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宁波市环境状况公报

合集下载

宁波市环保局关于宁波四明化工有限公司年产12万吨合成氨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

宁波市环保局关于宁波四明化工有限公司年产12万吨合成氨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

宁波市环保局关于宁波四明化工有限公司年产12万吨合成氨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正文:---------------------------------------------------------------------------------------------------------------------------------------------------- 宁波市环保局关于宁波四明化工有限公司年产12万吨合成氨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宁波四明化工有限公司:你公司呈报的宁明化〔2009〕21 号文及随文报送的《宁波市四明化工有限公司搬迁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和镇海区环保局镇环许〔2009〕70 号初审意见收悉。

我局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根据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报告书评审意见、镇海区环保局预审意见同意宁波市四明化工有限公司年产12万吨合成氨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于现有厂址(宁波镇海蟹浦北海路801号)建设。

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经批复后,可以作为本项目建设和日常运行管理的环境保护依据。

二、生产规模及产品方案:技改项目在公司现有4万吨/年合成氨生产基础上,新增合成氨生产规模8万吨/年,其中第一阶段产品方案为商品液氨5.48万吨/年、工业氨水0.7万吨/年、工业级二氧化碳3万吨/年;工业煤气8000万立方/年;第二阶段增加粗甲醇2万吨/年、双氧水6万吨/年。

本项目建成后公司将形成12万吨/年的合成氨生产能力,将年产商品液氨7.48万吨、工业氨水1万吨、粗甲醇3万吨、工业级二氧化碳5万吨、双氧水8万吨、工业煤气8000万方、碳酸氢铵6万吨。

三、项目建设和运行管理中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本工程建设必须采用造气炉DCS优化控制技术、拷胶888脱硫、PSA变压吸附脱碳、双甲化合成氨原料气净化精制、膜分离提氢及蒽醌法固定床钯触媒制过氧化氢工艺等先进生产工艺,确保各项清洁生产水平指标达到《清洁生产标准氮肥制造业》(HJ/T188-2006)中二级标准(国内先进水平)要求的同时,其新鲜水用量、氨利用率、水循环利用率及吨氨废水排放量、吨氨废水中COD污染物排放量等主要指标应达到清洁生产一级标准要求(国际先进的水平)。

宁波市生态环境局_企业报告(业主版)

宁波市生态环境局_企业报告(业主版)

TOP1 宁波市生态环境科
分析和监管措施优化项目
学研究院
宁波名诚招标代理有限公司关于
宁波市重大政府投资项目(宁波 市适合金融支持的生态环保项目) 前期研究项目的中标(成交)结果公
宁波市生态环境科 学研究院

浙江中创招投标有限公司关于宁
波市“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 浙 江 省 生 态 环 境 科
建设工作专题研究报告项目的中 学设计研究院
标(成交)结果公告
宁波市“十四五”时期“无废城 市”建设工作专题研究报告项目
生态环境部固体废 物与化学品管理技 术中心
348.0 290.0 169.5 169.0
2022-03-23 2022-09-27 2022-09-19 2022-09-28
本报告于 2023 年 02 月 12 日 生成
1.3 项目规模
1.3.1 规模结构 近 1 年宁波市生态环境局的项目规模主要分布于 10-100 万区间,占项目总数的 51.1%。500 万以上 大额项目 6 个。 近 1 年(2022-03~2023-02):
本报告于 2023 年 02 月 12 日 生成
2/25
1.4 行业分布
近 1 年宁波市生态环境局的招标采购项目较为主要分布于其他专业咨询与调查 研究和试验发展 信 息系统集成和物联网技术服务行业,项目数量分别达到 13 个、10 个、7 个。其中防洪除涝设施管理 环境治理业 其他专业咨询与调查项目金额较高,分别达到 2084.00 万元、2079.80 万元、2017.83 万 元。 近 1 年(2022-03~2023-02):
交)结果公告
有限公司
120.0
2022-02-22
TOP7

宁波地区建筑环境分析

宁波地区建筑环境分析

宁波地区建筑环境分析2015年11月25日——宁波三江口夜景一、地理位置:宁波位于东经120°55'至122°16',北纬28°51'至30°33'。

地处我国海岸线中段,长江三角洲南翼。

东有舟山群岛为天然屏障,北濒杭州湾,西接绍兴市的嵊州、新昌、上虞,南临三门湾,并与台州的三门、天台相连。

宁波市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市区海拔4-5.8米,郊区海拔为3.6-4米。

地貌分为山脉、丘陵、盆地和平原。

宁波市山脉面积占陆域的24.9%,丘陵占25.2%,盆地占8.1%,平原占40.3%。

二、气候特点:宁波地处宁波平原,纬度适中,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

宁波市的多年平均气温16.4℃,平均气温以七月份最高,为28.0℃,一月份最低,为4.7℃。

宁波市无霜期一般为230天至240天。

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480毫米左右,五至九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0%。

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850小时。

宁波四季分明,冬夏季长达4个月,春秋季仅约2个月。

若以平均气温0>22℃为夏季、0<10℃为冬季、10~22℃为春秋两季这一标准划分一般是3月第六候入春,6月第一候进夏,9月第六候入秋,11月第六候入冬。

作物生长期300天。

多年平均降水量1480mm,山地丘陵一般要比平原多三成,主要雨季有3~6月的春雨连梅雨和8~9月的台风雨和秋雨,主汛期5~9月的降水量占全年的60%。

宁波市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有低温连阴雨、伏旱、台风、暴雨洪涝、冰雹、雷雨大风、霜冻、寒潮等。

宁波是浙江省八大水系之一,河流有余姚江、奉化江、甬江,余姚江发源于上虞县梁湖;奉化江发源于奉化市斑竹。

余姚江、奉化江在市区“三江口”汇成甬江,流向东北,经招宝山入东海。

1、曾经肆虐过的超级台风:“温黛”登陆时间:1956年8月1日登陆地点:浙江象山特点:浙江最强、历史罕见影响:WANDA,中文译名温黛,老一辈人都叫它“八一大台风”。

宁波市环境污染防治规定(2019年修订)-宁波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15届第13号

宁波市环境污染防治规定(2019年修订)-宁波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15届第13号

宁波市环境污染防治规定(2019年修订)正文:----------------------------------------------------------------------------------------------------------------------------------------------------宁波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十五届第十三号)《宁波市环境污染防治规定》已报经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于2019年3月28日批准,现予公布,自2019年7月1日起施行。

宁波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19年4月18日宁波市环境污染防治规定(2007年4月11日宁波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次会议通过2007年5月25日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批准根据2011年12月27日宁波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通过2012年3月31日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批准的《宁波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2018年12月26日宁波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修订2019年3月28日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批准)第一条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保障环境安全与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环境污染防治活动。

海洋环境污染防治依照海洋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将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大环境污染防治资金投入,确保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需要。

市人民政府应当严格执行环境污染防治问责制度。

区县(市)、乡(镇)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不执行环境污染防治法律、法规、规章,或者未在规定期限内完成环境污染防治重点任务,或者对重大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处置不力,以及有规定的其他情形的,对区县(市)、乡(镇)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问责。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奉化市恒业铸造有限公司年产吨精密铸件、吨砂型铸件项目环评报告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奉化市恒业铸造有限公司年产吨精密铸件、吨砂型铸件项目环评报告
目前,企业已对原有生产规模进行增产,年产量为 5000 吨精密铸件、5000 吨砂型 铸件。由于本项目已完成对原有生产规模的增产,本评价按现状环评编写。
—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有关的规定,该项目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 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的有 关规定,本人(单位)委托 宁波甬绿环境保护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已编制完成了 奉化市恒业铸造有限公司年产 5000 吨精密铸件、 5000 吨砂型铸件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表,现报上,请贵局审批。
(2008 年 10 月 1 日起施行),本项目的项目类别属于“K 机械、电子”类中“1 通用、专
用设备制造”小类,本项目无电镀、喷漆工艺,属于“其他”类,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
现建设单位委托宁波甬绿环境保护技术工程有限公司编制完成了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报
告表,现由建设单位查阅核实后报送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0
19
搪壳打浆机
Y11M-4/ 3KW
1
20
碾砂机
3
+1
1
+4
5
-3
0
砂型铸造设备
21
射芯机
3
-3
0
—4—
22
造型机
0
+15
6)、项目原辅料年消耗量如下表所示。
表 2 主要原辅料消耗表 单位 t/a
序号 原辅材料名称 原有
增加
现状
15 备注
通用原辅材料
1
钢铁
1070

2013年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法规类别】经济统计【发布部门】宁波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宁波调查队【发布日期】2014.01.30【实施日期】2014.01.30【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2013年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宁波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宁波调查队2014年1月30日)2013年,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发展环境、频发的自然灾害特别是洪涝灾害的严重影响,全市上下牢牢把握“稳中求进、进中求好”的工作主基调,深入实施“六个加快”发展战略,着力稳增长、提效益、强创新、惠民生,经济运行总体保持了平稳增长态势,产业发展基本稳定,质量效益继续提高,创新驱动动力增强,民生福祉持续改善,为实现“两个基本”、建设“四好示范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地区生产总值。

2013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128.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1%。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76.4亿元,下降1.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741.7亿元,增长8.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110.8亿元,增长8.8%。

三次产业之比为3.9︰52.5︰43.6,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为93176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5046美元)。

财政收支。

2013年全市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51.2亿元,比上年增长7.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792.8亿元,增长9.3%。

在地方税收中,营业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10.8%、3.0%、9.4%和10.5%。

全市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支出939.9亿元,增长13.5%。

其中交通运输支出71.0亿元,增长40.0%;节能环保支出14.8亿元,增长25.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7.6亿元,增长23.5%;科学技术支出37.6亿元,增长15.9%;农林水事务支出80.4亿元,增长11.3%。

2014年环境状况公报

2014年环境状况公报

2014年环境状况公报综述201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级各部门的不懈努力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广泛参与下,我市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加快实施城市、农村、园区环境综合整治,以新《环保法》实施为契机,进一步强化环境执法监管力度,全市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一、水环境(一)水环境质量1、饮用水源2014年,市区及东海县饮用水源沭新渠、赣榆区塔山水库、灌云县叮当河、灌南县北六塘河各项水质指标均满足地表水III类标准要求,水质达标率为100%。

2、河流全市地表水达到III类以上水质类别的断面占56.8%、IV类水质断面占23.9%、V类水质断面占6.8%、劣V类水质断面占12.5%。

超标断面主要为市区景观河流以及跨界河流。

市区主要景观河流未能达到相应功能类别标准,主要污染物为氨氮、总磷、石油类。

与2013年相比,西盐河、大浦河水质有所下降,烧香河、龙尾河、排淡河、玉带河水质无明显变化。

东海县、灌云县、灌南县、赣榆区地表水总体呈轻度污染,其中III类水质断面占50.0%,IV类占37.5%,V类占12.5%,主要污染物为高锰酸盐指数、石油类。

与2013年相比,盐河灌南段水质有所改善,其余各河流断面水质无明显变化。

全市乡村河流水质处于轻度污染状态,综合达标率为43.8%,主要污染物为总磷、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

3、水库及地下水东海县西双湖水库、安峰水库、石梁河水库各项水质指标年均值均满足III类水质功能类别要求。

赣榆区塔山水库各项水质指标年均值均满足II类功能类别要求。

四座水库均处于轻度富营养化状态。

全市地下水各项水质指标均满足相应功能要求。

宁波:全面推行环境报告制

宁波:全面推行环境报告制

宁波:全面推行环境报告制作者:杨文彪阴冠平来源:《浙江人大》2019年第06期宁波:全面推行环境报告制近年来,宁波市各级人大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结合本区域实际情况,明确监督内容、监督程序和监督要求,细化实施方案,落实各方责任,确保环境报告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通过“代表合议+重点审议”、邀请相关代表和专家列席人大常委会会议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审议精准度和实效性。

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后,梳理汇总“问题清单”送政府研究处理,并要求将研究处理情况纳入下一年度环境报告,一并报人大常委会审议。

有的地方还建立公益诉讼线索共享机制,邀请检察机关参与人大监督,利用法律途径解决一批生态环境“老大难”问题。

截至2018年底,宁波市县两级已实现环境状况报告全覆盖,另有62个乡镇(街道)完成试点。

今年3月5日,宁波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召开了全市环境报告制度市县乡三级全覆盖推进会议,推动其余93个乡镇(街道)启动实施环境报告工作。

2019年,宁波市将实现市县乡三级环境报告制度全覆盖。

舟山:“回头”监督“基本满意”今年1月初,舟山市人大常委会对2018年度18项民生实事项目开展满意度测评。

其中,12项获评“满意”,打通断头路、建设陆岛交通码头、建设和提升改造公园等6项获评“基本满意”。

会后,市人大常委会针对“基本满意”项目专门制定清单,明确未完成项目内容、责任单位、完成进度、存在问题和下步安排,并组织代表开展视察、调研。

4月初,市人大常委会会同市委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制领导小组成员,对“基本满意”民生实事项目进行“回头看”,全程跟单监督,确保项目一抓到底。

4月底,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听取了市政府关于2018年基本满意的民生实事项目推进情况的报告,6项“基本满意”民生实事项目的14个子项目,现已完成5个。

接下来,舟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还将听取各监督小组关于2019年度民生实事项目督查情况,并将相关意见反馈市委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制工作领导小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宁波市环境状况公报一、综 述2014年是我市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宏伟目标的重要发展之年,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努力,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建设生态文明为统领,坚持保护环境和优化发展相结合,全面实施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不断完善环保基础设施,水体、大气、土壤等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明显。

2014年,全市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分别为6.13万吨和1.32万吨,比上年削减3.87%和3.06%;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为12.93万吨和19.93万吨,比上年削减5.47%和17.24%;四项主要污染物指标均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2014年度总量减排目标任务。

2014年,全市环境质量保持平稳,主要饮用水源地水质良好,地表水水质保持稳定,环境空气质量呈现稳中向好态势,环境辐射保持安全水平,生态环境状况优良;但是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仍然较缓,地表水水质优良率和功能达标率较低,劣Ⅴ类水体还占一定比例,部分平原河网污染较重,环境空气中部分污染物存在超标现象,近岸海域达标率较低,无机氮、活性磷酸盐污染严重。

二、水环境我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良好,部分水源地有水华风险;地表水水质总体以轻度污染为主,局部有所改善,但形势依然严峻,水质优良率和功能达标率较低,特别是平原河网水质较差;近岸海域水质较差。

(一)基本状况1、饮用水源2014年饮用水源水质良好,市本级白溪水库、横山水库、亭下水库和皎口水库4个水源地水质优良,符合饮用水源地水质要求。

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7.1%,重点监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34个,其中Ⅰ类水的水源地3个,Ⅱ类水18个,Ⅲ类水12个,Ⅳ类水1个,80项挥发性、半挥性有机污染物以及农药类等毒理指标都在安全标准值范围内。

饮用水源水华总体处于可控范围,水华预警监测显示全市34个主要饮用水源地微囊藻毒素LR均未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水体均处于无毒状态。

湖库型水源地营养状态总体以中营养为主,其中白溪水库为贫营养,凤浦湖水库为轻度富营养,其他水库均为中营养。

2、地表水2014年地表水水质基本保持稳定,优良率和功能达标率总体较低,地表水80个市控监测断面中,优良率33.8%,比2013年下降2.5个百分点;功能区达标率57.5%,比2013年下降1.3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11.3%,比2013年上升2.5个百分点。

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氨氮、石油类。

全市80个市控地表水监测站位水质类别百分比统计年份百分比Ⅰ类Ⅱ类Ⅲ类Ⅳ类Ⅴ类劣Ⅴ类优于Ⅲ类比例功能达标率2013% 1.2152048.8 6.28.836.358.82014% 1.31517.552.5 2.511.333.857.5全市水质优良及功能达标的水域主要分布在甬江水系各支流源头及宁海、象山境内入海溪流。

优良率和功能达标率较低水域主要位于平原河网,劣Ⅴ类断面主要集中在慈溪河网、鄞州河网。

石油类、总磷、氨氮等指标浓度过高仍是造成平原河网水质普遍不能达标的主要原因。

各水系水质定性评价结果表明姚江、宁海内河、奉化内河水质良好,甬江干流、奉化江、市区内河、镇海河网、北仑河网、余姚河网、象山内河水质为轻度污染,慈溪河网、鄞州河网为重度污染。

2014年宁波市地表水功能达标断面年际比较(1)甬江水系甬江水系由甬江干流和姚江、奉化江两条一级支流以及奉化江上游剡江、县江、东江、鄞江四条二级支流组成。

甬江水系水质总体为轻度污染。

优良断面比例60%,无劣Ⅴ类重污染断面,功能达标断面比例85%。

主要污染指标为石油类、总磷和溶解氧。

与2013年比较,水质无明显变化。

(2)市三区内河市三区内河主要由月湖、西郊河、北斗河、南塘河、大河、梅墟大河、甬新河、庄桥河、江北大河和慈江等10条河流组成。

市三区内河水质为轻度污染,水质均为Ⅳ类,无劣Ⅴ类重度污染断面,功能达标率为90%。

主要污染指标为石油类、氨氮和总磷。

与2013年比较,水质无明显变化。

(3)鄞州河网鄞州河网主要由鄞西河网与鄞东河网组成。

鄞州河网水质为重度污染,水质优良率和功能达标断面比例均为0,劣Ⅴ类重度污染断面比例50%。

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石油类和化学需氧量。

与2013年比较,水质有所下降。

(4)镇海河网镇海河网主要由中大河水系和蟹浦大河组成。

镇海河网水质为轻度污染,以Ⅳ类水质为主,水质优良率20%,功能达标率100%,无劣Ⅴ类重度污染断面。

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石油类和氨氮。

与2013年比较,水质无明显变化。

(5)北仑河网北仑河网主要由毗邻小港的小浃江、流经新碶的岩河与泰河及途经柴桥的芦江组成。

北仑河网水质为轻度污染,功能达标率与水质优良率均为33.3%,无劣Ⅴ类重度污染断面。

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和总磷。

与2013年比较,水质无明显变化。

(6)余姚河网余姚河网主要位于姚西北平原(不包括姚江)。

余姚河网水质为轻度污染,以Ⅳ类水质为主,水质优良率和功能达标率均为20%,无劣Ⅴ类重度污染断面。

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

与2013年比较,水质无明显变化。

(7)慈溪河网慈溪河网主要由郑家浦、四灶浦、潮塘江、三塘江、八塘江等组成,水系纵横交叉,网状特点明显,水体流动甚微,自净能力较差。

慈溪河网为重度污染,以劣Ⅴ类水质为主,水质优良率0,功能达标率为20%,劣Ⅴ类的重度污染断面比例50%。

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和总磷。

与2013年比较,水质无明显变化。

(8)奉化内河奉化内河主要包括甬江水系奉化江上游的剡江、县江、东江三条支流。

奉化内河水质良好,以Ⅰ~Ⅲ类水质为主,水质优良率85.7%,功能达标率100%,无劣Ⅴ类重度污染断面。

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总磷和化学需氧量。

与2013比较,水质无明显变化。

(9)宁海内河宁海内河主要包括白溪、凫溪和清溪,大部分为山溪性河流,源近流短,自净能力较强。

宁海内河水质良好,以Ⅱ~Ⅲ类水质为主,水质优良率为87.5%,功能达标率为75%,无劣Ⅴ类重度污染断面。

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

与2013年比较,水质无明显变化。

(10)象山内河象山内河主要包括大塘港和南大河,源近流短,入海溪流特征明显。

象山内河水质为轻度污染,水质优良率和功能达标率均为60%,无劣Ⅴ类重度污染断面。

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生化需氧量和石油类。

与2013年比较,水质无明显变化。

3、废水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2014年全市废水排放总量为6.18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1.65亿吨,占全市污水排放量的27%。

全市废水主要污染物中化学需氧量排放6.13万吨,其中工业排放2.02万吨;氨氮排放1.32万吨,其中工业排放0.99万吨;石油类排放22.1吨。

(二)措施与行动1、继续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以总量减排重点工程为抓手,加快全市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建设,到2014年底,全市已建成各类集中式污水处理厂38座,处理能力171.6万吨/日,处理水量5.27亿吨,日均处理量144万吨,平均运行负荷为84%。

2、切实加强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

深入开展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污染企业的专项治理工作,余姚饮用水源保护区内4家省政府督办企业按期停产。

东钱湖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积极推进,获得湖泊环境整治中央专项资金6500万元,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进展顺利。

3、深入开展重污染行业环境整治提升工作。

2014年重污染行业完成整治提升企业1768家,关停1056家,其中列入省级重点整治名录的印染、制革、化工、造纸四个行业281家企业,关停110家,搬迁入园16家,原地整治155家。

开展重金属行业污染整治工作,电镀企业实施总量控制,建立注册电镀企业总量台账;26家涉汞企业转产或关停18家,原地整治4家。

4、积极推进“五水共治”水环境整治。

组织清理“垃圾河”174条、291公里,治理“黑臭河”598.6公里。

实施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余姚市小曹娥污水处理厂等4家污水处理厂出水排放达到一级A标准。

5、强化环保制度创新。

实施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工作,全面实施建设项目排污权交易,排污权交易率达到100%,排污权交易笔数165笔,交易金额1.43亿元。

开征现有排污企业的排污权有偿使用费,征收排污权有偿使用企业家数1151家,缴纳排污权有偿使用费3.4亿万元。

6、加大环保执法力度。

市县两级环保部门开展“绿剑”系列、“水环境百日执法大检查行动”等专项执法活动,2014年累计出动执法人员63872人次,检查企业35622家次,立案查处1549件,处罚金额达7706.3万元,向公安部门移送涉嫌环境犯罪案件93件,刑拘107人,环境执法继续保持高压态势,震慑违法排污行为。

三、海洋环境(一)基本状况全市近岸海域共划分8个环境功能区,其中一类环境功能区1个;二类环境功能区3个;四类环境功能区4个。

2014年宁波近岸海域富营养化程度总体较高,海水均为劣四类水质,不能满足近岸海域水环境功能要求,主要污染指标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

按照海域水质营养等级划分,杭州湾南岸二类区、镇海-北仑-大榭四类区、梅山保税港四类区为严重富营养,其余海域为重富营养。

与2013年比较,杭州湾南岸富营养程度保持高位,其他近岸海域水质富营养化程度均有所加重。

宁波近岸海域水质受周边海域影响较为明显,杭州湾南岸、镇海-北仑-大榭海区因钱塘江口、长江口区域与本地排污的叠加影响,无机氮浓度较高;峙头洋、梅山保税港因受到杭州湾海流北下影响,营养程度较往年有所升高。

(二)措施与行动1、推进海洋生态环境修复。

实施甬江口及周边海域海底疏浚整治(第二阶段)工程;开展象山港海洋生态修复示范区建设项目,建设600亩的藻类生态修复示范区和370亩的藻类自然增殖区;启动海岸线整治修复项目,完成8个海域海岛海岸线整治修复项目前期准备工作。

2、加强海洋环境保护执法。

2014年,全市渔政、海监执法检查2958次,海上检查航次1350次,共查处海洋违法案件27件(结案20起)、渔业违法案件427件,收缴罚没款10976.3万元,拆解违规渔船2718艘。

3、推进海洋自然保护区规范化管理。

加强韭山列岛、渔山列岛国家级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日常管理,上岛巡护100余次,海上巡航60余次,查处劝退违规拾螺捡贝100余人次,查处违规渔船20余艘。

编制《象山韭山列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为我市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提供方向性指导。

4、实施海洋生物资源恢复。

2014年宁波近海海域海洋生物资源增殖放流7.18亿多尾(颗),象山港、韭山列岛、渔山列岛等海域人工增殖放流大黄鱼、黑鲷、曼氏无针乌贼、毛蚶、梭子蟹、对虾等苗种5.60亿尾(颗)。

实施海洋牧场建设,投放人工鱼礁20万平方米。

完善水生动物保护机制,妥善救助、处理水生野生动物61头(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