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花园

合集下载

108个趣味化学实验

108个趣味化学实验

108个趣味化学实验展开全文1、建造一座“水中花园”将硅酸钠(Na2SiO3)溶于水中制成溶质质量分数为40%的水玻璃,轻轻将盐的晶粒,如钴、铁、铜、镍和铅的氯化物,铝、铁、铜和镍的硫酸盐,钴、铁、铜和镍的硝酸盐,加入到水玻璃中(注意不能摇混),则五彩缤纷的“花” 就慢慢地生长起来了。

2、喷雾作画实验原理FeCl3溶液遇到硫氰化钾(KSCN)溶液显血红色,遇到亚铁氰化钾〔K4[Fe(CN)6]〕溶液显蓝色,遇到铁氰化钾〔K3[Fe(CN)6]〕溶液显绿色,遇苯酚显紫色。

FeCl3溶液喷在白纸上显黄色。

实验用品白纸、毛笔、喷雾器、木架、摁钉。

FeCl3溶液、硫氰化钾溶液、亚铁氰化钾浓溶液、铁氰化钾浓溶液、苯酚浓溶液。

实验步骤(1). 用毛笔分别蘸取硫氰化钾溶液、亚铁氰化钾浓溶液、铁氰化钾浓溶液、苯酚浓溶液在白纸上绘画。

(2)把纸晾干, 钉在木架上。

(3)用装有FeCl3溶液的喷雾器在绘有图画的白纸上喷上FeCl3溶液。

3、木器或竹器上刻花(字)法反应原理:稀硫酸在加热时成为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脱水性,使纤维素(C6H10O5)n失水而碳化,故呈现黑色或褐色。

洗去多余的硫酸,在木(竹)器上就得到黑色或褐色的花或字。

实验步骤:用毛笔蘸取质量分数为5%的稀硫酸在木器(或竹器)上画花或写字。

晾干后把木(竹)器放在小火上烘烤一段时间,用水洗净,在木(竹)器上就得到黑色或褐色的花样或字迹。

4、蛋白留痕取一只鸡蛋,洗去表面的油污,擦干。

用毛笔蘸取醋酸,在蛋壳上写字。

等醋酸蒸发后,把鸡蛋放在稀硫酸铜溶液里煮熟,待蛋冷却后剥去蛋壳,鸡蛋白上留下了蓝色或紫色的清晰字迹,而外壳却不留任何痕迹。

这是因为醋酸溶解蛋壳后能少量溶入蛋白。

鸡蛋白是由氨基酸组成的球蛋白,它在弱酸性条件中发生水解,生成多肽等物质,这些物质中的肽键遇Cu2 发生络合反应,呈现蓝色或者紫色。

5、自动长毛的鸭子:用铝皮剪成一个鸭子形状(兔子、猫、老鼠……随便啦),用棉签沾上HgNO3溶液涂在铝皮上,过几分钟后将铝皮上的HgNO3搽干。

初中化学——水中花园

初中化学——水中花园

水中花园
实验原理:
各种金属盐类与硅酸盐作用,在盐晶体表面形成硅酸盐薄膜,该薄膜不溶于水但具有半渗透性。

在薄膜里面形
成盐的浓溶液,薄膜外面是硅酸钠溶液,外面的渗透压明显小于薄膜里面,薄膜膨胀,达到一定的压力后,薄膜
破裂,金属盐溶液射出,与外面的硅酸钠作用,又生成了另外一层难溶的硅酸盐薄膜。

这一过程不断重复,就像
植物不断地生长起来一样。

实验药品:
试剂:
1.Na2SiO3溶液:Na2SiO3固体与水的质量比为45:100,用磁力搅拌器搅拌并加热加速溶解,加热
到50。

C,约20分钟可以完全溶解。

Na2SiO3溶液的配置量视水槽容积而定。

2.绿豆大小的FeCl3固体、MnCl2固体、CoCl2固体、Pb(NO3)2固体、Ni(NO3)2固体、Ca(NO3)2固体、
Fe(SO4)2固体。

3.如果能找到白色的砂子可以铺在容器底部起到美观作用。

仪器:水槽、镊子、天平、量筒、药匙、磁力搅拌器。

实验步骤:
1.在玻璃水槽底部铺一层洗净的砂子(找不到可以砂子可以省略这一步),只是起美化作用。

2.再在水槽中加入适量配好的Na2SiO3溶液,液面高度不可低于4cm。

3.然后选择绿豆大小的盐晶体加入Na2SiO3溶液中,注意颜色的搭配,少放些FeCl3固体,多放些MnCl2固
体Ca(NO3)2固体。

FeCl3固体必须放在容器边缘。

4.观察到各种不同颜色的硅酸盐就像美丽的海草从砂子中长出来,可以请学生先参观其他实验20min后可以
看到美丽的花园,但时间也不可过长FeCl3固体开花比较快,不断生长,时间过长会比较难看。

注:。

初中生科学活动:化学实验探究班教案

初中生科学活动:化学实验探究班教案

初中生科学活动:化学实验探究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如观察、记录、分析等。

2. 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3. 通过化学实验,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化学知识。

二、教学内容1. 实验一:水的性质实验目的:了解水的性质,如透明、无色、无味等。

实验材料:水、玻璃棒、滴管等。

实验步骤:观察水的颜色、气味、味道;用玻璃棒搅拌水,观察现象;用滴管滴入不同颜色的液体,观察水的变化。

2. 实验二:酸碱指示剂实验目的:了解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变化。

实验材料:酚酞、醋、氢氧化钠等。

实验步骤:将酚酞滴入醋中,观察颜色变化;将酚酞滴入氢氧化钠中,观察颜色变化。

3. 实验三:氧气的制取与检验实验目的:了解氧气的制取方法及检验方法。

实验材料:过氧化氢、二氧化锰、火柴等。

实验步骤:将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混合,观察氧气的产生;用火柴点燃氧气,观察现象。

4. 实验四: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检验实验目的:了解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及检验方法。

实验材料:碳酸钙、盐酸、澄清石灰水等。

实验步骤:将碳酸钙与盐酸反应,观察二氧化碳的产生;将产生的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现象。

5. 实验五:简单过滤操作实验目的:学习简单的过滤操作,了解过滤的原理。

实验材料:滤纸、漏斗、烧杯等。

实验步骤:将混合物(如泥土水)倒入漏斗中,用滤纸过滤,观察过滤后的液体。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 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实验探究解决问题。

3. 采用分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熟练程度。

2. 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能力。

3. 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实验室设备:显微镜、试管、烧杯、滴管等。

2. 化学试剂:水、酚酞、醋、氢氧化钠、过氧化氢、二氧化锰、碳酸钙、盐酸等。

3. 教学课件: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等。

2024年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专项训练

2024年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专项训练

2024年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专项训练1.某小组以“探究蜡烛燃烧的奥秘”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查阅资料]硫酸铜是一种白色粉末,具有吸水性,吸水后变为蓝色。

[实验1]小组同学做了如图实验,用一个大烧杯罩住一支点燃的小蜡烛,并在烧杯内靠近顶部的位置放置适量的硫酸铜粉末和澄清石灰水。

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观察到硫酸铜粉末变蓝,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烧杯底部有少量黑色物质。

[结论](1)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态产物有,由此可推断出组成蜡烛的物质中一定含有元素。

任务二:探究高低蜡烛熄灭顺序[实验2](2)小组同学做了两组实验。

一组是将一瓶二氧化碳缓缓倒入放有两支高低不同燃着的蜡烛的烧杯里(如图甲);另一组是用烧杯罩住两支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烛(如图乙)。

甲图实CO的物理性质验中低处蜡烛的火焰先熄灭,高处蜡烛的火焰后熄灭。

由此可证明2是。

乙图实验中高处蜡烛的火焰先熄灭,低处蜡烛的火焰后熄灭。

面对这一异常现象,小组同学进行如下探究:[提出问题]为什么高处的蜡烛先熄灭?[猜想假设]猜想1:高处的蜡烛先熄灭是因为烧杯上层二氧化碳的浓度较高。

猜想2:高处的蜡烛先熄灭是因为烧杯上层氧气的浓度不足。

[实验3](3)为了验证猜想I,小组同学收集一瓶二氧化碳与氧气的混合气体,两种气体所占体积分数分别为80%和20%,将燃着的小蜡烛伸入该混合气体中,发现,从而证明猜想1不正确。

[实验4]为了验证猜想2,小组同学设计并实施了下列实验。

[实验数据」I.不同高度蜡烛的熄灭时间:①.不同位置传感器测得的相应数据如图:[解释与结论](4)实验4中3支蜡烛放置位置的俯视图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 .B .C .(5)通过以上实验可推测猜想2是正确的。

请结合图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相关数据及变化趋势解释说明高处蜡烛先熄灭的原因: 。

[反思与评价]消防教育常提及火灾发生时“要往低处逃生”,提出这一逃生技巧的科学依据是什么?同学们针对这一问题进行资料查阅,得知:当空气中氧气含量低于18%时人会感到不适,二氧化碳含量过多易使人在火灾中窒息。

小学科学托管课程:水中化学花园教案六年级科学下册课后托管服务拓展课程

小学科学托管课程:水中化学花园教案六年级科学下册课后托管服务拓展课程

小学科学托管课程:水中化学花园教案六年级科学下册课后托管服务拓展课程水中化学花园是一门小学科学托管课程的拓展课程,旨在帮助六年级学生进一步探索有关水和化学的知识。

本文将详细介绍水中化学花园的教学内容和教案安排。

一、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特性和性质;2. 学习水的循环过程和重要性;3. 探索水中溶解物质的特点;4. 学习水能与物质反应的基本现象;5. 培养科学实验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水的特性和性质首先,教师将给学生呈现一些关于水的简单实验,如水的凝固、蒸发和沸腾实验,以引发学生的兴趣。

然后,教师将讲解水的三态变化,解释其原因,并与学生共同探讨水的特性和性质。

2. 水的循环过程和重要性在本节课中,教师将通过图片和故事的展示,向学生介绍水的循环过程。

然后,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水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以及人类日常生活中对水的使用方式。

3. 水中溶解物质的特点通过一系列实验,教师将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不同溶质在水中的溶解特点。

通过实验数据的对比和分析,学生能够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程度和速度的差异性。

4. 水能与物质反应的基本现象本节课将重点介绍水与物质反应的基本现象。

教师会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展示水与酸、碱和金属等物质之间的反应,并向学生解释这些现象的原理和应用。

5. 科学实验和观察能力的培养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和观察能力,教师将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任务,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并引导他们对实验结果进行观察和记录,并就实验结果进行思考和讨论。

三、教案安排1. 教学准备教师需要准备与课程相关的图片、实验器材、化学试剂等。

2. 导入环节(约10分钟)通过一些简单的观察实验,如冰块融化、水的沸腾等,引发学生对水的兴趣,激发他们对课题的好奇心。

3. 知识讲解与身边故事分享(约15分钟)教师将通过讲解和分享一些有趣的身边故事,帮助学生对水的特性和性质有进一步的了解,并引导学生思考水的重要性。

4. 实验探究(约40分钟)教师将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的实验探究,如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程度、水的酸碱性的测试等,以增强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和实践能力。

水中花园实验原理

水中花园实验原理

水中花园实验原理水中花园是一种独特的植物栽培方式,它将植物栽种在水中,通过水中的营养物质来滋养植物生长。

这种栽培方式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提供新鲜的蔬菜和花卉。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介绍水中花园的实验原理,希望能够为您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首先,水中花园的实验原理基于植物生长的基本原理,即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利用水和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质。

在水中花园中,植物的根部暴露在水中,通过水中溶解的营养物质来吸收养分,从而实现生长。

其次,水中花园的实验原理还涉及水中的营养物质。

在水中花园中,通常会加入适量的营养液,以供植物吸收养分。

这些营养液包括植物生长所需的各种元素,如氮、磷、钾等。

通过调节营养液的配比和浓度,可以更好地满足植物的生长需求。

另外,水中花园的实验原理还与水温、光照等环境因素有关。

在水中花园中,适宜的水温和充足的光照对植物生长至关重要。

水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植物的生长,而光照不足也会导致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从而影响生长发育。

此外,水中花园的实验原理还包括植物根系的氧气供应。

植物根系在水中生长时,需要充足的氧气来进行呼吸作用。

因此,在水中花园中,通常会采取一些措施来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以保证植物根系的正常生长。

最后,水中花园的实验原理还涉及植物的选择和管理。

不同的植物对水中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同,因此在进行水中花园的实验时,需要选择适合水中生长的植物品种。

同时,还需要进行植物的管理和维护,包括定期更换水质、清理水中的杂质、修剪植物等工作。

总的来说,水中花园的实验原理涉及植物生长的基本原理、水中的营养物质、环境因素的影响、植物根系的氧气供应以及植物的选择和管理等方面。

通过深入了解这些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进行水中花园的实验,并取得更好的栽培效果。

希望本文能为您提供一些有益的信息,谢谢阅读!。

水中花园

水中花园
一、论文背景
基本信息
实验名称:
水中花园
目的
了解大多数硅酸盐难溶于水
含义
通过金属盐与硅酸钠反应
现象
水中花园
1实验目的
2实验原理
3实验试剂与仪器
4实验步骤
二、实验部分
实验目的
1、了解大多数硅酸盐难溶于水。
2、熟悉化学基本操作。
3、了解化学实验“水中花园”的制作原理和过程。
实验原理
金属盐固体加入硅酸钠溶液后,它们就开始缓慢地和硅酸钠反
实验照片
三、讨论部分
1.“水玻璃”是什么?
答:“水玻璃”是浓度为20%的硅酸钠溶液。
2.为什么该实验中试验试剂能在水中显现各种颜色?
答:因为我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用的实验试剂本身就有其各自的颜色。
硅酸钠,硫酸锰固体——淡粉色,硫酸锌固体——白色,硫酸镍固体——深绿色,硫酸铜固体——蓝色,硫酸亚铁固体——薄荷绿,氯化钴固体——深紫色,三氯化铁固体——深黄色。
5.结合实际生活,培养学习兴趣
学好有机化学,重在要有兴趣,培养学习兴趣能够使我们更有效地进行学习。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常用的一些问题,或通过所学知识去解决一些与有机化学有关的问题,均能使我们能更近一步掌握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并逐步建立起学习兴趣。
3.善于归纳总结
在有机化学学习中,会发现有机反应式错综复杂,且种类繁多,想要全部记住,记准并非易事,但若在平时的学习中善于归纳总结,将所学的每一章节的内容归纳出其知识网络图,相信学好有机化学善于归纳总结在有机化学学习中,会发现有机反应式错综复杂,且种类繁多,想要全部并非难事。
4.重视实验学习
创新有机化学作为一门实验科学,若不能掌握其基本的实验操作,不重视实验技能的培养,是很难学好有机化学这门课的。掌握实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理解和记忆有机化学反应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神奇的化学花园植物的光合作用实验

神奇的化学花园植物的光合作用实验

神奇的化学花园植物的光合作用实验神奇的化学花园:植物的光合作用实验植物的光合作用是自然界中最为神奇的化学过程之一。

在光照的作用下,植物通过叶绿素吸收阳光中的能量,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用于合成有机物质和释放氧气。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通过观察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对光合作用的反应来揭示其神秘的本质。

材料准备:1. 没有色素的水苔、铁线莲等水生植物2. 高亮度的光源(如聚光灯或太阳光)3. 灭菌水和培养皿4. 酒精5. 细刷6. 实验记录表实验步骤:1. 洗净植物:将水苔或铁线莲等水生植物放入灭菌水中,用细刷轻轻洗净,去除表面的污物。

2. 分组实验:将植物平均分成两组,每组数量相等。

3. 照射条件:一组植物暴露在光照下,另一组则放在黑暗中,作为对照组。

4. 实验观察:将光照组的植物放置在高亮度的光源下,观察其叶片的颜色变化和气泡的产生情况;对照组则不予光照。

5. 定量观察:记录每组植物的变化,如叶片颜色、气泡数量等,并对其进行定量化描述。

6. 实验记录:将观察到的数据和现象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上。

7.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结果分析,并尝试揭示植物光合作用的原理。

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观察和记录的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光照组的植物叶片呈现出鲜绿色,而对照组的植物叶片逐渐变黄。

2. 光照组的植物产生了大量气泡,而对照组的植物没有明显的气泡产生。

3. 光照组的植物呈现出较为旺盛的生长状况,而对照组的植物生长缓慢。

这些观察结果进一步证明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实验中的重要性和神奇性。

在光照下,植物叶绿素吸收阳光中的能量,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使用该能量合成有机物质,如葡萄糖。

同时,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为地球上所有生物提供氧气。

而在黑暗条件下,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中的反应步骤,导致叶片逐渐变黄,生长缓慢,无气泡产生。

这进一步验证了光合作用对植物正常生长和发育的重要性。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实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學花園
花團錦簇的水底世界※器材:水玻璃、燒杯、各種金屬鹽類※操作過程與現象「化學花園」(chemical garden)也被稱為「矽膠花園」(silica garden),是以「水玻璃」(矽酸鈉,Na2O • xSiO2)的水溶液與各種金屬鹽類,形成有如花園般的繽紛結晶(如圖一),在化學課程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與學習動機。

實驗方法相當簡易,過程如下:1.取「水玻璃」(矽酸鈉,Na2O • xSiO2)加入5倍體積的水,在燒杯(或透明容器)中攪拌均勻後靜置。

水溶液的體積,建議高度不必超過10公分。

2.取金屬鹽類(例如:硫酸銅、氯化鐵等固體)約半刮勺,直接倒入水玻璃水溶液中。

不要移動或晃動燒杯,仔細觀察,金屬鹽就會逐漸往上長出針狀或樹枝狀的結晶,而且越長越高喔!3.如果同時倒入多種金屬鹽類,不要互相壓擠重疊,以免相互干擾反應。

由實驗過程可發現不同的金屬鹽類,除了顏色差異之外,形成結晶的速度也不一樣,例如鐵籬子相當的快,甚至肉眼就可看到結晶在往上成長。

另一方面,結晶形狀也會有所不同,圖二為不同金屬離子的結晶形狀素描。

觀賞實
驗過程(9.8M)※原理水玻璃的成分為矽酸鈉(Na2O • xSiO2;x=0.5~4),結構如圖三所示。

矽為四面體結構,分別以共價鍵鍵結四個氧,其中二個為氧離子,分別與鈉離子形成離子鍵,另二個氧原子再分別以共價健鍵結其他的原子相互鍵
結。


實驗的結晶成長過程如圖四,說明如下:當加入金屬鹽晶體時(圖a),水玻璃與金屬離子反應,晶體表面形成一層矽酸鹽的薄膜(圖b),此薄膜具有半透膜(semi-permeable membrane)的性質,只能讓較小的水分子滲透進入。

滲透進入的水再溶解金屬鹽類,使半透膜內的滲透壓增加(圖c),壓力增加至某一程度造成半透膜破裂,金屬鹽水溶液因而流出(圖d)。

流出的金屬鹽水溶液一接觸水玻璃,又形成半透膜(圖e),水再次滲透進入、半透膜再破裂…..,如此反覆進行,結晶就一直延伸生長。

上述過程中,水玻璃與金屬離子反應,形成矽酸鹽薄膜的結構如圖五所示。

以銅離子為例,當硫酸銅加入水玻璃水溶液中,銅離子與水玻璃中的鈉離子交換,銅離子可以和其他矽酸離子形成更複雜的離子鍵,進而形成結晶。

但是實際的反應過程頗為複雜,不只是包括圖五的結構,例如
Collins, Zhou, Mackay., Klinowski(1998)由電子顯微鏡的觀察,發現半透膜包括了三層的結構,分別是:金屬的氧化物(或氫氧化物)、矽酸金屬(metal silicate)、矽膠(silica)。

由於化學花園包含的現象相當豐富,直到2010年都還有相關學術論文的發表。

※叮嚀的話1.水玻璃水溶液
的濃度,會影響對於結晶的形成速度與大小,版主以硫酸銅試驗的結果,以水玻璃:水=1:5的比率效果最佳。

2.實驗後的廢棄液,務必倒入回收桶處裡,不可隨意倒掉!3.在教學上可以指導學生進行操作與討論以下問題:(1)將不同金屬鹽類的結晶情形,以素描方式紀錄結晶形狀,可以增加學生的印象以及觀察能力。

(2)實驗各種不同濃度的水玻璃水溶液,對於結晶情形有何影響?(3)討論「半透膜」的特性,有哪些構造也是屬於半透膜?有何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