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临安邸》原文及翻译

合集下载

《题临安邸》林升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题临安邸》林升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题临安邸》林升原文注释翻译赏析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这首诗的意思是:远处青山叠翠,近处楼台重重,西湖的歌舞何时才会停止?淫靡的香风陶醉了享乐的贵人们,简直是把偏安的杭州当作昔日的汴京!诗的前两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描写了诗人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懑,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诗的前两句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描绘了南宋临安城的繁华景象。

“山外青山楼外楼”,诗人抓住临安城的重重叠叠、鳞次栉比的楼台这一具体可感的形象,读者可以感受到南宋统治者的苟安、陶醉于歌舞升平之中的情景。

“西湖歌舞几时休?”这句诗是诗人对统治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懑,也是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西湖歌舞几时休?它不仅仅是在问西湖的歌舞什么时候停止,更是在问南宋统治者的歌舞什么时候停止,问南宋的统治什么时候结束。

诗的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是诗人对南宋统治者的辛辣讽刺,表达了诗人对南宋统治者的愤怒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这两句诗是诗人对统治者的辛辣讽刺。

“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的淫靡之风。

“熏”“醉”两字用得精妙,生动地描绘出了南宋统治者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丑态。

“游人”在这里不能仅仅理解为一般游客,它主要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

这些“游人”们陶醉在西湖的美景和歌舞之中,忘记了自己的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

“直把杭州作汴州”,诗人不用“西湖”而用“杭州”,是很有意义的。

“西湖”虽然也是杭州的一个景点,但它毕竟只是杭州的一个局部,而“杭州”则是整个南宋的都城,是南宋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用“杭州”来代替“西湖”,就更能突出南宋统治者的苟安、陶醉于歌舞升平之中的丑态。

这首诗写在南宋都城临安的一家旅舍墙壁上,是一首古代的“墙头诗”。

诗人通过描写南宋统治者的苟安、陶醉于歌舞升平之中的丑态,表达了诗人对南宋统治者的愤怒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古诗《题临安邸》(作者林升)原文全文、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

古诗《题临安邸》(作者林升)原文全文、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

题临安邸林升[宋代]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标签讽刺、写景、生活、地名、古诗三百首译文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暖洋洋的香风吹得贵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注释西湖:杭州的著名风景区。

几时休:什么时候休止。

熏:吹,用于温暖馥郁的风。

直:简直。

汴州:即汴京,今河南开封市。

赏析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不但通过描写乐景来表哀情,使情感倍增,而且在深邃的审美境界中,蕴含着深沉的意蕴。

同时,诗人以讽刺的语言中,不漏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反动本质,也由此表现出诗人的愤激之情。

诗的头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诗人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

这样首先描写了祖国大好山河,起伏连绵的青山,楼阁接着一个,这是多么美好的自然。

从诗歌创作来说,诗人描写山河的美好,表现出的是一种乐景。

接着写到:“西湖歌舞几时休?”诗人面对国家的现实处境,触景伤情。

这样美好的大好山河,却被金人占有。

诗句中一个“休”字,不但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社会处境的心痛,更为重要的是表现出诗人对当政者一味“休”战言和、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愤慨之情。

在诗人的心中,“西湖歌舞”正是消磨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

他此时是多么希望这样的歌舞快“休”了。

这里,诗人运用反问手法,不但强化了自己的对这些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之情,也更加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而产生的忧伤之感。

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游人”在这里不能仅仅理解为一般游客,它是主要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

这句紧承上“西湖歌舞几时休”而来。

诗人面对这不停的歌舞,看着这些“游人们”陶醉其中,不由得表现出自己的感慨之情。

其中,“暖风”一语双关,在诗歌中,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

在诗人看在,正是这股“暖风”把“游人”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忘记了自己的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

《题临安邸》原文及翻译赏析

《题临安邸》原文及翻译赏析

《题临安邸》原文及翻译赏析关键信息:1、诗词原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诗词体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创作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翻译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诗句赏析要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诗词原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11 作者《题临安邸》的作者是林升。

林升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诗人,其生平事迹记载较少,但这首诗却广为流传。

112 诗词体裁这首诗是七言绝句,形式上四句二十八个字,语言简洁明快,韵律和谐。

12 创作背景南宋时期,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宋徽宗、宋钦宗被掳,宋高宗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今杭州)建都。

然而,南宋统治者并没有吸取北宋灭亡的教训,不思收复失地,反而在杭州苟且偷安,纵情声色。

林升目睹了这种情况,深感愤怒和忧虑,于是写下了这首《题临安邸》,讽刺南宋统治者的腐朽堕落。

121 当时的社会环境南宋统治者一味求和,对金称臣纳贡,偏安一隅。

临安城繁华热闹,达官贵人沉醉于歌舞升平之中,全然忘记了国仇家恨。

122 作者的创作动机林升希望通过这首诗,唤醒民众的民族意识,抨击南宋统治者的荒淫无道,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恢复中原的渴望。

13 翻译内容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暖洋洋的香风吹得贵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131 逐句翻译解析“山外青山楼外楼”:描绘了临安城青山重重叠叠,楼阁鳞次栉比的繁华景象。

“西湖歌舞几时休”:质问西湖边的歌舞何时才能停止,表达了对统治者沉迷享乐的不满。

“暖风熏得游人醉”:温暖的风把游人吹得陶醉其中,“暖风”暗指统治者的淫靡之风。

《题临安邸》的解释意思

《题临安邸》的解释意思

《题临安邸》的解释意思一、原诗及注释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 注释- 临安:南宋的都城,今浙江省杭州市。

- 邸(dǐ):旅店。

- 休:停止、罢休。

- 暖风:这里不仅指自然界和煦的风,还指由歌舞所带来的令人沉迷的“暖风”,暗指南宋朝廷的靡靡之风。

- 熏:(烟、气等)接触物体,使变颜色或沾上气味。

这里是说南宋朝廷的不良风气像暖风一样熏染着人们。

- 游人:这里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

- 直:简直。

- 汴州:即汴京,北宋的都城,今河南省开封市。

二、诗句解释1.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解释: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 解析:诗人描绘出临安城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的画面。

“山外青山楼外楼”,写西湖周围的景色,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是一种繁荣的景象。

但是“西湖歌舞几时休”则是诗人的质问,在这表面的繁荣背后,南宋统治者却在寻欢作乐,不思收复北方失地,这种歌舞升平的景象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呢?2.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 解释:暖洋洋的香风吹得贵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 解析:“暖风熏得游人醉”进一步描绘出那些在西湖边游玩的南宋统治阶级的状态。

“暖风”不仅是自然界的风,更是南宋朝廷纸醉金迷的风气。

这种风气让那些“游人”(南宋统治阶级)沉醉其中。

“直把杭州作汴州”是全诗的主旨句,诗人辛辣地讽刺南宋统治者忘记了汴京(北宋都城,象征着北宋的国土和政权),只知道在杭州(南宋都城)贪图享乐,把杭州当作汴京,完全没有收复失地、恢复中原的想法。

三、20题及解析- 答案:林升。

- 解析:林升是南宋时期的诗人,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批判。

2. 诗中的“临安”指的是现在的哪里?- 答案:浙江省杭州市。

- 解析:临安在南宋时期是都城,现在的杭州是浙江省的省会城市,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题临安邸古诗的意思简单

题临安邸古诗的意思简单

题临安邸古诗的意思简单
《题临安邸》翻译
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湖中的游客皆达官贵人,他们通宵达旦与歌舞女一起寻欢作乐,纸熏金迷,这种情况不知何时才能罢休?暖洋洋的春风把游人吹得醉醺醺的,他们忘乎所以,只图偷安宴乐于西湖,竟把杭州城当成了汴梁城。

诗意: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不但通过描写乐景来表哀情,使情感倍增,而且在深邃的审美境界中,蕴含着深沉的意蕴。

同时,诗人以讽刺的语言中,不漏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反动本质,也由此表现出诗人的`愤激之情。

回答完毕。

《题临安邸》原文及翻译

《题临安邸》原文及翻译

《题临安邸》原文及翻译
《题临安邸》是宋代诗人林升所作的一首咏史诗,出现在《宋诗三百首》中。

这首诗描绘了临安的美丽景色,传承了临安悠久的文化历史,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下面是《题临安邸》的原文和翻译。

原文:
山光忽西落,
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夜凉,
拂衣直到白杨社。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峡里谁家院,
篱边即此路。

绿槐高柳咽,
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送客松门外。

涧水东流愁绝,
兰烟西去意长。

原田后稷时,
李斯乘时策。

功成身退处,
一首群公绝。

翻译:
山光在不经意间向西落去,
池中的月亮逐渐升起向东面倾斜。

走在夜凉之中,感觉到微风拂过耳畔,直到白杨社,才放行散发。

明亮的月光照在松树间,
清澈的泉水从石头间流过。

竹林中归来的浣女吵闹声不断,
莲花在渔船下荡动不停。

随意停留在花香处,
王孙自由自在地逗留。

谁家的院子在山沟里,
篱笆旁边就是这条小路。

绿色的槐树和高大的柳树相互拥抱,曲廊通向幽静的角落。

花香萦绕在禅房里,
送别客人,松门外静悄悄。

溪水东流愁绪不断,
兰香随风西去意长长。

在田野上后稷大有成就,
李斯也在有序之中发挥巨大作用。

功成身退的人处处可见,
走到最后,依旧不枉群众的期望。

《题临安邸》原文翻译及作品赏析

《题临安邸》原文翻译及作品赏析

《题临安邸》原文翻译及作品赏析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古诗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题临安邸》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题临安邸》原文 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题临安邸》原文翻译 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湖中的游客皆达官贵人,他们通宵达旦与歌*舞女一起寻欢作乐,纸熏金迷,这种情况不只何时才能罢休?暖洋洋的春风把游人吹得醉醺醺的,他们忘乎所以,只图偷安宴乐于西湖,竟把杭州当成了汴州。

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暖洋洋的香风吹得贵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题临安邸》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

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

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

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

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诗的头两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写出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

《题临安邸》全文翻译

《题临安邸》全文翻译

题临安邸[ 宋 ] 林升原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译文: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湖中的游客皆达官贵人,他们通宵达旦与歌、舞女-起寻欢作乐,纸熏金迷,这种情况不只何时才能罢休?暖洋洋的春风把游人吹得醉醺醺的,他们忘乎所以,只图偷安宴乐于西湖,竟把杭州当成了汴州。

注释:1.临安:现在浙江杭州市,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京后,南宋统治者逃亡到南方,建都于临安。

邸(dǐ):旅店。

2.西湖:杭州的著名风景区。

几时休:什么时候休止。

3.熏(xūn):吹,用于温暖馥郁的风。

4.直:简直。

汴州:即汴京,今河南开封市。

作品赏析:《题临安邸》诗的头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诗人抓住临安城的特征一一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

这样首先描写了祖国大好山河,起伏连绵的青山,楼阁接着一个,这是多么美好的自然。

从诗歌创作来说,诗人描写山河的美好,表现出的是-种乐景。

接着写到:“西湖歌舞几时休?”诗人面对国家的现实处境,触景伤情。

这样美好的大好山河,却被金人占有。

诗句中一个“休”字,不但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社会处境的心痛,更为重要的是表现出诗人对当政者一味“休”战言和、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 -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愤慨之情。

在诗人的心中,“西湖歌舞”正是消磨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

他此时是多么希望这样的歌舞快“休”了。

这里,诗人运用反问手法,不但强化了自己的对这些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之情,也更加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而产生的忧伤之感。

补充资料:林升(1123~1189),字云友,又名梦屏,号平山居士,南宋诗人。

浙江平阳(今浙江苍南县繁枝林坳)人,他的作品《题临安邸》被纳入部编版五年级上学期的课文中。

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

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

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临安邸》原文及翻译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古诗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题临安邸》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1《题临安邸》原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1《题临安邸》原文翻译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湖中的游客皆达官贵人,他们通宵达旦与歌*舞女一起寻欢作乐,纸熏金迷,这种情况不只何时才能罢休?暖洋洋的春风把游人吹得醉醺醺的,他们忘乎所以,只图偷安宴乐于西湖,竟把杭州当成了汴州。

1《题临安邸》作品赏析《题临安邸》诗的头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诗
人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

这样首先描写
了祖国大好山河,起伏连绵的青山,楼阁接着一个,这是多幺美好的自然。

从诗歌创作来说,诗人描写山河的美好,表现出的是一种乐景。

接着写到:“西湖歌舞几时休?”诗人面对国家的现实处境,触景伤情。

这样美好的大好山河,却被金人占有。

诗句中一个“休”字,不但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社会处境的
心痛,更为重要的是表现出诗人对当政者一味“休”战言和、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愤慨之情。

在诗人的心中,“西湖歌舞”正是消磨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

他此时是多幺希望这样的歌舞快“休”了。

这里,诗人运用反问手法,不但强化了自己的对这些当政者不思收
复失地的愤激之情,也更加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而产生的忧伤之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