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化学实验报告.doc
普通化学实验报告

普通化学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和掌握普通化学的基本实验技能,培养实验观察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主要涉及酸碱滴定反应,通过滴定计量液体中的酸碱浓度。
酸碱滴定法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灵敏度高等优点。
三、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用品:酸碱滴定管、三角瓶、容量瓶、滴定剂、被测液体。
2、校准滴定管:使用前需对滴定管进行校准,确保液位在刻度线上。
3、准备被测液体:将被测液体放入容量瓶中。
4、滴定操作:将滴定剂加入滴定管中,开始滴定。
在滴定的过程中,要控制好滴定的速度和时间,并观察被测液体的变化。
5、数据记录:记录滴定过程中的数据,包括滴定量、时间、液体变化等。
6、计算结果:根据记录的数据计算被测液体的浓度。
四、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实验数据显示,被测液体的滴定量为毫升,消耗时间为秒。
根据酸碱滴定的反应原理,可以计算出被测液体的浓度为 mol/L。
五、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酸碱滴定反应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学会了如何使用滴定管进行滴定操作和如何计算液体的浓度。
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操作规范和数据记录的准确性,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本次实验不仅提高了我们的化学实验技能,还培养了我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培养实验观察和实验操作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通过观察镁带在氧气中的燃烧,了解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基本原理。
镁是一种较为活泼的金属,可以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
这个反应可以表示为:2Mg + O2 → 2MgO。
三、实验材料:1、镁带2、氧气3、酒精灯4、火柴5、镊子6、玻璃片7、砂纸四、实验步骤:1、我们使用砂纸打磨镁带,去除表面的氧化膜。
然后,用镊子取一根打磨好的镁带,将其一端固定在玻璃片的边缘。
2、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将镁带放置在酒精灯火焰上方,观察镁带的反应。
中考化学实验报告单

中考化学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酸碱中和反应的观察。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酸碱中和反应,了解中和反应的特点和规律。
实验仪器与药品,试管、试管架、滴管、盐酸、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指示剂。
实验原理,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按化学计量比例相互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在酸碱中和反应中,酸和碱的质量是相等的,生成的盐和水的质量也是相等的。
实验步骤:1. 取两个试管,分别加入少量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2. 在加入酚酞指示剂后,用滴管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到盐酸溶液中,直至出现颜色变化。
3. 记录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滴数,并观察颜色变化。
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现象,在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过程中,盐酸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了粉红色。
2. 实验现象解释,酚酞指示剂在酸性溶液中呈无色,在碱性溶液中呈粉红色。
当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时,酚酞指示剂由无色变成了粉红色,说明酸碱中和反应已经发生。
3.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我们观察到了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即酸和碱按化学计量比例相互作用,生成盐和水。
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了酚酞指示剂在酸碱中和反应中的作用,以及颜色变化的原因。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和规律,以及酚酞指示剂在酸碱中和反应中的作用。
这对我们进一步学习化学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中要注意安全,避免接触到化学药品。
2. 在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试管破裂或溶液溅出。
3. 实验后要及时清洗试管和其他实验器材,保持实验环境整洁。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酸碱中和反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加深了对化学实验的认识和理解。
希望能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化学实验能力。
以上就是本次酸碱中和反应实验的全部内容,谢谢阅读。
大一普通化学实验报告

大一普通化学实验报告普通化学实验报告实验一天平称量姓名学号实验日期一.实验预习与思考1.电子天平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哪几点?2.称样中常用哪几种称量方法?在什么情况下使用直接称量法?什么情况下使用差减称量法?3.请说明称完样品后应做的结束工作。
二.实验结果与讨论1.直接法称量钢块编号:重量g2.加量法(固定重量称量法)称量按照g称量要求,称取样品一份。
实(转载于: 写论文网:大一普通化学实验报告)际称得g。
3.差减法称量按照g称量范围,称取样品三份。
⑴⑵⑶W初W终W (g)实验二氯化钠的提纯姓名学号实验日期一.实验预习与思考1.请简述本实验所应用的原理,并写出本实验涉及的主要的化学反应式。
2.本实验中先除SO42-,后除Ca2+ 、Mg2+ 等离子的次序能否颠倒?为什么?3.去除Ca2+、Mg2+、Ba2+ 等离子时能否用其它可溶性碳酸盐代替Na2CO3?4.为何要用HCl把溶液调节为pH 3~4?能否用其它酸?5.蒸发浓缩过程中,为什么应将蒸发皿周边析出的固体及时拨入溶液中?6.在检验产品纯度时,能否用自来水溶解NaCl?为什么?7.仔细阅读实验基础知识中试剂取用规则,煤气灯使用,蒸发浓缩与结晶,常压过滤、减压过滤、离心分离等有关内容。
二.实验部分1.提纯步骤及相应现象和数据记录提纯实验步骤(包括所用试剂与实际用量):现象和数据:2.定性分析三.实验结果与讨论1.实验结果:原料粗盐重g,获得提纯产物NaCl重g,产率产物纯度分析结论:2.问题与讨论:(1).用化学方法除去杂质时,选择除杂试剂的标准是什么?(2). 加沉淀剂除杂质时,为了得到较大晶粒的沉淀,沉淀的条件是什么?(3).你认为本实验中影响提纯产物产率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篇二:大一化学实验《基础化学实验一:大一化学实验》一、课程地位、意义及其要求“大一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学生必修的一门学科核心课程之一。
它与普通化学、化学分析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但又是一门独立的课程。
普通化学实验报告答案

普通化学实验报告答案实验一:化学平衡常数的测定目的:通过测定某一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计算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
实验步骤:1. 取一定量的Fe3+和SCN-溶液,各加入一定量的HCl调节pH值,并充分混匀。
2. 分别加入NaNO2,生成Fe(SCN)2+和NO2-,在光度计上测定两种离子的吸收光强度。
3. 根据平衡常数公式计算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c。
实验原理:Fe3+和SCN-反应生成Fe(SCN)2+和NO3-,其反应方程式为:Fe3+ + SCN- ↔ Fe(SCN)2+ ..(1)该反应处于化学平衡状态,其平衡常数Kc可表示为:Kc=[Fe(SCN)2+]/[Fe3+][SCN-] (2)其中[Fe(SCN)2+]、[Fe3+]和[SCN-]分别代表反应物Fe(SCN)2+、Fe3+和SCN-的浓度。
在实验中,由于反应物和生成物可以发生化学吸收较明显的颜色反应,故可通过光度法测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并代入公式(2)中求解平衡常数Kc。
实验结果:取一定量的Fe3+和SCN-,分别加入NaNO2后,在光度计上测定Fe(SCN)2+和NO2-的吸收光强度为1.06和0.36。
计算得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c为8.84×10^-6(L/mol)。
实验讨论:1. 量筒、移液管、滴管的使用应注意清洗干净,以避免实验误差的出现。
2. 在调节pH值时应根据物质的酸碱性质合理选择用酸或碱来调节pH值,且不应过度调节pH值。
3. 测定过程中吸收光强度可能会受其他因素影响,如仪器误差、环境温度等,需进行适当的校准及控制。
结论:通过光度法测定Fe(SCN)2+和NO2-的吸收光强度,计算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c为8.84×10^-6 (L/mol)。
最新化学实验报告册

最新化学实验报告册实验一:探究硫酸铜与氢氧化钠的反应目的:通过实验观察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现象,并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材料: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滴管、烧杯、磁力搅拌器、pH试纸。
步骤:1. 在烧杯中取适量的硫酸铜溶液,并用pH试纸测定其pH值。
2. 使用滴管向烧杯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边滴加边用磁力搅拌器搅拌,使溶液混合均匀。
3. 观察并记录反应过程中溶液颜色的变化。
4. 继续滴加至溶液中出现沉淀物,记录此时的滴加数量。
5. 再次用pH试纸测定反应后溶液的pH值。
结果:- 初始硫酸铜溶液呈酸性,pH值为3。
- 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溶液颜色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
- 沉淀物出现时,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总量为15滴。
- 反应后溶液的pH值为7。
结论: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不溶于水的沉淀物——氢氧化铜,并且反应后溶液的pH值变为中性,说明反应生成了水和硫酸钠。
化学方程式为:CuSO4 + 2NaOH → Cu(OH)2↓ + Na2SO4。
实验二:研究维生素C的还原性目的:通过实验验证维生素C的还原性,并了解其在日常生活中的抗氧化作用。
材料:维生素C片、碘溶液、烧杯、磁力搅拌器、滴管。
步骤:1. 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碘溶液,并用磁力搅拌器搅拌至均匀。
2. 向碘溶液中加入压碎的维生素C片。
3. 观察并记录溶液颜色的变化。
4. 使用滴管滴加水,观察颜色变化是否持续。
结果:- 初始碘溶液呈深褐色。
- 加入维生素C片后,溶液颜色逐渐变浅,最终变为无色。
- 滴加水后,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结论: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能将碘溶液中的碘还原为碘化物,自身则被氧化。
这一实验表明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性质,可以中和体内的自由基,有助于人体健康。
最新化学实验报告模板

最新化学实验报告模板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定量和定性的方法探究化学物质之间的反应机制和生成物的特性。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加深对化学反应原理的理解,并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实验材料和仪器:1. 化学试剂:包括但不限于硫酸铜、氢氧化钠、氯化钡等。
2. 仪器设备:电子天平、pH计、恒温水浴、滴定管、烧杯、试管、玻璃棒、洗耳球等。
3. 保护装备:实验服、防护眼镜、手套等。
实验步骤:1. 准备阶段:穿戴好实验服和防护装备,确保实验台干净整洁,准备好所有实验所需材料和仪器。
2. 称量阶段:使用电子天平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化学试剂。
3. 混合阶段: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试剂,使用玻璃棒搅拌使其充分反应。
4. 观察记录:记录反应过程中的颜色变化、气泡产生、沉淀形成等现象。
5. 数据分析:通过pH计测定溶液的酸碱度,使用滴定法计算反应物的浓度。
6. 结果验证:根据实验数据和化学反应方程式,验证实验结果是否符合预期。
实验结果:1. 描述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如溶液颜色的变化、沉淀物的形态等。
2. 列出实验数据,包括质量、体积、pH值等。
3.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出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和生成物的产率。
实验讨论:1. 分析实验结果与预期目标之间的差异,并探讨可能的原因。
2. 讨论实验操作中可能存在的误差来源及其对结果的影响。
3. 提出改进实验方案的建议,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实验结论:总结实验的主要发现,阐述实验结果对理解相关化学反应原理的意义,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注意事项:- 在实验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
- 对于有毒或腐蚀性的化学品,应在通风橱中操作,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 实验结束后,及时清理实验台和仪器,按照规定处理化学废物。
附录:- 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 实验过程中拍摄的照片或视频资料。
化学实训报告

化学实训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化学实验,探究化学反应的规律,增强化学实验操作能力。
实验材料,氢氧化钠、盐酸、试管、试管架、酚酞指示剂、烧杯、玻璃棒、天平、烧杯、蒸馏水。
实验步骤:
1. 将氢氧化钠称取0.1g放入试管中;
2. 加入少量蒸馏水并用玻璃棒搅拌至溶解;
3. 加入2滴酚酞指示剂;
4. 用盐酸滴定至颜色变化停止,记录所需盐酸滴数;
5. 重复上述步骤,取另一份氢氧化钠试样,分别加入0.2g、0.3g、0.4g、0.5g;
6. 记录每组实验所需盐酸滴数。
实验结果:
氢氧化钠质量/g 盐酸滴定体积/ml。
0.1 12。
0.2 24。
0.3 36。
0.4 48。
0.5 60。
实验分析: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氢氧化钠的质量与所需盐酸滴定体积成正比关系。
这是因为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摩尔比为1:1,因此氢氧化钠的质量增加,需要的盐酸滴定体积也随之增加。
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刻理解了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也提高了化学实验操作的技能。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更加注重实验操作的细节,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在称取氢氧化钠的过程中,应该使用天平进行精确称取,以减小误差。
同时,在滴定盐酸时,需要注意滴定速度和搅拌均匀,以确保反应充分。
希望在以后的实验中,我们能够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实验技能,为今后的学习和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
普通化学实验报告

∴Ksp(PbI2)=c(Pb2+).c2(I-) =s.(2s+0.010)2
=1.39×10-8
∵s很小,∴2s+0.010≈0.010∴s=1.39×10-4 mol·dm-3
(3) PbI2⇋Pb2+ + 2I-
平衡浓度/mol·dm-3 s+0.010 2s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同离子效应、盐类水解等基本概念的理解。了解缓冲溶液的缓冲作用及配制。
(2)掌握难溶电解质的多相离子平衡及沉淀的生成和溶解的条件。
二、实验原理
在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或难溶电解质的沉淀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与弱电解质或难溶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易溶强电解质,则平衡向左移动,产生使弱电解质的解离度或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明显降低的现象,叫做同离子效应。
(3)在试管中加入3滴PbI2饱和溶液,加入2滴0.l mol·dm-3 KI溶液。观察现象,解释之。
五、实验现象及结论
(l)在小试管中加入1 cm3 0.l mol·dm-3 NH3水溶液和1滴酚酞指示剂,观察溶液颜色。再加入少许NH4Ac晶体,振荡使其溶解,因同离子效应OH-浓度降低,碱性降低,红色溶液颜色变浅或褪去,
(4)对以上计算结果进行分析、解释。
解:(1)Ksp(PbI2)=1.39×10-8
PbI2⇋Pb2++2I-
平衡浓度/mol·dm-3 s 2s∴Ksp(PbI2)=c(Pb2+).c2(I-) =s.(2s)2
=4s3
=1.39×10-8∵s=1.51×10-3 mol·dm-3
(2) PbI2⇋Pb2++2I-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思考:
根据PbI2的溶度积,计算(298K时):
(1)PbI2在纯水中的溶解度(mol·dm-3);
(2)PbI2在0.010 mol·dm-3KI溶液中的溶解度;
(3)PbI2在0.010 mol·dm-3Pb(NO3)2溶液中的溶解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普通化学
实验名称:电解质溶液-同离子效应
实验形式:在线模拟+现场实践
提交形式:在线提交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朱峰学号:16457455022
年级专业层次:网络16秋机电一体化技术高起专
学习中心:江苏苏州盛泽服务站
提交时间:2016年11月15日
学习“同离子效应(一)、(二)”实验,详见《普通化学》(《化学原理1》)课件中的“实验教学”-“实验内容”-“电解质溶液”,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2)自己设计一实验,验证同离子效应使HAc溶液中的H+浓度降低。在小试管中用滴管加入1毫升0.1摩尔/升醋酸水溶液和1滴甲基橙指示剂,因醋酸溶液呈酸性,使甲基橙溶液有无色变为红色。再用药匙向小试管中加入少许醋酸铵晶体,振荡使其溶解,因同离子效应,氢离子浓度降低,酸性降低,橙红色溶液颜色变为橙黄色或黄色。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同离子效应、盐类水解等基本概念的理解。了解缓冲溶液的缓冲作用及配制。
(2)掌握难溶电解质的多相离子平衡及沉淀的生成和溶解的条件。
二、实验原理
在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或难溶电解质的沉淀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与弱电解质或难溶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易溶强电解质,则平衡向左移动,产生使弱电解质的解离度或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明显降低的现象,叫做同离子效应。
三、实验用品(仪器、药品)
试管、药匙、氨水、醋酸铵固体、酚酞。甲基橙、碘化铅。碘化钾。
四、实验内容及操作步骤
(l)在小试管中加入1 cm3 0.l mol·dm-3 NH3水溶液和1滴酚酞指示剂,观察溶液颜色。再加入少许NH4Ac晶体,振荡使其溶解,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并进行解释。(2)自己设计一实验,验证同离子效应使HAc溶液中的H+浓度降低。
(4)对以上计算结果进行分析、解释。
解:(1)Ksp(PbI2)=1.39×10-8
PbI2⇋Pb2++2I-
平衡浓度/mol·dm-3s2s
∴Ksp(PbI2)=c(Pb2+).c2(I-)
=s.(2s)2
=4s3
=1.39×10-8
∵s=1.51×10-3mol·dm-3
(2)PbI2⇋Pb2++2I-
∴Ksp(PbI2)=c(Pb2+).c2(I-)
=(s+0.010).(2s)2
=1.39×10-8
∵s很小,∴s+0.010≈0.010
∴s=5.89×10-4mol·dm-3
备注:该报告纳入考核,占总评成绩的10%。
精品文档资料
(3)在试管中加入3滴PbI2饱和溶液,加入2滴0.l mol·dm-3 KI溶液。观察现象,解释之。
五、实验现象及结论
(l)在小试管中加入1 cm3 0.l mol·dm-3 NH3水溶液和1滴酚酞指示剂,观察溶液颜色。再加入少许NH4Ac晶体,振荡使其溶解,因同离子效应OH-浓度降低,碱性降低,红色溶液颜色变浅或褪去,
平衡浓度/mol·dm-3s2s+0.010
∴Ksp(PbI2)=c(Pb2+).c2(I-)
=s.(2s+0.010)2
=1.39×10-8
∵s很小,∴2s+0.010≈0.010
∴s=1.39×10-4mol·dm-3
(3)PbI2⇋Pb2++ 2I-
平衡浓度/mol·dm-3s+0.010 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