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报告应用范文(3篇)

第1篇实验名称:探究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实验日期:2023年3月15日实验地点:化学实验室实验者:[姓名]一、实验目的1.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2. 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如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3. 通过实验验证理论,加深对化学反应速率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化学反应在一定时间内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物的生成量。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很多,如温度、浓度、催化剂、反应物表面积等。
本实验主要探究温度、浓度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试管、烧杯、温度计、秒表、电子天平、酒精灯、试管夹等。
2. 试剂: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指示剂、盐酸、氯化钠等。
四、实验步骤1. 实验一: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
(2)将其中一支试管放入冰水中冷却,另一支试管放入热水中加热。
(3)观察并记录两支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同时用秒表记录反应时间。
2. 实验二: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取三支试管,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
(2)向每支试管中加入相同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
(3)观察并记录三支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同时用秒表记录反应时间。
3. 实验三:探究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
(2)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氯化钠固体作为催化剂。
(3)观察并记录两支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同时用秒表记录反应时间。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通过实验观察,放入热水的试管中溶液颜色变化较快,反应时间较短;而放入冰水的试管中溶液颜色变化较慢,反应时间较长。
这说明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2. 实验二: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通过实验观察,浓度较高的硫酸铜溶液中溶液颜色变化较快,反应时间较短;而浓度较低的硫酸铜溶液中溶液颜色变化较慢,反应时间较长。
化学实验报告(精选15篇)

化学实验报告化学实验报告(精选15篇)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通常情况下,报告的内容含量大、篇幅较长。
一听到写报告就拖延症懒癌齐复发?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化学实验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化学实验报告1一、实验目的用已知浓度溶液标准溶液)【本实验盐酸为标准溶液】测定未知溶液(待测溶液)浓度【本实验氢氧化钠为待测溶液】二、实验原理在酸碱中和反应中,使用一种的酸(或碱)溶液跟的碱(或酸)溶液完全中和,测出二者的,再根据化学方程式中酸和碱的物质的量的比值,就可以计算出碱(或酸)溶液的浓度。
计算公式:c (NaOH)?c(HCl)?V(HCl)c(NaOH)?V(NaOH)或c(HCl)?。
V(NaOH)V(HCl)三、实验用品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铁架台、滴定管夹、0、1000mol/L盐酸(标准液)、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待测液)、酚酞(变色范围8、2~10)1、酸和碱反应的实质是。
2、酸碱中和滴定选用酚酞作指示剂,但其滴定终点的变色点并不是pH=7,这样对中和滴定终点的判断有没有影响?3、滴定管和量筒读数时有什么区别?四、数据记录与处理五、问题讨论酸碱中和滴定的关键是什么?化学实验报告2化学是一门实验科目,需要考生不断地做实验,从实验中真实地看到各种元素发生化学反应,看到各种化学现象的产生。
做完化学实验之后,学生们要写化学实验心得体会,将自己在化学实验中的所感所想写出来。
下面小编为大家提供化学实验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课程。
化学知识的实用性很强,因此实验就显得非常重要。
刚开始做实验的时候,由于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不好,在实验过程遇到了许多的难题,也使学生们感到了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自己看书,独立思考,最终解决问题,从而也就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在做实验前,一定要将课本上的知识吃透,因为这是做实验的基础,实验前理论知识的准备,也就是要事前了解将要做的实验的有关资料,如:实验要求,实验内容,实验步骤,最重要的是要记录实验现象等等. 否则,老师讲解时就会听不懂,这将使做实验的难度加大,浪费做实验的宝贵时间。
化学实验报告(精选15篇)

化学实验报告(精选15篇)化学实验报告篇1一、对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化学实验的认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了高中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
“知识与技能”即过去的“双基”;“过程与方法”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人文关怀的体现。
所以新的课程理念的核心是“让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在知识、学法、人文等方面得到发展。
”其中第5条特别强调:“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高中化学课程由2个必修模块和6个选修模块组成,其中“化学实验”是作为一个独立的模块有别于以往教材的处理,突出其重要的地位。
教育部20xx年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化学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根据新的教学理念及由此产生的新课程标准,对照新旧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新课程在实验教学方面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的转变:1、从只注重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向培养实验思维能力和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并重转变,改变以往为“教”设计实验变为“学”设计实验,使实验更好地配合学生的主动学习,打破以往教师垄断实验方案的设计向教师帮助、指导学生参与实验方案的设计的转变,这就是所谓的化学实验的探究化[2]。
改变化学实验“照方抓药”式的现状的关键,是加强化学实验的探究化设计,这对于更好发挥化学实验的功能,促进学生科学素养主动、全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例如:必修1中“验证铁能否与水蒸气反应”的探究实验,教材一方面提供了实验必要的仪器和药品,让学生来设计实验方案;另一方面又提供了一个实验方案,让学生参考并尝试利用该方案进行实验,最后让学生小结交流探究活动的收获。
这样的实验教学,在指导学生学习设计实验的同时又锻炼了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动手能力。
化学实验报告(15篇)

化学实验报告化学实验报告(15篇)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
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化学实验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化学实验报告1实验名称:硅片的清洗实验目的:1.熟悉清洗设备2.掌握清洗流程以及清洗前预准备实验设备:1.半导体兆声清洗机(SFQ-1006T)2.SC-1;SC-2实验背景及原理:清洗的目的在于清除表面污染杂质,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
这些杂质有的以原子状态或离子状态,有的以薄膜形式或颗粒形式存在于硅片表面。
有机污染包括光刻胶、有机溶剂残留物、合成蜡和人接触器件、工具、器皿带来的油脂或纤维。
无机污染包括重金属金、铜、铁、铬等,严重影响少数载流子寿命和表面电导;碱金属如钠等,引起严重漏电;颗粒污染包括硅渣、尘埃、细菌、微生物、有机胶体纤维等,会导致各种缺陷。
清除污染的方法有物理清洗和化学清洗两种。
我们这里所用的的是化学清洗。
清洗对于微米及深亚微米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良率有着极大的影响。
SC-1及SC-2对于清除颗粒及金属颗粒有着显著的作用。
实验步骤:1. 清洗前准备工作:仪器准备:①烧杯的清洗、干燥②清洗机的预准备:开总闸门、开空气压缩机;开旋转总电源(清洗设备照明自动开启);将急停按钮旋转拉出,按下旁边电源键;缓慢开启超纯水开关,角度小于45o;根据需要给1#、2#槽加热,正式试验前提前一小时加热,加热上限为200o。
本次实验中选用了80℃为反应温度。
③SC-1及SC-2的配置:我们配制体积比例是1:2:5,所以选取溶液体积为160ml,对SC-1 NH4OH:H2O2:H2O=20:40:100ml,对SC-2 HCl:H2O2:H2O=20:40:100ml。
2. 清洗实际步骤:① 1#号槽中放入装入1号液的烧杯,待温度与槽中一样后,放入硅片,加热10min,然后超纯水清洗。
② 2#号槽中放入装入2号液的烧杯,待温度与槽中一样后,放入硅片,加热10min,然后超纯水清洗。
大学化学实验报告(通用4篇)

大学化学实验报告大学化学实验报告(通用4篇)在现实生活中,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
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化学实验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学化学实验报告1一、实验目的用已知浓度溶液标准溶液)【本实验盐酸为标准溶液】测定未知溶液(待测溶液)浓度【本实验氢氧化钠为待测溶液】二、实验原理在酸碱中和反应中,使用一种的酸(或碱)溶液跟的碱(或酸)溶液完全中和,测出二者的,再根据化学方程式中酸和碱的物质的量的比值,就可以计算出碱(或酸)溶液的浓度。
计算公式:c (NaOH)?c(HCl)?V(HCl)c(NaOH)?V(NaOH)或c(HCl)?。
V(NaOH)V(HCl)三、实验用品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铁架台、滴定管夹、0、1000mol/L盐酸(标准液)、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待测液)、酚酞(变色范围8、2~10)1、酸和碱反应的实质是。
2、酸碱中和滴定选用酚酞作指示剂,但其滴定终点的变色点并不是pH=7,这样对中和滴定终点的判断有没有影响?3、滴定管和量筒读数时有什么区别?四、数据记录与处理五、问题讨论酸碱中和滴定的关键是什么?大学化学实验报告2实验名称:酸碱中和滴定时间实验(分组)桌号合作者指导老师一:实验目的:用已知浓度溶液(标准溶液)【本实验盐酸为标准溶液】测定未知溶液(待测溶液)浓度【本实验氢氧化钠为待测溶液】二:实验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铁架台(含滴定管夹)。
实验药品:0、1000mol/L盐酸(标准溶液)、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待测溶液)、酸碱指示剂:酚酞(变色范围8~10)或者甲基橙(3、1~4、4)三:实验原理:c(标)×V(标)=c(待)×V(待)【假设反应计量数之比为1:1】【本实验具体为:c(H+)×V(酸)=c(OH—)×V(碱)】四:实验过程:(一)滴定前的准备阶段1、检漏: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具体方法:酸式滴定管,将滴定管加水,关闭活塞。
分析化学实验报告(共6篇)

篇一:分析化学实验报告分析化学实验报告2009-02-18 20:08:58| 分类:理工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盐酸和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时间:12月15号指导老师:某某—、实验目的1. 熟练减量法称取固体物质的操作,训练滴定操作并学会正确判断滴定终点。
2. 掌握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方法。
3.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酸碱滴定的基本原理。
二.实验原理有关反应式如下:na2co3 + 2hcl == 2nacl + co2 + h2o khc8h4o4 + naoh ==knac8h4o4 + h2o 三.实验步骤1、 0.1.mol/l hcl溶液的配制用小量筒量取浓盐酸42ml,倒入预先盛有适量水的试剂瓶中(于通风柜中进行),加水稀释至500ml,摇匀,贴上标签。
2、 0.1mol/l naoh溶液的配制用烧杯在台秤上称取2g固体naoh,加入新鲜的或新煮沸除去co2的冷蒸馏水,溶解完全后,转入带橡皮塞的试剂瓶中,加水稀释至500ml,充分摇匀,贴上标签。
3、 0.1 mol/l hcl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用差减法准确称取 0.15 ~ 0.20 g无水na2co3 三份,分别置于三个250ml锥形瓶中,加20~30 ml蒸馏水使之溶解,再加入1~2滴甲基橙指示剂,用待标定的hcl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黄色恰变为橙色即为终点。
平行标定三份,计算hcl溶液的浓度。
4、0.1mol/l naoh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1)用基准物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在称量瓶中以差减法称取khc8h4o4 0.4~0.5 g三份,分别置于三个250ml 锥形瓶中,加20~30ml蒸馏水,溶解。
加入2~3 滴酚酞指示剂,用待标定的naoh 溶液滴定至溶液由无色变为微红色并持续30s 不褪色,即为终点,平行标定三份,计算naoh 溶液的浓度。
(2)与已标定好的盐酸溶液进行比较用移液管移取25.00ml naoh 溶液于洗净的锥形瓶中,加甲基橙指示剂1~2 滴,用hcl 溶液滴定至溶液刚好由黄色转变为橙色,即为终点。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菁选最新6篇-最新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菁选最新6篇在现实生活中,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
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报告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精心为大家整理的6篇《有机化学实验报告(菁选》,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篇一实验名称组装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实验目的正确地组装一套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并做好排水集气的准备实验器材、药品大试管(Ф32mm×200mm)、带导管的橡皮塞(与试管配套)、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夹)、木质垫若干块、集气瓶(125mL)、毛玻璃片、水槽(装好水)、烧杯(100mL)。
实验步骤1. 检查仪器、药品。
2. 组装气体发生装置。
3. 检查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
4. 按照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要求装配好气体发生装置。
5. 在水槽中用烧杯向集气瓶中注满水,盖好毛玻璃片,将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
6. 拆除装置,整理复位。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篇二一、实验目的1.了解熔点的意义,掌握测定熔点的操作2.了解沸点的测定,掌握沸点测定的操作二、实验原理1.熔点:每一个晶体有机化合物都有一定的熔点,利用测定熔点,可以估计出有机化合物纯度。
2.沸点:每一个晶体有机化合物都有一定的沸点,利用测定沸点,可以估计出有机化合物纯度。
三、主要试剂及物理性质1.尿素(熔点132.7℃左右)苯甲酸(熔点122.4℃左右)未知固体2.无水乙醇(沸点较低72℃左右)环己醇(沸点较高160℃左右)未知液体四、试剂用量规格五、仪器装置温度计玻璃管毛细管Thiele管等六、实验步骤及现象1.测定熔点步骤:1装样2加热(开始快,低于15摄氏度是慢,1-2度每分钟,快到-熔点时0.2-0.5摄氏度每分钟)3记录2.熔点测定现象:1某温度开始萎缩,蹋落2之后有液滴出现3全熔3.沸点测定步骤:1装样(0.5cm左右)2加热(先快速加热,接近沸点时略慢,当有连续汽泡时停止加热,冷却)3记录(当最后一个气泡不冒出而缩进是为沸点)沸点测定现象:刚开始有气泡后来又连续气泡冒出,最后一个气泡不冒而缩进。
化学实验报告的格式【5篇】

化学实验报告的格式【5篇】化学实验报告的通用格式(通用5篇)化学实验报告的通用格式篇11:实验目的,具体写该次实验要到达的要求和实现的任务。
2:实验原理,是写你这次实验操作是依据什么来完成的,一般你的实验书上都有,你总结一下就行。
3:实验用品,包括实验所用器材,液体和固体药品等。
4:实验步骤:5: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6:问题分析及讨论化学实验报告的通用格式篇21、实验题目编组同组者日期室温湿度气压天气2、实验原理3、实验用品试剂仪器4、实验装置图5、操作步骤6、注意事项7、数据记录与处理8、结果讨论9、实验感受(利弊分析)化学实验报告的通用格式篇31):实验目的,专门写实验到达的要求和任务来实现。
(例如,为了研究添加硫酸铜条件的溶液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响)2):实验原理,该实验是对写的操作是什么通常是实验室书世外桃源根底上做在那里,你总结就行了。
(您可以使用上述反响式)3):实验用品,包括在实验中,液体和固体药品使用的设备。
(如酒精灯,滤纸,以及玻璃棒,后两者用于过滤,这应该是在右侧。
)4):实验步骤:实验书籍有(即上面的话,氢氧化钠硫酸铜溶液加到生成蓝色沉淀,再加热蓝色沉淀,观看的现象5)的反响):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6):分析与讨论化学实验报告的通用格式篇41:实验目的,具体写该次实验要到达的要求和实现的任务。
2:实验原理,是写你这次实验操作是依据什么来完成的,一般你的实验书上都有,你总结一下就行。
3:实验用品,包括实验所用器材,液体和固体药品等。
4:实验步骤:5: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6:问题分析及讨论化学实验报告的通用格式篇51、实验题目编组同组者日期室温湿度气压天气2、实验原理3、实验用品试剂仪器4、实验装置图5、操作步骤6、注意事项7、数据记录与处理8、结果讨论9、实验感受(利弊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否将膜应用于ED实验?
22/27
背景与意义
实验结果分析
研究进展 方法、结果与讨论 结论 总结与展望
Cr,OH-,Cr,Al(OH)4-随时间变化曲线图
电压值随时间变化曲线图
1.分离效率没有明显差异,说明膜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
分
2.腐蚀时间越长,电压值越小。 腐蚀3天的电压曲线与未腐蚀的膜的电压曲线基本一致,随着腐蚀增加,电压曲线有所下降,
结论
7/27
背景与意义
国内外研究进展
国内研究
研究进展 方法、结果与讨论 结论 总结与展望
VS
国外研究
针对氧化铝生产中生成的 赤泥废液,有相关文献报 道,进行废碱液的回收。 但是对碱性料液的处理, 报道较少!
国外有相关专利报道,针对铝 或铝合金用氢氧化钠进行蚀刻 后产生的碱性废液,用电解电 渗析方法进行碱和铝等的回收。 该法在回收过程中极易产生氢 氧化铝等沉淀,会对膜产生污 染,同时,该操作过程为间歇 不连续的,不利于实际生产。
离子膜电渗析分离碱性料液
研究背景与意义
目录
Contents
研究进展 实验方法、结果与讨论
总结与展望 结论
过渡页
研究背景与意义 研究进展 实验方法、结果与讨论
总结与展望 结论
4/27
背景与意义 研究进展
方法、结果与讨论 结论 总结与展望
背景和意义
铝冶炼存在问题
传统方法要求高
铝生产过程产生的氧化 铝碱性料液的传统处理 方法如萃取法、酸碱中 和法、蒸发法等对于设 备的要求高,效率低。
电流效率、能耗值与膜堆之间关系图
1.单重复单元的膜堆能耗均较高; 2.随着重复单元数增加,能耗下降比较明显;
优选膜堆为Model4,考虑到铝泄漏 率不能够太高,考察运行时间的影响。
14/27
背景与意义
研究进展 方法、结果与讨论 结论 总结与展望
T (min) OH(%)
180 63.4
210 66.7
提高膜的选择性; 提高碱的回收率; 降低能源消耗值。
Thank you
欢迎提问
过渡页
研究背景与意义
总结与展望
研究进展 实验方法、结果与讨论
结论
9/27
背景与意义
研究进展 方法、结果与讨论 结论 总结与展望
实验方案
1
设计四种不同的电渗析膜堆,在恒定电流和料液浓度的情况下,考察分离 NaOH+Na(AlOH)4料液的能力,优选出一种膜堆,再考察工作时间对分离能力的
影响
2
在优化后的条件下进行连续性分离操作,共连续回收10次,考察膜在分离过程中 的稳定性
5/27
背景与意义 研究进展 方法、结果与讨论 结论 总结与展望
电渗析的定义和作用
什么是电渗析?
是以电位差为驱动力的膜分离过程,能够有效地分离溶液中阴、阳离子,从
而实现料液的分离。
电渗析有什么作用?
可以实现对溶液的浓缩、提纯、精制以及淡化。
过渡页
研究背景与意义
总结与展望
研究进展 实验方法、结果与讨论
15/27
背景与意义
研究进展 方法、结果与讨论 结论
2.连续分离实验:
2.1 实验I
1. 阳膜为FSB和阴膜为AM-QP-30膜 2. 膜堆为Model 4 3. 运行次数为10次,每次运行时间均为180分钟 4. 电流密度为350mA/cm2。
总结与展望
Cr,OH-、Cr, Al(OH)4-随时间变化曲线图
FQB膜进行分离 实验前
FQB膜进行分离 实验后
AM-QP-30和FQB阴膜实验前后扫描电镜图
分 进行分离实验后膜的表面有沉淀析出,原因是料液中偏铝酸根离子水解生成Al(OH)3沉淀。 析 解决办法:实验结束后向装置中通入稀酸除去沉淀!
20/27
背景与意义
3.腐蚀时间对膜的影响
3.1 质量损失率分析
αk 能耗(kWh/kg)电流效率(%)
6.7
10.69
65.4
6.1
12.79
53.7
5.8
12.46
58.3
6.0
12.85
58.1
6.2
12.84
5.9
14.68
62.8 59.5
实验II—阴 膜为FQB膜
OH-和Al(OH)4-稳定在一定的范围,αk没有明显减小,能耗有所升高,电流效率有 所减小。可能原因是膜受到污染。
加较为明显 ;
2.αk下降较为明显。
13/27
背景与意义
研究进展 方法、结果与讨论 结论 总结与展望
不同膜堆电压值-时间变化曲线
从Model1到Model4,膜的数量分别为3、4、
分 5、7,因此膜堆的电阻也增加,所以电压曲线 逐渐上升;
析 电压下降的原因是回收室离子浓度增加,电导 率增加以及膜堆中温度有一 总结与展望
腐蚀液为料液 1.5mol/LNaOH+0.8mol/LNaAl(OH)4, 温度为60℃,腐蚀时间分别为3、7、14天。
质量损失率随腐蚀时间变化曲线
分 随着腐蚀时间增加,两种膜的质量损失率增加,但是FQB膜损失率更高,在三天时达到40%以上, 析 明显高于AM-QP-30膜,说明AM-QP-30膜更耐腐蚀。
3
最后,先将膜在料液中分别浸泡3天、7天、14天,再进行料液的分离,研究腐蚀 时间对膜性能的影响。
10/27
1.实验装置
背景与意义
研究进展 方法、结果与讨论 结论 总结与展望
料液( 1.5mol/LNaOH+0.8mol/L NaAl(OH)4,500ml; )
电极液(0.5mol/LNaSO4,500ml)
环境污染严重
铝的冶炼过程中会产生 大量的碱性废水,碱性 废水会污染地表水,影 响生态平衡,同时也会 造成土壤的污染。
资源浪费严重
碱性废水中往往会含有 大量碱液和少量金属离 子,如果不经过处理就 直接排放,造成大量可 利用资源的浪费。
意 将电渗析技术应用于提取氧化铝碱性料液中的碱液工段,不仅可以分离出碱液,还 义 可以将提取出来物质使用于下一工序,不仅节约成本,也具有很好的环保效益。
21/27
扫描电镜分析
背景与意义
AM-QP-30 膜腐蚀3天后 AM-QP-30 膜腐蚀14天后
研究进展 方法、结果与讨论 结论 总结与展望
AM-QP-30 膜腐蚀7天后 FQB膜腐蚀3 天后
分 析
AM-QP-30膜腐蚀3天后,膜表面没有明显变化,腐蚀7天后表面变得轻微 粗糙,原因是膜表面有掉料现象;14天后掉料较严重,膜表面更加粗糙, 说明膜受到较严重的腐蚀;FQB腐蚀3天后,膜表面出现了许多小孔,说 明膜受到较严重腐蚀。因此AM-QP-30膜更加耐腐蚀。
分 析
Cr,OH-,Cr,Al(OH)4-随时间变化曲线
电压值随时间变化曲线
1.回收室碱的浓度及偏铝酸根离子的浓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2.电压曲线随运行次数的增加有明显上升,可能原因是FQB阴膜受到腐蚀比较严重。
17/27
背景与意义
研究进展 方法、结果与讨论 结论 总结与展望
实验组数 1 2 5 6 9 10
11.56
60.4
7.4
12.26
57.4
实验I—阴膜为AM-QP-30膜
18/27
背景与意义
研究进展 方法、结果与讨论 结论 总结与展望
实验组数 OH- (%) Al(OH)4- (%)
1
57.8
17.7
2
47.5
16.2
5
51.5
18.3
6
51.4
17.7
9
55.5
18.3
10
52.5
18.7
12/27
实验结果
背景与意义
研究进展 方法、结果与讨论 结论 总结与展望
OH-和Al(OH)4-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图
OH-、Al(OH)4-、αk随膜堆变化曲线图
分 1.从Model1到Model4,碱回收量逐渐增大 ; 1.随着重复单元数增加,OH-的回收率和铝泄漏率都逐
析 2.随着重复单元数增加,偏铝酸根离子浓度增 渐增加;对Model4铝泄漏率过大不利于实际生产;
240 72.5
运行时间对膜堆4的影响
Al(OH)4(%)
13.9
αk
能耗 电流效率
(kWh/kg) (%)
8.9
8.75
71.1
18.6
7
9.50
64.1
23.6
6
9.85
61.0
随着时间的增加,OH- ,Al(OH)4-和能耗均逐渐增加,其中Al(OH)4-增加较为明显,αk和 电流效率有所下降,综合考虑,建议运行时间为180分钟。
析
原因是膜受到腐蚀,有掉料现象出现,膜变薄,面电阻减小,
但是,如果膜腐蚀足够严重,将会严重影响膜的性能,如在实验中会产生正渗透现象。
过渡页
研究背景与意义
总结与展望
研究进展 实验方法、结果与讨论
结论
24/27
实验结论
背景与意义
研究进展
方法、结果与讨论 结论 总结与展望
膜堆构型对电渗析过程影响不同,重复单元增加效果较好;
回收液(0.1mol/LNaOH,500ml)
实验条件
1.阳膜(FSB膜),阴膜(AM-QP-30膜); 2.运行时间4h,电流密度350mA/cm2
11/27
膜堆的设计
背景与意义
研究进展 方法、结果与讨论 结论 总结与展望
Model 1
Model 2
Model 3—二重复单元
Model 4—三重复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