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溪记翻译
元结文言文《右溪记》原文译文及赏析

元结文言文《右溪记》原文译文及赏析《右溪记》唐代:元结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曲,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之上,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
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
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白话译文】从道州城向西走一百多步,有一条小溪。
这条小溪向南流几十步远,汇入营溪。
两岸全是一些奇石,(这些石头)有的倾斜嵌叠,有的盘曲回旋,不能够用言语形容(它们的美妙)。
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水回旋而流,激水触石溅起高高的浪花,激荡倾注;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投下的阴影互相掩映。
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间田野,就是很适合避世隐居的人和隐士居住的;如果它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都会城镇(市民游览)的胜地,仁者休憩的园林。
但是自从道州成为州的治所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它);我在溪水边走来走去,为它(景色秀丽但无人知晓)而惋惜!于是进行疏导开通,清除掉杂乱的草木,建起了亭阁,栽上了松树、桂树,又种植了鲜花香草,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
因为溪水在道州城的右面,便命名为“右溪”。
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明白地告诉后来人。
【作品赏析】《右溪记》文笔简练,开头即以清丽的语言,寥寥数笔,勾勒出怪石嶙峋、泉佳林幽的右溪美景。
文章虽短,却用了多种表达方式。
写溪,突出其小;写石,突出其怪;写水,突出其湍急、清激;写木竹,突出其“垂阴”。
正面写溪、写水,又通过写石、写树竹从侧面烘托溪水。
这一层重在描写。
第二层写由小溪引起的感慨,以议论为主,兼以抒情,将作者隐士的襟怀与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表现俱足,使写景的志趣得以体现。
写对小溪的修葺和美化,用的是记叙手法,而命名和刻石的来由则用诠释说明的方法。
各种表达手法综合运用,达到了高度统一。
文言文古文翻译右溪记

【原文】右溪在零陵之西,其上有石窍,下有石窦。
泉从石窍出,悬流数十尺,其下石潭深不可测。
潭之旁,有古树一株,枝叶繁茂,苍翠欲滴。
潭水清冽,映日生辉,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每当微风拂面,翠竹摇曳,仿佛置身仙境。
【翻译】右溪位于零陵的西边,溪上有一处石洞,洞下有一处石窦。
泉水从石洞中涌出,如悬流数十尺,其下石潭深不可测。
潭边有一古树,枝叶繁茂,苍翠欲滴。
潭水清澈见底,映照阳光,波光粼粼,游鱼细石,清晰可见,毫无阻碍。
每当微风吹拂,翠竹轻轻摇曳,宛如置身于仙境之中。
【原文】溪水南流,经数十里,至芙蓉山。
山有石门,门内有石室,室中多钟乳石,状若莲花。
时有云雾缭绕,若隐若现。
每至月明之夜,月光如水,洒在石室之中,钟乳石晶莹剔透,犹如仙境。
【翻译】溪水向南流淌,经过数十里,到达芙蓉山。
山中有石门,门内有石室,室内多钟乳石,形状犹如莲花。
常有云雾缭绕,若隐若现。
每当月明之夜,月光如同流水一般洒在石室之中,钟乳石晶莹剔透,宛如仙境。
【原文】又有瀑布自山巅飞流直下,其声如雷,震耳欲聋。
水珠飞溅,形成一片水雾,如烟如云。
瀑布之下,有一巨石,其上刻有古文,相传为仙人遗迹。
【翻译】又有瀑布从山巅飞流直下,声音如同雷鸣,震耳欲聋。
水珠飞溅,形成一片水雾,似烟似云。
瀑布之下,有一巨石,石上刻有古文,相传为仙人遗迹。
【原文】右溪之美,非一日之功。
自唐以来,文人墨客纷纷前来游览,留诗作文,传颂千古。
今虽人事已非,然右溪之美,依然如故,令人流连忘返。
【翻译】右溪之美丽,非一日之功。
自唐朝以来,文人墨客纷纷前来游览,留下诗作文章,传颂千古。
如今虽然人事已变,然而右溪之美丽,依旧如故,令人流连忘返。
初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 元结《右溪记》原文及翻译

元结《右溪记》原文及翻译元结原文: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曲,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之上,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
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
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注释(1)右溪:唐代道州城西的一条小溪,元结任道州刺史时曾对它进行修葺,并刻石铭文,取名“右溪”。
道州唐代时属江南西道,治所在今湖南道县。
“右”,古以东为左,西为右,此溪在城西,所以作者取名“右溪”。
(2)南:向南。
(3)合:汇合。
(4)营溪:谓营水,源出今湖南宁远,西北流经道县,北至零陵入湘水,湘江上游的较大支流。
(5)抵:击拍。
(6)悉皆:都是。
悉,全。
(7)敧嵌(qīqiàn):石块错斜嵌插溪岸的样子;“攲”,倾斜。
盘屈,怪石随着溪岸弯曲曲折的样子。
(8)不可名状:无法形容它们的状态。
名,形容。
状,(它们的)状态。
(9)洄(huí):水回旋而流。
悬,激水触石溅起高高的浪花。
激,形容被石遏制而造石成的急流。
注,形容水急如灌注一般。
(10)佳木:美丽的树木。
佳,美好。
(11)垂阴:投下阴影。
(12)相荫:彼此遮蔽荫护。
荫,遮蔽。
(13)逸民退士:指不仕的隐者和归隐的官宦。
(14)人间:与前文“山野”对称,谓世俗社会,主要相对隐逸而言,指仕宦于朝。
嵇康《答山巨源绝交书》:“又每非汤、武而薄周、孔,在人间不止,此事会显,世教所不容。
”其义同此。
(15)都邑:都会城镇。
邑,县城。
(16)胜境:风景优美的境地。
(17)静者:喜欢清静的人,谓仁人。
《论语·雍也》载:“孔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18)置州:谓唐朝设置道州。
唐高祖武德四年(612年)设置南营州,太宗贞观八年(634年)改为道州,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设江华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复称道州。
“右溪记”原文及翻译

原文: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休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解读:右溪是道州城西的一条小溪.这里石奇泉清.草木葱郁.环境优美异常.但长期不为人所知.以致默默无闻.元结任道州刺史时对它进行了一番修葺.并刻石铭文.取名右溪.这篇精美的散文着重描写了右溪的自然美景.并记叙了对它整修的经过.行文流畅简洁.文笔隽永淡雅.风格纯真自然.状物记事.层次分明.仅仅用140个字.就把右溪的自然情趣描绘得清清楚楚.译文:在道州城西边一百余步的地方.有一条小溪.它向南流几十步远.汇入营溪.溪水两岸.全都是怪石.它们倾斜嵌叠.回旋盘曲.姿态奇特.不能够用语言来形容.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便激起冲天的浪花和股股洄流.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垂下荫影相互掩映.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那是很适合隐士居住的,如果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市民游览的胜地.喜欢清静者休憩的园林.可是自从道州成为州的治所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我在溪水边徘徊.为此惋惜!于是进行疏导开通.清除掉杂乱的草木.建造了亭阁.栽上了松树.桂树.又种植了鲜花香草.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因为溪水在道州城的西面.便命名为[右溪".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是为了让后来的人知道.作者:元结(719-772).字次山.河南鲁山(今河南鲁山县)人.唐代文学家.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者之一.天宝十二年(753)举进士.曾任山南西道节度参谋.水部员外郎.道州刺史等官职.他同情人民疾苦.在道州任间.曾两度上书.请求蠲免百姓租税.深受道州人民的爱戴.其诗文大部分都能反映政治现实和社会矛盾.文风质朴.清淡简洁.纯真自然.明人辑有<元次山集>.注释:①道州:州名.唐时属江南西道.治所在今湖南省道县.②营溪:河流名.发源于今湖南省宁远县南.流经道县.北至零陵县西入湘水.③攲(qí)嵌盘屈:倾斜嵌叠.曲折盘旋的样子.④休木:休.美好.⑤阴:树荫.荫:遮盖.⑥逸民退士:退居山林的隐士.⑦人间:与前文[山野"对称.指有居民的地方.⑧静者:喜欢清静的人.⑨置州已来:成为州的治所以来.唐高祖武德四年(621)置营州.后改为道州.已.通[以".⑩香草:芬香的花草.。
“右溪记”原文及翻译

“右溪记”原文及翻译原文: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休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解读:右溪是道州城西的一条小溪.这里石奇泉清.草木葱郁.环境优美异常.但长期不为人所知.以致默默无闻.元结任道州刺史时对它进行了一番修葺.并刻石铭文.取名右溪.这篇精美的散文着重描写了右溪的自然美景.并记叙了对它整修的经过.行文流畅简洁.文笔隽永淡雅.风格纯真自然.状物记事.层次分明.仅仅用140个字.就把右溪的自然情趣描绘得清清楚楚.译文:在道州城西边一百余步的地方.有一条小溪.它向南流几十步远.汇入营溪.溪水两岸.全都是怪石.它们倾斜嵌叠.回旋盘曲.姿态奇特.不能够用语言来形容.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便激起冲天的浪花和股股洄流.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垂下荫影相互掩映.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那是很适合隐士居住的,如果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市民游览的胜地.喜欢清静者休憩的园林.可是自从道州成为州的治所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我在溪水边徘徊.为此惋惜!于是进行疏导开通.清除掉杂乱的草木.建造了亭阁.栽上了松树.桂树.又种植了鲜花香草.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因为溪水在道州城的西面.便命名为[右溪".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是为了让后来的人知道.作者:元结(719-772).字次山.河南鲁山(今河南鲁山县)人.唐代文学家.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者之一.天宝十二年(753)举进士.曾任山南西道节度参谋.水部员外郎.道州刺史等官职.他同情人民疾苦.在道州任间.曾两度上书.请求蠲免百姓租税.深受道州人民的爱戴.其诗文大部分都能反映政治现实和社会矛盾.文风质朴.清淡简洁.纯真自然.明人辑有.注释:①道州:州名.唐时属江南西道.治所在今湖南省道县.②营溪:河流名.发源于今湖南省宁远县南.流经道县.北至零陵县西入湘水.③攲(qí)嵌盘屈:倾斜嵌叠.曲折盘旋的样子.④休木:休.美好.⑤阴:树荫.荫:遮盖.⑥逸民退士:退居山林的隐士.⑦人间:与前文[山野"对称.指有居民的地方.⑧静者:喜欢清静的人.⑨置州已来:成为州的治所以来.唐高祖武德四年(621)置营州.后改为道州.已.通[以".⑩香草:芬香的花草.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右溪记译文和注释

右溪记译文和注释《右溪记》是由唐代元结所作,原文如下: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曲,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之上,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
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
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译文如下:道州城向西走一百多步,有一条小溪。
小溪向南流几十步的距离,就汇入营溪。
江水拍打着两岸,岸边全是一些奇石,这些石头有的倾斜嵌叠,有的盘曲回旋,无法用言语形容它们的状态。
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水回旋而流,激水触石溅起高高的浪花,激荡倾注;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投下的阴影互相掩映。
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间田野,就是很适合避世隐居的人和隐士居住的;如果它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都会城镇居民游览的胜地,喜好清净的人休憩的园林。
但是自从设置道州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它;我在溪水边走来走去,为它而惋惜!于是疏通水道,开挖乱石,去除荒草杂树,建起亭阁房舍,种植松树桂树和一些香草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
注释如下:1. 右溪:唐代道州城西的一条小溪。
元结任道州刺史时曾对它进行修葺,“刻铭石上,彰示来者”,并作《右溪记》。
2. 道州:州名,治所在今湖南省道县。
3. 南:向南。
4. 合:汇入。
5. 抵:击打。
6. 悉皆:全都是。
悉:全。
7. 怪石:奇特的石头。
8. 攲(qī)嵌盘屈:倾斜嵌叠、曲折回旋的样子。
9. 不可名状:无法形容它们的状态。
名:形容。
10. 清流触石: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
11. 洄(huí)悬激注:洄:漩涡。
悬:倒流。
激:冲荡。
注:注入(水池)。
12. 佳木异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
佳:美。
异:奇特。
13. 垂阴相荫:投下的阴影互相掩映。
荫:遮蔽阳光形成影子。
相荫:互相庇荫(因光线照向各种植物而形成美丽景象)。
元结右溪记原文翻译

元结右溪记原文翻译元结右溪记原文翻译《右溪记》是元结所写的,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元结右溪记原文翻译,欢迎参考阅读!道州城西百余步。
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
合营溪。
水抵两岸。
悉皆怪石。
攲嵌盘屈。
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
洄悬激注。
休木异竹。
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
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
则可为都邑之胜境。
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已来。
无人赏爱,徘徊溪上。
为之怅然。
乃疏凿芜秽。
俾为亭宇。
植松与桂。
兼之香草。
以裨形胜。
为溪在州右。
遂命之曰右溪。
刻铭石上。
彰示来者。
解读:右溪是道州城西的一条小溪。
这里石奇泉清。
草木葱郁。
环境优美异常。
但长期不为人所知。
以致默默无闻。
元结任道州刺史时对它进行了一番修葺。
并刻石铭文。
取名右溪。
这篇精美的散文着重描写了右溪的自然美景。
并记叙了对它整修的经过。
行文流畅简洁。
文笔隽永淡雅。
风格纯真自然。
状物记事。
层次分明。
仅仅用140个字。
就把右溪的自然情趣描绘得清清楚楚。
译文:在道州城西边一百余步的地方。
有一条小溪。
它向南流几十步远。
汇入营溪。
溪水两岸。
全都是怪石。
它们倾斜嵌叠。
回旋盘曲。
姿态奇特。
不能够用语言来形容。
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
便激起冲天的浪花和股股洄流。
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
垂下荫影相互掩映。
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
那是很适合隐士居住的,如果在人烟密集的地方。
也可以成为市民游览的胜地。
喜欢清静者休憩的园林。
可是自从道州成为州的治所以来。
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我在溪水边徘徊。
为此惋惜!于是进行疏导开通。
清除掉杂乱的`草木。
建造了亭阁。
栽上了松树。
桂树。
又种植了鲜花香草。
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
因为溪水在道州城的西面。
便命名为[右溪。
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
是为了让后来的人知道。
作者:元结(719—772)。
字次山。
河南鲁山(今河南鲁山县)人。
唐代文学家。
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者之一。
天宝十二年(753)举进士。
曾任山南西道节度参谋。
水部员外郎。
道州刺史等官职。
他同情人民疾苦。
在道州任间。
右溪记翻译

右溪记翻译右溪:又名右溪洞,在婺源县城西七里。
是古时从歙州到京都的要道。
古时山道崎岖,开车骑行走在这条路上,只见一路峰峦奇特,青翠碧绿,真可以说是美不胜收啊!即使经过很多高山险阻,即使日夜兼程,来回的路途,至少也有两千里之遥。
当你第一次听到自己所行走的路,已经穿越了无数崇山峻岭,历经了无数险阻艰难,到达目的地后,还没有什么实际感受,当你再往前走,在深深的丛林中经过时,惊奇得无比喜悦,身体劳累和疲倦顿时消失,就连脸上的汗珠儿也都无影无踪了。
当你对奇形怪状的山峰发出感叹,觉得他们奇妙无比,有的象巨蟒横卧,有的像乌龟爬行,有的似蛟龙腾空飞翔,也感到神秘莫测,兴奋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如果遇到一座天桥,站在上面向下望去,溪水仿佛不流动了;如果有月光照耀,它好像要把万物都融化。
这样景色优美的地方,那里只有古代的文人才能够享受呢?建炎丁未( in于1198年),我的叔父朝散大夫熊朝弼随从皇帝出师征讨江淮,我从南方赶来与他同往。
一起乘船沿着这条山间小路前进,路边景致迷人,奇形怪状的岩石层层叠叠,都是那样精巧细致,生机盎然。
自从我年幼时起就有不凡之志,想要干一番事业,但是时运不济,颠沛流离,屡次改换门庭,家产荡尽,亲戚死散,不由得悲愤满腔。
这次来到这里,虽然危险但是充满了乐趣,感到是我最大的幸运,暂时放下了忧愁,于是挥笔写下这篇游记。
此之是皆钟灵人也哉!我曾经问一位老者:“哪里有奇秀幽深的地方?哪里有仁慈温和的君主?哪里有高洁美好的人?”老人说:“右溪呀!我知道的那条小路尽头的山脚下的村落,就是朱熹的故居。
”听了这些话,又见了眼前所见的奇妙景观,更加感慨。
山路从南面绕到北面,转了个弯子,奇异秀丽的景色映入眼帘。
溪水汇合在三块岩石之间,清澈明净,连水底的沙石和水藻都看得清清楚楚。
岩石好像象牙,高低不平,有的直立,有的倒垂,重重叠叠,像在表演杂技,各种各样。
树木长在上面,就好像美丽的女人戴上了珠宝。
有的浓密茂盛,有的树枝低垂,荫蔽着溪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84右溪记翻译
【注释】[1]右溪:唐道州城西的一条小溪。
道州治所在今湖南道县。
“右”,古以东为左,西为右,此溪在城西,所以作者为之取名“右溪”。
[2]营溪:谓营水,源出湖南宁远,西北流经道县,北至零陵入湘水,湘江上游的较大支流[3]抵:击拍,形容溪流满涌,作者《游右溪劝学者》:“尤宜春水满,水石更殊怪。
”[4]悉皆:谓两岸都是。
[5]欹嵌(qīqiàn):石块错斜嵌插溪岸的样子;“欹”,通“攲”。
盘屈:怪石随着溪岸弯曲屈折的样子。
[6]名状:说出它们的状态。
[7]洄(huí):漩涡。
悬:形容触石溅起的浪花。
激:形容被石遏制而造石成的急流。
注:形容水急如灌注一般。
[8]垂阴:投下阴影。
相荫:彼此遮蔽荫护。
[9]逸民退士:指不仕的隐者和归隐的官宦。
[10]人间:谓世俗社会,主要相对隐逸而言,指仕宦于朝;嵇康《答山巨源绝交书》:“又每非汤、武而薄周、孔,在人间不止,此事会显,世教所不容。
”其义同此。
[11]都邑:都会城镇。
胜境:风景优美的环境。
一本“可为”上有“则”字。
[12]静者:谓仁人;《论语·雍也》载孔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13]置州:谓唐朝设置道州。
唐高祖武德四年(612)设置南营州,太宗贞观八年(634)改为道州,玄宗天宝元年(742)改设江华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复称道州。
已来:同“以来”。
[14]之:指“无人赏爱”。
怅然:惆怅抱憾的样子。
[15]疏凿芜秽:谓疏通水道,开挖乱石,去除荒草杂树。
[16]俾(bì):以便,准备。
为:修筑。
亭宇:亭子房屋。
[17]兼之:并且在这里种植。
[18]裨:补益,增添好处。
形胜:优美的风景。
[19]为:因为。
[20]命:命名。
[21]铭:铭文,指作者为右溪所作的铭文。
据作者《阳华志铭》、《五如石铭》、《浯溪铭》等其它同类作品,大多以铭文为主,前有小序。
则本篇当同其例,应有铭文,此记属序。
但铭文已佚,后人为拟题作“记”。
[22]彰示:明白地告诉;这里告诉以后来的人。
【译文】在道州城西边一百多步的地方,有一条小溪。
它向南流几十步远,并入营溪。
溪水两岸,全都是怪石,它们倾斜嵌叠,回旋盘曲,姿态奇特,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清澈的溪流冲击到岩石,便
激起腾空的浪花和股股洄流。
岸边还有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垂下荫影相互遮蔽。
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那是很适合隐士游览和居住的;如果在人烟辏集的地方,也可成为城市居民游览的胜地,和爱清静者休憩的园林。
可是自从道州城成为州的治所以来,却至今没有人们来欣赏它和喜爱它;我在溪水旁徘徊,为此怅然惋惜!于是进行疏导开通,清除掉杂乱的草木,建造了亭阁,又种植了松树、桂树,还铺植保护坡岸的香茅,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
因为溪在州城之右(即西面),便命名它为“右溪”。
现在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可以让后来的人知道。
P70
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榭间,以红粉笙歌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
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
尝秋夜与弱生坐钓月矶,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及佛灯隐现林杪而已。
又今年春中,与无际舍侄偕访仲和于此。
夜半月出无
人,相与趺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然欲与清景俱往也。
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
友人徐声远诗云:“独有岁寒好,偏宜夜半游。
”真知言哉!
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作品注释
(1)虎丘:苏州名胜。
(2)遂使丘壑化为酒场:于是(或因此)令丘壑变成了酒场(一般)(3)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
(4)钓月矶:位于虎丘山顶。
(5)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
(6)林稍:树梢末端。
(7)无际、仲和:作者的朋友。
(8)偕:一起(9)趺坐:两脚盘腿打坐。
(10)过:造访。
(11)真知言哉:说的真对啊![2-3]
作品译文
虎丘,在中秋之夜游人极多。
全城的士绅学子、妇孺歌姬皆会前往。
歌声乐声谈笑之声充斥于整个山林,(如此)整夜都不停歇。
于是那壮丽的自然丘壑竟化为酒场,鱼龙混杂,实在可恨。
我在初十便到了郡中,当晚就游览了虎丘。
月色非常曼妙,游人也还不多,风吹过亭子月光洒落在树间,偶尔有一两队歌女吹笙点缀,并不使人厌恶。
但还是不如山林空寂之时,一人前往
要合我意。
我曾经在秋夜坐在虎丘山顶的钓月矶上,天色昏暗,无人往来,不时听到悬于檐下的风铃声,还看到佛灯在林间树梢若隐若现。
还有今年春天,我和无际一起在这里拜访仲和。
半夜之时,月亮出来了,不见人影,我们一起盘膝坐在石台之上,既不饮酒,也不交谈,只静静地对坐着,便觉得悠然之间心与周围清净之情景同在了。
我一生中造访虎丘两次,(也就这两次)见到了虎丘的本色。
P67
翻译
十余天后,(我)到了雁荡山的大龙湫
还没有到大龙湫,在三里以外的地方,好像有一幅白绢从天上飘落下来,却没有什么响声。
直至到了它的面前仔细观看,就发现20丈以上是瀑布,20丈以下就不是瀑布了,全都变成了烟,变成了雾,变成了轻软的生丝,变成了白玉的尘埃,变成了珍珠的粉末,变成了琉璃丝,变成了杨树的白色花
絮。
已经坠落下来了,又好像在向上回升;已经稀疏松散了,又好像密密地交织在一起。
风吹过来摇动它,就随风飘扬散落,好像没有着落;太阳光照着它,各种颜色都映射出来,光艳美丽。
有的人远远地站着观看,他的头发却全部沾湿了;有的人近近地观赏,可他的衣裳一点儿也没有沾湿。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瀑布的落点太高,山崖的腹地中间凹陷进去,完全没有什么依靠,瀑布也不得不随着吹来的风兴起各种奇异的变化;又由于它落下来很少有什么接触撞击的地方,不能为它助长威势、激扬声响:这些和石梁瀑布比较,一点儿也不相像。
大概石梁瀑布威武,大龙湫瀑布文雅;石梁瀑布喧闹,大龙湫瀑布幽静;石梁瀑布湍急,大龙湫瀑布徐缓;石梁瀑布冲撞激荡,一往无前,大龙湫瀑布好像去了却又回来,盘旋悠荡;这就是它们不同的原因。
起初观赏石梁瀑布的时候,认为瀑布的样子、情况只不过是这样罢了,大龙湫可以不去;等到我来到了这里以后,才知道耳朵、眼睛没有听到、看到的景物,是不可以凭主观想象
来推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