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右溪记》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与朱元思书》中考试题及答案语文试卷--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与朱元思书》中考试题及答案语文试卷--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与朱元思书》中考试题及答案语文试卷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一、【2004.内江市】(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11分)《与朱元思书》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7.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2分)A.风烟俱净(都)B.一百许里(许多)C.皆生寒树(都)D.窥谷忘反(返回)8.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是《三峡》中与之异曲同工的语句是,(4分)9.作者对富阳至桐庐沿途景色的总体印象是(请用文中的一个四字短语作答),并且重点从和两方面进行了描绘(3分)10文章由景生情,因情明志,作者不由发出感叹的句子是;(用课文原句填空)(2分)答案:(一)11分7.B8.4分,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意合即可)2分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分(句子对,有错别字给1分)9.3分,天下独绝1分,山、水各1分10.2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二、【2004.青海省】(二)阅读文言文,按要求完成11—16题《与朱元思书》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1.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风烟俱净负势竞上互相轩邈窥谷忘反12.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天下独绝B.一百许里猿则百叫无绝猿则百叫无绝C.风烟俱净D.在昼犹昏皆生寒树有时见日13.文中写出的富春江的特点是、14.把原本静止的重山叠岭之状写活的句子是:15.能暗示文中所写景色季节特征的一个字是:从你积累的古诗词中写一个含有该字的句子: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生动简练地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态B.开头一段是总写,叙写并赞叹了从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沿江两岸的奇丽山水,诱人景色C.第二段前后两个层次形成了鲜明对照,通过对照,反映了江水的动静变化,补足了富春江水的特色D.第三段先描写了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闹,显示春天山中热闹景象答案:11.净尽争着,竞争伸向更远的地方看,看到12.C13.清澈湍急14.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15.寒远上寒山石经斜或寒蝉凄切16.D三、【2004.潜江市、仙桃市、天门市、江汉石油】(二)(12分)《与朱元思书》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中考语文文言文(大题培优)含详细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大题培优)含详细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阅读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泉水激.石(________)(2)蝉则千转.不穷(________)(3)鸢飞戾.天(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吴均写给友人的信的一部分,用骈文写成,文字生动晓畅,句式整齐而有变化,读来很有韵味。

B.本文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统领全文,二、三两段分承“异水”和“奇山”两方面描摹,脉络分明。

C.第二段主要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富春江清澈、湍急的特点。

D.第三段先描写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动,显示山中热闹的景象。

【答案】1.(1)冲击,撞击(2)同“啭”,鸟鸣,此指蝉鸣(3)至,到达。

2.(1)(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2)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

3.D【解析】1.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

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

“激.”,冲击,撞击。

“转.”,通假字,通“啭”,鸟鸣,此指蝉鸣;“戾.”,至,到达。

2.要求学生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

部编文言文系列《与朱元思书》中考题

部编文言文系列《与朱元思书》中考题

部编文言文系列《与朱元思书》中考题展开全文一、(2018年广西河池市中考)【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乙】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十许丈,其石采色形容,多所像类。

林木高茂,略尽冬春。

②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

”所谓三峡,此其一也。

(《宜都记》节选)【注释】①形容:形体和状态。

②多所像类:有很多类似某种什么东西的形状。

③冬春:冬春之交。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互相轩邈(高)B.鸢飞庚天者(代词,……的人)C.而两岸高山重嶂(连词,不译)D.其石采色形容(通“彩”,颜色)12.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统领全文,二、三两段分承“异水”和“奇山”两方面描摹,脉络分明。

B.【乙】文中作者描写了长江三峡中长达百多里的西陵峡的壮观最象。

C.【甲】【乙】两文内容上均写景,但两文的文体却不相同:一文为“书”,一文为“记”。

D.【甲】【乙】两文都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

通过分别描摹富春江、长江两岸的峡谷套观,寄托了作者厌倦官场政务,纵情山水的高雅志趣。

13.把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4.【甲】【乙】两文都属于写景美文,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烘托,请从【乙】文中找出侧面烘托的句子加以赏析。

(2分)【答案】11. A12. D13. ①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②猿猴鸣叫的声音非常清厉凄婉,在山谷间回响着,清越不绝。

《与朱元思书》对比阅读练习(含答案)

《与朱元思书》对比阅读练习(含答案)

《与朱元思书》对比阅读中考真题|文言文+文言文|文言群文|古诗词+文言文(2024·广西·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吴均集校注》)【乙】游牛首山记癸卯三月,在金陵与客游牛首山。

先一日,宿山下僧舍,凌晨相与摄衣而上,逮午始至最高处。

客曰:“吾闻桂林之山名天下,其岩洞丘壑奇异,吾恨未及见,子盍为我言之?”余曰:“未暇也。

客且为吾言兹山之胜。

”客曰:“然。

兹山者,……或晴雨之殊观,朝暮之异态。

日月寒暑之不同其时,则莫不有其奇秀、明洁、峻邃之胜以应之。

……虽吾亦不能尽言之也。

”余曰:“观止乎?”客曰:“如是。

”余曰:“吾无以告子。

凡吾桂之山,其接于目者,皆如是也。

……且是山幸而生于兹,使其不幸而生于粤①,则虽欲独以名称②,岂可得哉!”(选自谢良琦③《游牛首山记》,有删减)【注释】①粤:此指桂林。

②名称:此指名声显赫。

③谢良琦:明末清初广西全州人。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千丈见底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卖油翁》)B.负势竞上至于负者歌于途(《醉翁亭记》)C.宿山下僧舍屋舍俨然(《桃花源记》)D.皆如是也是进亦忧,退亦忧(《岳阳楼记》)2.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首段描写富阳至桐庐的山水,与下文构成先分后总的结构。

B.甲文情景交融,借景物描写表达作者积极入世、建功立业的志向。

C.乙文作者与金陵客相约登牛首山,清晨已到达山顶,欣赏美景。

D.乙文作者认为牛首山幸好在金陵,如果在桂林,它就不会出名。

《与朱元思书》阅读练习与答案

《与朱元思书》阅读练习与答案

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下列句中没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A.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B.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C.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D.争高直指,千百成峰2.下列句中加点字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B.从流飘荡,任意东西..C.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D.风烟俱净.,天山共色3)()))4①描写富春山全貌的句子是:②用夸张手法写水的清澈、透明的句子是:③用比喻的手法写水的动态美的句子是:④含蓄表现作者鄙弃名利思想感情的句子是:5.下列说法有误的项是()A.本文生动简洁地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向往自然、厌弃尘欲的心态。

B.第①段是总写,巧妙地融写景、叙事,议论、抒情于一体,为全文奠定了宁静淡泊的基调。

C.第②段前后两个层次形成了鲜明地对照,通过对照,反映了江水的动静变化,补充了富春江的特色。

D.第③段先描写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闹,显示春天山中热闹的景象。

1.A 2.C 3.①青白色②高;远③美丽④筹划、治理 4.①奇山异,天下独绝。

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③急湍甚箭,猛浪若奔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5.D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与朱元思书》阅读练习(解析版)

《与朱元思书》阅读练习(解析版)

第12课《与朱元思书》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与顾章书吴均仆①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②。

梅溪③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④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⑤相杂绵绵⑥成韵。

既素重幽居,遂葺⑦宇其上。

幸富菊花,偏⑧侥⑨竹实⑩。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⑪。

仁智所乐,岂徒语哉![注]①仆:自己的谦称。

②薜萝:即薜荔和女萝,植物名。

屈原《楚辞•九歌·山鬼》有:“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薜荔兮带女萝。

”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

“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

③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

④幽岫:幽深的山穴。

⑤英英:同“嚶嚶”,象声词,形容虫鸟动物的鸣叫,也形容声音和谐动听。

⑥绵绵:连绵不绝的样子,形容声调悠长。

⑦葺:修建。

⑧偏:特别。

⑨饶:丰富。

⑩竹实:又名竹米,状如小麦。

这里指山中的物产。

⑪办:具备。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仆去月谢.病(2)仁智所乐,岂徒.语哉2.清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3.用现代汉坍翻译下面的句子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

4.本文从表达方式上看,先__________,再描写,在描写中又穿插__________,最后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5.请从遣词造句或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6.本文与课文《与朱元思书》在抒情方面有哪些相同之处?【答案】1. (1)辞去官职。

(2)仅仅,只。

2.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3.(我)既然向来推崇隐居,就在那山上修建了房子。

4.记叙记叙抒情不慕荣利、热爱山水、归隐自然、崇尚淡泊宁静的生活5.示例一:“争”“限”“含”“蓄”几个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峭壁努力向上、孤峰阻挡日光、幽深山谷掩藏白云、深谷小溪积聚翠绿的秀美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热爱和归隐山水之后的惬意自得之情。

【文言文阅读答案】《与朱元思书》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阅读答案】《与朱元思书》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阅读答案】《与朱元思书》阅读附答案《与朱元思书》,回答后面的题。

(13分)风和烟是干净的,天山的颜色是一样的。

从溪流中飘浮,什么都行。

从阜阳到桐庐,百里之外,奇山异水,举世无双。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河岸上的山上有冷树。

负势竞争,相互玄妙;群山挺直成云,形成无数山峰。

泉水使石头兴奋并发出声音;好鸟唱啊唱啊。

蝉是千转,猿是百叫。

如果风筝对着天空飞,它会在山顶平静下来;那些负责世界事务的人,窥视山谷,忘记了反对派。

白天还是很黑;有时阳光灿烂。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2分)(1)虽然你逆风骑行,但你不会生病(2)窥谷忘反()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② 蝉是千转,猿是百叫。

【小题3】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概括富春江的景色。

请说说富春江的山“奇”在哪里?水“异”在哪里?(2分)【话题4】看到富春江的奇山怪水,作者有何感想?你怎么理解他的感受?(2分)答案【子问题1】(1)这里指的是奔腾的马。

(2)与“return”相同,return【小题2】①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②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子问题3]写下这座山的“奇迹”:河岸上的山上有冰冷的树木。

负势竞争,相互玄妙;群山挺直成云,形成无数山峰。

泉水使石头兴奋并发出声音;好鸟唱啊唱啊。

蝉是千转,猿是百叫。

写下水的“区别”:水是空灵的绿色,底部可以在数千英尺的范围内看到。

鱼和细石可以直接看到。

急流如箭,大浪如奔腾。

【小题4】第一问: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

第二问:表现了作者鄙弃名利的思想。

分析[子问题1]试题分析:文言词语解释一般立意于考查重点实词词义、一词多义现象、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五种文言知识。

特别是重点实词词义和一词多义、此类活用题型考查的重点。

这两个词语解释都出自课内,虽然一个属于词类活用一个是通假字,但难度很小。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 (附答案)一、阅读文言文《与朱元思书》(吴均),回答问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 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 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 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 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从流飘荡( ) (2)急湍甚箭( ) (3)猛浪若奔( ) (4)横柯上蔽( )2、 用现代汉语在下面横线上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3、 结合文中语句说说作者有怎样的志趣和情怀。

4、把下列表达的感情与文章最接近的诗句与在横线上(2)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6)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比较阅读(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 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 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 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 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一一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 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以: ____________ ②期: ____________ ③劳: _____________ ④之: ___________2.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5-9题。

(16分)
【甲】与朱元思书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右溪记元结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 盘曲,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之上,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园林。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乃疏凿芜秽,俾ƒ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

以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

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注: 敧嵌(qī qiàn):石块错斜嵌插溪岸的样子。

‚都邑:都会城镇。

ƒ俾(bǐ):使。

5.给下面句子划分停顿,划两处(2分)
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
6.解释加点的词语。

(4分)
(1)天下独绝(▲)(2)互相轩邈(▲)
(3)悉皆怪石(▲)(4)彰示来者(▲)
7.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泠泠作响②一鼓作气 B.①故虽有名
马②不可名状
C.①予观夫巴陵胜状②则可为都邑之胜境 D.①亭亭净植②植松与桂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分)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
(2)以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
▲▲
9.两篇文章情景交融,流露出两位作者怎样相似的情感和志趣(3分)
▲▲
▲▲
答案:
5.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
6.(1)绝妙(2)向远处和高处伸展(3)全、都(4)彰显、显扬
8.(1)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2)因为溪水在道州城的右面,便命名为“右溪”。

9. 热爱(赞美)大自然美好景色(1分)淡泊名利(1分),向往宁静闲适生活(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