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蜂新法饲养技术
中蜂土养新方法

中蜂土养新方法中蜂土养是一种以中蜂为主的蜜蜂养殖方法,相比传统的蜜蜂养殖方法,中蜂土养具有更多的优势和特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蜂土养的方法和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种养殖方式。
一、土养蜜蜂的概念和优势中蜂土养是指将蜜蜂养殖在自然环境中的土地上,不使用人工设施和人工饲养,让蜜蜂自由采集花粉和蜜源。
与传统的蜜蜂养殖方法相比,中蜂土养具有以下优势:1.保持蜜蜂的天然特性:中蜂土养能够更好地保持蜜蜂的天然特性和习性,使蜜蜂更健康、更有活力。
2.提高蜜蜂的抗病能力:中蜂土养能够让蜜蜂自然选择适应环境,提高其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3.提高蜜蜂的采蜜效率:中蜂土养能够让蜜蜂自由采集花粉和蜜源,提高采蜜效率,增加蜜蜂的产蜜量。
4.降低养殖成本:中蜂土养不需要额外的人工设施和饲料投放,降低了养殖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二、中蜂土养的方法和技巧1.选择合适的土地:中蜂土养需要选择适宜的土地,土地应具备充足的阳光照射、适度的草本植被和花草资源,同时远离化工厂和农药施用区域。
2.合理安排蜜蜂的巢箱:中蜂土养可以使用木箱或草箱作为蜜蜂的巢箱,巢箱的大小和材质应根据蜜蜂的种类和数量进行合理安排。
3.定期巡查和管理:中蜂土养需要定期巡查蜂巢,检查蜜蜂的生长状况和病虫害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管理和防治。
4.合理控制繁殖和采蜜:中蜂土养需要合理控制蜜蜂的繁殖和采蜜,避免蜜蜂的过度繁殖和采蜜不当导致蜜蜂资源的枯竭。
5.加强疾病防控:中蜂土养需要加强疾病的防控工作,定期对蜜蜂进行检疫,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保证蜜蜂的健康和生长。
三、中蜂土养的注意事项1.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中蜂土养需要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取得相应的养殖许可证和健康证明。
2.保护生态环境:中蜂土养需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不破坏生态平衡。
3.科学饲养和管理:中蜂土养需要科学饲养和管理蜜蜂,提供充足的食物和合适的生长环境。
4.加强技术培训:中蜂土养需要加强技术培训,学习蜜蜂养殖的相关知识和技术,提高养殖水平。
最新中蜂活框饲养的方法及技巧_中蜂活框养殖

最新中蜂活框饲养的方法及技巧_中蜂活框养殖中蜂活框饲养的方法一、要根据季节随时调整蜂脾关系在自然状况下,中蜂依靠蜂团密集和疏散自行调节蜂巢中的蜂脾关系。
而在活框蜂箱人工饲养条件下,则需要根据外界的蜜源气候变化,合理地调整蜂脾的关系。
早春时节气候多变,时有寒潮袭击,因此要做好蜂群的保温工作:适当紧缩巢脾,使蜂多于脾,并且将框距缩小以利保温。
给予奖励饲养和补充蛋白质饲料,可以刺激蜂王产卵和工蜂哺育的积极性。
早春不要过早地拆除蜂箱内越冬包装物,防止幼虫冻伤。
夏季天气炎热潮湿,蜜粉源比较缺乏,而敌害和盗蜂严重,蜂群遭受的损失往往比越冬损失还要严重。
保持群强、蜜足、蜂脾相称是安全越夏的基本保证。
在越夏前一个蜜源期要留足越夏饲料,尤其是花粉。
在夏季不能做奖励饲喂。
以免刺激蜂王产卵和工蜂出勤,增加劳动量缩短工蜂寿命,造成秋衰。
要组织强群越冬,越冬蜂群内要保持脾稍多于蜂。
越冬蜂群以单王群5框以上蜂量为宜,2~3框的弱群要进行合并或组织双王群越冬。
由于初冬季节气温尚不稳定,所以中蜂蜂群越冬包装要比意蜂晚10天左右,切忌包装过早,不然突遇晴暖天气,气温回升,工蜂外出飞翔,会遭致损失。
二、控制自然分蜂,淘汰老劣蜂王中蜂的分蜂性较强,若不加以控制,很容易发生分蜂,不仅影响蜂群的采集力,降低产量,而且还会由于自然分蜂群的飞逃使蜂场蒙受损失。
在流蜜期到来时,中蜂蜂群的群势发展很快,如果蜂王老劣、工蜂哺育能力过剩、巢内拥挤闷热,而外界气候温暖,蜜粉源丰富,蜂群即会产生分蜂热。
由于分蜂是蜂群的一种本能,因此单纯依靠驱杀雄蜂,破坏王台或扩大蜂巢等强制手段是不足以消除蜂群分蜂热的。
可以采取下述方法,因势利导,科学地利用中蜂的分蜂本能,发展中蜂生产。
(一)培养强群,利用自然分蜂群,适当处理原群早春,选择有3框足蜂、2框子脾的蜂群,通过加强保温、奖励饲养、快速繁殖和补给老子脾的方法,使蜂群迅速壮大,提早发生分蜂热。
当蜂巢内出现自然王台时,不要破坏,可以让它进行自然分蜂,然后把分蜂群收捕回来。
中蜂饲养新方法——过渡式饲养

端, 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中蜂的 合了中蜂的生物学特性; 三是繁蜂
蜂蜜产量和 质量, 但由于蜂箱制作 快, 这种方法饲养的中蜂繁蜂量最
技术性较强 , 多数群众制作蜂箱较 高, 可以到活框饲养的 3 倍; 四是产
为困 难, 如果 购买 养蜂 设备( 主 要 蜜量高, 蜜源植物流蜜丰收年份, 蜂
是蜂箱) , 成本又高( 目前市场上每 蜜产量是活框 饲养的 2/3 倍, 蜜源
我 国家 养中蜂 已约 有 2000 多 年的历史。从人类由驱赶蜜蜂猎取 蜂蜜发展到土法饲养中蜂, 之后又 再发展到活框饲养中蜂, 可以说是
பைடு நூலகம்
发生了一次次的技术飞跃。然而, 中 一种新的饲养方法研究— — —中蜂过
蜂的土法饲养在一些方面适应了蜜 渡式饲养( 多层箱体饲养) 研究。通
蜂的生物学 习性, 但由于此法不便 过科技工作者多年的试验研究和推
农村 实 用技 术 2008.1 NONGCUNS HIYONG JISHU
农 民致 富 手 册
蜜蜂专栏
中 蜂 饲 养 新 方 法 — —— 过 渡 式 饲 养
● 罗卫庭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 661101
中华 蜜蜂( Apis Cerana Fab) , 简称中蜂, 它是我国蜂业中的瑰宝。 大部分植物群落的发生、发展和进 化都与中蜂的进化史相协调, 许多 零星分散和在早春晚秋较低温度下 开花的植物都依赖中蜂的授粉才得 以繁衍和生存。生态环境的恶化导 致了蜜源植物的减少, 中蜂的生存 也受到了严重威胁。可以说, 中蜂种 群数量的增减, 也是衡量生态环境 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 保护生 态环境与保护中资源密切相关。推 广饲养中蜂, 是保护和利用好中蜂 资源的重要措施。
蜂主要分布的山区和半山区的劳动 饲养的少 60%。
中蜂新手养蜂方法

中蜂新手养蜂方法
中蜂是一种常见的蜜蜂品种,也是许多养蜂爱好者选择的对象之一。
如果你也想尝试在家养中蜂,那么下面就是一些中蜂新手养蜂方法。
1. 学习基础知识:在开始养蜂之前,必须学习一些基础知识,包括中蜂的习性、生活习惯、繁殖方式、饲养和保护等方面。
可以通过查阅相关书籍或参加养蜂培训班来学习这些知识。
2. 准备养蜂工具:养蜂需要一些专业的工具,包括蜂箱、蜂板、蜜蜂套装、蜂蜜提取器、烟熏器等。
一定要选择质量好、耐用的工具,以确保蜜蜂的健康和产量。
3. 准备蜜蜂:在开始养蜂之前,需要购买蜜蜂。
可以从当地的养蜂农户或商家购买蜜蜂,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购买。
要确保蜜蜂的品种、健康状况和数量符合自己的需求。
4. 建立蜂箱:蜂箱是中蜂生活的基本场所,需要选择适合中蜂生活的蜂箱,建立在安全、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
在蜂箱内设置蜂板、蜂窝、蜂王网等。
5.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中蜂的健康状况、进食情况、繁殖情况等。
如果发现蜂群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如更换蜂箱、添加营养剂等。
6. 收蜜:在蜜蜂收获季节,可以使用蜜蜂提取器收获蜜蜂。
在收获蜜蜂之前,要确保蜂群的健康状况,避免对蜂群造成伤害。
中蜂养殖需要耐心和细心,如果你能够认真学习和实践,就可以
成为一名优秀的中蜂养蜂人。
中蜂新法饲养技术

留坝县农村实用技术普及丛书(十五)中蜂新法饲养技术留坝县科学技术局Array留坝县科学技术协会中蜂新法饲养技术养蜂是一项投资小,用工少,见效快,收益大,不与农林牧争地、争肥的传统养殖业,也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养蜂提供的如蜂蜜、蜂王浆、蜂花粉、蜂蜡、蜂毒、蜂胶等产品,不仅是人民生活所需,而且也是食品、医药、国防、电讯等工业的重要原料。
目前,我国蜂群数量、蜂蜜产量以及蜂蜜和蜂王浆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
养蜂不仅能生产蜂产品,而且通过蜜蜂传授花粉还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其经济价值超过蜂产品价值的10倍以上。
一、中蜂(中华蜂蜜)简介中蜂是生长在我国广东、广西、云南、四川、贵州、陕西、甘肃等省的一个优良蜂种。
体色特征:蜂王在自然界中有两种本色,一种腹节黄色环明显,整个腹部呈褐色;另一种腹节有明显的黑色环,整个腹部呈黑色。
工蜂头胸部为黑色,盖有灰黄色绒毛,腹节背面有5个黑环与深浅不一的黄色环相间,其色泽常因气候、蜜源、蜂龄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深浅变化。
雄蜂均为黑色。
(一)主要优点1、采集勤奋,抗寒耐热性强,能有效利用零星蜜源。
工蜂每天采集时间比意蜂(西方蜂品种)多1—3小时,并能在微雨及雾天进行采集。
当外界温度下降到7℃或升到30℃左右时仍能进行正常采集。
在海拔3500米的高寒山区,蜂群不需保温也能安全越冬。
外界大宗蜜源结束后,能利用零星蜜粉维持生活。
2、嗅觉灵敏,飞行速度快。
发现蜜源比意蜂灵敏,加之个体小飞行速度快,不仅采集次数多,且在飞行中能巧妙躲避天敌。
3、工蜂发育快,寿命长。
一般发育期19—20天,寿命比意蜂长10余天。
4、抗病力强。
中蜂对美洲幼虫病、孢子虫病有较强的抵抗力,虽也发现大、小蜂螨,但危害较轻。
5、产品质量好。
蜂蜜浓度高,质量好;蜂蜡纯净,不含蜂胶。
(二)缺点1、爱分蜂,易飞逃。
当群势达到4—10框时便产生分蜂热,发生自然分蜂,如外界蜜粉源条件较好还会发生第二次、第三次分蜂。
中蜂群内一旦缺蜜或病虫害严重,都易发生飞逃。
养殖技术-甘肃的中华蜜蜂传统旧法饲养和新法饲养的区别

养殖技术-甘肃的中华蜜蜂传统旧法饲养和新法饲养的区别一、传统旧法饲养中蜂甘肃每年本土的和外来的约有70~100万群蜜蜂,其中中蜂约有18~40万群,涉及54个县区,传统旧法饲养的中蜂占80%。
陇南山区包括天水约12万群,陇东、陇中约6万群,乌鞘岭以北的河西地区中蜂寥寥无几。
一是野生放养。
利用野生蜂的生活习性、采用、驯养蜜蜂进行定地生产, 管理上比较粗放。
传统旧法饲养中蜂就是所养蜂种、蜂桶可就地取材,投资小;饲养者不对蜂群进行科学性管理,饲养的中蜂方式完全与野生蜜蜂一样,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
不对蜂群进行任何管理,不对蜂群内部发展情况进行较细致地观察。
也不集中地饲养,不进行充分利用大宗蜜源的采集,千万蜂群生产能力非常低。
二是区域缩减。
中蜂的养殖区域由于受到蜜源消长、农药滥用、化肥过量等因素的影响,中华蜜蜂近20年来逐渐地由平川向半山区、山区龟缩,一些30年前的中蜂分布区域,现在已难觅中蜂踪影。
三是筑巢坨大。
传统旧法饲养中蜂在不规则蜂箱中,造脾不像是在巢框中进行,呈现出无规则进行造脾,筑造完成后中蜂将成熟蜜进行封盖,这一层都封盖后,再在本层上再筑造巢房,则形成巢房巢脾坨大。
传统旧法饲养的蜂箱存蜜量充足,可以保证蜂群的越冬饲料,为蜂群安全越冬提供必要的条件。
传统旧法圆桶饲养的中蜂,一年一般采收蜂蜜1~2次,产蜜量5~7 kg,正常年份的收入仅为新法饲养的30%。
四是取蜜落后。
中蜂生产的直接产品是巢蜜,将蜂蜜分离出过程较复杂;由于产蜜次数少,蜂蜜浓度高,深受消费者欢迎。
但取蜜时将整个蜂巢连脾带子带蜂蜜,一并割除,这种毁巢取蜜的方式,一方面伤害了卵、虫、蛹脾, 取蜜以后,工蜂需重新营巢,蜂王重新产卵,对蜂群的损害大,不利于蜂群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蜜与虫、蛹无法彻底分开, 常常是连蜜代蜂儿一起挤压,所产蜜质量较差。
最落后的办法是将整脾带蜂子全部进行“一锅煮”,高温下即熬出了没有活性酶的蜂蜜甜味剂。
二、新法饲养中蜂一是科学管理。
养殖技术-夏季中蜂活箱养殖管理技术

养殖技术-夏季中蜂活箱养殖管理技术进入夏天,中蜂群就会遇到“热”“闷”“缺蜜”现象,所以夏日基本上是要衰退,如果喂白糖加点板蓝根的话可以维持原来状况。
生产管理上对新法养殖中蜂的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1、留足蜜脾粉脾,保持温饱。
在夏季缺乏蜜源的地方,到流蜜末期,最好是留下全部的封盖蜜不取,这样能保证蜜蜂有渡夏的粮食,稳定蜂群情绪,有利于蜂王产卵和工蜂正常哺育幼虫。
如果出现蜜压子脾,可摇取1-2脾的蜂蜜,使蜂王有空巢房产卵。
中蜂缺蜜通常就是飞逃,这个过程就是要使蜂群保持在温饱线上,才能使其安心发展。
2、中群渡夏、散热除闷。
中蜂渡夏以5-6脾的中等群势较好。
这样的蜂群,蜂王产卵、幼虫的哺育、外勤蜂的采集等都比较协调。
把箱做大点,通常都是16框以上的大箱子。
夏天群势一般都是10-16框之间,只要集中在14框左右,这样在空出的地方可以放水和喂蜜,也利于蜂群歇凉和换气。
满足中蜂热天蜂王喜欢在脾的下部分产卵而冷天喜欢在上部分产卵的规律要求了。
3、采用新王渡夏。
新蜂王产卵力强,很少停止产卵,渡夏的表现优于老蜂王。
应在当年的3-4月份培育新蜂王,过迟培育,分蜂的群势较弱,对渡夏和越冬都不利。
新王渡夏,是预防秋衰的好办法。
4、严防敌害,保湿驱虫。
夏季蜂的敌害很多,受胡蜂、巢虫、蟑螂、蚂蚁等危害,除常常造成蜂群逃亡。
要注意经常清除箱底蜡屑杂物,保持箱内干净,严防巢虫孳生;使巢门保持栅栏状,以防敌害侵入;山区多有鸟类、胡蜂等危害,发现后应及时扑打。
夏天基本没有中囊病,但是多了巢虫,这是巢虫高发期。
所以经常用水泼箱的周围,并且每周把水倒入箱内,作用是把巢虫淋湿和把蜡喳冲出箱外,利于清洁和驱巢虫。
5、合理摆箱、阴凉通风、保持安静。
夏季蜜源稀少,蜂群的摆放宜疏些,可减少或避免因缺蜜而引起盗蜂。
有条件的可实行小转地饲养,以扩大采集范围,使蜂王能正常产卵繁殖。
要做好蜂群的降温防暑工作,注意蜂箱要摆在阴凉通风、太阳晒不到的屋檐下或树荫下;还可以拉宽框距至15毫米,抽出隔板或改换半边的隔板,垫高箱底,加强通风;中午可在蜂箱周围洒些水,以降低温度。
怎样饲养中蜂基本方法有哪些

怎样饲养中蜂基本方法有哪些中蜂的种植需要一定的方法与技术,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养好中蜂?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中蜂饲养技术,一起来看看。
中蜂饲养技术中蜂蜂箱的准备笔者曾使用过10框、14框、高窄式、从化式等蜂箱饲养中蜂,感觉到高窄式使用起来不太方便,产蜜量也不高;10框和14框箱适于饲养强群,产蜜量较高;从化式箱也不错,特别适宜于中小群的繁殖。
目前推广的中蜂10框蜂箱(国标箱)在心寸上作了一些改进,我认为更趋于合理,既增加了取蜜量又合乎中蜂爱结团的特性;饲养中蜂的蜂友不妨彩这一种蜂箱。
中蜂蜂箱的制作要讲究密封;不要开底窗;转地的蜂箱可用钢丝锯挖前后窗,挖出的木板补回原处,并用活页连接。
巢门要开5mm左右,最好做成活动巢门,能随时调节大小,防止老鼠、蟑螂、蜡蛾(蜡螟的成虫)。
中蜂抗巢虫(蜡螟的幼虫)能力较弱,箱底和四周缝隙要用牛粪、石灰加桐油补牢,以便清扫和防止巢虫滋生,箱身四周要钉上木条。
选择培育优良品种要养好中蜂,首先要在选育蜂种上下功夫。
中蜂种性复杂,要选择采集力、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蜂种进行育种,。
以最快的速度淘汰差的品种,实行优化。
根据我多年的观察,中蜂从蜂王和工蜂的体色上可粗略分成4大类:(1) 红色种:蜂王腹节有明显暗红色环或或桔红色环,俗称:马鞭王。
工蜂体色黄色,幼蜂浅黄色并显得苍白。
红色种王产子率极强,能维持大群;分蜂性弱,性情温和;缺点是抗病、抗螨的能力较差,可择优作为亲本杂交的素材。
(2) 褐色种:蜂王和工蜂褐色或褐黄色,蜂王产子玄高,蜂群采集力、抗病虫害力都很强。
优良的褐色种王码电脑公司软件中心腹节层次明显、举止安祥,工蜂护脾能力强,受轻微振动能很快安静下来,是中蜂首选的育种素材。
(3) 麻色种:蜂王和工蜂体形较大,腹节有明显宽黑色环与浅区映照成麻色,蜂王产子率高,工蜂采集力较强。
(4) 黑色种:蜂王和工蜂均较黑,腹部有乌色斑黑色种群大都畏光,爱分群,对外界反应强烈,属野生习性最强的一个品种,我把它淘汰不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蜂新法饲养技术
中蜂双王群饲养技术
在养蜂生产实践中,饲养强群是高产的保证。
双群同箱饲养是指在一个蜂箱中同时饲养两群蜜蜂的一种特殊饲养技术,采用此技术,可以解决中蜂群势弱、产量低的缺点,使养蜂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省昆虫研究所的罗岳雄先生,是我国的养蜂专家,本版特别邀请其就有关中蜂双群同箱饲养技术撰文如下,以飨读者。
技术优点中蜂是广东省主要饲养的蜂种,对广东省气候条件较为适应。
饲养强群是养蜂生产的基础,但由于中蜂蜂王产卵力差、分蜂性强,加上其他的一些原因,广东省的中蜂群势,近10多年来出现下降的趋势,蜂群繁殖慢,生产力下降,产量低。
且广东山区日夜温差大,使群势弱,影响繁殖和生产的问题更加突出,而双群同箱饲养有如下的好处:1、有利于繁殖。
双群同箱饲养,等于一个蜂箱中有两只蜂王产卵,因此,蜂群繁殖力增加。
且由于两群蜜蜂靠在一起,有利于维持蜂巢中的稳定,这为蜂群育子(要求有稳定的35℃的温度条件)创造了基础,因此,有利于蜂群的繁殖,对蜂群恢复期的繁殖更为重要。
2、有利于蜂群的采集活动。
由于蜂巢中的温度稳定,可减少外勤蜂从事巢内保温工作,使更多的外勤蜂进行外界的采集活动,且可早出晚归,延长出勤时间。
利用双王养中蜂强群
中蜂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优良蜂种,定地结合小转地新法饲养是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但是,中蜂蜂王产卵量不如意蜂王,繁殖速度慢。
如果利用双王繁殖,产卵量可增加一倍,容易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繁殖成强群,当蜜粉源植物泌蜜期到来,可除掉劣王,利用单王带大群采集蜜粉,产量比单王群可增加一倍。
一、双王群的优势
双王群蜂多群势壮,冬季巢内温度适宜,不保温也可安全越冬;早春繁殖巢温恒定,双王产卵、哺育蜂多,幼虫营养充足,能大大加快繁殖速度,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繁殖成强群;强群抗病、抗盗蜂等方面占有绝对优势;巢内幼虫多,饲料消耗大,哺育负担重,因而工蜂造脾、育虫、采集的热情高,积极性强,不易产生分蜂意念,尤其是当蜜粉源植物吐粉泌蜜期到来时,适龄采集蜂多,更有利于蜜粉采集,可获得蜂蜜花粉双丰收,能提高中蜂的综合经济效益。
二、双王群的组织
1、利用同龄王组织双王群
(1)利用提交尾群
中蜂双群同箱饲养技术
近年来,在广东省饲养的中蜂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群势越来越弱,在冬春季节,广东省的气温又低。
山区有时还出现霜冻。
因此,中蜂在冬春季节出现繁殖慢、生产性能差的现象。
中蜂双群同箱饲养,作为一种特殊的饲养技术,可以解决中蜂群势弱、繁殖慢、生产性能差的间题,从而使词养中蜂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一、什么是双群同箱
双群同箱饲养,它不同于双王同群,是在一个蜂箱中同时饲养两群蜜蜂,两群蜜蜂之间用一块隔板分开_两群蜜蜂尽管处于同一个蜂箱中,但相对独立。
二、中蜂双群同箱饲养的优越性
中蜂是广东省主要饲养的蜂种,对广东省气候条件较为适应饲养强群是养蜂生产的基础,但由于中蜂蜂王产卵力差、分蜂性强,加上其它的一些原因,广东
省的中蜂群势近10多年来出现下降的趋势,蜂群繁殖慢、生产力下降、产量低。
广东冬春季节气温低、山区日
中华蜜蜂强群高产科学饲养法
中蜂专业生产场必须采取“定地与小转地相结合”的战略。
必须建立固定的山区“基地”,全年保持40%蜂群定地繁殖与生产,60%主力蜂群“转战”采蜜。
定地饲养每人可养中蜂120~200群,转地每人可养90群。
要采用改良的朗式十框标准蜂箱科学地应用“主副群6:4分区管理法”,一年四季饲养强群,科学管理每个环节,就能够在同等条件下,比普通饲养管理的蜂群增产50%以上。
现将要点概述如下。
一、朗式蜂箱的科学改良与使用
中蜂活框科学饲养法是沿袭意蜂饲养方法而来。
虽然中蜂的生物学特性和饲养要求与意蜂有相同之处,但是中蜂体形、蜂王产卵力、群势、贮蜜习性等却与意蜂有显著差别。
为此,几十年以来,全国各地根据各自情况,设计出各式各样的“标准中蜂蜂箱”,但没有被全国都接受的统一定型。
笔者经30余年观察,试用过7种各式中蜂蜂箱,经实践,最终认为,还是将朗式标准蜂箱经过改良用于中蜂最合适。
改良后能适合中蜂生物学特性,能适应专业、副业生产及定地、转地、出售蜂种等
中蜂流蜜期的管理
外界蜜源植物处于大流蜜期时,往往是蜂群的发展和分蜂阶段同时产生的时期,这时在管理上,要处理好繁殖和生产的关系。
对于中蜂,不宜采用关王断子的方法来组织生产群,否则会影响蜜蜂采集的积极性,又会造成流蜜后期和流蜜期过后群势严重下降,在这个时期,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控制和解除分蜂热的产生,使蜂王产卵和工蜂采集都处于积极状态。
2. 组织好生产群。
强大的生产群,是高产的保证。
一般在大流蜜期到来以前20天开始组织生产群。
可通过抽调老熟的封盖子脾和对弱群进行合并等方法进行处理,要注意的是,中蜂群势如果太强时,很易产生分蜂热,因此,组织生产群的群势一定要合适。
为了保证既达到强群、又不易产生分蜂热,又有利于繁殖,可采用强群生产和弱群繁殖的方法,从繁殖群里抽出封盖子补充到生产群去,使蜜蜂有强大的群势用于生产采集,如生产群群势太强有产生分蜂热的可能时,也可抽出部分蜜蜂和子脾加到繁殖群里,把繁殖群改成生产群。
也可把群势太强的生产群用人工分蜂的方法,分成两群生产群或一生产群一繁殖群。
3. 解决好育虫与贮蜜的矛盾。
中蜂贮蜜和育虫都在
中蜂强群饲养技术
中蜂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一个蜂种,它具有耐寒抗热,饲料消耗省和能利用零星蜜粉源等特点,尤其适应我国广大山区饲养。
但由于中蜂饲养分蜂性强,蜂王产卵力又较低,难以维持强群饲养,无法进一步发挥中蜂的生产潜能和大幅度提高饲养中蜂的经济效益。
一、采用优质蜂王采用优质蜂王,主要应考虑选用具优良种性和生产性能的中蜂蜂种、采用新蜂王和防止所用中蜂种退化等3个方面。
采用优良特性的蜂王是中蜂强群饲养的保证,在中蜂饲养中应选用具有蜂王产卵力强、群势强大、分蜂性弱、高产、抗病力强(尤其是抗中囊病)等特性的蜂种。
优良的蜂王可以通过蜂种生产部门获得,但必须注意的是,引进的蜂王应在使用地养蜂生产中能表现出其优良特性。
当蜂场自己培育蜂王时,应注意选择蜂王产卵力强、分蜂性弱、能维持较大群势、高产和抗病力强(尤其是抗中囊病)的蜂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