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怀念母亲课文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第11课笔记

六年级上册第11课笔记

六年级上册第11课笔记
一、课文标题
《怀念母亲》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
本篇课文的作者是季羡林,著名学者、翻译家和作家。

他的学术成就和社会贡献具有重要影响力。

本篇课文是作者在母亲和祖国去世后,怀着悲痛和思念之情写下的。

三、生字生词
重点字词包括:不谙世事、终天之恨、可见一斑、如泣如诉、魂牵梦萦等。

这些生字生词需要重点掌握其音、形、义,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

四、词语解释
1、终天之恨:指永远不能弥补的遗憾和悔恨。

2、可见一斑:比喻从一件小事中可以了解到整个情况或事物的部分面貌。

3、如泣如诉:形容声音悲切凄凉,如同哭泣和诉说一样。

4、魂牵梦萦:形容思念之情极深,仿佛被某种情感所牵绊,让人梦寐以求。

五、重点句子解析
1、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

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生母和祖国母亲的深厚感情和敬意,强调了对这两个母亲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2、我的祖国母亲虽然已经离开了我的身边,但她的形象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

每当我想起她的时候,我的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思念和悲痛。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悲痛之情,强调了母亲在他心中的重要地位。

6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课堂笔记

6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课堂笔记

6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课堂笔记一、课文概述本课为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课,标题为《怀念母亲》。

文章通过描述作者在留学海外期间对母亲的怀念,以及与两位母亲之间的情感纠葛,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挚爱和对人性的思考。

文章情感真挚,语言朴素,是一篇很好的阅读和写作材料,也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

二、生字词学习1. 识字: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要注意识记生字,包括“怀、念、德、国、漂、泊、寝、食”等。

要掌握它们的音、形、义,并能够正确运用。

2. 词语:课文中出现了许多相关词语,如“怀念母亲、德国、漂泊、寝食不安”等。

要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并能够在适当的语境中运用。

三、重点句子理解1. “我怀着欢乐的心情渡过在异国他乡的每一天。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在留学期间对母亲的深深思念,以及与母亲之间的情感联系。

要理解作者的情感,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 “母爱是伟大的,母爱是无私的。

”这句话是全文的主旨所在,通过描述作者对母亲的怀念,表达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要深入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

3. “人性的思考”是文章的主题之一,通过描述作者与两位母亲之间的情感纠葛,表达了作者对人性的思考和认识。

要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四、段落划分课文共分为五个自然段:1. 第一自然段描述了作者在留学期间对母亲的思念和情感纠葛。

2. 第二至第四自然段描述了作者在异国他乡的生活和情感体验。

3. 第五自然段总结全文,表达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

五、阅读理解1. 理解全文的情感脉络和主题思想,掌握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挚爱和对人性的思考。

2. 关注文中出现的象征意义和意象,如“母爱”、“人性”等,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 体会作者在文中运用的一些表达手法,如倒叙、插叙等,了解其在文章中的作用和效果。

六、写作技巧1. 文章通过情感真挚、语言朴素的描写,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深挚爱和对人性的思考。

这体现了作者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2. 文章采用了倒叙的手法,通过描述作者在异国他乡的生活和情感体验引出全文的主题,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吸引力。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文(完整版)[1]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文(完整版)[1]

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文1 山中访友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

早晨,好清爽!不坐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

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

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

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向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

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

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gǔ)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

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

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

喂,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xiù)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拾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我看到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

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的隆隆回声。

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

满世界都是雨,头顶的岩石像为我撑起的巨伞。

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雨停了,幽谷里传出几声犬(quǎn)吠,云岭上掠过一群归鸟。

我该回家了。

人教课件六年级上册《怀念母亲》说课稿

人教课件六年级上册《怀念母亲》说课稿

人教课件六年级上册《怀念母亲》说课稿一、说教材课文结构分明,层次清晰。

作者开门见山,指出两位母亲在作者生命中同等重要的地位,为全文奠定了情感的基调,同时引出下文对两位母亲的描述。

接着,作者描述了自己与亲生母亲的关系:虽然相处时间不多,但母子感情却丝毫未减,相反因为母亲的离世,更加深了自己对母亲的歉疚,并为此不断怀念母亲,这为阐述自己对祖国母亲的爱铺垫了感情基调;然后,作者借助日记、散文摘抄的语段,描述了在漫长的留学生涯中,对母亲和祖国的怀念,将对两位母亲同样的敬意、相同的爱慕表达得酣畅淋漓,这是文章的重点所在。

最后,作者呼应文章开头,说明为什么会有对两位母亲不变的情怀,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

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本课的具体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揣摩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教学重、难点二、说教法教无定法,但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却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本课我主要运用以下教学方法进行教学:1、情景教学法上课伊始,由“国宝”引出季羡林,课件出示:季羡林生平、主要经历及季羡林的作品《赋得永久的悔》让学生默读,交流感受,揭示课题。

2、以读代讲法叶圣陶老先生认为语文教学最基本最好的方法就是读;朱熹也说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我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如:默读、指名读、自由读、齐读、范读等,达到“读中感悟”,以读代讲的效果。

三、说学法教与学是相长的,为了老师更好地教,学生更好地学,根据我班学生的情况,在学法方面我主要采用朗读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通过读悟结合,以读为主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质疑探究的能力。

引导学生注意紧绕所设计的问题,扣住文中关键性语句,联系自身的生活,来体会理解文中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将个别学习,班级学习有机结合起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12课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12课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第12课:怀念母亲
课文内容:
第十二课《怀念母亲》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深深的怀念。

文章开始描述了作者接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后,心中涌现的悔恨和痛苦。

接着,作者回忆起自己与生母的关系,以及在海外留学期间对母亲的怀念。

最后,作者表达了对两位母亲的敬意和感激。

课文结构清晰,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描述母亲去世带来的悲痛;第二部分是回忆生母的关爱和作者对母亲的敬爱;第三部分是表达对两位母亲的感激和敬意。

主题围绕“怀念母亲”,展现出作者对两位母亲的深厚感情。

重点生字与词汇:
本课中需要重点掌握的生字有:悔、痛、疾、迎、挚、寝、频、朦胧等。

其中,“悔”表示悔恨,“痛”表示痛苦,“疾”表示快速,“迎”表示迎接,“挚”表示真挚,“寝”表示寝室,“频”表示频繁,“朦胧”表示模糊不清。

语言知识和修辞手法:
本课中出现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和排比。

比喻如“心中的悔恨像涛涛江水激荡着”,将悔恨比喻为涛涛江水,形象地描绘出作者内心的痛苦和激荡。

排比如“我痛哭了几天,吃不下饭,睡不安稳觉”,连续使用几个描述作者心情的词语,增强了句子的表现力。

表达技巧与主题思想:
作者通过使用生动的表达技巧,如比喻和排比,将内心的感受描绘得淋漓尽致,体现出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敬爱。

这些表达技巧加深了读者对作者内心情感的体会和理解,使文章的主题思想更加鲜明。

阅读理解与写作练习:
阅读理解问题:文章中出现了几次“怀念母亲”?作者在哪些情况下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
写作练习题目:回忆你与母亲的一个难忘的时刻,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你的感受和经历。

2月14日六年级上(人教版)《6怀念母亲》季羡林

2月14日六年级上(人教版)《6怀念母亲》季羡林

6、怀念母亲(A案)教学分析教材简析:《怀念母亲》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这个单元的主题是“祖国在我心中”,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要让学生感受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

《怀念母亲》作者是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

这篇课文是季先生以回忆的形式,讲述了对两位母亲——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深深地的怀念,充分表现了作者对亲自母亲和祖国母亲深沉的爱。

课文结构分明,层次清晰,并且借助日记、散文摘抄的语段,相互映衬。

表达对两位母亲的怀念之情。

课文季老先生对母亲、对祖国的热爱流露于文章朴实的字里行间,所以,课文表达语文人文性一面的是季老对母亲、对祖国深沉的爱,而工具性一面则是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学习这篇课文,就是要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是怎样表情达意的。

教学目标1、会写8个生字,学写“真挚、避免、朦胧、凄凉、思潮起伏、可见一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揣摩重点语句的表达作用。

3、引导学生置身文本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表情达意的关键词句,通过朗读感悟,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蕴的思母、爱国之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资源准备:1、相关作者的资料;2、自制教学课件;3、歌曲《我的中国心》4、作者的相关著作教学设计设计思想:以生为主,以读位本,以导促学。

重点体会文本语言、感悟语言情韵。

通过亲近和品读语言文字,去体会文字含蕴的意韵,带着这种体会反过来又去亲近和品味语言,感受朴实的语言之妙,积淀语言的感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在200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中,有这样一位老人——(课件:播放颁奖现场视频),这位老人就是被誉为“国学大师”、“学界泰斗”的季羡林。

以前我们以前学过他的文章《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

2、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季羡林的资料。

(课件出示相关资料)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读好课题(从节奏和情感两个方面去指导)。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怀念母亲》原文及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怀念母亲》原文及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怀念母亲》原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1.2学习生字词,理解词语的含义。

1.3能够分析课文结构,概括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讨论、分享,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

2.2通过课文分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培养对亲人的敬爱之情。

3.2培养爱国情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1.2学习生字词,积累词语。

2.教学难点:2.1分析课文结构,概括课文内容。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板书课题《怀念母亲》,引导学生关注课题,思考:课文会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2.朗读课文2.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2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纠正发音。

3.学习生字词3.1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跟读,理解词语的含义。

3.2学生分享生字词的识记方法,互相交流。

4.分析课文结构4.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划分段落。

4.2学生概括每个段落的主要内容。

5.理解课文内容5.1教师提问:课文讲述了作者对母亲的哪些怀念之情?6.感受作者情感6.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7.小组讨论7.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课文中的母亲具有哪些品质?7.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8.课堂小结8.2学生复述课文主要内容,巩固知识。

9.作业布置9.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9.2家长签字确认,监督孩子完成作业。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朗读、分析、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2.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

3.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节奏,提高教学效果。

4.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教学资源1.课文原文2.生字词表3.课文结构分析图4.课后练习题六、教学延伸1.课后组织学生进行课文朗读比赛,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小学六年级上册全册语文课文

小学六年级上册全册语文课文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1、《山中访友》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zhī)子花的气息。

早晨,好清爽!不坐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

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

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

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

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

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gǔ)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

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

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

喂,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xiù)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拾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我看到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

满世界都是雨,头顶的岩石像为我撑起的巨伞。

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雨停了。

幽谷里传出几声犬(quǎn)吠,云岭上掠过一群归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上册《怀念母亲》课文怀念母亲
作者:季羡林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那个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

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

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身边待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

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

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

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

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

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

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

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为了说明当时的感情,我从初到哥廷根的日记中摘抄几段:
1935 年11 月16 日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

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

我不开灯,又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

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

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时候,活动起来。

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

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11 月18 日好几天以前,房东太太就对我说,她的儿子今天回家,从学校回来,她高兴得不得了……但她的儿子一直没有回来,她有点沮丧。

她又说,晚上还有一趟车,说不定他会回来的。

看到他的神情,我想起了自己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
哭! 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11 月20 日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想故国的朋友。

我有时想得简直不能忍耐。

11 月28 日我仰躺在沙发上,听风路过窗外。

风里夹着雨。

天色阴得如黑夜。

心里思潮起伏,又想到故国了。

我从初到哥廷根的日记里,引用了这几段。

实际上,类似的地方还有很多,从这几段中也可见一斑了。

一想到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我就心潮腾涌,留在国外的念头连影儿都没有。

几个月以后,我写了一篇散文,题目叫《寻梦》。

开头一段是:
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

醒来再想捉住这梦的时候,
梦却早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
下面描绘在梦里见到母亲的情景。

最后一段是:
天哪! 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我在国内的时候,只怀念,也只有可能怀念一个母亲。

到国外以后,在我的怀念中增添了祖国母亲。

这种怀念,在初到哥廷根的时候异常强烈。

以后也没有断过。

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我度过了在欧洲的十一年。

《怀念母亲》课文
1 词语
(1) 崇高的敬意真挚的爱慕寝不安席终天之恨哥廷根
孤寂频来入梦朦胧薄暗凄凉沮丧长眠起伏可见一斑心潮腾涌怅望灰天
(2) 真挚:( 感情) 真诚恳切。

寝不安席:无法安然入睡。

终天之恨:终身的遗憾。

薄暗:昏暗
沮丧:灰心失望。

起伏:接二连三的思想活动。

心潮腾涌:心情跳跃、涌动。

(3) 近义词
心潮腾涌——心潮澎湃寝不安席——寝食不安真挚——真诚薄暗——昏暗沮丧——懊丧强烈——猛烈孤寂——孤单
(4) 反义词
心潮腾涌——心如止水寝不安席——高枕无忧真挚——虚伪薄暗——明亮沮丧——振作强烈——平静
2 句子
(1) 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

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在“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的日子里,作者的脑海里仿佛出现了1、儿时依偎在母亲身边幸福2、母亲为了这个贫穷的家日夜操劳的情景。

(2) 看到她的神情,我想起自己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 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母亲都是一样的! 一样的牵挂,一样的疼爱,一样的无私。

(3) 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

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频来入梦”的意思是多次进入到梦中来。

祖国母亲频来入梦,是因为作者第一次离开祖国,来到异国他乡。

从中,我体会到了作者对祖国无限的思念之情,随着离别时间的延
长而不断加深。

(4) 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我”想到故乡,想到老朋友,感到凄凉,这是因为作者身在异国小城,与故乡、亲人、朋友相隔遥远,心中不免忧伤、酸楚,这是因为回想在故乡时的情景,感到亲朋好友无处不在,心里自然又多了一丝欣慰,一些宽心,一点甜蜜
3 课文
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见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永久不变的爱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