北风呼啸、诗人高歌繁多声响的奏鸣渲染。

抒怀之时有感叹不遇、不甘沉沦的内心表白,有寒风变春柳、枯柳笼轻烟的艺术遐思。

叙事之中的形象描写、声响渲染已见豪放、洒脱之态,抒怀之时的内心表白、艺术遐思犹溢自信、憧憬之情。

这样,全诗脉络清晰,音节浏亮,基调昂扬,充满了激情。

我们可以联系诗人的生活经历欣赏本诗。

《野歌》原文翻译及赏析

《野歌》原文翻译及赏析

《野歌》原文翻译及赏析《野歌》原文翻译及赏析《野歌》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诗。

此诗前四句紧扣诗题叙事,后四句诗人脱口抒怀,表达了诗人“屈穷心不穷”的高远志向,寄寓了诗人对未来的热情向往。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野歌》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野歌》原文: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野歌》原文翻译:拉开山桑木制成的弓,仰天射出用乌鸦羽毛作箭羽的箭,弦响箭飞,高空中口衔芦苇疾飞而过的大雁应声中箭,跌落下来。

穿着肥硕宽大的黑色粗麻布衣服,迎着呼啸的北风,在田野里烧烤着猎获物,饮酒高歌,直到暮色四起,黄昏来临。

大丈夫虽身受压抑遭遇困窘,才志不得伸展,但心志不可沉沦。

愤怒问天公:上天为什么要作有枯有荣这样不公平的安排?凛冽寒风终将过去,即将到来的应是和煦春风拂绿枯柳。

到那时缀满嫩绿的柳条看上去正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

《野歌》注释:1、野歌:在田野中放声高歌。

2、鸦翎羽箭:用乌鸦羽毛做成的箭。

3、山桑:即桑树,木质坚韧,可制弓箭。

4、衔芦鸿:口衔着芦苇的大雁。

传说大雁为躲避对手,经常衔着芦苇而飞。

5、麻衣:这里指寒士穿的粗布麻衣。

6、黑肥:形容衣服肮脏肥大。

7、屈穷:指有才志而不能施展。

屈:不伸。

穷:困。

8、枯荣:贱贵。

指人生的得意和失意。

9、嗔:生气发怒。

10、天公:老天。

11、看即:随即,转眼。

《野歌》创作背景:此诗当是青年诗人虽遭挫折但对社会还充满希望时的真实心态,其写作年代似乎以定于遭谗落第之后、长安任职之前的时段为宜。

《野歌》原文赏析:《野歌》在李贺的诗作中别具一格。

诗的开头两句:“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表象地看是写仰天射鸿的高超射技,实际上是借此喻指诗人凭借出众才华来到京都准备在应举考试中摘冠折桂。

其中“弓”、“箭”喻指诗人的`文学才华,诗人要仰望的天街是京都,诗人要射落的“鸿”是要折桂中举。

野歌+李贺阅读理解

野歌+李贺阅读理解

以下是《野歌》的阅读理解,希望能帮助到您:
《野歌》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一首诗。

诗中描绘了诗人在田野里烧烤着猎获物,饮酒高歌,直到暮色四起,黄昏来临的情景。

诗人以豪放的笔触,将狩猎和饮酒的快乐表达得淋漓尽致。

诗中开篇即以“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描绘了诗人手持弓箭,射中大雁的场景。

这里的“鸦翎羽箭”和“山桑弓”展示了诗人的狩猎工具,而“仰天射落衔芦鸿”则描绘了诗人高超的射箭技艺。

诗人通过这一场景的描绘,展现了他豪放不羁的性格和狩猎的快乐。

在接下来的诗句中,“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描述了诗人穿着粗布麻衣,迎着北风,带着酒意在田野中高歌的情景。

这里的“麻衣黑肥”暗示了诗人不拘小节的性格,“带酒日晚歌田中”则展示了诗人自由自在、纵情高歌的生活态度。

诗中的“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表达了诗人的内心独白。

尽管身处困境,但诗人却不甘沉沦,保持着乐观向上的心态。

他相信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才华,终将有出头之日。

这里的“枯荣不等嗔天公”表现了诗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豁达的胸怀。

在最后,“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描绘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尽管现在身处逆境,但诗人相信寒冬过后必有春柳复苏,希望就在前方。

这里的“寒风又变为春柳”和“条条看即烟濛濛”展示了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和对生活的热爱。

整首诗扣题叙事,通过狩猎、饮酒高歌等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豪放不羁的性格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中的抒怀之时表达了诗人的内心独白和艺术遐思,将豪放、洒脱之态与自信、憧憬之情完美融合。

【艺海拾贝】李贺《野歌》诗赏析文学评论周波

【艺海拾贝】李贺《野歌》诗赏析文学评论周波

【艺海拾贝】李贺《野歌》诗赏析文学评论周波
在唐代诗歌苑圃中,有一株绚丽夺目的花朵,这就是李贺诗歌。

这位中唐时期的进步诗人,在当时激烈阶级斗争形势下,把自己的思想抱负熔进勤奋的创作生活中,写下许多“深刺当世之弊,切中当世之隐”的诗篇。

以一首《野歌》为例,作点浅析。

李贺在《野歌》写道:“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有抱负有才能的人,不被任用,只得在旷野北风中,放歌痛饮,仰天射鸿。

诗人通过这个“屈穷心不穷”的“寒士”形象,概括地反映了当时进步人物的坎坷遭遇和志向,愤然写出“枯荣不等嗔天公”的诗句,向“命运”发出抗议,对“天公”斥责,人世间为什么如此贤佞不分、贵贱不等!富有想象力的结句,寄寓着诗人对未来的向往。

他憧憬着“冬尽春回”的美好意境,相信有才能的人,定会得到施展抱负的机会,腐朽的现实终将被理想政治所代替。

李贺这首《野歌》,反映了要求革新进步的愿望和朴素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倾注了他憎恶黑暗现实和向往正义的强烈感情。

李贺诗歌的艺术风格奇峭瑰丽,独树一帜,和先于他二三十年的李白诗歌前后辉映,在唐代诗坛和我国诗歌史上,放射着异彩。

李贺汲取了汉魏乐府和唐新题乐府的丰富营养,“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常以时事入诗,使诗歌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他在写作过程中,着意锤字炼句,语言色彩绚丽,侧重于内心感受的抒写,意境和情彩都深受“楚骚”的影响,较之古题乐府和唐代的新乐府诗,呈现出诗人另辟新路、独树一帜的艺术特色,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奇才”,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李贺《野歌》阅读练习及答案

李贺《野歌》阅读练习及答案

李贺《野歌》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野歌
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不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15.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6分)。

古诗赏析李贺《野歌》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赏析李贺《野歌》阅读练习及答案

六、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野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19.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七、情景默写2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将进酒》“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既抒发了诗人的豪情,也是诗人的悲愤之语,肯定了“饮者”的地位。

(2)《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不颓废绝望,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表现词人梦里归乡,与妻子相见时“执手相看泪眼,竞无语凝噎”情形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8.B19.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②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分析】古诗词阅读的考查涉及鉴赏形象、语言、技巧、感情四个基本点,其中思想内容是核心,而诗歌中的形象、语言和技巧是诗歌的外在形式、是鉴赏诗歌切入的目标和对象。

所以这类题,应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去作答。

18.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主要集中对诗意、思想主旨、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查,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将各个选项带入原诗句中进行分析即可。

B项“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错误,诗中“穷”意为“身受压抑遭遇理想困窘,处境艰难”,而不是生活的贫困。

野歌李贺翻译

野歌李贺翻译

野歌李贺翻译拉开桑木制成的弓,用乌鸦羽毛向上射出一支箭,那串呼啸的箭飞了起来,空中飞过的衔着芦苇的大雁射中了箭,落了下来。

他们穿着又肥又宽的黑色粗麻布衣服,迎着呼啸的北风,在田野里烧烤猎物,大声喝酒唱歌,直到黄昏开始升起。

虽然这位先生很沮丧和尴尬,他不能伸展,但他的心《野歌》在李贺的诗作中别具一格。

诗的开头两句:“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表象地看是写仰天射鸿的高超射技,实际上是借此喻指诗人凭借出众才华来到京都准备在应举考试中摘冠折桂。

其中“弓”、“箭”喻指诗人的文学才华,诗人要仰望的天街是京都,诗人要射落的“鸿”是要折桂中举。

诗人以形象化的比这首诗是青年诗人失意时的真实心境,但仍对社会充满希望。

把写作时间定在贬谪之后,上任长安之前,似乎是合适的。

参考资料:完善1、吴企明编选.李贺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21-23月下独酌四首李白〔唐代〕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另版本“相”为“同”)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天若不爱酒,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另版本“相”为“同”)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不爱酒,酒星不能上天。

如果你不爱酒,就不应该有酒泉这个地名。

既然天地都爱酒,我就对得起天爱酒。

先是听说酒比圣人好,又听说浊比圣人好。

既然圣贤在饮酒,何必再求神仙?三杯酒可以通儒家之道,一场比赛喝光了才是道家的自然。

我只是喝醉的乐趣,这种味道不能流传下来的人!三月的长安城,春光明媚,春花烂漫。

我若春光寂寞愁,谁能对这美景只知一味饮酒?富贵贫贱长寿,自然不同,各有天赋。

自然生活和酒杯里的生活没有什么区别,世界上没有什么是定论的。

醉后天地失,一头钻进枕头里。

我不知道我自己,我在哪里可以找到这种幸福?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

李贺《野歌》“鸦翎羽箭山桑弓”古诗词阅读理解

李贺《野歌》“鸦翎羽箭山桑弓”古诗词阅读理解

李贺《野歌》“鸦翎羽箭山桑弓”古诗词阅读理解野歌①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②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蒙蒙。

【注】①此诗当是青年诗人虽遭挫折但对社会还充满希望时的真实心态,其写作年代似乎以定于遭谗落第之后、长安任职之前的时段为宜。

①嗔:生气发怒。

1.本诗的体裁是_________,诗中“枯荣”的意思是_________。

2.根据诗歌前两联,简要概括作者排解心中苦闷的方式。

3.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1.七言律诗“枯荣”指人生的得意和失意2.援箭引弓、仰天射鸿、肥衣冲风、饮酒高歌3.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①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解析】1.考查文学常识(诗歌体裁),词语含义。

这首诗共八句,每句七个字,属于七言律诗。

“枯荣”一句都意思是:大丈夫虽身受压抑遭遇困窘,才志不得伸展,但心志不可沉沦。

愤怒问天公:上天为什么要作有枯有荣这样不公平的安排?枯荣:贱贵。

指人生的得意和失意。

2.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诗的前两联写:拉开山桑木制成的弓,仰天射出用乌鸦羽毛作箭羽的箭,弦响箭飞,高空中口衔芦苇疾飞而过的大雁应声中箭,跌落下来。

穿着肥硕宽大的黑色粗麻布衣服,迎着呼啸的北风,在田野里烧烤着猎获物,饮酒高歌,直到暮色四起,黄昏来临。

“援箭引弓”“仰天射鸿”“肥衣冲风”“带酒晚歌”正是诗人在理想与现实极度矛盾的情况下排解郁结在心头的苦闷与悲愤的一种方式。

诗人以这样的洒脱方式表达对嫉妒、诽谤自己的可恶小人和听信谗言、草率取士的礼部考官的极大愤慨。

3.考查学生对诗句含义的理解能力。

最后两句一语双关,描写了二维场景的变化,“寒风”指代冬季;“春柳”,象征春天景色,此句既描写了时间飞逝,又代指世事无常。

前一秒还是“寒风”,下一秒就是“春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的五、六句“男儿屈穷心不穷, 枯荣不等嗔天公”是诗人不甘沉沦的自勉。 尽管自己落第与别人折桂的不同遭遇(“枯荣不等”)令人沮丧、懊恼,造成这 种不公平命运的礼部考官 (“天公”)理当受到责怪, 然而诗人相信总有一天会 “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挐云”(《致酒行》)。在他心目中,严冬 过后终将是生机盎然的春天: “寒风又变为春柳, 条条看即烟蒙蒙。 ”他能够乐 观自信地在困境中唱出“天眼何时开,古剑庸一吼”(《赠陈商》)的诗句
的文学
才华,诗人要仰望的天街是京都, 诗人要射落的“鸿”是要折桂中举。 诗人 以形象化的比喻描绘出自己的理想宏愿。 事实上,凭着令位尊名重的文学家韩愈 大为赏识的文学才华, 诗人要应试中举犹如“仰天射落衔芦鸿”一般, 容易得手。 可正在诗人踌躇满志之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些嫉妒诗人才华的举子, 对他进行*谤,说他父亲名叫“晋肃”,“晋”与“进”同音,他应当避父亲的 名讳,不该参加礼部的考试, 甚至有人攻击他“轻薄”。 这一意外的打击使诗人 无缘中举,只得懊恼地回到家乡。
屈穷:指有才志而不能施展。屈:不伸。穷:困。
枯荣:贱贵。指人生的得意和பைடு நூலகம்意。嗔:生气发怒。天公:老天。
看即:随即,转眼。
【创作背景】
此诗当是青年诗人虽遭挫折但对社会还充满希望时的真实心态,其写作年代
似乎以定于遭谗落第之后、长安任职之前的时段为宜。
【作品赏析】
《野歌》在李贺的诗作中别具一格。诗的开头两句:“鸦翎羽箭山桑弓,仰 天射落衔芦鸿。”表象地看是写仰天射鸿的高超射技, 实际上是借此喻指诗人凭 借出众才华来到京都准备在应举考试中摘冠折桂。其中“弓”、“箭”喻指诗人
自己的可恶小人和听信谗言、 草率取士的礼部考官的极大愤慨。 应该说, 中举的 期望值越高, 希望越大,落第的打击会越大, 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促成的愤慨 也就越强烈。诗人这种特有的洒脱方式正是内心强烈愤慨的自然渲泄。 不唯如此, “麻衣黑肥冲北风”中的“黑”与“北”二字也值得特别关注。 “黑”字隐约给 了诗人一种环境过于压抑和阴森的感觉, “北”风让诗人敏感于世风的炎凉, 人 情的冷漠。 置身于如此压抑和阴森的社会环境, 面对如此炎凉的世风、 冷漠的人 情,诗人依然肥衣冲风、 饮酒高歌,其感情何其沉郁愤激, 其气概何其慷慨豪迈! 如此开怀畅饮,长时间纵情高歌,一个豪放、洒脱的诗人形象便宛然如立眼前。
【作者简介】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 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 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
、“诗仙”李白
、“诗佛”王维
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 李白、李商隐
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 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 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迸发出施展抱负、实现理想的呼声。正因为诗人对光明未来充满信心,因 此他在遭谗落第回到家乡的同年秋天 (元和三年九、 十月间) 再次来到洛阳寻求 政治出路,冬天西去长安求仕,第二年(元和四年,公元809年)的春天谋取了 奉礼郎一职,当上了从九品上的小京官,终于开始了他并不适意的政治生涯。
整首诗扣题叙事,前四句叙事,后四句抒怀。因事抒怀,叙事抒怀,紧密关 联。叙事之中有援箭引弓、仰天射鸿、肥衣冲风、饮酒高歌的形象描写,有箭飞 弦响、大雁哀鸣、北风呼啸、诗人高歌繁多声响的奏鸣渲染。抒怀之时有感叹不 遇、不甘沉沦的内心表白,有寒风变春柳、枯柳笼轻烟的艺术遐思。叙事之中以 形象的描写、声响的渲染抒泄身受压抑、才志不得伸展的强烈愤激,抒怀之时以 内心的独白、艺术的遐思表达出乐观、自勉之情。愤激之中呈现出狂放、豪迈、 洒脱的形象,自勉之时犹见积极用世、奋发有为之志。这样,诗人受压抑但并不 沉沦,虽愤激犹能自勉的情怀充溢在诗的字里行间,让人读来为之欣慰和感奋。
诗的三、四句“麻衣黑肥冲北风, 带酒日晚歌田中”正是诗人在理想与现实 极度矛盾的情况下排解郁结在心头的苦闷与悲愤的一种方式。 一方面,遭谗落第, 仕途受阻,诗人自然会产生沮丧、懊恼、悲怆之情,诗人自然会有不遇之感,有 愤懑要发抒。 另一方面, 此时的诗人虽遭受意外的人生挫折, 但内心依然充盈着 入仕的锐气,期望冲破困境,寻求光明未来。所以,他很快从颓唐中振作起来, 如同在《开愁歌》中以“临岐击剑”、解衣贳酒、“壶中唤天”的狂放方式抒发 仕进受阻的激愤一样,诗人以肥衣冲风、带酒晚歌的洒脱方式表达对嫉妒、*谤
大丈夫虽身受压抑遭遇困窘,才志不得伸展,但心志不可沉沦。愤怒问天公: 上天为什么要作有枯有荣这样不公平的安排?
凛冽寒风终将过去,即将到来的应是和煦春风拂绿枯柳。到那时缀满嫩绿的 柳条看上去正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
【注释】
野歌:在田野中放声高歌。
鸦翎羽箭:用乌鸦羽毛做成的箭。山桑:即桑树,木质坚韧,可制弓箭。 衔芦鸿:口衔着芦苇的大雁。传说大雁为躲避对手,经常衔着芦苇而飞。 麻衣:这里指寒士穿的粗布麻衣。黑肥:形容衣服肮脏肥大。
李贺《野歌》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
野歌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译文】
拉开山桑木制成的弓,仰天射出用乌鸦羽毛作箭羽的箭,弦响箭飞,高空中 口衔芦苇疾飞而过的大雁应声中箭,跌落下来。
穿着肥硕宽大的黑色粗麻布衣服,迎着呼啸的北风,在田野里烧烤着猎获物, 饮酒高歌,直到暮色四起,黄昏来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